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63K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 篇一

近年來, 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 城鄉的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 我國是化工生產量較大的國家,化工產業已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目前化學工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繁多,工藝複雜,技術落後,操作水平低,加上生產管理不完善,致使產品產量低,副產物多,"三廢"排放量大。環境保護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重大問題。但是在另一方面,化學在處理環境污染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化學對環境的保護,化學對固體廢棄物的淨化,化學對大氣的淨化,化學對水污染的處理,等等。

在這裏,首先講述關於化學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現在全球已合成各種化學物質1000萬種,每年新登記註冊投放市場的約1000種。我國能合成的化學品3.7萬種。這些化學品在推動社會進步、提高生產力、消滅蟲害、減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生產、運輸、使用、廢棄過程中不免進入環境而引起污染。

我國是化工生產量較大的國家,化工產業已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目前化學工業的特點是,產品品種繁多,工藝複雜,技術落後,操作水平低,加上生產管理不完善,致使產品產量低,副產物多,"三廢"排放量大。工業化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新物料,它們在不斷改善人類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生活廢物,使人類的生活環境迅速惡化。其中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對環境污染最為嚴重,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相對較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種。 河流、湖泊等水體被污染後,對人體健康也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第二,被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體,能夠引起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以及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化學對環境主要造成以下幾種污染:

一.大氣污染:當空氣中出現正常沒有或極少含有的物質, 並且其數量、濃度和在空氣中的停留時間足以影響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生命, 存在於大氣中的污染有以下四種:1.光化學污染是指人為排放的含氮氧化物和燃燒不完全的碳氫化合物, 在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的連鎖反應, 生成一系列刺激性物質, 從而給大氣帶來了污染。2.煙氣污染主要來自於發電廠燃燒含硫的煤、有色金屬冶煉、硫酸廠的尾氣等廢氣排放, 會形成含有硫酸成份的煙霧, 污染環境。3.粉塵污染由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工具排放出來的廢氣中的固體微粒所組成, 包括工業加工中的重金屬,如鉛、福、鎳、錳以及石棉等, 它們常引起人們的呼吸道疾病。

二.酸雨污染酸雨:酸雨是人為活動排放的含硫含氮氧化物造成的, 硫酸和硝酸則是組成酸雨的主要酸性物質, 它對各種經濟資源, 如漁業、森林、農業、野生物等都是有害的, 尤其是對森林的損害最大, 它能使樹木的葉枝枯黃甚至死亡, 嚴重破壞生態平衡。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 它們排入水體後, 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 使溶解在水中的氧下降, 造成水質破壞, 大量魚類因缺氧而死亡。

三.化學與水質污染:化學對水質的污染是指向河流、湖海中直接排放有毒的化學物質, 水質污染大體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無機物污染是指向河、湖、海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或鹼性工業廢水, 改變了這些水域的原有的: ;值, 對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尤以氰化物的毒性更大, 人們稱為“ 氰老虎” , 一旦人或其他動物吸收就會造成組織缺氧而窒息死亡。2. 重金屬污染對水質造成污染的重金屬離子有汞、鉛、鉻、釩、銅等離子, 其中以汞的毒性最大, 它的來源主要是各種冶煉廠, 金屬礦山加工廠, 電鍍廠等企業的廢水廢渣中。這是重點防治對象。3.有機物污染它主要是指有機耗氧物質對水體的污染。

四. 化學與土壤污染:土壤是一個開放的體系, 它與環境之間時刻進行着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隨着經濟活動規模日益發展, 土壤的污染狀況也日益嚴重, 土壤污染來源有這樣幾種:1.水體污染物用城市或工業廢水灌溉農田、草地、樹木等植物時, 其中毒性大的代謝物, 在農作物內蓄集起來, 影響人類和家畜的生存2.農業污染物由於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使有機氯殺蟲劑在土壤中長期殘留並在生物體內蓄集, 最終給人類帶來危害。 生物污染物由醫院、生物製品廠、獸醫站等部門排放的含有致病微生物污水, 直接用於灌溉, 會使土壤中病原菌大大增多,直接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和人體健康3.酸雨污染物酸雨會使土壤酸化, 促進士壤中的鈣、鎂、磷、鉀等無機元素的溶解, 從而降低肥效。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如此嚴重的問題,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將化學對環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為此,我們在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方面應該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化學反應的綠色化,是從“本”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用化學及其它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除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和產生,讓化學更好的發揮它有力的作用。我們還應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從事化學危險品生產、貯存、經營、運輸和使用的單位和個人的遵法守法意識,加強對有害化學品的安全和環境管理。與許多國家相比, 我國對環境教育的重視是不夠的,今後必須大力加強, 向大、中、國小生普及環境保護知識, 推動全國人民關心、重視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使環境保護工作在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 以便儘快創造出一個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優美、潔淨的環境。

同時,化學是環境保護事業的強大支柱,化學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化學對固體廢棄物的淨化:工業固體廢棄物是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污染源,其處置工程是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程類型之一, 工業固體垃圾衞生填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選定良好垃圾處理場址的前提下,合理而有效地進行垃圾填埋體的結構設計和實施, 能夠避免對地質環境的污染,或將不良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工程應採用目前國內外最先進、安全的衞生填埋方式處理普通化學工業固體廢棄物(包括普通工業固體廢棄物),可以確保環境不受污染。同時在處理場周圍,選擇除臭、吸塵、驅除蒼蠅的花卉樹木,大面積種植防護林,形成防護屏障,可以大大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有機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巨大且成分複雜,其對環境的污染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它含有大量營養成分和有機質,在農業生產上除可以滿足作物生長對養分的需要外,其豐富的有機質含量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培肥土壤,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機固體廢棄物的農業資源化處理利用是最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化學對大氣的淨化:“消除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 在城市控制使用汽油、煤油的機動車,可以燃燒乙醇;或者使用“零排放”電動車;消除污染進行石油脱硫處理,利用尾氣處理裝置等,介紹用於汽車尾氣處理的催化劑及製備方法。用新的無害汽油,使用酒精天然氣代替燃油,用無污染氫燃料作動力等。汽車尾氣的淨化處理技術:由於汽車運行嚴重的分散性和流動性,因而也給淨化處理技術帶來一定的限制。除了開發在機內淨化技術外,還要大力開發機外淨化處理技術,這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術,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燒率,安裝防污染處理設備和採取開發新型發動機;二是行政管理手段,採取報廢更新,淘汰舊車,開發新型汽車(即無污染物排放的機動車) ,從控制燃料使用標準入手。汽車燃油的改用,採用無鉛汽油,以代替有鉛汽油,可減少汽油尾氣毒性物質的排放量。首先應抓汽車油的改用。以無鉛汽油代替四乙基鉛汽油,這種汽油是用甲荃樹丁醚作滲合劑,它不僅不含鉛,而且汽車尾氣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均會減少。因鉛是一種蓄積毒物,它通過人的呼吸、飲水、食物等途徑進入人體,對人體的毒性作用是侵蝕造血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腎臟等。諸如對血管系統、生殖系統、致癌、致畸等毒性作用也可能發生。

