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健康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23W

2023健康調查報告多篇

2023健康調查報告篇1

摘要:大學生是是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健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隨着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迅速攀增,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大學生處於這一時期心裏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臨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反面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很容易導致心理負荷與心理承受之間的平衡失調,發生各種異常的心理現象.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更好地解決我係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我部於2028就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一項問卷調查,因涉及到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同學們都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此次問卷調查中.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問題 問卷調查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彙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後,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於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後,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於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於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併發症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於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後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後,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鬆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衝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於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鬱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羣,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於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鬱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着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後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並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誌.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係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於“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佔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説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後的議論説笑,課外的遊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羣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幹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2、對於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製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麼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瞭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鬆後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係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係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諮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複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諮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2023健康調查報告篇2

【摘要】通過深入調查,特別是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查閲相關資料,初步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並針對此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呼籲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當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範圍,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標準 原因 解決方案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與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還要求人才應該具有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現代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開拓進取的精神、勇於承擔責任、頑強自信、樂觀,能夠承受挫折與失敗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由此給人們的心理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動盪,“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

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園裏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但在有些同學看來,一切卻是那樣枯燥無味,缺少生氣;大學生活緊張活潑,有些同學卻興趣索然,萎靡不振。在離開了父母呵護、相對寬鬆的大學學習環境中,一部分同學空虛、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輕生。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人的健康相應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則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響着人的生理健康,為此,心理衞生學認為健全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有賴於健全的心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説,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的一種健康。

第三國際及心理衞生大會曾為心理健康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還具體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標誌是: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和諧;

(2)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基於各種心理學理論和生活實際,綜合國內外心理學家的觀點和研究成果,特別是馬同志、陳同志等的觀點,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6項指標:

(1)智力發展正常且能充分發揮;

(2)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悦納自我;

(3)具有頑強的毅力,擁有自我調控能力;

(4)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5)正視現實,生活、工作熱情高;

(6)人格完整、穩定、協調。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南京一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追蹤調查”和統計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進行心理測試並建檔,發現心理問題發生率為9。2%,高危人羣為26。2%。另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發現有心理障礙的人數竟佔23。6%。教育部對我國大學生的一項調查發現:大學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現突出。

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羣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採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關係。

2、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裏疾患。

3、高校心理諮詢工作欠缺

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於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後;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諮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於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1、拓寬交際範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着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儘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衝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3、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當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大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善於從學習中尋找樂趣,並時常帶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着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儘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4、改變觀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於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祕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羣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諮詢、疏導,也就是説,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2023健康調查報告篇3

幼兒哭鬧現象是幼兒在園時經常表現出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不但會影響到幼兒自我情緒的正常發展,而且會影響到其他幼兒的情緒穩定及教師組織正常的活動。為了找到減少幼兒哭鬧次數和哭鬧時間的辦法,讓幼兒的良好情緒得到發展,我以自己所教的中班的40名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幼兒哭鬧現象的觀察。

一、哭鬧現象的類型

我們中班幼兒的年齡大多在4歲左右,雖然他們入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哭鬧的現象還是不少的。根據我的觀察記錄,我班幼兒的哭鬧類型分為依賴情緒型(新入園、換老師、分離焦慮等)、交往不利型(語言溝通不暢、爭搶玩具等)、需要得不到滿足型(喝水、上廁所等)、受到挫折型(完不成任務等)、受家庭環境影響型(父母離異、父母吵架等)、身體受到傷害型、被外界因素干擾型(其他幼兒哭鬧等),其中依賴情緒型佔8%,交往不利型佔40%,需要得不到滿足型佔10%,受到挫折型佔8%,受家庭環境影響型佔6%,身體受到傷害型佔18%,受外界干擾型佔10%。

