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73K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在企業的會計體系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其重要的兩個分支,兩者都很重要,其作用不可輕視。本文首先探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總結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發展趨勢,即走向融合。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

一直以來,會計從業人員都被灌輸一個傳統的思維,即“管理會計屬於內部會計,財務會計屬於外部會計”,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嚴格區分開來,使得企業會計崗位的職能沒有得到有效地發展。實際上,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儘管看起來是企業會計體系兩個獨立的部分,但兩者的理論基礎具有同源性,他們從不同的方面反應和約束着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補充,二者共同服務於現代會計體系。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繫與區別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概述

財務會計是指以會計準則為主要依據,對企業發生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然後向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有關信息。利息相關者主要指有經濟利害關係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等。財務會計又被稱為“對外”會計。管理會計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管理會計是指,管理會計只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信息的內部會計,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嚴格區分開來;而廣義的管理會計是將管理會計看作一個信息提供的過程,向管理者提供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一切信息,包括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其內容包括了財務會計。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繫

1、起源相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企業會計體系的兩個分支,都是從傳統的會計中發展和分離出來的,是傳統企業會計的發展和進步。

2、信息同源。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使用的相關信息都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信息,即其初始來源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兩者處理信息的方式。

3、目標相同。雖然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信息,有助於管理者更好的進行生產經營決策;而財務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外部投資者提供財務信息,幫助投資者及時有效的認識企業。但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相同的:即幫助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讓企業長久的經營下去。

4、對象交叉。雖然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有內外之分,但其對象的劃分並不嚴格、唯一。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有時候也是企業外部利益集團分析企業的工具,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決策也是至關重要。

(三)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1、職能不同。管理會計主要用於規劃未來,其職能主要是基於對未來的預測、決策和規劃,為企業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提供財務信息,用時也作為管理人員的投資決策參考,其職能側重於對內;而財務會計主要是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準則,通過對過去的信息的核算和監督,向其外部投資者提供信息真實的財務報告,方便外部利息相關者及時準確地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做出是否投資的決策。其職能側重於對外。

2、約束條件不同。會計準則對管理會計的要求不嚴格,管理會計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較為靈活。如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成本的計算方法: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財務會計進行會計的核算、監督,必須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及其他法律法規執行,要定期編制財務報表,會計政策不能隨意改變等。相比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更嚴謹。

3、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管理會計是在分析過去的基礎上預測未來,因此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紮實的財務功底,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財務管理能力,瞭解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盈利模式,通過各種財務軟件有效地對未來進行預測,因此,管理會計的財務人員必須是綜合性的人才。而財務會計有固定的模式,按照固定的會計循環進行,因此要求財務人員能熟悉法律法規,熟悉業務程序,按照規定進行監督和核算即可。

二、管理會計與企業會計的發展趨勢——融合

雖然管理會計側重於對未來事項的預測,是對內會計;而財務會計側重於對過去事項的核算和監督,是對外會計。但兩者在起源、目標、基本信息和服務對象上都有一致性。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內外部信息使用者在信息要求上趨於 一致,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者為了能更好的管理企業,必須要同時瞭解企業的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而且企業的財務核算會愈發複雜,財務會計比較嚴謹,管理會計則更靈活,二者的融合,既能拓展會計服務的領域,又能拓寬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視野。針對兩者的融合,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對企業來説都是利大於弊的。在理論上,財務會計主要主要是監督和核查資金的運動,屬於動態會計;管理會計則更側重於信息的管理方面,是靜態會計,兩者的融合即是將動態會計與靜態會計有效地結合,有助於管理人員更好的管理企業,更有效的作出決策。其次就是財務會計嚴格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執行,其工作相對嚴謹;管理會計不受會計準則的束縛,由管理人員依據企業情況而定,其工作相對靈活,兩者的有效融合使得會計工作既不會太刻板又不至於太隨意。其次是在實踐上,二者若能有效地結合起來,將對企業的發展更有利。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在企業中相互輔助,共同發揮着管理控制的職能。如在我國企業中運用較為廣泛的預算管理,預算的編制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編制的結果最總表現為預計的財務報表。企業可以通過編制預算對未來的經營活動有明確的規劃,並且通過預算對企業各部門的經營預算進行有效的監督,但實際財務數據與預算髮生了偏離,企業就能通過偏差及時做出修正。在不斷地修正過程中,持續改善企業經營,適應競爭環境,推動企業發展。而上述對企業業績的分析考核,就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重要融合。綜上所述,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企業轉型的進一步深入,作為會計系統中兩大重要組成部分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任海寧。淺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優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3,(02)。

