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述職報告

欄目: 教師述職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1W

目錄

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述職報告
第一篇: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工作制度第二篇:學校心理輔導的具體形式第三篇:學校心理輔導案例第四篇: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存在的問題第五篇:學校心理輔導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工作制度

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工作制度

肖馬國小

2014—2014

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工作制度

(一)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制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和學年、學期心理輔導活動課課程計劃。

(二)掌握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測與分析,及時發現需要給予特別幫助的學生。在把握保密原則的基礎上,負責向學校提供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信息,及時提出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

(三)能鑑別心理問題比較嚴重(比如神經症、精神病等)的學生,對於輔導教師沒有能力解決的個案,要按規定及時轉介到高一級心理諮詢或治療部門。

(四)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按專業規範進行個別輔導,並能評價和分析輔導效果;對有同質性心理問題的學生可開展針對性的小組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擾。並實施諮詢記錄,以備跟蹤輔導和研究分析之用;指導高中學生通過學生心理社團等形式開展同伴心理互助活動。

(五)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按系列主題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積極參與活動課研討活動。

(六)利用心理閲覽室和心理活動室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健心活動,如在輔導室內建有心理鬆弛區、音樂欣賞區、圖書閲覽區等,指導學生的自助活動。

(七)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一方面承擔對班主任和學科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指導他們設計、實施、評價心理輔導活動課;指導教師對有輕微心理問題的學生採用週記交流、電話溝通、面談和網上對話等途徑進行疏導和引導。另一方面通過定期向領導、班主任、學科教師提供資料、建議等方式幫助全校教師學會自我心理保健。

(八)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動與科研成果(課題研究報告、論文、活動課教案與課件、個案分析等)評獎活動,以科研為載體,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九)積極參加市級有關工作會議,完成上一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交給的有關工作任務。

(十)積極開展升學、職業方面指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以利學生作出合適的選擇。

(十一)為家長教育子女,社區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人際環境提供建議、諮詢和幫助。

(十二)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的滿工作量為:每週心理輔導課10課時、心理輔導室值班五小時,每學期講座二次;其他心理輔導工作也應一併計入總課時量,工作量如有超出部分,按超課時計報酬。兼職教師超工作量按超課時計報酬。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工作年限按三分之二計入班主任工作年限。

第二篇:學校心理輔導的具體形式

學校心理輔導的幾種具體形式

一、心理諮詢

學校心理諮詢是基於日常教學教程的個別心理輔導服務。學校心理諮詢服務主要以需要心理諮詢的在校學生為對象,也可以適量接待與學生心理有關的社會角色,如教師和家長等。

二、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檔案要在客觀性、適用性、發展性和保密性原則要求下建立。其主要內容包括個人資料、在校表現及家庭心理髮展環境等一般資料,心理測量情況和心理診斷諮詢情況。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有利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關注心理健康,更有利於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給學生營造適合其發展的心理環境,另外,學生心理檔案也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生進行心理情況篩查的基本資料。

三、心理圖書

這是心理圖書資料專用閲覽室,閲覽室可以集中配置有關心理健康和促進心理髮展方面的報刊、雜誌,同時集中旋轉有關幫助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方面的書籍。

四、團體輔導

學校團體輔導是心理輔導比較有效且輔導成本比較低的一種輔導模式。由於受輔導者心理問題程度不一,在心理輔導教師的組織調動下,可以激發每個個體的積極性,通過個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自覺的袒露心底、宣泄情緒、調整認知。

五、心理講座

心理講座是受眾最廣但作用力稍淺的心理輔導形式。講座可以學生、教師和家長作為對象,心理講座話題可根據當時的焦點事件或者聽者的羣體特徵而確定,一般情況下講座特別適合做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問題防護常識教育。

第三篇:學校心理輔導案例

學校心理輔導案例

? 輔導對象:

