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

欄目: 班主任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27W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

班主任是為學生服務的,對學生要有愛心、責任心。作為班主任,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緻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才能做到對學生的關心,體現出班主任的責任心,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良好的教育。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請笑納!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1

為期兩天的班主任培訓結束了,這兩天我受益匪淺,對於班主任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今年三月份通過師大的校園招聘考試,成為了一名高中教師,剛剛邁入古縣一中,便成為了一名班主任,當看到1708班全體學生的時候,我忽然感覺到自己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第一次給全班同學開班會,自己完全不能適應,因為我們年齡相仿,而且,自己剛剛研究生畢業,從在校學生突然轉變為老師,可想而知,心裏面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在培訓前,我已經有兩個月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了,在這段時間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讓我束手無策,或者説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次培訓對於我有了更多的意義,在培訓前,和幾個新同事的交流中,我們都談到,希望這次的培訓可以為我指點迷津,對於今後的班主任工作有所幫助,無愧於學校領導對我的信任。所以,在出行前,我們都篤定信心,做好準備,期望能夠有所得。

28號全天是由魏書生老師演講的,其主要講的《如果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在報告中,魏書生老師説我們的心態應該擺正,要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聽了魏老師對生活、對工作那恢諧幽默的態度,我們教師要做的,不是等待條件好了再幹,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再幹,更不是等待學生愛學習了再幹,而是要從實際出發,面對現實,從改變自己出發。學生不愛學習,聽課的秩序不好,那可能並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我們教師的問題。可能我們教師從來沒想過要去改變自己,所以我們應該擺正心態,用一種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學生不愛聽課,那我們就想辦法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鬆、靜、勻、樂“記心間。

29號上午是陳宇老師的《班級文化體系構建與文化管理》,對於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還有一些具體的做法,讓我獲益良多。他提到:對班級文化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淺表層,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僅僅是景觀佈置,其提出要去尋找班級文化的內核,班級文化是”班級羣體文化“的簡稱。是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複合體。班級文化體系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子系統。這些都對於我深入瞭解班級文化的內涵和作用獲益良多。

結合陳宇老師所講的內容,我認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髮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2

這次週末裏,能靜下心來聆聽魏教師的講座《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讓人收益匪淺。在認真聆聽後我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級管理,是魏書生教學成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從他的講座中,使我明白了“兩分半鐘收好書”“一分鐘內全班調動完座位”“大掃除15分鐘結束”的事實。講座中,以下兩點讓我記憶深刻,並且在今後的班級管理中值得采用。

第一、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

關於管理,魏書生教師提倡民主、科學。在管理中採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級管理中最鮮明的特徵之一。“自我管理”更是他班級管理的一個顯著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同時大膽轉化了管理的機制。要求全員參與,並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不都是被管理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規章,”並把它融入到教學中,並讓它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工作中。上學期,我休完三個月的產假回到學校上班,第一天每個學生都對我充滿期待和盼望,表現得也異常好。我正暗自欣慰我們的孩子在我不在的日子裏沒有退步,但好景不長,一個星期下來,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整個班級人心不穩,紀律渙散。上課時隨便講空話,做小動作現象比比皆是,甚至有學生在橡皮丟到地上後如同一年級孩子那樣爬出來去撿。不僅僅班風退步,學風也大受影響,作業不交,不做,不及時訂正,教師讓放學留下居然大模大樣地逃跑。眼看這樣的狀況,我心急如焚,便開始在教室裏大聲批評和斥責,但發現效果甚微,治標不治本。漸漸地我發現孩子們變了,變得不像以往那樣單純、簡單了,對我這樣粗暴的吼斥反感,對我每一天的老生常談的話題反感,對我命令式的口氣反感。我想可能是我的方法需要改革了吧。今日聽了魏

教師的講座,讓學生人人蔘與班級管理的理念大受啟發,魏教師説:“一名好教師,必須永遠相信自我的學生,不管多麼笨的學生,腦子裏其實都埋藏着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腦子裏缺少資源,而是我們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本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一下魏教師的做法,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讓每個學生都去承包一件小事,人人蔘與班級的管理,人人當教師的助手,我想這樣既能發揮每個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職責心。

