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書日一演講稿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6W

讀書日一演講稿多篇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1

人,應該有物質與精神雙重性,一個和諧的人,應該是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體,很難想像,如果一個人他的精神領域處在新生嬰兒的水平,而擁用一個像我們的同學,我們老師一樣的一個健壯的身體,那這個人,應該是個多麼危險,多麼可怕的“東西”。所以我説,當一個人擁有了一個健壯的身體的時候,最可怕的就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説:“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是必須“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謀求自我的靈魂充實和精神生長,即瘋狂地讀書、學習。

大文豪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美國教育家霍力斯·曼説:“一個沒有書的家,就好象一間沒有窗的房子。”哲學家培根説:“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這一句句名言無不向我們昭示着:知識的重要,學習的重要,讀書的重要。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是採掘不盡的富礦,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生奮鬥的航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個人成長的支柱。只有孜孜不倦地讀書、始終不渝地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在不斷汲取精神營養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積聚更強的能量,十年一劍,厚積薄發,在貢獻社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學習的。孔老夫子讀《周易》時,“韋編三絕”,足見其用力之勤,用心之恆。明末思想家顧炎武,“自少到老,未嘗一日廢書”。五柳先生陶淵明更是“開卷有益,便欣然忘食。”還有那“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典故,更令人對古人的讀書學習態度欽佩不已,感奮不已。受時代所限,古人學習的抱負遠不如今人之崇高之偉大,如果我們在讀書學習方面反倒不及過去的人,怕是要被先人來一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豎子不可教也!”

人們談及讀書學習的功用,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宋朝的黃庭堅説:“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央視女主持人董卿説過:“若是不讀書學習,就像幾天不洗澡一樣難受。”女孩子講究衞生,洗澡勤,但把讀書學習和洗澡聯繫起來,也着實頗有番情趣。

古人云:少兒好學,如日出之陽;壯年好學,如日出之光;老年好學,如炳燭之明。讓我們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偉人同行,塑造美好心靈;與博覽同行,開拓廣闊視野!希望我們積極投入到讀書中來,在書本的字裏行間瞭解歷史、開闊視野、增長才智;在心靈的溝通對話中,體味生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讓讀書在我們的周圍蔚成風尚,讓學習成為校園最美、最靚的一道風景線!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發改局的趙溪潤,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天行健、君子讀書當以立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易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君子應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應不屈不撓。援引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作為題目,就是想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讀書的目的,探討一下讀書的功用。

總角聞道,弱冠受禮。我們從小到大讀過很多書,有讓我們金榜題名完成學業的課本,也有讓我們秉燭夜讀餘音未了的小説;有書櫃裏頁面範黃,散發着桐油味的舊書,也有從父親懷中掏出的,飄着墨香的新書;有温婉柔情的詩歌,也有蕩氣迴腸的傳記;有色彩斑斕的小人書,也有浩如煙海的材料……總之書籍啊!總能給我們帶來知識,帶來歡樂,帶來關於讀書的美好回憶。且不説書籍能給人以力量、示人以方向,單憑那些讀書時帶給我們身臨其境的體驗,就應該感謝作者,感謝那些將文字鐫刻在紙上的印刷工人。

三十而立,幾近不惑。我們是否仍然將自己浸淫在書籍之中,享受着讀書的樂趣呢?也許我們早就沒身於無止境的迎來送往,也許我們早就習慣了在電腦前漫無目的的點擊,或者是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才重新拿起書,複習着國小的四則運算、國中的生物地理。我們可以忘記孩提時小人書帶給我們的無盡幻想,可以忘記中學時在被窩裏看小説,為古人憑弔的情形,也可以忘記大學時徜徉在圖書館的書架間隨意翻閲時的愜意和享受,忘不了的是讀書時的那份恬然和淡泊。

此刻我們不禁要問: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記得大學國文的最後一節課,老師讓我們每人講一句話,當時我説:讀《論語》,義理交於胸;讀《道德經》,自此不再爭論。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困惑,有時也會迷茫,讀書讓我們辨清方向、認清自己,在義和利的天平上找到道德的砝碼。這時,讀書就是為人生的航行點亮燈塔。

讀書為了什麼?