[2]楊洪,劉佳新。完善我國會計體系的必經之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現代商業,2013,(04)。

[3]秦高翔。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1)。

[4]李玉豐,王愛羣。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基於會計價值評價的視角[J]。長春大學學報,2012,(05)。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 篇二

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結合後可以實時為企業提供各項管理項目的財務信息、項目發展的趨勢、項目評估和項目可行性分析等,這等於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一個專門為企業各項經營項目服務的部門,這個部門可以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一條龍服務。這不僅提高了企業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中的競爭力,還減少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為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的運行提供方便。要探討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的優勢,首先要先了解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異同。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異同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不同點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作為企業財務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不同點主要有兩個。

其一,工作方向不同。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是基於會計準則實施開展的,其工作重點是核算並反饋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財務會計核算、反饋企業各項經營經濟收益、支出等情況的方式是向上級主管部門移交核算統計表格,表格內容會真實反饋這一時間段企業整體經營狀況。故此,財務會計工作的方向更加側重於對上級部門的外部表格報告。企業管理會計工作是融合會計理論和管理理論而展開的,這與財務會計工作理論基礎明顯不同。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核心是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圍繞管理者的決策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營和管理的質量。因此,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方向更加傾向於內部報告。

其二,核算要求不同。因為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主要是為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外部報告,這決定財務會計的核算目的是為企業外部報告服務,它的核算必須滿足企業外部報告的不同需求,所以財務會計核算的要求是及時、準確向外部報告企業各經營項目的財務信息,確保外部報告報表可真實、客觀反饋企業經營管理的財務狀況,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為了確保財務信息及時、準確,要求財務會計工作必須嚴格遵守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會計規範等標準,基於財務的角度全面評估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它核算的是企業過去的經營管理項目。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是它滿足的是內部報告的各種需求,它結合企業管理學後已經脱離會計核算的傳統模式形成以企業會計成本為主的預測機制,它核算的是企業未來各項經營管理項目。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相同點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相同點,主要體現在核算對象、核算信息和核算目標上。兩者的核算對象都是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計算的主體也都是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兩者作為企業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核算的信息均來自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核算的內容都是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的經濟收益和財務支出,兩者工作報告的形式都是表格。雖然兩者工作的重點和基礎理論存在很大差異,但兩者工作的目標都是為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項目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有效參考數據。同時,兩者的服務對象都是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項目,兩者工作的目的都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基礎

1、目標基礎

兩者相結合的目標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兩者相結合的整體基礎都是滿足企業經營管理項目的不同要求,結合的目標都是提高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項目的最終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只有看清過去、現在的經營管理情況,預測準確企業未來生產經營的趨勢,才能夠確保企業在高速發展的經濟潮流中不被淘汰出局。兩者相同工作目標是影響兩者相結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應採用有效的結合措施,儘可能統一兩者的工作內容,全面探析兩者結合後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的發展情況,加大結合後的會計管理力度,實現企業財務信息智能化管理。

2、人才基礎

人才不僅是企業經濟發展的保障,還是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基礎,構建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可以促進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快速結合,同時還能推動企業信息智能化的發展。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後不僅可以統一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還能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為企業的會計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構建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措施有三種,一種是內部培養,一種聘請企業外部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最後一種是支持高校會計系人才的教育培養,為企業的將來儲備高素質人才。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結合需要專業的高素質人才,而內部培養耗時比較長,而且效果不顯著,聘請專業高素質人才雖然可以為企業添加新鮮血液,促進兩者的快速結合但是成本太高。相比前兩種措施與高校會計系對接,既節約構建高素質人才的成本,又能滿足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企業可鼓勵、支持會計系學生參加專業技術考試,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為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結合打牢人才基礎。

3、理論基礎

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需要大量的會計、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支持,因此企業在結合兩者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結合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理論,為兩者相結合打牢理論基礎。兩者相結合的理論基礎可以規範企業各項經營管理項目的發展過程,可以為兩者的結合提供理論指導,可以為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因此,結合二者的理論基礎對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非常重要。具體做法是,將會計準則與會計理論、管理理論相融合,為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指導企業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融合後的理論正確核算、評估企業各項經項目,確保二者結合後可以為企業的經營管理項目提供過去、現在、未來的財務信息,可以為企業提供各項經營管理項目的評估情況,反饋企業各經營管理項目各階段的經營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方便。