二、現象產生的原因

依賴情緒型:一般來説,中班幼兒不應再出現這種現象,但是由於幼兒的性格或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同,偶爾也會出現哭鬧現象。相對來説,這種類型的哭鬧持續的時間很短,教師稍加干預即可;交往不利型: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對於交往的需要越來越強烈,他們希望與別人溝通。但是,由於家長的溺愛,幼兒“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十分嚴重,致使他們在交往中頻頻出錯,所以在溝通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哭鬧現象。這種類型的哭鬧只要教師及時給予幫助或幼兒及時加以調整,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需要得不到滿足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兒膽小或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受到挫折型 :幼兒是一個個體,他們需要成功,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學習方式、現有水平不同,有的幼兒達不到統一的要求,從而產生哭鬧。但是,同伴之間的幫助或教師的指導都能夠減少這種哭鬧現象;受家庭環境影響型:家庭是幼兒的主要生活環境,家庭的和睦與否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情緒,父母離異與吵架都會影響到幼兒的情緒。這種類型的哭鬧持續時間長,一般在兩小時以上,教師的勸説很少起作用,只有等幼兒自己自然停止;身體受到傷害型:這是一種必然性的現象,幼兒對於痛覺表現得非常敏感,所以只要他們被碰就會馬上有反應,從而導致哭鬧。但是這種類型的哭鬧會伴着注意力的轉移而停止;被外界干擾型:幼兒的自制力比較差,容易被外界刺激,所以其他幼兒的哭鬧會影響到他們。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減少幼兒的哭鬧現象,我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避免幼兒由於對幼兒園的“恐懼”而害怕大人離去;二是創設和諧、温馨的活動環境,讓幼兒自由地相互溝通。在活動前,對他

2023健康調查報告篇4

一、課題提出的目的意義

國小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時期,在生理上需求各種各養,而我們的家長總認為只要給我們吃飽,多吃肉類,我們的身體健康會比較好,而這往往使我們得不到需求的各種營養,觸發了一些疾病,例如:貧血、營養不良……為了使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健康地成長,我小組對校園飲食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過程

首先,我們先從指導老師處得到一些青少年成長背景知識,從而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接養,我們小組分組對食堂和同學分別進行了調查。在食堂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食堂承包者注重對菜種類的安排,菜多達幾十種。隨着四季的轉換,菜的炒法也各有特色。據承包者介紹,男生喜愛各種各式的菜,營養比較全面和豐富,而女生則更喜愛吃一些清淡的菜類,而且偏食現象明顯比男生嚴重。在同學購物方面,我們也發生同學們對小包裝零食、碳水化合物的飲料以及果法、牛奶等獨有鍾情。

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小組討論,制定瞭如下內容的調查表:

1、飲食時,是否注意營養的搭配?

a、是b、不是

2、你喜歡哪一類食物:

a、豬肉類b、雞肉類c、魚肉類d、蔬菜類e、水果類

3、你是否有偏食的習慣?

a、有b、沒有

4、你是否有厭食的習慣?

a、有b、沒有

你厭哪類?

a、肉類b、雞肉類c、魚肉類d、蔬菜類e、水果類

5、你是否有吃泡麪的習慣?

a、有b、沒有c、經常(主食)

6、你喜歡正列哪類食品和飲料?喜歡的打上“√”

可樂等汽水類、茶類、水果汁類、牛奶類、礦泉水類、薯釘(片)類、餅乾、餅、麪包、話梅類、蛋糕、糖果類、果凍類、乾果類、雞翅、雞腿、粽子、其它……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們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按百分比統計如下:

校園飲食調查數據

1、飲食時,是否注意營養的搭配?

a、66.5% b、33.5%

2、你喜歡吃哪一類食物?

a、14.9% b、15.4% c、17.3% d、25.7% e、26.7%

3、你是否有偏食的習慣?

a、55.7% b、44.3%

你偏於哪類?

a、23.2% b、15.5% c、18.9% d、25.7% e、26.7%

4、你是否有厭食的習慣?

a、35.2 b、64.8%

你厭哪類?

a、34.4% b、22.5% c、20.1% d、2.3%

5、你是否有吃泡麪的習慣?

a、65.3% b、29.5% c、5.2%

7、你喜歡下列哪些飲料和食品?

可樂等汽水類7.3%茶類2.3%水果類10.0%牛奶類9.2%

礦泉水類2.1%薯條類(片)13.5%餅乾4.6%餅0.3%麪包5.9%

話梅類7.1%蛋糕3.3%糖果類4.5%果凍類5.2%乾果類2.2%

雞翅10.4%雞腿12.4%粽子0.9%其它0.2%

三、研究的結論和建議

由於我們缺乏營養學方面的知識,分析數據:

在數據的分析中,同學們在一些飲食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如同學們對動物類食品的百分含量佔總數食品的47.6%左右,而其中的魚肉類又佔動物類食品的36.3%,這是符合標準的。根據有磁的資料,人體整天所需的優質蛋白有1/3以上來自於動物類食品,而這些優質蛋白主要參與機體重要組織與器官的構成,這些合成物與消化分解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參與抗體的合成,提高抗病的能力;參與營養物質的輸送和攜帶。總而言之,蛋白質對學習中的記憶、思維以及抗病能力均有重大影響。同學們對植物類食品的百分合是佔總數的52.4%,也是比較合理的。在植物類食品中富含有鐵、磷、鋅、鈣等多種礦物質,以及a、c、b2、b6、d等各種維生素。而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對正處在生長中的我們具有重大的意義。人的骨骼主要由磷和鈣組成,在生長中,骨骼不斷變長變粗,需要大量的鈣磷補充。

