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怎麼寫(共45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5篇《高中語文教學論文怎麼寫》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高中語文教學論文怎麼寫》相關的範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怎麼寫(共45篇)

篇1: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關於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語文閲讀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具有獨特的優勢,文章試從創設形象、領略內涵、彰顯個性化解讀等方面,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創新思維;語文閲讀;想像力?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語文教學“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想像是創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國的學者S·阿瑞提在《創造的祕密》一書中説言:“想像力是心靈的一種能力”,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衝破現有知識經驗的侷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説,想像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

閲讀教學中,筆者嘗試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創設形象

語文教材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造,那麼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藴。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指出:“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種東西”。閲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像,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於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閲讀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到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怎樣激活這段文字呢?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為什麼會有“腳踏上去”的動作?作者為什麼不説“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卻説“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加了個“也”字,似乎在與另一種情景相比較,而這種情景則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種什麼情景?於是學生展開聯想與想像,調動以往的生活體驗,回答説:“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後觀景”。儘管多數學生並不認識槐樹,更沒見過秋天槐樹落蕊的情景,但通過想像,卻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來打開房門,驚喜地看到院子裏槐樹的落蕊鋪了一地,於是就像早上醒來才發覺夜裏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那樣,懷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幾腳,卻發現“聲音也沒有”,不像踏雪那樣會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然後掬起一把,聞一聞,“氣味也沒有”,同雪一樣清爽;一陣掃後,只留下“一條條掃帚的絲紋”,槐花就這麼靜悄悄地走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種悲涼彌散開來。通過這種想像,學生走近了作者,走進了作者筆下悽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韻味

又如欣賞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請學生根據畫中的荷葉或生活中所見,把荷葉與芭蕾舞女組合起來,想像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滿眼繁茂的荷葉,荷葉片片相連;因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優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於是,靜靜的荷塘幻化為動態的舞台,舞女們穿着綠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輕盈的旋轉。隨着想像的馳騁,學生們進入到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變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復活

二、架設橋樑,領略內涵

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閲歷、文化底藴、思考背景,語言修養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像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樑,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項脊軒志》後記部分:“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些文字乍看並不像正文那樣富有詩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無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設橋樑,才會感到這是作者在用最經濟的筆墨傳達最豐富的內涵。我問學生:作者為什麼要寫小妹們的話,這背後有什麼故事?有的説是為扣題,有的説寫出了夫妻情深。學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妻子從作者口中聽到了不少精彩的歷史典故,從南閣子的書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視野為之開闊,她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所以回到孃家,她充滿自豪而又饒有興味地向小妹們講述閣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們油然而生歆羨之情,神往閣中的讀書生活,這樣便有了小妹們的問語:“且何謂閣子也?”不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結深深地影響着妻子,妻子親手栽種的枇杷樹,便是為作者植下的祈盼與祝福。因此,對於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極。“吾妻死室壞不修”,有同學用他爺爺奶奶恩愛情深的事來形象地闡釋此中深情,説他奶奶死後,爺爺不改奶奶生前喜歡的家中陳設。歸有光的筆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如果不激發學生的想像,不在中間作適當的點撥,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難以發現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對着面帶愠怒的老頭公然作賊,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搖大擺地走入竹林。讀到這裏,如果不細想,不想像,就會感到杜甫真會幽默,描寫出這麼好笑有趣的場面。若發問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羣童’,這説明什麼?”學生馬上想到“貧困”,再一點撥,想到安史之亂後民不聊生、天下貧困的整個局面。這些羣童正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會“當面為盜賊”,抱走那些今天視作垃圾的茅草。學生因此而悟到這些正是結尾的伏筆,進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達“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最終為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

三、放飛思緒,彰顯個性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語文教材固然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篇,但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對於整個浩瀚而複雜的宇宙來説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見。教育的重任就在於讓更多的學生去超越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所以,教學過程中,應儘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

在教《石鐘山記》一文中,有學生就對蘇軾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駁意見。根據教材提供的註釋和所附錄的俞樾《春在堂筆記》,經過想像推測,這位學生認為:因為石鐘山形如“倒扣的鐘”,內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邊那座山巖壁厚就發出“函胡”之聲,北邊那座山巖壁薄就發出“清越”之聲,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並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説法未必錯,只是説得不夠全面罷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時,學生們根據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經過想像推理,對朱光潛“推敲之説”的質疑聲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認為用無聲的“推”動作怎麼能知道“鳥宿池遍樹”,原詩中的“門”該是李凝家門,而不是寺院院門;有的認為“敲”不會打破“岑寂”,反能襯托幽靜;還有的認為“推”的動作有些粗魯,不該發生在講究禮節的文人雅士身上——顯然,第一位學生通過想像把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還原成生活畫面,由生活畫面先聽到“敲”門聲,然後看到樹上驚起的宿鳥,從而推斷出朱光潛所説的意境不合原詩。第三位學生由詩作聯想到古人的禮節,並由此推論出“敲”字比較符合當時意境。只要有適宜的情境,學生所爆發出的想像力、創造力是教師始料不及的

“夕陽枯草尋常物,解讀都為絕紗詞。”什麼叫“解讀”?“解讀”就是放飛思緒,“解讀”就是展開聯想與想像的雙翼,“解讀”就是迸發創新思維火花。何時能讓學生思維達到“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境界,那便是語文教學成功之日。

篇2: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佔據着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隨着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改革,縱觀多年來的作文命題趨勢,議論文成為考生偏愛的寫作文體。但是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之前準確的立意,作文不落於俗套,有新意,有觀點,這就需要我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教學設想。

【關鍵詞】

篇3: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裏,古典詩詞猶如繁星點點,熠熠生輝。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我國向來重視經典誦讀,從秦漢至清末,熟讀精思,口誦心惟一直是語文教育最基本的教與學的方式,經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課程。新課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不僅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建議,而且對於閲讀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可見,近年來,國內外基礎教育領域,也都對閲讀,尤其是經典閲讀,予以了焦點式的關注。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缺失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一個重要的形式,它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實情況是:高職校的學生總體文化基礎薄弱,對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也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在經典誦讀大行其道的情況下,許多高職校的校園裏只能看見朗讀外語的景象(英語有PETS考試),誦讀經典的景象可以説是鳳毛麟角。長此以往,高職教育將無法承擔培養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校園裏為什麼會缺少傳統文化的薰陶,筆者認為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快餐文化的強烈衝擊,使學生不願意閲讀經典隨着網絡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快餐文化進入了瘋狂的時代,這慢慢演變成為一種時尚。大量的肥皂劇、流行音樂、、網絡遊戲以及惡搞藝術等娛樂文化充斥文化市場,高職生的閲讀取向呈現出遊戲性、娛樂性的走勢。在不少高職校學生的觀念中,那些經典的作品過於深刻嚴肅,讀起來太累,不如快餐讀物輕鬆、刺激,也不如時尚讀物那樣新潮、前衞,經典著作成為了“過時”的代名詞。

2.專業素養的缺乏,語文教師無法肩負推行經典誦讀的重任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本人必須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才能勝任教育教學任務。經典誦讀的推行決非易事,它對語文老師的要求甚高。它要求語文教師,善於把語言學家的用詞準確、教育家的邏輯嚴謹、演説家的論證雄辯、藝術家的情感豐富集於一身,教學語言做到對象明確,深度適宜,富有針對性;清晰準確,通俗易懂,富有邏輯性;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富有啟發性;真情實感,潛移默化,富有感染性;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性。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高職校語文教師大都擔任班主任,平日裏忙於應付各種教育教學工作檢查,每年的閲讀量少得可憐,寫作更是無暇顧及。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都配有教學參考書供選用。這樣做,固然對文本的理解和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有所幫助,如果一味地依賴教學教參書,語文教師原有的專業素養包括文學素養自然會衰退。大部分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偏低已經成為經典誦讀實施的瓶頸。

3.技能大賽的強勢推行,使學校沒有精力顧忌其他工作“普通教育有大學聯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創新,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技能大賽的成績,被視為該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具體體現,是學校教學水平、辦學實力的重要標誌,其排名代表着學校在全國、全省、全行業同類院校中的地位和社會聲譽,是學校在社會上的“臉面”和學校領導的重要政績。因此,受到參賽職業院校領導的極大關注和高度重視。目前各職業院校為準備技能大賽均採取了“舉校體制”,抽調全校最優秀的教師、重金聘請企業的行家裏手組成指導教師團隊,選拔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作為參賽選手,校內所有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實驗儀器均對參賽選手全天候免費開放,並根據參賽需要購置最新的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全體指導教師團隊、全體參賽選手停課,針對競賽題目或項目進行少則20余天、多則長達幾個月的集中封閉式強化訓練,舉全校的人力、財力、物力,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參賽選手來實現技能大賽中一舉奪魁。長此以往,學校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工作,更別説無法短期奏效的經典誦讀。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加強經典誦讀的可行性路徑

怎樣去讀經典作品?在高職教育中,如何實現經典教育,讓讀經適應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是當下高職語文學科需要探索的目標。

1.優化課程體系,建立傳統文化教育模塊即在原來高職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加重誦讀的比重,改良高職語文教學,增強人文素養的培養。如增加先秦思想文化中經典部分及其後來文學史中的經典內容等,教學中力求思想和文化知識並重。將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程的模塊確定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模塊。學校可以先開設公共選修課,供有興趣的同學選修,從而慢慢提高經典著作的影響,漸漸形成學生學習經典的良好風氣。譬如可以開設“論語導讀”“老子導讀”“唐詩宋詞欣賞”“明清四大名著欣賞”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賞析及詩詞鑑賞等選修課程。讓經典誦讀活動融入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評價、教育教學督導中,給予讀經活動制度層面的有力保障,體制機制的長期支撐,確保經典誦讀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

2.依託科研強勢,加強詩詞教學研究把詩詞教學列入教育教學計劃,進而開發校本課程,編寫詩詞校本教材;根據高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推進詩教進課堂活動,提出相應的目標要求,採取相應的施教方法;注重詩教的融合和滲透,善於把詩教與語文教學中的詩詞授課相結合,與政治、歷史和公民素養教育相結合;開設詩詞教學公開課;開展詩詞教學課題研究,申報專項課題。在師生中間形成濃厚的詩詞教學與研究氛圍。

3.抓好社團建設,活化經典誦讀形式以社團建設為抓手,常態性開展經典詩文的學習和誦讀活動。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詩歌創作、詩歌賞析、詩詞默寫、詩詞誦讀比賽等系列活動。開設專題講座,如先秦思想專題、通俗文學、武打小説專題;組織學生觀看《百家講壇》或經典名著影片等經典節目;組織學生排練如《北京人》、《雷雨》等經典劇目的片斷和扮演經典人物角色等。在開展這些活動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課誦讀任務,結合活動開展的情況舉辦經典誦讀感想交流會、經典詩歌朗誦會等活動,活動結束後召開“經典誦讀”活動總結大會等,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4.拓展社會實踐,豐富學生人生體驗讓經典誦讀以開放的視角,參與到社會活動中,營造整個社會重視經典的氛圍。高職校可以成立經典誦讀志願服務隊,利用節假日走上街頭、走進企業、進入社區,通過“擺攤設點”的方式,向市民們誦讀經典,宣講經典文獻的精髓,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樣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經典誦讀知識;另一方面,又讓學生所學的經典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同時,還加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一舉數得。高職校的學生會與社團組織可以利用有利於弘揚經典誦讀知識的節日與事件,以之為契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經典的意識,堅定符合社會道德與準則的人生追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的節日裏,可以在校園開展“經典誦讀文化節”,將與之相關的經典誦讀知識傳播滲透在節日活動中。

三.高職語文教學開展經典誦讀的意義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代人閲讀經典,不僅獲取了知識,也使悠久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同時也是尋求一個完善、獨立的自我與品格的好途徑。我們從經典著作中可以明白古聖先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精髓,理解教人為人處世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將古聖先賢的教誨融入自己人生成長的歷程,自覺地消解外部世界的喧譁與浮躁,自覺地加強內在修養,強大自己的內心。誦讀經典,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品位,加強了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的素質與能力,使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成為名符其實的“技師”。

2.推動學校品牌建設要使我們的學校具有有魅力,品牌特色不可或缺。教育部選拔建設的百所示範高職院校,大都顯示了品牌和特色的力量。因此,學校可以嘗試結合當地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實際,組織力量選編能體現地域特色的經典讀本及誦讀、書寫、講解材料、教輔,提供教學資源;建立經典誦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依託區域經典文化來打造學校品牌。學生從經典中深刻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加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3.推進學校學風建設在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組織班級進行演講朗誦、學生早讀背誦經典、進行詩詞創作、做讀書筆記、評選經典誦讀先進個人和優秀班級、建立經典誦讀資源庫等活動,可以使學生受到校園濃烈的學習氛圍薰陶,自覺地改變懶散的學習習慣,使學校的學風日趨向上,打造書香校園指日可待。四.結語總之,我們要藉助語文課堂,用經典名著薰陶學生文化情操,用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力求把經典誦讀教學滲透在高職校語文教學及各種活動中去,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既是職業學校培養高素質複合型技術人才的需要,也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要求。

篇4: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議論文教學現狀

作文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生學習的老大難。一聽到寫作文,學生不是磨,就是整體寫作質量不高,議論文更是如此。議論文相比於記敍文,更讓學生言而無物,甚至第一步就劍走偏鋒,審題錯誤。如何擺脱學生害怕寫議論文的現狀,讓學生不僅能準確立意,還能言之有物,甚至能結合實際,昇華主題,這是語文教學永恆的研究命題。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1)指導正確的閲讀方法,分類整理素材

審好題是寫好一篇議論文最基本的前提,立意錯誤的議論文只能屬於三類文,在大學聯考的戰場上相當於給作文判了死刑。每次習作和考試,都會出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立意空泛的現象,作文出現大失誤,語文分數自然也會低。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平時他們也花時間閲讀議論文寫作素材,但是為何還是收效甚微呢?我慢慢地總結出原因,他們所謂的看素材只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以為自己知道這件事就可以了,卻忽視了素材下面的提示,適用於什麼話題的文章,這才是核心。同時也不善於總結歸納,在寫作時顯得捉襟見肘,素材張冠李戴,記憶錯亂等,這些都是寫議論文的大忌。

如何有效地規避學生寫議論文審題不清的毛病,首先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都讓學生準備一門議論文素材整理集,歸類整理議論文寫作素材,將誠信,勇敢,愛心,忠誠等這些經常出現的素材分類整理,只能寫上提示語,平時拿出來回憶和複習,強化自己的記憶。讓所有學生在寫作時能確保審清題,立好意。但是現在大學聯考的議論文寫作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例如2013年江蘇大學聯考題蝴蝶在山洞裏生活,由於人的出現幾天後蝴蝶飛走了。的確,乍一看我們老師都沒法立好意,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思考和對文章的理解。

(2)寫作指導要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

蘇聯教學家贊可夫提出“學習是照顧到每位學生的活動,要使每位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思維個體,對每個話題的理解和把握都存在差異,因此我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也要因材施教,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首先,我會根據學生多次的寫作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作文興趣小姐。如長期立意不清,選材不當的為一類;材料堆砌,言之無物的為一類;立意正確,選材恰當,但是流於俗套的為一類;最後是選擇,立意都很好,但是缺乏主題昇華的為一類。每類學生水平不一,我可以針對學生的水平佈置不同難度的作文題,讓她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得到更大的提升。其次,我還會組織組內作文評價活動,每訓練完一篇習作,我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和評價,同時寫出最恰當的評語。我認為學生如果對一篇作文的好壞有自己的觀點和把握,那也是自我品鑑能力的提升。最後,我會親自翻閲學生的點評意見,再次批改,做到作文的精細講解。作文是學生思維成果的展示,不管優秀與否,我們都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精講細批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本職工作的盡職盡責。

(3)指導正確的寫作方法,謀篇佈局

議論文的寫作不僅要講究立意準確,同時也要能將自己頭腦中積累的素材靈活的組織,運用,最後呈現出一份完美的佳作。很多學生都發難,為什麼每次寫議論文都感X像是材料的簡單堆砌,沒有什麼思維邏輯,作文顯得鬆散。其實,這就是在寫作前沒有做到謀篇佈局,沒有想好該怎麼寫就輕易的下筆。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寫作打草稿的好習慣。

議論文的寫作分為幾種佈局形式。總分總是學生慣用的寫作套路,也是教師偏愛的寫作模式。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接下來進行詳細的論證,論證的過程就是每位同學謀篇佈局的呈現,也是學生見仁見智的方法。所選用的素材可以以並列式,遞進式,對比式,古今對比式等不同的形式呈現,這會讓文章立體豐滿,構思嚴謹,更有易於學生説理論證,確之鑿鑿。這就是議論文的亮點,如何排列自己的寫作素材,是個人思維能力的展現。因此,我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會讓學生在下筆之前,先構思好整篇文章的寫作框架,循着自己的思路寫作會有效地開始書寫,嘗試着靈活運用議論文的結構和素材,避免寫作素材零散,邏輯思維凌亂的弊病。這是我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學方法,事實證明,也有很大的教學效果。

簡而言之,議論文的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重中之重,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個人閲讀和素材積累,俗話説得好“巧婦難為無比之炊”,這是寫好議論文的首要前提,同時要注重文章結構的謀篇佈局,論證有理有據,層層深入,這是判斷一篇好議論文的標準。最後,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思考和當下時代完整的結合,做到古今論證,議論昇華,這是佳作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志強.去蔽與創新:孫紹振作文教育思想探析【D】.福建師範大學,2013

【2】吳紀樑.高中議論文寫作理性立意教學淺探【D】.華東師範大學,2013

【3】葉敏.素養教育背景下高中寫作教材反思【D】.上海師範大學,2013

篇5: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提高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的意義

1.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在高職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特點是教師不會照本宣科,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會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是語文教學同其他的教學不同的地方。所以語文教學在生命教育滲透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通過語文教學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能力。不論是語文教學還是其他的教學,最終的目的都是使人獲得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提升人在社會中的生存條件,改善人的生存方式。語文教學可以很好地提升人的生存力,不僅可以讓人獲得更好的生活方式,還可以讓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高職的學生應該懂得人生的奮鬥目標和奮鬥途徑,不僅僅是提升成績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存能力,提升對生命意義的深刻理解。

2.提高對生命的珍視程度

生命教育最直接的目標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生命的珍視程度明顯提升。在高職語文教學當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其意義在於提升學生對生命的珍視程度。隨着社會的變遷和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觀念的改變,很多學生對生命的珍視程度並不像上代人那麼深刻,抗壓能力和抗打擊能力明顯下降,這會使學生在面對壓力的時候產生輕生的念頭,或者説對別人的生命不在乎,視生命為兒戲,這也是現在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過語文教學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不僅僅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一種做法,更是對他人生命尊重的一種做法,通過生命教育,提升對生命的珍視程度,在減少校園暴力時間發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的策略

1.提升語文教師的生命教育能力

提升語文教師的生命教育能力是非常基礎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就要求教師提升一下幾種素養。首先是提升等待的素養,等待意味着教師能很耐心的教導學生,按照發展的態度對待學生,對學生多點理解和信任。其次是分享的素養,所謂分享的素養,就是教師能把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分享給學生,同時願意把自己的其他資源和學生共享,同時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全力相助,這也可以給學生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給學生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最後是寬容,寬容是對生命珍視最重要的態度,這不僅是針對他人的錯誤,也是針對他人的差異,同樣也是對自己的錯誤和個性都持有寬容的態度,要做到寬容,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哲學水平,但是寬容並不是忍讓或者遷就縱容,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態度,對於原則上的錯誤絕對不能容忍。

2.通過閲讀教學進行生命教育

語文的閲讀教學,教師需要把握一個理念,就是在學生進行閲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做到“閲讀第一”,並不是為了做題進行閲讀。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閲讀確實帶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這是要生命教育的理念相違背的。閲讀的過程實際上是體會他人的生命理念,豐富人生體驗的一個過程,教師應當儘量的減少閲讀的功利性,同時增加閲讀的質量,教師應當尋找具有深刻意義的文章供學生進行閲讀,同時進行合理的引導,不僅是引導學生的閲讀,也要閲讀學生的傾聽,因為閲讀也是同作者進行交流的一種的方式,通過閲讀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對人生的理解,這就是通過閲讀教學進行生命教育滲透的一種的方式。

3.通過寫作教學進行生命教育

寫作也是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教學點,通過寫作,也可以讓學生反思生命,反思人生,傳達出學生的活力,所以也可以通過寫作教學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通過寫作教學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口頭作文練習,語言是每個人表達自己的重要方式,通過口頭作文的練習,教師可以進行積極地引導,通過引導,學生可以對人性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能夠在交流和表達中進行良好的人性互動學習。第二,隨筆,學生有的時候會忽然對人生的理解產生靈感,將這些重要的靈感記錄下來,可以很好的教育學生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時可以積累對人生真諦的認識,通過隨筆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對生命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第三,寫作,寫作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認識對作文命題的理解,同時將對命題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在不斷地對命題的理解過程中就能更好地加深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提升學生對生命的珍視程度。

