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品德教育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品德教育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學校品德教育年終總結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國小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國小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系統。

進行學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組織機構。我們建立了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的職責。由校長、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可形成一種垂直的聯繫並溝通教導處、總務處之間的橫向聯繫,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繫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二、明確責任,調動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發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類人員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實。要調動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首先應調動管理者育人的積極性。學好《國小德育綱要》、《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程》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統一認識,一致行動,建立和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及工作步驟,使他們既明確自己的責任,又有一定的職權範圍和利益。其次應調動教書育人者的積極性。一是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幹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

為調動他們育人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職責、考核細則,以及高於國家標準的班主任津貼,對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評先、評職、晉級等方面優先,如評職指標受限時,確有夠條件的班主任,實行校內低評高聘的政策,並與工資掛勾,大大調動了班主任的積極性,使我校班主任隊伍穩定。二是調動各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學科教師是不容忽視的德育工作者,學校提出要在學科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就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説服力和感染力,能給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能實現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效果。學校制定了科任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並對他們的工作在評選巴蜀好教師工作中有所體現,同時也把他們此項工作的好壞納入每期末的工作質量評價中。第三,調動服務者育人的積極性。學校的後勤人員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營造校園育人環境方面,需要他們有構思、有設計、有計劃地實施。學校制定了有關服務育人的職責和制度,期末評價將成績顯着的同志評為巴蜀好職工,進行獎勵。學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視了對各類人員的管理,運用激勵性原則,調動了各方人士的積極性,達成了育人共識,形成了合力,充分發揮了學校各類人員的聰明才智,使學校德育工作取得顯着成效。

三、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點體現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用一個模子培養人才的傾向。必須樹立為受教育者今後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的觀念,樹立為受教育者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觀念,按李嵐清同志提出的六個學會教育、培養、訓練學生,即教育、培養、訓練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和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體。

同時還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於人才素質的要求,確立人在經濟社會生產中的主體地位,要求給人的個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點,應放在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身上,致力於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實現人格個性的社會化。為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着眼點的現代德育觀。

要做好國小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幹部和教師的素質。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因為,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是學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標誌,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進一步加強以下六個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愛國主義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艱苦奮鬥教育、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我校多年來重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實踐,參與了市、國家級科研實驗,如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與評價、國小生思想品德評價及以紅巖精神為主導的國小生責任感啟蒙教育等。通過科研實驗培養、鍛鍊、提高了幹部、教師隊伍素質,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實踐,勇於探索,獲得了豐碩成果。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應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愛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陣地,如: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閲覽室、少先隊活動室等,有統一用磁磚燒製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守則》等標誌,讓每一堵牆壁成為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學校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和系列化的國旗下的講演,豐富多彩的巴蜀藝術團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並形成了學校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的大型活動傳統。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五、樹立整體觀念,加強綜合研究,強調整體效益。

當今社會,只靠學校教育難以完成培養下一代新人的任務,要用大教育觀思想來指導國小德育研究。要樹立整體觀念,加強綜合研究,要着眼在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中,加強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過程和成果轉化,這才有利於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利於全面落實德育工作目標。

系統論的核心是整體性原則。國小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中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發揮自身的個性優勢,形成整體功能,樹立整體觀念。從各育之間的關係看,德育與其它幾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構成全面教育的整體。從學生本身來看,他們的各種個性、品質是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從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來看,諸途徑各自發揮獨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為補充,形成有機的整體。從大教育觀的高度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一個整體,要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一致性教育。

實施證明: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大大提高了學校整體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取得顯着成效。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紅旗大隊,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創造教育實驗學校,全國德育實驗學校等殊譽。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大大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學生個人獲得市級獎630人次,省級獎215人次,國家級獎110人次,國際獎83人次。其中,一名學生獲國家標徽設計專利,兩名學生獲得全國故事大王稱號,兩名學生在全國首創出版了個人詩畫專集,九名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一名學生代表我國少年兒童出席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五屆亞太地區兒童福岡大會,一名學生3次舉辦了個人畫展,成為世界書畫家總會永久會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領導親自接見。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大大加強了學校、家庭、社區的聯繫。家長走進了學校,學校走向了社會,並受到家長和社區的好評。他們在給學校的反饋意見中説:通過家長開放日教師的彙報、教育教學活動的展示,使他們深受教育和感動,教師寓教育於教學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同時也進行思想教育,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成功,而且是對學生、對家長的教益都菲淺。

【第2篇】關於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工作總結

關於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總結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幾十年來,青年品德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同時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項工作也要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至今我們所延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法大部分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並且其中還有某些極左思潮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青年教育呢?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着社會意識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生產、經營方式。所有制方式和社會生活萬式發生的變化:相應的,青年社會活動空間也空前廣泛: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青年的品德教育也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域,將觸角伸向青年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充分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關注青年社會熱點 青年的社會地位是隨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傳統社會中。青年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其社會意識與行為受到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嚴格制約,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社會生產、生活領域中,中老年人的社會經驗、生產技能和經濟地位所形成的佔統治地位的價值觀,足以使青年一代折服和效仿。然而在當今的以科技和信息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中,誰更多地佔有最新的科學技術、最新的信息,誰就可以佔有生產和生活的優勢。而這需要的舊的知識經驗的成份則越來越少,在許多領域中,中老年人開始失去優勢,而逐漸形成了以青年為主導的價值觀取向、達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但青年的價值觀取向不象傳統價值觀那樣穩定深厚得幾十、幾百年相持不變,它常是以風潮方式發展和傳播的。 青年社會熱點風潮的形成和發展就象颱風:從某地(或某事)中傳來一個新奇熱點,迅速在青年中傳播,逐漸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物質外殼的“風眼”,眾多青年紛紛去熱衷地傳播,效仿,形成一股股暴風雨般的羣體價值觀湧動,不管當時,當地是什麼“風向”,部會受到它的衝擊,甚至使整個社會都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並亦步亦趨。研究發現,在各個風潮中,都毫無例外地利用了信息傳播和市場經濟,商業行為作為推波助瀾的工具比如近十年來出現的通俗音樂熱、文憑熱、出國熱、電腦熱、交友熱、時裝熱、美容美髮熱等,這些‘熱’都曾使成千上萬的青年帶着狂熱,帶着心理渴求,去追逐和體驗,如醉如痴地去效仿和參與,在這其中,青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種價值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羣體觀的影響,產生對國家、人民、勞動、科學以及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應該説,這些社會風潮對青年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其對青年的影響又是無組織和無序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它有可能使廣大青年形成新型的、積極向上的品德意識和行為。也可能使一部分青年受到不良影響而形成消極、頹廢的品德意識和行為,這些情況,在計劃經濟年代是不多見的因此,在新形勢下面對種種社會風潮,我們的社會組織、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常感到始料不及和束手無策,以至使這種無序狀態任其自然地發生、發展,使廣大青年在其中自發地去闖蕩,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教育,這對青年品德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們必須儘快轉變故有觀念,從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閉模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社會、走向青年,走入每個領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區,抓住熱點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和傳媒。靈活機動,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使青年的每個社會熱點都最大限度地符合社會道德主旋律。 二、科學地美化生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青年更甚。但在計劃經濟中,眾多工農青年處在集體勞動和集體活動中,青年追求共同的美。青年美育的內容主要是欣賞藝術。至於個性美,基本上談不到。而今,求知、求富、求美是青年社會生活的主流。青年美育的內容要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中,並表現一個人的文明和德行修養程度,成為品德、情操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前的問題是,不少青年出於好奇,追求新穎、出眾,而以奇為美,以怪為美。這就脱離了美的科學性,也就脱離了生活應有的嚴肅性。也有的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精神刺激而玩物喪志,甚至走上邪路。 在青年品德教育中,真、善、美三者是統一的我們不僅要使青年知道真和善。也要引導青年去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以印證和落實真和善,要幫助青年美化生活,科學地去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完善服飾、家居、環境、社交禮儀的美化;要指導青年的美容、健身及性的文明,全面提高青年的生活情趣。這些都應是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提高青年民主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品德教育與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領域無論作為意識形態,還是作為行為形態都是緊密相連的作為意識形態,它們都是由兩個方面獲得的:一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影響下,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自發性的觀察和模仿產生,再由社會輿論的肯定與否定強化固定下來的;二是由社會特定環境施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影響,使社會要求內化為個體的相應認識、情感、信念、動機、意識等,併成為個體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為行為形態,都是在某些意識形態驅使下的個體活動,這些活動通過自己或他人根據社會行為準則作出判斷和評價,反饋到意識形態,在原有的認識、情感、動機等的支配下逐漸形成自覺性,習慣性行為,從實際來説,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是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的,也是心理健康的;自覺遵循民主與法制,也是心理健康和品德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則是培養優良品德的基本條件。這三者應是新時期青年素質標準的下可分割的內在條件。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道德準則上,與其他領域截然分開,當今社會首先是法制社會。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首先建立在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基礎上,這其實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工程,應養成青年自覺的行為習慣,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發揚民主,遵紀守法意識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為。從廣泛意義講,幫助青年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也就是提高社會公德水平。 增進青年心理健康是在青年良好的互動關係中,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來實現的。它主要通過提高認識,理順情緒,消除不良症狀,矯正不良行為,學習新的適應模式來達到心理成熟。品德教育則是以社會道德準則為主要內容來提高人的認識和行為水平。但這二者之間又有許多聯繫。比如,品德教育必須運用心理學規律和方法(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等)。否則,品德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入腦入心;其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仍建立在一定品德標準要求之上,而且有正常的認識、情感和人際關係;其三,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產生的外部因素在許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因此,增進心理健康應是青年品德教育不可忽視的領域,近年來,嚴重存在的升學就業壓力,會使青年產生失望、失落、失衡、憂慮。焦躁等消極和對抗情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和行為: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產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貧富差距也同樣會產生以上不良心理和行為,在過去時期內。我們只關心人們的思想品德問題,而不關心心理問題,或者把某些心理問題也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單位、社會組織、羣眾團體都設立了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機構,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須關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四、道德準則的延伸與發展 一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這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二是現行政治經濟體制。前個因素是相對穩定的,後個因素則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整個社會都高度組織化、統一化、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也相對一致化,從而形成單一的價值觀模式,凡是有悖於這個準則的,則冠以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個人主義,進行批判鬥爭,這種教育模式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為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統一意志和行動,戰勝國內外敵人。渡過經濟困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就曾培養了幾代人的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品質。直到今天,仍在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種高度統一化的品德教育的格局,就因期固有的缺陷而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市場經濟、承包制、股份制等的實行,出現了眾多個體農、工、商、服務生產經營者和多種所有制形式,打破了維繫幾十年的單位或集體,所有制的管理制度,出現了諸如僱傭、協作、合同等新型關係;人們沒有了,“鐵飯碗”的依賴,又增加了競爭帶來的不安全感:還有社會不正之風,貧富差異、失業、下崗等的影響,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階級弟兄”和“無產階級感情”,而增添了許多赤裸裸的利益衝突;一些不法行為帶來的鉅額回報或精神滿足也腐蝕着一些人的靈魂……這些現象都使得原有的道德準則由以往的單一成份形成多成份、大包容格局。雙職,除了以往一直推崇和倡導的捨己利人外,還應有利人不捨己、利人亦利己、利己不損人等各種道德準則同時並存這就帶來兩個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道德還堅持否?青年品德教育的基本準則是什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顯著標志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其基本內涵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我們必須堅持培養一批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先進分子,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先鋒和榜樣,以帶動廣大青年,實現“四有”目標對大多數青年來説,一方面鼓勵他們學先進、當模範,一方面要儘量增大自己的包容性,將品德教育由“一大二公”的“正統殿堂”擴展到個體農、工、商和社會遊民中去,向廠大青年倡導友好、公平、勤勞致富、積德行好,與人為善,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行為。對另一些青年,則要求他們不要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法在方法上要做到:一、堅持説服教育原則,在充分教育、引導基礎上尊重個人對行為準則的選擇,“決不能採取疏遠,孤立方法,更不能批判、鬥爭、以儘可能多地團結各層次青年”,二、變組織行為為社會行為,打破以往由學校、工廠,機關單位發放小冊子,坐下來學習討論的老框框,廣泛深入到村民小組,居委會、城鎮社區、工商業管理區等,把教育同經濟手段。責任承包制、合同制等結合起來:把道德標準具體化,量化顯示,用責任達標和合同形式來保證:三,要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報刊等傳媒工具的作用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褒貶,評判作用,宣傳正氣,鼓勵先進,批評不良,使每個青年都置於良好的品德氛圍之中。 應該説,形勢的發展給青年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更加廣闊的領域。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就一定能創造出新時期青年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關於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總結

