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實踐個人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大學實踐個人總結多篇

【第1篇】三下鄉個人總結大學實踐

第一是體驗生活。我們遠離大城市,走進大山,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開始另一種生活。就像適應大學生活那樣,我們需要很快適應那裏的生活。雖然還不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但對比起家裏的生活和大學裏的生活,我們在宋聲國小的生活自主得多。每天砍柴煮飯、手洗衣服,餓了沒有樓下超市、渴了煮水來喝。少了一份自在,多了一份實在;少了一份慵懶,多了一份勤勞。

第二是感悟生活。到了大山裏面生活,在那樣的條件下,我不能沒有一些人生的感悟。在那裏,很多平時唾手可得的東西都變得很難得。比方説生活用品和零食,這裏附近沒有超市,而去最近的商店也需要半個小時的步行;再比方説三餐,在學校我們可以到食堂餐店吃,在家裏自己煮也很方便,可是在那裏條件不允許,我們只能自己動手燒柴煮飯,那時候是能吃飽並且吃自己煮的東西就很開心了;又比方説水,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水再平常不過了,一擰開水龍頭張手即來,到了那裏是間歇性斷水,有時候沒水洗澡,甚至於沒水喝。其實我們平時的生活好幸福,但我們有時候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一次支教,為人師表,面對一些調皮搗蛋的小傢伙有時會束手無策。他們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事,更讓我回想自己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是否也有時候調皮搗蛋呢?真的要感謝我的國小啟蒙老師們,他們的事業是偉大的!

第三是思考。我們支教的學校在山裏面,這幾年很多有條件的孩子都出去到縣城裏讀國小,剩下的孩子大概都是些留守兒童,或者沒有條件到縣城裏讀書的。孩子們在大山裏面長大,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眼界也受到限制;在大山裏面讀書,得不到良好的基礎教育,對日後的學習造成基礎性的影響……這些差距的溝壑要填平是經年累月的。而我想開闊他們的眼界也是我們支教的目的之一,告訴他們外面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教會他們教科書裏學不到的東西,分享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因為一個星期內我們不可能給他們帶去良好的教育。記得國中學過《在山的那邊》,“山的那邊還是山”“山的那邊是海”,希望他們能翻過一座座山,克服一道道難關,到達理想的海洋!

三下鄉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也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旅程、一次經歷!收穫了成長,更收穫了友誼。之所以説回程的時候有一絲絲遺憾,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一次集體出遊,也缺失了計劃中的一部分。但是我覺得不要緊,只要我們十一個人在一起就很開心,就會充滿歡聲笑語。這樣的一段旅程,可一可再。

【第2篇】醫科大學實踐隊員個人總結

我們這次的地捫之行,除了有從北京大學醫學部出發的21名小夥伴外,還有一支來自貴州醫科大學志願者小分隊加入了實踐當中。和我們一樣,他們懷着一腔熱情,希望能把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應用在日常實踐中,盡己所能幫助地捫的居民。一草一木總關情,他們精於實踐、勤於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愛載地捫,醫路黔行,我們希望他們的參加,可以帶動貴州省當地醫學院參與到調研與義診當中,從而使我們在地捫的工作可以長期持久的進行下去。

在這個意義上,貴州醫科大學的三名志願者:冉曉娟、吳金利、王爭地,也是活動的主力軍。由於路途遙遠,學業繁忙,我們不可能長期頻繁前往地捫。為了不讓這次活動變成有頭無尾的'作秀',我們聯繫到了貴州醫科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在我們説明用意後,貴醫的同學們積極響應,投入到我們的實踐當中,為地捫村民健康護航。這三位同學的積極工作和無私奉獻,也得到了當地居民的一致認可。

在之後的日子裏,希望陽光愛心診所可以與貴州醫科大學的學生組織和社團有更深入的交流,共同參與公益活動,讓愛心不弱勢。

吳金利:

在這個炎熱的暑期,我很有幸的參加了北京大學醫學部陽光診所實踐團的地捫實踐活動,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我有很多感觸,也收穫了很多很珍貴的東西。