陳浩然(化名),15歲,就讀於四川省射洪縣太和一中九年級9班。家庭成員有父母和姐姐。由於父母關係不和,母親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而父親好賭,極少關心其學習以及生活,並且父親脾氣粗暴,對其經常進行打罵。姐姐在外地上大學。所以楊浩然上學一直由爺爺照看寄宿在2爸家,週末放假偶爾回自己的家,而父親只是按時繳納學費和生活費。 ? 個性特徵:性格內向,沉默少言,不願與人交流,嚴重缺乏自信。

? 問題表現:

1. 學習成績差,上課愛開小差,打瞌睡,對學習自暴自棄,完全喪失信心;

2. 極端厭學,老師佈置的作業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完成的也是借同學抄寫的;

3. 沉迷於網絡遊戲,每週會打一次通宵lol;

4. 性格軟弱無主見;

? 當事人自述:

“我姐姐經常給我打電話叫我好好學習,一定得爭氣,因為我爸爸老是對我説:你這個樣子是考不上重點中學的,要我花高價送你去上學那是沒門的,你考不上最好了,考不上你就自己去打工,自己養活自己,我也少負擔”。姐姐説一定要爭氣考個好學校給他看,但是我雖然很想給自己爭口氣考個重點高中,但是卻使不上力氣,學習也找不到一點動力,我的爸爸都希望我早點不讀書了,我也覺得自己讀不讀書也沒什麼關係,我沒必要為自己讀,也不需要為父母讀。所以我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覺得打遊戲是我唯一的興趣。”

1. 問題分析:

1. 自卑:因為父母關係不和,且對其關心較少,且長期寄人籬下,缺乏温馨的家庭氛圍,

導致自卑。

2. 厭學;在學習上自暴自棄:父親不僅不關心其學習,並且沒有得到應有的鼓勵,打壓了

其學習信心與興趣。同時爺爺在管教其學習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他在學習上沒有明確的目的,無學習動力,久而久之,在學習上的問題越來越多,遇到的挫折越來越多,最後索性自暴自棄。

3. 沉迷網絡:父親放任不管,爺爺監管比較鬆弛,導致上網成癮;

4. 性格軟弱無主見:父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並且專橫壓制其個性,導致缺少男子氣概、退

縮。造成缺乏自信心、自尊、產生挫折感而沒有主見;

? 解決方法:

1. 談心法

通過與浩然的深入談心,表示對其的尊重與關心,讓他產生親切感,從而打開他的內心世界,瞭解他真實的想法;通過談心法,我瞭解到,浩然從小比較懼怕父親,因為看到過姐姐和媽媽都被父親打過,自己也不例外,但是有時候感到父親也很愛自己,但是一旦他脾氣上來了,就會變得非常可怕。平時在學習生活中,父親很少關心自己,但是每次期末考試要是考差了,就會捱打甚至捱罵。臨近會考了,浩然在班上的成績一直屬於中等偏下,尤其是英語拖了後腿,班主任曾打電話告訴父親,要是一直這樣下去,浩然是沒有辦法考上重點高中的。這一點讓浩然父親非常生氣,便打了浩然,並且對浩然説,“你要是考不上,我不會讓你去復讀,更不會給高價讓你去上高中,考不上就早點下課,好給我減少負擔。”在浩然心裏,一直認為父親和母親都不夠關心自己,感覺自己不僅可有可無,甚至還是他們的負擔。因為父母都是農民,並且父親一直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還喜歡打牌。即使偶爾真的很想努力學習,但是卻只是心裏的一個想法,基本上只是一閃而過,從來沒有付諸實踐,因為不知道學習到

底為了誰,完全沒有動力。有時候看到其他的同學講他們的爸爸媽媽給他們買了什麼東西,帶他們去哪裏玩,或者是對他們説了很温馨的話,自己都會很羨慕,也會很自卑,感覺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愛的自卑。

2. 行為分析法

通過日常的觀察與訪問,瞭解到浩然不愛學習近平常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喜歡開小差以及打瞌睡,在生活中行為懶散,不愛與人交往交流喜歡網絡遊戲。通過分析,得出可能是家庭因素以及社會不良因素影響和自身原因綜合導致的結果。缺乏家庭關愛導致其缺乏自信,以及學習的動力,所以在學習上提不起興趣。而個人來説,自控能力比較差,認知水平以及看待問題的深度還不夠,導致在一些問題上沒有自己疏通理清,助長其消極思想和消極行為。所以要對浩然進行心理的疏通與輔導需要從家庭和個人兩個方面進行着手。