【第3篇】國小班主任品德教育工作總結

在思品課中進行創造教育我國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那麼,作為現代教育如何發掘每一個孩子藴藏着的無限的潛在創造力而使他們成為創造之人呢?作為教師應注意選擇好每一個'創造之地',把握好每一個'創造之時'來造就一個'創造之人'。國小思品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主渠道,在國小德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學,實施創造教育是大勢之趨、刻不容緩。於是我在重視繼承思品課傳統的同時,注意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進行了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的教改實驗的探索。

一、'抓綱務本',按時代要求,扣學科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 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之一在於教育目標的不同。國小思品課是讓國小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 本學科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着重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行為,使學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較之以傳統的思品教育來説,'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課教學既重視知識積累,強調知識結構,還體現了其強調培養能力、強調教師要重視據大綱要求,扣教材本身,從思品教育的整體性、階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統一考慮教學目標,從而在思品教學中實施創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畢》要重視啟發學生從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動物們在山羊老師處學習的不同態度及結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從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中段《什麼是勇敢》要透過文字、結合圖畫的理解,教會學生分析懂得勇敢與逞強的區別,激勵學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學習。高段《給小燕的回信》則應讓學生在古今中外眾多感人至深的尊師故事中去體驗,激發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切體會到老師的崇高而偉大,他們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由於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制訂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五愛'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責任感得以激發,學生樂於學習這門課程,體現了學生變機械接受、機械模仿式的學習為接受與發現有機統一的創造性的學習。

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志趣和創造能力。 第多斯惠説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一還表現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不同之上。實踐證明: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學活動結構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養國小生創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一堂課總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節。結合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課中安排新課引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節。在教學中又注意了在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導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具體地説,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課堂。 教學中通過採用配樂、角色朗讀、質疑、謎語、兒歌、啟發談話等生動的形式,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講信用》一課中,我在開始設置了一請故事大王來講故事的情節,學生情緒高漲。可急轉直下,故事大王失約未來,師生一陣失望。就在這一起一伏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講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快,為後面的學習鋪下了感情基矗 b: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思品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總是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講究準確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載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學質量。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對於李芳錯誤這一部分,我緊緊抓住其心情變化為線索,帶領學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錯誤的思想基礎,緊接着扣住李芳的內心活動要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李芳的內心情感及思想活動,最後瀉染李芳承認錯誤後受到大家的讚揚的情景。學生邊分析、邊體會,最終發出了'承認錯誤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結論,真可謂水到渠成,至今還今學生記憶猶新。 c:以情導行,深化情感。 思品課中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的延續處,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總是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包括想和做練習)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於情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隱瞞錯誤》教學中,學生對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一定認識後,我考慮補充瞭如何對待同學錯誤的練習,同樣把它設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鋪墊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怎樣才能做到不隱瞞錯誤這一正確觀點。 d:表達激勵,結束全文。 對全文的總結既是一堂完整好課的需要,更是思品課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化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的激勵、期待和良好祝願,它同時是指導行為的有效方式。在《講信用》一文結束時,我回扣開題,讓學生再資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錯誤,概述鞏固了觀點,提出希望。我的結束是這樣的: 師:老師希望你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做講信用的好孩子,長大成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嗎? 生:好! 師:你們答應老師就該怎樣做? 生:講信用!(指:課題板書) 師:好!老師相信你們。 三言二語,言簡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對學生的鼓勵和信任。'激勵是創造的靈魂',這樣的課堂結束語才具有其深層次的力度。

2、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 在創造性思維的大家庭中,發散思維可謂是天之驕子,因為人們大部創造性設想都是通過發散思維得到的。在思品教學中,注意'抓綱務本',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處理好文內、文外的聯想分析,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有機結合點。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在處理教材'李芳回到家裏,心情亂極了'一節時,教師提出了'請同學們幫李芳分析一下,此時她可能面臨着哪幾種選擇,後果怎樣?'一石激直千層浪,學生興趣高漲,展開了思維的翅膀,這為後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確的選擇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矗

3、為學生提供'創造大舞台'。 善於發掘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取得最進的支撐點,是創造活動取得成功的藝術。和諧、寬鬆、信息暢通、恰如其分的獎

勵,尤其是富於挑戰的環境,對創造最為有利。基於這樣的考慮,結合我校中高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導行這一環節作為學生喜歡的'辯析討論會'的形式出現,一改過去教師把持課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課堂。 由'小主持人'帶領同學們運用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能力。而作為小主持人,本身的榮譽、鍛鍊的機會、競爭的動力,都促使學生盡其所能,在教師的點撥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特別是討論會中的'創造天地欄目',學生自由地通過朗誦、表演、討論等形式展示自己對本課觀點的理解和運用。實踐證明,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謂一舉多得,在思品課創造教育的實施上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這一小小的實驗課題是在學校'培養創造志趣和能力為特色的國小教育整改實驗'成果大樹上結出的一朵小花,實驗還處於探索階段。我願為這朵小花越開越豔而辛勤耕耘……

