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業培訓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6W

農業培訓總結多篇

農業培訓總結篇1

20xx年11月10—17日,我有幸參加了xx縣委組織的xx—浙江大學現代農業專題研修班,聆聽到了浙大教授關於農業產業化發展與品牌農業、設施農業與農業現代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管理 、農村基本經營模式與農業主體培育、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等課程。參觀了浙江省富陽市東洲街道江嶺蘆筍種植示範基地和黃公望村新農村建設。

通過學習參觀,開闊了眼界,看到了xx與江浙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差距,感受到了浙江農業發展的蓬勃態勢,認識到了我縣農業發展的條件優勢和麪臨的良好機遇。緊密結合xx實際,我認為加快xx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要把握四點:

1、實施規模發展戰略,整合農業產業資源,組建農業產業示範基地

農業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試驗場,也是實現以點帶面,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科技含量,搞好全方位、多品種農業結構調整的載體模式。我們一要擴大四大地標認證農產品種植面積,在現有的六大種植基地基礎上,改良種植品種,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單產,提高品質,在產品、產量上創新高。二要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社,實行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科技化、專業化、商品化生產能力,使農業生產逐步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由傳統種植向專業化生產轉變。

2、實施加工轉化戰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我們無工業、無污染,有着生產有機產品的良好條件,農產品品質好、綠色安全。但是我們的農產品都是以初級產品出售,並不能體現出我們農產品的特點和優勢,價格低,受市場波動影響大。我們要轉變生產觀念,把我們的農產品進行加工轉化,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一是要圍繞“優質、高效、生態”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進一步擴大以莜麥為主的小雜糧種植面積,發展無公害及綠色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二要以四大地標認證農產品為依託,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的加工程度和產業化程度。

3、實施產品品牌戰略,全面提升產品社會價值,提高市場競爭力

我感受明顯的一點浙江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品牌戰略運用很成功、文化包裝很到位。旅遊景點挖掘其背後的傳説典農產品順應人們追求健康、追求高品位生活的需求,挖掘其養生健體的功效,把這些特點放大進行廣泛宣傳,吸引眼球。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品牌的追求越來越明顯,知名度高,有信賴感、安全感的品牌會增加農產品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着力培育品牌農產品,不僅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也可以為農產品生產帶來更高的效益。我們要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管,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牌建設,加快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步伐,積極開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創立品牌,打響品牌,做大做強生態農產品品牌,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社會聲譽。

4、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用科技促增收

要充分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一要積極開發運用各種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啟動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範圍,進一步推廣診斷施肥、精準施肥等先進施肥技術。二要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要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因地制宜拓展農業機械化的作業和服務領域,在重點農時季節組織開展跨區域的機耕、機播、機收作業服務。建設農機化試驗示範基地,大力推廣土地深鬆、化肥深施、秸稈粉碎還田等農機化技術。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機大户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產業化。三要支持科技人員技術入股、技術承包等形式開展科技服務,努力培養造就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現代知識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篇二:20xx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作總結 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作總結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生力量。長期以來,廣大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奔走田間地頭,深入千家萬户,為農業進步、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隨着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現代化建設戰略的調整,以及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國家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文化素養、科技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服務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農業部於2009年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以下簡稱:“示範縣”)項目,目的是通過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運行機制、培養農業科技示範户、建設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開展農技人員培訓等措施,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進一步創新管理體制、健全推廣機構、提高隊伍素質,全面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為“三農”的服務能力。通過示範縣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領、作風過的硬、羣眾信得過的高素質農技推廣隊伍,從而增強科技對科學技術對現代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撐能力。

受浙江省農業廳委託,從20xx年3月30日至6月14日,我們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以下簡稱“農推中心”)心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先後舉辦了11期“浙江大學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培訓了426名涉及浙江省27個示範縣的農業技術幹部和種糧能手。其中仙居32人,雲和26人,開化31人,蓮都27人,磐安95人,東陽36人,龍泉52人,泰順50人,景寧23人。以及由27個農業推廣示範縣選送的瓜菜重點班學員54人。除此之外,我們通過各地市農業主管部門的組織,在湖州、嘉興、麗水等農業推廣基地舉辦了6個班級共273人次的農業技術培訓。

一、領導重視,統籌規劃

20xx年始,在浙江省農業廳科教處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浙江大學農推中心負責同志的領導下,根據農業廳下達的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的工作任務,我們認真籌備,精心規劃,充分考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培訓特殊性僅僅有條地開展各項工作。2010年底浙江省農業廳科教處下達了20xx年全省示範縣農技人員培訓計劃後,我們農推中心的一把手和分管主任立即與培訓部一道,專門召開會議,要求培訓部儘快組織人力,落實分工,責任到人,要求培訓部認真研究文件精神,圍繞中心工作制定培訓工作計劃

今年春節過後,浙江大學農推中心領導魯興萌、宋文堅等與培訓部負責人一起,根據浙江大學目前農業專業領域師資力量,研究針對糧油、畜牧、茶學、瓜果、果蔬、農經、食用菌以及中草藥等專業的培訓課程設計。為了制定更加科學的培訓方案,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和提高培訓質量,我們農推中宋文堅、樑建設等同志於今年3月初先後到景寧、龍泉、蓮都、磐安、東陽、開化等縣市進行走訪,調研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對今後農技培訓的基本要求,瞭解示範縣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宣傳,強調農技培訓的意義。

