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孫子兵法》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孫子兵法》讀後感精品多篇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一

今天我閲讀了從新華書店買回來的《孫子兵法》一書。以前,我就聽説過《孫子兵法》的鼎鼎大名。這使我向往不已。看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孫子能在戰爭時期寫出這麼好的兵法書籍。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些歷史戰役,將帥們是運用什麼樣的戰略取勝的。孫子説過:“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説軍事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這本書不能不看。

首先孫子從戰略術上,概括了九種不同作戰地區的基本特點,論證了它們對官兵心理狀態的影響。並提出具體靈活的應變措施,倡導在突襲作戰中充分發揮戰鬥力。然後,孫子推崇戰略出擊,提倡深入敵國進行作戰,認為這樣做具有使士兵聽從指揮,努力作戰,就地解決部隊休養,士兵勇敢無畏等優點。第三,孫子結合戰略突襲行動的特點,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治軍主張,比如強調政令嚴明,軍令如山,禁止迷信謠言,重視保持軍隊的團結一致等。

這本書裏表現出來的隨機應變、肯動腦筋、抓緊時間、遵守紀律都值得我們學習,這樣能使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着的一部軍事經典著作。

孫武的生卒年月現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後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後終老於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後人因《漢書?藝文志》着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宂,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着錄的《齊孫》,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後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餘枚竹簡後,學者們已多傾向於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后學所着,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 篇的。

《孫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的思想體系。

《計》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孫武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採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作戰》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爭。孫認為,戰爭的消耗和戰費的開支是十分龐大的,戰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因糧於敵”,“勝敵而益強”。

《謀攻》篇主要論述瞭如何進攻敵國的問題。孫主張以儘可能小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戰而勝,不靠硬攻而奪取敵城,不需久戰而毀滅敵國。所以,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就特別強調以謀略取勝,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謀略取勝,其次以外交手段取勝,再次是使用武力取勝,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僅需要知己,還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講如何利用物質之“形”來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勝利。孫認為,只有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等待和尋求戰勝敵人的時機,才能奪行戰爭的勝利。當取勝條件不足時,應採取守勢,當取勝條件具備時,則應採取攻勢。因此,會用兵的人善於使自己處於不可戰勝、必勝無疑的地位,擅長於創造戰勝敵人的機會。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掌握勝敗的決定權,他所戰勝的是已經註定要失敗的敵人。而上述足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物質之“形”,便是由國土的大小所產生的物產、軍資、土卒的多少,以及軍事實力對比的強弱。

《勢》篇主要闡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態勢,來壓倒對方。孫認為,只要選擇有才能的將領,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以自己的軍事實力為基礎,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有力態勢,士卒就會勇猛無比地戰勝敵人。而要造成有利的態勢,就必須正確組織和部署兵力,善於指揮調動軍隊,擅長出奇制勝,即以正兵當敵,以奇兵取勝。

“奇”、“正”是相輔相生的關係,它們的變化是無窮的。所以,要出奇制勝,就應善於因時、因地、因事制宜,根據情況的變化,改換奇正的戰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態勢,還必須善於故意向敵示弱,誘敵以利,以達到欺騙和調動敵軍的目的,造成戰勝敵軍的有利時機。《虛實》篇主要論述指揮作戰如何爭取主動權,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孫認為,要取得主動,就要善於誘敵以利,調動敵軍而不被敵軍所調動,就要善於瞭解敵情和隱瞞我軍的意圖、行動和用兵規律。如能做到這些,就能掌握主動,集中我軍兵力,分散敵軍兵力;利用敵軍的弱點和錯誤,以眾擊寡,避實擊虛,因敵而制勝。

《軍爭》篇論述的是如何通過機動掌握主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得制勝的條件。孫認為,兩軍相爭時,最困難的莫過於要懂得將迂曲視為徑直,以不利為有利,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之地,先敵取得制勝的有利條件。孫還指出,要先敵取得制勝的條件,必須避免輕率冒進,把握各國的動向,瞭解道路、地形,重視嚮導,善於欺騙敵人,根據情況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長指揮軍隊,根據軍隊的土氣、軍心和軍力,因敵而變,去奪取勝利。