【第4篇】關於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工作總結範文

關於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總結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幾十年來,青年品德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同時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項工作也要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至今我們所延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法大部分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並且其中還有某些極左思潮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青年教育呢?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着社會意識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生產、經營方式。所有制方式和社會生活萬式發生的變化:相應的,青年社會活動空間也空前廣泛: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青年的品德教育也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域,將觸角伸向青年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充分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關注青年社會熱點 青年的社會地位是隨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傳統社會中。青年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其社會意識與行為受到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嚴格制約,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社會生產、生活領域中,中老年人的社會經驗、生產技能和經濟地位所形成的佔統治地位的價值觀,足以使青年一代折服和效仿。然而在當今的以科技和信息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中,誰地佔有最新的科學技術、最新的信息,誰就可以佔有生產和生活的優勢。而這需要的舊的知識經驗的成份則越來越少,在許多領域中,中老年人開始失去優勢,而逐漸形成了以青年為主導的價值觀取向、達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但青年的價值觀取向不象傳統價值觀那樣穩定深厚得幾十、幾百年相持不變,它常是以風潮方式發展和傳播的。 青年社會熱點風潮的形成和發展就象颱風:從某地(或某事)中傳來一個新奇熱點,迅速在青年中傳播,逐漸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物質外殼的“風眼”,眾多青年紛紛去熱衷地傳播,效仿,形成一股股暴風雨般的羣體價值觀湧動,不管當時,當地是什麼“風向”,部會受到它的衝擊,甚至使整個社會都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並亦步亦趨。研究發現,在各個風潮中,都毫無例外地利用了信息傳播和市場經濟,商業行為作為推波助瀾的工具比如近十年來出現的通俗音樂熱、文憑熱、出國熱、電腦熱、交友熱、時裝熱、美容美髮熱等,這些‘熱’都曾使成千上萬的青年帶着狂熱,帶着心理渴求,去追逐和體驗,如醉如痴地去效仿和參與,在這其中,青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種價值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羣體觀的影響,產生對國家、人民、勞動、科學以及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應該説,這些社會風潮對青年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其對青年的影響又是無組織和無序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它有可能使廣大青年形成新型的、積極向上的品德意識和行為。也可能使一部分青年受到不良影響而形成消極、頹廢的品德意識和行為,這些情況,在計劃經濟年代是不多見的因此,在新形勢下面對種種社會風潮,我們的社會組織、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常感到始料不及和束手無策,以至使這種無序狀態任其自然地發生、發展,使廣大青年在其中自發地去闖蕩,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教育,這對青年品德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們必須儘快轉變故有觀念,從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閉模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社會、走向青年,走入每個領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區,抓住熱點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和傳媒。靈活機動,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使青年的每個社會熱點都最大限度地符合社會道德主旋律。 二、科學地美化生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青年更甚。但在計劃經濟中,眾多工農青年處在集體勞動和集體活動中,青年追求共同的美。青年美育的內容主要是欣賞藝術。至於個性美,基本上談不到。而今,求知、求富、求美是青年社會生活的主流。青年美育的內容要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中,並表現一個人的文明和德行修養程度,成為品德、情操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前的問題是,不少青年出於好奇,追求新穎、出眾,而以奇為美,以怪為美。這就脱離了美的科學性,也就脱離了生活應有的嚴肅性。也有的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精神刺激而玩物喪志,甚至走上邪路。 在青年品德教育中,真、善、美三者是統一的我們不僅要使青年知道真和善。也要引導青年去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以印證和落實真和善,要幫助青年美化生活,科學地去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完善服飾、家居、環境、社交禮儀的美化;要指導青年的美容、健身及性的文明,全面提高青年的生活情趣。這些都應是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提高青年民主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品德教育與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領域無論作為意識形態,還是作為行為形態都是緊密相連的作為意識形態,它們都是由兩個方面獲得的:一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影響下,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自發性的觀察和模仿產生,再由社會輿論的肯定與否定強化固定下來的;二是由社會特定環境施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影響,使社會要求內化為個體的相應認識、情感、信念、動機、意識等,併成為個體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為行為形態,都是在某些意識形態驅使下的個體活動,這些活動通過自己或他人根據社會行為準則作出判斷和評價,反饋到意識形態,在原有的認識、情感、動機等的支配下逐漸形成自覺性,習慣性行為,從實際來説,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是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的,也是心理健康的;自覺遵循民主與法制,也是心理健康和品德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則是培養優良品德的基本條件。這三者應是新時期青年素質標準的下可分割的內在條件。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道德準則上,與其他領域截然分開,當今社會首先是法制社會。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首先建立在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基礎上,這其實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工程,應養成青年自覺的行為習慣,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發揚民主,遵紀守法意識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為。從廣泛意義講,幫助青年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也就是提高社會公德水平。 增進青年心理健康是在青年良好的互動關係中,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來實現的。它主要通過提高認識,理順情緒,消除不良症狀,矯正不良行為,學習新的適應模式來達到心理成熟。品德教育則是以社會道德準則為主要內容來提高人的認識和行為水平。但這二者之間又有許多聯繫。比如,品德教育必須運用心理學規律和方法(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等)。否則,品德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入腦入心;其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仍建立在一定品德標準要求之上,而且有正常的認識、情感和人際關係;其三,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產生的外部因素在許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因此,增進心理健康應是青年品德教育不可忽視的領域,近年來,嚴重存在的升學就業壓力,會使青年產生失望、失落、失衡、憂慮。焦躁等消極和對抗情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和行為: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產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貧富差距也同樣會產生以上不良心理和行為,在過去時期內。我們只關心人們的思想品德問題,而不關心心理問題,或者把某些心理問題也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單位、社會組織、羣眾團體都設立了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機構,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須關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四、道德準則的延伸與發展 一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這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二是現行政治經濟體制。前個因素是相對穩定的,後個因素則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整個社會都高度組織化、統一化、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也相對一致化,從而形成單一的價值觀模式,凡是有悖於這個準則的,則冠以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個人主義,進行批判鬥爭,這種教育模式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為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統一意志和行動,戰勝國內外敵人。渡過經濟困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就曾培養了幾代人的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品質。直到今天,仍在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種高度統一化的品德教育的格局,就因期固有的缺陷而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市場經濟、承包制、股份制等的實行,出現了眾多個體農、工、商、服務生產經營者和多種所有制形式,打破了維繫幾十年的單位或集體,所有制的管理制度,出現了諸如僱傭、協作、合同等新型關係;人們沒有了,“鐵飯碗”的依賴,又增加了競爭帶來的不安全感:還有社會不正之風,貧富差異、失業、下崗等的影響,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階級弟兄”和“無產階級感情”,而增添了許多赤裸裸的利益衝突;一些不法行為帶來的鉅額回報或精神滿足也腐蝕着一些人的靈魂……這些現象都使得原有的道德準則由以往的單一成份形成多成份、大包容格局。雙職,除了以往一直推崇和倡導的捨己利人外,還應有利人不捨己、利人亦利己、利己不損人等各種道德準則同時並存這就帶來兩個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道德還堅持否?青年品德教育的基本準則是什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顯著標志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其基本內涵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我們必須堅持培養一批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先進分子,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先鋒和榜樣,以帶動廣大青年,實現“四有”目標對大多數青年來説,一方面鼓勵他們學先進、當模範,一方面要儘量增大自己的包容性,將品德教育由“一大二公”的“正統殿堂”擴展到個體農、工、商和社會遊民中去,向廠大青年倡導友好、公平、勤勞致富、積德行好,與人為善,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行為。對另一些青年,則要求他們不要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法在方法上要做到:一、堅持説服教育原則,在充分教育、引導基礎上尊重個人對行為準則的選擇,“決不能採取疏遠,孤立方法,更不能批判、鬥爭、以儘可能多地團結各層次青年”,二、變組織行為為社會行為,打破以往由學校、工廠,機關單位發放小冊子,坐下來學習討論的老框框,廣泛深入到村民小組,居委會、城鎮社區、工商業管理區等,把教育同經濟手段。責任承包制、合同制等結合起來:把道德標準具體化,量化顯示,用責任達標和合同形式來保證:三,要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報刊等傳媒工具的作用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褒貶,評判作用,宣傳正氣,鼓勵先進,批評不良,使每個青年都置於良好的品德氛圍之中。 應該説,形勢的發展給青年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供了的方法和更加廣闊的領域。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就一定能創造出新時期青年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第5篇】學校品德教育工作總結範文

學校品德教育工作總結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國小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國小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系統。

進行學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組織機構。我們建立了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的職責。由校長、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可形成一種垂直的聯繫並溝通教導處、總務處之間的橫向聯繫,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繫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二、明確責任,調動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發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類人員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實。要調動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首先應調動管理者育人的積極性。學好《國小德育綱要》、《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程》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統一認識,一致行動,建立和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及工作步驟,使他們既明確自己的責任,又有一定的職權範圍和利益。其次應調動教書育人者的積極性。一是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幹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

為調動他們育人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職責、考核細則,以及高於國家標準的班主任津貼,對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評先、評職、晉級等方面優先,如評職指標受限時,確有夠條件的班主任,實行校內低評高聘的政策,並與工資掛勾,大大調動了班主任的積極性,使我校班主任隊伍穩定。二是調動各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學科教師是不容忽視的德育工作者,學校提出要在學科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就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説服力和感染力,能給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能實現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效果。學校制定了科任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並對他們的工作在評選巴蜀好教師工作中有所體現,同時也把他們此項工作的好壞納入每期末的工作質量評價中。第三,調動服務者育人的積極性。學校的後勤人員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營造校園育人環境方面,需要他們有構思、有設計、有計劃地實施。學校制定了有關服務育人的職責和制度,期末評價將成績顯着的同志評為巴蜀好職工,進行獎勵。學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視了對各類人員的管理,運用激勵性原則,調動了各方人士的積極性,達成了育人共識,形成了合力,充分發揮了學校各類人員的聰明才智,使學校德育工作取得顯着成效。

三、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第6篇】《品德與生活》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從事一年級一班到五班的《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並擔任一年級十班的護送路隊、課間操配班等工作。現將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工作中,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重點,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使他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教學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活動內容。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係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整合起來,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教學活動注重養成教育的要求。通過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體現“活動性”和“做中學”的特點。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教學活動體現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為主,採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在活動中探討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常見問題,總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接下來舉幾個工作中的小例子:

(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發現一年級小朋友需要的幫助很多。比如,在第一個活動主題中,與學生探索課程表的記錄方法,有的學生已經會寫漢字,有的學生會用拼音記錄,還有的學生用圖畫記錄。但是,有個別學生理解起來會特別困難,他不會寫漢字,也不會寫拼音,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聽不懂用圖畫來代替漢字或拼音等,需要老師親自示範。於是,我在製作了漢字的電子版課程表的基礎上,又板書拼音、圖畫的課程表,這樣學生們都不再感到困難了。由此,我感到一年級小朋友需要的幫助不只是言語就能解決的,還需要他人多從行動中去指導,與他們共同實踐。

(二)在活動過程中,為了把活動課上得生動有趣,我把故事、兒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是“我上學了”。圍繞“我上學了”,開設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上學去、看看我們的學校、在學校的一天。在“上學去”的主題活動過程中,我跟學生學習了兒歌“上學”,內容是:再見,幼兒園!從現在起,我就要上國小一年級。休息吧,小汽車!休息吧,小飛機!揹着媽媽買的書包,帶着爸爸送的鉛筆,我向學校走去。爸爸、媽媽再見!等我放學回來,給您倆帶來學校的好消息。”坐在安靜的教室裏,我不貪玩兒,不淘氣。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各科練習。老師説:“學習可不像吃蛋糕。一定得刻苦努力!”通過兒歌,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的變化,明白自己現在是一名國小生了,需要專心聽講等等。還講授了《增廣賢文》一書中“宋太宗開卷有益”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多讀書的好處,激勵學生讀書的信心。

(三)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是“我上學了”。圍繞“我上學了”,開設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上學去、看看我們的學校、在學校的一天。“在學校的一天”的主題活動又分設了三課時,分別是上課了、下課了、放學了。在“下課了”的活動過程中,給同學們講述了《開心果跳跳虎》的故事,活潑可愛的國小生就好比跳跳虎,他們喜歡做運動,可運動的意義是什麼?在故事中,讓學生懂得玩耍不是比力氣、比輸贏,重要的是讓夥伴們快樂,快樂的人有朋友。

(四)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是“上學路上”。圍繞“上學路上”,開設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看看時間、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看看時間”的主題活動中,巧用兒歌“他為何又遲到”把教材19頁的情境呈現給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效地觸動孩子內心的思考,起到預防糾正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的作用。