三、結語

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同時也是一個比較長久性的工程,並不是改變一屆學生,甚至一個時代的學生,而是需要長久的堅持下去。相信,通過語文教師的不斷地探索,生命教育會對更多的人產生影響,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積極向上的影響。

篇6: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高職校,指的是高等職業學校,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所以,在很多學生甚至是老師的心目中,高職院校的任務就是學習技能,而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放在邊緣地帶,由此就導致了很多畢業的學生雖然擁有高技能卻因為綜合素質的低下而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順利,造成一種高分低能現象。由此可見,在職業學校的日常教學中特別是語文教學中融入綜合素質教育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並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呢,本文在這方面進行了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一、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綜合素質對他們以後就業及生活的影響

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做人、團隊合作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等。做人就是要培養高職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做到雙贏,就必須學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幫助他人,要做到與同事齊心協力,這就是團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學生還得具備一定的吃苦耐勞精神,要有強烈的生存意識,實際的生活本領,樂觀的穩定的情緒,等等。而這些素質,恰恰是現在這些學生所缺少的,也是不被他們重視的。所以,在上課開始,通過ppt演示一些成功人士成功的案例,特別強調綜合素質在他們成功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用生動的事例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綜合素質對他們以後就業及生活的影響。思想上重視了,行動就有了原動力。

二、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情感是一種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及人的具體需求之間的關係,是人關於客觀事物及自己實際需求的一種主觀感受,是由人的各種各樣的經歷而產生的喜、怒、哀、樂等的情緒表現。在這些情緒中,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愉快的生活、喜歡交際並擅長交際,促進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學習教育就承擔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具體感知和課堂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品質,使學生成為身心和諧發展、能被社會接受的優秀人才。語文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

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教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外,還要教會學生髮現自己的問題,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遇到事情不要怕,要學會冷靜的分析問題,告訴他們當現實與理想產生距離是,不要悲觀失望,不要自暴自棄,要採取一種積極的、耐心的、寬容的人生態度。要對未來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四、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在多種形式中獲得知情並舉的教學效果

列寧告誡人們: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進行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德育教學,讓學生情智協調發展,互相促進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要改變原來老師自顧自的講,學生被動聽的形式,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合理應用多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進行課堂交流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讓學生追求價值、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具備認識社會、評價社會生活的能力。比如我們進行的開放性試題培養法,鼓勵學生運用創新思維和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對自我意識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

五、開展多種課外活動,利用積極向上的互動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課後,利用教材中古今中外成功、成才的事例鼓勵學生;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用積極德育激勵學生,幫助他們解除成長中的困惑,找到成才路徑。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學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讓“愛”作為教學的主題,用愛心感染學生,引導他們步步向上,培養他們的積極德育。不管在課上還是課下,老師要走到學生中去,讓自己融入他們,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使師生德育交融,關係和諧,以優化教學效果。高職語文教學的方式與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領悟到道德與人性的真善美,改掉原來的不良習慣,懂得做人的真諦,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教材上的東西,學到如何操作工具,如何製作工件,而且要讓學生學到適應社會的本領,讓學生在以後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不斷的認識自我,超越自我。這才是全面的職業教育,也是職業學校的學生應該接受的教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篇7: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正視當前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並對職業能力的內涵有基本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1.高職語文教學現存不足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經常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些不足的存在,不僅會給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影響,而且會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產生影響。必須切實加強對其的分析,就當前看,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1難以意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當前,很多高職學生錯誤地認為,步入高職院校主要是學習技術,而語文教學似乎與學生的技術知識沒有關係,所以難以意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將語文看做是可有可無的學科。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動力勢必會降低,所以很多高職語文教師就迎合學生的需要,所開設的語文課程的課時量較少,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看似在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學生由於語文素養和知識的缺乏,導致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進而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產生影響。當前,不管是高職學生還是高職教師,在語文教與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忽視了語文教學的作用。

1.2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難以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近年來,隨着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各大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很多高職生在步入社會之後,往往由於自身能力原因而難以在用人單位中紮根,很多看似職業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社會中顯得十分脆弱。究其根源,雖然一些高職學生掌握了一些技術,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難以有效地將所學的技術知識進行改進、轉化和吸收。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較弱,導致所學的技術知識難以轉換到實踐中應用。加上高職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在禮儀和麪試技巧等方面的培養,不僅能培養學生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藴,彰顯學生的外在氣質,還能為學生在今後的求職和履職過程中帶來幫助。但是很多學生和教師由於忽視其作用,導致語文知識掌握不牢、應用成效較差等而導致問題頻現[1]。

2.高職生職業能力的內涵

為了更好地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所以在對當前高職語文教育現存不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還應切實掌握高職生職業能力的內涵所在。就高職生的職業能力來看,其主要包含基本職業能力。其中,基本職業能力,主要包含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專業能力主要是在職業活動從事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技能,所以其屬於最根本的生存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在職業活動從事過程中所需的工作和和學習的方法,所以其屬於根本性的發展能力。社會能力主要是職業活動從事過程中所需的人際交往和職業道德等行為能力。再從關鍵能力看,其雖然同樣包含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但是其具體的內容有所不同。其專業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新工藝技術的理解能力;②職業適應能力;③過程優化能力;④質量意識,所以其是對專業能力進一步的體現。方法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全局系統思維;②整體創新思維;③決策遷移能力,所以其是對方法能力進一步的體現。再從社會能力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社會責任感;②羣體工作協調能力;③語言文字表達能力;④良好的自信心,所以其是對社會能力進一步的體現[2]。

3.具體的培養策略

在對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高職語文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採取有效的策略。

3.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視角強化高職語文教學的開展。在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下,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應注重向技能教學的轉變,但是不能忽視語文知識的教學,只有以語文知識為基礎,以技能教學為側重點,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動力,將傳統語文教學觀念進行改進和完善,才能更好地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及交流等能力的培養,儘可能地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從而在交流過程中掌握學生面臨的困難,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有效地確保職場競爭技巧傳輸的針對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致力於教學方式的改革,衝破傳統思想帶來的束縛,儘可能地開闊學生視野,從而更好地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3.2以職業能力為宗旨強化教學考核工作的開展。因為在以往的高職語文教學考核中主要是對知識點的考核,尤其是學生在記憶能力方面的考核,所以學生往往只是被動記憶教師傳輸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機會很少,導致學生興趣較低。在高職語文考核方面應加強對其的改革,在考核過程中始終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宗旨,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在今後的高校語文教學考核過程中,在注重基礎知識考核的同時還應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考核,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成效。

3.3賦予“教”、“學”新內涵,實現高職語文知識的學以致用。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均發生巨大的變化,教師的“教”,不僅是語文知識的教,更多的是通過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學生的“學”,不僅是學習語文知識,更多的是通過語文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的教學內容應立足高職生的實際,除了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外,還要選擇短小精煉的散文,才能兼顧文本的多樣性,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性地確定主題,並儘可能地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實現寓教於樂,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並將其與所學的專業技能知識有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3.4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側重對學生文字能力的培養,在社會中一些職位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文字功底,例如:文員、記者、編輯。這些職位對求職人員的文字功底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能反映個人文化素養與實力。高職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3]。

4.結語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只有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發展所需的'人才。新時期背景下的高職語文教師必須緊密結合高職生的特點,在新課改目標的引領下,分析和總結高職語文教學現存的不足,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高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並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為促進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趙旭豔.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學報,2010,02:28-31.

[2]馬莉莉.基於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探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04:44-46.

[3]馬振華.職業能力培養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探析[J].科學諮詢(科技管理),2011,06:97-98.

篇8: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形式,脱離生活的內容和形式,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積極性。高職語文教學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探討語文教學如何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高職語文教學需要我們確立新的理念,使語文教學“生活化”

與普通高中生相比,高職生相對文化基礎差,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因勢利導,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地注入“時代的活水”。如在教學説明文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實物,訓練學生的邏輯説明能力;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訓練學生的空間説明能力等。在網絡文學盛行的今天,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在網絡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在網絡中如何規範使用語言,讓學生選擇推薦網絡文學作品並開展一些評論等,這些都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高職語文教學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日常應用文寫作的能力

高職生面臨着走向社會舞台的現實,因此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日常應用文寫作能力不容忽視。口頭表達能力是影響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語言表達教學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與普通高中相比,更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重語言表達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應用文是人們交流信息、處理事務、聯繫工作、洽談業務等經常使用的一種文字工具,能寫應用文是職校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走進生活,貼近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各類應用文的訓練教學,從借條到收據、從採購申請到財務分析、從求職信到工作總結等,培養學生具備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學習或運用語文的“本能”,學生自然而然地由課堂學習擴展到社會生活天地。

三、高職語文教學還應注意學科間互動,滲透進學生的生活

現階段高職課程改革要求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理念,教師應認清高職語文教學的任務與作用,讓學生將學習專業知識與學習語文相結合。如,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計算機知識自行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在課堂上做“老師”,向師生展示自己的查找結果,並讓其他學生做出評價。在口頭表達訓練課中,可以聯繫財會和金融專業的特點,安排學生“與客户交流”的教學內容,創設工作實景,師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師扮演客户、學生扮演銀行櫃員,或由學生互換角色,培養學生即興講話、與人溝通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成為一股活水。這樣,不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師生關係,而且與“能力、就業”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對專業以及其他學科的探究熱情。

四、高職語文教學必須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

呂叔湘先生説:“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生產一線進行實際操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從這個基本點出發,要求高職畢業生具有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獲取知識和遷移知識的基本能力,因而提高自學能力對於高職學生有着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在高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加以運用,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任重而道遠,它需要我們將“授人以漁”進行到底,最終達到“不教”的目的。

篇9: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在培養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具有其他專業課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教育通過內容豐富的語文知識和文化,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塑造,通過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內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同時,語文教學內容的多樣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提高職業技能,滿足多種社會職業的要求,從而使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後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

一、高職語文教學的作用

首先,語文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作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能夠很好的把人文融匯於教學當中,從而幫助學生較好的認識人生、認識社會。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端正思想、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比如通過經典美文和古典詩詞賞析,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塑造完美的人格。其次,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觀念。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除完成基本的語言文學知識傳授功能之外,還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專注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中一些鮮活的人物形象,直觀、形象地向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寓理論教育於鮮明的形象和生動的故事中,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模仿榜樣人物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堅定理想信念。然後,語文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當中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工具性,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是學生學習和未來工作的重要工具。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鍛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而這些能力都是現代社會給從業者提出的職業要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會了這些知識,就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職位需求,更好的適應職場變化。

二、提高高職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將高職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在職業院校當中,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對於語文這種基礎學科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就需要高職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讓學生更好的意識到語文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利用語文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情,比如寫信、寫演講稿和社團活動計劃書等,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學生閲讀引導工作,鼓勵學生做好日常語文知識的積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2.結合專業實際完善教學內容。高職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語文教學應充分結合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職業院校使用的語文教材都是通用的,內容過於陳舊,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目標不符。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採用適合本校學生使用的語文教材,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強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多注重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這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的適應職場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口語訓練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即興發言、課前十分鐘演講、辯論賽等都是很好的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與職業要求進行充分結合。比如對於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讓學生撰寫產品説明書、營銷計劃、調查報告等;對於旅遊專業的學生來説,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強調對學生口語表達和應變能力的鍛鍊,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交談與溝通的基本原則。

3.合理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職語文課堂上合理利用多媒體,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調節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於一體的特點,能夠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為生動形象的圖畫,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並且富於色彩,為語文教學創新出一個更新的教學審美背景,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課堂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結語

要想提高高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發揮語文對高職學生的引導作用,必須加強語文教學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聯繫,結合學生的專業和職業發展目標優化語文教學內容,還可以採取多媒體教學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高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篇10: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1慕課的定義及作用

(1)慕課的定義。Moocs又稱為慕課,是一種新興的網絡教學模式,由於是在網上進行的教學,所以可以同時給成千上萬的學生上課。學生通過這個平台可以吸收到更加多元化的理論知識,以及一些相關專業的教學技巧等,通過與不同地域和年齡的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足不出户就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國的關於語文方面的最新信息,可以與不同膚色的學生來探討關於高職語文方面的不同見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激發出更多的潛能。(2)慕課為高職語文教學帶來的益處。高職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無論哪個專業的學生都會涉及到。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慕課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加開放化,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大和更廣的市場空間,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更多地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對於語文知識能夠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未來的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幫助,讓高職語文的教學真正做到與世界接軌。

2慕課教學模式推廣應用的準備

(1)對慕課體系進行深入瞭解。慕課對於教師來説都會有一個基礎的概念,在實際的高職語文應用中,教師要首先對慕課進行一個深入的瞭解。要對於慕課教學的整個體系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學習,理論知識是實踐的指導思想,所以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理論知識不能夠分割開來,要有機融合到一起。將理論知識作為一個基礎,在此之上進行實踐教學體系的延伸和發展,這樣才能夠使得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化的教學鏈條,使學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培養。(2)慕課教學模式要結合實際。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着不同於其他院校的特點,要想讓慕課發揮出更好的效應,就一定要注意教學構建的可行性。除了要借鑑一些成功的慕課教學的例子之外,還要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教學環境、本市市場對於學生的就業需求等等,綜合以上因素針對本校的學生來制定出一套確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學習和實踐都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循序漸進,讓學生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使他們的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增長。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經驗,總結經驗,完善慕課教學。(3)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一個風向標,掌控着教學的整體方向。所以在進行慕課教學之前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有了教學目標才能夠很好地確定一個教學的總體方面,整個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着教學目標來開展的。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固定不變的,那就是要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大的目標確立了之後,教師就要對於近幾年高職院校的就業情況進行細緻的分析,然後找出就業率不高的問題所在,然後把這些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確立一些階段性的目標,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來進行實時的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以慕課促進高職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1)高職語文慕課教學中融入計算機知識。現代的社會中計算機已然成為了一個主流的工作必需品。在語文的教學中融入計算機的元素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技術,另外一方面能夠增加語文課程的趣味性。在閲讀部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閲讀文本來讓學生進行課程的簡單設計,以慕課的形式在網絡上進行公開授課。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會應用到很多的計算機技術,這種形式對於學生來説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全程給予意見和幫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習。(2)採用分組學習的形式。慕課的學習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的,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來讓學生接受不同類型的語文教學形式,然後通過對比和討論來達到多樣化的教學延伸的效果。這種形式能夠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去嘗試新的教學形式,能夠給語文的教學帶來創新化的發展。例如在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困難的寫作部分,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進行不同的慕課寫作技巧方面的學習,然後課後不同組的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然後教師再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講解,這樣的形式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3)將生活元素加入到課程當中去。在高職語文慕課的教學當中,利用社會的熱點問題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化的教育。讓學生學會利用自身學習到的知識來進行獨立的思考,根據自身的認識來判斷對錯,學會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社會上的問題,從而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以語文慕課課堂作為一個小小的平台,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社會的發展。這種方式能夠讓語文慕課教學中的內容進一步昇華,從而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4)增加學生在慕課中的參與度。現代化的教學提倡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在慕課教學中也要更多地鼓勵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去。在網絡教學中面對不同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去,切實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當中去,而不是隻是走過場似的學習。(5)強化校企合作的環節。慕課的教師不一定非要是固定不變的。也可以請一些企事業單位中的在職人員來當高職院校的特約講師,通過網絡的平台來與學生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將更多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來進行高職語文慕課的教學,雙方共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做到專業師資隊伍共建。4結語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項重要的優勢就是實踐能力較高。所以高職語文的教學要進一步發展和進步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對於高職專業人才的需求,才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爭取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學習到實際工作中能夠用到的技能,使學生學習得更加紮實和穩健,吸收更多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進一步滿足企業對於高職院校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從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篇11: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新課改下,各式各樣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在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過程中不斷演繹着課堂的各種精彩。然而,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儘管我們的中職語文課堂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師的強制灌輸依然存在,學生傾向接受式學習。筆者認為,課改的關鍵在課堂,我們教師只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改變並優化滯後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差異,注重教學反思,才能滿足新課程教學需要,不斷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下面,筆者就結合《邊城》一課的教學,從如下三方面就中職語文教學的優化略作闡述,不正之處請同行予以批評指正。

一、豐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學習方式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一張嘴、一支粉筆打天下的教學手段,不言而喻,單調的教學形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積極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我們的中職語文課堂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中不斷喚醒學生的潛能,實現認知、技能與情感三方面的和諧發展。例如在《邊城》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湘西風景圖片,並以“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鄉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亂痴心”的對聯引出課題。

2.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聆聽範讀,瀏覽全文,感受意境,並結合自己的感受給文章的各部分起個小標題。

3.文本探究,深入感受。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走進作者、走進文本,看看那裏的景、那裏的人、那裏的情,如:結合《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沈從文的邊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小説中表現了哪些人物?請用幾個詞概括翠翠的形象特點,歸納外公的人物形象。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為,哪個字比較好?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情境的創設和學生自主感受,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泛讀與精讀、鑑賞與討論的結合中,避免了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尊重學生差異,滿足多樣學習需求

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是面對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每位學生都能所有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的能力等的不同,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三層,承認差異,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雖然,《邊城》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作品,但我們也不可能在課堂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相同的感受,不可能對每一層次學生的心理獲得做到面面俱到。為此,教師可以本文“美好親情”的文章主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鑑賞要求,比如,對於語文基礎較弱的後進生,應着重瞭解作者對湘西風土人情、優美環境的描寫上,抓住文中所描寫的翠翠、外公、過渡的鄉民的形象,找出相關語句,着重理解、誦讀和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和小説的主旨。對於中等生,可在上述基礎上增加歸納、小結的要求,並找出自己喜歡的片段,談談自己的閲讀感受,體會沈從文小説的風格。對於語文基礎較好的優等生而言,可以加深對本文主旨的認識,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

三、注重反思教學,完善設計方案

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後、在基本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現有的教學進行自覺反思,包括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與改進之處,並以此為新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一位負責任的反思型教師,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從而讓學生學的更快樂、更主動。例如在《邊城》一課,筆者在課後積極反思,找到了如下幾處仍需改進之處:本文體現着邊城民風的人和事,淳厚的民風、淳美的人情,值得學生細細品味,也是體會作者表達意圖的一個突破口,但在教學過程中,因擔心教學進度,沒有給學生留出太多的探究空間,文本解讀仍不夠深入,學生體驗不足,影響閲讀效益。同時,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對學生的引導和感悟之上,講解分析有餘,但互動較少,生生深層交流與討論仍顯不足。通過反思,筆者找到了下一節課自己需要改進和調整之處,牢牢抓住中職學生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使學生析文賞詞,笑中悟道,實現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總之,課改的春風為我們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迎來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教師理應秉持新課標理念,不斷改變並優化滯後的教學方法,尊重差異,注重反思,才能不斷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使課改在前行的道路上再結累累碩果。

篇12: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部分老師對語文教學和文學教學的關係弄不清楚,甚至很多人認為語文教育就是文學教育,對此,葉聖陶在《國文教育的兩個基本觀念》中説:“國文的涵義與文學不同,它比文學寬廣得多,所以教學國文並不等於教學文學。”廓清認識,明白了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正確而有效地實施文學教育的前提,也只有從這個前提出發才有可能把握住文學教育乃至整個高職語文教育的核心。關於語文教育的歸宿問題,葉聖陶認為,語文教育的歸宿是:“發展個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個人終身受用不盡……使社會間接蒙受有利的影響。”當然單純依靠文學教育是很難達到這個目的的,但是,在語文學科中,“發展個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又必須藉助文學教育。可是在目前的高職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卻是缺失的。雖然中國自古以來的語文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學教育的成分,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對高職的文學教育這一塊進行調查、整理和研究,筆者在查閲資料的時候發現還沒有文學教育相關的專門著作,在高職語文教育相關的教育刊物和學術刊物上刊發的有關文學教育研究的文章很少,甚至國外關於文學教育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同樣也缺乏相應的研究。總之,我們的文學教育是既無傳統可繼承又無經驗可借鑑的,我們高職教師在教授文學課的時候,基本沒有正確的可供參考的理論來指導自己,唯一可憑藉的就是高職語文新課程標準,其他的全憑個人感覺和自身修養。雖然如此,但高職語文課是必須要進行文學教育的。筆者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後,對於高職語文課的文學教育問題有一點初步的認識。筆者認為,出現問題,一定要找到出問題的原因。高職語文文學教育的缺失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並且針對這些原因來找對策才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情。

一、目前高職文學教育的缺失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劉真福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文學教育曾走過一條曲折的道路,在20世紀50年代的一段時間裏語文課等於文學課,60年代文學教育卻銷聲匿跡,80年代文學教育又開始復興,到了90年代,文學教育理念更新,但仍未衍生出新教學體系,到了21世紀,語文界在高職文學教育理論方面都沒有作出系統深入的研究。文學教育是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面,並且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成長。但是在現實的高職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卻越來越顯得缺失。眼下高職語文的教學變得越發技術化和工具化了,教師在課堂上對文學類文本的講授越發缺少文學作品應該有的悟性、感性以及整體性的感知,教師也越來越缺少自身對文本的文學感受,更別談對學生內心感悟的引導了,充斥在課堂上的幾乎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程式化、模式化和概念化,還有在這一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過程中層出不窮的解題技巧,是對“形”的精雕細刻,最終導致“形”存“神”亡。除此之外,高職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考試體系也越來越追求所謂的科學化、客觀化、定量化,甚至是主觀性極強的閲讀理解題、練筆寫作題,也有標準答案,毫無靈活性。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職語文課堂文學教育的缺失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是種種原因交叉作用的結果。