活動地點就在離我家不遠的村子——地捫,活動前我們入住的生態博物館館長給遠方到來的北醫的同學們介紹的當地的風土人情,我作為這邊的人,這些風土人情當然是很熟悉,我們這裏的生活很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沒有城市裏的燈紅酒綠。還有我們這的所有吃東西都是靠我們自己的種出來的,也就是城市裏所説的有機食物。作為一名在外求學的我,也感受了城市的繁華生活,感受了城市為了追求物質的生活,每天加快自己的腳步在拼命加班。其實我不喜歡城市的生活,所以我畢業一定會回家工作。

我們這邊的人們很淳樸、善良,環境也優美,但存在很多的危害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次活動我們分為建檔組、訪談組、調研組、查體組。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以為在這的人們大多都是沒有出到外面過,懂的語言只有我們本民族的語言——侗語,這讓出北京來的同學很頭疼,作為土生土長的侗族兒女,侗語是我的母語,我在這次活動中最大的職責當然是翻譯,在這過程我看到我們的落後,我覺得我們在保持我們這淳樸的生活的同時,也應該多學習外面的一些東西,這我們才不會與社會脱節,這也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職責和使命。

在第一天活動的總結會上,北醫的同學讓我很欽佩,他們做事的認真遠遠超出的想象,和他們在發現細節方面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應該向他們學習的東西。還有在與北醫同學聊天中我意識到自己學習態度有問題,應該和他們一樣遇到問題多查閲文獻,而不是選擇矇混過去,這些都為我的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健康問題,飲食不規律,有很多都是胃的疾病,這都是因為他們早餐基本不吃,還有營養也不是很平衡,還有一個就是腰部、腿部、背部的疼痛也是很常見的疾病,這是因為我們這裏所以的勞作都是靠人力,沒有機械化,日積月累所留下的,還有因為經濟條件和衞生條件有限,大多數都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看到這些問題我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未來醫學的重擔,這也讓我在以後的學醫生涯中,明確了方向,也讓我更加堅定我當初選擇學醫是正確的。'去除病痛,保持健康',是我們所有醫學工作者的目標。

這個夏天很炎熱,但很温暖,因為認識了你們,我可愛的北醫朋友們,這也是我這次活動的收穫之一,是你們讓看到我的家鄉存在的健康問題,讓我更加堅定畢業回家鄉的決定,是你們讓我知道學習要迎難而上,還有要注意細節,細心,這也是每位學醫的人所必備的素質,因為我們今後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容不得馬虎。

這次義診活動,我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知識,也歡迎你們再次來到我的家鄉。

王爭地:

在地捫的那三天,倏忽即過,然而,它必定會在我的記憶中成為永恆。

前期的等待,我已不想述説,畢竟,它只是等待罷了,隨着時間的流逝,必定會使得這方面的記憶模糊。而和北醫學子的這三天(或者説,以及從美國歸來的張瑞和馬若真),足以讓我用心去懷念一輩子。

正式開展工作的第一天(7月22日),早上我們一起吃完早餐,就在地捫村長的帶領下參觀了位於此處的五個侗寨,是下午的我們進行調研和建檔的對象。顯然,當我們第一天去做這件事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之前未能預料的問題。而在我看來,這一切只會增加我們的經驗罷了。畢竟,我們的隊友都是那麼地優秀。她們完全有能力把我們遇到的種種問題化解掉。下午,我們就開始正式工作了。調研、建檔,分兩組有條不紊地進行,挺好。而這些看似平常的背後,我知道她們討論、演練了很多次。而這些,對於我來説,非常值得我去學習。一直以為,我是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可我卻不能保證自己是一個執着的人。因為,當我去做一件自己計劃好的事情時,總會被一些客觀因素影響,而此時,我會動搖,懷疑自己當初的計劃。事實上,我並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是嗎?與北醫學子在一起的第一天,這些也許就是給我最大的感觸。夜幕降臨,一切終歸於平靜。