3. 認知干預

通過與浩然的談心,發現浩然偏頗的認為自己是不被重視和關心的孩子。所以導致在學習上缺乏動力和支持而自暴自棄。而據我瞭解到,浩然的父親是很重視自己的這個兒子的,相對於姐姐,浩然在父親面前的要求更容易被滿足。但是浩然一直認為父親不喜歡自己,為了糾正這樣片面的推論,對其進行了認知干預,對話如下

我:在你心裏是不是認為父親平時很少關心你,甚至説你要是考不上高中就早點下課外出去打工,是因為他不喜歡你,不想讓你讀書花他的錢嗎?

浩然:那不然呢?

我:如果真是這樣,他可以選擇早就讓你輟學不讓你讀書了,可是他還是讓你上了,當老師告訴他你的成績可能考不上重點高中,他又為什麼會憤怒呢?他肯定希望你考上啊!説明他還是希望你好的啊!

浩然:可是他卻説考不上就早點不讀了,可以減輕他的負擔。

我: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不為自己的孩子好的啊, 如果他不想讓你讀書早就不讓你讀了,從你爸爸的話裏其實可以看出他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激勵你,可以説是刺激你,希望你努力做給他看。你難道沒有感受出來嗎?你爸只上了個國中,沒有接受更多的知識,不懂怎樣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有可能他的説話方式比較簡單粗暴難以讓你理解和接受。但是在我看來還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啊,你應該多讀書,多學知識,避免以後跟你後代交流的時候也存在這種代溝。

浩然:嗯,其實有時候我也這樣想過,我也知道他不懂關心人,就是一個大老粗。 我:所以,你要相信你的父親還是愛你的,只是他不善於表達而已。

浩然:嗯,也許吧!

我:那你覺得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了呢?

浩然:不知道,但是我有的同學説他們是為了父母而學習,因為他們是父母的期望。而我一直從來沒有這種想法,我覺得我不是為了父母上學,我只是被送到了學校。雖然我知道讀書其實是為自己好,但是我覺得為不為自己也沒關係,反正我不重要,以後生活的好不好都沒關係。

我:你現在還這麼認為嗎?

浩然:雖然我知道自己這樣想是錯誤的,但是現在我想學也找不到方向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感覺一切都太遲了,我覺得我是沒有辦法考上重點高中的。

我:你既然知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那你就應該知道,父母把你送進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希望你以後能很好的適應這個社會,能在與別人競爭的時候多一份籌碼,所有的父母都會出於愛的本能去希望自己的子女好,他們送你上學的理由也應該是你努力學習的理由。第一是因為他們愛你,第二是因為上學是他們唯一能提供給你的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你應該感謝並珍惜他們給你的這個機會。而且很多人都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我相信就算你現在努力足

夠努力都不會太晚的,只要你抓緊現在,沒有什麼是太晚的。

浩然:嗯,也許你説的有道理。

4. 行為矯正

通過對浩然的認知干預的心理疏通,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關注和愛護的孩子,從而讓他獲得對自己的存在感,幫助他找到在學習生活中的信心與動力。接下來需要從行為上對他進行一系列矯正。針對網絡遊戲上網的問題主要採用確立行為目標和強化的技術。

a確立目標行為:主要以鼓勵的方式,對需要克服的不良行為或者是需要培養的積極的行為確立的積極性性以及操作性原則。而對於浩然應該確立的行為目標有兩個,一是節制上網,減少打遊戲的時間;二是積極對待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獨立完成作業,並端正學習態度。在形成這兩個目標行為時我與浩然達成共識,並給與其鼓勵,幫助他樹立信心。在達成目標行為是對話如下:

我:我覺得你現在努力真的一點都不晚,但是你得真正的改變自己,並且付出努力,你覺得呢?

浩然:嗯,我很想改變自己,但是我到底該怎麼做呢?

