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群調研報告2023優質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3.08W

社群調研報告2023優質多篇

社群調研報告範文2023篇1

社群作為社會人的基本生活環境是構成社會最重要要素之一,以人為本是驅動社群形成和發展的基本理念。目前國內很多城市都通過以社群為平臺,以社群志願者為載體廣泛開展社群活動,完善社群服務,促進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互動,以此改善人們之間的關係,使社群居民的生活更加美滿,社會更加和諧。因此在社群不斷探索社群志願者工作機制,豐富社群志願者服務內容,努力提高社群志願者服務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明確社群志願者的發展道路和方向,我們通過書面彙報和實地調查對全市城區社群志願者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社群志願服務的基本情況

20xx年,xx市成立社群後,各社群相繼組織了志願者服務隊。其主要構成包括社群黨員、居委會幹部和工作人員、社群裡退休幹部、居民小組長和社群先進積極分子,由於這部分人員所組成的社群志願者隊伍具有較強穩定性,與社群居委會聯絡緊密,因此我市社群志願者人數基本維持在社群總人口的2%左右,近年根據工作實際和需要,部分社群又相繼組建了市民環保隊、市民學校、社群文藝隊等多個社會團體,社群志願者成為其中的骨幹力量。

伴隨全市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過七年的建設,全市社群志願者逐布壯大,志願服務理念漸入人心,廣大社群志願者充分實踐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志願者精神,積極參與市精神文明建立以及社會各項公益性活動,展現了社群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明風貌,志願者活動已逐步成為人們社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居民之間加深情意、互惠互助的橋樑,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社群志願者的活動彌補了社群服務功能的缺失。我市社群居委會自成立以來,行政職能在不斷強化,截止20xx年,社群居委會已經承擔了包括黨建、計生、低保、社保、治安等等在內10餘項行政職能,嚴重限制了社群服務功能的發展,使社群居委會的服務性質相對滯後。為此各社群通過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社群共建單位的志願者以利民惠民為核心開展便民設攤、就業培訓、青少年教育、組建愛心超市等服務活動,服務專案涉及醫療衛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務、法律法規、勞動就業、權益維護、科教文化等多個領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點,成為社群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累計有4000多人次的市民能從中受益。

2、社群志願者活動修復了社群公共管理功能的缺陷。社群由於最貼近百姓生活,因此社群居委會在大部分時間都會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一些社群正在通過組織社群志願者介入社群管理,彌補社群居委會的人員不足和管理死角,例如在社群生活環境的改善上,社群志願者巡防隊在社群居委會的組織下對市容衛生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為社群落實整改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社群志願者巡邏隊負責巡視居民區,承擔了社群穩定工作,積極維護社群治安環境;由部分小區居民組長和熱心人士組成的社群志願者協調隊積極協助社群居委會協調社群的人事糾紛、維繫社群的和諧安寧,此外社群轄區單位也積極組織人員志願參與公共管理,更幫助社群提高了管理水平。

3、社群志願者活動完善了社群社會保障功能的覆蓋。根據報告顯示,全市各社群多次組織社群志願者幫助弱勢群體,保障居民安居樂業,廣泛與困難家庭、優撫物件、殘障人士、孤寡老人結對幫困,積極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援,有效實現了社會保障功能在社群的延伸,促進了社群的和諧穩定。

4、社群志願者活動提高了社群救災救濟功能的效率。5.12特大地震災害的襲擊讓我們看到了我市社群志願者發展的驚人潛力,5.12地震後,全市社群均遭受重大損失,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全市各部門、各鄉鎮、各社群居委會殫精竭慮,工作量達到極限,此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龐大的社群志願者隊伍站在黨委和政府身後不遺餘力的給予支援,在上千個災民安置點煮飯的是志願者,幫助政府運送救災物資的是志願者,在物資倉庫裝卸物資,在居民臨時安置點幫助發放救災物資的還是志願者,甚至可以看到義務接送的志願者計程車隊,義務送飯的志願者個體商人。客觀的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如果沒有湧現出成千上萬的志願者,我市的災後恢復會滯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事實證明,正是由於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才使得全市的應急救災更有效率。