三.化學對水污染的處理: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已經引起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污水的化學處理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雜質,從而達到改善水質、控制水污染的目的。處理對象主要是污水中無機的或有機的(難於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常用的化學處理方法有化學混凝、中和法、化學沉澱法和氧化和還原法。造成我國水體環境嚴重污染且難以短期解決的原因是多方面和高度複雜的,涉及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不完善、決策與運行管理不當、監管與績效管理不到位、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缺乏自主發展等方面。要解決現有的水污染問題,必須要用到化學的技術治理水污染問題。並且使用化學技術利用污水回用,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開始利用處理後的污水。污水回用受到越來越重視的原因主要包括: 人口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對現有水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開始意識到污水回用是一種非常可靠的供水源;成功的污水回用工程越來越多; 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越來越意識到污水回用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蓄水工程(如水壩)的環境和經濟成本越來越高; 人們逐漸意識到與過度用水有關的環境影響

通過化學對固體廢棄物、污水、大氣等綠色化學措施等問題的處理,説明化學是環境保護的強大支柱。雖然化學污染了環境,但是隻要我們充分了解化學學科在人類創造新物質,處理問題的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發展化學,為保護環境,淨化環境而努力。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 篇二

目 錄

1 摘要 ········································································································ 1 2

關鍵詞···································································································· 1 3

引言 ········································································································ 1 4

酸雨 ········································································································ 1 5

温室效應及其控制對策 ···································································· 2 6

臭氧層空洞的形成及其控制對策 ··················································· 3 7

光化學煙霧及其控制對策 ································································ 4 8

結語 ········································································································ 6 9

參考文獻 ······························································································· 7

大氣污染

摘 要: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淨。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關鍵詞:環境污染;酸雨;温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光化學污染

引 言: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温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髮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着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羣糾紛和衝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

就大氣的環境問題而言,主要有酸雨、温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光化學煙霧等。

一、酸雨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氯化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由於酸雨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區污染的特性,以致影響層面相當廣,故局部空氣污染的改善,空氣品質標準的達成,對於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須削減SO2、NOx的總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

二、温室效應及其控制對策

温室效應是由於大氣裏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佈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温發生了改變。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温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温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裏,温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温室效應”。

現今最受人青睞的是瑞士兩位氣候專家對温室效應成因作出新的解釋,認為造成温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大氣層中增多的水蒸氣。它是於20xx年發表的。瑞典中部大學的KG·拉鬆和斯韋克·愛德華鬆説,根據他們提出的一種計算未來氣温的新模式,地球確實像其他研究人

員所認為的那樣,正在進入一個逐漸變暖的時期,但這主要是因為地球軸心在向太陽傾斜,而使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今後的一萬年裏有所縮短。他們説,隨着氣温的升高,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逐漸增多。因此,造成温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更主要的是增多的水蒸氣,而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還有,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指出,他們在大氣層中發現一種學名為“五氟化硫三氟化碳”(化學分子式為SF5CF3)的稀有氣體。雖然這種氣體目前的濃度仍相當低,但是它穩定熱的能力遠超過其他任何已知的温室氣體,而且正在快速積累,長此以往,將會使“温室效應”形勢更趨惡化。

三、臭氧層空洞的形成及其控制對策

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僅一億分之一,但在離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層中,存在着臭氧層,其中臭氧的含量佔這一高度空氣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層的臭氧含量雖然極其微少,卻具有非常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陽光紫外線中對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於臭氧層有效地擋住了來自太陽紫外線的侵襲,才使得人類和地球上各種生命能夠存在、繁衍和發展。

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係。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學家警告説,地球上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峯,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xx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

環境污染論文 篇三

摘要: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為建築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也使得建築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建築工程完成之後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漸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施工過程中的噪音問題、水污染問題、廢水問題、建築垃圾等問題都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問題的有效處理,也是樹立建築企業形象的重要舉措,當然也是對羣眾負責的表現。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對建築施工過程中的污染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解決施工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意義和基本的環境污染問題出發,根據相應的問題也提出了對於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建築施工;環境污染;防治策略

1建築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分析

1.1噪音污染問題

建築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引起眾多的實際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其中最為突出而且最會引起民憤的問題還是噪聲污染問題。在工程項目施工的每個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噪聲污染問題,噪聲污染問題影響周圍羣眾,同時對施工人員本身也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正常情況下,施工過程中的噪音來源主要有土石方的挖掘、推土機以及挖掘機等其他機械噪音、打樁機發出噪音等等,當然每一個過程都會用到機器,只要使用機器基本都會產生噪音污染,噪音來源都是多方面的,也是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代表,噪音問題能否切實防治,將會給工程周圍羣眾帶來極大的便利。這個問題要充分引起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足夠重視。

1.2大氣污染問題

大氣污染問題也是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的來回運輸以及攪拌過程、砂石料的攪拌等等都會造成一定的灰塵,這些灰塵就會隨着氣流向周圍擴散,如果時間過程,則周圍就會形成強烈的粉塵大氣污染,粉塵污染也是導致施工人員職業病的重要根源之一,同時也會給周圍羣眾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如果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塗料,塗料中含有很強的氣味或是有毒氣體向周圍散播,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和處理,其危害是巨大的。

1.3水污染問題

建築施工造成的水污染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設備的清洗過程帶來的水污染問題,這方面還表現在水資源的浪費上面,另一方面是由施工原材料方面帶來的水污染,很多原材料需要經過清洗或者混合,廢水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處理,很容易將重金屬等對土壤或者地下水物質排出,從而引起環境污染。1.4固體垃圾處理問題固態垃圾我們也稱之為建築垃圾,建築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廢棄物,建築垃圾的及時處理也是施工企業的重要管理內容。固體垃圾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不僅會佔用施工單位很多的空間,縮小施工有用區域,同時如果處理時間過長,很多的固態垃圾會產生不良氣味或者有害物質,進而影響環境。

2更好的解決建築施工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第一,建築施工噪音污染防治首先要確定好噪音產生的源頭,從源頭出發才可以更好的發現噪音源頭,進而更好的針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為了有效的對施工過程中的汽車、機械產生的噪音進行控制,可以在建築工程色周圍設置專門的隔離帶和隔離牆,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而對於一些打樁、鑽孔等噪音可以通過改良施工方式進行控制,比如打樁可以採用靜力壓樁的方式進行,不僅可以很好的降低噪音,同時還可以以提高壓樁的質量和效率。對於噪音控制問題,施工企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噪音問題的存在會大大的加大附近居民對施工單位的投訴率,影響施工單位的形象。第二,對建築施工中的大氣污染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施工中,對施工中的粉塵問題解決,就要能在施工現場進行設置一些保護措施,在防塵的處理工作上加以完善化實施。在運送過程中避免從人羣密集的地方經過,在運輸的路線選擇方面要能優化。在施工中遇到天氣比較乾燥的問題,就可通過在施工現場進行灑水的方式。在對泥漿進行攪拌的時候,可通過防塵罩加以應用,這對粉塵污染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第三,建築施工中的廢水污染問題的解決要科學性。在建築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就要能注重對廢水處理之後再進行排放,保障廢水的水質達到可排放的標準。可以通過化學絮凝劑的應用,對污染物進行沉澱,以及在有害物質上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消解。總之,只有達到廢水排放的標準才能進行排放,嚴格的按照排放要求實施。第四,對於建築施工過程中的固體垃圾處理要及時有效無污染。很多固體垃圾的長時間堆放會產生有害氣體或者滋生有害物質,遇到大風天氣還會加深大氣污染,所以施工過程中的固態垃圾要指定專人負責,制定相應的處理計劃,及時對建築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做好廢物再利用的同時也要科學有效的降低固態垃圾的污染程度。