(一)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功利主義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

雖然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教育部也於2009年制定了五年制高職語文新課程標準並將之宣傳和推廣,但是在我們很多中學,應試教育仍然主宰着教育形式。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眼光往往都盯着“升學率”這個目標。這種情況也延續到了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所謂文學教育,其實就是一種“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過程,它要達到的目標就是體驗作家在作品中所表達出的深意、詩意和個性。在現在的五年制或者三年制的高職語文課堂中,文學教育的特點被消解,文學課幾乎成了閲讀理解課,目標就是尋求標準答案,文學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模式化和標準化。

(二)注重工具性,忽視人文性

語文是一門集工具性和人文性於一體的學科,特別是最新的《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標準》的問世,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了深廣的影響。可是,很長時間以來,教師在語文教育中都特別強調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對於人文性的一面,則絕口不提,只重視知識技能的訓練卻忽略了人文素質的培養。很多教師認為高職語文課的任務無非就是向學生傳授一些語文知識,培養各種語文能力,對於更為重要的發展學生個性和培養健全人格則重視不足。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忽視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厭其煩地把好端端的一部文學作品分解、切割,總結出許多莫名其妙的主題內容和藝術特色;學生則被動地將這些主題內容和藝術特色死記硬背下來,本該是學生自己感悟、理解、表達,卻最終都由老師代勞了。文學作品中所藴含的智慧、感悟、體驗、個性化、想象力、道德感、創造力以及審美意識等都在高職語文教育精心構建的知識體系以及文學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識性的目標導向中消失了,逐漸把審美感受過程解構為材料運作過程,文學的整個審美世界被遮蔽了,文學的審美感喪失了。

(三)教學評估制度

目前,幾乎所有學校的教學評估制度都是以考分為標杆,這就造成了文學教育以考試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完全失去了文學教育的本質。文學的特點決定了它對學生的影響是內隱的、潛移默化的,它側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這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等各方面,短時間內難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於是這就導致教師固守陳舊觀念,對文學教育顧慮重重,以教材為本,甚至認為教學就是教“書”,很多教師就照着課本和教學參考書、教輔資料等來“照本宣科”,採用題海戰術對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強化訓練,以使其符合現行的教學評估制度的要求。這樣高職學生便很少有自由閲讀的時間,更沒有特定的時間來接受閲讀指導,甚至教師也無法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因為他們的教學方式已經模式化了,這是很可悲的。

三、補充文學教育內容,提高文學教育質量的對策

通過研究,筆者發現了高職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教育是缺失的,並且找出了文學教育缺失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姑且稱之為對策。筆者認為,文學教育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現行教材為基礎,與課文教學結合起來,適時補充足夠的文學內容。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文學理論的基本原理,提高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文學欣賞水平,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培養其高尚的藝術趣味,學習成功的創作經驗,從而有助於提高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慮學生的需要,編寫適合“90後”“00後”的校本教材,並且課本要不斷更新完善

根據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學的觀點,教材的內容與性質可以從知識與能力兩個維度加以理解。知識維度包括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反省認知知識四種類型。能力維度包括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與創造六個層次。其中,每一類知識和每一個能力層次又可以識別為若干亞類型。語文教材的內容和性質也可以從知識與能力兩個維度來理解。教材的編寫理念要有創新,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宣傳實行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教材的編寫者要轉變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發展,這是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教材內容的選編一定要考慮學生的需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目前我們的高職生都是“90後”“00後”,編校本教材之前必須研究學生,考慮到他們的實際和需要。應當明確,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境界,是教育的本體功能,校本教材應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二)充分挖掘既有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

在新的校本教材誕生之前,要充分挖掘既有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學科教學活動在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到思想、方法和精神等文化的層次,這對學生深入地理解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培養一個善於教學的團隊,我們的教師必須完善知識結構,轉變教育理念。教師要認清: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文學教育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又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只有以人為中心,才能真正提高文學教育的質量,才能發揮文學教育的功能。高爾基曾經提出“文學即人學”的命題,文學教育強調的是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功能,突出了文學教育側重非智力因素開發和人格建構整合的基本特點,為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良好開展創造了一個理念實施的空間。簡單來説,文學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就是審美教育,是一種精神陶冶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磨礪的過程。人文,強調的是對人的培養和對個性的關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學習趣味的選擇。”前者是對學生個性的關注,後者是對學生心理需求的尊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處處依賴教學參考書,要敢於和善於對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做出有自己獨特個性的解讀,並且鼓勵學生敢於創新地解讀文學作品,這樣才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引導學生琢磨、體會、領悟文學作品的意圖和匠心,真正挖掘出現有教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三)尋找新途徑,探索好方法,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強化文學教育的文學性,淡化其工具性,防止把人文性誤解為思想性和政治性。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勇於嘗試,探索出更好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文學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痛苦與幸福的感受,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這是語文的“人文性”所決定的。開放而有活力的文學教育課必須根據不同的文學教育內容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並且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筆者在閲讀了大量的文學教育方面的論文之後,嘗試着採用了一些符合文學教育任務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筆者一直認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一些個人化的感悟,無論是否有道理,只要他能自圓其説,都應該積極鼓勵,這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從而實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終身學習的理念。筆者還曾採用過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形式一般是針對畫面感很強的小説和戲劇作品來進行的。這種形式首先由教師創設情境氛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投入閲讀,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需求,來聯想和定位作品中的人和事。接着是表達和呈現,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投入,通過演繹表達將文本世界活化為生活世界,並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後進行評價小結,師生共同來點評、修改和完善構想。這種方式是力求在文本世界、自我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重點培養學生理解、想象、溝通和表達的能力。除了上面兩種常用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筆者還嘗試過發現研究式教學等方式,這些教學模式,筆者有的是參照前人的實踐總結,有的來源於自己的設想,但總的來説,這些教學模式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來主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張揚自己的個性,發揮各自的潛能,注重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文學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當然,也不可能有什麼固定的模式,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勤於總結,學會創造。文學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只能存在於師生的共同創造中。

篇13: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要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和國中生相比,高中生在個性心理方面趨於向穩定、成熟方面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特點,高中生在求知慾方面更加旺盛,考慮問題謹慎,凡事經過深思熟慮後,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礎上才表露自己的想法。他們經常喜歡模仿成年人思考、處理問題時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好懷疑、愛爭論,對現有的書本知識不滿足,喜歡對新事物的探究,希望別人對自己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希望擺脱大人的束縛,發揮自己的個性,並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獨立生活。但其本身克服苦難的毅力不夠,容易出現困惑、焦慮等現象。他們有着自己的廣闊思維空間,自由地抒發個性體驗。現代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寫作的個性化發展,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將個性化作文寫作堅持下去,讓學生在作文寫作中能夠用文字自由地表達自己內心思想。平時鼓勵學生寫週記、隨筆,鍛鍊他們通過文字寫作來吐露內心情感,消除對新的學習生活中持有的擔憂和恐懼心理,熱情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並加以引導,使學生在充滿信心的成長過程中學會思考,發展健康獨特的個性,瞭解學生的特長,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探微江蘇省常州市第五中學杭琳有目的性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成一種獨一無二的寫作風格。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視野開闊、增長見識、開闊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寫作,努力展現出最出色的一面。

二、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高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於學生現代語文寫作能力和書面交際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性的影響。作文教學在前輩的教學工作中相對積累一些可借鑑性的經驗,但時代發展的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對自身素質的提升也要同步進行。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人格修養的優劣,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着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高中作文教學工作中,其本身的意識、知識、觀念、能力對於作文教學效果有着直接的影響,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有一定的個性化風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自身必備知識的加強是必然,對於國內外的一些先進教育理念和創痛教學中的精髓要合理吸收、運用並傳承下去,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和自身素質。在教學工作中時刻保持精益求精的態度,在自身的教學方法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加強自身學習,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一個有魅力的教師自然教出的學生也會個性鮮明、靈動,因此,教師必須在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足夠的品味、活力和能力,敢於向過去挑戰,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除了有本體性知識以外還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在帶領學生走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與創新精神。一個成功的教師是在不斷自我創新、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只有在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之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帶領學生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要注重體驗社會實踐

傳統的作文寫作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的作文內容空白,缺乏真情實感,對於某件事情的敍述似乎用很平淡的詞語直接敍述完,沒有一點感情色彩,甚至出現一些虛假性的編造現象,嚴重者甚至還有抄襲模仿、作文雷同的現象,每次教師佈置的作文任務總是應付性的完成,久而久之面對作文寫作,學生們開始出現厭倦、害怕等現象。其本質原因與傳統的封閉式的作文教學環境有一定關聯,學生對於自己一無所知的事物當然無話可説。文學創作的源泉來自於社會生活,因此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然後鼓勵學生記錄接觸過的某些事物或建築,加上自己內心的感慨,用文字敍述出來就是一篇好的文章。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提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由發現、感受、體驗並尊重學生對自然、社會的真實感受、活動體驗、人生思考。在引導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觀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自然和自我,對於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要真正懂得,鼓勵發展自身特長,着重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自己的獨特解讀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培養,進而培養參與作文寫作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寫作能力。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僅僅出現在美文佳作上面,更重要的是對活動體驗的認知能力的提高,沒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再華麗的語言也無法震撼讀者的心靈,高中語文的個性化作文寫作主要是將社會實踐、個人情感、教師的自我提升和學生的個性創新結合起來,在對傳統文化精髓有一定傳承的基礎上加進時代所特有的氣息,才能更好地展現個性化作文的獨特之處。

篇14: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影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依然殘留着一些問題,阻礙着新課標的徹底貫徹,制約着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無法滿足培養現代人才的需要。根據筆者的調查與研究,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灌輸式課堂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性低下

教師採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教學效率低下,與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無法達成新課標提出的目標與要求。

(二)教條化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不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單調、陳舊的教條化教學模式,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流程化地、呆板地展現給學生,不僅制約着學生的語文思維,而且降低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三)理論化教學,偏離學習的本質方向

教師的教學內容,理論知識過多,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識,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抽象的、孤立的理論性知識,學生只學會了簡單的讀和寫,卻不能將理論知識在生活中運用,這偏離了學習語文的本質方向。

二、高中語文課堂趣味教學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由於高中學生必須要面對大學聯考的壓力和繁重的學習負擔,教師側重於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其興趣的培養。為了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二)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現代教育體制改革,倡導的是素質教育。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要使學生具備必需的讀寫技能,而且還要使學生具備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增加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高中語文趣味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實施趣味性教學,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它有助於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對於促進語文教育的發展也有重大的意義。那麼,如何實施高中語文的趣味性教學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此提出一些建議,以作拋磚引玉。

(一)使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

實施高中語文的趣味性教學,首先要從教學語言風格的轉變開始。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使用的語言往往比較嚴肅、古板,這對在新時代環境下成長的高中生來講,是枯燥乏味的。時間長了,容易降低學習興趣,造成成績下降。高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摒棄一些比較陳舊的模式化語言,多嘗試使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從課堂的開始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教師應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少使用或不使用偏激性的語言。通過運用教學語言的技巧,可以發揮教學語言的藝術魅力,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採用創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膽地探索,勇於創新,借鑑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採用一些已被證明有效的、創新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採用強制灌輸式教學。隨着時代的進步,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師在實施語文趣味性教學時,可以進行創新並靈活運用教學方式。例如,對於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靈活講解,也可以創設情境進行教學,還可以組織趣味性競賽活動等。通過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趣味性教學的優勢,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課堂教學之中,由於其能夠運用影像、聲音等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表達出來,深受學生喜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內容豐富的課件,增添課堂趣味,加強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播放出來,這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也可以彌補單調枯燥的教學語言的不足,同時又能增強教學趣味,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篇15: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自主閲讀的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努力建設開放性強的、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教養。語文課文內容主要來源於生活,所以,語文課堂上應該利用一切方式還原和豐富生活本身,通過讀透文本,讀懂作者思的想,受到啟發,使課堂變得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使學生學會通過文字領略生活,增強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和語文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

二、自主閲讀的原則

自主閲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閲讀要將個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結合。在自主閲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閲讀行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外,老師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嘗試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滿堂都向學生不斷灌輸知識,把學生看做接受知識的容器。

(2)自主閲讀要和老師的指導相結合。雖然學生是閲讀行為的主人,但是若沒有老師的指導,則很容易出現學生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沒有方向地閲讀的現象,所以,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主動進行自主閲讀和思考,如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讀懂文章的內涵。

(3)以增強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為核心。閲讀能力就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旨在增強學生的閲讀能力。

(4)將課堂內外相結合。學生自主閲讀的基礎是課內閲讀,而課外閲讀主要是對課內閲讀的補充和延伸。

(5)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閲讀態度是否積極主動、閲讀的內容是否多樣,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見解。

三、新課程標準下的自主閲讀實踐探索

(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閲讀感興趣,才會主動閲讀。要想高中生通過閲讀獲取知識,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上講讀有關作者的寫作大背景、生平事蹟、才華和發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學生對作者的關注,使學生對作者產生好奇心。高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思考問題上已經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但思維尚未固定,抽象思維佔據優勢,逐漸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靠近。老師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需求。另外,要鼓勵學生多閲讀課文以外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愛閲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看到讀物就激發閲讀興趣,不僅開闊視野,還大大提升欣賞作品的水平。

(二)構建學生自主閲讀的課堂教學模式

閲讀是學生吸取書本知識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還應該構建學生自主閲讀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確立學習目標,明確閲讀導向。在講解課文前,老師要讓學生預習一遍,然後師生共同商討並且確立本課學習目標。老師應先概括自主閲讀的提綱,併發放給同學們,提示學生如何按照學習步驟自主閲讀。

(2)激發學生興趣。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課文懷有期待和好奇心,這就要求導語設計得非常巧妙且富有激情。

(3)向學生提問,引發學生的質疑。巧妙地設計問題是自主閲讀教學的關鍵,老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拓展學生的思維。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教學素養,不斷摸索出可以有效提高自主閲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篇16: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隨着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教師可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之中利用網絡信息幫助教學,提升教學的效率,這個已經成為語文課堂的一個較大的趨勢了。但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網絡信息的應用還不是非常的熟練和成熟,所以教師應將網絡技術在語文課堂中有一個更好的應用,讓整個課堂變得更為高效。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熟練地運用網絡技術去幫助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網絡信息化高中語文教學應突出重點

網絡教學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教學模式,但是高中語文畢竟是語文課,語文課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整個文本進行一個解讀,讓學生更好地熟悉整個文本。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經不僅限於簡單地淺層次理解課文,而是要對文章有一個深層次方面的情感體驗。比如説,有這樣一節網課,是對《雨霖鈴》這篇文章的解讀。整首詞主要利用的是一個幽冷悽清的秋天的景色來襯托出詩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間離別時依依不捨的情感,這裏面是一個離別之情。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是讓學生先隨着音樂進行朗讀的,這是為了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較好的氛圍,然後教師再利用網絡提供一些與詞有關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教學的信息量不夠集中,如果只是一個畫面的話是可以較好地説明問題的,但是如果是多個畫面在一起就不能夠較好地表達出問題了,甚至於這些畫面還會產生自相矛盾的問題。最後教師雖然讓學生積極討論,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也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了,但是學生在一起討論的卻是與整個文本沒有很大聯繫的東西,關注點不在文章上面。這就説明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重點不夠明顯,對於文本的分析鑑賞也不夠,對學生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也不夠,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説,教師在利用網絡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顧及到語文的特殊性,在教學的時候要考慮到語文中藴含的人文性、規律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二、網絡信息化高中語文教學應引導參與

學生的參與是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授課要求,通過學生參與能夠實現課堂的良性互動和主動學習。在這裏以作文為例,探討高中生的課堂參與。作文可以説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考試中所佔比分最大的一個部分,也是語文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之中是難度比較高的,作文不僅僅是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和運用程度的體現,也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體現。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可以將網絡技術運用到語文作文的講評之中,讓語文作文的評講工作和學生的寫作一同進行,讓整個語文課堂的效率變得更高,並激發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慾望。由於網絡技術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較為直觀的展示出來的。所以,教師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評定的。教師在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的時候,要最大程度上給學生創設一個較為寬鬆舒適、民主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或是看法,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評價,而且,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一些互相性的評價,如此,可以形成一個較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精確的作文點評,較好的網絡技術應用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寫作方面的慾望,讓學生寫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語言文字應用較為得體的文章。

三、網絡信息化高中語文教學應豐富體驗

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它為高中語文的教學開闢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網絡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對於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有一個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詩詞的教學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會詩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頻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聲音,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詩人所創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説,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歌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播放著名的藝術家夏青老師所吟誦的這首詩歌的音頻文件,在聲音的基礎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風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李白筆下奇特的山上風景,讓學生深入詩人所描述的世界當中,更好地體會詩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還可以較好地深化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體驗和體會。語文教學是比較注重學生在聽説讀寫方面的體驗的,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教學當中將這四個方面融為一體,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多彩的、豐富的、鮮活的文章意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體會其中藴含的意境。舉個例子,教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威尼斯的風光圖文並茂地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詩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較好地利用網絡技術可以豐富語文的內涵和情感。總而言之,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網絡技術也越來越發達,語文教學中已經不可避免地會用到網絡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藴含的內涵。教師要學會更好地利用網絡技術,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鮮活起來,讓整個課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讓學生的語文水平也有所提高。

篇17: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迷茫

課程改革推進着教育改革,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已經注意到課堂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努力讓他們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學習能力與語文素養的提升。但是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是限定在教學目標等既定的教學框架內運行。如曾經很經典的教學故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教學活動中,內容精當,層次清楚,節奏緊湊且學生活動充分、回答清晰的優質課卻被外國教育人士全盤否定。理由是“既然學生都已能回答了,這堂課幹什麼還要上呢?”獲得四川省賽課一等獎的資陽安嶽中學陳鴻鳴老師的《沁園春·長沙》被譽為教師主導的示範課,但是我學習之後發現教學方式是多樣的,讓學生回答問題比較多,和我們平時上課的區別很大;但是我學習過程中總感覺缺少了什麼,原來是缺少了詩歌內容的審讀與理解,缺少了活動的依託。如此,人文性是充分展示了,而語文的工具性卻很微弱。這些其實就是教育價值取向出了問題,課堂的花架子好看,但是不實用;課堂應該是學生提問,學生思考,師生共同回答解決的課堂。但是我們課堂上雖名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努力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是問題還是老師提,教學流程還是按照教案走。於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有沒有達成,學生是否有收穫很難體現出來。因此,重新對課改下的素質教育課堂再審視、再定位具有很強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二、審視與定位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掌握理念,提升教學品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需要理念的武裝,需要理念的指導,更需要新課程理念的運用。現在以黃厚江老師為首的一些教學一線專家提出要回歸“本色語文”,也就是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教學,讓語文課堂有語文味。現在的示範課沒有不用多媒體的,一個同事開設《蘭亭集序》的公開課,竟然以周杰倫的《蘭亭序》的MV作為導入,以此煞費苦心的創新卻獲得“混淆視聽”的評價。因此,我們在素質教育的高中語文課堂要吃透工具和人文統一的理念、學習和發展並列的理念以及“大語文”的多元理念。如果沒有很好地以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技能掌握和語文思維的鍛鍊為教學要務,提升教學品味;那麼,我們的課堂價值取向就極有可能出現偏差。可以説,沒有理念的語文教師是平庸的教師;沒有理念的語文教學的價值是值得質疑的。教學的品位應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認真思考和努力提升的,那就要深入學習新課程與高中語文的教學理念,讓新課程教學思維先行。

(二)注重內涵,提升語文素養學習應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高中語文課堂也應該讓學生生出自主學習、自我提升的意識;但是學生的主動性發揮需要一定的基礎、能力和方法。新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我們高中生在高中階段總閲讀量在300萬字以上,但是我們要意識到盡是數量衡量也是不科學的。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有自己的閲讀方法,在閲讀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如我在蘇洵《六國論》教學之前,讓學生藉助歷史知識,收集歷史知識,説説寫寫“秦滅六國的原因”,然後再讓學生找資料看看蘇洵生活的北宋時代的現狀。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既能學習到到蘇洵論説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論證有力的寫作藝術,獲得議論文寫作的方法;又能繼續提高學生的觀察感受與分析判斷能力,提高他們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獲得個性閲讀與創新閲讀的思維。當然,課堂上也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解決課文的中文言文知識點,獲得內容的理解。