附兒歌:他為何又遲到

公雞喔喔叫,太陽掛樹梢,

被窩裏躺着張小寶,原來他還在睡大覺。

擦牙擦擦眼,伸呀伸伸腰,

磨磨蹭蹭起牀了,哎呀呀,今天時間又不早。

被子裏尋衣服,牀底下找風帽,

鞋剛穿上又脱掉,襪子在桌上對他笑。

洗臉顧不上,早飯沒吃飽,

抓了一個大饅頭,推開房門往外跑。

跑呀跑,跑呀跑,嚇得雞飛狗又跳,

跑到半路又回來,哎!原來忘記拿書包。

二、在護送路隊等工作方面。

本學期我負責護送的路隊是一年級十班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六十幾個學生,竟然有四十多個站在同一個方向的路隊中。這種情形成了路隊管理的一個難點。開始,我讓同學們站成三列,實行獎勵紅星的辦法組織管理路隊。因為部分一年級的家長會站在路邊等待孩子,所以排成三隊走到人行道上的時候會顯得比較擁擠。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師和學生之間也越來越熟悉之後,把學生的路隊由三列變成兩列。結果學生有時候不好好地走,由於路隊太長,出現管前面後面亂,管後面前面亂的現象。

怎樣才能讓學生走好路隊呢?一時間路隊管理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思來想去,我決定把四十幾個孩子分成四個小組,每五行十個人一個小組,每組選一名路隊長記錄學生走路隊的情況,並由表現好的學生輪流舉隊旗等。自從路隊管理實行小組化,同學們遵守紀律的意識增強了,路隊紀律明顯好轉。

路隊管理附表如下:

(略)

【第7篇】關於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總結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幾十年來,青年品德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同時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項工作也要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至今我們所延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法大部分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並且其中還有某些極左思潮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青年教育呢?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着社會意識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生產、經營方式。所有制方式和社會生活萬式發生的變化:相應的,青年社會活動空間也空前廣泛: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青年的品德教育也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域,將觸角伸向青年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充分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so100

一、關注青年社會熱點

青年的社會地位是隨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傳統社會中。青年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其社會意識與行為受到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嚴格制約,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社會生產、生活領域中,中老年人的社會經驗、生產技能和經濟地位所形成的佔統治地位的價值觀,足以使青年一代折服和效仿。然而在當今的以科技和信息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中,誰更多地佔有最新的科學技術、最新的信息,誰就可以佔有生產和生活的優勢。而這需要的舊的知識經驗的成份則越來越少,在許多領域中,中老年人開始失去優勢,而逐漸形成了以青年為主導的價值觀取向、達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但青年的價值觀取向不象傳統價值觀那樣穩定深厚得幾

十、幾百年相持不變,它常是以風潮方式發展和傳播的。

青年社會熱點風潮的形成和發展就象颱風:從某地(或某事)中傳來一個新奇熱點,迅速在青年中傳播,逐漸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物質外殼的“風眼”,眾多青年紛紛去熱衷地傳播,效仿,形成一股股暴風雨般的羣體價值觀湧動,不管當時,當地是什麼“風向”,部會受到它的衝擊,甚至使整個社會都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並亦步亦趨。研究發現,在各個風潮中,都毫無例外地利用了信息傳播和市場經濟,商業行為作為推波助瀾的工具比如近十年來出現的通俗音樂熱、文憑熱、出國熱、電腦熱、交友熱、時裝熱、美容美髮熱等,這些‘熱’都曾使成千上萬的青年帶着狂熱,帶着心理渴求,去追逐和體驗,如醉如痴地去效仿和參與,在這其中,青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種價值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羣體觀的影響,產生對國家、人民、勞動、科學以及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應該説,這些社會風潮對青年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其對青年的影響又是無組織和無序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它有可能使廣大青年形成新型的、積極向上的品德意識和行為。也可能使一部分青年受到不良影響而形成消極、頹廢的品德意識和行為,這些情況,在計劃經濟年代是不多見的因此,在新形勢下面對種種社會風潮,我們的社會組織、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常感到始料不及和束手無策,以至使這種無序狀態任其自然地發生、發展,使廣大青年在其中自發地去闖蕩,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教育,這對青年品德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們必須儘快轉變故有觀念,從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閉模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社會、走向青年,走入每個領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區,抓住熱點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和傳媒。靈活機動,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使青年的每個社會熱點都最大限度地符合社會道德主旋律。

二、科學地美化生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青年更甚。但在計劃經濟中,眾多工農青年處在集體勞動和集體活動中,青年追求共同的美。青年美育的內容主要是欣賞藝術。至於個性美,基本上談不到。而今,求知、求富、求美是青年社會生活的主流。青年美育的內容要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中,並表現一個人的文明和德行修養程度,成為品德、情操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前的問題是,不少青年出於好奇,追求新穎、出眾,而以奇為美,以怪為美。這就脱離了美的科學性,也就脱離了生活應有的嚴肅性。也有的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精神刺激而玩物喪志,甚至走上邪路。

在青年品德教育中,真、善、美三者是統一的我們不僅要使青年知道真和善。也要引導青年去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以印證和落實真和善,要幫助青年美化生活,科學地去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完善服飾、家居、環境、社交禮儀的美化;要指導青年的美容、健身及性的文明,全面提高青年的生活情趣。這些都應是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

三、提高青年民主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品德教育與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領域無論作為意識形態,還是作為行為形態都是緊密相連的作為意識形態,它們都是由兩個方面獲得的:一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影響下,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自發性的觀察和模仿產生,再由社會輿論的肯定與否定強化固定下來的;二是由社會特定環境施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影響,使社會要求內化為個體的相應認識、情感、信念、動機、意識等,併成為個體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為行為形態,都是在某些意識形態驅使下的個體活動,這些活動通過自己或他人根據社會行為準則作出判斷和評價,反饋到意識形態,在原有的認識、情感、動機等的支配下逐漸形成自覺性,習慣性行為,從實際來説,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是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的,也是心理健康的;自覺遵循民主與法制,也是心理健康和品德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則是培養優良品德的基本條件。這三者應是新時期青年素質標準的下可分割的內在條件。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道德準則上,與其他領域截然分開,當今社會首先是法制社會。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首先建立在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基礎上,這其實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工程,應養成青年自覺的行為習慣,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發揚民主,遵紀守法意識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為。從廣泛意義講,幫助青年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也就是提高社會公德水平。

增進青年心理健康是在青年良好的互動關係中,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來實現的。它主要通過提高認識,理順情緒,消除不良症狀,矯正不良行為,學習新的適應模式來達到心理成熟。品德教育則是以社會道德準則為主要內容來提高人的認識和行為水平。但這二者之間又有許多聯繫。比如,品德教育必須運用心理學規律和方法(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等)。否則,品德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入腦入心;其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仍建立在一定品德標準要求之上,而且有正常的認識、情感和人際關係;其三,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產生的外部因素在許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因此,增進心理健康應是青年品德教育不可忽視的領域,近年來,嚴重存在的升學就業壓力,會使青年產生失望、失落、失衡、憂慮。焦躁等消極和對抗情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和行為: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產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貧富差距也同樣會產生以上不良心理和行為,在過去時期內。我們只關心人們的思想品德問題,而不關心心理問題,或者把某些心理問題也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單位、社會組織、羣眾團體都設立了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機構,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須關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四、道德準則的延伸與發展

一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這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二是現行政治經濟體制。前個因素是相對穩定的,後個因素則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整個社會都高度組織化、統一化、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也相對一致化,從而形成單一的價值觀模式,凡是有悖於這個準則的,則冠以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個人主義,進行批判鬥爭,這種教育模式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為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統一意志和行動,戰勝國內外敵人。渡過經濟困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就曾培養了幾代人的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品質。直到今天,仍在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種高度統一化的品德教育的格局,就因期固有的缺陷而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市場經濟、承包制、股份制等的實行,出現了眾多個體農、工、商、服務生產經營者和多種所有制形式,打破了維繫幾十年的單位或集體,所有制的管理制度,出現了諸如僱傭、協作、合同等新型關係;人們沒有了,“鐵飯碗”的依賴,又增加了競爭帶來的不安全感:還有社會不正之風,貧富差異、失業、下崗等的影響,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階級弟兄”和“無產階級感情”,而增添了許多赤裸裸的利益衝突;一些不法行為帶來的鉅額回報或精神滿足也腐蝕着一些人的靈魂……這些現象都使得原有的道德準則由以往的單一成份形成多成份、大包容格局。雙職,除了以往一直推崇和倡導的捨己利人外,還應有利人不捨己、利人亦利己、利己不損人等各種道德準則同時並存這就帶來兩個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道德還堅持否?青年品德教育的基本準則是什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顯著標志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其基本內涵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我們必須堅持培養一批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先進分子

,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先鋒和榜樣,以帶動廣大青年,實現“四有”目標對大多數青年來説,一方面鼓勵他們學先進、當模範,一方面要儘量增大自己的包容性,將品德教育由“一大二公”的“正統殿堂”擴展到個體農、工、商和社會遊民中去,向廠大青年倡導友好、公平、勤勞致富、積德行好,與人為善,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行為。對另一些青年,則要求他們不要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法在方法上要做到:

一、堅持説服教育原則,在充分教育、引導基礎上尊重個人對行為準則的選擇,“決不能採取疏遠,孤立方法,更不能批判、鬥爭、以儘可能多地團結各層次青年”,

二、變組織行為為社會行為,打破以往由學校、工廠,機關單位發放小冊子,坐下來學習討論的老框框,廣泛深入到村民小組,居委會、城鎮社區、工商業管理區等,把教育同經濟手段。責任承包制、合同制等結合起來:把道德標準具體化,量化顯示,用責任達標和合同形式來保證:三,要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報刊等傳媒工具的作用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褒貶,評判作用,宣傳正氣,鼓勵先進,批評不良,使每個青年都置於良好的品德氛圍之中。

應該説,形勢的發展給青年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更加廣闊的領域。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就一定能創造出新時期青年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第8篇】高二下學期班主任關於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總結

在本學期班主任工作中,密切聯繫本班學生實際,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

(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熱愛祖國,樹立理想,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充分發揮每位同學的主人翁責任感,同心協力把班集體事情辦好,形成良好班風班貌,配合品德教育開展了“談自信”、“紀律大討論”“友誼地久天長”等主題班會,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

(二)教育學生學好各門功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學生的基本任務,所以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不斷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在此邀請了高三年級部分優秀學生交流學習經驗。教育學生遵守各項紀律,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協調好各科教學工作,督促學生完成各科作業,幫助學生提高各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完成學習任務。開展了三次知識競賽活動,以提高各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完成學習任務。開展了三次知識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