二、社群社群志願者工作面臨的問題

儘管近年社群志願服務活動比較活躍,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和諧社群建設的更高要求面前還有差距,社群志願者工作順應形勢的能力尚待提高。從目前來看,制約和影響社群社群志願者工作規範化、長效化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統一管理。目前的社群志願服務活動大多是由市宣傳部、團市委、民政局和社群居委會等部門臨時組織安排的,志願者並沒有明確個人選擇的意願,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管部門和業務指導部門。翻開社群的志願者登記冊,登記在冊的人寥寥無幾,完全無法和5.12地震後志願者所展現出的驚人規模相比較,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平時大多數社群志願者沒有進行身份和資質登記註冊,其服務內容和功能不能做到定向、定位,只知道是做好事,什麼事都行,是一種被動的、盲目的服務。同時,這種服務中存在著崗位分配和分派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了個人志願服務的色彩,科學的志願服務理念並沒有真正確立。另外,很多社群志願者參與活動都是比較隨機的,臨時被指派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很高,但長期堅持參與活動很難。

2、缺乏統一組織。由於沒有分門別類的組織機構安排統一活動,志願者服務資源得不到整合,現在社群裡有相當一部分志願者活動存在著散兵作戰、各自為政的現象,這部分志願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業務才能,這一點在抗震救災中充分體現出來,救災過程中許多志願者所展示出來的專業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缺乏組織造成大量優秀志願者資源的浪費,使志願服務長期徘徊在無組織的低水平的重複之上。

3、缺乏正面宣傳。一是忽視了典型的示範的標杆效應,對志願者活動中所湧現出來的典型事例、個人缺乏及時、持續、系統的宣傳報道,宣傳的手段還較為單一,時間上也缺乏連續性,影響了典型作用的發揮,二是忽視對社群志願者服務的正面宣傳。導致很多居民認為社群志願者活動形式大於實際,是沽名釣譽、為應付上級檢查和工作宣傳的需要,沒有實質內容。志願者出力但是卻無法達到實際效果,只能白白增加工作量,忽視了志願者活動對人素質的內化作用和對工作的巨大推動作用。甚至有時志願者的義務勞動被質疑目的不純。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志願者的積極性,降低了志願者立志為民服務的熱情,使志願服務逐步失去群眾基礎。

4、缺乏經濟扶持。有些志願活動需要購置工具、耗材和零件;有的大型志願活動需要一定的物質支撐。這對於目前社群志願者而言,並不具備長期花錢為別人和社會提供服務的經濟條件,還需要社會提供相應的經濟扶持和資助。而事實上,由於社會信任度因素,社群志願服務活動很難得到任何社會組織的定向捐助。

5、缺乏相關制度和法律保障。這種鬆散型、隨機型的社群志願者隊伍以及社會上自發性的一些志願者隊伍,其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會受到很大程度地限制和影響,志願服務事業難以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援和信任。

三、主要對策及工作建議

1、全市應高度重視社群志願者支援體系的建立、健全和快速健康的發展。將這項工作目標化、制度化、責任化,做大、做強、做出全國示範;應在社群志願者組織的組建、培育和運作中,給予政策和經濟上的扶持和支撐;應加大志願事業的宣傳力度,普及社群志願服務相關知識,弘揚社群志願服務的精神。社會的認同和理解是志願者社會支援體系的重要內容。

2、建立良性運作的社群志願服務的管理機制。成立xx市社群志願者協會,由市民政局主管。在該協會執行初期,市民政局抽調專人進行扶持組織;在各城區鄉鎮下設社群志願者分會;在各社群下設社群志願者總隊;在各總隊下設各類社群志願者服務隊。

3、建立完善的規範、詳細的志願者註冊登記制度,明確個人志願服務內容和服務物件。建立志願者檔案分類資訊管理制度,整合資源,統一組織和安排各類志願者社群服務活動。從更高層次上推進社群志願服務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專業化。