之後,我們可以讓學生閲讀《語文讀本》上的賈誼的《過秦論》、蘇軾的《六國論》以及蘇轍的《六國論》,從而在文體寫作技法的學習方面和對同一歷史事實不同層面解讀的感悟能力上獲得訓練和提升。另外,我們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定位應該是用互動凸現顯教學主體,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學習和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在多維的對話中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實現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與思考,着力實現“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效果。當然,教師的個人教學藝術也要重視,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如教材處理的方法與訓練的側重一致性的研究與落實,教學結構和組織形式的靈活與個性元素注入的預設,這些都是教師自身應該思考和定位的,如果模仿沿襲可能會出現邯鄲學步的情景。

總之,鑑於我們現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人文傾向一邊倒,動輒以問題互動來詮釋新課程理念與素質教育的情形,再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進行審視和定位,能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能讓學生在廣泛閲讀中獲得課堂學習的自主與主動性;如此,課堂的活動,教學的質量,才能有價值,有效果。

篇18: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制定可行教學方案,有序開展作文教學

例如教師在開展高三階段作文教學的時候,就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作文水平,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開展作文教學。高三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對於語言的運用和文章結構的佈局已經有一定的把握,只是在作文的表現力和渲染力方面略有不足。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立足於作文的主旨,對作文進行藝術加工,以提高作文的精神內涵與藝術品位。以記敍文中的寫人記事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着作文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和事蹟等展開豐富的想象,從這些細節之處入手,對作文人物的精神、性格與能力等進行着重地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體感和真實感,在將作文人物描寫得有血有肉的同時,又要着重突出其精神品質和人格魅力,這樣既可以很好地體現文章的層次性,昇華作文人物的形象,又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使讀者與作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

二、拓寬學生閲讀範圍,積累作文寫作素材

很多高中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感覺無話可説或者言之無味,無法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閲讀面較窄,缺乏必要的寫作素材積累。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需要擴大學生的閲讀範圍,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想認識,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學會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高中語文教師除了教材中的必讀書目以外,可以圍繞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向學生推薦一些經典作品供學生閲讀,並要求學生制定詳細的閲讀計劃,以及記錄自己閲讀完作品後的心得與感悟,這樣既可以將作文課堂教學有效延展,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將閲讀與寫作很好地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大量的閲讀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經驗,讓學生通過閲讀經典作品中的語言表達和細節描寫,體會到語言應用的藝術性,從而提高自己寫作時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思想性。

三、注重作文仿寫練習,增強學生布局謀篇意識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掌握語言應用的藝術,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語言描述方面做到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和結構嚴謹,在情感表達方面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讓讀者在感歎文章語言運用精妙的同時,明白作者的所思所想。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又需要學生進行不斷地揣摩和練習,而對優秀文章進行仿寫練習無疑是最有效的途徑。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選取優秀文章作為範文,詳細向學生講解範文在語言的應用、文章的構思、思想的表達和論證的方式等方面的精妙之處,以及範文的開篇佈局和首尾的處理方法,然後讓學生依據自己對範文的結構和語言的理解與把握進行仿寫。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對優秀範文進行合理解構,吸收範文中的精髓為我所用,又可以增強學生作文時佈局謀篇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從語言運用、文章結構和段落轉換等方面進行精雕細琢,使文章的層次、思想的內涵和表達的藝術都得到很好的展現。

四、鼓勵學生創新寫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加強學生的.仿寫練習,更要注重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寫作,否則即使學生掌握了語言的合理運用和文章的佈局謀篇,最終也只能是千文一面,無法體現每個學生作文的獨特之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仿寫中學會變化和創新,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提煉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文章結構安排對其進行展現,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例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劃定文章主題範圍而題目自擬的方式,讓學生開始文章寫作,這樣既對文章有了較為明確的要求,又沒有給學生更多的限制,讓學生在文章選材、主旨立意和表現空間等方面有充分的自由度,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多角度和多層面對需要表現的主題進行闡述。通過這樣的寫作練習,學生在語言運用、文章結構和情感表達方面自然會體現出各自的特色,教師在閲讀的時候也不會有味同嚼蠟的感覺。同時,教師也可以採用作文點評的方式,隨機選用部分學生的文章作為範文,對其語言運用和結構佈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師講解明白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做到有針對性的改進與完善,又可以讓學生從範文講解中受到啟發,從而找到更好的表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語言方式、結構佈局和文章類型。

篇19: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美學思想的價值和意義

召喚結構的用處所謂的召喚結構是:經過閲讀作品,既可以豐富讀者的情感及摸清故事的頭緒,還能留有相應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閲讀的途徑中能夠自主探究。作品中為讀者供應的“意義未定”與“未知點”稱作“召喚結構”。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可以運用召喚結構來擴展一些思想及內容,經過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及思考能力來對作品展開更改及創新,想象文中沒有牽涉到的內容及思想。顯而易見,召喚結構亦具備了引導性和導向性,能夠把讀者引入到原作的思想當中去,為讀者供應一個發展思維的平台,能夠讓其生動、形象的發揮創造性思維。

二、在美學視野下,增強高中語文小説閲讀的教學水準的有效措施

1、在小説的閲讀實踐中需以體現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小説教學中,老師通常是以自己講授為主,很少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在美學視野下,老師一定需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及閲讀方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引發他們喜歡小説作品。學生在閲讀小説作品時,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聯想力及綜合分析能力等來研究文章的內容及思想,從而品嚐、感知及體驗小説作品中良好的素養及精神,學習出色的寫作方法。在高中的小説閲讀教學中,老師必須指引學生在閲讀途徑中學會擴展、不斷完善小説作品中的“未知點”及“意義未定”因素,進而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達成自己的“創作”。而不是隻學習解題及答題技能等,束縛了自己的思維。

2、運用期待視野來增強學生學習小説作品的興致

興趣是學習小説作品的前提,在高中的小説閲讀教學中,如果想增強學生的閲讀水準及教學質量,老師必須先要增強學生學習小説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形成閲讀期待,包含定向期待及創造性期待。在閲讀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做深入思考,跟隨着故事的頭緒走,主動地思考及探究小説課文中的問題。在運用期待閲讀的途徑中,需要用本身所具有的生活體驗、文學素質、審美體驗來閲讀小説課文,在創造性期待中儘可能的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小説作品中的內容和思想,體悟課文中的美學價值所在。

3、採用召喚結構來還原作品

小説中“未知點”及“意義未定”等可以當作學生學習小説作品的意識橋樑,推進其對課文的想象及創新。在高中的小説閲讀中,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填補課文中的缺陷,經過自身的知識經驗、聯想力及思想感情等來對文章延伸擴展,創造出課文中最美的一面,亦是原作想要表述的思想。比如,在講授《阿Q正傳》這篇課文時,學生能夠經過自己的聯想能力及想象力等來更改及創新課文,拋棄以往的寫作思路,聯想阿Q日後的發展是怎樣的,運用現代人的思想來分析阿Q的精神是否可取,能否適應現代人的思想發展。總而言之,由於高中語文小説大部分來自名著,具有極大的研究意義及價值。因此,在美學視野下,老師需要提升學生對高中小説課文閲讀的主動性,改良閲讀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及創新思維的空間,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閲讀水平及教學效率。

篇20: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書法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地位以及現狀

根據出土文物的佐證,中國最遲在三千五百年前就發明了文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記錄、交流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書寫漢字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長期的書寫過程當中,中國人形成了許多有條理的、框架宏大的、體系完備的書法理論與書法教學經驗。中國的書法,用變幻莫測卻有規律可循的線條與筆畫,填充了空曠的白紙,美輪美奐,異彩紛呈,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一道文化景觀。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佔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説,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需要在語文課中,使用大量的教學時間進行教學的,對於書法,也是需要學生使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課下的學習以及鞏固。高中語文教材對於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視的,在高一語文教材必修第一冊的“梳理探究”這一環節,就有大段的關於古代以及現當代書法鑑賞、學習的篇幅。所以,語文教材的編寫者,也是對高中語文的書法教學,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學聯考取得的分數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而在大學聯考試卷的評判當中,學生書寫優雅與否、清晰與否,對分數的高低,都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説,學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跡越好看,評卷老師的心情就會越舒暢,所給分數就會達到極致。反過來,在大學聯考與其他各類型的考試中,有不少的學生學習不錯,在卷面上呈現的知識點頗為精確,但就是因為書寫混亂不清,閲卷的老師經過努力也認不清,最後只好按錯誤處理,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人生髮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書法的訓練,尤其是硬筆書法的訓練,對於學生試卷的解答,是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當將硬筆書法的教學置於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書法的教學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着重要的影響,更長遠的是,通過潛移默化,可以讓學生深入品味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和韻味,增強中國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藝氣質,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長遠的積極的影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當今的語文課堂上對於書法的教學,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首先是由於語文教師對於書法教學的忽視,以及學校在教學資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當今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呈現出了邊緣化、淡漠化的狀態。其次,即使有的語文教師根據課程的要求,開展書法教學,教師也大多因為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書法教學的培訓,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錯誤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書法教學,這樣,即使學生付出頗多的心血去學習以及練習書法,也事倍功半,從實踐效果來看,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

二、如何提升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的質量

(一)要從政策上以及態度上支持高中語文書法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首先需要的就是學校在條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師生對這件事的重視。第一是學校方面應該做的事情,學校應該首先明確書法的學習對於語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績的重要意義,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級,安排足夠數量的書法教學課時,應當積極聯繫出版社,為學生訂購書法學習配套教材,為學生學習書法、師生之間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時,學校方面從激勵學生苦學書法這一角度考慮,應當多多舉辦類似書法競賽、書法節之類的活動,促使學生們踴躍參加。第二,教師要對書法教學予以重視,把眼光放得長遠,不能被分數的功利性牽制,應當從學生的終身素質的培養高度着眼,在高一、高二階段,尤其是高一階段,教師應當側重於學生基本功的培養以及文化的薰陶,尤其注重對學生書法的教學,而在佈置練習題方面,應當儘量以做精題、精做題為主,避免因為學生陷於題海戰術耽誤了學習書法、陶冶情操的寶貴時間。另外,身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應當在課餘時間積極充電,學習更多書法以及高中書法教學的知識,這樣書法教學才能豐富多彩,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二)關於教材、字帖的選擇

在高中書法教學上,光有學校方面的主動,以及教師的辛勤奉獻,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如果學校以及老師採取了並不是很理想的書法教學方法,那麼學生學習書法的效果同樣會大打折扣,這是由於學生個人的書法寫得怎麼樣,學生個人的天賦以及認知的差異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學生只靠對學習的激情以及長期的堅持是遠遠不夠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練就一手優美的書法,並且形成鑑賞書法的深厚素養,還是需要教師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輔導以及訓練。首先,教師要慎重選擇書法教學的教材範例。當今的社會風氣異常浮躁,書法出版物魚龍混雜,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適合高中生臨習的,比如説很多當世所謂名家的字帖,其實只是徒有虛名,仔細看來筆意媚俗。但是可悲之處就在於,高中語文教師,往往對學生臨習的字帖不加甄別,讓學生胡亂去書店買字帖臨習,但是,學生的鑑賞能力趕不上老師,往往會買一些粗製濫造的字帖,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練字的成效低下,甚至會越練字,書法越差。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時候,沒有為學生選擇好臨習的範本。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在為學生選鋼筆行書字帖的時候,以鄒慕白的行書字帖為最佳,因為鄒慕白的行書,不僅筆畫構造相對簡單,而且筆意連起來看,具有藕斷絲連之感,適合高中生進行答題以及快速書寫。在為學生選擇鋼筆楷書字帖的時候,需要注意學生的性別、天賦,現當代書畫家的字帖,是不適合給高中生練的,因為當代的楷書字帖缺少意藴。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們可以多為學生們選一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帖進行教學。一般來説,女孩子適合學習元代書畫家趙孟頫《三門記》、《膽巴碑》的硬筆化字帖。趙孟頫的楷書,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女孩子多臨寫趙體的硬筆楷書,可以養成柔中帶剛、風姿綽約的形態。而男孩子則更適合學習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玄祕塔碑》的硬筆化字帖。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嚴謹,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男孩子臨習柳體楷書,不僅與男孩子陽剛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養男孩子的骨氣。對書法天賦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習唐代鍾紹京的《靈飛經》的硬筆化字帖,《靈飛經》是唐代小楷的巔峯,堪稱字字飄逸,字字絕妙,天賦好的學生臨習《靈飛經》,可以增添飄逸峻拔之氣。而對於那些較為欠缺書法天賦的學生,教師應當指導他們使用薄薄的描紅紙,附着在語文教材之上,每日堅持描畫印刷體的文字。因為印刷體的鉛字,有着橫平豎直的顯著特點,既沒有結構上的靈巧,又不要求寫字時候的腕力,所以即使書法天賦很差的學生,只要堅持描寫印刷體文字,也可以最終做到在答卷的時候字跡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碼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關於學生練習書法,字帖臨寫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當中,即使教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了合適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導學生臨習字帖的時候,培訓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書法教學,教師往往就是讓學生買字帖,不再進行學習書法方法的指導,學生也不瞭解學習書法的方法,因此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單純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紅紙。這樣,學習書法的效果不會太好。其實學習漢字書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經成型了,古人常常這樣進行書法教學,那就是描紅、臨摹、創作有機結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人練習書法有充裕的時間和濃厚的文化底藴,當代的高中生,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還有大量的其他課程作業需要完成,因此,書法教學中的描紅、臨摹、創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夠的時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可以如此佈置作業,每日只練習字帖裏面的兩行字,在描紅字帖之前,先對要描紅的.部分進行臨摹,之後進行字帖的兩行描紅,描紅之後再對這幾個字怎麼寫進行反思,反思過後再一次臨摹,最後進行創作,也就是自己寫兩行字帖以外的內容,創作的內容以規定背誦的語文文言文為主,這樣的書法學習作業使得描紅、臨摹、創作三者有機結合,總共練字的內容只有8行,這樣既不會因為學習書法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又可以督促學生背誦課內文言文。

三、總結

高中語文硬筆書法教學是極其重要的,教師不僅應當足夠重視對學生書法技能的教學,也應當深入研究字帖的選擇、學習的程序。

篇21: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豐富的精神資源。它能夠陶冶人的心靈,熔鑄人的精神,有利於青少年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性情中人,體現出教育對人的終極關懷。在民族文化不斷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今天,加強文言文教學乃至母語教學,無疑有着積極意義。

隨着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師們在文言文教學領域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較現代文,文言文前進的腳步仍然遲緩,成效和付出還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廣大老師頭疼教而眾多學子不願學的“硬骨

篇22: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1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在高中語文的教學課堂活動中很難有積極的表現,他們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在機械式的記錄筆記,他們是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工作中來的。可見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並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為了在最後的期末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就必須去死記硬背,根本沒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當然學生的態度是需要進一步的端正的,而同時教師更應該進一步的研究課程改革和教學大綱中的具體要求,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真正的樹立學生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2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2.1師生之間應建立良好的關係,奠定情感基礎

在學生們的高中階段,他們的心理髮展水平已經是較為成熟的了,所以他們在學習任何一門學科時,都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的。而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時,如果其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存在偏見,以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的標準,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能會做一些打擊學生自信心的事情,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其應重點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學習環境,客觀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的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從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2.2更加高效的應用多媒體課件

隨着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多媒體激素的出現也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而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也都會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在使用這一技術時,應遵循適量、適時和適度的原則,不能將所有的教學內容都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下面我們以高中語文課程中的《再別康橋》為例,談談如何能夠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是徐志摩在再遊康橋時寫下的,他用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到了康橋的美麗景色中,既表達了對康橋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也使學生們馳騁在他想象的美麗世界之中,而教師就必須採用形象的肢體動作和豐富的語言將這些內容講解出來。而在學習這首詩歌時,其重點內容就是對其的朗讀,那麼就應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在網絡上教師可以下載一些朗讀這篇詩歌的範本,由於多媒體課件具有配樂、暫停和快慢等多種功能,那麼學生就能夠更加充分的掌握朗讀這篇詩歌的技巧,從而提升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3應實行分層教學的方法,以保證教學的兼容程度

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個人素質水平是有着一定差異的,那麼他們在學習語文這一學科時所具備的能力就也是有一定區別的,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往往都是會應用“一個標準”的教學模式的。那麼教師通常都是更加重視成績好的學生的,而忽略了成績差的學生,這不但對這些學生是不公平的,同時其對於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發展也是會產生消極作用的。所以,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應能夠理性的看待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應在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兼顧學生的整體情況,激發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在佈置作業時也應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從而提升每一名學生的語文水平。另外,教師還應多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外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們創造更加真實的語文學習環境,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舉例來説,學校可以定期的組織一些與語文學科相關的趣味性較強的競賽活動來吸引學生的參加,如課文朗誦大賽和語文知識競賽等,在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也提升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4創設輕鬆、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我國對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導致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學生從思想上就認為語文這門學科是枯燥乏味的,並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們也就逐步的形成了語文學習就是考試技巧練習的這樣一種觀點,而要想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上課之間就應進行充分的準備,設計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們創設活躍並且輕鬆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切實的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3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其效率的高低對於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是有着決定性的影響的,而為了更加及時、有效的解決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就必須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的運用各類多媒體課件,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篇23: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散文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重要培養學生的欣賞、理解、審美能力,尤其是隨着教育體制的改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綜合能力,因此,應該加強對散文閲讀的教學,但是當下高中語文散文教學存在着很大的缺點,所以,必須要採取有效地對策加以改進。本文主要圍繞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瓶頸及對策展開分析和論述,首先介紹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瓶頸,然後提出加強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閲讀;審美教學;瓶頸對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在傳承中國的悠久文化,尤其是散文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十分有幫助,但是由於當下高中語文散文閲讀的審美教學存在着一定的瓶頸,不僅缺乏重視,而且沒有科學的審美教學培養目標,影響到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促使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效果得到提升[1]。

一、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瓶頸

首先,在審美培養中,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對高中語文散文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進行文章的分段講解,主要讓學生了解散文的中心主旨大意,缺乏審美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難免忽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在當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中,缺乏明確的審美教學目標,影響到了學生閲讀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培養。其次,缺乏對學生閲讀審美過程的重視以及支持,在目前高中語文散文的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的是學生的閲讀結果,而不重視對於學生閲讀過程中的審美培養,一般來講,當下教師教育關注的就是學生分析問題是否正確,答案是否與標準答案一致,在這種閲讀目標培養下,難免導致學生在閲讀中也忽視了審美能力,而單純為了提高語文成績,進行散文的閲讀。甚至部分學校為了提高教學的成績,要求學生對於散文閲讀進行有側重點的閲讀和分析,導致學生很難培養自身的散文閲讀審美情趣[2]。最後,缺乏科學合理的閲讀評價。高中的學生本身在進行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很難準確的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大意,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一旦教師不能夠給以正確和積極的評價,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喪失對於散文閲讀的興趣。若教師只是根據答案進行散文的講解,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一定的限制,無法進行個人思維的想象,降低了學生的主觀性,使得學生在散文的閲讀中,無法對自身的審美與閲讀能力進行鍛鍊與提升[3]。

二、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審美能力培養的有效對策

第一,要創新語文散文閲讀的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並能真正的在高中語文散文閲讀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要把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根據教學內容並針對性的開展散文閲讀教學,注重在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閲讀能力和審美能力。比如説在對《荷塘月色》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其作為一篇優秀的散文,可讓學生進行反覆的閲讀,甚至可以是背誦,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不斷閲讀或是背誦,使學生能夠明白該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內涵,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技巧。在這篇課文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們掌握住景色描寫的相關特徵,並且能夠利用景色來抒發自身的情感,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4]。

第二,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審美能力。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在進行散文閲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太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應該必須要加強散文閲讀學習過程,同時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掌握住散文閲讀的要點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尤其是瞭解散文的表現形式,這樣學生才能夠漸漸的掌握住散文閲讀的審美分析過程,從而不斷提高散文閲讀技巧,進而培養自身的散文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對本篇文章中的重點以及所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並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緒變化,也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分析與教師的指導中,能夠掌握該種類型文章的審美技巧。

第三,教師要給予科學準確的教學評價。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其評價對於學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把握住科學準確的評價方式,能夠在進行散文閲讀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積極的發現學生散文閲讀的不足以及優勢,這樣才能夠及時的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尤其是在散文閲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內心活動,經過認真的剖析,學生才能夠了解散文閲讀的分析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5]。第四,審美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審美能力的培養並不是短時間的問題而是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通過解讀示範,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慢慢的學生就會“照貓畫虎”,增強自身的散文閲讀能力,準確把握散文中藴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進而提升審美能力。例如,學習荀子的文章《勸學》,學生建立起來基本的審美標準以後,就能夠在閲讀中慢慢感受到文中的思想之美、韻律之美、節奏之美、結構之美、藝術之美,逐步增加他們的體驗,漸漸提升他們自己的審美能力。

三、總結

在高中教學中,散文閲讀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着重把握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所以,面對當下高中語文散文閲讀審美教學的瓶頸,必須要樹立科學的審美教學目標,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散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學,另外最重要的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夏曉雲.試論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快樂閲讀,20xx,(18):52-53.

[2]嵇雲霞.高中語文散文閲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xx,1(5):50-53.

[3]李靜.高中語文的散文閲讀教學的困境與對策探究[J].雜文月刊:學術版,20xx,(23):288-288.