二、合理組織,認真落實

20xx年是浙江大學培訓基地開展農推示範縣建設項目培訓工作的第二年。我們不僅在浙江大學校園內組織學習培訓,還充分利用農推中心分佈在浙江省各地的農業推廣基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我們嚴格按照農業部的培訓要求和精神,盡最大努力辦好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新技術新知識培訓,同時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資源,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主動為浙江省地市農業主管部門的農業技術幹部和管理幹部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20xx年內,不僅完成了浙江省農業廳佈置的7個專業11個班共426人次的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農業技術培訓,同時為湖州市、杭州市、嘉興市以及麗水市等農業局和農辦牽頭的涉及草莓、畜牧、高山蔬菜、水產等專業共6個班273人次的農業幹部管理培訓。20xx年我們在省農業廳科教處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為提高培訓效力,培訓部同志還積極主動向其他培訓部門學習請教, 完善培訓工作程序,明確工作重點,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前進。

1、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導,建立教師資源庫

農技培訓工作的核心是讓受訓的農技人員接收創新思維,提高崗位技能。教師是實現這類培訓的主導者。因此,我們的示範縣農技人員培訓的優劣成敗關鍵取決於教師隊伍的素質,教師的教學水平。根據今年各個專業要求,結合去年實踐,培訓部將我校農業專業領域的有上課經驗的教師從授課內容、表達能力、上課技巧、課堂效果以及學員反映等方面進行篩選,建立不同培訓專業不同培訓主題的師資力量資源庫。建庫過程中,我們優先考慮農推中心的教師隊伍,在相關課程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再考慮中心以外的師資隊伍。為了提高培訓效果,打造未來的精品課程,我們也在省農科院、農業廳、茶科所等單位篩選師資力量。我們對每一相同課程或類似課程預選2—3名培訓教師,對同一課程的教師根據其綜合能力前後排隊,建立多教師資源儲備。20xx年最後一期培訓的結束,我們通過實際旁聽和徵求參訓學員意見,反映出所有班級的絕大部分學員均認為浙江大學農推中心的培訓條件好,教師授課能力強,培訓效果好。

2、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培訓活動,效果顯著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訓機構(基地)應以發展糧食生產、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等為主要培訓內容,重點開展具有區域特點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以及農技推廣理論與方法,現代農業理論、農業公共信息服務和經營管理知識以及農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根據以上要求,我們培訓部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考察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員討論相結合的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不斷創新培訓模式,保證了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

20xx年開展的示範縣11個班級的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作中,我們根據專業不同,學員所在縣市的種植產業及農業資源的不同開展了形勢多樣的授課方式,儘可能地針對生源所處地域農業特點講授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及農業標準化集成技術,傳授現代農業推廣的基本技巧和推廣模式。如汪炳良教授在講授《蔬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課時,針對果蔬二班的學員主要來自景寧、龍泉、磐安、泰順等山區縣市,授課過程中集中講授山地蔬菜的栽培技術。根據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農業標準化將成為今後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源動力和鑑定農業發展水平的標尺。於是我們就增開了《農業標準化與農產品安全》這門課。授課老師章華強同志將他近20年的研究成果傳授給學員,使學員認識到產業化是未來農業管理、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而農業產業化卻與農業標準化相互依存。通過學習學員普遍反映受益匪淺。為了增強學員的法律意識,增長農技人員在農業生產中的守法執法能力,我們特意請來了浙江省農業廳科教處處長陳良偉同志給我們重點班的學員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專題報告。 整個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除一個重點班外,其餘10個普通班教學計劃中,我們均安排一個工作日的實踐課。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實踐課嚴格對應專業課程,到相應的科研基地或生產基地去參觀考察,考察學習代表當前最先進的農業試驗園區的農業先進技術,增加學員的實踐能力。這期間我們安排學員先後到我校長興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浙江省勿忘我現代農業示範園、蕭山現代養殖基地、嘉興市中日合資食用菌種植基地,以及有代表意義的實施產業化運做的富陽觀光農業園區等地開展實踐課程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培訓效果。其中的瓜果重點班課程設計中,我們安排了學員到山東壽光參觀考察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參觀了國家多部委聯合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農業博覽會,從而顯著拓寬了參訓學員的知識面,豐富了辦學內容,篇三: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工作總結

農業培訓總結篇2

20xx年我培訓基地在縣新型農民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監督下,根據縣農委制定的《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方案》要求,結合農業生產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圍繞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民增收的要求,制定了培訓方案和實施措施,自20xx年3月下旬開始在全縣各鄉鎮的850名農民進行了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升了農民務農技能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推動了我縣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培訓任務情況

根據縣《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培訓方案》通知,我培訓基地認真研究具體培訓方案和措施,根據計劃在全縣9個鄉鎮開展了村民小組長、種糧大户、農業合作社、農機大户等多種科目的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共培訓學員850人。