3結束語

建築施工項目的增多也會帶來更多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果不能對這些建築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和控制,那麼會給環境污染的擴大帶來隱患,影響施工企業的形象,也會給最終的工程驗收帶來問題。在解決施工環境污染問題的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不切實際,要注重科學的應對策略,處理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同的問題解決措施的制定都要行之有效。同時也希望本次問題分析可以對建築施工企業一定的啟示。

作者:林哲宇 張寶全

參考文獻:

[1]杜培龍,郭子雄。實施綠色施工:管理與技術雙管齊下——基於ISO14001的建築企業環境因素及管理措施[J]。建築,20xx(12)。

[2]關曉宇,侯麗麗。淺談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護好環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29)。

[3]陳鴻亮,唐豪,楊宏路,陳代光。從中外企業施工安全管理差別淺談如何提升安全管理[J]。建築安全,20xx(02)。

環境污染論文 篇四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海洋生態環境也受到人們的重視。近些年來,海洋環境科學污染防治法律也在不斷的完善,結合各個海洋的實際情況,使防治法律的適應性、合理性更強,並且積極的進行海洋生態環境的修復和補償工作,全面提升了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效果。但是,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依然存在着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於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近些年來,作者在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實施的調查中發現,其中海洋環境污染民事責任制度、防治法律體制架構、生態補償機制、生態吸附機制等都存在很多的問題,對此,必須採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下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當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問題分析

(一)海洋環境污染民事責任制度的問題

眾所周知,公眾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有着一定的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公眾可以通過行使自身的權利,來對破壞海洋環境的現象進行訴訟,並由相關部門對其進行審核以及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然而,就現階段海洋環境污染民事責任制度的運行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對公眾權利內容不夠全面,使得一些居民發現海洋存在着污染的情況卻無能為力,從而使始作俑者更肆無忌憚的對海洋進行破壞,因此,對海洋環境污染民事責任制度中公眾參與內容的完善勢在必行。

(二)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的問題

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應有着針對性的防治方向,結合不同海洋區域的實際情況,對相應的法律體系架構進行完善,並將其嚴格的實施下去,從而保證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有效性 。然而,就現階段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整體架構缺乏合理性,法律體系架構過於雷同,未能結合實際的海洋區域進行相應的設計。

另外,缺乏對陸源污染的重視,陸源污染作為海洋環境重大污染方式之一,其中藴含着多種破壞因素,而陸源污染問題卻沒有在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中進行充分的體現,影響到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的科學性。20xx年新《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內容較少,僅僅修改了第四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內容,刪除了第八十條的內容,海洋污染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程度加深,污染方式多樣,海洋資源的稀缺,以及經歷了十餘年的經濟發展與近年來的深化改革,調整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關係和適用範圍及風險評價、責任追究制度上應當進行立法調整。

(三)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生態修復機制的問題

海洋資源能夠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而要想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則必須對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生態修復機制進行完善 。而就現階段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及生態修復機制的運行情況來看,整體運行效率並不高,而且,機制的落實力度嚴重不足,很多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相關條例過於形式化,不利於海洋環境防治工作順利的進行。

二、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海洋環境污染民事責任制度的完善

通過以上的分析瞭解到,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在運行的過程中,民事責任制度還有待完善,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首先,應賦予公民對海洋環境污染的訴訟權利,這樣在海洋環境防治的工作中,公民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權利來行使請求權,從而提升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效率 。公民的環境權主要包括知情權、使用權、環境權、參與權等,公民在海洋環境防治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居民賴以生存的海洋受到污染,給居民的海洋生產造成極大的影響,在居民所得到的賠償不公平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訴訟權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居民得到公平的補償,同時對保護海洋環境不再受到污染和破壞也有着重大的意義,在海洋環境防治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其次,應不斷的完善海洋環境民事責任制度。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海洋環境侵權屬於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責任原則上通常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當然,為了提高民事責任制度運行的有效性,應重視免責情況的運用,不僅要嚴格的執行下去,同時要根據其發展趨勢不斷的對免責制度進行完善,其中對於一些由於不可抗力出現的重大過錯,應屬於正當的免責事由。

(二)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的完善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已經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而在實際中,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隨着人們對海洋環境污染的重視,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導致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運行的不合理,應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 。

首先,應站在海洋環境保護的角度上對其體系架構進行完善。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是全球的重點工作,而且,在法律上每個國家都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在這裏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先進國家海洋環境污染防治辦法,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及海洋環境的進化現狀,對一些重點海域制定相關的單行法、行政法,不斷的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進行完善。例如,渤海、東海、黃海、南海等在不同的海域都存在相同的污染源,而污染來源卻有着很大的差異性,應根據這些海域污染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對其制定防範措施,從而保證各個海域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運行的合理性。例如,在針對我國南海環境保護中,對其制定了《中國南海海域海洋環境保護條例》,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中,《中國南海海域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升海洋環境保護質量。

其次,應重視陸源污染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有針對性的對其《條例》進行不斷的完善。所謂陸源污染主要是在陸地上所產生的污染,進入到海洋之後對海洋環境造成破壞的污染源,陸源污染與大氣污染、海洋污染等構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陸源污染不僅具有較多的種類,而且,數量也比其他兩種污染源多,並且給海洋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最為嚴重的,因此,在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陸源污染的防治條例的完善。作者認為,在對《條例》進行改善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陸源污染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細緻化、具體化、原則化,要將其與《海洋環境保護法》一致,進一步完善《條例》,增強可操作性。同時,在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中,有一些與陸源污染息息相關的法制體系,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都應對其進行相應的修訂和完善,這樣才能充分提升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實施的效率,為海洋環境保護髮揮出重大的作用。

最後,應加強民事法律的落實力度。以往針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雖然制定了相應的民事法律,然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民事法律的落實力度十分不足,針對這類情況必須採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不僅要對民事法律進行完善,更應加強民事法律的落實力度。

(三)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生態修復機制的完善

所謂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主要是指海洋資源的受益人或使用人,在合法的基礎上利用相應資源的時候所支付相應費用的制度 。在近些年來,我國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的過程中,補償機制不夠全面,還依舊存在一些補償問題,例如,一些海洋區域的海洋工程等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的改變,其污染實施者卻未能對其實施生態補償,制度的缺陷將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也會讓更多的實施者大肆而為之,針對這種現象,必須完善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加強對《海洋環境保護法》、《生態補償法》的修訂,結合海洋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對海洋工程、船舶污染、陸源污染、海岸工程、傾倒廢棄物污染等實施生態補償制度,在完善法制體系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着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並根據海洋區域的實際資源使用情況確定受補償主體、資金來源、補償程序、補償主體、補償方式、補償標準等,提升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效率。