腹有詩書氣自華,愛讀書的人總能受人尊重,被人敬仰。這時,讀書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本好的書,猶如一彎溪水,滋潤在生活的土地上,讓生活的田野開滿幸福之花。所以要讀書,更要讀好書。

讀書為了什麼?

對於在座的我們而言,讀書更是為了立命。我們肩負國家的未來,更肩負着建設隆德的重任,讀書不僅應當是我們的愛好,更應該是我們的使命。北宋黃庭堅説: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所以我們不單要好讀書,讀好書,還要會讀書。周恩來同志説: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就是對我們讀書的最好指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們在工作上找不到依據,在創新上沒有着力點的時候,書籍就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天行健,君子讀書以立命。在這規劃開局之年,在這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吹暖寧夏,吹暖我們這個18萬人口的山城之時,當我們這些學子懷着滿腔熱血,回到這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上時,建設隆德、發展隆德就是我們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幾代人為之付出了心血;為了這個使命我們這一代人應當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先進的理論、更加淵博的知識為之奮鬥。我們之所以讀書,就是為了立這個命!這個祖祖輩輩的命!誰讓我們生在這土地上,又如此的熱愛着她!

天行健,君子讀書以立命。讓我們相信,隆德因文化而厚重,因我們 讀書立命而更加輝煌!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3

無論我們“讀書讀人”其實都在“讀己”,而我們又何嘗讀得懂自己,這不僅是無字的書,還是本善變的書,因為人性本複雜,真正讀懂自己的也就沒有了糾結和困惑,那便是或佛或仙或上帝吧!因為我們一生可能都在對錯之間,善惡之間,正邪之間……抉擇和糾結。

週末寫完作業靜坐在電腦旁,就寫下了這六個字。其實這幾個字一直也是自己想分開來説説的三個話題,可是幾天前在網上隨便“溜達”的時候看到了“讀書不如讀人,讀人不如讀自己”忘記是何人所説了,但當時就是覺得有不同的看法,但一直也沒有靜下心來仔細玩味。

現在想來,覺得讀書、讀人、讀己這三者不應該是遞進的關係,而是三種相輔相成的不可或缺的就像柴米油鹽一樣普通又現實的必備,只不過人與人所追求和涉入的深淺不一,形式不同而已。其實我們讀書,才能更深更好的讀人讀己。

而關於“讀人”其實一直是我感興趣卻又不敢妄加涉及的話題,因為人人都是一本無字的書,因為無字所以玄妙又多變,有時候儘管你飽讀詩書,才高八斗,可是你很可能對"一本無字書"手足無措,不知所云。

我一直覺得讀人最高的境界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有時候完全陌生的兩個人,可能就是一舉手一投足,或是一句話一個眼神就夠了,彼此已瞭然於心。就像於伯牙與鍾子期,一個琴師一個樵夫,他們完全沒有交集,可是子期卻從伯牙的琴音裏讀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描繪,所以伯牙稱“子之心與吾同”。

此種相知要有緣分,所以“高山流水”才萬古流芳。

説到這裏難免涉及“讀人”的一個“分支”就是“愛情”。大學讀的書裏有兩部關於“愛情”描述是我當時不甚理解的,一部是《風流才女石評梅傳》,還有一部是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的長篇小説《荊棘鳥》。

前者是當時我不能理解,為何如評梅與君宇般相愛的人卻恪守着在我看來是無所謂的尊嚴而繼續着他們柏拉圖式的愛情而最終以“悽美”結局。後者是在愛情與野心相悖時,主人公拉爾夫竟然背棄了與之刻骨銘心的麥吉,但這已經離棄卻又無法割捨的愛情糾結了他們的一生,也戲劇了他們的一生,最終還是悲慘結局。

