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駐村工作隊員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欄目: 村官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5.36K

駐村工作隊員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駐村工作隊員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新會村委會是楚雄州農科院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掛包聯繫點。在楚雄州委、雙柏縣委、妥甸鎮黨委的正確引領下,作為新會的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認真貫徹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和工作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抓好工作任務落細落實。

2021年是脱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首要任務是鞏固脱貧攻堅鞏固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實做好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州農科院新會駐村工作隊員在州農科院、雙柏縣鄉村振興局、妥甸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省、州、縣脱貧攻堅鞏固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部署和有關文件精神,本着為新會村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原則,積極配合新會村委會成員,團結協作、兢兢業業、紮實工作,配合好村委會抓黨建促脱貧攻堅各項工作的落實。現將2021年個人駐村工作總結如下:

一、新會村委會和結對幫扶單位基本情況

新會村委會位於雙柏縣城東部,距縣城24公里,國土面積42.3平方公里,轄21個村民小組,676户2622人,耕地面積3135畝,人均耕地1.2畝,海拔1650 m。新會村委會現有低保户87户179人,其中低保户一檔24户28人、二檔52户107人、三檔11户44人,特困供養人員12人;脱貧户和監測户共206户,其中邊緣易致貧户6户17人、脱貧不穩定户5户12人。通過州農科院連續6年多以來的產業幫扶,近年來主要農作物發展為水稻、玉米、蠶豆、小麥、油菜,經濟作物為烤煙、荷蘭豆、四季豆、鮮食玉米、小米辣和美人椒、粉稈青菜,畜牧業為黃牛、黑山羊、雞、豬等。

2021年5月18日楚雄州農科院完成駐村隊員新老交替輪換,由原來的5名工作隊員(張運鋒第一書記、孫繼亮、趙鵬、薛國峯、符躍斌)調整為3名工作隊員(薛國峯第一書記、符躍斌、李國章)。進入11月份妥甸鎮結對幫扶大調整,11月份以前,新會村委會的掛包幫扶單位為6個:州農科院70人掛包64户、縣醫院掛包74户、衞計局掛包51户、縣人大掛包2户、縣政府1户、鎮政府掛包9户。11月份以後,新會村委會的掛包單位調整為3個:州農科院70人掛包135户,妥甸鎮衞生院41人掛包54户、妥甸鎮政府8人掛包17户。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推進鞏固提升工作有序開展。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脱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雙柏縣委、妥甸鎮黨委有關會議精神,堅持壓緊壓實責任,久久為功,持續發力,積極做好脱貧攻堅鞏固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1、強組織,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持續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

黨旗引領風帆勁,凝聚合力促發展,通過幫扶單位州農科院、駐村工作隊、新會村委會、妥甸鎮聯繫新會村委會的工作組一同形成合力,有效築牢基層黨組織堅強戰鬥堡壘,為全面鞏固脱貧攻堅鞏固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團結協作增強整體合力。以所聯繫村的產業發展和羣眾收入增長為指導幫扶重點,全方位推動各村各項工作開展,特別注重“下得去、下到底、能幹事”,形成“下村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工作格局,紮紮實實築牢堅強戰鬥堡壘。

堅持把責任扛好,強化積極作為意識。圍繞新標準、新要求,從思想覺悟、政治覺悟、行動覺悟增強相關工作。堅持和完善幫扶工作機制,緊盯政策落實不斷檔,圍繞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續強化幫扶措施、細化任務,確保幫扶政策落地生根。

2、認真組織實施脱貧户動態管理工作,紮實推進防返貧監測預警工作。

認真參與“動態監測”工作,對脱貧户、監測户材料進行認真整理歸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修改、處理。認真做好縣、鎮黨委、政府安排和要求的各輪動態管理精準識別、數據錄入和檔案管理工作。不定期對所有脱貧户和一般農户開展全面摸排,及時瞭解掌握“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建立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基層主動發現機制,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充分發揮村民組長、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等力量,對低收入人口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對村民進行排查、識別。對低收入人口風險點做到早發現、早預警和早幫扶。重點關注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建立排查,主動上報鎮鄉村振興辦、縣鄉村振興局的定期核查和動態調整機制,實行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走村入户,瞭解村情民情。走遍轄區內21個村組,到脱貧户家談心談話,拉家常,瞭解他們存在的困難,想辦法給予解決。知民情,辦民事,做好幫扶工作。實時掌握邊緣户、易致貧户、脱貧不穩定户的生產生活情況。通過村委會成員和駐村工作隊員進村入户走訪,及時瞭解村民的家庭現狀,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想辦法幫扶。精準識別脱貧户和幫扶低保户。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返貧户納入救助範圍,做到應保盡保。