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主要指的是利用人工的方式來進行海洋環境的修復。海洋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生態改變,針對於一些小污染小破壞,通過海洋自身的自然修復能力,能夠實現良好的修復效果,而針對於一些大污染大破壞,僅僅通過海洋自然修復能力修復是十分緩慢,甚至是出現無法修復的問題,將會給海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在這裏需要對海洋環境的生態修復機制進行完善,才能利用修復機制的實施來加快海洋環境的修復。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的運行,應將其作為海洋環境修復的輔助方式,以海洋自然修復能力為主體對受損的海洋環境及其資源進行修復,再進行適當的人工輔助,將受損的海洋環境及其資源進行恢復,對海洋生態系統進行完善。另外,在對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進行完善的過程中,應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完善,當然,在此過程中,可以借鑑一些先進地區或是先進國家的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例如,建設人工魚礁、為海洋生物建設繁殖場所、棲息場所、建設海底森林等,更好的填補我國當前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的空白,從而有效的提升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的實施效率,為海洋環境修復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四)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其他配套工作的完善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方面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的完善之外,還應注重一些配套工作的完善,才能提升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的運行質量。首先,應重點考慮海洋環境污染與相關環境保護法之間社會效益的均衡性,如排污權、環境權之間的平衡,根據不同海洋區域的特點,對於一些沒有超標的排污所造成的損害來説,其賠償機制應當建立在社會化賠償機制之上,如公害賠償的商業保險、賠償基金等,為保證海洋環境做好充足的工作。其次,應該加強執法改革,從以往對海洋環境執法的情況來看,在行政管理體制上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應不斷地對海洋行政管理體制進行優化。另外,由於海洋大多都是跨越國家的,因此,在海洋環境防治法律上,應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之間簽署國際協定、公約等進一步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從而為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而為了避免或降低對海洋環境破壞的程度,需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進行完善,希望通過以上的分析,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積極做好我國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律的完善工作,促進我國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污染論文 篇五

環境質量與經濟増長之間的衝突己受到普遍關注,國外學者就經濟増長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問題進行了不少研究。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格羅斯曼和克魯斯爾(GomanandKueger提出的環境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他們假設在沒有環境政策干預的前提下,一國的污染水平隨經濟増長呈先惡化後改善的趨勢。此外還有由皮哲斯和艾博斯爾(peZZeyand〇Pch〇〇r提出的N型關係,該理論認為從長期來看,倒U型曲線不能很好地解釋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後階段關係: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環境壓力隨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但當收入再提高到一定階段後,環境壓力又會隨着收入的提高而増加。

國內學者對經濟増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係也做了許多研究。例如,李善同等分析了貿易自由化對我國環境產生的影響,認為増長效應是污染増加的主要原因,貿易自由化不會導致我國環境的迅速惡化。黨玉婷等則運用格羅斯曼和克魯斯爾(GosmanandKuger的分析方法,對我國對外貿易環境進行了研究,提出現階段進出口貿易從總體上看使得我國生態環境惡化。李智等利用五類環境質量指標的時間序列數據,對環境污染與經濟増長的關係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我國正處於環境污染與經濟増長相矛盾的階段,人均GDP的増加並未自動解決我國的環境問題,而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進步則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起着重要作用。

GDI以年均9.8%的速度増長,在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20xx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仍接近60%。出口導向帶動經濟増長的戰略,是基於我國資源較為充裕、勞動力價格水平較低及環境標準較低等現實條件而制定的戰略,並由此形成了如能源、紡織、金屬製品及化工產品與產業的國際比較優勢。為了加速經濟増長,政府在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時,更傾向於引導企業發展這一類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然而,對外貿易和經濟増長離不開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同時環境承載能力的有限又使得環境污染日益加劇,使中國的環境質量面臨巨大壓力。從現實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増長是以資源和環境的快速損耗為代價的,而對外貿易是推動中國經濟増長的最為主要的驅動力之一,在分析中國經濟増長中環境污染的路徑選擇時有必要引入對外貿易這一因素。

基於既有理論和研究現狀,本文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選取三類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分析我國1990—20xx年間對外貿易、經濟増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係,以期為我國進一步優化貿易商品結構,保持經濟快速増長,減少環境壓力和資源浪費起到參考作用。

二研究數據與方法

目前,測度環境質量的指標主要有三種:污染物集中度、污染物排放量和資源開採量。鑑於數據的連續性與可得性,本文主要選取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三類指標;其中工業廢氣排放量主要選取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煙塵排放量和粉塵排放量這三類指標,並將其求和得出結果。樣本區間是我國1990—20xx年的年度數據,主要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xx》相關各期和中國統計局網站的統計數據計算整理得出。出於分析的需要,對數據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處理:

首先,為了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將商品進出口總額用當年的平均匯率換算為以人民幣為單位(億元)的進出口總值。其次,為消除價格因素影響,用消費價格指數把商品進出口總額和人均GDP換算為以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的數值。

第三,為減少數據的不平穩,對各變量進行了取對數變換,其度量單位及表示符號為了反映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増長與環境污染路徑演化的相互關係,本文以庫茲涅茨理論為基礎構建方程,並主要運用基於VAR模型的廣義脈衝響應函數法和方差分解法建立相應的經濟計量模型進行分析,所使用的軟件為EVwS0

三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相互關係實證分析

1描述性分析樣本數據

進入1990年代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増長都有巨大發展。1990—20xx年,我國GDP從18718億元増長到300670億元,進出口總額從5560億元増長到178671億元,20xx年數值分別是1990年的16倍和32倍。進入21世紀後,對外貿易發展得更為迅猛,外貿依存度由20xx年的40.1%増加到20xx年的59.4%,其中20xx年達到峯值66.3%,與20xx年相比増長了近27個百分點。但是,在對外貿易和經濟増長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環境污染呈現出加劇的趨勢,一些出口企業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和固體廢物排放量不斷増多,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2計量模型

根據庫茲涅茨曲線理論,本文首先構建了三類環境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I關係的模型,分析環境污染與經濟増長之間的關係;然後將商品進出口總額納入模型,在庫茲涅茨曲線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對外貿易對我國環境質量的影響,以確定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増長中環境污染的路徑演化關係。變量的係數估計值及其顯著性水平表明(表2)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DP之間不存在倒U型關係,而呈現出正U型關係,目前情況類似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左半段,將會呈現繼續上升的趨勢,廢水污染會隨着經濟的増長進一步惡化;而工業廢氣和固體物排放與人均GDP之間存在倒U型關係,説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説在某幾類污染物排放中成立。但是這兩條曲線的擬合優度分別只有039和045擬合效果不理想。從數據上看,工業廢氣和固體廢物排放與人均GDP之間的關係呈不穩定的波動趨勢(圖1)而從倒U型分析,隨着人均GDP的提高,其排放量並不顯著提高,但這並不能充分説明我國工業廢氣和固體廢物排放情況己得到了有效控制,且由於污染控制等機制方面存在不足,它們仍有可能隨經濟的増長而上升。總體而言,該模型中各類環境污染指標與人均GDP迴歸曲線的擬合程度不高,説明污染與經濟増長並不僅僅符合單極值點的二次曲線,有可能存在N型或倒N型等其他更復雜的情況。