4、建立健全志願者激勵機制。給志願者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和回報的同時,通過開辦志願者時間銀行,認真對志願者的社群服務進行計量登記,以便在他們需要幫助時,能夠及時得到志願者組織和其他志願者的服務和回報。以鼓勵更多人來參與志願者事業,積極發展和壯大志願者隊伍,推動社群志願服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5、定期組織社群志願者進行各類業務的統一培訓和指導。努力使社群志願活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6、建立社群服務資訊資源共享平臺。服務需求者和提供者都要在這個平臺上建立互動的交流機制,提高社群志願服務的效率和功能。

目前我市民政局已經和中國社群志願者協會取得聯絡,已成功註冊為中國社群志願者協會的會員單位,即將開通聯網全國的社群志願者註冊平臺,依據中國社群志願者協會的規章制度對全市社群志願者進行統一註冊管理,統一分類安排志願者工作,並通過聯網平臺向全國報道志願者的典型事蹟,是我市社群志願者工作步入正軌。

社群調研報告範文2023篇2

社群是城市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大力加強社群建設,推動城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協調社群不同利益群體關係,提高社群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進一步加大社群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群,促進我縣城市化建設程序,全面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推動城市三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街道社群各項工作上臺階,創特色、爭一流。我辦就如何進一步加強社群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走訪、徵求建議和意見、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充分聽取駐區單位和居民不同意見。調研期間共走訪駐區單位12個,居民50戶74人,開會討論4次,外出參觀學習2次。在此基礎上,本人經過認真梳理、總結,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城市街道辦成立於20__年8月,正式開展工作於20__年4月,現有幹部職工50人。街道辦位於__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轄區界限北至__村(__村與___火車橋之間有25戶100多人,計劃生育工作屬街道辦管理,但社群其它工作又不屬於街道辦管理);南至__橋、__大橋;東至__菸草公司後牆,;西至__及__溝;轄區總面積4.5平方公里,總戶數6554,總人口23391人,其中農民594戶2507人,居民4182戶15307人,流動人口1778戶5577人;轄區劃分為12個小區,分別由12個牽頭單位協助管理。街道辦轄南關、北關兩個社群居委會,指導下寺灣、道鎮兩個基層社群居委會,內設計生站、人武部、民政站、司法所、綜治辦等工作機構,承載著轄區內的黨建、精神文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文化、科技、教育、衛生、計劃生育、安全生產、黨管武裝等多項職能。

二、近年來社群工作執行情況

1、社群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街道辦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辛勤工作,辦事處現有15間辦公用房,一大間集體辦公用房和一間會議室,辦公裝置基本維持正常辦公運轉。南關居委現有辦公用房7間,會議室1間,建有社群支部辦公室、警務室、計生衛生服務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個標準社群“四室三站一場”還相差甚遠。北關居委現在租房辦公,20__年10月份由政府劃拔了辦公場所,目前辦公場所的維修工作全面展開。

2、整合資源,合理劃分社群

街道辦根據縣委、縣政府相關規定,與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轄區域與戶數適當、界線明確、區域相對集中,資源配置相對合理,功能相對齊全”的原則,將轄區劃分為2個社群居委會(__社群、__社群),12個居民小區(__)。

3、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

街道辦共有50名在職幹部職工,由於年齡、文化結構的參差不齊,加之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缺乏社群工作經驗,制約著社群工作的快速發展。為了全面提高社群工作效率,辦事處狠抓幹部自身教育,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促進的工作方針,組織全體幹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和外出參觀考察,進一步提高了社群幹部對社群工作的認識,開拓了視野,明確了工作思路,增強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群各項功能逐步趨向完善

社群的功能就是服務社會、服務居民,充當城市發展的排頭兵。近年來,我辦根據工作實踐,逐步探索理清了以縣委政府領導,街道社群主辦,社會各方支援,群眾廣泛參與的總體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群各項功能,社群黨建、社群精神文明、社群治安、社群服務、社群文化、社群衛生、社群計生、社群保障等機制運轉良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功能,基本達到社群服務的要求,健全了社群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了“平安社群”、“文明和諧小區”系列建立活動。強化了“社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美化家園,愛護環境,極大的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推進了社群共駐共建工作,合療、衛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群舊貌得到改變,實現了社群資源共享、快速發展。