但是,同學們在飲食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

1、在是否有偏食的習慣中,有偏食習慣的百分含量仍然很大,高達55.7%,超過半數。這種現象是極不應該的,作為當代的國小生不應該存在着這種習慣。而主要偏於豬肉和水果類,這樣單一的偏方,極易引起營養不良以及一些疾病的發生,從而使我們自身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一味地偏向豬肉類,就會使脂肪過剩,從而發胖,對自身的維生素得到不補充,而維生素對各種礦物質的吸收有着促進的作用,這是不可取的。

2、在是否有厭食的習慣調查中,在厭食習慣的百分比仍然很大,佔總數的35.7%,雖然低於沒有偏食習慣的百分比,但這百分比仍然太高。這是造成各種生理疾病的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我們現在家長只注意要讓孩子們吃好,卻不知道怎樣讓他們吃好,從而養成了同學們的厭食習慣,而這種習慣有害而無一益。

3、在有否吃泡麪的習慣調查中,經常有的佔34.7%,而食泡麪的弊端在於這方便食品系列對健康不益,其中含有些食品的添加劑,麪人體不需要這些添加劑。喜愛泡麪,還會攝入較多的水分、稀釋胃酸,降低機體對食品的消化能力。

4、在飲料方面,要少飲些碳水化合物飲料,多飲些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飲料,例如:果汁、茶、牛奶……

在調查和研究中,我們發現同學們有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所以我們的同學建議:

1、要多吃些含蛋白質高且多的食物,例如雞、蛋、牛奶……

2、多補充些維生素和礦物質。

3、口渴時不應痛飲,飯後不立即洗澡,不邊看電視,邊吃飯……

4、不吃一些禁食的搭配,例如:牛肉燒土豆……

向校方的建議:

1、在特殊節日,推出有關方面的食品,例如:端午節吃粽子。

2、給食堂配備兼職或專職的保健醫生,提高食堂經營者素質。

3、合理調節各季的食譜,例如:夏季不適宜吃松花蛋。

一、當前中國小生的營養意識及現狀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對孩子的營養越來越重視,而健康的飲食剛是保證合理營養的唯一途徑。於是,大多數家長認為營養就是給孩子多吃高檔食品,片面地認為只要大米白麪天天吃,雞鴨魚肉頓頓有,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而另一種則相反,認為孩子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全然不顧孩子的生活特點,更有甚者為了讓女孩保持所謂的苗條身材而不讓孩子吃一點脂肪類食物。這就導致我國中國小生目前出現的,要麼是營養過剩的小胖墩,要麼是營養不足的“小豆芽”的“雙峯”現象。而中國小生時期是人生髮育的高峯期,這一時期攝入的營養除了維護機體新陳代謝外,還得適量儲存以保證繼續生長髮育的需求。一旦錯過了這一重要時期,將會給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二、飲食誤區

誤區一學生偏食、挑食現象嚴重

調查發現,80%學生不喜歡吃蔬菜,50%學生不喜歡喝牛奶,吃雞蛋,85%學生不吃一點肥肉,95%學生喜歡吃肉類、巧克力、膨化食品,90%學生吃的食品單一,每天不夠10種,在選擇上口味是孩子們的首選,然後才是顏色、營養,一般是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

科學提示:

1、專家認為人的飲食習慣不是與身俱來的,是受家庭的社會環境影響而形成的發展的,主要是由父母自幼培養的,現在中國小生流行的偏食與挑食,實際是一種心理障礙,其根源在家庭。父母給孩子吃的食物單調,孩子長大後便會對未吃過的或不常吃的食物不喜歡,甚至厭惡。或家長當着孩子的面説什麼東西好吃,什麼東西不好吃,也影響孩子的心裏行為,漸漸的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就形成了。誠然飲食習慣確實是個人的權利,個性化的就餐本身也沒有錯,但畢竟中國小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對營養的要求又不同成人,固定的飲食模式還沒有形成,如果我們一味地為了適合學生的口味而製作飯菜,任學生憑口味和喜歡選擇飯菜,那純屬一種不負責的做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給父母的建議