模型(2)的估計結果表明(表3)總體而言,曲線的擬合效果要好於模型(1)且通過了F檢驗,其中兩類污染物排放(工業廢氣和工業固體物)和人均CDP之間存在倒L型關係,顯示對外貿易對我國各類環境污染指標的影響作用不同,對外貿易總量的増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我國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的壓力,而使工業廢氣排放量増多,這就影響了曲線的斜率和拐點的位置,増加了越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點的難度,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其原因可能是對外貿易不僅通過増加國內生產總值對環境產生影響,還會通過如環境貿易壁壘和傳統污染型產業向我國轉移引起的結構效應等因素對環境產生影響,使環境成本轉向我國。另外,該模型中,工業廢氣排放模型的擬合優度較低,説明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可能還受到模型未考慮的其他變量所影響,其它形狀的曲線可能更符合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實際情況。

3單位根檢驗

基於以上構建的反映對外貿易、經濟増長與我國環境污染關係的計量模型,為進一步討論其間的長期和短期動態關係,本文采用基於VAR模型協整檢驗、廣義脈衝響應函數法和方差分解法建立的相應經濟計量模型進行分析。在分別檢驗我國對外貿易、經濟増長和三類污染物排放指標的協整關係之前,需要檢查各變量的平穩性,否則可能出現偽迴歸錯誤。因此,採用ADI方法檢驗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結果表明,經過一階差分後,每個序列都是平穩的(表4)它們都是一階單整序列4協整檢驗根據協整的定義,如果變量是同階非平穩單整序列,那麼其線性組合可能存在着長期穩定的關係(卩協整關係)它反映了所研究的變量間存在的一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係。本文運用JOasen及大似然估計法,根據ac信息準則和s準則,協整檢驗的結果之間在跡檢驗中通過了5%臨界值檢驗,表明其存在協整關係。

(1)對外貿易、經濟增長與工業廢氣的排放圖2與表6及表7第一列反映了在對外貿易和經濟増長的一個標準差新息的衝擊下,工業廢氣排放產生的脈衝響應函數圖。當在本期給人均GDP一個衝擊後,在前二期存在一個正響應,然後逐漸下降,到第4期到達一個最大負響應;隨後又變為正響應,第7期後收斂。這表明隨着人均GDP的増加,在前期會増加工業廢氣的排放量,隨後廢氣污染會下降,呈現出波動現象,但波動幅度減小,波動時間増長。當在本期給對外貿易一個衝擊後,在前三期存在負響應,第2期最大,隨後變成正響應,到第5期最大,隨後收斂變為負。這表明隨着對外貿易的増加,在前期會減少工業廢氣的排放量,隨着時間的推移,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呈現出波動性,但波動幅度減小,波動時間増長。

濟增長與工業廢水的排放圖2與表6及表7第二列説明,當在本期給人均GDP—個衝擊後,從第2期開始一直存在負響應,第3期是一個最大負響應,直到第8期變為正響應後收斂。這表明隨着人均(G〕P的增加,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會隨之減少,隨時間推移廢水污染又會增加,呈現出波動性。在本期給對外貿易一個衝擊後,在前六期存在正響應,第2期最大,到第7期變成負響應,隨後又變為正。這表明隨着對外貿易的增加,在前期會增加工業廢水的排放量,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會減少,呈現出波動性,但波動幅度減小,波動時間縮短。從脈衝響應效果可以看出,在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的衝擊下,工業廢水排放所呈現出的變化與前面的計量模型分析正好相符。

(3)對外貿易、經濟增長與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

第三列反映了在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一個標準差新息的衝擊下,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產生的脈衝響應函數的變化。當在本期給人均GDP—個衝擊後,在前三期存在負響應,到第3期是一個最大值,隨後又變為正響應,第5期後收斂直至第9期為負。這表明隨着人均GDP的增加,在前期會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量,隨後固體廢物污染會增加,呈現出波動性,但波動幅度減小。當在本期給對外貿易一個衝擊後,在前二期存在正響應,第3期開始為負並持續至第7期,第9期開始又為負,這表明隨着對外貿易的增加,在前期會增加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量,隨後則會減少,其對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的影響隨時間的推移呈現出波動性,但波動幅度減小,波動時間縮短。

關於環境污染的論文 篇六

摘要隨着現代社會不斷髮展,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代社會的重要發展理念,如何更好的實現低碳化的發展,對於現有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整治成為了相關形成部門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直接尋找平衡點,如何出台有效的相關政策,解決現有水、空氣與土壤的污染的問題已經非常迫切。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污染;治理

1引言

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解決現階段人類生存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人類發展水平的必然措施,更是人們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新理解。環境危機逐漸成為了現階段社會環境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低碳經濟是現階段經濟發展模式的發展與延伸,是我國社會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相關行政管理人員必須就現有社會的環境問題來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就現有環境保護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改善,提高環境保護水平,真正的為我國發展指明科學的發展道路。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人類逐漸認識到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實現同步發展的重要性,也逐漸的認識到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不能脱離生態環境系統,必須要將環境融入生產當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不能深入的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就會造成一系列的污染。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發展模式過於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和破壞,使得我國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針對於這種負面效應,必須做好相關的治理工作,採用有效的手段來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同步發展,而低碳經濟就是解決這種矛盾的一項重要舉措。

2低碳經濟的含義以及發展現狀

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主要以碳生產力作為評定標準,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生產過程的低排放、低消耗與低污染。低碳技術是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的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效融合,是現代環境問題治理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低碳經濟囊括了節能、新能源、減排等新技術,是新時代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現階段,國際社會對於低碳經濟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並且相關投入不斷加大,低碳產業的迅速發展為發達國家帶來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相關低碳經濟的發展正處於相對起步的狀態,在相關產業的發展上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鍼對性的改進。

首先,我國能源消耗水平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所頒佈的《20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xx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60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73111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個百分點。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10689億元,比上年增長7.6%。能源消耗水平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7%。煤炭消費量增長3.7%;原油消費量增長3.4%;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3.0%;電力消費量增長7.5%。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工業和建築業的不斷髮展,帶來了更大的能源消耗,對於現代社會能源緊缺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其次,我國資源儲備量以及儲備水平提高了碳排放量。相關資料顯示,20xx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7%。煤炭消費量增長3.7%。我國整體資源儲備主要以煤炭為主,煤炭能源較其他類型的能源具有更高的碳含量。我國受限於資源儲備類型,相對其他國家來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較世界平均水平更高。雖然現階段新能源的研究腳步不斷推進,但是短時間內,我國的能源消耗仍然以煤炭為主。