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優勢

1、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企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潮流中,我國各大企業意識到,只有完善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整合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構,才能緩解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壓力,才能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始終不被淘汰出局。將企業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正是企業為完善內部經濟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整合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構的主要表現。企業在結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時勢必需要全面、深入地瞭解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現狀,然後才能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可行性分析,制訂結合的計劃和實施策略以及結合項目所需的經費、人才、理論等。如此,企業在將兩者相結合的同時梳理了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生產經營狀況等,這不僅促進了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還優化了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生產經營模式,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後,形成了一條專門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系統,這個系統具有明確的服務對象以及明確的目標,可以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實時財務信息、各項經營項目的評估和會計成本的預測等,可以滿足企業各項經營項目的不同需求。故企業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後,可有效提高企業各項目運行效率,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進而提高企業在市場經濟潮流中的競爭力。

2、減少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因此它們提供的信息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傳統企業一般會在財務內部設立兩個部門分管企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這兩個部門相互獨立由財務部門分別負責兩個部門的支出。雖然兩者的工作目標都是為企業提供有效參考信息,但是分開支出增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還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效率。企業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後,可以在工作人員、財務支出以及會計管理等方面節約企業經營成本,優化企業各經營管理項目的會計信息,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營效益。比如,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後,企業某運行項目的負責總經理需要該項目的財務信息,需要了解該項目過去、現在運行的經濟狀況和該項目未來發展趨勢,通過了解這些信息制定該項目的相關決策。如果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未結合,所提供的信息相互獨立,容易誤導該項目經理的決策,降低該項目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時還會增加該項目的生產經營成本。因此,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後具有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優勢。

結語

財務會計工作需要嚴格按照會計準則進行,而管理會計的工作理論基礎卻是會計理論和管理理論;財務會計的工作核心是企業過去以及現在各經營管理項目,管理會計工作的核心是企業未來的各經營管理項目;財務會計的核算的是企業過去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是企業未來的財務。但兩者的服務對象、工作目標和信息來源是相同的。針對這些情況企業結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時需要融合兩者的理論基礎、需要具有高素質人才,需要具有相同的目標基礎。兩者結合後可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成一條龍服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還減少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

由於國內外經濟的發展以及競爭的不斷加劇,一些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採取各種銷售活動,對外賒銷產品、材料、勞務等,這種營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好處。但是,在促進產品銷售的同時,也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的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的賒銷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對賬制度、信用評估機制以及財務部門不能夠及時反饋欠款信息、忽視應收賬款管理,缺乏應收賬款管理經驗等原因,導致應收賬款增加,不但影響了企業資金的正常週轉,而且給企業帶來了壞賬風險,產生潛虧隱患,影響了企業整體資產質量。要有效核算和管理應收賬款,必須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控制手段、健全應收賬款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應收賬款核算。

【關鍵詞】

財務管理 應收賬款 辦法

一、當前應收賬款核算與管理的情況

就當前的情況看,一些企業的應收賬款收回的難度很大甚至無法收回,這成為國內外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企業在對外賒銷產品、材料、勞務等的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代價,這種風險會導致財務上應收賬款數量增加。客户因一些原因拖欠貨款、使資金回籠困難,形成壞賬損失,致使企業出現虛盈實虧的現象時有發生。應收賬款的款項被對方佔用,該資產本企業無法控制,一定時期內屬於企業的“虛擬資產”,只有變為流入企業的現金後,才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促進企業資金的良性循環。

應收賬款資金迴流企業時間長短,直接影響着企業經營效果,是企業財務管理中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企業管理者對此也比較煩惱。應收賬款是企業流動資產的關鍵組成部分,如何管好應收賬款,盤活企業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社會信用基礎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直接影響着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在國外,企業信用管理屬於企業管理學的一門重要學科,研究這門學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應收賬款管理方法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有價證券化和保理業務。這裏應收賬款保理是指企業將對客户而賒銷形成的'還沒到期應收回款項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為了獲得銀行的流動資金上的支持,加快資金週轉將其轉讓給商業銀行。而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種既能控制和降低應收賬款成本,又可以充分發揮應收賬款促銷作用的管理辦法。證券化的實質是融資者把被證券化的金融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收益權轉讓給投資者,而金融資產的所有權融資者可以轉讓也可以不轉讓。