有了第一天的經歷,第二天(7月23日)也就順暢了很多。

重複着第一天的時間,可安排卻不盡相同。這一次,我們被分到了另外幾個侗寨。當然,這些寨子還沒有被調研、建檔。而我,依然是做着建檔的工作,工作雖易,卻不輕。經過了第一天和北醫學子的交流,現在的我對於他們此行的安排更清楚了一些。他們的計劃很清晰,邏輯性也很強。每個安排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當然,前後銜接性亦是。所以,我更不敢隨意對待自己的工作,怕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一天的時間很快就結束了,至此,地捫村的五個侗寨都已經調研、建檔完畢。晚上,我們開始為明天的安排——發放家庭小藥箱做準備。毫無疑問,這件事讓我覺得很贊,也讓我覺得懷念。

吃過晚飯,在地捫生態博物館下的文化長廊裏集合,我們二十多人全部參與了進來。價值幾萬元的藥品,就這樣被整整齊齊地裝在了預先準備好的二百個家庭小藥箱中。同學們之間的默契配合自不必説,重要的是,北醫學子是用心在做實事。相對於此,其他學校類似的'三下鄉'活動卻顯得黯然失色。當然,準備不同,結果不同!這些,也足以讓我覺得他們真正的用心去籌劃了這件事。就這樣,第二天差不多也結束了,而我,也可以休息了。地捫,晚安。

第三天,也是我們離開地捫的時間,時間急促,來不及告別。總之,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我當用心去銘記,再見!

冉曉娟:

2022年的這個夏天,我有幸參加了北醫陽光愛心診所實踐團隊的地捫實踐活動,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我收穫了許多寶貴的財富。

活動之前,地捫村生態博物館館長給我們介紹了當地的歷史以及風土人情等情況,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地村民對於物質的需求方面。據館長介紹,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外乎三件,即成家立業、繁衍後代和落土為安。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能讓他們為之操心的了。這不禁讓我敬佩不已,時代的不斷髮展使得人們對物質的需求不斷提高,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我們不停地奔波勞累,不斷擴張自己的胃口,逐漸放大自己的野心。但是這裏卻完全與世隔絕了一般,沒有競爭沒有慾望,生活節奏慢得像首悠揚婉轉的小調,每個人都怡然自得。或許我們都應該停一停,想一想自己的初衷,學一學他們的豁達。

村裏民風很是淳樸,每位村民無不散發着樸實與勤勞,勞作了大半生,就連皮膚也都鍍上了土地的顏色,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一道道時間的痕跡。曾經挺拔的脊背被生活的重擔漸漸壓彎,但卻依舊抬頭對我們微笑。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巍峨屹立的山與安靜的村子融成美麗的山水畫,温暖與舒服經眼緩緩流向身體的各個角落。

這次活動讓我瞭解到了當地村民的一些基本健康狀況。他們大多人身上都有着病痛,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多或少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些麻煩與負擔。而腰背部、膝部疼痛在其中是最為常見的問題,陪了田地一輩子卻落下了病根,那我寧願把它認為是勞動人民的勛章。因為醫療條件及經濟條件等因素,他們幾乎都未進行過正規診治,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不知道病痛的根本來源。但除了為他們做體格檢查的時候能感受到他們平時勞作的艱辛和病魔帶來的痛苦外,從外表我根本絲毫察覺不出他們與其他人有什麼異樣,成年累月地如此艱辛在他們眼裏竟然不值一提……習慣是個多麼可怕的東西,可以讓曾經健康鮮活的他們現在在病痛前不吭一聲,讓曾經無比敏感的神經都被麻痺。由此我更加感覺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肩負的重任——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活動當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溝通的障礙了。在山裏生活了一輩子,從未接觸過山外世界的他們講的都是自己民族的語言--侗語,只有寥寥無幾的村民會講普通話,這直接導致我們的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幸好熱心的館長為此特意找來十名當地的高中生給我們當翻譯,使得溝通瞬間順利了不少,讓我們可以直接深入瞭解到每位村民的身體狀況。好山好水出好人,這羣高中生也被大山養育得憨厚朴實,清澈的眼睛裏滿是簡單幹淨的善良,他們不僅在我們和村民之間作翻譯,還會見機行事地在最恰當的時候幫一些小忙,為我們的活動順利地進展提供了很多幫助。