二、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認真做好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強化項目管理,中心成立了新型農民培訓領導小組,並明確專人負責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聘請資質搞、又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培訓授課教師,組織了培訓講師團,為做好培訓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科學制定培訓方案,精選培訓內容

為提高培訓質量,發展我縣農業生產,我們本着“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培訓方法,精心制定各專業開班培訓實施方案、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組織專家教授開展培訓。

3.因地、因時、因人施教。

按照農民的意願,我中心本着“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培訓方法,結合關鍵農時季節,將簡單易行、適用性強、宜於操作的新技術滲透到具體的生產環節,以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農民的知識和技能,做到讓農民滿意,以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4.加強培訓項目檔案管理和資金管理。

指定專人認真做好建立健全培訓台賬和資料整理工作,對財政撥付的培訓項目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絕不挪作他用。

三、培訓成效

自開展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以來,我們先後在我縣的九個鄉鎮展開了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發放技術資料4000餘份,受到農民熱誠歡迎,踴躍參與培訓,前來參加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為農村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2.提升了農民的綜合素質。通過培訓增強了農民科技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改變了過去不科學的傳統思想,帶動了周圍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學習熱潮。

3.培訓減少了農民的生產投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收入。通過培訓,農民學會掌握了作物病蟲害防治,科學合理用藥、科學施肥、科學管理技術,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達到了節本增收的成效。

農業培訓總結篇3

教學內容的側重性。不同的專業以及不同的學員,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達到切實提高技能的效果。例如茶葉、柑桔、夏橙、生豬養殖等傳統專業,培訓學員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對於現代綠色無公害的種植及養殖、加工技術以及規模化種植及養殖、農畜產品新型銷售方式,這些作為培訓的重點,進行了有益的探討。還有家政服務業,作為技能要求越來越精細的行業,我們以現代家政業的理念和思維培訓學員,使他們對家政服務業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增強操作技能。

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大力倡導讀書活動,讀書活動實行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集中學習與自修讀書相結合、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和提高,研修書目有:《有效教學》、《建設理想的課堂》、《中國小班主任經典案例》、《班主任工作培訓讀本》。

一、項目基本情況

為適應我區農業市場化、產業化快速發展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20xx年在馬山、灌陽、鹿寨、融水、靈川、鐘山、田林、宜州、博白、蒼梧、西林等11個縣(市、)實施農業技術培訓工程項目,項目計劃安排資金100萬元,其中馬山、灌陽、鹿寨、融水、鐘山、田林各10萬元,靈川、宜州、博白、蒼梧、西林各8萬元,項目計劃培訓骨幹農民20000人。項目建設內容是:以知識與技能更新、補充、提高為主要內容,以培訓先進適用新知識、新技術為重點,如名優珍稀食用菌、名特優新水果、畜牧獸醫、名貴花卉,特種動物養殖技術、特種蔬菜栽培、生態沼氣池建設及發酵綜合利用、緊俏中藥材、生態農業綜合技術等。通過培訓提高骨幹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和創新能力,培養支撐區域農業的專業農户和先導農户,帶動一方致富。

培訓期間,我們穿插安排了下鄉集中建檔,現場參加培訓的各村醫,現場進行填表,首先自己為自己建一份健康檔案,確保規範、合格後才予以試崗,為各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填表完成後,由培訓職員逐人進行檢查,對出現的題目進行鍼對性指導。

二、建設項目進展情況

到20xx年底,項目全年培訓骨幹農民28000人,全面超額完成了計劃任務。為加強項目管理,確保項目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縣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抓好技能鑑定考核。每一期學員,我們都要申請職業鑑定中心進行職業資格等級鑑定考試,這樣對每一位學員培訓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就是一次檢驗。

旅遊文化節是我們旅遊管理學院的大型招牌活動之一,其中的商務禮儀大賽把這次活動推向高潮,全校積極報名參賽選手絡繹不絕。此次活動的工作就落在我們分團委各個部門上,我們體育部的部長和幹事,就是配合各個部門工作,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此次活動很成功,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老師和分團委主席、團副的積極帶動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讚揚!

一是領導重視,任務落實。各縣將農業技術培訓項目作為實施“1234610”農村教育培訓工程的一個主要內容來抓,農業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科教站、農廣校、推廣站、經作站等業務站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各縣(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項目培訓計劃,並將計劃任務納入崗位責任的`考評內容,建立“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考評”的目標管理機制,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和培訓人員。

二是精選師資和培訓對象。各縣(市)都精心挑選了一批長期從事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較強責任心和豐富經驗且具有中高級農業技術技術職稱的業務骨幹組成項目的師資隊伍。在培訓對象確定上,首先做好宣傳發動,然後由農民自願報名,再經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認定確定受訓農民名單,進行造冊登記,一般選擇有一定主導產業生產規模、科技意識較高、在羣眾中有一定威信的農户作為培訓對象。

三是有效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各項目縣(市)充分發揮縣、鄉、村,尤其是鄉(鎮)的作用,充分利用農業院校、農廣校、農村職業中學、農技推廣培訓中心等場地和設施,整合了一大批農村教育培訓資源,應用於農民技術培訓,為項目的實施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分層遞進教學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施教、分層測試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促進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