在發達國家,企業應收賬款所佔企業流動資金的比重遠遠低於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企業流動資金中應收賬款所佔的比重是20%左右,而中國則是50%以上,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已成為影響企業經濟運行中主要因素之一。據專業機構統計分析,企業逾期應收賬款在發達國家經濟中總額一般不高於10%,而在中國企業逾期應收賬款比率高達60%以上。因此,我們在企業管理中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從源頭抓起,做好應收賬款事前、事中、事後控制,有效降低企業逾期應收賬款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二、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與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一)應收賬款管理職能設置存在缺陷

一些企業領導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設置沒有給予高度重視,相關職能部門責任不明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業裏,部分企業領導只抓市場和銷售,不重視銷售回款,沒有有效的應收賬款賒銷管理制度,應收賬款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職責不明確,應收賬款清欠手段單一,並且無人追究因應收賬款而導致的損失。

(二)財務系統中應收賬款賬務不明確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中,應收賬款賬務不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沒有發揮應有的會計監督職能,財務部門不能夠及時反饋客户的欠款信息,加上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造成應收賬款不能夠及時清收。另外,一些企業在財務管理上並沒有建立在規定時期清查賬目的制度,或者不能堅持與不同客户核對往來賬目,並且沒有建立的壞賬管理制度,導致應收賬款賬務不明確。這樣,就給清收貨款帶來很大難度。

(三)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原因有許多,首先,是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如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用賒銷產品手段來提高市場佔有率,只重銷售而忽視應收賬款管理,十分缺乏應收賬款管理經驗。其次,社會信用基礎比較薄弱,許多企業缺乏誠信意識,一些企業故意拖欠賬款。並且企業在銷售產品前缺乏信用評估機制,導致信用銷售壞賬的形成。還有,一些企業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也是導致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信用管理機制

由於中國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備,有關政策法規尚未出台,建立信用管理體系還處於探索階段,因此,社會信用基礎比較薄弱,很難套用國外的應收賬款管理模式。另外,中國的一些企業管理方式比較單一,在企業財務的應收賬款管理上意識淡漠,沒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建立信用管理機制。所以,中國照抄照搬國外的應收賬款的管理模式並不科學,也沒有可行性。

三、解決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與核算問題的對策和思路

(一)加強領導層對應收賬款管理的關注與重視

在企業營銷中,企業領導人應當明確應收賬款管理目標,不能僅把擴大銷售量放到第一位,片面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忽視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問題。特別是在國有企業對領導人的考核時,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壞賬發生額等指標的考核力度,不要過分強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利潤等。

(二)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責任和職能

企業的財務部門應該按照客户所在區域建立應收賬款明細賬,這樣便於以後集中收回欠款,定期統計各客户應收賬款明細賬中的欠款金額,查看賬齡及各項增減變動的情況,並及時把信息反饋給企業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把其作為評估賒銷客户誠信等級的依據。此外,財務部門人員還應定期配合銷售部門同欠款的客户進行對賬,向對方寄送對賬單,並在獲取對方對賬單時確認是否經其供銷、財務經辦人員確認、簽章等。

若發現有對賬不符的,要雙方及時查清原因,金額較大時,無法通過信函、電話查清的,可派相關人員同客户進行仔細核對,查清原因後要及時調整賬目。要儘量杜絕因雙方對不上往來賬而造成企業壞賬損失。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崗位管理控制的作用,定期對企業業務人員的崗位進行調換,避免出現崗位重複、職權不清的情況。財務人員在離開崗位時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要配合相關部門,例如銷售部門,辦理應收賬款同客户對賬,發現問題要及時查明處理,問題解決後方能離崗。

(三)健全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要想解決一些客户應收欠款長期拖欠,很難收回這一問題,應該成立一個由財務部門、銷售部門、市場部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清欠領導小組,對陳年舊賬進行統計整理,安排專職清理欠款人員逐項進行清理。企業還需要對壞賬損失產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如相關人員有過失,還應追究相應人員的責任。壞賬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的不合理。應收賬款相關的部門和人員是應收賬款管理的好壞的關鍵。如果説部門人員做得好壞都一樣,那麼應收賬款的制度設計得再好,也只能是一種擺設。所以企業應對管理部門建立一定考核機制,對應收賬款工作進行評價,對有關人員進行獎懲,從而發揮他們主動能動性。