三、當前社群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各級領導和部門對社群工作重視不夠,居民的社群意識不強

街道辦事處雖然成立了數年,對全縣城市建設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領導和部門、單位對街道社群認識不到位;日常工作中,個別領導和部門、單位對街道社群支援不夠,甚至有極少數領導和部門根本沒有社群這個概念,對街道社群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支援和參與。更有甚者,將社群當成其“二級單位”,直接對社群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現“什麼事都要社群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群”的不良工作機制,把社群當作“筐”,什麼事都往裡裝,許多業務不經過部門分解,直接壓到社群。導致社群承擔的行政事務過於繁重,更談不上勤於服務居民。調查中發現,駐區的部門、單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認單位不認社群,社會性工作突出部門、行業特徵,根本不能體現社群特點。加之,社群居民對社群工作認識模糊。普遍認為社群就是開證明、管衛生,對社群活動缺乏瞭解,對社群工作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主動性不夠,諸如此類現象的存在,延緩了社群的健康有序發展。

2、社群硬體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街道辦事處辦公條件簡陋,不能適應新時期社群發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為社群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當前街道社群辦公場所存在如下不足之處:一是辦公場所相對不固定,不利於社群的長遠發展;二是辦公場所太小,30名計生幹部沒有辦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間大會議室辦公,過於簡陋的辦公場所條件嚴重製約著社群工作的順利開展,更談不上規模的擴大和社群服務功能的完善;三是辦公條件簡陋,雖然現有十幾間辦公用房,但只是在一個樓層大廳內用簡易的木製框架和簡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熱,潮溫陰暗,如遇停電,整個房間、樓道一片黑暗,沒法工作。而且這種簡易辦公房還存在極不安全的火災隱患。四是根本達不到當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設“四室三站一場”的城鎮社群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嚴重阻礙著街道社群工作的全面發展。

3、體制不順,權責不明

街道辦的職能職責不清,功能定位不準,工作內容不明。一是目前社群居委會對自身性質不明,屬性不清,定位模糊,職責不明,雖然社群居委做了大量的社群管理工作,但他們的管理職權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上級職能部門的授予和法律的認可,使社群居委在開展工作時顯得沒有權威,缺乏力度。二是與轄區相關職能單位職責不清,混亂管理,多數部門往往把社群看作“二級單位”,直接對社群安排工作,形成“什麼事都要社群參與,什麼單位都可以指導社群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絕大數是隻安排不投入,直接導致社群負擔過重。如街道社群本無居民宅基地審批職能,但要承擔土地矛盾糾紛調解等,類似情況普遍存在。三是村居混住,外來雜居,社群管理“兩張皮”。紅旗隊村雖地處街道社群,但紅旗隊村計劃生育、環境衛生屬街道辦管理,黨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關鎮負責。類似交叉管理的諸多問題還很多,嚴重製約著街道社群工作的正常開展。

4、經費不足,社群費隨事轉問題有待於解決

社群成立以來,在面向社群服務的同時,有關職能部門把大量的工作任務下到社群,實行了重心下移、職能下延,而部門工作任務進入社群後,卻沒有按“費隨事轉、權隨責走”原則來開展工作,沒有把工作或活動所需經費轉移到社群,給社群帶來了很多困難和矛盾。如有的部門搞一些調查工作只發一張樣表,要社群按戶數影印分發;有的部門下達工作任務還需社群製作畫版、臺帳,要完成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還需街道社群投入大量的資金,街道社群的環境衛生要求街道辦管理負責,但居民的衛生費用和其他所有收費是由城建部門收取,街道社群本身沒有固定的財政來源,辦公經費相當嚴重短缺。上述問題的存在,促使社群幹部為了應付事務,設法開闢財路,但對真正應承擔的社群建設等工作卻無法投入精力、財力。