[4]丁永輝.“四招”解決“七百字瓶頸”——例談700字瓶頸的“治療方案”[J].應用寫作,20xx,(11):47-49.

篇24: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在中學所有學科的教學中,語文是內容最豐富、涉獵最廣泛的學科,但是,傳統的教學束縛了教師在教育改革中的手腳,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總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很多教師都在試圖突破以往教學的侷限性,深入到新的教學領域。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感觸頗深,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和切磋。

一、語文教學生活化

作為教學方法,它要改變的是師授生受的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參與某項生活化的活動獲得對言語的感受、領悟,學生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語文能力。教師是生活化活動方式的設計者,在課堂教學中也是生活化活動的參與者,師生是民主、平等的交融關係,生活化教學促使師生認知、情感、個性等的整體參與,使教學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碰撞、融合、對話。由此,教學藝術也便昇華為一種教學精神,或者説是教學原則。作為教學原則,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追求將促使語文教學實現兩點轉變:1.由知識的傳授到言語感受的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十分強調知識的獲取,希望遵循知識→遷移→能力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應當承認這種思路對組織教學的價值,但個體言語發展的客觀實際證明了學習母語往往可以越過知識,從直接的言語感受中獲取能力。語文教學對此應當有充分的認識和估價,否則便易陷入無意義的繁瑣。2.師生關係由主從關係到對話關係的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的關係十分明顯,即使是啟發教學,也是在教師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的情形下,逐步引導學生走向教師預設的目標。當然,這樣做本也無可厚非。但在教學中總是強化着教師的施與和操縱不利於學生的發展與個性的培養。對話關係也並非否定主從,只是強調可以是教師為主,學生為從,也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從,教師與學生彼此啟發。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情感變化決定教學內容,改變教學過程。師生雙方應當是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和相互溝通。

二、教師將自己的閲讀體驗帶進課堂

據調查,現在的很多教師很缺乏閲讀。原因很多,有可能沒有閲讀的習慣,也有可能是時間太緊,不管是什麼原因,人們的確在逐漸遠離閲讀。但是,優秀的教師卻能在遠離閲讀習慣的空地中,找到一席屬於自己的芳草地。比如,在《文字的味道》一課開始時,教師出示了蘇東坡先生頗有幽默意藴的《晚眺》一詩:“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峯。”然後,意味深長地將課引進了課堂。在課堂上,每一次對一個漢字的解讀,都精彩地體現了趙老師豐富的閲讀面。還是在這節課上,趙老師又將學生的思緒帶進了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們語文教師都知道,能隨時地將學生的思緒引導進閲讀,其實,一定是因為教師有自己的閲讀體驗。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閲讀,一般就只能就事論事,而不能達到跳出課本、將課本上厚、將文本上透的目的。但是,趙老師卻能以她豐富的閲讀體驗,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從而將學生的思緒從課堂內帶進課堂外、將學生的思緒從課本內帶進其他文本。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的基本理論方面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能夠;(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想做到以上幾點,中學語文教師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現在,我國基礎教育正處於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正是適應了這一新的形勢需要。有一項調查表明,學生希望語文教師既具備較寬廣的知識面和高超的見識,又能抓住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導,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同時,他們還渴望教師創造和諧熱烈的課堂氣氛,實現師生的平等交流。然而,在不少地方,有的語文教師在中學語文閲讀教學中採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方法,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氣氛單調沉悶,無法和教師進行深入探討。大部分語文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於時代發展,教學思想保守陳舊,教學方法刻板僵硬,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不能滿足學生願望,難以讓學生滿意。

事實證明: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滯後已影響閲讀教學乃至整個中學語文教學,因此,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真正按照《語文課程標準》進行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師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我是一個已有多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我之所以能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由於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這些素質包括:(1)思想理論水平。(2)教師職業道德。(3)中文專業知識。(4)身體心理素質。我把這些素質稱之為“綜合素質”,認為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能實施大語文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從而成為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中學語文教師。我創立“拓展延伸”中學語文教學理論,其實踐意義就是為了實施大語文教育,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拓展延伸”中學語文教學理論包括:(1)語文教學研究。(2)語文學習指導。(3)校園文學創作。(4)文學創作指導。其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總之,語文教師在按部就班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要把學生的學放在首要位置,要以學定教,想想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是適合學生的,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等,只有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的教學整體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篇25: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現狀

縱觀近年來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現狀,一直存在着過於看重知識的積累,而輕視能力的培養;過於強調教師的講解,而輕視學生的分析的情況。在新課改的呼聲下,很多語文老師也做出過大量的探索,例如嘗試改進傳統的以課內閲讀為主的教學方法,強調課外閲讀積累的重要性;把閲讀教學列為一個單獨的母題,進行閲讀方法的指導等一系列的改進措施。

二、提高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做法

閲讀是一個通過識認文本,來蒐集、整理信息,最終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通過閲讀來感受、體驗、欣賞文本,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有效的信息,能夠捕捉文本的深意,形成整合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的去理解文本,最終形成高效閲讀的能力,是一個需要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時要思考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做法,可供大家參考。

1.運用精練、生動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美味的飯菜,也要有食客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再好的教學,也要有傾聽者才能完成它的任務。一節好的閲讀課,語文教師首先做的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開對文本的審美閲讀。一篇閲讀材料,學生剛剛接觸,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也懶得去讀,這時,語文教師就需要用生動的、有感召力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絃,吸引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例如,閲讀《杜甫傳》時,因為內容量大,學生有可能一翻書頁就望而卻步了,這時,就需要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話語去導讀這篇文本,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一千年前,有一位平凡的父親,他甚至不能讓兒女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卻留下了千百篇不朽的詩章;一千年前,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雖然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可做一個詩人卻不是他的夢想;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經歷,這個詩人又是誰呢?”我想,有了這番煽情並引人思考的導入,學生對文本的閲讀興趣一定會大大的提高的。

2.圍繞文本,整體把握,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閲讀是教學的基礎。在這個根基打穩之後,老師才能開展有效的閲讀教學。這時,圍繞文本展開的提問,就成為第二個教學重點。對於提問,有的老師事先沒有深入的準備,想到什麼就問什麼,這是斷斷不可取的。還有一些老師,按照一個套路去提問,不論什麼文本,都是同樣的幾個問題,了無新意,更別提針對性了,學生聽着也是味同嚼蠟。切實有效的做法是: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意識,所提的問題要有典型性,而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能體現出文本的重難點內容,用高效能的“主問題”來代替那些低效能的“碎問題”。

3.品詞嚼句,深入研讀,挖掘作品內涵。好的閲讀,離不開“咬文嚼字”。好的高中語文教師,也必須引導學生在閲讀文本時學會正確的咬文嚼字。一篇優秀的作品,一定會有多處語言優美、哲思深刻的句子出現。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句子,並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品評這樣的句子。為了使這個過程變得更有趣、更有效,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環節:“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就是教師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一篇文本中那些有吸引人並引人思考的句子,並讓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這樣的過程勢必引發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的思潮。

4.拓展延伸,善於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中國畫的技巧講究“留白”。高中語文教師對閲讀教學指導也需要適當的“留白”。閲讀教學的留白不是教師不講到位,也不是留下課後作業讓學生回家繼續做題。而是建立在挖掘已有文本內涵基礎上的啟發學生後續閲讀的一種拓展。這種方法能夠告別已有目標窄化的閲讀缺陷,能夠創設閲讀的外延性。

三、結語

一節好的高效的高中語文閲讀課,成功於教師創設的良好閲讀環境,得益於教師設計的有針對性、典型性的問題。只有靈活、多元、豐富的閲讀課,才可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得到學生的認可,才能提高閲讀效果,並真正實現有效閲讀。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領域,還有很廣泛的探索空間。它需要廣大的高中語文教師,本真“求真、務實、探究”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的積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將得到大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柴樹梅.關於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xx(9).

[2]吳嗣君.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xx(1).

篇26: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如何才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綻放出生命的光彩,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樂園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添點“油”,加點“醋”,讓其“五味俱全”。這樣,語文課堂才會獨具魅力,充滿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鑄魂”

人文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過知識傳播和環境薰陶,使之內化為人的品格、氣質、修養,併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一位科學家曾説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就會不打自垮。”如今,人類的生存環境、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許多學生卻缺少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患上了“精神軟骨病”。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豐富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成為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讓語文教學“育情”

記得有位前輩曾説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而教材(課文)也“不是無情物”――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育情”境界。

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湧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從《我與地壇》中體會母子情深,從《邊城》中認識祖孫、兄弟之情,從《我願意是急流》中領悟無私戀情,從《雨霖鈴》中體悟“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的離情別緒,從《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確,語文教學確實是情意綿綿,怎一個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詩化”

目前,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成了無硝煙的另類戰場。課堂上到處是“拉網式”的知識點專項練習或“查漏補缺式”的專題技巧訓練,教材中那些充滿詩意,閃耀着作者思想與人格光輝的文本也被大多數教師異化成了傳授閲讀技巧和答題技巧的例子。據統計,現行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文學類作品所佔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實現“詩化”,對於中學語文教學是多麼重要。

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品味或幽雅或豪邁、或沉鬱或飄逸、或諷刺或幽默的優秀文學作品,可以淨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詩化語言;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讓學生在審美鑑賞活動中主動提高審美能力;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王國,閲讀經典,豐富人生,可以讓學生的生命在閲讀中展現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生活確實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猶如潮水,每時每刻都激盪着我們的情感,刷新着我們的知識。教師只要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覆咀嚼,仔細玩味,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要想給語文課堂引入“生活味”,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各種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通過內引、外聯、對比等方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做、動腦想等實踐活動中,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導入“新聞味”,讓語文教學“導航”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抓住時代脈搏,體現時代特徵,將社會與人生緊密聯繫在一起。語文課堂上,教師恰當地導入具有時代特徵的新聞類知識,可以創設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激情,陶冶他們的情操,激活他們的思維。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鼓勵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讓課堂這一小天地,成為學生的人生導航標。例如,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前五分鐘新聞發佈會”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介,大量蒐集新聞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發佈。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瞭解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讓學生從各類新聞中瞭解眾生百態、人情冷暖、世間萬象――這些對整天呆在教室讀書的學生來説,無疑既是一頓豐富的營養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質的精神大餐。

篇27: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增加人文味,滋潤學生心田

語文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人文精神,讓這些精神同化學生,進而內化學生心靈,讓學生在品德修養、氣質個性和人際交往中獲得提升。高中語文在教學內容上就具有極強人文性特徵,很多都是人類優秀思想成果,對高中生品德修養、氣質修為具有一定薰陶作用,可以滋潤學生心田。語文教學應該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突出人文精神宣傳,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識學習基礎上給學生一定精神洗禮。具體來説就是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人文素材,並且把這些所謂人文教材通過適當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內化到學生心靈,讓學生通過這些知識學習和感悟,體會到真善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健全學生人格,讓學生具備健康身心。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整合教材和學情之間關係,讓自己語文課堂充滿人文精神,實現新課改提出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高尚人格。

二、增加情感味,昇華學生情操

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按照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要求,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就目前高中語文教材來説,其內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語文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之間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識過程,也是學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寫作意境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釋放文章中情感味道,增加課堂教學人情味,昇華學生情操,激活他們情感,讓學生在寬鬆愉悦環境下成長和成才。課堂中,人情味注入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情感,並且能通過作者所表達情感能給學生宣傳某些思想情感,並且能讓學生做出一定反思和情感內化。高中語文教材中牽涉到很多情愫,有愛國情懷、有濃厚親情、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情感,這些情愫表達恰恰可以幫助教師實現課堂教學人情味。比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背影》這篇文章時,恰恰可以幫助學生能進一步瞭解和感悟父親形象,瞭解自己父親對自己期望和關愛,引導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進而實現人情味教育,實現情感共鳴。

三、提升文學味,提高文學修養

語文課學習目之一就是通過知識學習來增加學生文學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難看出,在對文章選擇上出現了多元化局面,有詩歌、有古詩詞、有小説、有童話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向學生講授了不同文學載體賞析、鑑別和創作方法,如果學生能有效掌握這些資料,學生文學素養就會有一個質提升,那他們文學素養自然也就提高了。據統計,現行各種版本語文教材中,文學類作品所佔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實現“詩化”,對於中學語文教學是多麼重要。高中語文學習目就是能讓學生學習之用,通過學習知識能進行文學創作,語文課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文學基本功夯實過程,通過一點一滴文學素養積累,最後能讓學生創作出充滿文學色彩文章,這就是説學生文學素養提升需要高中語文課堂中給與知識普及和寫作方法指導。

四、連接新聞味,做好學習導航

對於教育教學來説,任何時候都要做到與時俱進,特別是現代社會,社會發展節奏迅速,知識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結合當先先進理念,選擇適當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那教出來學生也是很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對於高中語文教學來説也是如此,新形勢下語文教學應該突出自身工具性、引導性和輔助性作用,要有效嫁接新聞,體現語文教學與時俱進,將社會發展和教育教學僅僅捆綁在一起。語文課堂上,教師恰當地導入具有時代特徵新聞類知識,可以創設新穎獨特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激情,陶冶他們情操,激活他們思維。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鼓勵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認識世界能力和批判精神,讓課堂這一小天地,成為學生人生導航標。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

篇28: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高中語文單元教學應分為五步進行,概括為“明確目標、學習知識、教讀示範、自讀深化、習作訓練”十二字。

1.明確目標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

沒有明確的目標,猶如“盲人騎瞎馬”,到處亂撞,其結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在教學每一單元前,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單元教學的內容,確立教學目標。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要體現聽説讀寫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記遊散文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1閲讀方面:瞭解課文所寫景物的不同特點;體會文章在景物描寫中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寫景抒情散文融情於景、託物傳情的特點;學習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比喻、擬人、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狀物寫景的方法。

1.2寫作方面:學習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按遊蹤順序狀寫較多的景物,學會寫較複雜的遊記。

1.3聽説方面:能口頭向全班同學介紹一個地方、一處風景,突出特點,明確方位,仿到口齒清楚,表達明白。

對以上教學的總目標不僅教師要了然於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因此在開始教學之前,我首先將這一目標告訴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在學習過程中才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2.學習知識學習知識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單元理論知識

現行高中語文教材都是按文體劃分單元來編排的,每一單元都由教學要點、課文和單元知識與訓練組成。單元知識與課文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單元知識有統馭課文、幫助學生正確閲讀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學課文之前,應指導學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歸納知識要點,再運用單元理論知識去分析理解單元課文。

3.教讀示範+教讀示範

就是在教師帶領下,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單元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講讀課文,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閲讀的具體實踐活動

教讀示範,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師的示範教學,教給學生一把分析、鑽研同類課文的鑰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讀示範必須做到三點:(1)要突出重點,體現單元教學目標。(2)要落實知識,用課文印證單元理論知識,揭示知識的規律性。(3)要側重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之具備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

4.自讀深化

葉聖陶指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自讀是學生由老師講解到個人自學的過渡階段

所謂白讀深化,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師在教讀課文中示範講解的方法去自學單元自讀課文。通過自讀實踐,使單元知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深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從而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這一步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作點撥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自讀課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啟發誘導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鑽研課文。例如,教學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兩篇白讀課文《為了周總理的囑託……》和《火刑》,根據單元理論知識和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1)兩文表現了吳吉昌和布魯諾兩位科學家怎樣的精神和品質?(2)兩文各採用了什麼樣的線索來組織材料?(3)兩文各按什麼樣的順序記敍的?(4)兩文各採用了哪些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以上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比較閲讀的方法,採用討論的方式去完成。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鞏固深化單元知識,又可以鍛鍊學生的聽説能力。

5.習作訓練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單元教學不可少的一步

寫,是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最佳形式。單元寫作訓練,就是運用單元理論知識,吸取單元課文寫法,進行創造性的實踐練習。進行完前四步教學後,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有關文體的寫作方法,進行習作訓練自然是水到渠成。高中語文教材幾乎每一單元后都安排有與單元知識和課文同類文體的寫作訓練,只要我們認真指導學生練習,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篇29: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 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説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它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所以,就從如何以人為本,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關鍵詞:高中語文;以人為本;高效課堂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研究性學習的興起,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主體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特徵。所以,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使學生能夠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以人為本,實施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體性。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謹遵教師的指導,跟隨着教師的指揮一步步去學習的,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所以,隨着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相信學生一定能夠成功,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去自學。

例如,在學習王蒙的《善良》時,對於高中生來説,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授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學,在上課之前,就讓學生按小組的形式收集資料,每個小組自己製作教學設計,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如,①理解文章中心內容,明確“善良”的含義,樹立正確道德觀;②明白文章中的對比論證法,並能靈活運用。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讓每個小組的代表走上講台面向同學進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得到鍛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當學生的教學過程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肯定後,學生也會有成功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以人為本,進行自主探究

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問題意識,倡導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同時,在現實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還可以改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學習《寶玉捱打》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情節,理解寶玉捱打的真正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思考有關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寶玉捱打的真正原因,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那幾件事的發生成了寶玉捱打的導火索?②你能從中揣摩出賈政和寶玉之間矛盾衝突激化的本質原因嗎?③寶玉這次捱打是不是偶然的?④課文中是怎樣步步深入地表現出矛盾的本質的?讓學生根據這幾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讓學生再細細分析文本中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寶玉捱打的真正原因,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使語文課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以人為本,看到人的差異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逐漸強調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我們在以人為本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差異,全面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由於每個學生生活的環境、學習的背景、學習的興趣點都不一樣,所以,對於教材內容的不同,我們可採用分層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方式的選擇、評價方式的選定等都要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進行分層,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時,我將學生的教學目標分成了不同的層次:C層:篩選信息,理解把握課文涉及的對生死和親情的感悟的'內容。B層:掌握C層的知識點外,還要理解地壇描寫與抒情的關係。品味作者沉靜、綿密、抒情的語言特點。A層:讓學生掌握B層學生的知識點外,還要讓學生通過學習陶冶性情,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自讀,真正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四、以人為本,開展互評環節

互評是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它有助於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內部動力。並且,在互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吸取他人的優點,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生之間互評試卷為例進行簡單介紹,如,在讓學生做有關《荷塘月色》的試題時,其中有一道試題是:為什麼作者一開篇要説自己心裏頗不寧靜呢?而作者在荷塘散步的時候又説“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又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作者到底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後,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互評,學習好的帶動學困生。這樣學生才能在互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大空間的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選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語文世界的慾望,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到有用的語文知識,最終,在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促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豔霄。高中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探析[J]。教苑薈萃,2010(21)。

[2]王再軍。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2008(3)。

(作者單位 廣東省雷州市第三中學)

篇30: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情境教學法的分類

1.語表情境教學法

語表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語言來對情境進行描述,通過語氣、聲調、感情等來激發出學生的想象,情緒及情感,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情境意識。語表情境教學法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通過語言描述來達到理想的情境設立效果。學生通過感受語言、運用語言、分析語言等來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感能力。

2.問題情境教學法

學生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於解決的問題或疑惑,有時也會產生懷疑、困惑、焦慮的心理,這種心理就會驅使其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思考。使學生在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問題情境法是語文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指教師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從教材入手,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來達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的目的。

3.想象情境教學法

想象情境教學法,就是利用原有的描述,對情境進行想象,從而使文字變成立體的圖像。想象情境通常需要藉助實體情境、語表情境或模擬情境作為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和使用教材,來充分挖掘可以創設想象情境的因素,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二、情境教學在職業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學科間的滲透來設立情境

職業高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文學科目,與其它科學之間存在着較多的聯繫,通過不同學科間的滲透與融會貫通,來實現學科間的相互補充及利用。語文教師應該在現有的知識體系中,找到語文與其它學科之間的契合點,從而對知識進行重組,然後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相關的歷史知識。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學中,由於文言文都具有一定歷史背景,學生如果對這些背景不夠了解,就很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及內涵。教師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在進行文章講解時,對學生進行歷史再現。比如,在學習《赤壁之戰》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歷史背景,來為學生創設一個想象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當年政治及軍事環境,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及探究熱情。

2.利用自然環境來創設情境

語文也是一門講求靈感和感受的學科,語文的字裏行間往往藴含着美的情境。尤其是對於自然界的描述,這種意境之美更加突出。教師應該積極的利用自然環境,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的接觸,來體會文章中所描繪的迷人景色,讓學生在不經意中,進入文學的境界,以此來感知文學的魅力。比如,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真正的荷塘邊上,在月光朗朗的夜晚,讓學生感受文章中描寫的優美意境,感受“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歌聲似的。”那種美妙的自然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感染下,便會自然的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會其中的立意。

3.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情境

現代教學手段與教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一些高科技的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其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現代教學提供了聲音、圖片以及動畫等多方面的服務,為學生帶來了直觀的情境感受。多媒體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系統,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單一性問題。通過媒體技術的利用,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加形象的語文情意。比如,在教授《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關於春天的畫面,也可以播放一些與春天有關的背景音樂。學生通過畫面和音樂,來體會春天原野上的盎然生機,使學生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豐富。