第二,用享受的心態去管理班級。

魏書生教師説自我每次計劃總結的結束語總是這樣寫“用一顆平常的心,實實在在做自我的事情,在平凡中享受到生活帶來的歡樂與幸福。”我想:魏教師一生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具有這種進取樂觀的思想境界。他不僅僅自我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看成是一種享受,並且把這種觀點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們體會學習是享受,勞動是享受,助人是享受,寫日記是享受,應對黑板唱歌是享受,烈日炎炎下跑步是享受,被教師批評是享受等。學生們有了這種以苦為樂的思想境界後,就會不知不覺構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學到知識,提高了本事。

作為班主任的我們,不僅僅要保證完成備課,授課,批改等基本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做引導學生構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工作,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管,事情繁瑣。所以我們常聽到教師們怨聲怨氣,抱怨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回報太少,工作馬馬虎虎,敷衍塞責。要是我們班主任能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像魏教師所説那樣把完成自我的每一項工作過程都看成是一種享受,那我們幹每一件事情都會認認真真,任勞任怨,極端負責,從中還會享受到人生的歡樂與幸福。聽魏教師的報告是一種享受,讀魏教師的思想是對自身的思想,靈魂的昇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我,也常喊累,覺得什麼事都得管。經過這次學習,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爭取更好地去體會魏教師所説的“無論幹什麼事應當是一種幸福與享受”這種境界。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3

當我站在南師大隨園校區門外,我先拍下了校門口的“南京師範大學”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第一次邁進了南師大的校門。初秋的太陽顯然少了盛夏的威力,將暖暖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校園,我信步走在書香濃郁、古木參天、落葉飄飛的校園裏。洋溢着青春氣息的大學生們走過我身邊,我停下腳步站定,看着這些年輕學子,忽然感到有些恍惚,彷彿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次南京師範大學給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名骨幹班主任準備了一份“饕餮大餐”,極為豐盛。毫無疑問,專家講座的最大價值就是給我們這些來自一線的班主任們傳遞了先進的教育理念,這些理念令老師們耳目一新,起到了引領的作用,為長期在封閉的校園裏工作的班主任們更新了觀念,也為班主任們不斷產生新的教育智慧奠定理論基礎,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班主任工作走向高端。我相信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產生科學的教育方法,理念比具體的做法更重要。

相聚金陵城,問道南師大。來自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的研究員黃正平給學員們作了題為“立德樹人背景下的班主任基本功提升”的講座。黃老師從班主任基本功的內涵入手,介紹了浙江、江蘇、上海,安徽四省市聯合舉行的班主任基功大賽的情況。他認為此項賽事有助於改善班主任工作的生態環境,有助於提高班級管理水平,有助於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

黃老師認為,班級管理可分多個層次,從制度到民主,從民主到文化。他倡導用思想管理班級,用文化提升品位,讓班級建設從有秩序到有活動,再到有意義。黃老師還介紹了主題班會方案的設計,班會方案分為活動題目、教育背景、教育目標、活動準備、實施過程、課後反思六大板塊。整個講座內容豐富,實用性強,讓學員們收穫頗豐。

參差多態才是世界的真相,班主任培訓也是如此,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論引導,又要有直面現實的批判式思考。來自南師大的殷飛老師的講座“中學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令學員們耳目一新。殷老師結合自身成長的經歷和許多鮮活的案例,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告訴學員們一個最質樸也最有力的教育理念:教育者一定要“眼中有人”,心中有情懷,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把握學生的個體特徵,因材施教、持之以恆,真正實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終極教育目標。

國培活動還安排了“高中班集體建設專題”教育沙龍。教育沙龍由胡昌琴和翁美虹兩位老師主持。沙龍第一板塊是模擬情境,學員們登台演示情境,然後暢所欲言,對網絡背景下的師生衝突做了深層思考。第二板塊是用思維導圖展示班集體建設的具體內容,六個小組輪流發言,觀點各異,精彩紛呈,學員們經歷了一次“頭腦風暴”,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受益匪淺。