四是按需培訓、學用結合。各地在實施農民技術培訓項目過程中,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主推技術,密切結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從農民羣眾的需要出發,設z相關崗位,開展培訓工作。培訓採取以鄉鎮集中辦班為主,跟蹤指導為輔的形式進行,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時進程,安排各培訓班培訓課程,先由培訓單位派教師進行1—2天面授,再由教輔技術人員指導實踐操作,使受訓農民學以致用,既掌握技術內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術還通過投影、錄像、電視等形式進行培訓。博白縣實施項目一年時間,共舉辦大小骨幹農民科技培訓班152期,受訓農民達13680人,發放科技培訓資料21000多份,輻射帶動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知識6萬多人。

五是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各縣項目經費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教師授課補貼、農民誤工補貼等幾個方面,都能做到專款專用。

輔導差生做到即要了解後進生,要尊重後進生,對後進生要有信心。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態度上不粗暴。對後進生的教育採取:低起點,小步子,一點點引導,一步步向前,積小勝為大勝,對學生既要看到希望,對學生每一點進步要及時賞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項目取得的成效

工作中,積極圍繞醫院工作方針、制度,以提高業務能力為前提,以增強理論知識和提高業務技能為基礎,努力工作,能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創新了培訓機制。項目的實施,從國家統籌的組織領導體制、財政為主的資金投入體制、農科教結合的農村培訓資源整合機制、多形式培訓、管理體制、培訓與產業結合的跟蹤服務制度和“一户帶多户”的技術幫扶制等各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使我區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為進一步農民培訓構架了一個堅實的工作平台。

(二)培養了一大批黨悟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骨幹農民。經過培訓後的骨幹農民對農業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都有了更多的認識、理解和掌握,較好地把所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成為當地的重要技術骨幹,促進了農村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的推廣,全面提高農村科技進步水平。融水縣懷寶鎮骨幹農民張玉球,刻苦學習靈芝栽培技術,研製出仿野生靈芝菌,從事靈芝菌種植和靈芝菌的制種銷售,年收入達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羣眾,積極向羣眾傳授靈芝生產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已有45户成為靈芝生產大户。

圍繞棉花全程機械化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安排了新型農用裝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攻關計劃,重點支持新型棉種摩擦機、新型多功能植保機械、機採棉堆垛壓模機研製開發,為大面積推廣機採棉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該鎮靈芝生產已有相當的規模,年產值達到110萬元。灌陽縣通過實施項目全年引進新品種37個,其中糧油作物11個、經濟作物26個,推廣新技術4項,通過新技術和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應用,全縣估計新增收入達153.94萬元,農業科技成果利用率由20xx年的46%提高到46.6%。

加強項目的申報,積極向上爭取經費,規範在研項目的實施與管理,確保漁業科技入户、病害測報、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等任務類項目按計劃、按要求實施完成。

(三)發揮了骨幹農民的示範帶頭作用。大多數培訓過的骨幹農民,在自己家庭生產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時,還指導、幫助、帶領羣眾學科學、用科學,共同致富,田林縣平塘等鄉經過對骨幹農民進行烤煙生產技術、雜交玉米技術等培訓後,通過骨幹農民輻射帶動,大力發展烤煙-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户羣眾種植烤煙4517畝,同比增加1409畝,收購幹煙10216擔,同比增加3508擔,總產值達400.2萬元,同比增加130.2萬元,種煙農户僅種煙一項人均收入達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煙烘烤即將結束時,他們又在煙地裏套種玉米正大619良種2509畝,至10月份收穫,平均畝產在500-600斤,改變了過去單一種煙的栽培模式,實現了糧錢雙豐收。田林縣測算,項目受訓農民比末受訓農民户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項目直接增收120萬元。

(四)項目培訓有效地促進了各地產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提升了農業結構調整水平,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靈川縣通過項目培訓構建形成了優質稻產業帶、無公害蔬菜產業帶、以南方優質梨、桔類為主的優質水果產業帶和標準化食用菌產業帶等四大優勢產業帶;博白縣通過進行水稻免耕拋秧新技術的培訓,使全縣採用此項生產技術進行種植的水稻面積達32萬畝。按有關部門測算,運用該項技術種植水稻,每畝可節省犁耙田費50元左右,可為農民節省1600萬元的耕作費用,降低了水稻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該縣通過冬種馬鈴薯、冬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共種下馬鈴薯7萬畝,冬辣椒2.07萬畝。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預計每畝產量可達4000公斤,畝產值可達4000元,總產量8280萬公斤,總產值可達8280萬元。預計馬鈴薯每畝產量可達20xx公斤,總產量1.4億公斤,每公斤0.8元,每畝產值可達1600元,總產值可達1.12億元,這兩項為農民增加收入1.948億元。