(四)建立企業自己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強核算對策

若企業建立誠信標準則較低,會加大壞賬損失產生的風險,增加收賬的費用。因此,企業應當根據本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宜的信用標準。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首先應設定信用等級的評價標準,即採用一定手段對客户信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確定評價信用優劣的數量標準,以其中最具有代表力、能夠説明付款能力和財務狀況的若干比率作為評估信用風險的指標,根據數年內公司年景的好壞情況,分別找出信用良好和信用較差兩類顧客的比率平均值,並用它作為比較其他顧客的信用標準。

此外,企業要加強應收賬款的核算,設置規範的應收賬款賬户,按照客户等級和名稱設置明細賬户,按照賒銷合同建立應收賬款檔案,並且標明客户信用等級,記載發生應收賬款的時間以及原因,並且記錄合同施行情況,標明是否有所增減變動,並且標明每筆應收賬款的賬齡。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清欠應收賬款,建立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防止壞賬風險。

【參考文獻】

[1]何燕儀。論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08) 。

[2]趙耀,喬貴濤,張健。會計準則變遷的經濟後果研究——基於信息質量和權益資本成本視角[J]。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 篇四

摘要: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有哪些不同點,本文就二者的定義、會計原則、進行了區分,並結合二者的聯繫探討了二者分離的必要性。

關鍵詞:財務會計;税務會計;聯繫;區別

一、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的定義比較

(一)財務會計的定義。財務會計不同於税務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主要用來反映單位現金流量、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等經濟活動,同時對企業相關經濟活動起監督作用。

(二)税務會計的定義。税務會計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會計學科,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相對財務會計來説,它是一門專門會計。它是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以國家現行税收法令為準繩,全面、系統、連續地運用會計學的核算方法和相關理論對税務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監督和核算的學科。

二、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原原則的比較

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的原則差異導致了二者的導向差異,和財務會計原則相比較,税務會計原則所體現的税收原則具有明顯的主觀傾向。如果用財務會計原則去衡量税務會計原則就會認為它存在諸多不合理。由於二者原則差異的存在,在企業會計實務中,兩類原則要互相遵循以確保會計質量。

(一)謹慎性原則。企業在具有不確定因素的時候進行評估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性原則,全面估計到各類風險,這就是財務會計的謹慎性原則。財務會計在謹慎性原則前提下提取的資產減值準備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虛盈實虧狀況,它有利於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但卻違背了税務會計原則。因為税務會計遵循的是據實扣除原則,也就是説所有事項必須真實發生,否則就會有偷税嫌疑。會計人員憑藉職業判斷做出的企業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並沒有真實存在,由於國家税收不可能承擔納税人的經營風險,且税法強調的是“真正發生”。所以税法不會允許財務會計這種風險估計的存在。

(二)相關性原則。財務會計信息跟使用者決策相關,必須對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這就是財務會計的相關性原則。而税務會計中的相關性原則是指在計算所得税的時候,納税前扣除的費用要與同期收入存在因果關係,它是從政府徵税角度出發的。

(三)權責發生制原則。財務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而税務會計卻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結合,也稱為修正權責發生制。因為二者在對納税義務的精神確定上是一致的,因而税法總體上對權責發生制持支持態度,而在另一方面,税法對權責發生制帶來的大量會計估計卻持保留態度。就是説在權責發生制不利於税收保全時,税法會採取相應防範措施去給以保全。税法對權責發生制是有條件地接納采用以保全税收和收入均衡。

(四)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是指企業不只是根據經濟事項的法律形式進行會計核算,還應當按照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它是財務會計的重要原則。財務會計對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關鍵在於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可靠性,而税務會計中對所有涉税事項的計量和確認不能估計,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也就是説税務會計對該原則的解釋更強調的是實質至上。財務會計可以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計提壞賬準備,但税法卻不可以。

(五)配比原則。費用確認的基本原則就是配比原則,它涉及到大量的會計選擇和職業判斷。在税務會計中,所得税法基本上是認可配比原則的,税法規定税款應當在配比的當期申報扣除,不得提前或滯後。而在財務會計核算中,因為核算對象的眾多,需要將不同類別的費用進行合理分配和分類。税法中的配比原則在包含這些方面的基礎上還要同時依照相關性原則。因而,税法的配比原則具有更廣的範圍。