情懷或許是一個比較虛化的概念,但事實是,決定教育的質量的,首先就是教育情懷。唯有熱愛,方可全心投入並努力提升。擁有殷飛老師説的“渡人”情懷,我們才能真正的把學生看成是和我們平等的“人”,才能真正用關愛、陪伴和引領,和學生一起走向人生的更高處。而在飛速發展,瞬息萬變的今天,教育面臨問題也是空前的多元,學生的特性也是空前的豐富,教育者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能力、素養,是很難勝任現在的育人工作的。這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完善自己。

俗話説:“低頭拉車,抬頭看路。”所言不虛。教育也是如此。我們既要有活在當下、立足於當下的踏實、務實,細心觀察、留心思考教育中現存的不足,致力於幫助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眼前的問題,和學生共同成長,更要做到眼中能有“詩和遠方”,在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時能有發展的眼光,能夠放眼未來,從長遠去考量。唯有這樣,我們的教育行為方可不斷接近真正為學生的終生負責的境地。

沒有理念的引領,教育實踐就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實踐的支持,理念就沒有與時俱進地不斷更新的途徑。理論和實踐兩相結合,我們的教育方可不斷前行、不斷突破。殷飛老師的教育歷程就是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殷老師堅持寫教育筆記,積累了異常豐富的教育案例,也鋪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他對“教育反思”這一理論的堅持;而他對傳統理論的大膽突破,更是讓我欽佩他在實踐中的創新精神。學習、思索、實踐、再學習......這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上升規律。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4

一、課程設置靈活表現人性化,自主選擇性強。

網絡上聽專家們的精彩講座,那深入淺出、精彩獨到,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雖然是網絡上進行培訓方式,可是我通過視頻聆聽了教授專家授課的風範,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每天聽課、研討、交流,使我在理論上有了很大地提高,對培訓者工作有了更新的認識。此次突顯專家引領作用;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參加培訓者對課程比較有靈活性選擇,自主性選擇強。我選擇了劉教授的《教師專業成長》,張教授《國培計劃培訓方案解讀及教師遠程培訓的組織與管理》、張教授《在參與中學習和行動——教師培訓發展的新取向》、焦教授《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白老師《網絡學習如何才能真正發生——遠程培訓平台使用解讀》、王教授《教師心理健康與維護》等六個必修課,還選擇了二個選修課分別是馬教授《現代師德修養》、劉教授《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

二、專家授課理念新穎,專業知識性濃。

四位專家的講座高屋建築,深入淺出,使自己多年來在教師培訓方面的一些困惑得到了解開,過去一些模糊的認識得到了明確,思想觀念也得提高,使我感受到了國家對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空前重視,認識到了教師培訓工作大有可為重要性。特別是劉教授的《教師專業成長》深刻闡述了一位好老師的修煉中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潛移默化的薰陶,對其為人處事的影響。好老師的三項修煉——授業、解惑、傳道。所謂授業,就是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所謂解惑,就是讓學生先有困惑而後得到緩解或解決所謂傳道,就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並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融入授業、解惑之中,而非單獨傳道,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征服學生。。

王教授《教師心理健康與維護》的講座,剖析現代教師的內心世界,長期以來,教師工作的顯性和隱性負擔都使教師壓力過大,而教師又是社會的人,不得不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付予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這一切都使教師疲憊不堪,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少人因此焦慮、抑鬱。這種狀態嚴重影響到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王教授對其剖析,思想獨到、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實例豐富,並對教師提出瞭如何自我調節、減壓。讓我聽得如痴如醉,她學識豐富,出口句句成語,就是彰顯教授的人格魅力,由衷佩服;焦教授和白教授的課讓我認識網絡平台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懂得使用網絡資源促進專業水平和提高,讓網絡成為我們學習與工作的助手,並在教學充分地運用。。

三、注重師德修養,強調班主任具有的品質。

馬曉雄、劉新科二位專家對現代教師修養提出自己的看法,明確如何為人師表,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班主任,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如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在當今時代知識層出不窮的條件下,要成為合格教育者,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

