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適宜的棲居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9W

第一篇:教育適宜的棲居讀後感

教育適宜的棲居讀後感

《教育,適宜的棲居》——單單從這本書的書名看,就很吸引人:詩意,一個多麼浪漫的詞語啊,靜靜的體會書中所説,感覺書的題目與書的內容特別貼切。朱國華,江蘇金壇人,作品有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垂釣鄉村》遠方出版社出版的《與心靈一起舞蹈》,工作18年來在省級報刊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百餘篇。

《教育,詩意地棲居》全書文字質樸,語言真摯,內容都是作者在教學一線經歷的一些故事,其中不乏教育智慧和教學技巧。書中國共產黨有6個部分:第一輯“課堂,快樂的源泉”,體現了作者對愉悦教育的思考和實踐,在他的課堂上,學生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第二輯“教,需要機智”,作者探討了教師應該如何教,如何適應新課程,如何應對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預設之外的事件等問題。第三輯“教學反思,前進的動力”,論述了“反思”對教師成長的意義。第四輯“教育的‘儲蓄罐’”,作者認為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善於“儲蓄”並提煉生活的細節,從中得出有益於職業和人生的智慧。第五輯“師者父母心”,主要論述教師如何育人的問題,在引導、幫助和鼓勵學生方面,作者有着發人深思的實踐經驗。第六輯談了教師如何正確地看待自我,如何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問題。

教師,作為培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着艱鉅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強烈個性,教師必須為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和諧的空間,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所以,這樣的教育應該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教育,詩意的棲居》》讓人卻充分的體會到教育的幸福。教育,應該是快樂的。這樣的快樂不僅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也針對教師。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享受教育帶給我們的快樂:孩子們每天帶着甜甜笑臉的問候;家長們對我們工作認可的一聲真誠的“謝謝老師”;孩子們用心做的賀卡送給你的時候;有什麼悄悄話説給你聽的時候;做遊戲時抱住你的時候……這一切的點點滴滴,都像是一個個幸福的小浪花串聯在我們的心上。

所以,讓我們享受教育中的幸福和快樂吧!

第二篇:教育中的詩意棲居

教育中的詩意棲居——談教師的幸福之道

【摘要】幸福是一門學問。而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幸福對學生、學校乃至社會都有其非常重要的價值所在。若能詩意的棲居在教育的本土上,歷經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過程,那即是邁向了教師的幸福之道。教師的幸福之道是關係到學校乃至社會發展的一個核心話題,最終必須迴歸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來。正如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教師只有在修得自身幸福的這一基礎上,才能使學生、學校乃至社會享受到幸福。

【關鍵詞】教師教育幸福之道詩意的棲居

【正文】

一、教師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種體驗,生活本身的目的就在於獲得幸福。它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級的、愉悦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當教師詩意的棲居在教育的土地上,忘情地融入教育之中,融入教學當中,此時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在精神上享受到了一場莫大而又深刻的盛宴。

1、讀書——教師的幸福之一

“我們牢牢地堅守學校讀書淨土,因為書中自有濃縮的文化。”[1]正因為書中自有濃縮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身為教師必須要讀書。試想,若教師沒有讀書,拿什麼建立自己的幸福,拿什麼教育學生讓其幸福,拿什麼面對社會使其幸福?

原上海市北郊學校校長鄭傑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的第32個建議——學校裏的三個世界這樣寫,首先要“構造一個求真的知識世界”。他倡導主動積極地閲讀,他要求每位教職工都要有學習計劃,每天都要閲讀一小時以上。他鼓勵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兼顧,鼓勵自主學習,認為被動地學習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確實,如果身為教師卻不讀書,該盡的責任都無法承擔,那還有何幸福可言。

讀書是教師的一種幸福。幸福的教師都會熱愛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習慣,使其滲透骨髓,融入身心。他們永遠不會等進入學校、書房等才閲讀,因為他們知道任何地方都可以閲讀;他們也永遠不會等到要用時才閲讀,因為他們清楚“書到用時方恨少”所藴含的哲理。他們深知,只要行動,必有收穫。他們相信,讀書會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有意義,會讓工作永葆活力,只有多讀書方能重新認識自己。讀書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讀書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2、夢想——教師的幸福之二