(六)歷史成本原則。財務會計以公允價值來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為財務會計中引入了很多可收回金額、現金流量現值等公允價值概念。和財務會計相比較,税務會計對歷史成本原則尤為擁護,因為納税是法律行為,必須有可靠的證據以確保其合法性。與公允價值相比,歷史成本原則可靠性強,因而在涉及税務的訴訟中可以提供有力證據,所以税務會計只有在歷史成本不存在的情況下才可能接受公允價值。因而財務會計堅持公允價值而税務會計堅持歷史成本原則以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三、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的聯繫及分離的必要性

(一)税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繫。作為一項實質性工作,税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於會計學科範疇,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税法條款對會計概念和計算程序的應用表明二者相互依存,從某種程度來説,税法的實施離不開對會計技術的借鑑,税收管理的日趨成熟也歸功於會計方法。從另一方面來看,税務會計使財務會計處理更加法制化和規範化,對財務會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税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必要性。

1、加強企業管理的需要。在當前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結合的會計體制下,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需要時常被忽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信貸等相關部門,這樣的情況對加強企業管理很不利。將財務會計和税務會計分開對待,企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不用完全照抄税法規定解決會計業務,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去選取會計程序和方法。這樣財會人員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管理,避免雜亂的會計核算。

2、健全我國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在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合一的體制下,各項税務要求和複雜的計税工作無法在企業會計準則中全面體現。有時企業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可能利用税法的漏洞出現少繳税的行為。所以必須建立統一的税務會計以實現依法納税的需求。

3、我國會計體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一套能真實反映企業會計信息的會計準則體系是我國會計體制改革的目標,不再具體規定會計核算方式就使得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隨着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愈加明確,因而只有將税務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才能使財務會計按照新的會計制度和準則進行監督、核算,也才能確保會計改革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任坐田,陳慈。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公允價值的比較及其相互借鑑[J]。財經論叢,2011.3(2)。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法實施條例立法起草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法實施條例釋義及適用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本科財務會計的畢業論文 篇五

摘要: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會計電算化在我國各類企業中得到普遍運用。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能為用户提供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我們不可小覷的弊端。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電算化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字:會計電算化 缺陷 對策和建議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業務中的簡稱。它是一個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報賬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判斷的過程,是一門融電子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信息科學,會計學為一體的學科。

會計電算化的不斷推廣,不但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水平和質量;同時也增強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為企業實現全面現代化管理創造奠定了基礎。但是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推廣也給企業帶來了與傳統手工會計不同的風險,因此,發現其中的問題並尋找適當的方法加以解決是會計電算化進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一、在會計電算化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有:

(一)財務軟件固有的風險可能會使會計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受到威脅

人工會計系統的核算工作依靠職責分離、互相牽制、證帳表的鈎稽關係等控制手段,從原始憑證、記帳憑證、明細帳、總帳到報表每一步都有記錄並且有制單人、複核人、出納簽字、主管簽章以示負責,步驟清晰,條理分明。

而計算機證帳表信息來源於以人機交互方式輸入的記帳憑證,網絡管理員和操作員常常被賦予一定的訪問權限,由於內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員可能超越權限或未經授權的人員有可能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瀏覽、篡改、複製、偽造、銷燬企業重要的會計信息。另外,在整個系統中,各個環節的數據高度共享,相互聯繫。在輸入環節出現的錯誤可能會被不斷放大,最終引起連鎖反應,造成的危害無論在範圍上還是影響力上都要遠遠超過人工會計系統。此外,會計電算化“省略了會計過程的信息重組和分類等諸多繁瑣細節,並且使程序之間的技術性核對化為烏有”。

(二)給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難題

在手工會計系統中,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由過賬到財務報表的編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都有經手人簽字,審計線索十分清楚。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時,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順查、逆查或抽查。但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傳統的賬簿沒有了,絕大部分的文字記錄消失了,肉眼可見的審計線索大大減少。導致審計人員在對人工記賬階段採用的審計方法(包括檢查法、盤點法、觀察法、查詢及函證法、記算法、分析性複核法等)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報廢。在複核,審核等環節,財務人員採用電子簽名形式(可能被人偽造)。即使發現重大舞弊,也不能像人工記賬那樣憑藉墨跡和筆記,恰當的明確責任,落實到個人,做到權責分明。