最後,相關產業結構不夠完善、技術水平不足也是主要的原因。我國高消耗的工業化發展水平較快,相關生產技術水平不夠完善,並且基礎性原材料消耗較大,我國工業生產呈現高碳經濟特徵。產業結構的不完善,造成了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推進較為遲緩。與此同時,相關低碳技術水平不足,缺乏核心技術,與國際社會仍有較大差距。

3環境污染與治理的的數量分析

據可查的最近的國家統計局20xx年11月4日發佈的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xx年)數據顯示,我國20xx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684.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21.6億噸,佔廢水排放總量的32.3%;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億噸,佔廢水排放總量的67.6%;全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117.6萬噸。其中,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11.7萬噸,佔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90.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05.7萬噸,佔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9.7%;20xx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2.9億噸,其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20.2億噸,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7.1億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61.0%。

20xx年我國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8253.6億元,其中工業污染治理項目投資額500.5億元,“三同時”項目環保投資額2690.4億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5062.7億元,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佔20xx年全年GDP的1.59%。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相關投入增大,當年施工污染治理項目數為5390個,自然生態保護區總數2669個,自然生態保護區面積14979萬公頃。

4低碳經濟視角的環境污染與治理對策

4.1加強低碳經濟的宣傳

在環境與資源的管理中,公眾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保證公眾真正參與到低碳經濟發展當中,低碳經濟才會得到有效的推行。在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通過不同的煤炭和渠道,對於低碳生活進行宣傳和倡導,在公眾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引導低碳經濟模式的轉型。現代社會信息化程度很高,只有保證低碳經濟的宣傳效果,才可以對於公眾的行為進行引導,提高其生態保護意識,維繫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低碳消費的發展,可以有力的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是當今社會的主要消費引導趨勢。

4.2政府與企業職能的落實

政府與企業是低碳化經濟運作的重要主體,具有重要的自身責任。政府在日常行政活動中,要真正的以身作則,以低碳化的運作方式來為社會作出表率,並且積極的推廣相關職能的使用,通過加強相關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立法,為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依據。企業在日常生產過程中,要逐漸向低碳化發展過度,減少三廢的排放,並且通過對現有技術以及設備的更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真正的實現生產過程的低碳化。

4.3加強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發展速度較快,相關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整體經濟形勢變化較大。工業化佔整體產業結構比例較高,是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在產業結構調整與改革的過程中,要針對於工業化比例過大的問題,進行不斷地優化,並且從宏觀的角度進行統籌,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只有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保證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重視不同產業的有序發展,才可以真正的將低碳經濟模式進行推進,避免以前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

4.4提高污染治理技術水平

第一,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我國環境污染中較為嚴重的問題,在進行水污染治理的過程中,要對於我國水污染的狀況進行細緻的分析,並且提出有效的修復以及控制技術,構建完善的水污染評價、控制的技術體系。在水污染變化監測的過程中,要形成一套科學的監測方法,並且保證檢測與評估的可靠性。針對於水污染的一系列風險,要進行科學的評估,並且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針對現有污染地區的水質特性,研發相關淨化技術,有效的針對於重點區域的水污染壓力進行解決,完善當地水資源管理體系。

第二,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問題,對於我國農業生產有着較為嚴重的影響。在土壤問題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化學用品污染。在對於化學用品污染問題治理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要深入的研究化肥、農藥和農用高分子材料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並且結合其作用機理採用合理的控制技術。在進行污染治理的過程中,還要遵循土壤環境質量變化規律,因地制宜的執行相關治理方案。在對工業地區土壤污染治理上,要針對於不同污染物採用不同的治理方案,並且採用新的監測、遷移、轉化等修復方式進行治理。

第三,生態保護技術。生態保護工作是污染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一些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要保證實時監測生態質量,並且結合有效的生態維護措施,構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和管理體系。對於特殊生態安全要求以及保護物種的要求上,要不斷對現有技術進行創新,積極的以高水平的技術水平來實現生態保護工作的有效推進。在對於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要提高重視,並且以保護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為生產原則,加強農業生產新技術的選用,並且及時的落實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

5結束語

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是困擾人類全社會的重要問題,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全球生態環境。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各國實現經濟轉型,保證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針對於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我國相關部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進行引導,保證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對於相關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發,提高核心技術水平,真正的促進低碳經濟快而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秋正。低碳經濟視角下港口物流對城市環境的負面影響研究——以寧波為例[J]。生產力研究。20xx(05)

[2]張輝,曹鳳中,樊小賢。建設低碳城市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的思路[J]。黑龍江環境通報。20xx(01)

[3]餘海紅。“低碳經濟”背景下蘇州市污染物減排的推進機制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xx(07)

[4]周靈輝,張丹寧,徐笑寒。強化政府環境保護職能促進低碳經濟良性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xx(09)

[5]臧大巍。低碳經濟理念下的經濟發展狀況探析——山東低碳經濟發展狀況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xx(05)

[6]孫磊,趙佳穎。淺析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及動力——基於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J]。商。20xx(19)

環境污染論文 篇七

1概述

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也時有發生。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面積遼闊,地面環境監測網點分散,僅依靠現有的監測台站和傳統監測技術方法不能滿足連續、動態、宏觀、快速監測環境污染的要求,也滿足不了及時、準確地做出環境質量報告和污染預報的要求。因此,日益惡化的環境迫切需要實時、快速、宏觀、準確的監測技術,以便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環境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大量實踐表明,遙感技術是獲取環境信息的強有力手段,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極其有效的技術。運用遙感技術監測環境污染及生態環境狀況,正確評價環境質量,尋求改善生態環境的途徑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遙感技術具有監測範圍廣、速度快、成本低,且便於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測等優勢,還能發現用常規方法往往難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擴散的狀態,因此遙感技術正廣泛地應用於監測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它不僅可以快速、實時、動態、省時省力地監測大範圍的環境變化和環境污染,具有其它常規方法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也可實時、快速跟蹤和監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發展,並及時制定處理措施,減少污染造成的損失。因此,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建立重大環境事故的預報、預警和應急響應系統,對保護我國環境及發展經濟都具有重要作用,能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2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

遙感技術是一種利用物體反射或輻射電磁波的固有特性,遠距離不直接接觸物體而識別、測量並分析目標物性質的技術。根據所利用的波段,遙感監測技術主要分為可見光、反射紅外遙感技術,熱紅外遙感技術,微波遙感技術三種類型。當前,遙感的應用已深入到農業、林業、漁業、地理、地質、海洋、水文、氣象、環境監測、地球資源勘探、城鄉規劃、土地管理、和軍事偵察等諸多領域,從室內的工業測量到大範圍的陸地、海洋、大氣信息的採集以至全球範圍的環境變化的監測。

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發展很快,現在已可測出水體的葉綠素含量、泥沙含量、水温、水色;可測定大氣氣温、濕度、CO、NOx、CO2、O3、ClOx、CH4等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分佈;可測定固體廢棄物的堆放量、分佈及其影響範圍等,還可對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遙感跟蹤調查,預報事故發生點、污染面積、擴散程度及方向,估算污染造成的損失並提出相應的對策。近幾年來,隨着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具有全球覆蓋、快速、多光譜、大信息量的遙感技術已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監測中一種主要的技術手段。國際上相繼提出了一系列的全球環境遙感監測計劃,其中主要有美國宇航局(NASA)的對地觀測計劃(EOS)、歐空局的對地觀測計劃和日本的對地觀測計劃等。這些計劃將極大地推動環境遙感技術的實用化和遙感技術的發展。