(五)依託培訓班成立農民技術專業協會。以協會的形式組織規模生產、終身技術培訓,組織產品加工和流通,將其培植成為培訓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如鹿寨縣寨沙鎮金袍村農民技術員韋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過去種淮山產量不高,檔次低,價格低,經濟效益差。韋水保參加了骨幹農民培訓班後,他進一步掌握了無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術,對無公害淮山產業化發展也有了新的認識並付諸行動。一是指導帶領羣眾按無公害的技術種植淮山;二是創建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對無公害淮山產品進行包裝,並且搞起了粗加工;三是牽頭成立了淮山產業協會,把學員和羣眾組織起來,形成了產供銷的經營體系。在他的帶領下,20xx年該村千多畝的淮山產量高、質量好,客商雲集,每公斤價格比往年高0.3—0.4元,僅此一項,全村就增收100多萬元。

四、項目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

一方面是項目開展不夠平衡,同時,項目管理幹部隊伍和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教師的知識要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而不斷更新,培訓內容新穎性仍要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同時,也不能放鬆對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培訓,應該不斷加大農業技術培訓項目實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我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農業培訓總結篇4

今年以來,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從農機部門業務特點及實際情況出發,紮實認真地開展了農機科技培訓工作,圓滿完成了既定任務,收到了明顯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農機科技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

我們把農機科技培訓作為正在實施的農機作業標準化工程和農機科技創新示範工程的具體措施和當前業務工作重點,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由丁顯濤副主任為組長,推廣站、農機校、機務科負責人蔘與的農機科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農機科技培訓工作的組織協調,定期聯繫包聯鎮村,及時解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制定科技培訓工作實施意見,安排一輛專車保證工作需要,選派2名業務能力強、具有一定語言表達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為科技培訓工作骨幹。結合業務工作進展情況,確定以農機作業標準和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為重點內容,做到了科技培訓工作領導、人員、內容、措施四落實,為搞好科技培訓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提供了組織保證。

二、採取多種方式,紮實有效地開展農機科技培訓工作

根據實際需要,借鑑往年成功做法,圍繞搞好這項農機科技培訓工作,我們主要採取以下3種方式:

一是趕科技大集。以市集宣傳為依託,由市農機推廣站牽頭,組織4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現場機具展示、發放宣傳材料等,向廣大農民推介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活動中,共展示自走式小麥聯合收割機2台,田間管理機1台,小麥收穫清選機1台,玉米收穫青貯機1台,現場發放宣傳材料8000多份,解答羣眾諮詢1500人次。

二是開展送科技下鄉,進行集中宣講。一方面組織6名專業技術骨幹,深入所包夏格莊鎮和武備鎮的農機專業村,面向農機大户,圍繞以玉米收穫青貯和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的“興機富民”兩大創新示範工程和以機耕及小麥、玉米機收為重點的農機作業標準化工程的實施,加強相關技術和操作要領的宣講,促進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結合春耕備播,開展農機化服務,指導農機户搞好機具檢修調試,幫助他們解決作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三是舉辦技術培訓班。充分發揮農機化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和技術優勢,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有計劃地抓好農機使用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民農機人員的科技素質,為下一步實施農機化兩大創新示範工程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已舉辦農機綠色證書培訓班6期,培訓學員302名;舉辦駕駛員培訓班10期,培訓學員312名。

總之,一季度我們圍繞搞好農機科技培訓工作,突出重點,落實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促進全市新增農業機械210台。但也存在科技培訓工作角度不盡合理、針對性不夠強的問題。今後,我們將把農機科技培訓擺到部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斷把農機科技培訓工作引向深入。

農業培訓總結篇5

我局承擔年培訓2萬人的工作任務。已組織講師團專家進村開展培訓400多場,培訓農民4萬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明白紙30多種9萬多份、科技書籍1200冊,已建農民培訓科技書屋5個,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基地15個。

一、精心組織

紮實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建立組織,強化領導。局成立了農民培訓工程領導小組,組建了專門的工作班子,成立了培訓講師團,由局屬各單位中級職稱以上人員40人、鎮農業服務中心20人組成。講師團設立培訓工作首席專家10名,按專業及人員情況分成10個組,每個組負責兩個鎮(區)的培訓任務。各組的培訓任務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對分工鎮的培訓工作進程和工作質量負責。

2、開展調研,按需培訓。開展培訓需求調研,針對性提出11類47項實用技術培訓菜單,供各地安排培訓時選用。統一編寫技術明白紙用於培訓現場發放。

3、會議交流,組織推進。先後召開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啟動會、農業科教工作研討會、講師團成員培訓會議、工作推進會和講師團組長工作例會等,及時交流通報工作進程,佈置工作推進措施,確保培訓工作組織有序,運行高效,按時序按省市工作要求積極開展。

4、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加大宣傳,營造培訓氛圍,利用電台、電視台、培訓簡報、進村培訓通知、條幅標語、農業教育網站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民培訓工程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營造培訓工作氛圍。

5、制定措施,完善考核。制定推進培訓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對鎮考核細則;二是建立講師團成員考核、聘任制度;三是培植受訓農民典型,在專家指導、技物幫扶及跟蹤服務上優先安排。