3、落實好返防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措施。

始終堅持保持工作力度不減,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防返貧監測工作台賬,成立了村總支書記為監測站站長,駐村第一書記為副站長,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委會成員為監測站成員,村組長為各村責任人的監測成員。將轄區內所有農户作為動態監測對象,確保不漏一户一人。每月通過進村入户和村組長返回的報告,及時掌握低收入家庭情況和風險因素,組織召開會議和向上級彙報,認真分析返貧致貧風險點,精準制定幫扶計劃有針對性開展幫扶。繼續組織對大病患者進行摸排,確保大病患者信息準確,充分發揮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監測預警模塊功能,做實健康扶貧防返貧。

4、積極宣傳雲南省“政府救助平台”APP的使用。

進一步組織村民召開會議,做好“政府救助平台”APP的宣傳,提高宣傳率,強化引導,力爭各村組有70%的人員會使用“政府救助平台”APP。讓更多的村民能夠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通過“找政府”APP快速地得到救助。

5、以“六個一”為抓手,推進新會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新會村委會通過歷年的荷蘭豆、四季豆、辣椒等農作物種植業技能培訓,不斷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整體提升了勞動者素質,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6、完成脱貧攻堅檔案整理歸檔

3名駐村工作隊員按照一户一檔的要求,共規範整理了2014年到2020年的201户建檔立卡户的户檔和39盒村檔的檔案整理。按時按量高質量地完成了脱貧攻堅檔案移交至雙柏縣檔案館。

7、重視和加強脱貧户技能技術培訓。

圍繞幫扶村產業發展需求,組織開展了煙後套種早青蠶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中耕管理技術培訓,培訓人次累計150餘人;駐村工作隊員、新會村委會組織和參與了烤煙適時移栽技術和中耕管理技術、烤煙烘烤及分級扎把、家政服務、家禽飼養、荷蘭豆、油菜、四季豆、小米辣、美人椒、牛奶玉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數累計達650人次,其中脱貧户320人。

8、完成結對幫扶工作調整和相關工作。

2021年11月份,新會村委會的掛包單位調整為州農科院70人掛包135户,妥甸鎮衞生院41人掛包54户、妥甸鎮政府8人掛包17户。11月初,完成了掛班幹部和幫扶户的信息對應和防返貧系統錄入工作。11月底完成了新會村委會脱貧户和檢測户共206户的2021年度收支核算表、12月15日完成了三卡“監測卡、收入明白卡、政策明白卡”的上牆工作。

(二)2021年產業發展成效

1、百畝煙後套種早青蠶豆示範樣板,推進新會早青蠶豆產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推進新會村委會的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州農科院因地制宜,積極謀劃和探索新會的產業發展,在新會村委會英雄村組織實施了“煙後套種100畝早青蠶豆樣板示範”,共有52户農户參與。共三個品種:楚早1號、雲豆早6號、雲豆早7號,其中楚早1號為州農科院自育品種,雲豆品種為省農科院品種。該項目為農户免費提供蠶豆種子、每畝補助農用硫酸鉀15公斤、普鈣40公斤。同一品種集中連片種植,楚早1號、雲豆早6號各30畝,雲豆早7號40畝,其中,雲豆早7號於十月下旬又套種了油菜,這是一種栽培模式的探索。三個品種各具特性,植株生長健壯。生育期最早的是雲豆早6號,第一次採收期是10月25日,從播種至採收共65天;楚早1號是11月9日,從播種至第一次採收,共80天;雲豆早7號是11月16日,從播種至第一次採收是87天。在技術指導方面,州農科院領導和專家團隊、雙柏縣農技中心、縣植保站多次到田間指導病蟲害綜合防控,採取三次統防統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害的發生,保障了種植户的利益。種植早青蠶豆經濟效益顯著,雲豆早6號已經採收完畢,鮮豆莢5元/kg,平均每畝產量400 kg,產值2000元;截止於12月21日,雲豆早6號、雲豆早7號兩個品種已經採收了6次,平均每畝產量分別為530 kg、620 kg,產值2500~3500元。