4.利用實踐活動來設立情境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的方法,來再現文章中的情境,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情境空間,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琵琶行》這篇文章中,裏面有着較多的對動作及對音樂的形象描寫。“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等,這些描述都非常形象而生動,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肢體動作來給學生創設出形象的情境。再如,《雷雨》教學時,可以根據內容,讓學生編排一段舞台劇,然後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加深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認識。

三、結論

職業高中語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會產生直接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審美觀的形成。作為一名職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熟悉情境教學的各種教學手法,並且能夠靈活、合理的運用各類情境教學手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篇31: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閲讀教學發生了一系列實質性的變化。在閲讀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僅要提高自身的閲讀能力,同時也要促進自身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在高中閲讀教學中,不僅要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在品味涵養中獲得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以及激發濃厚的閲讀興趣。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本文基於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語文;閲讀教學

長久以來,語文科目在大學聯考中一直都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重視,但因此也導致語文教師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在語文教學中過度重視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培養,使很多學生淪為考試的“機器”。當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積極倡導在閲讀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課堂模式,探尋出一種適合學生以及時代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同時,師生間共同合作,才能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一、現階段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教學模式過於形式化。基於新課改的教學背景,越來越多的高中教師在語文閲讀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學方式,這就造成了教學形式的多種多樣,但實際上教師卻忽視了課堂內容的教學,多數是“有其形而無其神”,照葫蘆畫瓢,並沒有達到真正閲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只是注重新穎的課堂形式,通過運用各種教學形式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的初衷雖然是良好的,但是卻沒有將與閲讀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充分地融入課堂中,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很難達到預期的閲讀效果,最後結果差強人意。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過於陳舊。當前,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採取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傳統的,一般都是教師在教,學生一直都處於聽和學的狀態,在整個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是教師,學生的思路要一直跟隨着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變動,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但是在學習語文閲讀的時候,學生對每一篇閲讀文章都要進行認真的瞭解,並且對這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是學生該做的全部都讓教師替代了,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進行閲讀鑑賞的時間都是非常少的。

(三)教師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在高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鑑賞閲讀的能力,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但是由於大學聯考指揮棒導致部分教師將閲讀教學的重點完全放在了分數上。因此,教師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就是針對平時會考到的題目進行專門的講解,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都以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為主。在對文章進行鑑賞時,更傾向於教授學生技巧和方法,而不是提高審美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策略性探究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閲讀教學。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採用的教學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針對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剖析,並給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一)教師加強理論建設和實踐建設,指導閲讀教學。閲讀教學是一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過程,教師需要靈活運用自身的學習理論,創設合適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在閲讀互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要研讀閲讀教學的相關著作,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方面,教師仍然要不斷學習,汲取經典案例中的教學策略,經過改良後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在不斷學習中,與學生共同進步。(二)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保證閲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的閲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分組或以其他形式對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共同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在閲讀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帶領同學們走進作品,真正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比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級上冊的王羲之所寫《蘭亭集序》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對這首詩進行翻譯以及賞析,最終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充分地表現出了他積極入世的人生觀,並且和老莊學説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供後人進行啟迪、思考的中心思想。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整體的教學氛圍也會變得更加的活躍,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學習中,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的主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自身教學特點和學情設計最佳的教學方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則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主動性,適應不同的教學情境,與同伴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在不斷合作中提高自身的閲讀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仍然需要對閲讀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系統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宇.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xx(11).

[2]王帥.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思考[J].課外語文:上,20xx(6).

[3]郝穎慧.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xx(5).

篇32: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育的基礎要美好、要和諧。所以首先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語文課堂也必須如此。其一,語文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創建師生之間的新型關係,以構建公平、民主、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為目的,促進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激發思維。語文教師要主動熱情,相信學生,寬容學生,讓他們能感受到自己受到應有的尊重,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並支持和讚賞學生能有不同的體會、領悟和結論,促進學生在滿足中產生強烈的展現自我的慾望、激發求知慾望,獲得思維的啟迪、語言的領悟、知識的提高、情感的昇華、心靈的安慰,促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不斷努力,從而達到體驗愉快,享受學習,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讓學生去感悟什麼是秋,秋到底有什麼韻味。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去體會這篇課文,鼓勵學生去大膽的想象。學生就會爭先恐後發表看法,有的會感覺到秋是收穫的,有的會感覺秋是讓人思念的,還有的會感覺到秋是有顏色,學生在這樣輕鬆越快的課堂氣氛下學習,會不斷的去發現問題、感受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的實施,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獲得的知識,還能培養出一種優秀的思想品質。

職業高中語文教師要堅持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友誼關係,努力搭建與學生心靈的橋樑,就會營造出能夠讓學生的心情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愉快的課堂教學情景

在職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景構建佔據一定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潛心挖掘教材,正確把握教材的思路、語言、結構、情感等,從而在藉助圖片、語言、音樂、視頻等資料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的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可以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體驗知識、掌握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文更深層次的領悟,使其學生獲得真正的感受。例如教學《荷塘月色》時,這一課重點描寫了月色下荷塘的美麗景色,所以,語文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充分的查找相關資料,回憶以前見過的景觀。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課件,通過圖像與聲音的完美結合,構建了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讓學生不知不覺的融入到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切身地去感受課文所展現出來的意境。同時,語文教師及時提出問題:“你們覺得落日的景色怎麼樣?”此時此刻學生們就會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瞬間就會被調動起來,異常活躍。創設課堂的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使其學生在角色體驗中,加強了記憶,促進了口語的訓練,讓身心得到了享受,從而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適當地創設一些有內涵、有生命、有樂趣的有效教學情境,讓學生帶着興趣、帶着問題、帶着慾望,堅持活躍的思維狀態,一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語文課堂就一定能“活”起來,促進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體現學生的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深層次的挖掘教材所藴含的文化,通過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資料進行收集,逐漸瞭解與課文相關的人物、事件的歷史年代等特點,將時空之間的距離縮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藉助不同的有效教學手段,恰當的加入學習內容,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其閲讀範圍,擴大語文積累,儘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和不同的情感體會,以達到語文課堂教學內涵豐富的目的,形成情趣盎然的學習情境。

例如在閲讀《再別康橋》的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當時作者的心靈意境,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增加類似於此類文章的教學資料,讓學生加深感性方面的認識,提高情感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他們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深長。因此學習詩文的時候,學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部分課文,由於學生的知識面貧乏帶閲讀和理解帶來一定的苦難,此時更需要教師恰當增加相關學習資料,促進學生了解知識,對知識做好儲備。

因此,課內外的閲讀要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範圍的優化和擴大,開拓學生的眼界。在有限的課堂內,突破無限的發展空間,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氣,顛覆傳統的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努力創建語文愉悦課堂,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局面,才能使其職高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針對他們的職業特徵,提高他們的職業綜合素質,為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33: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分析並反思當下高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寫作技巧訓練,輕視思維能力培養,強化作文語言的雕琢,忽視了作文的本質意圖。在此基礎上,探索高中作文教學之路。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反思技巧思維語言積累

每個語文教師都明白寫作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把“閲讀與鑑賞”和“表達與交流”作為必修課程的學習內容,旨在讓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等能力上獲得發展。可以這麼説,學生由此而獲得的讀和寫的能力猶如他們語文能力的雙翼,只有雙翼雙飛才能真正擁有較強的語文能力。而大學聯考中作文至少六十分的地位也讓語文教師們不能輕視寫作教學。於是,許多語文教師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但實際效果並不佳。在考場上很多學生的文章只能勉強及格,有的甚至文不成章,詞不達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在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或徵文比賽中碰到“撞車”的文章。這説明學生其實並不能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或所見所聞,也不能應付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要求。為此,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作一些分析和反思,發現不足,以求獲得正確而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

不足之一:強調寫作技巧訓練,作文“千人一面”

我們一些語文教師在看到張志公先生在《談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中那句“我們的作文教學在指導‘寫什麼’這方面花的力氣比較多,而在指導‘怎麼寫’這方面花的力氣太少”後可能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認為自己已經把握住了學生作文質量不高的命脈。於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他們一味傳授作文知識,講析寫作技巧。從作文開頭如何起,中間如何承轉,講到最後怎樣合尾,言必談“鳳頭、豬肚、豹尾”,學生寫作則必是“三大塊”,一個班的作文全是“八股”兄弟。更有甚者,專門指導學生不同的文體用不同的套路。這些寫作技巧大多不是教師自身研究所得,而是“借鑑”自一些所謂的“作文寶典”“輕鬆拿下滿分作文”“作文祕籍”之類的書。如此一來,學生的文章“千人一面”在所難免。而最讓人痛心的是,許多學生只知技巧卻沒有足夠的寫作體驗,誤以為那些空洞的文章就是他們努力的目標,漸漸地,對寫作的厭惡之情由此而生。

不足之二:輕視思維能力培養,作文“浮光掠影”

不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所提倡的寫作觀“文以載道”還是新文化運動中周作人提出的文以“言志”(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圖等),先前的文學大家們告訴了我們一個相同的事實:文章理應傳達出自己的一些見解、觀點。在《論語·衞靈公》中有一句“辭達而已矣”,在這裏,“辭”可以理解為語言文字,這個句子意為“語言文字所表達的與心裏想的一模一樣”。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古今中外,文章的本意就是傳達所“思”而已。 可我們現在學生的寫作狀況又是怎樣的呢?無思想無內涵而形式至上的文章比比皆是。筆者曾在考場作文中看到這樣的句子:**的轉身是因為我哀慼蒼白的珍珠浸潤了我華美的羽翼,爸爸的轉身是因為他聽到了我那如花般嬌豔的心在寒風中因別離而一瓣瓣地脱落。這種形式遠勝于思想傳達的傾向的形成和我們在寫作教學中輕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極大的關係。

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許多教師因為學生綜合課業任務大等原因常會專注於佈置一些知識作業訓練來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這樣便忽略了對學生思維方面的訓練。於是高中三年,我們的學生身體長了,知識多了,可思想卻仍是膚淺的。學生的“思考領悟”能力沒有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任務就不能算是完成。叔本華曾説:“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改變人的是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我們的學生恰恰就缺乏了能正確指導自己辨 1

析事物的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生所能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是生活單薄,思想貧弱的“三等殘廢”。那文章原希望傳達的“意”只能是浮光掠影。

不足之三:強化語言雕琢,作文“華而不實”

為了掩飾思想上的蒼白,不少語文教師和學生開始致力於形式上的片面追求,尤其是對作文語言的雕琢。

語言本是思維的工具,熊成鋼教授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呼籲“語文教學必須加強直覺思維的訓練,使瞬間負載更為豐富的內容,為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創造條件”。不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只追求精美的語言,結果只能是辭藻華麗而更顯思想之貧瘠和內容的單一。這個階段的學生在語言上又不可能真正花時間去揣摩,他們所謂的“美文”多來自他人的文章,有的來自一些名家名作——能吸收名作精華自然是好事,但這些文章往往是由教師拿來作為作文點評資料,點評時又不能讓學生明白箇中精髓,學生食而不化又急於事功,於是大量滿篇都是美麗的語言但常常是驢頭不對馬嘴甚至不知所云的文章出現了。還有許多的美文來自同時代的一些“新生代”寫手。郭敬明、張悦然等由“新概念”而來的作家作品是他們樂於仿效的,卻又無法把握內在的精華,文體混亂、語言華麗古怪的作文由此誕生。那些看似華美的語言實際上是人云亦云,既乏新意又少靈氣,可謂“華而不實”。

學生長時間地寫這樣的文章,會使他愈來愈遠離質樸,只知追求表面的浮華,嚴重的還會減退語言表達能力,辭不達意。

那麼,面對這樣類似作文技術培訓的作文教學現狀,我們該如何調整思路以求教有所得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嘗試。

首先是注重全面積累。

杜甫曾説:“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得”是指某事觸發靈感瞬間感悟。可這“偶得”屬於“妙手”,“妙手”應指已有良好寫作功底的人,更是指有所思索的人。因此,寫作前,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工作。這個準備就是積累,積累必要的寫作知識和閲讀積累。 必要的寫作知識是指寫文章的一般規律,也就是作文的“規矩”,而不是那些純粹的“祕訣”。規矩是作文的基礎,是解決“會”不“會”的問題,也是容易把握的。只有知道文章是什麼樣的,過程是怎樣的,文章又是怎樣寫出來的,才能真正過作文關,才能使文章成為記錄人思想感情的載體,成為有血有肉,有鮮活靈性的有情之物。

閲讀積累也是寫作前必須的做的工作。語文學科不如自然科學那樣嚴密,它始終離不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清人袁守定説的“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説的就是這個意思。郭沫若的“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也是旨在説明只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巴金先生曾説“現在有200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海裏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很好地研究過,但這麼多的`具體的東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便是積累的很好體現。我們學生的閲讀積累也是同樣的膽力:讀得多了,作文能力自然在各個方面得到了提高,材料更是儲備豐富了。

學生可以閲讀語文課本、讀本上的文章,也可閲讀課本外的好文章,尤其是一些名著。古語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名著是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糧。

張志公先生在他的教育論集中強調“多讀”的重要,認為“讀是寫的基礎”,這也説明了積累之重要性某種程度上勝過了寫作技巧。

其次是注重思維訓練。

近年大學聯考作文在命題時一直在加入“智性”因素,引導學生注重運用思辨能力。這在“生有所息/生無所息”和“行走在消逝中”等作文題中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而學生則常常感到茫然,甚至無從下筆,這就是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現。

陸機在《文賦》中説:“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在此,陸機闡述了“物”“意”“文”三者的關係。如果説由“意”到“文”需要作者的表現力,需要

2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那麼更為基礎的一步由“物”到“意”的轉化中離不開作者的攝取能力,更離不開寫作者的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能力。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列舉了許多具體的事例,綜合之後他得出了文章“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的結論。王勃在《滕王閣序》中那“時運不齊,命運多舛”之歎則源於對馮唐、李廣、賈誼等人坎坷人生的歸納。

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會哲學地思考,不妨多做些語言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善於抓住對象的本質、規律和必然性,培養學生獨立地發現、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果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成果,那何愁學生寫不出文質兼美的文章呢。

[參考文獻]:

1.《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當代中學語文教育專家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3.《中學語文教學應訓練直覺思維以培養語感(熊成鋼〈天津師大學報〉1997第四期)

4.《於漪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篇34: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

當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機,語文課程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必修選修模塊內容紛呈,學分管理既突出語文的基礎性,又能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地發展奠定基礎,令人耳目一新;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各種新的教法、教學理論如雨後春筍一般。但是,教學改革畢竟處於初始階段,對於我們的絕大部分老師來説仍然是處置摸索階段,普遍存在着各式各樣的困惑。本文旨在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幾點建議,以和同行共勉。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改革 繼承傳統 課堂活動 學法指導

1 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1.1教改實踐脱離實際,完全否定教學傳統

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大體符合實際,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發展潮流。但是,選修必修的課程結構確立,使得必修的基礎性內容不足,選修不便操作實施,對教師的要求過高等脱離了實際。另外,許多老師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課改的語文教學,認為新課改的語文課應該是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截然不同的。我們看到,各種花樣翻新的教學形式充斥課堂,由新課標、新課程衍生出的新理論、新教法也比比皆是。這些新的教學形式和“科研成果”完全否定了教學傳統,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東西也一併拋棄。

1.2“活動”把控不當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重視學生“活動”,用活動推動語文學習,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師生在課堂內外的活動中形成互動的關係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最顯著的特徵。但是它的設計、組織以及形成實效是很難的,實際操作中往往變成為討論而討論的作秀式討論、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討論,或蜻蜓點水、剛一展開立即結束的淺薄式討論。也有不少老師不重視語文綜合實踐課,或在上該課型時,把它上成了社會實踐課、班會課、歷史課或“四不像課”了。

在我們的現實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發現有些老師片面地追求課堂的“熱鬧”,讓一些無效的學生活動衝擊了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如,有一次聽一位教師上《荊軻刺秦王》,她開頭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導語,再是簡單地解釋字詞,然後進入重頭戲“課本劇”演出,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話劇《荊軻刺秦王》,最後由學生評議誰演得好,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都“動”起來了,而且似乎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演課本劇本無可厚非,但曲解了課文的寓意,把課文改編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類似“戲説”之類的鬧劇,如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怎能不會讓人們對新課程改革產生困惑?這種片面追求“熱鬧”課堂教學藐視“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這種教學活動違背了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

1.3課堂教學過於形式化,忽視教學效果

廣大語文教師經培訓學習後,對新課改在理念層面的認識基本到位,但在實踐操作層面上仍存在不少問題。機械的實踐新的課程理念,過於注重花哨熱鬧的課堂形式,不重視教學的實效,忽視了教學的實際效果。有調查顯示,教改區和非教改區的學生相比,教改區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方面,還是在探究精神、人文素養方面都沒顯示出優勢。責任當然不能歸咎於教改本身,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沒有教學的效果意識,缺乏對課堂效率的研究。

1.4過多追求教法,而忽略學法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語文教師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備好課、如何設計課堂教學、如何運用教學策略等方面.而很少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沒把學法指導放在重要地位,這不能不説是對新課程語文教學理解不到位。

2 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2.1語文教學應在繼承中穩步發展

語文系漢語言文學,它根植於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傳以至於今。語文改革當在繼承中創新,在揚棄中發展,一切改革都應該立足於語文的實際和國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後出新,顛覆性的改革、過度的超越、矯枉過正的實踐,必將使新課程改革受挫乃至失敗。

我們的語文教學有着優良傳統,而且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廣大語文教師的不懈努力而不斷髮展,積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課程改革中發揚光大的寶貴經驗。如魏書生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六步教學法”,錢夢龍的“自習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的“四式教學法”,又如如我們已經嫻熟掌握的啟發式、點拔式、討論式等。這些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着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為當前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提供豐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語文教學改革並非與傳統教學截然不同,教師也不必用否定傳統的“全新”目光看教學改革,更不能忘記傳統的、實踐證明有效的教法。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牢牢把握教學的目標意識和原點意識,教學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教學目的只有一個。花哨的形式、熱鬧的表面現象不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必然。切合實際,符合語文學習規律,促進學生髮展的做法才是科學的、正確的;盲目借鑑,照搬國外做法,割斷歷史是不可取的。過去個別學校“統一教案,靈活操作”的施教模式當今仍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保證基本目標的實現,避免由於同年級教師素質不一導致的學生素養缺失。

2.2科學運用“活動”推動語文教學

我們應高度重視學生“活動”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一改以往教師“獨霸”課堂而造成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的接受知識了。這種為學生創設良好自主學習情境的課堂教學活動,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進。我們應大力提倡和推廣這種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師要善於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既生動有趣又高效藝術地將文本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或者教學細節,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提高是實施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活動中,學生主體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易於生成,綜合能力得以鍛鍊,而教師對活動的設計、調控、引導也彰顯其“平等中的首席”主體地位。學生的課堂討論活動,一定要及能夠體現了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理念,又能夠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討論習慣、科學的討論方法,達到實效的討論目的。 在綜合實踐和應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要高度重視“活動”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排練後的演出,而是學習中的真實事件。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調劑品,而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核心。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少數優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吸取營養茁壯成長的土壤。語文學習活動必須有提高語文素養的實際效果。

2.3把高效、實效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課堂組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選修還是必修,無論是課文教學還是練習測試,無論是顯性課程還是隱性課程,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教師傳授……讓學生在知識上有收穫,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啟迪,習慣上有改進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話,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原點、終點,也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語文比其他學科課堂教學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樣,如熱熱鬧鬧的課本劇表演、轟轟烈烈的合作討論、旁徵博引的擴展遷移、刻意而為的啟發互動、隨意無義的多元解讀。語文課在其他學科教師的眼中儼然成為“大雜燴”“小品課”。鑑於此,我們應該認識到,無效的課堂形式不是教學改革的必然特徵;過程高效,結果實效才是教學的根本。

因此,我們當樹立“高效、實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之前,我們要明確通過教學讓學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採用何種教學形式最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定教,課後要反思教學效果。當講授能快速促進學生科學高效地發展且學習內容也適合講授時,我們為什麼不採取這種形式呢?