夢想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夢的人生才稱的上是幸福快樂的人生。從成功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抱負層次越高,成就也越大;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人活着,就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標。香港首富李嘉誠在年僅14歲的時候,便默默記住了父親臨終時“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囑託,在年幼的心靈裏澎湃着“立志發達,建立一番事業”的鴻鵠之願。若干年後,帶着 “不報父恩,誓不罷休”的決心,他果敢地迎接一浪又一浪的挑戰,攀過一個又一個高峯,成為了實業界的鉅子,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幸福充斥在心裏,熱血沸騰。[2]

那麼,同樣地,對於教師而言,懷抱夢想該是一件怎樣幸福的事。 在幸福的教師眼裏,教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犧牲;教育是一種創造,而並非重複;教育是生活的本身,而不是純粹的謀生手段。作為教師,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懷抱夢想,在那三尺講台上,和學生一起放飛夢想,茁壯成長,不會是奢談,也不會是妄想,只要心中有夢想。

3、用心——教師的幸福之三

每一位教師在他教過的諸多學生當中,或多或少地都曾經給學生指引出一條道路。 用心,是教師值得崇尚的資本,也是教師難得易失的幸福。

用心體現在熱愛教育,熱愛奉獻,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樂於從教,盡心盡責等方面。教師如果能夠以嚴謹科學的教學態度,以清晰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以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藝術,以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把自身的幸福與自己的工作緊密聯繫在一起,他的用心自是無可非議。

身為教師,在教育事業上播撒的是希望的種子。每一位教師付出多少心血在耕耘的途中,當他的學生走向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之際,當他的學生以出色的表現回報社會之際,他體驗到的幸福必將與之成正比,甚至更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每一位用心奉獻的教師的希望,也是他所享受到的幸福最大值。

幸福是一門學問,教人幸福更是一門學問。教師的幸福不僅在於自己的幸福,它還在於傳遞與擴大幸福,這對社會以及個人的貢獻並不亞於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心靈的交涉、文明的創造。教師的幸福應該是一個不斷地被學生超越,又不斷地超越自己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師在競爭中享受了幸福,而學生也同樣在超越中走向優秀,甚至卓越。

二、教師的幸福源自何方

在當今的教育信息時代下,教師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在如此激烈的生存競爭壓力下,教師的幸福歸宿要源自何方,這讓教師日漸迷茫。尤其是在過度功利帶來的緊張教育環境下,

日益增加的負荷以及由此導致的身心疲憊,使教師在工作上缺少了一種心靈的自由、情感的舒展、行動的睿智,而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精神的焦慮、情感的壓抑、工作的盲從。[3]在高分賺來的笑臉背後,隱藏的是絲盡淚乾的悲涼與辛酸。自然,教師的幸福感便成了一種鏡花水月的奢望與空談。

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源於教育的正確方向。一旦教育所實施的方向產生偏差,偏離了既定的軌道,比如逐漸地趨向於功利,而忽視了教育最原始的目標與目的,一切就不再具備任何意義。那麼,在這種追逐念頭下,教師的幸福便無處可尋覓。因此,必須首先做好正確的教育,確立一個正確的方向,教育才能得以實施,教師的幸福也才有其歸宿。

其次,教師的幸福源自於學生。學生的進步,學生的積極進取,學生獲得的榮譽,讓教師享受到了身為教師特有的幸福。孩子的點滴成長和真情回報是老師幸福感的源泉。當你在工作上感到內心疲憊不堪的時候,也許家人、朋友、同事的言語都抵不上孩子簡單的一句關心一句問候。這種幸福,是除教師以外的其他人體會不到的,它鼓舞着教師萬丈高樓平地起,再創輝煌,也激勵着教師秉持“不畏浮雲遮望眼”的精神,努力地不斷地進行自我的促進與反思。

最後,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於自己。每一位教師如果能做到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這樣的境界[2],能夠以平常心淡看名利和得失,淡看人生,踏實奉獻,能夠努力追逐自己的目標,實現自我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充實奔放快樂,那麼他無疑是幸福的。在這條幸福的道路上,或許會遇到風霜,經受艱難,但是能夠詩意的棲居在教育的大地上,過完整真實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極其幸福的生活過程嗎?