5、居民參與不足,共建意識不強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要把社群居民委員會建成這樣一個組織,需要社群全體居民的積極參與才行。然而(!)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目前,廣大社群居民不理解、不支援社群工作,參與共建積極性、共建意識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對於社群幹部的下區調查、人口摸底、計劃生育排查置若罔聞,對於計外懷孕、超生現象,沒有任何強制性措施,工作起來顯得蒼白無力,看到社群幹部上門乾脆閉門不理,甚至有謾罵現象,許多共建單位對參與社群共建、支援社群活動也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於街道社群行政級別低,對共建單位來說往往顯得“人微言輕”,工作無法推進。

6、管理理念滯後,管理方式有待改進。

社群制與過去的單位制、街居制有所不同,從管理理念上來說,它強調以居民為主,以人為本,關注社群居民的物質利益、精神文明、政治參與、生活交往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日常事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社群幹部對自身的定位較多地停留在“政府派出機構”的理念上,還沒有從根本上樹立“以服務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而在社群服務範圍、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等方面還有待改進。在調查中同樣可以看到對社群管理工作力度不夠造成的負面影響,此類情況集中表現在計劃生育、系列建立活動等方面。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社群內人口結構更趨複雜,流動性加大,管理難度增加,存在的矛盾日益尖銳;社群計生工作承載的工作量與計生隊伍管理體制形成明顯反差。目前,街道辦計生站仍為副科建制,隊伍人員太少,與鄉鎮計生工作相比,明視訊記憶體在管理體制不順,重視不夠。計生執法主體資格不明確,不能有效地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

7、城市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欠缺

現在,我縣街道社群人口已達到2萬多人;對比外市、縣城市(咸陽市渭城區文匯路辦事處、富縣、洛川、子長、寶塔區、__、安塞等)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可以看出我縣此項建設嚴重滯後。目前,街道辦人大機構只設人大聯絡員一人(副科);每次人大召開會議時,轄區人民代表與城關鎮人民代表一起組團;在人大閉會期間,人大代表的組織、聯絡和履行代表職務等各項活動,僅靠聯絡員一人完成,工作力度明顯不足,嚴重影響到城市基層民主法制建設。

四、今後社群工作建議

隨著改革不斷深化,社會管理逐步向“小政府,大社會”轉變,“單位人”逐步向“社會人”的轉變,使社群成為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各種群體的聚集點,各種利益關係的交匯點,社群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為充分發揮社群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央中辦發[20__]23號檔案轉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及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群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__]14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縣街道社群工作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1、強化組織領導,建設區管理領導體系

社群工作重在組織領導,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下,街道辦事處成為一級管理的地位得到明確。隨著權力的下放,街道辦成為街道行政權力的中心,“以塊為主、各塊結合”的基本模式已形成,為了有效地克服各塊分割,一是建議成立由街道辦事處牽頭,派出所、房管所、環衛處、工商所、醫院、市容監察大隊等單位參加的城區管理委員會。城區管委會定期召開例會,商量、協調、督查城區管理和社群建設的各種事項,制定社群發展規劃。二是建立縣級領導包小區工作制度,健全社群“三層”服務網路體系建設,即:決策層,由社群居民和社群單位代表組成,定期召開成員代表大會,研究討論決定街道社群重大事項;執行層,由街道黨委辦事處、社群居委一套班子組成人員成立社群管理委員會,負責街道社群各項具體工作;領導層,由縣級領導分別包街道社群十二個小區,參與街道社群建設,負責組織,管理、協調、監督街道社群發展等具體工作,通過建立縣級領導包小區工作機制,使縣委政府把社群建設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重視研究我縣街道社群建設發展中的問題和對策;進一步明確領導體制,加大對社群建設工作的領導協調力度;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各級黨委、政府對社群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激發更多的人蔘與到社群建設之中。

2、加強設施建設,構建工作平臺

按照__省政府出臺“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實施十個重點專案”巨集觀調控政策依據,加強社群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服務功能全覆蓋。建議上級各相關部門在組織領導、政策傾斜、資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給予街道辦更大的支援。力爭使街道社群儘快、儘早建成“四室三站一場”社群綜合服務中心機構,完善社群基礎設施,增強社群服務功能。