飲食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前提,而不偏食挑食又是健康飲食的根本,在培養孩子不偏食挑食方面,父母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通過多種渠道對孩子進行飲食教育,可和孩子一起看科教卡通片,講故事,對比長得健康的孩子進行説教,堅決改變飲食觀念:變孩子喜歡吃什麼為孩子應該吃什麼。

2、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父母以身作則不偏食挑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3、以鼓勵的態度讓孩子嘗試新食物。

每天堅持讓孩子吃25種以上食品,並不斷添進孩子不喜歡吃的新食物讓孩子試吃。

4、新的食物混入喜歡吃的食物。

將孩子不喜歡的食物與喜歡的食物混做,先讓孩子吃不喜歡的再吃喜歡的,久而久之就變不喜歡為喜歡了。

5、做到營養均衡,打破營養不良,偏食的惡性循環。簡單地説就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每天一杯奶,雜粗天天有。

誤區二:八成以上中國小生鍾情“洋快餐”

孩子們對洋快餐的喜愛程度遠遠超出了父母對洋快餐的喜歡程度,38%的中國小生承認非常喜歡吃洋快餐,50%的中國小生比較喜歡吃洋快餐,累計共有88%的中國小生喜歡洋快餐,不喜歡洋快餐的學生僅有12%。調查中還發現,43。6%的孩子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週都吃幾次”和“幾乎每天都吃”的有6。1%。節假日、慶祝生日、考試取得好成績、同學聚餐聚會,都是孩子們去吃洋快餐的理由,佔三至四成。此外,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洋快餐的喜愛程度越高,表示“非常喜歡洋快餐”的中學生有25。5%,國小生有43。0%。

孩子們為什麼對洋快餐如此“鍾情”?調查發現,66。1%的中國小生認為洋快餐“好吃”,這是洋快餐最富吸引力的一點,國小生更看重餐廳送出的玩具和禮物,中學生更看重快餐的方便快捷。僅有13。3%認為營養價值高。可見,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洋快餐的營養成分並不合理,但還是對此鍾愛有加。

科學提示:

很多父母並不喜歡吃洋快餐,調查發現,不太喜歡吃洋快餐的中國小生父母有49。0%,很不喜歡吃洋快餐的中國小生父母也有15。5%。儘管如此,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為人父母者用洋快餐來獎勵孩子。節假日、孩子過生日或期末考了好成績,父母往往喜歡帶孩子去吃洋快餐,以此來慶祝或作為對孩子的獎勵。一位母親在接受訪談時説:“每到節假日或是孩子生日,我們就帶他去吃麥當勞,孩子吃得開心,我們也高興。

給父母的建議:

過多食用洋快餐不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和身心健康,但滿街越來越多的洋快餐店,對孩子們的確是巨大的誘惑。父母要教會孩子理性地對待洋快餐:

1、父母要對洋快餐的營養缺陷及對身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後果有清醒的認識,並且要經常向孩子介紹和宣傳常吃快餐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2、限制洋快餐的食用頻率。可以讓孩子品嚐洋快餐,但不能將其作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不應經常吃、天天吃,更不能餐餐吃,一兩個月偶爾光顧一次足矣。

3、注意食物品種的選擇。應選擇有蔬菜的品種,如蔬菜沙拉、粟米棒等,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不宜多吃含熱量高的薯條、蘋果派等油炸食品;應選擇牛奶、鮮果汁或蔬菜湯等有益健康的食品,儘量不選擇可樂等高糖飲料;

4、選擇小份的食物。無論是漢堡包、薯條還是奶昔、可樂,分量越大表明熱量越多,脂肪、膽固醇和鈉含量也可能越多。點餐時,請選用小份的食物。父母也可以與孩子分享一份食物。只點一份薯條或一份漢堡包,與孩子分享,熱量減半,樂趣加倍!

5、儘量不要在晚上食用洋快餐。中午吃過快餐後,晚飯就儘量少吃肉,而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以保證一天的膳食平衡。

6、別拿洋快餐獎勵孩子。不要把吃洋快餐當成是對孩子學習成績好或別的方面的成就的獎勵,以免孩子對洋快餐產生渴求心理。

7、孩子生病時不能去吃洋快餐。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往往很害怕去看醫生,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配合看病,就對孩子許諾看了病帶他去吃洋快餐。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孩子生病後應儘量吃些清淡的食品,洋快餐中的油炸食品和冰鎮飲料,只會加重孩子的病情。