我:那你想要把自己改變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浩然:我想認真學習,努力考上重點高中,不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

我:那就對你嘛,既然你想要再爭取,那現在而今眼目下你就應該樹立兩個目標,一是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上課認真聽講,把以前落下的東西都補上,我想只要你有這個心思,所有人都會支持你的;二是剋制你的網癮,慢慢減少你打遊戲的時間,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你覺得你能做到嗎?

浩然:我想應該可以,但我不能保證,我會努力去做的。

b強化技術:主要有自我強化和他人的干預強化。在實施自我強化時,我讓浩然自己想出上網成癮的壞處以及認真學習的好處,他分別得出了一下的一些結論,上網成癮可導致成績下降、荒廢學業、被大家看不起、被別人羞辱、與自己的親人好友感情疏遠、眼睛疲勞、神經衰弱、心血管腦血管疾病、腰椎頸椎病、腸胃病以及上當受騙、違法犯罪等等。而認真學習可以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可以讓自己變得有魅力,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以讓自己和父母擺脱困窘的生活等等。然後把這些結果讓浩然寫在紙上,貼在顯眼的地方,每天默唸或大聲朗讀幾遍,從而進行自我暗示、自我強化。如果有了上網的念頭時,也要進行自我暗示,如默唸“不行,現在應該學習”“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堅持,堅持就是勝利!”,這樣不斷強化,形成良性循環,增強自己的意志力,抑制上網的慾望,從而達到戒網的目的。干預強化:用正強化來激勵良好的符合目標行為的行為,例如,在浩然達成了減少了上網時間減少了上課打瞌睡的情況下,給予物質或者精神上的鼓勵。反之,如果背離了目標行為就給予批評,但是批評要相對委婉,還是要以激勵為主。

小結:通過浩然的案例,我發現家庭因素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因素。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愛與關注,愛是最好的教育和鞭笞的工具。每個孩子都具有可塑性,孩子的缺點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周圍的人給他的,所以當孩子出現一系列問題時,我們不僅要對孩子進行引導和糾正,作為家長和教師也需要對自己進行反思,所以在學校心理輔導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疏導,也要與家長進行溝通。同時也需要心理輔導老師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用愛去感化,用愛去消融他們內心的寒冰。

教育學院2014級國小教育4班 楊進學號:201403340551

第四篇: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存在的問題

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存在的問題

有學者指出,當前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主要問題不科學、無實效,對現實中存在的團體心理輔導問題認識上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誤認為誰都能搞團體心理輔導;一些地方沒有把團體心理輔導當做大事情對待,而是作為一種創收方式,不能按科學方法來實施,流於形式,沒有針對性,不懂得團體心理輔導的職業道德。因此,提高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科學性的與實效性的對策是目前的主要工作。要提高科學性,就需要組織從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實際工作者認真學習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相關的學科知識;在選擇教材上,要注意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據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各種學校心理團體輔導和行為指標的提高;在評價方法上,要注意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手段,如心理測量軟件、動眼儀等;在建立心理檔案方面,要按照科學程序進行,如心理測評檔案管理系統等;建立心理諮詢室時,也要講究科學性,絕對不能像老師辦公室一樣,而應是典雅、温馨、安全、舒適的統一;在心理工具的選擇上,建議以學生主觀體驗,喜聞樂見的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為主,例如:京師博仁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包,在心理輔導活動內容上共設計了19個活動主題,既體現專業水準,又生動活潑,受學生歡迎。

要提高實效性,必須強調行為訓練,若只説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親身體驗,都不能收到實效;從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教師都應該具備應用的職業道德標準。總之,我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一定要結合國情,吸取國外先進經驗,從科學性、實效性出發,該項系統工程尚需教育行政部門、廣大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工作者的參與合作。京師博仁心理工作者一直以來攜手和廣大學校實際工作者一道,積極、深入、系統地開展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課題研究,以豐富我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成果。