3、理順體制關係,重新劃分街道辦的管轄區域和管理物件,明確單位職責和管理許可權

街道社群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中辦發[20__]23號檔案)提出的縣委政府領導,有關部門配合,社群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援,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街道社群工作指導方針。針對目前我縣街道社群工作中區域界限不明、體制不順、權責不清的問題。我們認為:一是應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采取有力措施理順體制關係,重點理順街道社群與轄區單位的關係,理順社群居委會與城關鎮紅旗村的關係等,為社群建設的順利推進創造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二是重新劃分街道辦的管轄區域和管轄物件。尤其是明確街道辦與勞山鄉臭河子村、城關鎮金莊村交界處的區域劃分以及管轄物件,街道辦與城關鎮紅旗村交叉管理造成的職責不清、許可權不明等問題。隨著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我縣城區周邊村隊將逐漸劃入城區,縣上的城市規劃已明確,按照規劃可暫將城關鎮紅旗村、金莊村劃入街道社群轄區,向南延伸至五里橋磚廠處,已檔案形式明確街道辦行政區劃。三是明確和加強街道社群職能和職責,明確和強化政府部門在社群建設中的職責。建議成立__縣城市管理辦公室,設在街道辦,明確管理辦公室的具體職責,將城區居民的管理、城市管理的部分職能納入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並配備相應的機構和人員,加強此項工作,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群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面向社群,增強為社群建設服務的意識,以社群為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工作重心下移。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做到“五個到社群”,即:工作人員配置到社群、工作任務落實到社群、服務承諾到社群、考評監督到社群、工作經費劃撥到社群。四是為社群建設提供政策、法律保障。社群建設要持續健康地推進,必須要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為此,我縣可以根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辦發[20__]23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對社群居委會的職能定位、權利義務、選舉制度、辦公用房、幹部待遇等作一明文規定。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街道社群工作的決定,以此保障街道社群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五是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制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交給街道社群工作任務的同時也將完成此項工作所需的權利和必要的經費交給街道社群,做到“誰辦事、誰用錢,誰負責、誰有權”,從而保證街道社群在協助工作時或在承接社會性服務職能時做到“有職、有權、有錢”。

4、財政扶持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

解決城區街道社群工作經費不足、設施不全的問題,需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群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多渠道籌集街道社群工作所需的資金。首先,縣級財政要基本保證街道社群工作的資金需要。其次,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切實執行“費隨事轉”的制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交給社群居委會工作任務的同時也要將完成此項工作的經費劃撥給街道社群。第三,街道和社群居委會適應開展一些有償(低償)服務。民政、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要為街道和社群居委會開展有償(低償)服務提供一定的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以增強他們的“自我造血”功能。此外,也鼓勵街道和社群內的單位(特別是共建單位)和非公有制企業贊助街道社群建設和開展各種公益性活動。

5、強化服務理念,拓展服務範圍

街道社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提高廣大居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因而服務就成為街道社群工作的主題,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加強和改進我縣街道社群工作,就要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拓展服務範圍,把服務社群居民、提高社群居民的生活質量放在街道社群工作首位。街道社群要不斷拓寬服務範圍,完善服務功能,要認真做好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社會救濟和優扶物件的福利性服務,還要做好幼托服務、婚喪習俗改革服務、家政服務、便民服務、再就業服務等社會性服務工作,切實發揮好社群居委會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6、發揚基層民主,提升自治水平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群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一是建立健全社群自治制度,調動居民參與社群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二是加強社群人大工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社群建設工作。借鑑咸陽市渭城區文匯路辦事處、富縣、__陵、洛川、安塞等縣街道辦等工作體制,建議設立街道辦人大工作聯絡組,科級建制,配備相應人員,專門從事人大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三是放權支援社群自治。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尊重社群居委會的選免權、社群事務決策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等自治權。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關部門應通過社群徵求居民意見,保障社群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便於社群在轄區內開展計生、綜治、文明建立等工作,縣委、政府及其部門在確定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年度考核等時,要經批表彰單位所在社群的同意。