而今我卻瞭然了其中的微妙來。這世界上不是誰都可以讀懂誰,也不是誰都可以被讀懂,讀的懂是偶然,讀不懂是必然!因此發生在偶然身上的一切都是必然。

無論我們“讀書讀人”其實都在“讀己”,而我們又何嘗讀得懂自己,這不僅是無字的書,還是本善變的書,因為人性本複雜,真正讀懂自己的也就沒有了糾結和困惑,那便是或佛或仙或上帝吧!因為我們一生可能都在對錯之間,善惡之間,正邪之間……抉擇和糾結。

雖意猶未盡,總覺詞不達意,但到這裏本該結束,可想起了費翔的那首“讀你”,雖然原詞是愛情主題,但也不妨將它寬泛化:“讀你的感覺像春天,浪漫的季節,醉人的詩篇,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但願時刻擁有如此陽光的情懷“讀書—讀人—讀己”!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4

自古以來,書就是人類的好朋友。孔夫子以書為伴,滿腹經綸、流芳百世,我們的偉人毛澤東博覽羣書、雄才偉略。然而,我對書似乎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覺得它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愛讀書,生活因讀書而精彩。當我灰心喪氣時,是書教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我與朋友惜別時,是書告訴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當我想放縱自己的時候,是書讓我懂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書告訴我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傲骨。書讓我感受"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閒適,跟着杜甫聽他講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體會辛棄疾"可憐白髮生"的壯志難酬,憐惜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的多愁善感。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瞭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及寫作水平,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書籍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幽默感,風趣感,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富有想象力。

還記得上學期10月份,當我走進圖書館的時候,圖書館的每個角落都坐滿了我們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的學子們,有的正在認真看書,有的在努力書寫,有的在討論題目。此時此刻,我在想來到貴工商一年多的時間了。從未看到這樣的景象,真是讓我讚歎不已,然而當過了一段時間,當我再來到圖書館的時候,看到的景象卻讓我大吃一驚——圖書館冷冷清清的坐着幾個人。你知道為什麼嗎?那麼現在我就來告訴大家。20xx年11月1日是全國教師資格證的統考,10月份距離11月份還要一個月的時間,大家都為了目標去讀書。然而當考試結束後,他們已經沒有方向,已經沒有目標,已經沒有動力,開始放鬆了,迷茫了,所以才導致圖書館冷清的場景,他們來圖書館看書,不是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一種興趣,而是把讀書學習當成一個任務。

在此,我希望在場的每一個同學,不僅是為了一個目標而來到圖書館學習,不僅是為了一個任務而來到圖書館看書,而是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習慣,一種興趣去對待。每天積累一點點,每天收穫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我相信你的生活因讀書而精彩,同時我也堅信量的積累一定會產生質的變化。

讀書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什麼是人生;讀書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為人處事;讀書給我最多的東西是知識,它不僅豐富我的大腦還增長了我的見識。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我堅信你的生活因讀書而精彩。同樣,我也堅信你一定會陶醉在書海中,讓我們以書為伴,鑄就智慧人生!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

古人説:“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這句話説出了讀書的必要性。 的確 ,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做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書的世界裏,可以領略廣闊的天地,欣賞壯麗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經,品詩詞賦,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長,眺望未來的瑰麗!我們雖無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但讀書可以拓展我們生命的寬度,讀一本讓人受益的好書,也許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曾經有個海外媒體發佈過一個讀書報告,説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21本,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17本,我國還不到3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看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為64本。這些數據,真的值得我們去深思。

作為國小生,我們正處在讀書、求知的黃金階段,我們應該和好書交朋友。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書都應該去認真地讀,只要是有圖書的地方,就應該留下我們的身影。也許有的同學會説:“我的功課忙、時間緊,沒有時間讀書。”或者説,“再等等,玩會兒再去看書。”可是同學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少讀書或不讀書,到頭來,只能是時間逝去,腹中空空。

因此,在這裏我們想借此機會向大家發出“六個一”的讀書倡議:

1、每天堅持讀書一小時;

2、每天堅持朗讀一篇美文;