第五篇:學校心理輔導

1、 舉例説明心理輔導的目標

我想以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學生的輔導來説明這一問題。大一看有關精神分析學書的時候看到一個十分有洞見性的觀點,“一切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所以一個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學生一定是人際關係處理方面出了問題,要麼是能力問題,即是否有夠強的社交能力以自信地與其他人交往,要麼是觀念問題,即人際交往思想觀念方面出現了偏差甚至沒有社交的意願。

對這一類學生的輔導,目標有兩個方面:(1)總目標:幫助當事人(學生)尋找自己的方向,並努力去實現活動目標。這是輔導者(老師)要盡力達到的目標。即輔導者以要熱心的態度獲得學生的信任,去了解學生具體情況然後幫助學生分析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向學生提一些擺脱社交恐懼症的建議,從而引導學生逐步擺脱社交恐懼症,走向羣體參加社交活動。(2)分目標,幫助當事人學會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發展當事人認識自我的能力,發展當事人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以上三個分目標歸結到一點就是:幫助當事人,使他們能自己去尋找路子。

而從學生自身要盡力達到的目標:第一,是要學會多方面考慮問題。學生要認識到社會上有好人也有壞人,但大部分人都是善良友好的,不要僅憑某一行為就判斷某人是不友好的而不與人交往,這樣患者才能學會接納他人,不會對他人總是心懷恐懼,才會主動去參與社交;第二,正確認識自己。通過輔導學生要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更要認識到自身的特點、長處,這樣才能讓學生接納自己,從而獲得自信去和他人交往;第三,建立人際能力。通過輔導之後,學生要逐步學會怎樣與人交際交往,瞭解自身的長處、特點,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社交能力,從而擺脱社交恐懼症的困擾。

2、 聯繫自己實際,分析八種心理障礙

缺乏同理心、不能正向選擇和關注、缺乏尊重和温情、缺乏具體性、逃避即刻性、充滿對立性、缺乏一致性、真實性與可靠性、賓格被控

3、 心理輔導的談話技術有哪些?自己如何讓提高?

1 封閉式詢問

2 開發式問道

3 隱愈鼓勵

4 悉意

5 情感反映

6 摘論

4、 什麼是心理輔導?如何操作?

心理輔導是一個利用心理輔導背景的作用改變當事人意識傾向和行為傾向的、發生在輔導員和當事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過程。

當事人---輔導員---接受---瞭解---建立關係---輔導---瞭解自我---接受自我---改變意識行為傾向---潛能發揮---個性昇華

5、 舉例説明中國小生六種問題行為?

一、抗拒權威

抗拒行為

不尊重權威

破壞公物

殘酷

蔑視紀律和規範

1 逃學離家出走

2 抽煙喝酒

3 賭博

4 忘命徒式的“英雄觀”

反社會

----一種病態人格

----直接環境

----輔導方法

二品行不良

1 偷竊和偷竊癖

2 不誠實

3 輕視學業

4 交友不良

三、人際關係困難

1、孤獨

2、社交恐懼

3、侵犯行為

四、個性缺陷

1、自我意識危機

2、情緒不成熟

3、害怕與拒絕挫折

4、希望破滅和退化

五、青春期萌動

1、早戀

2、性心理困擾和性行為倒錯

3、自我形象歪曲

6、 如何幹預網絡成癮?

1.強化干預

強化是使有機體增強某種反應重複可能性的力量,它可以分為獎勵與懲罰兩種。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干預方法使用最為普遍,效果也最好。在網絡成癮的干預中,獎勵的使用條件是一旦發現成癮學生有了減少上網的行為時, 就給予獎勵、表揚或肯定性評價。懲罰的使用條件是一旦發現成癮學生上網時間增加時,立即給予處罰。處罰可以是物質性的,如取消他獲得他最想要的東西的權利,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紀處分等。

2.厭惡干預法

厭惡干預指採用懲罰性的厭惡刺激來減少或消除一些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彈法、不贊成干預、內隱致敏法等。

(1)橡皮圈拉彈法。是由成癮學生預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當他坐到電腦前準備上網時,自己用力拉彈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強烈的疼痛感,從而提醒自己下網。也可藉助外力如鬧鐘發出尖利的噪音,來促使自己停止上網。