2.4學法指導是教法研究的關鍵

學法指導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的問題,探討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語文能力主要是習得和學得的,研究“習”和“學”的方法特別重要。由於語文學科的複雜性,我們既需要和學生一起探討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也需要人為地把語文按板塊分成幾個部分分別探究其不同規律和學法。我們要具體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聽課的方法、討論的方法、早晚自習的方法、複習應考的方法和閲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演講的方法等語文實踐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説,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引導學生研究學法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學法指導旨在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

教師還應根據掌握的學生語文學習心理以及具體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傾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尋求語文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捕捉教育契機,調節、鍛鍊學生心理,使他們熱愛語文,擁有語文學習的熱情。方法比知識重要,狀態比方法重要。當學生以一種痴迷、高昂、執着、上進的狀態學習語文時,他就會主動探索方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法指導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實效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教師在備課、實施教學等活動中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當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有實效時,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無為而治”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的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實施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但已勢在必行。站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們要一如既往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思考,在此與各位同行交流砌磋,以求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期望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彎路。

篇35: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學習環境

學生對環境感受很敏感,一個壓抑環境會使學生不願意思考,對於剛接觸內容會不感興趣,不管教師運用什麼樣方式教學,始終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在一個輕鬆環境中學習,學生感覺不到壓力,必然會獲得快樂體驗。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對每一個未知知識都充滿好奇,會主動地去接觸知識、分析知識,從而獲得對知識理解和領悟。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愉快輕鬆環境是使學生愉快學習首要條件。

二、師生之間關係要平等、民主

在愉快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他們互相尊重、相互傾聽,學生對教師不再存有懼怕心理,而是為了獲得教師鼓勵和表揚主動進行知識研究與探索;教師對學生不再是把知識劃分成一個個細節灌輸到他們腦子裏,而是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方式下不斷進步。這種平等、民主師生關係,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學習熱情高漲。

三、製造一種生動活潑課堂氣氛

課堂中活躍氣氛和教師情緒是分不開,所以教師在走入課堂時就要面帶微笑,先用表情感染學生,使他們放鬆心情,然後再進行課堂氣氛調節,使學生情感和要學習課文內容情感保持一致,這樣對於學生融入到課文中去體驗作者情感是非常有益。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採用導入內容既能調節學生情緒,又能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從而使學生能用正確情緒去體驗課文中描寫事物,體會其中藴含感情,在滿心愉快中度過每一堂課。

四、善於調控扣人心絃教學節奏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高中學生生理髮展狀態來把握教學節奏,既要保證學生通過學習有所提高,又不能節奏太快影響學生接受和吸收。因為高中生大腦思維正處於發展時期,他們思維通過外界刺激會產生強烈反應,對語文知識接受和理解同樣如此。在新形勢下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大腦興奮中心激發學生注意力,同時運用有趣提問來加強他們有意注意,使學生在這一時期學習能力逐步增強。需要注意是,在對學生進行有節奏教學時,不僅教學速度要保持一定節奏,教師語言也要具有藝術性,充滿節奏感,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具體而言,教師語言節奏還要根據不同課文內容進行改變。內心情感變化平緩或感情色彩灰暗時,語速要減緩;內心情感強烈或感情鮮明時,語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揚揚、有波有瀾,給人以無窮美感。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激發興趣,達到愉快教學目。此外,教師還要善於藉助教學內容節奏來調節整堂課節奏。教學內容節奏指上課內容詳略、多寡、取捨、安排等。在設計教學內容節奏時,教師必須考慮學生承受能力,使課堂富有一種和諧音樂美感,形成教學高潮。

五、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語文課文中內容依靠文字來進行理解,有會存在一定難度。隨着經濟發展,學校教育和教學設備也在不斷完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把文字轉化成直觀圖畫,這樣可以把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通過朗讀課文之後結合多媒體展示畫面走入課文,感受課文深刻內涵。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如果教師讓學生自讀課文領會其中對景色描寫文字時,他們對景色理解不會很深刻。而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其中景色,可以讓學生直觀體會到荷塘月色美,以及作者在運用文字方面深厚功力,有助於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同時還可以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以衝擊,培養學生對文字中藴藏含義敏鋭性,提高他們在文學方面能力。總之,在課堂上進行愉快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用充滿情感態度來對待學生,還需要教師用充滿藝術語言來感染學生,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很大促進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找到真正適合學生學習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篇36: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當前,中學教學體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課程課時、教材選用、教與學等諸多方面均有待改革,而高中語文教改工作的開展更是緩慢,面臨着教與學、學與考嚴重脱節的局面,拿不出切實可行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有力措施。本着一顆敬業敬職的心,下面我談談“學院式”教學的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學院式”教學的理論依據。首先,從目前國家教委規定的學制看,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完成青少年語文雙基能力的培養,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現有的大學院校一樣,都屬於基本能力提高和術業專攻的階段,從而演變為大學的初級階段,即“準大學”或“準院校”的性質。其次,從高中生的生理、心理髮育的成熟角度看,如今的青少年較過去的同齡人在生理、心理髮育成熟的年齡上,平均提前2~3年。現在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就相當於過去的大學生。他們有足夠的自覺性,自我安排生活和學習,也有足夠的耐性坐在教室裏聽課和思考,敏鋭地判斷和解決問題……這樣不妨仿效“學院式”的課程課時安排,將45分鐘/節變為50分鐘/節,並且兩節連着上。在同等工作量下變短課為長課,變零散為集中,以滿足高中生的求知慾。再次,從高中的教與學角度看,“學院式”教學,教師花同等的精力而學生的收效卻大大超過了傳統式教學。顯而易見,“學院式”教學的效率高。

選擇教材編排類型要從實際出發。

(1)選擇恰當的教材為我所用。教材是教學的根本,若在選擇教材類型上不從教與學的實際出發,必將導致偏頗和盲目。為了同步於“學院式”的高中教學課時安排,教材上也應有相應的變化。縱觀建國後40多年的語文教學的變革和發展,教材體系主要有合編型(傳統教本)和分編型(實驗教本),筆者認為分編型更適合講座。目前已經在試用的分編型教材有:《閲讀》與《寫作》,《語文》與《作文》,《閲讀》與《表達》,《文言讀本》、《現代文選讀》、《文學讀本》、《文學作品選讀》、《文化讀本》、《文化著作選讀》與《寫作》。此外,還可採納《作文》分編型,如“觀察——分析——表達”三級訓練體系教材等。總之,跨入90年代以後,分編型實驗教材以其特有的靈活性與系統性被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所看好,並有望成為正式課本。

(2)可在教材之外,選好並補充與時代聯繫較緊的教學材料。我認為,在不偏離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各盛市、地教委可組織人馬,編採臨時教材,以活躍語文課堂。可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的特點,大膽地、適當地添補教材內容。學生對課外新知識的好奇心強於課內,好奇心便是驅動力,應順着他們的好奇心,儘可能快地採編有吸引力又積極向上的臨時教材,如中央電視台播放的“焦點訪談”、“新聞評論”等都是極好的可採編成臨時教材的素材。這樣,課堂緊緊維繫着時代與學生,讓他們在完成聽、説、讀、寫的能力訓練同時,又知道是非曲直、善惡美醜,從而更加明確自身的責任感和不足。

改革師資編制,改善教與學的效率。語文科看似零散,實則是一門極系統化的學科。諸如語基、文言、現代文、文學作品、寫作等等都是語文這一“整體”下的若干子系統。試想,若能讓這若干的子系統個個過硬,那麼“整體”也就過硬。再想,如何使它個個過硬呢?只有“承包”,也就是讓每個教師承包下自己認為有把握的子系統,然後上大課(兩小班合併或更多合併),即“學院式”的教學。如此做來,有以下幾點好處顯而易見:教師守業和敬業,因為“承包”就意味着責任;可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真正做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更易教出“專長”,學出“專長”,因為“講座型”的教學,教師挖掘得深,學生學得也深。

變革的時代呼喚觀念更新,呼喚教育者們大膽地投身當前的教改實踐中。相信運用“學院式”教學的模式,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篇37: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目前許多教師採取單一的閲讀教學模式,教學生一套“萬能答題模板”,導致學生遇到類型相似的題目就套用模板。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閲讀能力的提升,制約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2.閲讀所佔時間比重下降,學生閲讀基礎知識不牢。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只重視知識傳授,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導致學生的閲讀時間少,閲讀基礎知識不牢。

3.閲讀興趣及品味下降,閲讀興趣感性化。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很強,認為閲讀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等課外材料實在太浪費時間,又不能快速提高成績,這對於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4.輕課外導讀,重課內講讀,導致閲讀積澱乾涸。應試教育使教師與學生的眼光始終在一錘定音的大學聯考試卷上,凡是與考試無關的,一概不重視,這導致學生閲讀範圍小,沒有閲讀積累。

二、提高學生閲讀技巧,培養學生閲讀興趣

閲讀,讓人變得懂事、文明;閲讀,讓人變得高尚、完美;閲讀,使人類走出了蠻荒;閲讀,使人類有了自己的歷史因此,教師應重視閲讀教學的技巧,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要實現有效的高中語文閲讀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掌握一些技巧。

1.培養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和習慣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遵循興趣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自我需要”,如學習《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月色是一個極富有詩情畫意的題材,古代詩人向來喜歡詠歎明月,為後世留下了不少名句,像“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等。通過導入的設置為學生創造很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識。

2.促使學生“動情”——與作品產生共鳴。對高中語文而言,學生進行文本閲讀是為把握文本的意思。面對體裁完全不同的文章,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當有所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學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掌握各種閲讀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閲讀可以使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的對話,重新建構文本的意義,建構全新的自我。

3.探究學習的內容。通過閲讀,學生可以把握和領悟真善美,感受文本中的美好心靈、美好情操。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更為生動、富有活力的閲讀內容,要引導學生對細節描寫和語言描寫進行分析。促進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形成。

4.精讀,也叫作細讀,是閲讀的關鍵一步。學生必須認真閲讀文章,弄清詞句的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解線索,把握主題,才能解決教師提出的疑問。

三、課外閲讀教學

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抓好課內閲讀學習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閲讀,擴大閲讀量,注重素材、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課外閲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通過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來培養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內牽外聯,把學生由課內文本引向課外讀本,用課內閲讀的“鑰匙”去打開課外閲讀的“鎖”,使課堂教學和課外閲讀做到有機結合。教師要通過課內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注重課外閲讀,使學生在閲讀中明確各類體裁的寫作特點,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幫助學生選擇具有時代性的讀物。課外閲讀是課內閲讀的延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具有時代性並且優秀健康的文學作品。如《讀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時代性的讀物,既切合生活實際,又是大家所喜聞樂見的,能擴大學生的閲讀視野,能給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帶來撞擊,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3.養成閲讀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的閲讀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慣和定力。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積極主動去擴大閲讀面,拓寬知識視野,增長見識,豐富心智。如教師可以每週組織學生進行閲讀探討、交流、對話,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有利於豐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充實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感染。

4.通過考試或做練習的形式進行檢測。這種途徑既可以促進學生的閲讀進度,又可以提高學生閲讀的效率。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把課外閲讀課程化,加以悉心地設計和指導,為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而努力。“人類最優美的姿態就是閲讀”,閲讀是我們智慧和精神的源泉。閲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開疆闢土,使學生更輕鬆容易的學習,使語文閲讀教學更具有藝術性。

篇38: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改的推進,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將學生的文學素養放在重要的位置。語文閲讀作為高中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其對學生閲讀能力及文學修養的提升具有關鍵的作用。微課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本文主要介紹了微課在高中語文閲讀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高中語文;閲讀教學

隨着新課改的推進,高中語文教學開始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創新,其中微課就是一種。微課的突出之處,在於能為閲讀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教學手段,能夠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轉換為直觀、形象的情境,有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形成正確的閲讀思維模式。除此之外,微課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一、微課在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應用現狀

(一)對微課的認識不足。目前來説,微課還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很多教師對微課的.認識還不是十分深入,只有很小比例的教師能夠將微課真正運用到語文閲讀的教學實踐中來。教師未能充分利用微課的主要原因在於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不足,主要表現為創造視頻的能力及相關技術運用能力的不足,例如製作的視頻鏡頭單調、畫面不穩定或模糊,從而不能將微課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

(二)閲讀教學目標受到約束。高中語文閲讀課程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閲讀及探索能力。然而,現階段大部分微課的主要目的仍是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在開課過程中未能實現學生和微課的結合,這使得微課比較欠缺個性化和探索性,學生在利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依然處於被動學習的位置,不利於學生閲讀思維及能力的改善,也使得學生主動利用微課進行學習的積極性較弱。

(三)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有限。高中生的識別能力和自主選擇能力還相對較差,在做出選擇時比較容易受到外在物質的干擾。目前,微課的質量參差不齊,微課體系還不健全,微課在閲讀課堂中的應用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這就使得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夠體系化、全面性。

二、微課在高中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深入瞭解閲讀的歷史背景。對於那些理解能力和閲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説,閲讀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現實中很多高中生的閲讀能力較差,對文章內容不能快速地理解,這就需要學生對課文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正確的認識。微課的運用,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教師在講授課文內容之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和文章內容相關的素材,包括文章的寫作背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等。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可以將曹雪芹的人生經歷、寫作的歷史背景等製作成小視頻,或者從原版《紅樓夢》電視劇中截取該部分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更好地理解林黛玉的謹小慎微、賈寶玉的舉止輕佻的原因。

(二)實現讀寫結合。語文閲讀和寫作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大量的高質閲讀能夠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寫作能力的提升對於閲讀能力的改善也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利用微課時,既可以將生活中的情境錄製成視頻,也可以將課文中的情境錄製成視頻,當學生完成閲讀後可以參考自身的體會進行寫作,這種做法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還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資料,實現閲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比如《蘇武傳》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精神,在學習完該課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一些和該主題相關的其他寓言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其中的內涵,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能夠為作文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巧用微課挖掘文章主題。高中生正處於思維發育階段,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閲讀課文時可能不能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主題,加之自身知識體系的不健全,還可能會出現主題理解錯誤的現象,微課的利用則可以將課文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有利於學生對課文主題進行深入地理解。比如在學習《赤壁賦》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相關的學習視頻,將赤壁的壯觀景象真實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赤壁的雄偉壯觀,從而增加語文閲讀課堂的趣味性。在微課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閲讀思維方式。

(四)利用微課構建教學情境。高中語文閲讀課程的開展,需要重視學生對文章感情的體會。情感有利於推動學生加強對真理的追求,從而也有利於學生智力的提升,而情境的構建能夠有效地刺激人心中的感情。微課在語文閲讀課中的應用形式主要表現為短小的視頻,這種方式的特殊之處就在於能夠幫助教師構建一種和文章內容契合的情境。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時,並非全班學生都去過北京,因而有些學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有關故都秋天景色的描寫,這也就使得有些學生對文章藴含情感的理解不到位。此時,如果教師將故都秋天相關的視頻展示給學生,就能很容易地將學生帶入到清靜、悲涼情境中,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內涵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語文閲讀教學中微課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教師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通過微課引入課文背景的介紹,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在興奮的狀態中完成閲讀學習。

參考文獻

[2]趙慧麗.微課教學在高中語文閲讀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xx(9).

篇39: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在閲讀教學中,我們講授的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其實就是在一定時期內中華民族的歷史知識,這些歷史知識能有效的和文字結合起來,在閲讀的過程中通過作者的文字來進一步感受歷史的原貌。在古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將古文中的歷史故事和成語聯繫起來,如《語文(必修1)》中的《鴻門宴》就是秋毫無犯這個成語的出處,老師上課時如果能啟發學生在閲讀《鴻門宴》這一段文字時自主發現成語“秋毫無犯”,由此得知成語秋毫無犯的內涵,這樣不但熟記成語而且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這篇課文中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勞苦功高”等其他成語,老師都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發現,這樣既能完成相關歷史文化知識的習得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除此之外,經典篇目中還有一些民俗、醫學、傳統藝術、社會禮儀等知識,在閲讀諸子散文時,學生可以通過古人簡潔凝練的語言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在“微言大義”中體悟人生的道理,這些文學中體現出的精神是學生必須要繼承的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其次,在文字中品味詩意。語文詩歌教學中,老師應該儘量讓學生通過誦讀,品味意境等方式去體味詩歌的美而不是將他們變成一個個的大學聯考鑑賞題讓學生總結解題規律。

在詩歌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誦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意藴,如讀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時,詞中愁的濃厚,讓人抑鬱,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通過學生誦讀,引導學生髮現詞作讀音上的特色,通過背景介紹讓學生體會作者在國破後淪為階下囚,心中滿是無法排遣的愁思,但是由於作者有着很高的文化修養,在這樣的困境下他並不是哭天喊地的哀嚎,卻能另一種絕美的筆調去描寫心中的愁思,讓這愁思頓時也變得那樣的唯美,他筆下的詞就像笙簫那樣讓人傷感但卻有着無盡的意境。語調輕盈,像在對誰呢喃傾述,那種迷離彷徨的情思繞在脣邊,怎不叫人心碎。詩歌教學時老師也可以用對話的方式在學生體會詩歌意藴方面進行啟發,在詩歌學習中學生如果能用自己的知識去和詩歌文本進行對話,就能打破詩歌文本的封閉狀態,一旦詩歌處於敞開的狀態就意味着解讀詩歌文本不再是單一的視角了,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從多種角度來解讀詩歌文本,而老師在詩歌文本解讀過程中通過不斷對話探究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擴展他們的理解方式,這樣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第三,在文字中思考人生,感受生活、陶冶情感。一個人必不可少的是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心靈,而在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抒情性文學作品,作品中飽含感情的文字抒寫着人對自然由衷的熱愛。品讀這些作品就是在和作者做一次心靈溝通,如讀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就情不自禁地熱愛大自然;讀了孔子的“逝者如斯乎”,就無法在面對水時無動於衷;這些表現人們對自己祖國、家鄉、親人朋友真摯情感等作品,都能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見,語文教育在情感的培養方面作用不可小視。要在文本中發現生活的美。教師要通過對文本的分析解讀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其實生活的美就在身邊比如在教授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的時候,學生從“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中體會“心靈的自由”“精神的愉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理解歸氏在此小軒中感受到的“多可喜”的情感,甚至油然而生一種散羨之情“老師要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感情,達到以情激情的目的使他們感悟作品的魅力。改變觀念,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真正的結合在一起,在工具性的基礎上更多讓學生體會語文人文的內涵,才能真正讓學生觸摸到文學的本質,這樣才能讓高中語文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篇40: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興趣是最好老師,興趣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無論大學聯考壓力有多大,學習任務有多重,對學生興趣培養始終都是平衡一切重要手段。然而在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分數終於泰山,為了達到高分目,往往忽視了培養學生興趣重要性。這不僅造成了老師與學生在思想交流上不流暢,甚至形成了認識上對立局面,還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漠視態度。沒有了興趣,即使是死記硬背也不會有明顯效果和作用。而且一旦由於興趣缺失導致了學生對語文本身漠視甚至是厭惡,這將是更加危險局面。漠視語文學生表現為對語文學習抱無所謂態度,聽課不專心,覺得上課聽講不是那麼重要;對待課後作業態度更加惡劣,以沒有時間為藉口而不按時完成。若學生對高中語文沒有興趣,則他們學習動力不強烈,學習主動性不明顯,學習過程不夠持續。

二、高中語文教學方式創新方法

(一)大規模應用課堂討論機制

語文老師角色更多是像一名嚮導,根據學生要求和現實世界需要給予學生一定引導。嚮導任務不是獨裁式灌輸和強硬要求,而是要注意傾聽接受者聲音,這一理念表現在課堂上就是要重視與學生交流。目前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已經開始出現了與學生平等討論現象,但是持續性不夠,導致了作用不夠明顯,為此我們需要將這種課堂討論機制常態化。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深入討論,可以及時發現和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可以影響和塑造學生價值觀,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事物接受力。在大多數情況下,討論後形成共識更容易被接受,知識掌握也會更加牢靠。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作用

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巨大作用已經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和廣泛關注,但是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使用卻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多媒體使用對於老師來説也是一種學習過程。目前計算機、網絡等新手段觸角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幾乎所有學生們已經認可和接受這樣一種知識展現和傳播方式,所以用多媒體手段來進行教學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一方面,老師要改良傳統教學手段,適當嵌入多媒體教學方式,用一種學生喜聞樂見方式輔助教學;另一方面,老師要注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因為在各種多媒體使用上學生往往具有更多經驗和更加嫻熟技能。

(三)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舞台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效果和成績不明顯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視了學生心聲。學生感受在課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氣氛,這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語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聲音,並適時迎合學生個性,給他們提供展示個性平台。在當前豐富多彩社會環境中,學生不僅很快形成了自己個性,而且希望在更多場合張揚自己個性,處在價值觀形成期高中學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師只是想一味地改變學生價值觀和個性要求,讓他們按照自己想法來學習和生活,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在不影響教學過程和目情況下,主動地傾聽和認可學生內心聲音,肯定他們個性。

三、結論

語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載體,高中語文教育不僅要完成應試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高分要求,還應該發揮出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和陶冶審美情操作用。為此,我們要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方式創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發展產物,將新時期諸多新特色巧妙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為困境中高中語文教學帶來新生機與活力。

篇41: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閲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豐富學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語文閲讀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和語文寫作水平,從而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成績。本文對提高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閲讀教育;有效性

現代高中閲讀教育是高中階段重要的語文教育環節,在高中課程教育中佔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主要渠道,能力來自於平時閲讀量的積累,重視閲讀教育,不僅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一、影響高中語文閲讀有效性的因素

(一)學生缺少正確的閲讀方法。一些學生在閲讀的時候沒有正確的方法,教師也忽視了培養學生掌握有效的閲讀方法,閲讀方法不正確會降低閲讀效率,在高中階段低效率會浪費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而正確的閲讀方法首先要選對優秀的閲讀方法,老師的職責就是傳授正確的閲讀方法,讓學生遊刃有餘地浸泡在閲讀的海洋中。事實上,大部分中學生在閲讀上沒有得到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閲讀學習沒有起到好的指導作用,間接地讓學生養成了不良的閲讀習慣,在閲讀課上學生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不是涉獵廣泛地來有效閲讀,只讀自己喜歡但缺少營養的書籍,浪費了時間。

(二)學生缺少閲讀興趣。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業餘生活變得更為豐富,科技電子產品主導了學生的業餘時間,學生更喜歡遊戲、電影、娛樂等。這就導致學生對閲讀沒有興趣,老師的閲讀教育以應試為目的去教學,學生只讀到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閲讀內容單一,不新穎,閲讀過程也是直接帶着問題去閲讀的,找到問題答案,文章就讀完了,沒有深入。在這種閲讀環境下,學生漸漸地對閲讀就更加不感興趣了。

二、高中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一)正確認知新課改閲讀標準。閲讀教學是新課改教學的重要試點項目,在開展教學時首先要明確課改對閲讀教育要求,有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時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備課工作,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要向科學性、合理性等方向來發展。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上好一節閲讀課。

(二)準確把握學生閲讀水平。在開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閲讀水平,參照學生的閲讀水平去教學,而不是老師以自我為中心去設計教學速度和教學內容,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國家重新定位了語文課程的內容標準,即使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新的標準教學下也會有一定的偏差。假如偏差得不到消除,教師展開的教學工作就是在浪費時間,只有充分地瞭解和把握了學生的閲讀水平,才能根據新課改要求推薦給學生相對應的閲讀內容和優秀書籍。

(三)明確學生是閲讀的主體。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都是老師為主體,老師把講台變成了展現才華的舞台,顛倒了主體。這就要求老師要重新認識自我,有正確的教學心態,把閲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在學生身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閲讀教學活動中。充分保證學生在閲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提高語文閲讀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比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選擇閲讀的篇目,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閲讀感興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閲讀水平。

(四)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閲讀技巧。閲讀是一項複雜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閲讀的興趣,傳授學生閲讀方法,還要依據學生水平改變教學方法,給水平層次不一樣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閲讀目標。隨着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不斷深入,不斷加強目標難度。在教學的同時還要注意方法的結合,做相應的點撥或者示範,讓學生自己發現閲讀的精髓,增強課堂互動性,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實踐機會。比如給學生提前佈置任務,下一節閲讀課由學生自己選出喜歡的文章,然後由老師篩選,之後進行範讀,要求學生説明喜歡的原因。文章由學生自己範讀,請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和精讀。這樣一來選到了學生感興趣的文章,一遍範讀後學生腦海裏有了基本框架認識和印象,接下來就是將具體內容補充到基本的框架中。精讀環節,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和理解,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對有效的信息進行記憶,此時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和非重點有了基本的判斷,在這樣的基礎上老師再次引導學生進行部分精讀,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

三、結語

高中語文閲讀是課改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的基礎之一,更是學習生活中表達交流的基礎。語文課程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聽和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在閲讀教學中,老師要起到正確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傳授學生正確的閲讀方法和閲讀技巧,更要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提供和制定相對應的有效措施,並對語文閲讀教學環節給予重視。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實現閲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曾彬.關於高中語文現代文高效閲讀的技巧[J].中華少年,20xx(32).