(三)給檔案管理帶來了新的困擾

實行會計電算化後原手工製作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和會計報表等傳統意義上的會計檔案,陽光體育論文則由計算機會計系統通過打印機規範打印保存或採用磁盤、光盤等磁質來保存。磁性存儲介質具有的易損、易刪、易改、易磁化,修改不留痕跡的特性。計算機硬件缺陷、軟件設計錯誤、運行衝突、電腦病毒、黑客攻擊、存放環境的不合格等,任何意外的發生都有可能造成磁盤中信息的丟失,丟失後又極難還原。

另外,現在市場上具備很完善的數據保密功能的軟件較少。多數軟件對其系統存在的各類數據文件未採取完善的保護措施,具備較好數據庫知識的人,完全可繞開會計軟件的各類控制措施,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直接讀寫這些數據庫文件,甚至對文件中數據直接進行增刪、修改,盜取,偷換等操作,使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無法得到保證。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的規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內控環境

1、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即對會計電算化權限嚴格控,凡上機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並且只能在授權範圍內進行操作。在進入系統時應當加一些諸如用户口令、聲音監測、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用户權限設置等限制手段,另外還可以考慮硬件加密、軟件加密或把系統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機器保密措施和專門的管理制度,如專機專用、專室專用等。

2、相互制約原則。即加強對電算化系統數據輸入、處理、輸出的控制,明確管理員、操作員、維護人員的職責範圍,做到職責分離,相互牽制。

在記賬過程中,保證制單人和審核人不能為同一人。管理員和維護人員對系統的操作時間,方式,內容等也應當詳細記錄在系統的“操作日誌”中。

3、安全、保密原則。安全主要是對軟硬件、文檔的安全檢查保障控制以及網絡安全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設備設施安全措施、檔案保管安全控制、聯機接觸控制等;使用偵測裝置、防偽措施、數據加密和系統監控等。此外,系統還應有拒絕錯誤操作的功能。

4、內部防範原則。主要針對個人壟斷現象以及對系統管理人員的監管控制問題進行防範。特別是在中小企業,要防止管理層凌駕於整個系統之上,使整個會計電算化系統形同虛設。

5、人適其職,人盡其職原則。即企業要引進和培養一批既具備良好的財務會計才能,又精通信息技術,同時還能熟練應用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職業道德的指導下,遵守執業準則,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

6、崗位責任制原則, 通過對每個用户的安全級別和身份標識來落實其職責與權限嚴格執行輪崗制度,定期調整內部控制人員的監督權限, 防止內部人的合謀串聯作弊。

(二)加快審計軟件的開發,加大事先審計和事中審計的力度。

在會計電算化普及的同時,審計軟件的開發與推廣應當與之保持同步,以適應其變化,同時又可以達到提高審計效率、擴大審計範圍,強化審計質量的目標。在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中可事先在被審計的計算機系統中嵌入審計程序,這些程序可以執行審計監督;建立審計跟蹤文件;記錄符合指定條件的會計事項及其操作處理的有關信息以便日後審計人員能夠進行追查,從而有助於解決會計電算化給審計帶來的難題。另外軟件開發公司在設計開發過程中應當加強審計軟件的分析功能, 利用先進的數據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對大型企業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等;利用分佈式數據庫技術、嵌入式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加快聯網審計軟件的研發等。

會計電算化的普及也要求註冊會計師更加註重事先審計和事中審計。通過對系統是否建立了安全可靠用於防止有意或無意差錯的程序控制;系統是否充分保留了方便今後進行審計工作的審計線索;系統是否建立了用於保障系統安全運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問題的審查,註冊會計師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系統的運行情況,找出系統內部的薄弱環節,提請企業相關部門及時加以調整,改進,為期末審計的實施奠定基礎。

(三)加強企業的檔案管理

1、創造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使各類設備處於温度、濕度適宜,防火、防雷擊、防靜電的環境中,定時對設備進行質量檢查和維護,以保證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如果有條件,企業應該設置相關的崗位,由專門人員加以保管。

2、建立健全對電腦病毒,黑客攻擊的防範措施。比如:購買正版殺毒軟件,設置防火牆等。

3、完善會計信息的備份制度。對重要的會計信息資料實行多級備份,並記錄下檔案形成時間、會計數據所屬時間、數據內容及備份人所有資料均應按機密文件管理,包括文檔資料、源程序清單等,以避免因意外或人為的原因造成數據丟失。

結束語:

隨着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計電算化取代傳統手工會計已經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在會計電算化運用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對問題的研究,探討,並尋求相應的解決措施已經成為現代會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一項不可推卸的任務,同時這對我國會計電算化進程的推進也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