3遙感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3.1水環境污染遙感監測

對水體的遙感監測是以污染水與清潔水的反射光譜特徵研究為基礎的。總的看來,清潔水體反射率比較低,水體對光有較強的吸收性能,而較強的分子散射性僅存在於光譜區較短的譜段上。故在一般遙感影像上,水體表現為暗色色調,在紅外譜段上尤其明顯。為了進行水質監測,可以採用以水體光譜特性和水色為指標的遙感技術。

遙感監測視野開闊,對大面積範圍裏發生的水體擴散過程容易通覽全貌,觀察出污染物的排放源、擴散方向、影響範圍及與清潔水混合稀釋的特點。從而查明污染物的來龍去脈,為科學地佈設地面水樣監測提供依據。在江河湖海各種水體中,污染物種類繁多。為了便於遙感方法研究各種水污染,習慣上將其分為泥沙污染、石油污染、廢水污染、熱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等幾種類型。

3.2大氣污染遙感監測

大氣遙感是利用遙感器監測大氣結構、狀態及變化。大氣遙感器除了測量氣温、水蒸汽、大氣中的微量成分氣體、氣溶膠等的三維分佈以外,還用來進行風的測量及地球輻射收支的測量等。

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氣溶膠含量和各種有害氣體。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遙感手段直接識別。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氣體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輻射和吸收光譜,所以,實際上是通過測量大氣的散射、吸收及輻射的光譜而從其結果中推算出來的。通過對穿過大氣層的太陽(月亮、星星)的直射光,來自大氣和雲的散射光,來自地表的反射光,以及來自大氣和地表的熱輻射進行吸收光譜分析或發射光譜分析,從而測量它們的光譜特性來求出大氣氣體分子的密度。測量中所利用的電磁波的光譜範圍很寬,從紫外、可見、紅外等光學領域一直擴展到微波、毫米波等無線電波的領域。大氣遙感器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方式中有代表性的遙感器是激光雷達,被動式遙感器有微波輻射計、熱紅外掃描儀等。

4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的主要問題有:①環境污染遙感監測系統和技術方法基本上處於起步階段。雖然我國的遙感理論、技術和應用發展很快,但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基本還沒有開展起來,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沒有建立起環境遙感的監測體系與系統。②對於環境監測而言,傳感器的技術性能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傳感器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探測,而且要求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大範圍、多譜段和靈敏度高的特點,這樣才能滿足環境污染動態、實時、多樣的監測需求。當前所用的高分辨率傳感器基本上依靠進口,在地面和飛機上測量化學成分的遙感技術還處於實驗室的摸索階段,而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基本空白。③遙感信息源缺乏。目前我國尚未發射自己的環境污染監測遙感衞星,遙感信息源主要來自於國外的相關衞星資料。同時國際上用於環境監測的遙感商業衞星寥寥無幾,從而客觀上制約了我國環境遙感監測技術和應用水平的發展。④新型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上應用的理論和方法有待探索和發展,缺少環境污染遙感監測體系與系統。

5結論與展望

目前,遙感技術正從單一遙感資料的分析,向多時相、多數據源(包括非遙感資料數據)的信息複合與綜合分析過渡;從資源環境靜態分佈研究,向動態過程監測過渡;從動態監測,向預測、預報過渡;從定性調查、系列製圖,向計算機輔助的數字處理、定量自動製圖過渡;從對各種事物的表面性的描述,向內在規律分析、定量化分析過渡。就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而言,有待於在以下幾方面加強研究:

(1)利用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系統。通過集成多種遙感傳感器,並結合地面環境監測網站的監測數據,進行多環境參數的自動監測,並實時監測各種指標的時空變化趨勢,以便在某些指標剛剛接近警戒線時預報可能出現的危機,確定環境污染事故所在的空間位置,並提供其空間影響範圍的模擬和模型方法,為突發性事故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實現連續、自動監測和總量控制。如利用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通過建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預測預報系統,可以對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進行預報,並對可能發生的大氣污染事件提出預警。

(2)高性能傳感器的研製。重點發展能夠選擇監測某種或某類優先污染物(如氯苯和硝基苯等)濃度的遙感器。

(3)研製環境污染物的定量遙感監測技術。如利用水面反射光譜測量與水質參數進行迴歸分析,建立某一譜段上光譜反射率與某些水質參數的函數關係式。一般來説,水質參數中的透明度、固體懸浮物濃度、葉綠素含量和水面混濁度與光譜反射率或衞星影像的密度值之間往往存在比較明顯的對應關係。

(4)將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與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ES(專家系統)技術集成。利用環境污染遙感監測集成系統,可以大大提高環境監測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智能化程度,從而大大擴展環境監測的應用範圍。集成技術應用於環境污染遙感監測中的優越性具體體現如下:遙感監測技術為集成系統提供正確、迅速、宏觀的環境污染監測數據,GIS可利用其強大的空間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各類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的理化特性數據庫,有關自然、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數據庫和圖形庫及模型庫,同時可結合地面監測數據,經由GPS提供的精確位置信息,在ES技術支持下對監測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分析和計算並將綜合數據以直觀、形象的圖形化方式輸出或顯示出來,從而使環境管理者迅速瞭解和掌握各類突發事故的多發地帶、發生頻率、潛在事故發生源的時空分佈、事故發生後污染物的影響範圍及時空變化,更好地實現事故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後恢復。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應依託我國的對地觀測技術和對地觀測系統的發展計劃,同時充分利用國際上資源環境衞星系統,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大力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並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監測網點和常規監測方法,採用遙感技術與地面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建立我國的環境污染遙感監測系統。

環境污染論文 篇八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對人類有重大意義,跟生活也有很大關係。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衣、食、住、行、用,化學無所不在。可就在化學給人類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汽車尾氣排放,造成大氣污染,酸雨在警告我們,臭氧層空洞威脅着我們,環保成了化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一項重大問題。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所以建立綠色化學, 減少環境污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 大氣污染主要是指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對人體危害嚴重的多達幾十種。我國的大氣污染屬於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不經過肝臟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運輸到全身。

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時對人體主要產生慢性毒害作用;有的多環芳烴類和含鉛的化合物等具有致癌作用;大氣污染還包括大氣的生物性污染和大氣的放射性污染。大氣的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病原菌、黴菌孢子和花粉。病原菌能使人患肺結核等傳染病,黴菌孢子和花粉能使一些人產生過敏反應。大氣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來自原子能工業的放射性廢棄物和醫用X射線源等,這些污染物容易使人患皮膚癌和白血病等。所以,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

河流、湖泊等水體被污染後,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第二,被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體,能夠引起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以及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 (As)、鉻(Cr)、苯胺等污染水體後,可以在水體中的懸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體內蓄積。長期飲用這樣的污水,容易誘發癌症。