三、怎樣擁有屬於教師的幸福

幸福不只是僅有開頭、結尾,擁有幸福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説短不短,説長也不長。那麼該怎麼做才可以擁有屬於教師的幸福之道呢?

首先,做一個愛孩子的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你不愛孩子,你就從事別的職業吧。因為有愛,教師就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既肯定他們的優點,又能接受他們的缺點。因為有心,教師就會懂得學生需要引導,成長需要時間。[4]也因為愛孩子,教師會懂得走進孩子的心靈,聆聽孩子心靈深處最真的話語。愛需要智慧,需要表達,而這些都體現着教育的技巧,也決定了教育的成功與否。

其次,要以足夠的職業精神對待平凡的工作。職業精神是一種價值觀,是每個行業都必須具備的,有什麼樣的職業觀,就有什麼樣的職業態度。[4]它是每一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職業品質。教師的職業精神包括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對自己的激勵,對教育事業的熱忱,以

及對教改未來的堅信[4]。這是許多年輕教師所缺乏的品質。時代會向前發展,但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與奉獻卻是永遠不變的。

最後,教師的成長與幸福人生的營造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一個能夠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師才有可能以更加積極和光明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成長,才能為學生,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鄭傑.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92-94.

[2]陶繼新.做一個幸福的教師.[ol].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5-01[2014].

[3]郭元祥..教師的20項修煉.[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4]胡珊.《教師幸福與教師成長》報告會隨想. [ol].

第三篇:中國夢徵文:詩意棲居的教育夢需要追尋

詩意棲居的教育夢需要追尋

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中學 馬得清
2014 年 03 月 28 日 16:29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教育有了夢想, 孩子們的世界才會明媚燦爛,千萬顆成長的心靈才會花開出 民族的自由和未來,我們才會詩意地棲居於世界東方。 我們的民族教育無疑要汲取人類全部的文明, 並傳播民族教育文明與發展的 火種,也要傳承我們民族美好的心靈和全面復興偉大夢想的魅力。如今,當中國 夢成為一個時代繼往開來的澎湃熱情的具有感召力的熱詞時, 我們的中國教育夢 又在哪裏? 教育的夢想是民族的富裕。 經濟發展才有教育發展,而教育發展才會不斷給 經濟社會給力,以人才給力,以技術給力,以創新給力,以偉大的復興中華的夢 想給力。當教育真的起到這種巨大社會作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説,我們的教育 夢想原來是如此豐富多彩——因為人的解放、自強和發展,因為人的創新、創造 和想象,因為人的幸福、健康和熱愛,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才會有現實的富強和未 來的燦爛。 教育的夢想是詩意地棲居。因為夢想,我們才變得神奇靈動,我們才變得富 於生機,我們才變得生生不息,我們才會不斷放下沉重的擔憂和疑慮,我們的思 緒才會昂起頭來,讓視線輕捷地直衝萬里雲霄,感觸佈滿星光的無垠蒼穹。 教育的夢想是心靈無形的翅膀,是我們展翅翱翔蔚藍天空的靈魂基地。我們 帶着夢想起航,在山山水水之間,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勾畫激動人心的宏偉藍 圖。而這樣的宏偉藍圖,實在需要孩子們從小靈動的想象驅使手中五彩的畫筆, 一年年慢慢成就為最終的傑作。 教育的夢想是心靈的發動機。教育要有夢想,就需心靈的解放,就需要讓一 個時代煥發充足的想象力,而這,的確需要寶貴的自由。沒有自由,就難以有自 主, 沒有自主就難以有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創新和創造也就會因思想萎縮而 無情地凋謝。