《九變》篇主要論述如何發揮指揮上的靈活性。孫認為,靈活性的。基礎在於對利弊進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認識這一點,才能設法威脅、挫折和困擾敵國,以利誘敵,才能常備不懈,使敵無機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況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況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據具體情況,趨利避害,採取相應的對策和行動。

《行軍》篇主要講述瞭如何配置、組織軍隊,觀察判斷敵情和團結將士。孫認為,行軍作戰必須佔據便於作戰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於根據地形配置兵力,必須對敵情進行周密細緻的觀察,善於深謀遠慮,從現象到本質,對各種症候作出正確的判斷。孫還指出,將帥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後,才能用教育和懲罰相結合的方法訓練好士兵,率領全軍去爭取勝利。

《地形》篇主要論述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如何指揮軍隊的行動。孫認為,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將帥應重視地形,善於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礎上,將帥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確判斷敵情,以奪取勝利為行動的唯一準則,並能使全軍上下團結一心,服從指揮,那就能無往而不勝。

《九地》篇論述了在九種不同的作戰地區指揮作戰的原則。孫認為,在不同的作戰地區,將帥應根據地形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行動。用兵的原則在於善於發現敵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備,迅速行動,集中兵力,搶先攻佔其戰略要地,以壓倒敵軍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標、種類,發火的物質和氣象條件,以及實施方法。孫認為,火攻只是輔助軍事進攻的一種手段。所以,火攻者應利用縱火所引起的敵軍的騷亂,適時發起攻擊,發展並擴大戰果。

《用間》篇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孫認為;是否瞭解敵情對戰爭的勝負具有重要影響。要先知敵情,只能求諸間諜。只有大聖大智大仁大義之人才能使用各種間諜,獲得廣泛的情報。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着作。它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孫武在其書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這一理論不僅深受戰國以來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和推崇,對他們的軍事思想和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軍事思想領域內也擁有廣泛的影響,享有極高的聲譽,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學價值。《孫子兵法》雖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處時代的限制,有着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瑕不掩瑜,這些缺陷並不能掩蓋它的光輝,絲毫也無損於它的偉大。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二

《孫子兵法》被世人譽為“世界第一兵書”,歷代有註解批校者二百餘家,各版本約四百餘種,各譯本近三十語種,影響甚廣。《孫子兵法》十三卷,談用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環環相扣以制敵,藴含了多條行軍打戰的黃金準則。戰國時韓非就説過,“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皆有之。”唐朝李世民説“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日本,美國等國家也有大量的學者在研究孫子兵法,並讚歎不已。身為中國人,我們自然更應該研讀先賢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讀罷此書,我想做的工作是:基於自己的理解,重新將其歸納整合;其次是討論《孫子兵法》在古代中國軍事領域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後結合當今普羅大眾對此書的看法,提出部分國人對《孫子兵法》的誤讀。

一。《孫子兵法》講什麼

(一)練將,治卒

行軍打戰,首先離不開人,上到將領,下到士卒,如果沒有經過嚴格挑選,強加訓練,那麼整支軍隊就是一盤散沙,一上戰場便頃刻潰不成軍。所以説,練將,治卒應該是戰爭的首要準備條件。

第一,對將領的要求是“智,信,仁,勇,嚴”,將領要足智多謀,賞罰有信,愛護部下,勇敢果斷,治軍嚴明。這裏,我們要特別提一下,《孫子兵法》雖然是用來指導嚴酷的戰爭,但其中藴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勢篇》便提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主將不苛責下屬,不把戰敗的責任往士兵上推,才有利於軍心的團結。“地形篇”更是提到“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為將者要懂得施恩於部下。

將領不僅要為人寬厚,還要有軍事謀略,也就是“智”。“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值得讚賞的是,孫子還提出了“將受命於君”但“君命有所不受”,這在古代中國封建專制的情況下可是相當難得。原因其實也簡單,古代交通通訊並不發達,而戰爭局勢卻是瞬息萬變,法令的傳達往往是不及時的,並且君主對戰局的瞭解也不如將領清楚,這就要求君主要賦予將領指揮作戰的自主權。

孫子還提到“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這也就要求君主在任命將領時,要綜合考慮將領的各方面素質,做到任人唯賢。