6、規範培訓,有序開展。一是明確任務,多方結合搞培訓。為全面開展好培訓工作,多次組織實施培訓“突擊月”(5、7月等),採取集中到村培訓為主,分散指導為輔的方法,統籌安排講師團人員,統籌安排時間,通過和有關鎮、村及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培訓。培訓中做到三個結合:即與科技入户相結合,與推進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與自身的全年目標工作相結合。二是認真備課,規範程序搞培訓。講師團成員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農民實用法20xx技術的需求,認真準備了講稿,各講師團成員講授體現了“五多”的要求(多思考、多收集、多結合、多延伸、多引導),達到“八個一”(一份較完備的講稿、一張明白紙、一份簽字表、一張名片、一套照片、一條橫幅、一個總結、一本彙編)。三是規範運作,統一製作了會標。每個村的培訓都嚴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統一製作會標,統一印發培訓資料,認認真真紮紮實實搞好培訓工作。

二、成效突出,新型實用技術全部進村到户

實用技術培訓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推動力。我局圍繞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主題,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培訓服務工作,組織發動全系統科技人員,深入田間村頭,通過到村舉辦培訓班、發放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明白紙、技術講座光盤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縣培訓首席專家組成員多次深入調研,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並對各地出現的重大生產技術問題提出解決意見,保證了技術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做到了常態化經常培訓、關鍵環節主動指導、技術諮詢隨時服務,全面提高實用技術的推廣入户率和到位率。一是重點推廣應用了一批生產新品種,徐稻3號、4號,淮麥20,早春紅玉、小蘭,中雜九號,日本新黑田五寸人蔘等。二是推廣了一批農業種植新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以及安全用藥技術、棚室蔬菜病害防治關鍵技術、優質西瓜良種及栽培關鍵技術、沼氣利用與生態家園建設增收關鍵技術等。三是全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高效農業規模化是我縣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工程,是促進農民增收長期而重要的任務,在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過程中,我局針對高效農業種植的不同類型,圍繞產業特色,分作物、分區域制定技術指導方案、加大技術的集成與配套應用,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輻射作用,全力推進高效規模農業生產。

農業培訓總結篇6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啟動以來,*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此次普查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生產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契機,立足高質量完成工作,強化三大保障,抓好三個關鍵,堅持三項制度,普查工作有序推進。按照會議安排,我就有關情況作簡要彙報。

一、強化三大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去年10月,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普查領導小組,從統計局、調查隊等部門抽調業務人員21名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目前人員已全部到位。各鄉鎮街道均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成立行政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並落實人員專司其職,為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夯實了組織基礎。

二是強化人員保障。*縣本次普查對象涉及40個鄉鎮街道、519個村(社區)、近40萬户115萬農業人口、2300餘個農業生產經營單位,量大面廣,且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員多。為建立一支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好的“兩員”隊伍,我縣將以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和村社幹部為主,組織聘用“兩員”3830人。

三是強化經費保障。根據普查工作量、“兩員”補貼和設備採購經費測算,縣財政已將農業普查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目前初步安排普查經費**萬,計劃採購移動智能終端採集設備1300台。

二、抓好三個關鍵

一是抓好氛圍營造。在普查初期,我縣已通過製作橫幅、徵集標語等形式,組織各鄉鎮街道及有關部門啟動了農業普查宣傳工作。現階段,我縣繼續通過在公交車、出租車、led固定顯示屏、開州日報等媒介上做廣告宣傳,積極為農業普查造勢。在普查登記階段,我縣將組織縣、鄉兩級政府領導就農業普查發表電視講話,並綜合運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宣傳方式,使農業普查工作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營造良好的普查工作氛圍。

二是抓好普查試點。在全市農業普查試點結束後,我縣將認真學習市級試點的基本做法,充分結合開縣“六山三丘一分壩”的實際,研究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初步計劃在農業種植面積較大的3個鄉鎮作為試點備選區域,模擬完成普查小區地圖繪製、調查摸底、現場登記、數據處理、質量抽查等全過程工作,總結經驗不足、查找薄弱環節,為全面推開積累制度性經驗。

三是抓好“兩員”培訓。在培訓內容上,重點抓好業務知識、移動智能終端操作和入户技巧的培訓,突出針對性。不照抄照搬培訓材料,將普查方案與*縣實際情況相結合編寫教案,製作課件,結合市縣農普試點的實踐經驗舉例進行講解,使“兩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突出實效性。

三、堅持三項制度

一是堅持依法普查。我縣將嚴格執行國家、**市統一的農業普查方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有關規定和普查的具體要求,如實填報普查數據,做到不虛報、不瞞報、不拒報、不遲報,不偽造、篡改普查資料。農業普查取得的資料,都只用於普查目的,不作為任何部門和單位實施考核、獎懲的依據。參與普查工作的所有人員,都會嚴格履行保密義務。

二是堅持包片督導。將農業普查納入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年度重點督查內容,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監督,對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的農業普查推進情況進行巡迴督導。督導結果作為對各鄉鎮街道及有關部門農業普查專項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據,對工作組織不力、整改效果不明顯的及時向有關鄉鎮街道和部門一把手通報情況,從重扣分。

