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課講稿:深刻把握堅持問題導向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同志們:

黨課講稿:深刻把握堅持問題導向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六個必須堅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藴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做了系統全面的闡述。報告在講到堅持問題導向時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複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鉅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堅持問題導向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源頭活水,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的精髓要義,形成了關於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邏輯的新鮮表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要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全面把握堅持問題導向的理論基礎、歷史淵源、現實面向和理論目標。

一、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的新時代表達

堅持問題導向具有深厚的理論依據,是根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而提出來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是新時代條件下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凝鍊,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在新時代的嶄新表達形式。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根本原理,強調從客觀實際出發而不是從主觀意識出發。馬克思在創立新世界觀的過程中就提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強調把握和回答時代問題是科學理論的內在要求和生命所在。19世紀40年代,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應該從現實的人的生存狀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去把握時代、認識世界,而不是從主觀意志、絕對理念、人為原則出發:“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説的、所設想的、所想象的東西出發,也不是從口頭説的、思考出來的、設想出來的、想象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這是一種符合現實生活的、從現實出發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認識論。19世紀70年代,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在批評杜林的唯心主義觀點時指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於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種對待事物的唯一正確的唯物主義觀點,突出強調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和問題出發。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集中體現了“從物質到感覺和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路線,集中體現了認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的認識論原理。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指出:“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呢,還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恩格斯堅持第一條路線,即唯物主義的路線。馬赫堅持第二條路線,即唯心主義的路線。”這就是強調人的認識是從物質性的客觀存在出發,首先形成感覺即感性認識,再對感覺進行提煉而形成思想即理性認識。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集中體現為現實存在的問題,從客觀實在出發就是要從問題出發。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人的認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怎樣發生發展的、要實現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認識發生論、認識過程論、認識結果論問題。認識發生問題就是要揭示認識的本質或者認識的來源問題。毛澤東突出強調,人類的認識來自人們的社會實踐,人們在生存、生產和發展中面臨着自然的、社會的,以及各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就是人們面前的各種問題,人們就是在應對這些挑戰和問題的過程中開展生產鬥爭、階級鬥爭、科學實驗等方面的實踐,並從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認識。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集中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是新時代條件下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凝鍊和表達形式。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實踐、認識的基本觀點發展成為自己的思想路線,就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賦予“實事求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新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問題導向就是事實導向,就是實際導向,就是要從事實中、從問題中去發掘、去研究,得出真理性的認識再用以指導實踐。

第四,問題導向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又立足於當今時代實際而做了聚焦闡發和創新發展。問題導向牢牢立足當今世界變局、時代特徵,立足新時代中國的戰略全局,站在實踐和理論前沿,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實踐和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性。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時代同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時代有貫通性但也有不同的特徵。這是一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是兩大社會制度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有利於社會主義方向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時代出現了新矛盾,面臨着新挑戰,提出了新問題,這些新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去概括、把握、總結、解決,這是問題導向產生的現實基礎。