來到這裏我還認識了一羣可愛的同學,同是醫務工作者的他們熱情、細心、友好、善良,他們對工作總是充滿了熱情,像一個個累不到的不倒翁一樣忙碌,像這六月的烈陽一樣給人滿滿的温暖。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們相處的很融洽,當然,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在一次總結會議上,我自認為我們的工作總的來説是完美的,但是他們竟能從細節裏找到問題所在,並且能夠想出相應的辦法去完美解決,這樣的洞察力與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得不讓我瞠目結舌。也許這可能就是我與他們的區別吧,我自己做事總是毛毛躁躁,沒有一顆細膩的心以及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更是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務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不斷完善自己,為解決更多人的病痛、為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醫務工作者而不斷努力!

經過這次義診,我收穫了很多寶貴的財富,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非常感謝北京大學醫學部陽光愛心診所給我一個如此有意義的義診!

【第3篇】三下鄉個人總結大學實踐總結

2022.07.09—2022.07.19,十一個人十一天,這肯定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旅程、一次經歷!從我跟着大家懷着一腹熱情、一副期待的面孔和一堆行李踏上遠去梅州興寧市宋聲中心國小的路途開始,到我們興奮卻又帶有一絲絲不捨與遺憾地離開、向着家園啟程結束。這已經成為了記憶,但這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記憶,只因它實在、它充滿意義。

第一是體驗生活。我們遠離大城市,走進大山,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開始另一種生活。就像適應大學生活那樣,我們需要很快適應那裏的生活。雖然還不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但對比起家裏的生活和大學裏的生活,我們在宋聲國小的生活自主得多。每天砍柴煮飯、手洗衣服,餓了沒有樓下超市、渴了煮水來喝。少了一份自在,多了一份實在;少了一份慵懶,多了一份勤勞。

第二是感悟生活。到了大山裏面生活,在那樣的條件下,我不能沒有一些人生的感悟。在那裏,很多平時唾手可得的東西都變得很難得。比方説生活用品和零食,這裏附近沒有超市,而去最近的商店也需要半個小時的步行;再比方説三餐,在學校我們可以到食堂餐店吃,在家裏自己煮也很方便,可是在那裏條件不允許,我們只能自己動手燒柴煮飯,那時候是能吃飽並且吃自己煮的東西就很開心了;又比方説水,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水再平常不過了,一擰開水龍頭張手即來,到了那裏是間歇性斷水,有時候沒水洗澡,甚至於沒水喝。其實我們平時的生活好幸福,但我們有時候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一次支教,為人師表,面對一些調皮搗蛋的小傢伙有時會束手無策。他們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事,更讓我回想自己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是否也有時候調皮搗蛋呢?真的要感謝我的國小啟蒙老師們,他們的事業是偉大的!

第三是思考。我們支教的學校在山裏面,這幾年很多有條件的孩子都出去到縣城裏讀國小,剩下的孩子大概都是些留守兒童,或者沒有條件到縣城裏讀書的。孩子們在大山裏面長大,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眼界也受到限制;在大山裏面讀書,得不到良好的基礎教育,對日後的學習造成基礎性的影響……這些差距的溝壑要填平是經年累月的。而我想開闊他們的眼界也是我們支教的目的之一,告訴他們外面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教會他們教科書裏學不到的東西,分享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因為一個星期內我們不可能給他們帶去良好的教育。記得國中學過《在山的那邊》,“山的那邊還是山”“山的那邊是海”,希望他們能翻過一座座山,克服一道道難關,到達理想的海洋!

三下鄉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也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旅程、一次經歷!收穫了成長,更收穫了友誼。之所以説回程的時候有一絲絲遺憾,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一次集體出遊,也缺失了計劃中的一部分。但是我覺得不要緊,只要我們十一個人在一起就很開心,就會充滿歡聲笑語。這樣的一段旅程,可一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