三是堅持考核評比。即將制定《*縣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考核辦法》,對全縣農業普查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總體規範和嚴格控制。同時將農業普查納入統計工作考核,實現農業普查專項考核與統計工作考核的雙重約束,確保高質量完成普查任務。

農業培訓總結篇7

我叫李守彬,在陸圈鎮政府工作,多年來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和技術指導單位的正確領導、在同事和科技示範户的大力支持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組織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顯,多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農業技術員工作總結。

開展科技入户示範工程後,積極參加了縣農業局組織的培訓學習,更新了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增強自己指導示範户的服務能力。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農業科技推廣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機制創新,為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支持,使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更多地瞭解和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程,採取黑板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宣傳農業科技示範縣的政策,宣傳面向市場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蠶豆無公害栽培技術、大蒜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洋芋無公害栽培技術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精心選擇高素質科技示範户。

農業科技推廣在我鎮以種植業為主,科技示範户理所當然的要有一定的種植水平,同時要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科技在周邊羣眾中推廣開來。經過綜合考慮,選擇了以馬軍營、紀莊西胡莊、趙官營、宋莊小組的10户素質較高的農户,作為科技示範户。對10户示範户進行挨家挨户走訪,詳細瞭解各農户的基本情況,瞭解他們對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摸清當地耕作制度,並登記示範户的相關信息,收集他們對農技推廣工作的`各種意見、建議。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加強科技示範户對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瞭解。要求每户示範户帶動20户輻射户,全面帶動5個村民小組的所有農户學科學用科學。

四、加強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通過科技入户示範工程,我所指導的示範户和輻射帶動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況、瞭解了各户的需求後,精心設計了針對各户的技術指導方案。主要推廣應用了:大蒜測土配方施用bb控釋肥技術,不但節約了成本,保護農田環境,為實現保洱海和農業增產、增收相統一的目標打下基礎;大蒜無公害栽培、防病蟲技術,保證了大蒜產品的安全可靠,指導農户精心選擇優質早熟大蒜品種“紅七星”;洋芋無公害栽培、防病蟲技術,保證了洋芋產品的安全可靠。

五、入户指導方式靈活多樣

農業科技推廣的關鍵在於入户,培訓指導,傳授技術,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到田到户。為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入户指導技能和示範户農民的科技素質。我根據技術指導方案和農民的需求,在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如備耕、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多發期等),到每個示範户家中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和信息服務,與聯繫户保持電話聯繫,確保技術和信息服務通暢。

總之,我將努力工作,加強實踐,積累經驗,嚴格要求自己,為發展右所鎮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作貢獻。

農業培訓總結篇8

一、項目基本情況

為適應我區農業市場化、產業化快速發展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20xx年在馬山、灌陽、鹿寨、融水、靈川、鐘山、田林、宜州、博白、蒼梧、西林等11個縣(市、)實施農業技術培訓工程項目,項目計劃安排資金100萬元,其中馬山、灌陽、鹿寨、融水、鐘山、田林各10萬元,靈川、宜州、博白、蒼梧、西林各8萬元,項目計劃培訓骨幹農民xx0人。項目建設內容是:以知識與技能更新、補充、提高為主要內容,以培訓先進適用新知識、新技術為重點,如名優珍稀食用菌、名特優新水果、畜牧獸醫、名貴花卉,特種動物養殖技術、特種蔬菜栽培、生態沼氣池建設及發酵綜合利用、緊俏中藥材、生態農業綜合技術等。通過培訓提高骨幹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和創新能力,培養支撐區域農業的專業農户和先導農户,帶動一方致富。

二、建設項目進展情況

到20xx年底,項目全年培訓骨幹農民28000人,全面超額完成了計劃任務。為加強項目管理,確保項目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縣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領導重視,任務落實。各縣將農業技術培訓項目作為實施“1234610”農村教育培訓工程的一個主要內容來抓,農業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科教站、農廣校、推廣站、經作站等業務站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各縣(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項目培訓計劃,並將計劃任務納入崗位責任的考評內容,建立“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考評”的目標管理機制,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和培訓人員。

二是精選師資和培訓對象。各縣(市)都精心挑選了一批長期從事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較強責任心和豐富經驗且具有中高級農業技術技術職稱的業務骨幹組成項目的師資隊伍。在培訓對象確定上,首先做好宣傳發動,然後由農民自願報名,再經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認定確定受訓農民名單,進行造冊登記,一般選擇有一定主導產業生產規模、科技意識較高、在羣眾中有一定威信的農户作為培訓對象。

三是有效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各項目縣(市)充分發揮縣、鄉、村,尤其是鄉(鎮)的作用,充分利用農業院校、農廣校、農村職業中學、農技推廣培訓中心等場地和設施,整合了一大批農村教育培訓資源,應用於農民技術培訓,為項目的實施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四是按需培訓、學用結合。各地在實施農民技術培訓項目過程中,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主推技術,密切結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從農民羣眾的需要出發,設臵相關崗位,開展培訓工作。培訓採取以鄉鎮集中辦班為主,跟蹤指導為輔的形式進行,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時進程,安排各培訓班培訓課程,先由培訓單位派教師進行1—2天面授,再由教輔技術人員指導實踐操作,使受訓農民學以致用,既掌握技術內容,又能掌握操作技能。有些新技術還通過投影、錄像、電視等形式進行培訓。博白縣實施項目一年時間,共舉辦大小骨幹農民科技培訓班152期,受訓農民達13680人,發放科技培訓資料21000多份,輻射帶動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知識6萬多人。