二、堅持問題導向必須把握好問題與主義的辯證法

問題導向突出強調了問題的重要性,離開了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理論就沒有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和土壤。但是,強調問題並不是不要主義,沒有主義的指導,理論發展就失去了靈魂和方向。我們在把握問題導向時,一定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問題與主義的辯證法,以解決重大問題為中心,以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為目的,以主義為引領來解決重大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堅持和發展主義,形成解決實際問題與推動理論發展的良性互動,既不能離開主義而陷入問題叢中迷失方向,也不能脱離實際問題去抽象地談論主義。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傳承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時期就牢牢抓住問題與主義關係的傳統,既不是離開主義而陷入問題碎片化,又不是離開問題而陷入對主義的教條化。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進行的第一場爭論就是“問題與主義”的論戰。五四運動爆發後不久,新文化運動的陣營就發生分裂,李大釗、陳獨秀等走向了馬克思主義,而胡適等人則堅持改良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1919年7月20日,胡適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挑起改良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之間的公開爭論。胡適提出,當時思想界的弊病是“空談主義”而不研究和解決具體問題。為此,他提出“要多提出一些問題,少談一些紙上的主義”,要“多多研究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他列舉了諸如人力車伕、娼妓等一系列問題,極力反對各種“外來進口的主義”,倡導實驗主義的改良而反對陳獨秀的“根本解決”的革命主張。很明顯,他所批評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不久,他就在《我的歧路》中明確講道:“1919年6月中……國內‘新’分子閉口不談具體的政治問題,卻高談什麼無政府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我看不過了,忍不住了……我在《每週評論》第三十一號裏提出我的政論導言,叫做《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的文章發表後,李大釗於1919年8月17日發表了《再論問題與主義》進行反擊,在文章中正確闡明瞭問題與主義的關係,“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實際的問題,一方面也要宣傳理想的主義。這是交相為用的,這是並行不悖的”。就是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實行徹底的社會革命。1920年11月,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後,毛澤東也突出強調要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強調要成為主義的結合而不僅是個人情感的結合,“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沒有主義,是造不成空氣的。……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這裏所強調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國積弱貧困的問題。隨後,他反覆強調,要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反對無政府主義、社會改良主義等不適於中國的理論,要把中國作為“下手處”,腳踏實地解決好中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顯然,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之際,就在問題和主義關係上堅持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突出強調二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旗幟,着力解決中國和世界的大問題,首先解決了中國人民和封建主義的矛盾、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的矛盾,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後,致力於解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問題,探索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推向新的階段。我們在今天理解問題導向時,如果把馬克思主義撂在一邊,只是盯住具體問題,那就違背了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違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做到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去抓住問題,去研究問題,去解決問題,在回答和解決問題中形成新理念新觀點,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方面,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站在人民立場上,站在歷史正確的方向上,把握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去深度地回答和解決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實現社會變革和實踐創新;如果沒有正確思想的引領和指導,就有可能走錯了方向,看似在研究問題,但實際上對人民、對國家、對理論、對實踐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起到負面作用。另一方面,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根本原則,腳踏實地地去解決問題。在這個方面,黨的百年奮鬥留下了寶貴經驗。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帶領全黨一方面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牢牢抓住中國最根本的問題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問題,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分析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與封建主義的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制定了包括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在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方針和政策,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解決中國根本問題的過程中,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開拓前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必須抓住和解決本質性問題、大問題、真問題,而不被現象性問題、假問題所迷惑和遮蔽。一方面,問題導向所講的問題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是真問題而不是假問題。決不能離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以問題導向的名義取代了指導思想和制度方向。我們解決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根本落腳點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不能離開這個大前提而陷入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泥淖之中,陷入一些“偽問題”的陷阱之中。現實中,有一些人按照某些外來理論框架甚至外來勢力的要求,刻意製造某些所謂的“中國問題”來批評我國的發展決策,力圖用他們製造出來的問題來影響社會輿論,引發社會熱點。例如,有的人提出“站在黨的立場還是人民的立場上”的問題,惡意挑起黨同人民之間的對立關係,其實就連問題的提出者都非常清楚,黨的立場就是人民立場,根本就不存在兩種立場關係的問題;一些人提出所謂的“黨大還是法大”“中國共產黨登記問題”“黨的選舉合法性問題”等,這完全是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法律理論、政黨理論套用中國,用西方的多黨制、選舉制等政治模式來説中國的事情。新中國就是黨領導人民經過革命鬥爭勝利後成立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根本不是西方那種靠投票選舉而產生的,何來“選舉合法性”問題?新中國的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是黨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內在統一,黨章明確規定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何來“黨大和法大”的問題?這根本就是不成立、不存在的偽問題,製造這些偽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否定和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為此,我們必須要鑑別真假、判明真偽,消除假問題帶來的迷霧,絕不能被這些假問題所遮蔽而成為西方理論話語的俘虜。另一方面,問題導向所講的問題是本質性的大問題,是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與人民羣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而不是枝枝節節的瑣碎問題。問題是事物內部矛盾的體現,矛盾有主次之分,問題有關鍵和枝節之分。一些人熱衷於抓住一些枝節的、現象的問題做文章,而對關乎人民生活的真問題、大問題卻不聞不問。例如,在脱貧攻堅過程中,習近平反覆強調要真扶貧、扶真貧,就是針對一些只做表面文章、熱衷於搞形式主義的幹部,這些幹部往往是年底到某個貧困户家裏送點慰問品、拍個照就算扶貧了,沒有真正去解決導致羣眾貧困的根本問題,沒有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設計、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去下手,結果年年扶貧年年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就是堅決反對搞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主義花架子,反對停留在現象性的瑣碎問題上,而是抓住真問題、攻克大問題,真正讓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實質性提高,解決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小康社會追求。

三、堅持問題導向必須抓住併科學回答重大時代課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問題導向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開始實踐工作、進行理論探索的科學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就要突出現實針對性,在解決現實存在的重大問題中推進實踐創新。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必須牢牢抓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根本主題,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核心問題上,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探索,儘管經歷了許多艱辛但是取得了重大成就,建立了獨立的、相對完整的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為進一步發展積累了經驗教訓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創並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宣示: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沿着這條道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健康順利發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重大歷史飛躍,中國國情發生根本變化,國家綜合實力得到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得到顯著提高,中國人民的歷史主體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極大激發,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和發展,人民生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温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歷史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制度保證,堅持問題導向首先就要牢牢抓住這個根本主題,扭住不放,毫不放鬆。