(三)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文體活動及勞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本學期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課外活動,有:講故事,歌舞表演,美術,書法,手工比賽,辯論會,演講比賽等,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欣賞能力,增強了抵制不良思想侵蝕的能力,通過勞動,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關心學生身心健康。青年學生處於身心發展的時期,我十分關心他們的健康,瞭解每位同學的個性特長,深入學生及其家庭之中,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密切師生感情,成為了學生的知心朋友和生活顧問,如:開展獻心活動,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生活困難,堅定學習信心。

(五)指導本班班委會工作。班委會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但因學生幹部經驗不足,所以我定期召開班委會,瞭解全班各項情況,及時強化工作職責,本學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委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得到了全體同學的一致好評。

在班主任工作中,由於我以身作責,真心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全面地,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做好教導工作,使我所擔任班主任工作的“44班”,形成了良好的班風班貌,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感情。每位同學在44這個集體中發揮了巨大的能量,在學校的各類學習考試活動及勞動中均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今後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要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教育學生達到理想的境界,愛心和責任是基礎,相互尊重是前提,思想品德是關鍵,工作熱情是動力,恰當的方法是途徑。

【第9篇】2022年藥業員職業品德教育工作總結範文

誠信是社會契約的前提,品德是貿易文明的基石。市場經濟是樹立在誠信的根底長進行的,沒有優越的職業品德就談不上誠信運營。要求人們具有優越的職業品德本質,離不開鍥而不捨的職業品德孝教育。

藥品從業人員經過自已的勞動為社會供應優質價廉高效的藥品,供社會羣眾治病救人。擺脱痛若,其職業是崇高的,也獲得了人們的尊崇。

曾幾何時,人民羣眾非常信任藥品出產企業出產的藥品。置信藥質量量是最好的,置信藥品運營單元發賣的藥品性價是最優的。價錢是合理的。羣眾雖沒有直接看到藥品出產企業是若何按規則的流程出產藥品,但他們置信出產企業。羣眾固然對藥質量量和價錢不甚調查,但他們置信藥品從業人員的口頭引薦。之所以有此景象存在,是由於羣眾置信出產企業。運營人員是誠信的、是有品德的。

然則,我們痛心腸看到,比來幾年因為一些企業的“無德”行為形成了嚴峻的社會結果,羣眾對“齊二藥”、“欣弗”藥品事情談論紛繁,不少消費者疑懼重重。雖經有關部分聞風而動深查緣由,追查責任。但因為這些事情的發作與影響,既重創了有關出產企業。還也重創了社會的誠信機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品德經濟。一個以報酬本的現代社會,毫不能聽任唯利是圖的行為,毫不答應根本品德的掉守。“齊二藥”和“欣弗”事情提示我們在開展經濟的進程中,品德建立的主要性。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還,必需據守住本人的品德底線,承當起應該有的社會責任,以犧牲品德和消費者好處換取利潤,最終必定支付繁重的價值。

因而,增強藥品從業人員的職業品德教育是必需的,也長短常需要的。國度食物藥品監視治理局公佈的《藥品運營質量治理標準》除以律例的方式規則企業必需具有的資金質前提,應該樹立建全有關規章準則外,還特殊強調了“企業應按期對各類人員進行藥品司法、律例、規章和專業技能,藥品常識、職業品德等教育或培訓,並樹立檔案”,省、市食物藥品監視治理局每年的任務方案也把藥品從業人員的職業品德教育培訓任務歸入了年度任務規劃和審核目的,縣食物藥品監視治理部分精心組織,縝密擺設,對藥品出產、製劑單元、藥品批發和零售企業進行了職業品德教育和營業培訓。其目標是經過職業品德教育,使廣闊藥品從業人員盲目地進修司法律例,盲目地恪守司法律例,盲目地依照司法律例的規則做事,以司法律例為繩尺,以職業品德為底線,以嚴厲的行為操守為原則。按規則做事,按順序運作,回絕不誠信行為。假如我們藥品從業人員個個都如許去做,天然就構成了一道品德的槓桿和誠信的侷限。藥品運營人員盲目依照規則在正當的渠道購進藥品,依照要求做好質量驗收、保管、養護,就能包管藥品的質量;精確地向消費者引見藥品的功能,反作用和價錢,久而久之是可以喚回消費者對企業的信賴,也相同可以發明出企業的最大效益。

我們倡導藥品從業人員經過本身涵養構成較高的職業本質,但增強職業品德教育倒是進步職業品德的主要伎倆,教育是進步的根底,分開教育路子往往達不到人們希冀的境界,因而展開職業品德教育長短常需要的。在一個國度的文明框架中,品德與司法脣亡齒寒,缺一不成,必需做到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舉。在我們完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現代化的歷程中,一刻也不克不及放鬆品德建立,鼎力增強公民品德、職業品德、企業品德、社會品德教育,在全社會構成誠信守法的優越情況,才幹有用修建結實的社會文明防地,具體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開展。

【第10篇】xxxx年青年品德教育月度工作總結範文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幾十年來,青年品德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同時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項工作也要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至今我們所延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法大部分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並且其中還有某些極左思潮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青年教育呢?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着社會意識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生產、經營方式。所有制方式和社會生活萬式發生的變化:相應的,青年社會活動空間也空前廣泛: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青年的品德教育也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域,將觸角伸向青年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充分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關注青年社會熱點

青年的社會地位是隨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傳統社會中。青年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其社會意識與行為受到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嚴格制約,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社會生產、生活領域中,中老年人的社會經驗、生產技能和經濟地位所形成的佔統治地位的價值觀,足以使青年一代折服和效仿。然而在當今的以科技和信息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中,誰地佔有最新的科學技術、最新的信息,誰就可以佔有生產和生活的優勢。而這需要的舊的知識經驗的成份則越來越少,在許多領域中,中老年人開始失去優勢,而逐漸形成了以青年為主導的價值觀取向、達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但青年的價值觀取向不象傳統價值觀那樣穩定深厚得幾十、幾百年相持不變,它常是以風潮方式發展和傳播的。

青年社會熱點風潮的形成和發展就象颱風:從某地(或某事)中傳來一個新奇熱點,迅速在青年中傳播,逐漸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物質外殼的“風眼”,眾多青年紛紛去熱衷地傳播,效仿,形成一股股暴風雨般的羣體價值觀湧動,不管當時,當地是什麼“風向”,部會受到它的衝擊,甚至使整個社會都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並亦步亦趨。研究發現,在各個風潮中,都毫無例外地利用了信息傳播和市場經濟,商業行為作為推波助瀾的工具比如近十年來出現的通俗音樂熱、文憑熱、出國熱、電腦熱、交友熱、時裝熱、美容美髮熱等,這些‘熱’都曾使成千上萬的青年帶着狂熱,帶着心理渴求,去追逐和體驗,如醉如痴地去效仿和參與,在這其中,青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種價值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羣體觀的影響,產生對國家、人民、勞動、科學以及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應該説,這些社會風潮對青年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其對青年的影響又是無組織和無序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它有可能使廣大青年形成新型的、積極向上的品德意識和行為。也可能使一部分青年受到不良影響而形成消極、頹廢的品德意識和行為,這些情況,在計劃經濟年代是不多見的因此,在新形勢下面對種種社會風潮,我們的社會組織、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常感到始料不及和束手無策,以至使這種無序狀態任其自然地發生、發展,使廣大青年在其中自發地去闖蕩,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教育,這對青年品德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們必須儘快轉變故有觀念,從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閉模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社會、走向青年,走入每個領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區,抓住熱點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和傳媒。靈活機動,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使青年的每個社會熱點都最大限度地符合社會道德主旋律。

二、科學地美化生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青年更甚。但在計劃經濟中,眾多工農青年處在集體勞動和集體活動中,青年追求共同的美。青年美育的內容主要是欣賞藝術。至於個性美,基本上談不到。而今,求知、求富、求美是青年社會生活的主流。青年美育的內容要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中,並表現一個人的文明和德行修養程度,成為品德、情操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前的問題是,不少青年出於好奇,追求新穎、出眾,而以奇為美,以怪為美。這就脱離了美的科學性,也就脱離了生活應有的嚴肅性。也有的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精神刺激而玩物喪志,甚至走上邪路。

在青年品德教育中,真、善、美三者是統一的我們不僅要使青年知道真和善。也要引導青年去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以印證和落實真和善,要幫助青年美化生活,科學地去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完善服飾、家居、環境、社交禮儀的美化;要指導青年的美容、健身及性的文明,全面提高青年的生活情趣。這些都應是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提高青年民主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品德教育與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領域無論作為意識形態,還是作為行為形態都是緊密相連的作為意識形態,它們都是由兩個方面獲得的:一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影響下,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自發性的觀察和模仿產生,再由社會輿論的肯定與否定強化固定下來的;二是由社會特特定環境施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影響,使社會要求內化為個體的相應認識、情感、信念、動機、意識等,併成為個體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為行為形態,都是在某些意識形態驅使下的個體活動,這些活動通過自己或他人根據社會行為準則作出判斷和評價,反饋到意識形態,在原有的認識、情感、動機等的支配下逐漸形成自覺性,習慣******,從實際來説,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是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的,也是心理健康的;自覺遵循民主與法制,也是心理健康和品德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則是培養優良品德的基本條件。這三者應是新時期青年素質標準的下可分割的內在條件。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道德準則上,與其他領域截然分開,當今社會首先是法制社會。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首先建立在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基礎上,這其實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工程,應養成青年自覺的行為習慣,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發揚民主,遵紀守法意識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為。從廣泛意義講,幫助青年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也就是提高社會公德水平。

增進青年心理健康是在青年良好的互動關係中,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來實現的。它主要通過提高認識,理順情緒,消除不良症狀,矯正不良行為,學習新的適應模式來達到心理成熟。品德教育則是以社會道德準則為主要內容來提高人的認識和行為水平。但這二者之間又有許多聯繫。比如,品德教育必須運用心理學規律和方法(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等)。否則,品德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入腦入心;其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仍建立在一定品德標準要求之上,而且有正常的認識、情感和人際關係;其三,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產生的外部因素在許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因此,增進心理健康應是青年品德教育不可忽視的領域,近年來,嚴重存在的升學就業壓力,會使青年產生失望、失落、失衡、憂慮。焦躁等消極和對抗情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和行為: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產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貧富差距也同樣會產生以上不良心理和行為,在過去時期內。我們只關心人們的思想品德問題,而不關心心理問題,或者把某些心理問題也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單位、社會組織、羣眾團體都設立了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機構,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須關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四、道德準則的延伸與發展