社群調研報告範文2023篇3

根據省、市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選派到我們單位的雙聯行動聯絡村——鎮原縣新集鄉xx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7月15日到村報到後,為了儘早掌握全村基本情況、農民生活狀況、主導產業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我迅速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入戶開展調研,實地考察,較為全面地掌握了xx村的有關情況。

一、村情現狀

xx村位於新集鄉西南部,距鄉政府14公里,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川塬兼有,共轄6個村民小組,共387戶1687人,其中貧困戶285戶1176人,貧困面高達72.2%。全村有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4名,村幹部3人,平均年齡40歲,均為黨員,年齡結構較為年輕,全為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總土地面積14.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為6547畝,人均僅9.8畝,且多數為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群眾出行、耕作較為不便。全村產業以種植業為主,規模小,群眾收入來源主要以種植經濟作物、外出務工為主,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68元。

二、致貧原因

xx村與其他村相比,貧困表現和貧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xx村地處山區,距縣城、鄉鎮較遠,交通條件差,農戶居住分散。總體來看,各方面的發展欠賬較大。二是貧困程度深。xx村貧困面高達72.2%,近年來,因學、因病、因婚、各種突發事故等原因致貧、返貧率較高,在全縣89個貧困村倒排序中處於22位,脫貧任務十分艱鉅。三是基礎設施薄弱。長期以來,由於扶持力度有限,xx村基礎建設十分滯後,目前有80戶群眾沒有接通自來水,全村沒有1條建成的水泥路,村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為主,將近60%的耕地為山地,土地質量差。全村只有2個自然村進行了農電網改造,4個村民小組群眾農電線路老化,供電可靠性低,經常發生用電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屬危房,影響了基層組織功能的正常發揮。四是群眾增收難度大。xx村經濟結構單一,增收渠道狹窄,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傳統種植為主,農業生產自給自足,缺乏像樣的主導產業,產業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農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五是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xx村多數青壯年勞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員年邁體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種植、養殖技能,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嚴重地制約了全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六是村民思想觀念保守。該村文化設施缺乏,全村沒有公共活動場所。村裡無法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缺乏先進文化傳播的氛圍,群眾普遍存在求穩怕亂的守舊觀念、狹隘封閉的小農意識、“小富即安”的守攤理念,“等、靠、要”思想嚴重,各種消極思想相互交織,導致村裡缺乏發展活力。綜合分析,路、電、水、田、房、業、智是制約xx村脫貧的七大瓶頸,也應是幫扶工作的重點。

三、調研啟示

一是基礎建設是利民之“策”。積極爭取專案資金,做好貧困村水、電、路、氣、田等基礎工作,不斷加快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對於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加快農村社會快速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是產業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尋找一項適合xx村的產業發展思路進行廣泛推廣,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農業、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門的支援,以專案帶動產業發展。同時,有序引導群眾進行土地流轉,鼓勵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種養大戶發展規模種植和養殖,才能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基層建設是治本之“源”。積極引導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重點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農村政策等內容,組織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幫助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全村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農民培訓是授漁之“法”。在開展雙聯“六送”及進村入戶培訓活動中,採取理論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由大戶現身說法,深入農戶進場指導等方法進行深入細緻培訓,使農民能夠學得進,用得上,真正掌握脫貧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級民主是和諧之“本”。對村裡的重大事項加強指導,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要求和程式操作,制定完善村黨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會工作制度,把村黨支部工作和村務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不斷創造家庭和睦、鄉村和諧、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設是動力之“基”。經常組織開展村民集體活動、精神文明評選、文化下鄉和文藝晚會等活動,協調幫助聯絡村健全文化活動場所、農家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對於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思想文化教育教育,營造農村文明新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都有著極為長遠的意義。

四、幾點建議

一是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點。充分利用xx村地理位置特點,大力發展蘋果、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加強對村上興盛園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有序引導群眾入股參與,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畜牧專家定期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組織村幹部、養殖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不斷擴大群眾種養規模,引導群眾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轉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手段。xx村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種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資源浪費,將閒散土地集中起來,組織開展土地流轉,每年定期將流轉租金及時撥付群眾,從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效益。