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也不斷產生新問題,面臨新挑戰,我們要下大力氣去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是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要改變它、動搖它。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也面臨嚴峻挑戰,有的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動搖,一些西方勢力趁機施壓。鄧小平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頂住壓力,渡過難關。當時,江澤民就突出強調,必須劃清兩種改革觀的界限,我們的改革開放“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改革開放,不是走向資本主義”,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絕不是要改變這個制度。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嚴峻考驗面前堅決捍衞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中國共產黨人就是這樣牢牢抓住根本主題,遇到困難克服困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一棒接着一棒往下傳,一代接着一代加油幹。在新時代歷史方位中堅持問題導向,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主題,最關鍵的導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方向。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牢牢抓住併科學回答重大時代問題,這是問題導向又一個層面的要求。這就是要統籌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最新發展態勢,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有機結合起來,回答和解決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例如,正確判斷我國的歷史發展方位,是一個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階段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時代觀,深刻總結歷史發展,科學分析當代現實,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他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一重大科學判斷,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科學把握基本國情、確定黨的基本方略,提供了根本的前提。又如,如何看待當今時代本質和特徵就是一個重大時代問題,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環境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明確提出我們依然處於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但又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過程當中。他指出,從時代的根本性質和人類歷史發展現狀來看,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所處的“大的歷史時代”的判斷並沒有過時,當今人類依然處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佔統治地位並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另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期陷入經濟持續低迷、社會治理乏力、兩極分化加劇、政黨傾軋嚴重、社會嚴重撕裂之中,矛盾問題層出不窮,恐怖事件頻繁發生。與此同時,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發展,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顯示出勃勃生機,“東昇西降”“社興資衰”的新趨勢已經出現。在此百年變局之下,世界人民要齊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再如,隨着執政時間越來越長,改革開放日益深入,外部環境日益複雜變化,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狀況也勢必發生重大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四大考驗”長期而複雜,“四種危險”嚴峻而尖鋭,黨能否經得住前所未有的風險考驗,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繼續不忘初心使命,在新時代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新的輝煌,成為黨和人民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這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清醒,作出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戰略判斷,提出自我革命是跳出歷史週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的重大思想,領導全黨大力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把握和科學回答重大時代課題。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匯聚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前,就是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正是通過對這些重大課題的回答和解決,我們制定併成功實施重大戰略部署,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十六個方面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新時代十年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的偉大變革,這些偉大變革是在把握問題、解決問題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十年間,黨和人民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這三件大事及其歷史性勝利,凝聚着十年來黨領導人民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的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的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展現了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四、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在回答和解決問題中推進理論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講到堅持問題導向時,提出了重要理論任務,即“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這就是強調,要在回答和解決重大問題中,與時俱進地形成新的理論創造,“從世界的原理中為世界闡發新原理”,不斷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永葆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就要抓住關鍵問題,聚焦重大問題,在回答和解決問題中形成創新性理論觀點。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時也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了許多新的風險挑戰,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繁榮發展抱着擔憂和恐懼心態,想方設法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長期沒有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經濟快速發展中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日益顯現;在黨的建設方面,有些人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等情況一度存在,管黨治黨一度出現寬鬆軟的情況,某些領導幹部的“兩面人”現象嚴重,黨內消極腐敗現象蔓延、政治生態出現問題,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受到削弱,治國理政面臨重大考驗;隨着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但是現實社會中依然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這些都是進入新時代之際,我們面臨的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關乎人民幸福生活、關乎時代特徵和世界格局變化的重大現實問題。面對這些重大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急劇發展變化的實際,以巨大的實踐和理論創新勇氣,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極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發展。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善於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提升。把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要求和發展邏輯。在創新性實踐中形成創新性做法和經驗至關重要,但是經驗如果一直停留在經驗層面上就缺乏普遍性意義,因此必須對這些經驗做理論提升,實現從經驗到理論的重大飛躍。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就突出強調,經驗向理論的上升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一個飛躍。在闡述實事求是的基本內涵時,毛澤東特別強調,就是要通過“求”這個研究過程,從事實和經驗中得到科學理論之“是”。在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時,他一方面強調要“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另一方面強調“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也就是要把中國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和做法提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用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新理論新思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他帶領全黨深刻總結黨的百年曆史發展和輝煌成就,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至上、理論創新、獨立自主、中國道路、胸懷天下、開拓創新、敢於鬥爭、統一戰線、自我革命等十個方面全面總結了黨百年奮鬥的成功經驗。他着眼於實踐本身和客觀形勢的新發展,分析新的時代特徵和矛盾變化的趨勢,不斷從實踐經驗中獲得理論創新的素材,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從十六個方面概括了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成功做法和豐富經驗。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的創新勇氣和理論智慧,在回答重大實踐問題中捕捉新的理論生長點,在總結經驗中創造新理論,把成熟的實踐經驗提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標識性概念和重大理論觀點,例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等標識性概念,形成了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新和發展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就要站在時代、實踐、真理、道義的制高點上,以強大的歷史主動精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202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上,習近平強調,在新徵程上,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領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習近平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和提升,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過多年的創立、發展、豐富,已經日臻完善,在關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策略和科學思維等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創性的理論闡述,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重大思想深化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含着深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就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概括的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六個必須堅持”的每一個方面都有豐富深刻的內涵,綜合起來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這一重大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以獨創性的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是新時代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的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十一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旗幟,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我們首先要學習好掌握好這個理論,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同時,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隨着新時代實踐的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完善。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我們要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發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生長點,研究並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所提出的新的歷史性課題,着力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羣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新的新境界。

總之,堅持問題導向包含着極其豐富的科學內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在新時代的新表達;是把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同當代中國實際創造性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科學方法論;是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方法遵循,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