在新會成功實施該項目具有重要的的意義。(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減少了勞動力投入,節本增效,促農增收,青蠶豆和豆糠均可出售,經濟效益好,收購商到田間地頭收購青蠶豆,減少了農户的成本支出。(2)試驗示範輻射帶動效果好,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點贊,極大地提高了廣大農户種植早青蠶豆的積極性,老百姓賣到錢了,更有動力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老百姓跟着農科院發展產業的自信心。(3)通過本年度的試驗示範成功,探索出了在新會發展早青蠶豆產業的可行性,為下一步發展壯大早青蠶豆產業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2、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打造新會產業發展精品示範村。

新會河兩岸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充分發揮有利的自然資源,持續擴大“稻田養魚”規模,本年度稻田養魚160畝,谷花魚60元/公斤,供不應求,每畝較單種水稻增收1200元。今後將做好稻田養魚增收宣傳,努力打造新會谷花魚特色品牌。

3、發展種植小米辣100畝、美人椒100畝,經濟效益顯著。

通過2020年“兩椒”在新會的成功發展,2021年繼續種植了小米辣和美人椒。採取公司+農户的生產方式,收購方為大莊鎮農盛公司,小米辣保底價5元/kg,美人椒保底價2元/kg,每畝收入5000元以上。

4、發展種植四季豆100畝。四季豆產業是州農科院通過提供資金和種植技術發展起來的又一特色產業,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現已經成為新會人民的重要經濟作物。本年度共種植四季豆100畝,每畝收入4500元以上。

5、持續做好荷蘭豆產業。荷蘭豆產業是州農科院投入大量資金打造出來的新會特色產業,引進種植企業帶領60多户農户種植荷蘭豆160畝,帶動35户脱貧户,實現荷蘭豆平均畝產800kg,每畝平均收入4000元,已形成全村扶貧產業發展的亮點。

6、打造特色鮮食玉米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牛奶玉米因其營養價值高,可以生吃,口感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作為試種植,於7月中旬,安排了橋頭塘譚正貴、會房王發勤共種植了2畝牛奶玉米,9月中旬已經採收完畢。(2)計劃於2022年初春種植鮮食玉米100畝,州農科院每畝免費提供複合肥40kg/袋、薄膜5 kg。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產業結構單一,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大部分還是種植傳統農作物,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少、市場經濟意識淡薄、產業培植欠缺,規模發展力度不夠,一家一户生產經營性格局,經濟效益偏低,村內無任何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受市場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農民增收有難度,產業發展主要以烤煙、水稻、玉米、部分經濟作物、雜糧等農作物為主,產值較低。產業幫扶難以滿足各類別脱貧户的需求,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2、思想觀念陳舊落後。

大部分農户思想觀念陳舊,消極保守,主觀致富意識差,沒有危機感,觀念滯後,不趕嘗試新的發展,怕困難,還存在“等、靠、要、怨、懶”思想嚴重,加上獲取信息渠道狹隘,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差、機會少,致使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難於提升,部分產業難以落實。

3、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存在難度。

新會村人口多,環境衞生、污水治理、河道治理難度大。由於村民大部分畜圈污水直接排在村主道路上,使路面牲畜污水順路面流淌,造成村容環境污染。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設施跟不上發展的步伐,設施不配套,環境治理工作難度大。羣眾講衞生、預防疾病工作有待加強,部分農户因病導致困難的情況還存在。

4、駐村工作任務重,人員力量薄弱。

重新調整結對幫扶後,州農科院掛包户由原來64户提高到135户,工作之初的各類信息完善存在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3個駐村工作隊員,加之李國章不會使用電腦處理收支核算表、“三卡”等,顯得駐村工作力量十分薄弱,第一書記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工作量很大。

四、下步工作措施和計劃

1、繼續做好動態監測。進村入户實地查看,嚴格按照一月一監測,對於生病支出較大、意外事故、年老體弱等的困難户,及時納入監測對象,做好風險標記,做好相關幫扶工作。

2、着力抓好產業到户項目落實,加強產業發展到户項目技術培訓和麪對面指導幫扶。用好小額信貸、種養項目補貼等扶貧政策,鼓勵引導更多的脱貧户通過實施產業發展項目,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長效穩定致富。

3、要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堅持以發展產業扶持為主,資金扶持為輔的做法,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做好產業發展,從項目選擇、技術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單位農業科研優勢,促進適合當地的產業發展。

4、把廣大羣眾發動起來,進一步激發脱貧户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做好“一村一品”積極引進各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組織進我村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種養產業發展,做實產業到村到户項目,讓脱貧户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楚雄州農科院新會駐村工作隊員薛國峯

202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