[2]程志彬.淺析高中語文現代文閲讀技巧[J].文理導航(上旬),20xx(11).

[3]羅回祥.淺析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技巧[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xx(3).

[4]黃菲.高中語文人物傳記文言文閲讀技巧探索[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xx(2).

篇42: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相對而言,高中生已經擁有看自己成熟獨特的思想,知識積累也較為豐富,且具備一定的閲讀表達才能,特別是在“自主學習”日益成熟的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培養的關鍵在於學生能夠提出探究性的問題,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閲讀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深化閲讀教學的意義,提高閲讀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閲讀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一、高中生問題意識的薄弱現狀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了一些這樣的阻礙問題意識培養的現象:

第一,不能發現疑問。學生總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對於習題式的題目也是能夠順利作答,但學生在接受答案時,表現出來的卻知識接受,對答案的產生從不做思考。特別是在學生高中時代,由於升學的壓力學生每天需要做的習題量無數,習題完成後就會有一步叫做對答案,這一環節的學習顯然是不經思考的,許多高中生盲目相信標準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於標準答案會產生依賴心理。教材中編寫的很多含義深刻和模型性多義性的閲讀的文本,學生就很難產生問題意識。

第二,學生不敢提出疑問。很多學生都是有問題但不敢説出來,一是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水準,教師懶得解答,二是怕自己提出問題遭到周圍同學的嘲笑。甚至一些同學對提出問題產生無所謂的態度,這樣就會阻礙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有些學生是因為在對教師提出質疑時,教師表現出來的置之不理與冷漠的態度,使得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受挫。

第三,不會深刻分析問題。一些學生都運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語文,頭腦中裝滿了大學聯考的知識點,很少主動去了解有關文章作者的相關內容,也很少對於文章相關的課外延伸內容進行探究,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解答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只能通過作者的語言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老舍的教《想北平》中,學生可以根據作者的隻言片語體會到作者對北平的情感。但作為教師在對學生做出閲讀指導時,卻不能讓其僅是將理解停留在語言表層,要引導學生提出有探究性的問題。瞭解作者產生這種情感的根本原因,其實只要這樣的問題一確立,答案就會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表現出來。學生通過對作者的深層瞭解也不難發現,北平是老舍的故鄉,在那個時代,國家形勢的危急,使得作者產出的不僅是對家鄉單純的懷念,更是對整個民族的憂患。這些答案都應當讓學生經過探討與研究得出。

二、高中閲讀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創造問題的環境。情境教學的理念提出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在實行時還是會出現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創造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問題中的矛盾和困惑,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學生內心中想要探究出答案的願望激發出來,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求程度以及學習的動機是需要教師的幫助才能激發出來的。也只有將學生的這種願望激發出來,才能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2.打好知識基礎,領會提問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進行學科融合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的關鍵是學生有着長期積累形成的基礎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新的知識產生思考,也只有思考的產生才能夠促使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例如,學生如果對文言文的知識一無所知,那麼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就相當的困難,只有學生對於文言文中所包括的基礎知識有着一定的瞭解,才能對文言文的講解產生自己的問題與思考,才能有助於教師實現文言文教學。不然,文言文的任務型教學都很難實施。因此,教師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開闊眼界。另外,就是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基本能力的訓練,語文學科中學生基本能力包括語言運用能力、寫作能力、鑑賞能力等。教師可以通過對詞組、長短句分析的方式以及文學作品的閲讀和摘錄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了,學生對於問題的思考也就會豐富起來。此外,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單純是對這一學科的學習,還有各類學科對語文學科會產生多多少少的影響,教師要注重這些學科相互滲透的知識點,運用其相關性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問題由誰提出來並不是最關鍵的,從特技教師黃厚江説,“最根本的是弄清問題是為誰而提出的。因為,即使問題是由學生提出,而目的卻只是為了教師教學意圖的實現,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學,這樣的問題也沒有多大意義;即使問題是由教師提出,但卻是為學生的學習而問,那就很有意義。我們認為:只要是立足於學生的學而問,不管由誰來問,都應該肯定其價值。”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問題,也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有高下,深淺,問題是不是學生提出來並不重要。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高明的教師總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方向的引導,教師在學士提出問題時會保持自身明確的觀念,不輕信學生的觀點,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時,教師還應當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完善問題本身,深刻地帶領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薛學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xx,(10).

[3]歐陽文.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4]胡豔玲.關於中國小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2).

篇43: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一、對作文擬題進行指導

學生可以通過一些我們耳熟能詳詩歌作為作文標題,運用詩歌作為文章標題,講究是含蓄,字裏行間透漏其含義,這樣寫出來作文不僅生動活潑而且不失文雅,給人一種風格迥異感覺。例如以“人生哲理”為主題作文,可以藉助古詩歌入題,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些詩歌名句都可以作為文章題目。

二、遵循作文指導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

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使用自己感官察覺水平,多出去感受、參加實踐活動,感受生活,體會真實,遵循寫作過程中實踐性原則,在自己經歷豐富生活實踐活動中累積寫作文需要材料。

(二)自主性原則

寫作是一項主體性較強工作,直白説,寫作是學生自己事情,教師指導寫作,也只是為學生作文提供一些建議,不能給學生強加太多指導意見,約束過多條條框框,教師要讓學生自己進行自由、自主寫作,自己確定寫作材料和寫作內容,認真思考,反省寫作過程。教師還要時不時激勵學生將自己生活歷程、真實感悟添加進作文寫作過程中,描述自己對於社會、生活感想與思考,學會真實表述,顯示出寫作過程中自主性原則,寫出最本真作文。

(三)創新性原則

在指導作文訓練時,教師應該激勵學生有思想、有創新表述,培養學生創新性思想,將學生真實思想活動融合進作文之中,顯示出寫作過程中創新性原則,提升作文水平。

(四)趣味性原則

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寫作慾望,開拓學生寫作思路,這些都要建立在學生興趣基礎上。只要有了寫作興趣,寫作材料、寫作觀點及寫作手法這些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原則。

(五)循序漸進原則

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目前,作文教學中遇到最大困難就是“無序”,導致作文教學不夠嚴謹。因此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作文訓練以什麼為序,眾多方法,各有千秋。有分項訓練序列,就是從單項着手,對作文各種技能逐一進行訓練;有分段訓練序列,就是把整個高中階段劃分成相對獨立幾個階段,安排訓練內容;有三步訓練、四步訓練,還有五步訓練等;還有是以達到作文教學目所採用方法、步驟為序,如從説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等,這些方法儘管各有特點,但是,大都從訓練一句話開始,到幾句話,到段到篇。

三、改進作文教學方法

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作文采用不同教學方法,突破傳統作文教學方法,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儘量讓學生更形象更客觀地去感受身邊生活,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充分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否定那種向文章套用現成模式,忽視從生活中提煉、取捨、改造,讓學生懂得從生活中吸取素材,學會按中心組織材料。21世紀是人才世紀,人才最高本質在於創新,而創新有利工具就是思維。創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學生創新思維品質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打開學生思維“黑箱”立足於一個“創”字;植根於現實生活,強調一個“新”字,重視積累,看好一個“活”字,從這三個方面去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求異思維方式以及豐富想象力,使他們有創新意識。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作文指導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課題,它關係到教學過程中許多知識。對於現在高中寫作教學實際情況,教師要嚴格依照新課改提出要求,給學生語文寫作訓練提供準確指導,有助於提升高中生寫作文水平。

篇44: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教師以“舌耕為業”。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這樣敍述教師的語言魅力:“一個能夠動聽而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應該像油一樣地浸人學生的心裏,把知識一道帶進去。”這就是説,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其語言是規範的,而且還應具備良好的口才。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輔工具也異彩紛呈、日新月異。投影儀、電腦等一系列高科技的產物也紛紛出現在課堂上。但無庸質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無論形勢如何風雲變幻,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鍛鍊口才,是語文教師必修課,假設一個語文教師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難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而這種情況,在實際語文教學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語文教師要時時鍛鍊自己運用語言的技能。語文教師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識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語言的感受中,潛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漢語語言,同時,也增強他們口頭表達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這是一名語文教師區別於其他學科教師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我對此深信不疑。

一、語文教師應不斷注重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藴

“語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濃縮精華史”。語文教師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傳承者,飽受詩書的薰陶,教師應多從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出發,深人瞭解學科的研究成果,瞭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歷史學、地理學、美學、音樂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識。諳習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這也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所鑄要的。我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可分為三層: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識素養。這些知識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語文知識的必要補充。每個人知識的淵博,都是離不開上述堅實的基礎;其次,是熟悉社會科學和其他百科知識。語文教師既要通曉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瞭解學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關學科如歷史學、地理學、美學、音樂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識,既是專家,又是雜家,這樣才能在新課程背景下游刃有餘。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間題,如國中語文《三峽》涉及到地理學歷史學知識,講《蘇州園林》涉及到建築學,美學等,只有熟悉了這一層知識,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自如;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識。在課堂上才能做到引經據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對於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應如數家珍。在課堂上更應在準確的基礎之上做到表述生動形象。

要讓學生覺得教師談吐不凡,知識豐富,語文教師要多番訓練,首先讓自己“想得到、説得出”,要儘量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接近經過思索寫下的文字。人們常常説有的人説話像是寫文章,大概這就是語文教師追求的境界吧!

二、語文教師的語言幽默、詼諧

一直以來,很多的人都提倡快樂教學,一堂課下來,真個課堂如果都是處於一種沉悶的氣氛中,那這節課,即使教師講的知識多麼的全面、教學是多麼的嚴謹,也不能稱之為一堂成功的課,只有在快樂中傳播知識,讓學生在輕鬆中獲得知識,才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否幽默詼諧,則變的至關重要,幽默是智慧的靈光閃現,幽默和搞笑是天懸地隔的兩個概念。幽默是會心一笑,無傷大雅,而搞笑則極有可能是惡俗、低級趣味。語文教師應學會幽默,這對於調節課堂氣氛、應對突發事件大有裨益。

語文教師多那麼一兩個幽默笑話,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為學生送去歡樂,也會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這一專題的時候,我會把“病句”稱為“病人”,把學生當作“醫生”,我説:“治病救人,是我們醫生的應盡職責。”有時候一道題特別複雜時,我也會説:“這個病人患的是疑難雜症,看來病得不輕,得看個專家門診。”一面示意某些同學查找“病因”,發言的同學都受到強烈的鼓舞。有時,問題很難發現,我就説:“看來,咱們一兩個醫生是發現不了病因的,要進行專家會診。”然後,組織同學討論,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但需要強調的是,教學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輕鬆快樂,偏重娛樂性,而教學幽默則追求讓學生在笑聲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層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學幽默不能背離教學目的和內容。否則,就會捨本逐末,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又給學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學幽默應把握分寸,不能流於庸俗,更不能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課幽默不斷、笑聲不絕,就會沖淡了教學內容;如果教學幽默為逗樂而幽默甚至低級趣味,就失去了幽默應具有的審美價值和教育價值;如果因為幽默而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幽默就與流言蜚語無異。總之,一句話,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幽默,要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

三、語文教師的語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極強的感染力

文學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所以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有相當高的熱情,要在課堂上展示從生活中挖掘和提煉的美。興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為不可。只有我們作為老師的先愛上我們課堂內傳授的東西並對其充滿熱情,我們的學生才會被調動起來,最終達到與教師共鳴的佳境。

對於《長江巫峽》這樣壯麗的圖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防在講授的過程當中穿插進許多真誠的不可遏制的讚歎“祖國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愛我的祖國”。而教授《我愛這土地》時,我們則不必掩飾,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説:“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只有語文教師充滿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帶領我們的學生放下包袱,敞開胸懷,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的殿堂中來。

四、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時候,在語文的殿堂裏,我們只是個被感動的人。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不必拘泥於教師的身份,太過一本正經,太過不苟言笑,太過喜怒不顯於色。天真是良好的語文品質,而天真的真切定義,應該是無所顧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學習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對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現出你的憧憬神往;對樓中思婦無望的相思等待表現出你的纏綿悱惻;對自然的永恆亙遠表現出你的執著思索。學生一定會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貫注地去聽課。

對於前者,我們不妨以一個蒼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觀望世事,以深沉而飽含深情的語氣把我們對於真相的洞察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為我們的閃光智慧而折服,從而沉湎在我們的課堂之中。

對於後者,我們不妨熱烈。我認為天真是一個語文教師最為可貴的品質。一個語文教師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顆不敏感的心,是難以察覺那些潛伏在文字當中的情感的,同時也無法捕捉學生的心。

一個語文教師不天真,他就難以調動自己的熱情,試想一個連自己都無法感動的人,他又怎麼會感動別人呢?特別是我們面對的是一羣不諳世事、感覺日益遲鈍的學生,打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們?對於《春江花月夜》這樣純美的意境,當今社會的浮躁,社會價值取向的低俗,整個社會審美的扭曲,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對於這樣的美無動於衷。只有我們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離的表情和語氣,才能把他們拉到我們聖潔的詩的國度之中,從而才能圓滿地理解詩意的美,並將這昇華為學生的審美需要。古詩裏經常講意境,我認為,語文的課堂,首先就要求教師要具有一顆率性純樸的心,要你自己先愛上你教的語文。

總而言之,我認為語文教師要用感情充沛、充滿幽默、閃耀智慧的語言去塑造與我們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課堂。

篇45:淺議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淺議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最大的轉身就是開始意識到教學的主體性,教學更注重學生的探究與思維能力發展,更關注激勵、喚醒等方式。筆者在這裏將要和大家共同探討微探究教學。所謂微探究教學是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微”處着手,以小化大或化大為小,見微知著,喚醒自我,從不同視角欣賞文本。本文以《陳情表》的課堂教學實踐為例,淺談微探究教學在實踐中的運用與探索。《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中敍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答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如何引導學生領略該文陳情藝術的“絕妙”是一大難點。微探究教學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是目的'性、創造性、啟發性與適切性。基於此,筆者在探究《陳情表》陳情藝術的“絕妙”時精心設計“微問題”,層層深入,點燃學生思維之火,巧解文本難點。

一、“一葉知秋”細品味,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一課時後,學生藉助工具書已大致瞭解了本文是李密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寫的文章。但是怎樣從文本閲讀得出這個結論也是頗費腦筋的。筆者在教學中借“微”問題作大文章,從小切口進入,牽一問而動全文,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和熱情,讓閲讀既不脱離文本,又能高於文本。文言文中不乏古代官職與人名的合稱,例如《五人墓碑記》中有“賢士大夫者,�濁湟蛑�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梅花嶺記》中有“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這些都是官職與姓名等連用,而《陳情表》卻有“前太守臣逵”“後刺史臣榮”這樣看起來莫名其妙的組合。於是可以以此設置問題進行探究。微探究問題設置:這裏的表達與慣例相比多了一個“臣”字,李密這樣寫用意何在?微問題一出,學生才驚覺這個表達確實特殊,他們不自覺地把這句話又讀了數遍,然後開始各抒己見:生:這句話如果老師不説,我也沒覺得特殊,就是讀起來拗口一點,現在一説還真的特殊,太守、刺史本就是官職,再加個臣,太守臣,刺史臣,底下的註釋中也沒出現這個“臣”字的翻譯。生:我發現一個問題,整篇文章李密都是自稱為“臣”,現在又在他們的官職上加個“臣”,這中間是不是有關聯?生:“臣―――俯首稱臣”,經過大家的議論我突然想到了這個詞,這是李密在表明態度。生:對,李密想説自己和他們一樣都是皇帝的臣子,願意接受晉武帝的統屬。生:原來李密心思縝密到這個地步啊,望塵莫及!(整合學生的發言)教師總結:李密作為一箇舊朝遺臣,身份尷尬,其心思縝密、言語謹慎,從此例可見一斑。“孝情”是可以光明正大放到枱面上的,可“忠情”對於李密來説確實是一個説也不是、不説也不是的難題,李密僅憑一個“臣”字就解決了難以言説的“訴忠情”。

二、“步步為營”巧設疑,吹皺一池春水

(一)問點“獨創”,激起探究慾望

李密在文章開頭極力陳述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在第三、第四段用説理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忠孝抉擇”,也就是隻能先盡孝再盡忠。微探究問題設置: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互換位置,先説理後言情可不可以?生:我覺得也可以,先給晉武帝戴上高帽子,把不能盡忠的理由充分表達出來,再展現自己的現實處境,也未嘗不可。生:我覺得不可以。在晉武帝面前,李密最合適的方式就是打感情牌。先動之以情,博得同情,然後才有機會説理。生:我覺得從人的認知順序來説,還是先談情比較好,正如媽媽要跟你講大道理的時候,往往先用情作鋪墊,然後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整合學生的發言)教師總結: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自己與祖母的特殊關係,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祖母病情日篤來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這個微問題在設置時,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閲讀全文,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把握文章結構,知曉作者的寫作思路。問題設置的難度不是很大,與第一課時的關係也較為密切,對於學生梳理課文脈絡、完成知識建構幫助較大。

(二)問點“留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微探究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教學組織者和學習者不竭的創造潛能,教師要利用教學契機,以新穎的視角創造性地設置微問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微探究問題設置一:“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這個三段論式的推理,其大前提是“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其小前提是“臣孤苦,特為尤甚”,兩者都已具備,可結論卻沒有説出,你能把李密真正想説的話補充完整嗎?生:這很簡單,大概意思就是説在這樣一個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我的情況又是如此特殊,所以我因為要盡孝,不能出來當官。微探究問題設置二:李密為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説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呢?生:肯定是説不出口,這件事只能讓晉武帝意會,不可言傳。生:這兩個理由雖然冠冕堂皇,但不是無懈可擊。畢竟他曾經也是在蜀漢當官的,能在蜀漢當官,為什麼就不能在晉朝當官呢?生:在蜀漢當官是李密不可迴避的歷史,與其被晉武帝提及,不如自己主動談及,還顯得落落大方,而且在文中李密把蜀漢稱為“偽朝”,也是跟歷史劃清界限的表現。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中,答案的生成往往也是水到渠成。這樣的微問題,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完成認知的飛躍,獲得更深層的閲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馮為民.高中語文微探究教學論綱[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