國培計劃班主任工作總結5

説明文教學一向是八年級的教學重點,它不同於國小時的淺嘗輒止,只為教學生對課文信息的進行梳理,而更側重於以文本為依託,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的去學習説明文這一文體的相關知識,以便更清楚地閲讀相關文體。但只為達成目標而不講究方法,很容易造成課堂的滿堂灌和乏味,而缺少本該有的語文味兒。也許是意識到這個問題,部編教材刪改了之前説明文單元的一些課文,例如重複的建築説明文《故宮博物院》、偏美學的《橋之美》和《屏》,取而代之的是《夢迴繁華》和《蟬》。其中《蟬》照應了課後名著導讀的《昆蟲記》,更能學以致用。而《夢迴繁華》更以其極具藝術性的題目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二中的孫俞芳老師,在國培示範課上,孫老師説課時就提到了自己被這一題目所吸引,想要讓學生真正感悟“繁華”的初心。

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上,孫老師一改傳統説明文的教學模式,在注意文體特點的同時,還能注重文本意識。一堂課一直以“繁華”為主線,緊扣“繁華”二字,讓學生“找繁華”“探繁華”“現繁華”“拓繁華”,環節緊湊,繁華似錦。平易近人的談話,開門見山,直接發問:是否文不符題?可從哪些地方找到“繁華”?乾脆凝練。但這一環節的開展也需要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預習,才能迅速找到“繁華”。起初學生有些矜持,所找到的內容大多是含有“繁華”二字。但在老師的層層指導下,他們開始會在紛繁的文字裏,概括出繁華,歸納了“經濟繁華”、“內容繁華”、“技藝繁華”三點,以達到找“繁華”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一開始就迅速增強了學生的文本意識,並鍛鍊了學生快速梳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還明確了説明對象,可謂一石三鳥,但光找到,只是熱身運動,對文本有個整體感知,並不是最終目的。“探繁華”才是重頭戲,“探繁華”分為探説明對象的特徵和探説明方法兩個方面。説明文中往往是説明方法體現説明特徵,而瞭解了説明對象的特徵才算是對説明對象有了理性的認識。《夢迴繁華》的説明對象雖然很容易明確,但提到的內容頗多,説明對象的特徵並沒有像《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中有主旨句那樣具體可查,而需要自己在閲讀中做總結。這對於才系統的學習説明文的學生來説,是有些困難的。但幸好在説明文方法的運用上,文字明晰曉暢。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説明方法相關知識,學以致用,反推説明對象的特徵。這無疑成了教學重點。

雖然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但直接放手,學生還是有點茫然無措。因此孫老師根據一位學生回答的情況,整理出示例,讓學生回答有所抓手,有據可依。學生“探繁華”的效率也有所提升了,這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繁華”階段更是精彩,以內容繁華為主體加以解讀,找出了很多四字詞語,並讓學生根據畫作片段,選擇一組四字詞語,複述再現文本。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清明上河圖的內容認識,更鍛鍊學生消化文本後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一向是説明文教學忽略的課程標準所提及的要求。儘管開始時,學生還並未完全消化,複述表達也不盡人意,但這種環節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任何文體的教學都要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根據這一原則,孫老師還設計了“拓繁華”這一環節,即讓學生換位思考,設計考題,這既是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又起到回顧課堂的作用,讓學生能夠一課一得。

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願你擁有青春的繁華,展現了孫老師對語文教學的熱情,也表達了她對學生的無限期望。這是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若此處再結合時代背景重申“夢迴繁華”背後的意義或結合《國家寶藏》節目中“千里江山圖”的鑑賞,我想也許課堂的深度和高度會更加豐富。其實語文教學何嘗不是一場寂寞的孤旅,但因為有了一位又一位老師靜心的思考與虛心的研討,才有了這一堂又一堂繁華的語文課,感謝孫老師的“繁華似錦”,教會我們説明文的教學除了教會學生知識之外,更要鍛鍊學的能力,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指導,設計符合學生的學情要求的教學活動,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