(2)社會不贊成厭惡干預。主要是運用圖片、影視、輿論等手段,使學生在上網的同時產生一種來自社會的壓力,並在心理上造成威懾和畏懼心理,從而達到戒除網癮的一種干預方法。

(3)內隱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厭惡干預,是指用想象上網的過程和結果的辦法,使自己對上網感到厭惡感,從而逐步減少上網時間直至戒除網癮的一種干預方法。這種方法可與橡皮圈拉彈法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3.轉移注意力法

學校或班級通過組織各類有意義的文體活動, 讓成癮學生參與其中, 從而轉移他的注意力和減輕他對網絡的迷戀程度的一種干預方法

4.替代、延遲滿足法

一方面學校和老師要幫助學生培養替代活動(其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吸引其注意力,並弄清他的上網習慣,然後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來上網的時間裏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瞭解問題學生的上網時間(起初要控制上網時間,不必絕對戒除),將其上網總時間列表,納入周計劃,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最終實現戒除網絡成癮的目標。

5.團體輔導法

將患有網絡成癮症的學生組合成一個團體由富有經驗的老師作為指導者,運用團體動力理論做理論基礎,綜合運用團體諮詢的原則和各種方法,達到使參加團隊的成員整體戒除網癮的目標。團體輔導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其對網絡依賴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首先,團體成員之間的認同感對於團體成員在認知和行為上的改變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團體成員“能夠認識到別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問題,自己支持別人,也得到別人的支持,從而獲得道義心,可以增進信心”。其次,團體諮詢可以使網絡成癮的學生獲得安全感。網絡成癮的學生因對自身的網絡使用不當問題投入較多關注,而忽視自身其他方面的優勢及能力,團體諮詢可以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對團體其他成員的成長有所貢獻,也可以增強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團體成員們共同簽署的契約,對團體成員有強烈的約束作用,同伴之間既有支持又有監督。網絡成癮的學生在團體中做出改變不當行為的承諾後,會因團體的監督作用而努力維護自己的諾言,由此使行為的改變得到長期的堅持和鞏固。

陷入網絡依賴或成癮的學生, 往往反映了其現實生活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禁止或減少上網行為雖然必要,但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是根本。所以,應針對不同的網絡成癮原因,採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對中學生的網絡成癮,重點應放在預防,而不只是對網絡成癮學生的補救性矯治。

6認識網的多維性。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網絡的利與弊,更能清晰地體會到因特網在帶給人們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存在着許多複雜的問題。有了幾乎無所不知的互聯網和電子郵件的幫忙,出於對信息的需求和溝通的渴望,產生對信息的過分依賴,使人們在很多時候,來不及辨別真假和對自己是否有益,便被信息的海洋淹沒了。此時,你丟失了什麼?是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而這恰是社會活力的源泉。

7認識網的吞噬性。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劉華傑説,技術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而且能夠帶來新的問題。任何一種文明在其高速發展的初期,都會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種程度的盲目和無序,讓人們在享受它的成果的同時卻被它的負作用攪得焦頭爛額。他提醒,一種帶有魔力的技術可能正在侵蝕着我們殘存的個性。過分依賴網絡,不僅吞噬我們的時間、健康、人際關係及我們的情緒,還會給我們(推薦打開範文網)帶來嚴重的孤獨感和沮喪感。在生活不快樂不幸福,只在網上尋求暫時的發泄,生活還有意義嗎?

8關鍵把握一個“度”。

專家建議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間不要超過3個小時,而且要有良好的心態:利用網絡來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和擴大交往面,而不是將自己與現實世界隔離,發泄情緒。同時學會自我調節,捨得放棄網絡上那些虛擬的東西。家長平時應注意觀察、監督自己的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成績突然下降,經常回家不吃飯就直接上網,精神萎靡不振,要及時與孩子溝通,講明利弊。

7、 如何正確對待青少年早戀?

本網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2014年學校教師述職報告

學校教師述職報告

2014——2014年度學校教師述職報告

學校心理輔導計劃[1]

學校心理輔導活動策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