第二,治卒。其實《孫子兵法》並沒有側重講怎樣訓練士卒,就算涉及到了,也是間接地講。比如,《軍爭篇》就提到“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作戰時能夠以金鼓,旌旗一耳目,想必離不開平時對士卒的訓練。“行軍篇”也講到“令素行以教民”,這便要求將領平日便要對士卒嚴加訓練,做到“令行禁止”。

但也僅此而已,孫子沒有細緻地去討論怎麼挑選士卒,訓練士卒,但是行軍打戰,“人和”可是重中之重,這個缺漏也許算是《孫子兵法》的一個不足吧。正如戚繼光所説,“孫武之法,綱領精微莫加矣。第於下手詳細節目,則無一及焉。”戚繼光也談行軍作戰,但與《孫子兵法》不同的是,他結合實戰經驗所創立的建軍學説相當具體細緻。我們看看《紀效新書》,從選兵到練兵,從各色兵器的配合使用到諸兵種的協調行動,都介紹得再清楚不過,務求實效。

(二)作戰的流程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練好將,治好卒,我們再來談在戰場上如何廝殺。我分三個部分來講《孫子兵法》所提到的戰爭流程,也就是戰爭開頭的籌措工作,戰爭進行中的具體應對方法,和戰爭的最高目標。

1、戰爭未開,謀略先行。孫子所提到的,戰爭還沒開打便要先做的兩件事,一是定計,二是蓄勢。孫子曰:“多算勝,少算不勝。”打戰之前,要是將領對戰局沒有全盤的規劃,那麼軍隊就像是無頭蒼蠅,找不到制敵制勝的突破口。再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藏於九地,動於九天”,先要做好防守工作,使自己處於攻不破之境地,再等待時機,打敗敵軍。

2、《孫子兵法》集中講的便是戰爭行進中的戰略問題。個人認為,孫子的戰略思想的核心是“機變”。其實,就算有哪一步兵書寫得多好多厲害,將領也不可能單單憑藉紙上知識出奇制勝,這就要求為將者腦子要靈活,懂得隨機應變。機變,就是在瞭解天時,地利的情況下,避實擊虛,以曲為直,以患為利,以進為退,綜合採取火攻,用間等戰術。同時,要對敵方的行動有較為準確的估測。《行軍篇》裏有段描寫極為精彩,“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真可謂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3、從《孫子兵法》看來,作戰的最高目標有二。一是速戰速決,二是全勝。作戰篇講到,“兵貴勝,不貴久。”每一次戰爭其實都是勞民傷財,士兵的徵集,物資的供應,不僅虛耗國庫,還擾亂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戰事拖得越久,對一個國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久越重,這也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勝”,是孫子戰略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孫子提到,“全國為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説“不戰而屈人之兵”。如同從漢字學看 “武”是由止戈構成,孫子嚴格説來並不偏愛戰爭,甚至是想避免戰爭。原因不是他愛好和平,而在於,戰爭就是消耗資源(日費千金),最棒的作戰,是不戰而勝。與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三光”政策不同,我們古人講求的是“慎戰”,希望能用比較和平的方式,較少的人員傷亡去換取戰爭的勝利。所謂“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戰火一開,戰場上便少不了“馬革裹屍”的殘酷景象,而且,火力開得越大,對佔領區所造成的損害也就越嚴重,戰後的修復更是一個難點。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三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兵法書籍之一,其在中國歷史上擁有重要的意義。最賤比較閒,我翻開這本書來讀了一下。

在中國古代冷兵器時期,經常出現各類戰爭。如果戰爭沒有辦法避免,應該用什麼辦法打敗敵人呢?《孫子兵法》裏面説“上兵伐謀”,要打敗敵人,首先要用計謀;其次是從外交上挫敗它,是他孤立無援,再次就是用戰陣打敗它。要打敗敵人最次的方法是攻城。

《孫子兵法》認為攻城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需要準備攻城的裝備,而且就算打下城池也要損失很大一部分的士兵。所以《孫子兵法》認為打敗敵人最好的辦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攻心,下策攻城。如果要採取下策的時候也需要做好準備,假如用兵打仗,十倍於敵,就用圍殲的方法。如果,五倍於敵人,就要採用攻佔的辦法了,如果兩倍於敵人,也可以採用攻城的辦法。但是如果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就可用堅壁清野的辦法,如果強攻則很難取勝。