教育的夢想是新春的種子。 花開的春天, 讓我們好好看看, 孩子們的眼光裏, 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少精彩逶迤而來。春風初起的和煦裏,讓我們認真想想,孩 子們的感覺裏, 天空的雲朵是否潔白而聖潔; 放開春天的雨絲, 讓我們蹲下身體, 撫摸孩子們的笑臉, 告訴孩子江河湖海的水,它們飛向天空的力量其實就是自然 和熱愛。 教育的夢想是雨露。注目夏天的草尖,那一縷晨光裏的晶瑩剔透,會讓孩子 們的幻想透明清澈, 會讓他們突然就聯想到生命的奧祕,聯想到那滿目青山蒼翠 的美麗。也許他們要問,大地之上,母親的安詳,是不是就是炎黃子孫的福祉。 當我們和美好的自然同在時,靈魂的底片上,

教育的夢想是新春的種子。花開的春天,讓我們好好看看,孩子們的眼光裏,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少精彩逶迤而來。春風初起的和煦裏,讓我們認真想想,孩子們的感覺裏,天空的雲朵是否潔白而聖潔;放開春天的雨絲,讓我們蹲下身體,撫摸孩子們的笑臉,告訴孩子江河湖海的水,它們飛向天空的力量其實就是自然和熱愛。

教育的夢想是雨露。注目夏天的草尖,那一縷晨光裏的晶瑩剔透,會讓孩子們的幻想透明清澈,會讓他們突然就聯想到生命的奧祕,聯想到那滿目青山蒼翠的美麗。也許他們要問,大地之上,母親的安詳,是不是就是炎黃子孫的福祉。當我們和美好的自然同在時,靈魂的底片上,該不該出現霧霾的陰影。

教育的夢想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張幸福的笑臉。給成長一條平等的通道,讓人不如人的等級意識隱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應該平鋪理想的畫卷,讓教育的魅力毫無阻遏地展示我們村莊的寧靜和城市的繁榮,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和睦幸福家園的温暖。

教育的夢想就是把玩耍的自由還給孩子。一塊泥巴,一行文字,一套玩具,幾根樹枝,一張摺疊成紙鷂的紙片,一分鐘的奔跑,一場遊戲,都可能是孩子們的最愛。讓他們自由地感知夥伴存在的價值,讓他們自由感知家門與家門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自由呼吸我們社會進步的時代氣息。

教育的夢想是快樂。裝滿知識的書本站在書架上,堆積起來的是書店,讓孩子們主動伸出雙手,打開一本書,再打開一本書,去自覺發現人類文明旅途上的精神風景畫。不要強迫,不要灌輸,孩子們絕對不是書櫥。不要用草繩子捆綁孩子的稚嫩思維,要放飛他們心中的理想。

教育的夢想就是未來,就是從現在開始要用百年大計的目光,審慎丈量我們民族的心靈歷史,審慎丈量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距離。我們的標尺有多高,我們的夢想才會有多高。

教育的夢想就是自由。教育有了夢想,孩子們的世界才會明媚燦爛,千萬顆成長的心靈才會花開出民族的自由和未來,中國才會詩意地棲居於世界東方。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適宜人格特質初探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適宜人格特質初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在完成這項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本身若具備一些適宜的人格特質,如真誠性、親和性、理解性、穩定性,將會對塑造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起到一定推動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人格

在現代的中國小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根據中國小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保障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研究發現,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完成這項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除了要具備基本的學科知識外,教師本身若具備一些適宜的人格特質,將會對培養學生起到一定促進的作用。

在中國小的授課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並不需要傳授給學生一些需要進行考核檢驗的知識,也不需要學生額外付出很多的時間精力。課程本身往往是以輕鬆愉悦的形式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的適宜人格特質也會與其他教師有所不同,具體表現為:真誠性、親和性、理解性、穩定性。