一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這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二是現行政治經濟體制。前個因素是相對穩定的,後個因素則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整個社會都高度組織化、統一化、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也相對一致化,從而形成單一的價值觀模式,凡是有悖於這個準則的,則冠以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個人主義,進行批判鬥爭,這種教育模式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為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統一意志和行動,戰勝國內外敵人。渡過經濟困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就曾培養了幾代人的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品質。直到今天,仍在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種高度統一化的品德教育的格局,就因期固有的缺陷而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市場經濟、承包制、股份制等的實行,出現了眾多個體農、工、商、服務生產經營者和多種所有制形式,打破了維繫幾十年的單位或集體,所有制的管理制度,出現了諸如僱傭、協作、合同等新型關係;人們沒有了,“鐵飯碗”的依賴,又增加了競爭帶來的不安全感:還有社會不正之風,貧富差異、失業、下崗等的影響,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階級弟兄”和“無產階級感情”,而增添了許多赤裸裸的利益衝突;一些不法行為帶來的鉅額回報或精神滿足也腐蝕着一些人的靈魂……這些現象都使得原有的道德準則由以往的單一成份形成多成份、大包容格局。雙職,除了以往一直推崇和倡導的捨己利人外,還應有利人不捨己、利人亦利己、利己不損人等各種道德準則同時並存這就帶來兩個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道德還堅持否?青年品德教育的基本準則是什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顯著標志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其基本內涵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我們必須堅持培養一批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先進分子,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先鋒和榜樣,以帶動廣大青年,實現“四有”目標對大多數青年來説,一方面鼓勵他們學先進、當模範,一方面要儘量增大自己的包容性,將品德教育由“一大二公”的“正統殿堂”擴展到個體農、工、商和社會遊民中去,向廠大青年倡導友好、公平、勤勞致富、積德行好,與人為善,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行為。對另一些青年,則要求他們不要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法在方法上要做到:一、堅持説服教育原則,在充分教育、引導基礎上尊重個人對行為準則的選擇,“決不能採取疏遠,孤立方法,更不能批判、鬥爭、以儘可能多地團結各層次青年”,二、變組織行為為社會行為,打破以往由學校、工廠,機關單位發放小冊子,坐下來學習討論的老框框,廣泛深入到村民小組,居委會、城鎮社區、工商業管理區等,把教育同經濟手段。責任承包制、合同制等結合起來:把道德標準具體化,量化顯示,用責任達標和合同形式來保證:三,要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報刊等傳媒工具的作用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褒貶,評判作用,宣傳正氣,鼓勵先進,批評不良,使每個青年都置於良好的品德氛圍之中。

應該説,形勢的發展給青年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供了的方法和更加廣闊的領域。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就一定能創造出新時期青年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第11篇】班主任品德教育年終總結範文

一、引言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幾種基本心理成分。國小兒童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在家庭、學校的道德教育和社會輿論與風尚的影響薰陶下,通過與周圍的人、事、物發生交互作用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責任感是現代人的標誌,'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較高層面的道德教育。因為:從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我國教育目標來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我國教育目標、愛國主義綱要,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從我校教育工作實際看,責任感教育與我校素質教育具體目標相一致,與創造教育相互補。

在品德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在國小高段試行了'認識--情感--行為'的實踐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認識行為感

二、思路。

1、提高認識--培養責任感的目標意識。

道德認識指個人對社會行為規範及行動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觀點、觀念和相應的判斷能力,它既是人們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道德行為的先導。要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國小生責任感的意識,強化其對責任感的認識。

2、誘發情感--解決責任感的內化問題。

道德情感是作為品德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兒童有了正確的道德認識並不意味着會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諸行動,還存在着一個他們願不願意認同並付諸行動的問題。只有認識與積極的情感相結合,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態度,使道德認識得以內化。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其內化在問題,以誘發情感作為媒介,如認識和行為架設一座橋樑。

3、指導行為--形成責任感的關鍵問題。

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與外在監督而能自動實現的行為方式,它的養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俗話説:'習與性成'、'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之中'。許多教育家也強調,教育就是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的關鍵,還是要在提高認識、誘發情感的基礎上指導行為,使學生將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要求之後,再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

4、以上三者是循環往復的一個整體。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在兒童品德發展的過程中,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智力的發展和道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特別是高段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從這樣的整體性角度去考慮。(如前圖)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統一性原則,按認識--情感--行為的教育實踐模式,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學生'凡事考慮後果'作為實驗的突破口,側重研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方法,力求把責任感教育真正落腳到'導行'之上。本學期是實驗的第一階段,側重從'提高對責任感的認識和激發情感共鳴'抓起。

1、血的事實,讓孩子們猛醒。

當今的國小生生在新社會,長在改革中,朝氣逢勃,開拓進取,他們經歷的是一帆風順,幸福的生活不易讓他們產生深層次的思考。實驗之初,通過摸底,我們深感學生對責任感問題缺乏熱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我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精心設計了這樣一次討論。首先,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潘金海從小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雖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駕,最後被判死刑,臨刑前咬掉生母耳朵。這個血的教訓。那麼,究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呢?激烈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指責父母對他的嬌寵,指責公安機關的徇私舞弊。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了他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才是造成今天慘痛結局的根本,可見,一個人的責任感是與其生命緊密相連的。這血的教訓,使孩子們猛醒,深思,並進而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是國小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通過討論,學生積累了道德經驗,促進了道德認識的內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達到了德育活動的認識功能。

2、書海漫步,進行責任感的薰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啟迪學生'責任感'的良師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讚歎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升騰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開展了紅領巾'讀書月'活動。活動中,大家瞭解了富蘭克林等無數科學家為人類崇高的事業而執著追求的精神。為現代學子魏高原為祖國之崛起而刻苦攻讀所感動;受外國人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的精神所陶冶,被無數關於責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紅巖精神'是重慶地方特有的教育資源之一。針對摸底調查中學生對'紅巖'知之甚少的現狀,我們在'讀書月'活動中開展了紅巖系列教育'五個一'活動:讀一本紅巖的書,記讀書筆記,作一次參觀尋訪,講一個紅巖故事,寫紅巖日記。在讀書活動小組內,中心組成員創立了以獎優為序、輪流閲讀、互相交流的激勵機制;尋訪活動中同學們駐足聆聽,對小蘿蔔頭等紅巖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會上大家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紅巖日記中,孩子們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們的思考已進入了深的層次……蘇霍姆林斯基説:'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心和意識的,兒童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麼生活中鮮明形象對於他們思想上的影響就越強烈。書海漫步,促進和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理解和掌握,達成了德育活動對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3、社會調查,明確責任感之重要。

責任感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什麼重要意義呢?學生在前面的活動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讓他們迫切地感受責任感的重要,不容半點忽視,從而產生強烈的內驅力,在大小鉅細的事情中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呢?同學們通過討論,決定開展'社會調查'大行動。孩子們走向街頭巷尾,來到企事業、機關單位,調查了各行各業中有關責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員冒着生命危險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張傑欣同學的母親作為水文勘測人員的精益求精,個體户張司機幾十年如一日安全駕駛等事例令同學們嘖嘖稱道,而設計人員錯寫了三千瓦為三瓦的事例、電力安裝工人粗心少寫了一個'不能合閘'的警示牌而造成四十萬元的損失等慘痛教訓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災無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駐我心!九八抗洪精神是戰士們崇高責任感的濃縮,戰士們奏響了高度責任感的音。通過抗洪故事的講述,畫面、詩文的賞析,同學們被深深地感動了。責任感對於各行各業顯得多麼的重要啊!這是大家的心聲,也是同學們從小抓起,培養高度責任感的強大動力。這次活動是促使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信念的動力,是促使學生從知到行轉化的動力。

4、生活聚焦,深感責任感並非高不可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人的可貴,令人敬佩,身邊的榜樣,最讓人鼓舞。我認為,重視對學生身邊榜樣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為的導向,又能消除學生認為責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見。於是,我重視把各種日常教育及常規活動作為契機,活動前重視指導,闡明如何盡到自己責任的目標;活動中重視點評,利用及時激勵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具有責任感的行為;活動後重視總結,倡導具有責任感的良好風氣。半年來,班風班貌得以很大改觀。'捐資捐物獻愛心'活動中、教師節主題隊會上、創衞活動月中、'快樂星期天'活動、象徵性長跑、運動會中的'翻身仗'及每週的爭章創優評比上,都留下了同學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烙印。特別是王小艾及家人對社會和他人盡責、鄭橋同學文明守紀、童欣的無私奉獻、謝涅淄對家長的體貼、趙金同學刻苦訓練多次為校為班添光彩等典型事例令同學們有口皆碑,成了大家擁戴和學習的榜樣。為了進一步地鞏固學生正確的道德認識、積極的道德情緒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臨近期末,我們又對全期活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並通過'責任感--在我們的心中升騰'的主題隊會進行了昇華。回顧過去,看到現在,展望未來,同學們喜出望外,信心倍增。隊會上,大家齊聲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只要我們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我們一樣能成為有責任感的人!'我是巴蜀人,我自豪,我是巴蜀人,我能行!'多麼動人的話語,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這些活動不僅對道德行為起着強化訓練作用,使之鞏固,而形成習慣,而且還會使'外顯'於行為中的道德規範得到強化,並進一步內化為道德認識,然後又外化為道德行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效果。

短短半年時間,實驗按實施計劃有序較理想地進行着,取得出較明顯的效果,班級學生班風班貌改觀大,班級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全班學生個個有其職,有責可盡,大多數同學責任心強,能力強,優生髮展快,差生轉變好,深受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在獻愛心活動月中,王小艾等10名同學受到張榜表揚,本班'獻愛心'活動和教師節活動情況在全校交流彙報,獲好評。班級文明守紀好,湧現出了周少陽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個人工作總結加餐、路隊、衞生、兩操流動紅旗獲得次數,獲'創衞'先進集體,特別是運動會上班級學生一改過去的狀況,大打了一個'翻身仗',囊括所有集體項目的一、二名,個人成績也取得了較理想的成績,因而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獎。班級主題隊會獲校一等獎,且代表學校二次接待市區領導同行,深受好評。期末,本班以成績獲校'巴蜀好集體'。

實驗才剛起步,取得如此成績,的確令人可喜。但改革探索之路將會充滿艱辛。願責任感之樹在我們大家包括孩子們心中常綠常青!