3、每天積累一句名人名言或一個成語;

4、每天積累一句優美句子;

5、每週堅持寫一篇讀後感;

6、每月堅持讀一本好書。

同學們!起跑在今天,收穫在明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吧!多讀書,讀好書,真正享受讀書的快樂,做快樂的讀書人。我們的生活會因讀書而精彩,我們的校園會因充滿書香而更加美麗!謝謝大家!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教師與讀書"。

書,對於我們教師而言,再熟悉不過了。當今社會也許再沒有比我們更經常和書打交道的了。我們的工作就是教書。那除了教書,我們還需要讀書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常言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老師的基本職責,也是社會賦予教師的責任。俗話説"學高為師",教師要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就必須要達到學高的境界。教師不但要有豐厚的文化基礎和精湛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和人文涵養,教師這些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靈魂和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應該去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讀書可以提高我們做人的品味和修養,更新我們的知識結構,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激情。同時,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將會更好地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再者,讀書是一種內心體驗,讓我們靜下心來,耐下心來,克服惰性,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日積月累,才會收到好的效果,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和我們的教育教學相結合,方能使我們的教學遊刃有餘,從容而又輕鬆,這樣的讀書才是最有用的。

老師們,看看我們學校的圖書室,看看我們的藏書量,一定會有可讀之書,請不要讓他們再默默地等待下去了。書香校園的營造需要您的參與,讀書將會點燃你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我呼籲:讓我們一起暢遊在書的海洋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讀書日一演講稿篇7

大人們常説,一個人遠離了家鄉,就會對故土有一種眷戀的情感。聽到一句熟悉的鄉音,看見一件家鄉的物品,都會感到親切,感到温暖,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這就是鄉愁。

鄉愁,對於我們這些從小生長在家鄉,依偎在父母懷抱中的孩子來説,似乎有些遙遠。可是,今年暑假,我就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回鄉愁,也記住了鄉愁。

那天,我們一家到澳大利亞旅遊。在悉尼機場一下飛機,爸爸的好友張阿姨就來接我們了。汽車在向市區行駛的過程中,沿途所見,都是陌生的景色,就連那些道路指示牌,我也看不懂,窗外的一切,我都感覺生疏。

然而,到了張阿姨的公司,我卻在大廳裏最顯眼的地方,見到了一條用中英文書寫的廣告:“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頓時,我的眼前一亮,心裏感覺熱乎乎的。在萬里之遙的異國他鄉,居然見到了這條熟悉的廣告,那感覺,就跟見到了久別的親人差不多。同時我又有些驚詫:江小白是我們江津生產的名酒,在家鄉大大小小的商場、餐館裏隨處可見,並不稀奇。可在這遠隔重洋的澳洲,怎麼會有它的廣告呢?

張阿姨告訴我,江小白已經成了世界的名酒。她指着那些宣傳圖片對我説:“你看,江小白在‘香港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品評大賽’中榮獲特等獎,在‘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中榮獲金獎,還有‘江小白青春版’榮獲的金獎獎盃,‘江小白單純高粱酒’榮獲的銀獎獎牌。”

聽到張阿姨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家鄉的江小白是一個大品牌呀。張阿姨接着告訴我,雖然她在海外闖蕩多年,可始終忘不了家鄉的米花糖、江小白呀。有一年,他回國探親帶來幾瓶江小白。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沒想到那些喝慣了葡萄酒的澳洲朋友品嚐了江小白之後,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連連叫好。於是,張阿姨就萌生了在澳洲銷售江小白的想法。經過多方聯繫,她終於成為江小白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總代理商。江小白一投放澳洲市場,就受到廣泛的歡迎,銷售量直線上升,支撐起公司銷售業績的大半江山。

張阿姨給我們接風的晚宴上,自然少不了江小白。我聞了聞,真香!因為這是來自家鄉的味道,來自祖國的味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走向了世界。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見到中國的商品,都有中國的味道兒,都能讓我們記住鄉愁,都在時刻告訴我們:家鄉,並不遙遠;祖國,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