讀完這一段以後我感覺到孫子對戰爭形勢分析的厲害之處,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大吃小,雖然有以少勝多的戰例,但是畢竟是少數。現在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冷兵器時代,但是戰爭的危險其實也存在,所以如果能夠和平解決,就不要用戰爭。如果不得已的話,應戰方應該也要準備充足作戰策略。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四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傑出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話説當年拿破崙都買過。

我在看完一堆歷史書後,聽説古代好多名將都是讀過這書的。於是也慕名而來,忍不住要一睹它的風采。

看完之後唯一的感覺就是精彩……難怪從戰國時期起就開始風靡流傳。裏面講了許多諸如:打仗的必備條件,通過所具備的因素就可知雙方的勝負機率。還有各種戰鬥隊形,戰鬥謀略。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本書開頭所説的戰鬥的五個方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看起來還不是很明白,那我來解釋一下:第一個,道,就是君主和民眾目標,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的是晝夜、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寬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的等地理條件。

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這五個方面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如果哪個將領能夠真正領會,他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將領。這五點何其重要,我細細讀了很多遍,都覺得句句在理。

另一部分要説是隊形了,不同的戰鬥,從地勢考慮,就必須選擇不同的隊形。一般是幾人一組,有攻有防。地形寬廣的時候每組人要多一些,地域狹窄時就要相對減少,因為這樣活動起來方便靈活。我聽過一個叫俞大遒的將領,運用這種隊形就用得非常到位。前面一排手持盾牌,後面兩人一排,持不同的武器攻打。這樣既保護了本隊的人,又能有效消滅敵人。聽説有一場戰役,運用這種隊形,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幾百個人攻打幾千人,不但把敵方殺得片甲不留,自己這一方居然只有一兩個士兵輕度受了點皮外傷。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一些便是怎麼樣才能壯大隊伍,獲得民心。這裏還要講求一些美德,不如不能殺投降的人。其次用武力解決還不是個好辦法,最好能夠通過談判解決,減少傷亡。更高難度的是,還可以把敵軍歸為自己的隊伍。總之,除非萬不得已,不要用戰鬥來解決問題,因為必盡戰鬥的成本太高了,長期戰鬥,會變的貧困。

《孫子兵法》讓我不得不驚歎於古人的智慧,他們的作戰技巧,讓我們現代人都為之歎服。再那麼一個兵荒馬亂時代,能寫出這樣一部鉅作,實屬軍事天才!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五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孫子兵法》。“兵者無畏也,勝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這是我總結我國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孫子所説的一句話。他創作了中國軍事書籍中最偉大的一部——孫子兵法。這本書講述如火熱在戰場取勝之道,最重要的道理就在於——“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

“疾如風,徐如林,侵蝕如火,不動如山。”我從電腦上知道,現在《孫子兵法》已經成為美國軍方每天的必修課,這本書可真是魅力無盡啊!可是現在的社會十分和平,難道這本名作就沒有用處了嗎?不是的!我堅決否認。因為從此書當中,我學得許多道理,如:要冷靜思考,要多加練習,要對自己有十足信心。所以我參與了實踐去檢驗歷練了自己。

聽我講一講我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吧,在暑假裏面的一天,媽媽讓我寫一張數學試卷,我不願意動筆,因為都是些塵舊老題,讓人索然無味。媽媽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寫過不代表完全可以吸收啊,温故而知新!”我虛心接受了媽媽的教導,對啊,孫子兵法中的孫子當然也是努力奮鬥有勇有謀之人。大約花了三十分鐘就寫完了。媽媽看了看,把分改出,我才八十三分。媽媽説我心態一點也不平靜。第二天,我又做了一張試卷,這次我心平氣和地寫,終於得到了九十六的高分,心裏頓時高興不已。媽媽也誇我有了巨大進步。