【第12篇】2022年青年品德教育月度工作總結範文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幾十年來,青年品德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同時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項工作也要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至今我們所延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法大部分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並且其中還有某些極左思潮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青年教育呢?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着社會意識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生產、經營方式。所有制方式和社會生活萬式發生的變化:相應的,青年社會活動空間也空前廣泛: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青年的品德教育也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域,將觸角伸向青年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充分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關注青年社會熱點

青年的社會地位是隨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傳統社會中。青年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其社會意識與行為受到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嚴格制約,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社會生產、生活領域中,中老年人的社會經驗、生產技能和經濟地位所形成的佔統治地位的價值觀,足以使青年一代折服和效仿。然而在當今的以科技和信息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中,誰地佔有最新的科學技術、最新的信息,誰就可以佔有生產和生活的優勢。而這需要的舊的知識經驗的成份則越來越少,在許多領域中,中老年人開始失去優勢,而逐漸形成了以青年為主導的價值觀取向、達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但青年的價值觀取向不象傳統價值觀那樣穩定深厚得幾十、幾百年相持不變,它常是以風潮方式發展和傳播的。

青年社會熱點風潮的形成和發展就象颱風:從某地(或某事)中傳來一個新奇熱點,迅速在青年中傳播,逐漸形成帶有文化色彩和物質外殼的“風眼”,眾多青年紛紛去熱衷地傳播,效仿,形成一股股暴風雨般的羣體價值觀湧動,不管當時,當地是什麼“風向”,部會受到它的衝擊,甚至使整個社會都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並亦步亦趨。研究發現,在各個風潮中,都毫無例外地利用了信息傳播和市場經濟,商業行為作為推波助瀾的工具比如近十年來出現的通俗音樂熱、文憑熱、出國熱、電腦熱、交友熱、時裝熱、美容美髮熱等,這些‘熱’都曾使成千上萬的青年帶着狂熱,帶着心理渴求,去追逐和體驗,如醉如痴地去效仿和參與,在這其中,青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種價值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羣體觀的影響,產生對國家、人民、勞動、科學以及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應該説,這些社會風潮對青年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其對青年的影響又是無組織和無序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它有可能使廣大青年形成新型的、積極向上的品德意識和行為。也可能使一部分青年受到不良影響而形成消極、頹廢的品德意識和行為,這些情況,在計劃經濟年代是不多見的因此,在新形勢下面對種種社會風潮,我們的社會組織、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常感到始料不及和束手無策,以至使這種無序狀態任其自然地發生、發展,使廣大青年在其中自發地去闖蕩,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教育,這對青年品德形成是十分不利的,我們必須儘快轉變故有觀念,從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閉模式中解放出來,走向社會、走向青年,走入每個領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區,抓住熱點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和傳媒。靈活機動,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展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使青年的每個社會熱點都最大限度地符合社會道德主旋律。

二、科學地美化生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青年更甚。但在計劃經濟中,眾多工農青年處在集體勞動和集體活動中,青年追求共同的美。青年美育的內容主要是欣賞藝術。至於個性美,基本上談不到。而今,求知、求富、求美是青年社會生活的主流。青年美育的內容要貫穿整個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之中,並表現一個人的文明和德行修養程度,成為品德、情操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前的問題是,不少青年出於好奇,追求新穎、出眾,而以奇為美,以怪為美。這就脱離了美的科學性,也就脱離了生活應有的嚴肅性。也有的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和精神刺激而玩物喪志,甚至走上邪路。

在青年品德教育中,真、善、美三者是統一的我們不僅要使青年知道真和善。也要引導青年去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以印證和落實真和善,要幫助青年美化生活,科學地去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完善服飾、家居、環境、社交禮儀的美化;要指導青年的美容、健身及性的文明,全面提高青年的生活情趣。這些都應是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提高青年民主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品德教育與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領域無論作為意識形態,還是作為行為形態都是緊密相連的作為意識形態,它們都是由兩個方面獲得的:一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影響下,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自發性的觀察和模仿產生,再由社會輿論的肯定與否定強化固定下來的;二是由社會特特定環境施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影響,使社會要求內化為個體的相應認識、情感、信念、動機、意識等,併成為個體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為行為形態,都是在某些意識形態驅使下的個體活動,這些活動通過自己或他人根據社會行為準則作出判斷和評價,反饋到意識形態,在原有的認識、情感、動機等的支配下逐漸形成自覺性,習慣性行為,從實際來説,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是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的,也是心理健康的;自覺遵循民主與法制,也是心理健康和品德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則是培養優良品德的基本條件。這三者應是新時期青年素質標準的下可分割的內在條件。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道德準則上,與其他領域截然分開,當今社會首先是法制社會。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首先建立在堅持民主和遵紀守法基礎上,這其實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工程,應養成青年自覺的行為習慣,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發揚民主,遵紀守法意識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自覺行為。從廣泛意義講,幫助青年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也就是提高社會公德水平。

增進青年心理健康是在青年良好的互動關係中,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來實現的。它主要通過提高認識,理順情緒,消除不良症狀,矯正不良行為,學習新的適應模式來達到心理成熟。品德教育則是以社會道德準則為主要內容來提高人的認識和行為水平。但這二者之間又有許多聯繫。比如,品德教育必須運用心理學規律和方法(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等)。否則,品德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入腦入心;其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仍建立在一定品德標準要求之上,而且有正常的認識、情感和人際關係;其三,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產生的外部因素在許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因此,增進心理健康應是青年品德教育不可忽視的領域,近年來,嚴重存在的升學就業壓力,會使青年產生失望、失落、失衡、憂慮。焦躁等消極和對抗情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和行為: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產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貧富差距也同樣會產生以上不良心理和行為,在過去時期內。我們只關心人們的思想品德問題,而不關心心理問題,或者把某些心理問題也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單位、社會組織、羣眾團體都設立了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機構,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須關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四、道德準則的延伸與發展

一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這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二是現行政治經濟體制。前個因素是相對穩定的,後個因素則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整個社會都高度組織化、統一化、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也相對一致化,從而形成單一的價值觀模式,凡是有悖於這個準則的,則冠以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個人主義,進行批判鬥爭,這種教育模式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為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統一意志和行動,戰勝國內外敵人。渡過經濟困難,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就曾培養了幾代人的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品質。直到今天,仍在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但這種高度統一化的品德教育的格局,就因期固有的缺陷而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市場經濟、承包制、股份制等的實行,出現了眾多個體農、工、商、服務生產經營者和多種所有制形式,打破了維繫幾十年的單位或集體,所有制的管理制度,出現了諸如僱傭、協作、合同等新型關係;人們沒有了,“鐵飯碗”的依賴,又增加了競爭帶來的不安全感:還有社會不正之風,貧富差異、失業、下崗等的影響,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階級弟兄”和“無產階級感情”,而增添了許多赤裸裸的利益衝突;一些不法行為帶來的鉅額回報或精神滿足也腐蝕着一些人的靈魂……這些現象都使得原有的道德準則由以往的單一成份形成多成份、大包容格局。雙職,除了以往一直推崇和倡導的捨己利人外,還應有利人不捨己、利人亦利己、利己不損人等各種道德準則同時並存這就帶來兩個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道德還堅持否?青年品德教育的基本準則是什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顯著標志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其基本內涵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我們必須堅持培養一批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先進分子,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先鋒和榜樣,以帶動廣大青年,實現“四有”目標對大多數青年來説,一方面鼓勵他們學先進、當模範,一方面要儘量增大自己的包容性,將品德教育由“一大二公”的“正統殿堂”擴展到個體農、工、商和社會遊民中去,向廠大青年倡導友好、公平、勤勞致富、積德行好,與人為善,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行為。對另一些青年,則要求他們不要危害社會和他人,不違法在方法上要做到:一、堅持説服教育原則,在充分教育、引導基礎上尊重個人對行為準則的選擇,“決不能採取疏遠,孤立方法,更不能批判、鬥爭、以儘可能多地團結各層次青年”,二、變組織行為為社會行為,打破以往由學校、工廠,機關單位發放小冊子,坐下來學習討論的老框框,廣泛深入到村民小組,居委會、城鎮社區、工商業管理區等,把教育同經濟手段。責任承包制、合同制等結合起來:把道德標準具體化,量化顯示,用責任達標和合同形式來保證:三,要充分發揮廣播、影視、報刊等傳媒工具的作用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褒貶,評判作用,宣傳正氣,鼓勵先進,批評不良,使每個青年都置於良好的品德氛圍之中。

應該説,形勢的發展給青年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供了的方法和更加廣闊的領域。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就一定能創造出新時期青年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第13篇】六年級思想品德教育總結

國小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説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節,在愉悦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

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後,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國小生由於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裏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什麼叫高尚,什麼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麼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蹟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例如,有道辯析題:“國產的東西都不如進口的東西好”。學生爭論很激烈,最後教師從國產名優產品為國爭光,假冒偽劣產品敗壞名聲,外國的東西並非樣樣都好,這三個方面激發學生愛國產物品的情感,引導學生澄清思想,統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於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第14篇】國中品德教育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一、指導思想

以推進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主線,根據xxxx年--xxxx年學年度工作要點。以對備課組建設和提高畢業班教學為工作重點,努力提升我縣中學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工作重點

1、深入學習課改新理念,認真積極穩妥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新課程的有效實施積累經驗。

2、強化學科教研組建設,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努力做到教研活動制度化、專題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組建設上一個新台階。

3、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重視各個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做到教研活動有計劃性、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有實效性。

三、主要工作

1、進一步推進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改革。

⑴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經過多年的改革,老師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和教材觀等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此基礎上,本學年繼續通過假期培訓、校本教研等活動的形式,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新課改理念,並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規範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通過採取分片現場經驗交流、公開課觀摩引領、以及課例式校本教研等活動來繼續推進思想品德課程的改革。