誤區三:普遍進餐速度過快,忽略就餐氛圍

隨着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劇,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僅成年人忙忙碌碌,連孩子們吃飯也在趕時間。本次調查發現,中國小生們普遍進餐過快,尤其是早餐和午餐。25%的孩子5分鐘之內吃完早餐,15分鐘以內吃完午餐;73%的中國小生就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只有晚餐可以稍微從容一些,也只有63%的學生在20分鐘內吃完晚飯。同時父母與孩子在一起吃飲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調查發現,一週內能每天與孩子區進晚餐的母親佔67。8%,父親則只佔41%。

科學提示:

少年兒童進餐時間每頓飯最好不要少於20分鐘。進餐過快,會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僅加重胃腸的消化負擔,降低食物營養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無法激起孩子們對飲食的興趣。進餐過快,還容易導致飲食過量,造成肥胖。另外,父母在進餐時間批評和指責孩子,往往會使孩子精神緊張,已經興奮起來的消化腺也會受到抑制,使味覺神經系統的敏感度降低,消化液分泌大大減少,食慾降低,食物難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等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亂的症狀。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胃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此外,父母的不良刺激還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形成不良條件反射,一到吃飯,孩子在飯桌上便如坐鍼氈,倍受壓抑和困擾,精神特別緊張,對吃飯產生習慣性的恐懼,久而久之,可能出現厭食,並有可能誘發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給父母的建議:

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飲食,為了增加父母與子女的交流機會,為了增進親子情感,建議父母們注意下面的事項:

1、儘可能全家一起吃飯,至少每天一次。

2、如果您的家庭成員總是聚不齊,您可以固定某幾個晚上作為全家一起吃晚飯的時間。做好計劃,形成制度,這樣比較容易堅持下去。

3、吃飯時不要看書或看電視,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

4、吃飯時不要討論過於複雜或令人掃興的事情,不爭吵、辯論或抱怨。家長也不要指責孩子,大家可以講一些令人高興的事情,回憶一天中愉快的經歷,享受互相陪伴的感受。

5、播放舒緩的音樂,舒緩的音樂有利於放鬆心情,創造温馨的氛圍。

6、細嚼慢嚥,充分調動席間温馨祥和的濃郁氛圍,以幫助消化。

7、為了進餐時間科學,要教會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尤其是早晨起牀後要學會統籌安排,或者在晚上入睡前準備好第二天上學的物品,這樣可以爭取時間,使吃飯時間更充裕。晚飯時間要儘可能安排合理,不要讓孩子吃得太急太快。

綜上所述學生的飲食教育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課題,它有很多空間有待我們去發掘和探索,它的研究雖不能立竿見影,但卻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受益一生。

家長、老師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一起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飲食習慣,引導孩子走出飲食誤區吧!

2023健康調查報告篇5

健康體檢是人們在無不適症狀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儀器檢查,從而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為了提高生命質量,增強人們預防保健認識,我院開展了健康體檢這項工作。自200x年5月~200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體檢。從體檢結果看,疾病的陽性率多數單位高達80%,疾病的種類繁多,同時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這三種病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此次,隨機抽樣1010人,針對這三種疾病進行了統計分析。

1、資料與對象

1.1資料抽樣人羣中,男681人,女329人,後按照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五個年齡段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表1不同年齡段三種疾病發病情況比較例(略) 1.2對象機關幹部與普通職員,以輕型、中型體力勞動為主。

2、結果健康體檢人羣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發病人數以35~44歲年齡組為主。這三種疾病的患病人羣男性高於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種疾病之首。

3、討論

3.1心理因素處在35~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多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着社會的重任;是事業的貢獻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經濟的主要來源者。這部分人羣所面臨的矛盾相對較多,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工作上的、社會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調整能力較差,就會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壓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

3.2生理因素進入該期的個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開始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隨着改革所產生的危機,迎運而生的困擾增加,同時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應變,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飲食不當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維持機體生理需要,營養過剩或營養素不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顯增加。當然,吸煙、飲酒、攝鹽過量是男性發病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

3.4缺乏體育鍛煉運動可加強人的心臟功能,保持血壓穩定,運動可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血脂升高,同時,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防禦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機關幹部由於長期的緊張、疲勞、沒有很好的調適機體,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

3.5高脂血症是一種脂類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此次分析的結果,我們瞭解這三種疾病在不同年齡段的分佈情況,分析了高發年齡段的主要原因,同時,認識到這三種疾病對我們的嚴重危害,重視和關注我們中堅力量的身心健康,是減少家庭和社會損失的重要措施。告誡人們,時時重視自己的健康,是對社會家庭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