一、真誠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具備真誠的人格特質是指教師以“真正的自我”面對所有的學生,沒有偽裝,不帶面具,表裏一致、真實可信地置身於學生之中。只有教師真誠的面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受到信任、自由、舒適,從而使學生可以在心理健康課程中釋放自己的心靈,敞開自己的困惑;心理健康課程不同於其它課程,課程更多的是一種心靈層面的交流,是一種深層的感悟,這要遠遠比知識的傳授深刻的多。教師只有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自我,學生才可能有所觸動,甚至受到鼓勵,在課程中表現出真實的自我,並和教師交流,坦然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宣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發現和認識真正的自己,並在教師的幫助下,促進其發展以及改變。

真誠是內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獲得的,真誠建立在對人的樂觀看法、對人有基本的信任、對學生充滿關切和愛護的基礎上,同時也建立在接納自己、自信謙和的基礎上。真誠應是心理教師的基本特質,這種特質是潛心修養、不斷實踐的結果。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是在課程中講授專業的理論,缺乏和學生情感方面真誠的交流,就只能使課程流於形式,或成為其炫耀自己知識的手段。如果教師過分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要求自己在學生面前永遠保持權威和完美,以致失去了很多的真誠,就會在自己和學生之間產生距離,進而為溝通增加困難。因此,教師應瞭解自己,真誠的開放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接受。

二、親和性

親和性是指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對於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而言,擁有親和力,並在身教、言教過程中體現出來並讓學生感

- 1 -

受到,是教育技能的擴展和延伸。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所講授的內容,通常都是心理現象,將其具體與每一位學生相聯繫,都存在着極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沒有絕對的是與非、對與錯的概念;教師所講所授,也更多是給予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因此,要想使教師的導向被學生接受,教師的情感與學生融和,教師的親和力必不可少。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親和性,主要來源於對學生的尊重。只有真正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自由,而不是將自己的情感、意願強加給學生。這才能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此外教師想要恰當的表現自己的親和性,就要經常給予學生微笑、讚揚、以及關懷。微笑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能表現教師的友好態度,教師的微笑能給予學生鼓勵,展示教師的寬容;讚揚會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感受教師給予的期望,經常被人讚揚的學生往往會有更多的自信,更高的目標,更優秀的表現;關懷能讓學生感受到温暖和體貼,教師只有真正關注學生的生活、情感、態度以及價值,學生才能真正把教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三、理解性

中國小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時期:國小階段,個體社會化初步形成,一切人格表現、人生觀、世界觀都正在形成;國中階段,個體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動盪,同一性慢慢形成。在人生髮展的這些重要階段,個體的心理髮展極不穩定。學生無論是從行為,還是心理都將經歷一些不同尋常的考驗。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幫助學生解讀事件、平穩過渡、順利發展,接受學生、理解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想要理解學生,一定要學會積極的傾聽。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為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諮詢。當學生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是學習上的焦慮,還是身體變化帶來的困惑,以及同學相處時存在的誤解,甚至與家庭父母中存在了衝突。當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尋求幫助時,作為心理教師,不同於他人的重要表現就是理解學生,接納學生,即使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學生本身存在着問題。只有心理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外界,才能對學生的問題感同身受,對學生的心情產生共鳴。真正的理解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表現,而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在學生敍述的每一個心理事件中,無論學生事實上對錯與否,他都在不同層面受到了心理的傷害,每一個教師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的理解,才能讓學生完全的敞開內心的情結,宣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滿,才能使學生受傷的心靈獲得撫慰,進而重新理性的審視問題的原委,最終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展示着自己具有理解性人格特質的同時,不僅使自己成為了學生的良師,更是讓自己變成了學生的益友。

四、穩定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人格的穩定性更多表現在:教師情緒穩定而成熟,平和,自我調試良好、更少出現情緒失控;能面對現實,以沉着的態度應付各種問題;自律、做事嚴謹;有條理、有計劃,並能持之以恆,行為充滿魄力。具有人格穩定性的教師能通過自己成熟的表現,感染周圍的學生、朋友以及同事。人格的穩定性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是長期實踐磨練的結果。

想要擁有穩定的人格,教師首先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嫻熟的教育技能。具備這一條件的老師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從而獲得自己的認同,學生的認可。其次,心理教師應該善良而博愛。有教無類,平等的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教育成