⑵在先前的下鄉過程中,校本教研專題學習的基礎上,思想品德教研員與各學校教師密切合作,引領、組織全縣中學思想品德教師轉變觀念和角色,深入學習領會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研討、展示課活動,努力探究新課程、新教材的特點和規律,全面提升課程改革的效度。

2、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突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點是教材解讀的準確性和創造性,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針對性,特別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進一步推進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努力提升教研組活動針對性和有效性。

⑴一週一次的本校思想品德各年級組教師聯合集體備課

⑵通過一週一次的片教研活動,實現跨學校同學科教研。

⑶通過全縣優秀思想品德教研組的引領示範活動,實現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4、認真抓好畢業班教學及複習備考工作,努力保證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⑴抓好九年級教材分析,注意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努力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⑵通過觀摩課、探究課及專題複習課競賽等活動組織好單元複習、專題複習。

⑶搞好思想品德與歷史學科的結合與溝通,組織好全縣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師做好會考備考會。

5、精心做好教研實踐活動

⑴下鄉參與學校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動進行的情況如何。

⑵以校為本,開展主題式培訓,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確定本學期教研的主題。主題應來自教學實際,它是真實的、有意義的、能夠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得到改良和解決的。學期初,教研組組織教師通讀全冊教材,瞭解教材特點,瞭解學生情況;在教學中留意觀察和思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記錄;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學習、梳理,教研組共同商討確定兩三個重點問題,作為本學期所重點研討的問題,即校本教研的主題。教研活動應重點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以強化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着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説説平時在家裏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後打算怎麼做?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後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自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第15篇】班主任品德教育工作總結範文

一、引言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幾種基本心理成分。國小兒童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在家庭、學校的道德教育和社會輿論與風尚的影響薰陶下,通過與周圍的人、事、物發生交互作用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責任感是現代人的標誌,'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較高層面的道德教育。因為:從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我國教育目標來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我國教育目標、愛國主義綱要,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從我校教育工作實際看,責任感教育與我校素質教育具體目標相一致,與創造教育相互補。

二、思路。

1、提高認識--培養責任感的目標意識。

道德認識指個人對社會行為規範及行動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觀點、觀念和相應的判斷能力,它既是人們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道德行為的先導。要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國小生責任感的意識,強化其對責任感的認識。

2、誘發情感--解決責任感的內化問題。

道德情感是作為品德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兒童有了正確的道德認識並不意味着會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諸行動,還存在着一個他們願不願意認同並付諸行動的問題。只有認識與積極的情感相結合,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態度,使道德認識得以內化。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其內化在問題,以誘發情感作為媒介,如認識和行為架設一座橋樑。

3、指導行為--形成責任感的關鍵問題。

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與外在監督而能自動實現的行為方式,它的養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俗話説:'習與性成'、'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之中'。許多教育家也強調,教育就是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的關鍵,還是要在提高認識、誘發情感的基礎上指導行為,使學生將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要求之後,再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

4、以上三者是循環往復的一個整體。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在兒童品德發展的過程中,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智力的發展和道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特別是高段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從這樣的整體性角度去考慮。(如前圖)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統一性原則,按認識--情感--行為的教育實踐模式,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學生'凡事考慮後果'作為實驗的突破口,側重研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方法,力求把責任感教育真正落腳到'導行'之上。本學期是實驗的第一階段,側重從'提高對責任感的認識和激發情感共鳴'抓起。

1、血的事實,讓孩子們猛醒。

當今的國小生生在新社會,長在改革中,朝氣逢勃,開拓進取,他們經歷的是一帆風順,幸福的生活不易讓他們產生深層次的思考。實驗之初,通過摸底,我們深感學生對責任感問題缺乏熱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我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精心設計了這樣一次討論。首先,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潘金海從小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雖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駕,最後被判死刑,臨刑前咬掉生母耳朵。這個血的教訓。那麼,究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呢?激烈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指責父母對他的嬌寵,指責公安機關的徇私舞弊。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了他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才是造成今天慘痛結局的根本,可見,一個人的責任感是與其生命緊密相連的。這血的教訓,使孩子們猛醒,深思,並進而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是國小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通過討論,學生積累了道德經驗,促進了道德認識的內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達到了德育活動的認識功能。

2、書海漫步,進行責任感的薰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啟迪學生'責任感'的良師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讚歎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升騰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開展了紅領巾'讀書月'活動。活動中,大家瞭解了富蘭克林等無數科學家為人類崇高的事業而執著追求的精神。為現代學子魏高原為祖國之崛起而刻苦攻讀所感動;受外國人士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的精神所陶冶,被無數關於責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紅巖精神'是重慶地方特有的教育資源之一。針對摸底調查中學生對'紅巖'知之之甚少的現狀,我們在'讀書月'活動中開展了紅巖系列教育'五個一'活動:讀一本紅巖的書,記讀書筆記,作一次參觀尋訪,講一個紅巖故事,寫紅巖日記。在讀書活動小組內,中心組成員創立了以獎優為序、輪流閲讀、互相交流的激勵機制;尋訪活動中同學們駐足聆聽,對小蘿蔔頭等紅巖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會上大家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紅巖日記中,孩子們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們的思考已進入了深的層次……蘇霍姆林斯基説:'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心和意識的,兒童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麼生活中鮮明形象對於他們思想上的影響就越強烈。書海漫步,促進和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理解和掌握,達成了德育活動對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3、社會調查,明確責任感之重要。

責任感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什麼重要意義呢?學生在前面的活動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讓他們迫切地感受責任感的重要,不容半點忽視,從而產生強烈的內驅力,在大小鉅細的事情中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呢?同學們通過討論,決定開展'社會調查'大行動。孩子們走向街頭巷尾,來到企事業、機關單位,調查了各行各業中有關責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員冒着生命危險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張傑欣同學的母親作為水文勘測人員的精益求精,個體户張司機幾十年如一日安全駕駛等事例令同學們嘖嘖稱道,而設計人員錯寫了三千瓦為三瓦的事例、電力安裝工人粗心少寫了一個'不能合閘'的警示牌而造成四十萬元的損失等慘痛教訓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災無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駐我心!九八抗洪精神是戰士們崇高責任感的濃縮,戰士們奏響了高度責任感的最強音。通過抗洪故事的講述,畫面、詩文的賞析,同學們被深深地感動了。責任感對於各行各業顯得多麼的重要啊!這是大家的心聲,也是同學們從小抓起,培養高度責任感的強大動力。這次活動是促使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信念的動力,是促使學生從知到行轉化的動力。

4、生活聚焦,深感責任感並非高不可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人的可貴,令人敬佩,身邊的榜樣,最讓人鼓舞。我認為,重視對學生身邊榜樣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為的導向,又能消除學生認為責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見。於是,我重視把各種日常教育及常規活動作為契機,活動前重視指導,闡明如何盡到自己責任的目標;活動中重視點評,利用及時激勵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具有責任感的行為; 活動後重視總結,倡導具有責任感的良好風氣。半年來,班風班貌得以很大改觀。'捐資捐物獻愛心'活動中、教師節主題隊會上、創衞活動月中、'快樂星期天' 活動、象徵性長跑、運動會中的'翻身仗'及每週的爭章創優評比上,都留下了同學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烙印。特別是王小艾及家人對社會和他人盡責、鄭橋同學文明守紀、童欣的無私奉獻、謝涅淄對家長的體貼、趙金同學刻苦訓練多次為校為班添光彩等典型事例令同學們有口皆碑,成了大家擁戴和學習的榜樣。為了進一步地鞏固學生正確的道德認識、積極的道德情緒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臨近期末,我們又對全期活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並通過'責任感--在我們的心中升騰'的主題隊會進行了昇華。回顧過去,看到現在,展望未來,同學們喜出望外,信心倍增。隊會上,大家齊聲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只要我們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我們一樣能成為有責任感的人!'我是巴蜀人,我自豪,我是巴蜀人,我能行!'多麼動人的話語,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這些活動不僅對道德行為起着強化訓練作用,使之鞏固,而形成習慣,而且還會使'外顯'於行為中的道德規範得到強化,並進一步內化為道德認識,然後又外化為道德行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效果。

短短半年時間,實驗按實施計劃有序較理想地進行着,取得出較明顯的效果,班級學生班風班貌改觀大,班級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全班學生個個有其職,有責可盡,大多數同學責任心強,能力強,優生髮展快,差生轉變好,深受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在獻愛心活動月中,王小艾等10名同學受到張榜表揚,本班'獻愛心'活動和教師節活動情況在全校交流彙報,獲好評。班級文明守紀好,湧現出了周少陽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個人工作總結加餐、路隊、衞生、兩操流動紅旗獲得次數領先,獲'創衞'先進集體,特別是運動會上班級學生一改過去的狀況,大打了一個'翻身仗',囊括所有集體項目的一、二名,個人成績也取得了較理想的成績,因而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獎。班級主題隊會獲校一等獎,且代表學校二次接待市區領導同行,深受好評。期末,本班以領先成績獲校'巴蜀好集體'。

實驗才剛起步,取得如此成績,的確令人可喜。但改革探索之路將會充滿艱辛。願責任感之樹在我們大家包括孩子們心中常綠常青!

一、做好教學工作計劃,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

過去的一學期裏,我班在學校領導的統一組織下,在任課教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學習、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較突出的成績。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淨化學生的心...

班主任工作總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統一組織下,在任課教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學習、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較突出的成績。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淨化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又紅又專...

根據學生科安排,本人在xx年上半年送走了技師製冷0801班,下半年帶了新班數控133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xx年逐漸離我們遠去,而新的一年漸漸來到。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瑣的工作,以下是編輯老師帶來的國小班主任德育工作總結範文,文章把工作進行了四方面的總結,詳細內容全文。

新學期已經開始,學校的各項教學工作已陸續進入正常運行。在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0)班班主任一職。為了本學期能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學期我的主要工作是圍繞端正班風、學風,全面提升我班各科成績為重點展開。

一、回顧及成績今年不負學校重託,在學校的安排下,我擔任六年級班的班主任工作。從思想認識上來説,通過其它各位教師的幫助和自己在工作中得到的啟示和思考,使我對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這看似簡單的名詞產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透過這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