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扶貧駐村第一個書記個人工作總結

欄目: 村官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5.23K

一、基本情況

扶貧駐村第一個書記個人工作總結

鄒樓村位於安平鎮西4公里,共有3個自然村,6個村名組,黨員16名,總户數379户,1516人。全村勞動力共有890人,外出務工人員共有490人,其中長期外出務工人員256人,短期外出人員234人。全村耕地面積1996畝。農業種植作物以蔬菜、三櫻椒、小麥和玉米為主,養殖業以養豬、養羊為主。建設高標準農田1996畝,新打機井32眼,機電配套32套,擴寬田間道路1500米。

二.扶貧工作鄒樓村共有貧困户101户,貧困人口348人,已脱貧90户,322人,其中2014年脱貧4户18人,2015年脱貧31户116人,2016年脱貧41户163人。

三、工作態度

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增強在農村發展後勁,促進農民增收,逐步使廣大農村農民羣眾生活富起來,精神樂起來,生態好起來,村容美起來,班子強起來,要做一個合格的、腳踏實地為羣眾辦實事的第一書記,就必須認真學習有關農村、農業、農民政策、規章制度和各種會議精神,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水平,充分認識和理解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我要着重學習、認真思考、不恥下問,並結合實際走村串户,體察民情,到貧困户中去,與貧困户談心、拉家常,結合工作的需要,一直堅持學習相關理論,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進工作的才能,增強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漸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綜合能力,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四、工作落實情況。

1、進村調研,首先通過走訪羣眾、座談、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村組幹部會等多種形式開展調研,瞭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和願望,仔細分析與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是按照“發展生產、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實現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文明化、社會次序和諧化的目標,科學合理規劃鄒樓村的建設項目,起草了《鄒樓村發展計劃》、《鄒樓村工作計劃》、《鄒樓村幫扶計劃》等。再次是按照農村黨支部“五個好”的要求,採取舉辦講座、集中培訓、專家示範、外出參觀的形式着力提高村級組織和農村黨員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的能力、科學發展富民強村的能力、協調利益,促進和諧的能力,起草和完善了《基層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幹部制度》、《培訓黨員幹部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村務公開制度》、《三會一課制度》及《村幹部崗位責任制考核辦法》等制度。嚴格按照貧困户識別標準和程序,統籌考慮“兩不愁、四保障”因素,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嚴格按照識別流程,應盡則進、應退則退。

2、責任落實進一步做好宣傳營造良好的工作氣氛。

鄒樓村幫扶隊員共有13人,其中財政局幫扶隊員11人,安平鎮政府2人。一是大力宣傳,營造氛圍。通過懸掛扶貧標語橫幅、村內設立精準扶貧政策欄等方式進一步積極構建精準扶貧大宣傳格局,提高羣眾對精準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和參與度。二是走村入户,宣傳政策。組織村責任組成員、幫扶人走村入户,發放《柘城縣精準脱貧優惠政策明白卡》、精準扶貧政策宣傳掛曆,面對面向貧困户進行政策方面的知識解讀,同時在宣傳過程中,對貧困户的發展需求進行了詳細的瞭解,根據需求制定措施落實政策。

3、檔卡規範化建設。按照全省建檔立卡規範化建設工作部署,組織我村幫扶隊員走村入户,摸清家底,對貧困户檔案材料內容逐一清理登記,確保檔案整理工作準確化。對全村扶貧檔卡進行清理、規範,進一步整改存在問題,做到規範、精準;並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檔案,及時發現問題、督促幫扶人整改提升,為精準識別、因户施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保障。

4、建檔立卡動態調整。以“三個零差錯”為標尺,嚴格按照貧困户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序,對符合貧困户識別標準的新增貧困户進行識別進入。 嚴把貧困人口退出程序關。以農户家庭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實現“兩不愁、四保障”為主要衡量標準,嚴格按照村民小組民主評議、村兩委和包村幹部核實,退出貧困户確認、村級公示無異議、鎮公示、公告等程序,實現動態調整。

5、政策落實、分步組織項目建設,用心為羣眾解決好實際問題。分步組織建設了“九大工程”:文化廣場、標準化村級衞生室、光伏發電、村村通户户通道路、下水道、安全飲水、電網改造、路燈、網絡、電視、扶貧車間等項目,總投資560萬元。

五、存在的問題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全村貧困户殘疾人14人,患癌症等重大疾病4人,鎮黨委、政府通過幫助其享受低保、發動社會關愛、捐贈等形式,保證他們在2020年能夠自食其力。

結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涉農項目等統籌兼顧積極推進鄉村道路、農田水利等建設,進一步完善農田灌溉體系,改善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等公益性設施建設和以改廁、改廚、改院、改電、改水、改俗,大力改善全村羣眾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村組織活動陣地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