熟的重要體現。在教育與幫助學生的過程中,心理教師擁有一種穩定的心態,教師會使自己更加平和、從容,也能對學生更加信任、寬容。當教師總是表現出理解和鼓勵,學生就能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心靈的自由度。最後,教師想保障自身的穩定與成熟,就應有永不滿足的執着追求,只有緊緊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不斷提高,堅定不移、持之以恆、不驕不躁,才能在自身的教育生涯中保持鮮活的教育生命力,才能自信、成熟、穩定。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若能擁有一些適宜的人格特質:真誠性、親和性、理解性、穩定性,就更可能獲得學生的喜歡,成為一位稱職的心理教師。這不僅需要工作實踐中積累學識和修養,更需要教師全心全意對學生的喜愛,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參考文獻

[1]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學[m].陳會昌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社,2014.3.

[2]高明書.全國部分骨幹教師個性特徵的初步調查[j].教育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4,(3):67-71.

[3]王榮德.現代教師人格與素質教育[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4.

第五篇:棲居5

《教育,詩意的棲居》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認識了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朱華忠。朱老師本是一名鄉村教師,且是一名副科教師。但他沒有悲觀,而是憑着一股鑽勁,從課堂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入手,不斷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她以“詩意棲居”的心態,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課堂中去,竭盡全力營造了一個快樂的教育殿堂,不僅讓學生充分享受了自己帶給他們的這份珍貴禮物,他自己也在這樣的教育心態下獲得了巨大的快樂和收穫。

《教育,詩意的棲居》這本書以“教書育人”為主線,從課堂教學、從教學機智,從教學反思,從思想教育,從管理藝術,從個人素質等六個方面,以生動的案例,敏捷的思考來詮釋了“教育,是一種詩意的生活”的視角。文字親切,語言真摯,思維敏捷,觀點獨特,都是作者在一線教學課堂上發生的一些故事,一些教育機智、一些思考,以及和學生髮生的一些故事。作者用心地把這些片段記錄下來,寫成了一篇篇優美的文字,用精彩獨特的視角,詩意地詮釋了“教書育人”四個大字,帶給我們教育的新思考,新啟示,新發現。

教育,就是教人“變”,教人往好的方面“變”,就是教人更好的學會生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教育就在於學會用心靈去贏得心靈,以寬容信任、尊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切準孩子的思想脈搏,用愛和寬容去激起孩子心靈深處的自我反思、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潛意識。這是朱華忠的教育實踐感言,他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的魅力,他以自己獨特的育人實踐征服了學生們,面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困惑”,以及那些“問題”學生,他能以寬廣的胸懷、熱情公正的態度去用心靈化解,從而實現愉快地學習,快樂地生活。 例如:面對在課堂上滿口髒話的王中同學,一個被所有老師認為是難教育的“主顧”,朱老師認為不能用唯一的標準來進行衡量,而要從心理上認可接受他,努力發現並放大他的優點。在他的心靈的“方寸之地”種下“莊稼”,而不應是“除草劑”。他認為教育是一個有反覆的過程,教師不應急於求成,要真正給孩子一個轉變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因材施教,對症下藥下,王中最終沒了髒話,生活變得燦爛,學習不斷進步。

面對在課堂上故意“打岔”擾亂老師教學計劃,課後跑網吧,和小混混扯在一起的,總是聲稱要做“領導”的小a,朱華忠沒有放棄,他知道應該關心孩子的內心,應該正視孩子的幼稚。在他多次的家訪、交流,並且針對“領導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的話題進行討論,使小a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老師在尊重孩子個性張揚的同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熱心的幫助,對孩子進行了正確的價值觀的養成教育,終於使孩子做到了健康的成長。

面對學生,朱華忠用“師者父母心”來踐行自己的教育,他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用寬容的心態接納學生的不足與笨拙。不斷的鼓勵、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他用自己寬容和博大的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火”“理想之火”,從而使學生不斷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己。