五是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各縣項目經費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教師授課補貼、農民誤工補貼等幾個方面,都能做到專款專用。

三、項目取得的成效

(一)創新了培訓機制。項目的實施,從政府統籌的組織領導體制、財政為主的資金投入體制、農科教結合的農村培訓資源整合機制、多形式培訓、管理體制、培訓與產業結合的跟蹤服務制度和“一户帶多户”的技術幫扶制等各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探索,初步形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使我區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為進一步農民培訓構架了一個堅實的工作平台。

(二)培養了一大批黨悟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骨幹農民。經過培訓後的骨幹農民對農業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都有了更多的認識、理解和掌握,較好地把所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成為當地的重要技術骨幹,促進了農村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的推廣,全面提高農村科技進步水平。融水縣懷寶鎮骨幹農民張玉球,刻苦學習靈芝栽培技術,研製出仿野生靈芝菌,從事靈芝菌種植和靈芝菌的制種銷售,年收入達18000多元。他致富不忘羣眾,積極向羣眾傳授靈芝生產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已有45户成為靈芝生產大户。

目前該鎮靈芝生產已有相當的規模,年產值達到110萬元。灌陽縣通過實施項目全年引進新品種37個,其中糧油作物11個、經濟作物26個,推廣新技術4項,通過新技術和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應用,全縣估計新增收入達153。94萬元,農業科技成果利用率由20**年的46%提高到46。6%。

(三)發揮了骨幹農民的示範帶頭作用。大多數培訓過的骨幹農民,在自己家庭生產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時,還指導、幫助、帶領羣眾學科學、用科學,共同致富,田林縣平塘等鄉經過對骨幹農民進行烤煙生產技術、雜交玉米技術等培訓後,通過骨幹農民輻射帶動,大力發展烤煙—玉米栽培模式,有1002户羣眾種植烤煙4517畝,同比增加1409畝,收購幹煙10216擔,同比增加3508擔,總產值達400。2萬元,同比增加130。2萬元,種煙農户僅種煙一項人均收入達790元,同比增收100元。7月份烤煙烘烤即將結束時,他們又在煙地裏套種玉米正大619良種2509畝,至10月份收穫,平均畝產在500—600斤,改變了過去單一種煙的栽培模式,實現了糧錢雙豐收。田林縣測算,項目受訓農民比末受訓農民户均增收1120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項目直接增收120萬元。

(四)項目培訓有效地促進了各地產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提升了農業結構調整水平,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靈川縣通過項目培訓構建形成了優質稻產業帶、無公害蔬菜產業帶、以南方優質梨、桔類為主的優質水果產業帶和標準化食用菌產業帶等四大優勢產業帶;博白縣通過進行水稻免耕拋秧新技術的培訓,使全縣採用此項生產技術進行種植的水稻面積達32萬畝。按有關部門測算,運用該項技術種植水稻,每畝可節省犁耙田費50元左右,可為農民節省1600萬元的耕作費用,降低了水稻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該縣通過冬種馬鈴薯、冬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共種下馬鈴薯7萬畝,冬辣椒2。07萬畝。目前,辣椒已上市,每公斤1元,預計每畝產量可達4000公斤,畝產值可達4000元,總產量8280萬公斤,總產值可達8280萬元。預計馬鈴薯每畝產量可達xx公斤,總產量1。4億公斤,每公斤0。8元,每畝產值可達1600元,總產值可達1。12億元,這兩項為農民增加收入1。948億元。

(五)依託培訓班成立農民技術專業協會。以協會的形式組織規模生產、終身技術培訓,組織產品加工和流通,將其培植成為培訓中心、信息中心、流通中心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如鹿寨縣寨沙鎮金袍村農民技術員韋水保,所在村是淮山之村,過去種淮山產量不高,檔次低,價格低,經濟效益差。韋水保參加了骨幹農民培訓班後,他進一步掌握了無公害淮山栽培管理新技術,對無公害淮山產業化發展也有了新的認識並付諸行動。一是指導帶領羣眾按無公害的技術種植淮山;二是創建了淮山的“金袍”品牌,對無公害淮山產品進行包裝,並且搞起了粗加工;三是牽頭成立了淮山產業協會,把學員和羣眾組織起來,形成了產供銷的經營體系。在他的帶領下,20xx年該村千多畝的淮山產量高、質量好,客商雲集,每公斤價格比往年高0。3—0。4元,僅此一項,全村就增收100多萬元。

四、項目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

一方面是項目開展不夠平衡,同時,項目管理幹部隊伍和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教師的知識要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而不斷更新,培訓內容新穎性仍要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是在注重抓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同時,也不能放鬆對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培訓,應該不斷加大農業技術培訓項目實施力度,增加投入,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我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