生活中,《孫子兵法》同樣令我受益無窮!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六

孩提玩伴比兵法,吾嘗夢當萬軍帥。

豈料歲月不饒人,而今頑童鬢初白。

幸未虛度青春時,勤悟經略滿胸懷。

惟願來日得報效,定國興邦無償賣。

今早,我讀到了《孫子兵法》。

孫子名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

《孫子兵法》是古今中外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理論體系完備,歷史影響深遠。它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燦爛的哲學著作。

千百年來,該書以“兵經”、“百世家之師”、“第一部戰略學著作”見稱,飲譽人類,名垂萬古。

《孫子兵法》以多方面探討了軍事規律,尤其以整體、綜合和動態的方式把握戰爭全局,凸顯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謀略權變,充滿了辯證法的智慧,不僅僅深受戰國以來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和推崇,對他們的軍事思想和實踐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世界軍事思想領域擁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享有至高無上的崇高地位。它的影響,至今已擴展到管理學、心理學、邏輯學、文學、語言學、音韻學、地理學、情報學、預測學、醫學等許多科學領域。

説到那裏,我不得不再次為中華文化和禮貌的博大淵深和歷史悠久而引亢高呼,振臂長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好好學習和傳承偉大的中國古代歷史文化遺產,並將其不斷與時俱進地發揚光大!

現存的《孫子兵法》是經過三國時代曹操刪定編著的。全書分為13篇:《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孫子兵法》藴含雄韜偉略,戰略戰術兼具,理論哲學化,體系完備,萬古常青。

在此,我強烈呼籲:每一箇中國人都至少通讀一遍《孫子兵法》,並深刻領悟其真諦和精髓。這將令你開啟視野,博大胸懷,益增智慧,受益終身。無論是為了你自已抑或為了家國大事均大有必要,也將受益匪淺。

尊敬的兵聖孫子:晚生對您無比景仰和尊崇。您光輝燦爛的軍事思想將名垂萬秋,永載史冊!所有的華夏子孫後代將永遠銘記您的英名,以您為榮,為您驕傲與自豪!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七

中國的歷史讀物很多,如《三國志》、《楊家將》、《水滸傳》、《孫子兵法》等,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孫子兵法》了。

《孫子兵法》分為幾章,有作戰篇、謀攻篇、火攻篇、軍形篇、地形篇······。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謀攻篇,裏面有一個故事講了南宋有名的名將韓世忠大戰金兵的事,當時韓世忠只有八千人,而金兵卻有十萬人,韓世忠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了勝利,使強大的金兵全軍覆沒。

我很敬佩韓世忠的聰明才華,從他身上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面對強敵時,要認真分析敵我兩方的具體情況,比較兩軍的優劣懸殊,彌補自己的不足,準備充分後,主動攻擊敵人的弱點,保證百戰百勝。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也回到了過去,看到了整個戰場的全過程;讀完這本書,讓我瞭解古代將軍的英勇,聰明才智;讀完這本書,使我變得更聰明瞭,學會遇到困難要使用策略來解決。

總之,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把聰明用到學習上,生活上,一步一步的向着人生目標前進!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八

《孫子兵法》首先教給我的,不是如何去打仗,不是去如何佈局,他讓我感受到的是兵法的境界,用老子的話説:“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最近對這個點感受得很深,我很難用言語去準確地表述他,但他絕非是高高在上的。借用今天《論語別裁》南師解釋崇德的一段話:一個人的德業的成就,和一個人的風格,品行,風度,氣質都有關係。有了這樣的成就,在外表上是可以一望而知的。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大”的東西,可以超越一個人身體的疲乏,思想的飄忽,情感的侷限,到達一種很“自然”的狀態。

《孫子兵法》其次教給我的,是一顆“仁愛之心”,要為別人着想,要學會去理解別人。共情是愛的基礎,一個人心裏所想的,所經受的,藉由別人的口中,文字中表達出來,該是多麼親切的事情!始計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作戰篇: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謀攻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九變篇: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辱,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者,用兵之災也。用間篇: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多麼仁愛,多麼有將相風範!

《孫子兵法》再次讓我體悟到的:是謀略———縝密的思維方式;在用間篇中談到: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以反間為切口,將鄉間,內間,死間,生間形成一個環,凝固成一股氣,此為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