在《讓孩子不再害怕家訪》中,朱老師提出老師家訪要對學生公平,各類學生都要考慮到,應該把知識輔導、心理疏導、家教藝術的傳送和師生情感交流當做家

訪的內容和目的。它應是增進師生情感的手段,應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家訪必須要有“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幫助、愛護、關心學生的思想來指導。而不應是“告狀”性質的,讓孩子們一聽到老師家訪心理上就焦慮。

在《老師不妨做個報喜鳥》中,朱老師談到“縱觀中外名人對自己教師的回憶錄,多是談自己的老師帶有鼓勵和表揚的一句話或一件小事促使他們不懈努力並最終取得成功。因為他們喜歡老師“報喜”性的鼓勵和表揚,從而孜孜不倦的努力行動,結果成功了。所以他從學生喜歡的心理去設計課堂,設計自己的教育藝術和技巧,點燃學社個的熱情,讓學生心靈的“內驅力”不斷壯大,並在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中張揚發揮自己的個性,在老師的“報喜”中創造美好的人生! 可以看出朱老師把學生們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處處以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以“天下父母心”去育人,用他博大的愛心去澆灌他花園中的每一朵花,我認為他有着一個信念:“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他接納、寬容、正視了學生們,讓他們的心裏都充滿了“愛”的陽光。 無獨有偶,最近我班出現了一件事。剛接班沒幾天,小組長鄧婷找過我幾回,説:不願意讓程文生呆在她們組,因為程文生每天的各科作業都不能按時完成,而且讓他補上,他總是不聽,作業還很潦草。如果讓他呆在組裏,他們這組的作業成績肯定是最後。而且他經常忘帶紅領巾,全小組的人要受他連累!鄧婷義憤填膺,説這是他們組成員的意見。我説:你認為把他放哪組?鄧婷説:田老師,我相信,沒有一個小組願意要他!確實是這樣,各科老師都反應程文生學習習慣不好。 難道要像大家説的讓他自己一組?這不毀了他嗎?我想到了朱華忠老師,“師者父母心”。王中那麼難教育的“主顧”,不也“改造”好了嗎?不能總是批評,空洞的説教相信也無濟於事。“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被別人尊重。”我不會、也不允許集體放棄他!通過觀察,發現程文生這孩子其實工作責任心挺強的,他很熱愛勞動,即使不是他的值日,他也主動的去打掃教室;平時讓他去幹什麼,他也總是樂呵呵的去幹,從沒有怨言。語文課上他也總是積極回答問題,有時還會冒出創新的小火花,這説明課堂上他的腦子並沒有懶惰。就在前幾天,科學老師還因為他吃小飯桌時遵守紀律而表揚了他。同學們何以那麼討厭、排斥他?是因為大家只看到了他不好的一面。因為從一年級至今,他大多是在老師、家長、同學的埋怨、批評中度過的,可能他自己都沒有真正的認識過自己。記得李希貴説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我想不能再傷害他的心了!我沒有答應鄧婷的要求,而是希望小組的同學多看他好的地方,不足的幫助他改正,使他不要掉隊。今後希望我也能用“為人之師”的雅量,用博大的愛去贏得孩子的“心靈”,為他的將來鋪好奠基的路石。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朱老師讓我重新思考這句幾乎淡忘了的話的含義。幾本著作僅僅是他幸福和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他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則是充分地享受課堂、創造課堂、創造教育,帶給學生愉悦的課堂感受以及和學生一起在教育的殿堂自由舞蹈。讓教育和心靈一起舞蹈,把教育作為詩意的棲居,這樣的教育心態足以感動一個世界,足以創造教育的奇蹟。

走進朱華忠,讓我真正懂得他的那句話:“如果教師要選擇一種生存姿態,那麼我認為應該是詩意地棲居。” 正因為朱華忠把教書育人的生活,當作一種享受,看作一種快樂,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育中去,完全釋放自己的激情,用自己的心靈去工作,激起了生命的一個個精彩浪花,才成就了他精彩而活力四射的課堂,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也換來了教育詩意的棲居。朱華忠老師的育人實踐,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教師的魅力,如何以教師的魅力去“征服”那些孩子們,他讓我懂得並體驗到詩意地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所帶來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