固體廢棄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丟棄的固體物質,如採礦業的廢石,工業的廢渣,廢棄的塑料製品,以及生活垃圾。應當認識到,固體廢棄物只是在某一過程或某一方面沒有使用價值,實際上往往可以作為另一生產過程的原料被利用,往往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果不及時加以利用,長期堆放,越積越多,就會污染生態環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環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作用,一般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顯露出來,有些危害甚至影響到後代。

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環境危機,由於人口急劇的增加,資源的消耗日益擴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礦產等資源佔有量逐漸減少,人口與資源的矛盾越來越尖鋭;環保問題就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化學工業及相關產業,在為創造人類的物質文明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在生產活動中不斷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質,化學工業也為環境和人類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發達國家對環境的治理,已開始從治標,即從末端治理污染轉向治本,即開發清潔工業技術,消減污染源頭,生產環境友好產品。“綠色技術”已成為21世紀化工技術與化學研究的熱點和重要科技前沿。

建立綠色化學 減少環境污染,倡綠色化學是刻不容緩。建立綠色化學的根本目的是從節約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觀點出發,重新審視和改革傳統化學,從而使我們對環境的治理可以從治標轉向治本。為此,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化學反應的綠色化,是從“本”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

綠色化學為化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1世紀化學必將大有可為。

環境污染論文 篇九

摘要:工業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生產力不斷進步,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環境污染,調查顯示,目前,工業企業的廢棄物排放已經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工業企業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應該採取行之有效的環境污染管理對策。

關鍵詞: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策略

當前我國經濟不斷髮展和進步,部分工業企業為了追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對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視而不見,這就導致我國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空氣質量也隨之不斷下降。工業企業如果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視以及重視對環境污染的管理。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的問題不僅加劇了我國生態環境的污染,也給我國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

1工業企業強化環境污染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生態環境的要求

我國一直在大力提倡發展可持續經濟,然而當前部分工業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卻仍舊採用高消耗與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這些工業企業過於看重眼前利益,未能夠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導致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出現崩潰局面,工業企業必須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防範工作[1]。

1.2滿足社會用户的綠色消費需求

伴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關注、使用綠色環保產品。因此,工業企業要想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就必須樹立先進的綠色環保觀念,自覺承擔保護綠色生態環境的責任,積極開發設計綠色產品,降低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以便適應人們綠色消費的發展需求。

1.3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時代要求

傳統工業企業如果不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一味堅持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原則,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擴大生產規模,忽視對內部各項資源的合理利用,就會導致周遭環境污染不斷加劇,進而阻礙企業的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推動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工業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環境污染管理,利用先進節能技術不斷提高內部資源利用率,從而推動自然與經濟的共同協調發展。

2當前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宏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2.1.1環境法制建設環節薄弱

當前,若想提升我國工業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構建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其二,將制定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落實到具體的工作當中去。但從當前來説,我國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方面的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未能有效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原則性條例過多,但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在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雖然存在很多要求市場工業企業履行的社會職責,然而這些制度卻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法律責任條款,因此,即使某些工業企業違反了制度與規定,也不會受到相關環保部門的制裁和追究,環保執法部門對於這些造成環境污染的違法行為往往束手無策。另外,當前我國還缺乏高素質執法團隊,相關執法人員未能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執法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2]。

2.1.2政府和企業都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

當前我國的排污收費制度沒有將收費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利益掛鈎,收費用途和目的也不明確,導致一些工業企業仍舊不重視自身的環境污染管理工作,更不願意投入資金推進這項工作。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在生態環保投資工作上存在問題,在一些環保領域,政府既沒有一定的財政資金投入,也沒有通過政策對投資進行鍼對性引導,只依靠輿論方式調動民間資本進行環保投資。

2.2微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2.2.1工業企業高層領導對環境污染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一些工業企業高層領導只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內部環境污染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未能樹立先進的環境法制觀念,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誤區,普遍認為加強環境污染管理工作會加大企業的費用支出,不利於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無法給企業帶來利益回報。此外,還有一些中小規模工業企業盲目追求利益,在污染治理上鑽國家政策漏洞,採取偷排和隱瞞真實排污數量的手段,逃避自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3]。

2.2.2工業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環保管理獎懲制度

工業企業在環境污染管理工作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現有的規章制度尚未與經濟責任制聯繫在一起,這就導致這些制度無法有效落實。國家的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工業企業環保建設的管理監督工作,根據相關的環保規章制度進行考核,並與實際經濟利益掛鈎,進而提升工業企業在環保工作中的積極性。只有採取一定的獎懲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勵工業企業積極投入到環保事業建設中,強化自身的環境污染管理工作。

3加強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的相關策略

3.1強化環境執法力度,依法治理污染

我國目前已經實施了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國務院也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由此可見,我國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已經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以往的污染治理過程中,大多依靠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若要切實提升環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單單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夠的,還要強化法律的約束力,將治理污染法治化、制度化、常態化,用制度來保護生態環境,構建完善的環境污染治理法律體系,確保環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時,治理環境污染還面臨着多方的壓力,因而要提高違法的成本,以強化環境污染者的法律責任,明確政府以及各個機構的職能定位,堅持依法治理,確保污染企業不踩紅線、不越底線。

3.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污染減排

當前我國仍舊處於粗放型經濟發展階段,因而,我國若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就必須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加速向集約型經濟方式過渡,在不大規模變動生產經營模式的基礎之上,革新生產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和機器設備,通過提高科技含量來增加企業的產量,獲取經濟利益,從而降低資源、能源方面的消耗,減少“三廢”的產生,並實現污染物的大量減排。

3.3加大企業對環境污染管理的資金投入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並落實到環境污染治理管理層面。企業應該不斷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的開發,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這對於解決企業污染治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工業企業還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加大企業科技創新的力度,鼓勵相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能源效益,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整體上來看,加大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僅能夠獲取生態環境層面的效益,還能夠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4建設綠色文化品牌企業,創新生產技術

工業企業要不斷加強對全體員工的節能環保教育培訓,培養員工的綠色環保意識,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責任感,促使他們正確認識生態環境健康建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工業企業要注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4]。企業在內部要制定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健全環保道德規範,引導全體員工樹立先進的環保觀念,積極投入到綠色環保建設事業中。與此同時,工業企業要加強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改造和創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設計開發更多的綠色產品,並提升企業的綠色產品質量,避免各項資源的浪費,促使我國工業朝着環保化、科技化以及標準化的方向不斷髮展,為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提倡生態經濟和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工業企業必須高度認識環境污染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不斷加大環保力度,大力推廣使用新型生產技術,最大程度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工業企業要定期組織全體員工參加綠色環保文化教育,促使員工形成正確的環保理念,進而有效打造具有特色的綠色企業文化,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效益,推動整個行業穩定持續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琨,姚中傑。清潔生產:工業企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xx(05):12-15.

[2]楊琉璟。小議我國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管理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xx(09):94-95.

[3]陳學軍,周兆木。淺析排污許可證制度在企業環境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環境管理,20xx(06):29-30

[4]宋瑞祥。對我國資源、環境現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的思考[J]。環境保護,20xx(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