三是把農村黨員技術培訓作為更新觀念的引擎。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端教育裝置,集中開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幫助群眾掌握先進種植、養殖技術,瞭解致富資訊,掌握致富方法,切實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四是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脫貧致富的根本。積極協助鄉村兩級加強基層黨建,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等工作,選出能幫農民脫貧致富的村委會班子,幫助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

社群調研報告範文2023篇4

為了全面準確把握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情況,研究和破解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省市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近日,市社科聯、市農辦主要領導帶隊,抽調相關研究機構和涉農部門組成調研組,利用20天時間深入全市1市6區10縣、近40個新型農村社群,通過實地檢視、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進行詳細調研。

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基本情況

去年以來,特別是省委書記盧展工2月、6月、7月三次蒞宛調研指導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立足傳統農業大市的基本市情,認真分析南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作為城鄉統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為實踐兩不三新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重大舉措,在全市範圍內加大學習、宣傳和研究力度,在學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上狠下功夫,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呈現出全面啟動、加快推進的好趨勢、好態勢,並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市重點圍繞城市近郊、產業聚集區、集鎮周邊和特色產業村選擇確定的100個新型農村社群試點中,92個社群的住房和基礎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封頂13200套,在建15534套,各社群主次幹道、給排水管道、文化廣場、服務中心、敬老院、衛生所、學校、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都在加緊建設之中,已經累計投入各項建設資金近50億元。全市第一批100個試點社群總體規劃佔地近7萬畝,整合約436個行政村,20餘萬戶,集聚人口近80萬人,可節約土地12萬畝。

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主要做法

1.提升認識講學習,統一思想步伐齊。市委、市政府通過國內外智庫引智、省內外考察交流、市委中心組學習和層層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學習、安排、部署,在全市上下凝聚了共識,統一了思想,營造了氛圍。在實施過程中,一抓組織領導,二抓協調配合,三抓宣傳引導,四抓督查考評,使廣大幹群的認識得到迅速提升,思想得到高度統一,100個社群試點經過精心謀劃,積極運作,明爭暗賽,你追我趕,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形象凸顯。

2.科學規劃高起點,合理佈局特色顯。針對全市自然村多且分散的實際,市委確立了分類指導、科學規劃,就業為本、產業支撐,試點先行、梯次推進的總思路,在盤活用好農村土地資源和創新投融資機制上下功夫,實現了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動城鄉產業融合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100個試點社群在市、縣的科學指導下,紛紛從方便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改善農民群眾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著手,在堅持新型農村社群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的前提下,選擇有實力、水平高、資質高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相應的規劃建設方案,統籌考慮各自不同的自然條件、產業優勢、規模效益和歷史文化等因素,確保規劃一步到位和50年發展水平不落後。截至目前,全市97個試點社群規劃已經通過市級評審,整體推進鄉鎮和全市新型農村社群規劃正在進行中。

3.產業支撐基礎強,就業增收群眾富。各縣市區依託各地不同的資源優勢和種養傳統,紛紛依託產業集聚區和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轉變農村發展方式,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各打各的優勢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努力打造一區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大幅度提高農業的升值效果,變傳統產業為優勢產業,開闢出農民增收致富新的穩定來源。

4.創新理念破瓶頸,抓住關鍵敢碰硬。錢從哪裡來?土地怎麼出?群眾如何安?是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三大難題。為破解這三大難題,內鄉縣通過理念創新,大膽探索,趟出解決三大難題的辦法,既有全市的普遍做法,又有其創新之處。

在建設資金投入方面一是縣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各鄉鎮財政投入不低於50萬元扶持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二是將電力、交通、文化、衛生、教育、扶貧開發等專案資金集聚、捆綁起來,形成合力集中用於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三是開闢適應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信貸產品,如公職擔保、五戶聯保、產權林權擔保等辦法,為社群建房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四是鼓勵鄉鎮以市場運作的方式籌資建社群。五是大力開展村企聯創活動,鼓勵企業捐助社群建設。

在保障建設用地方面一是通過存量土地盤、增減掛鉤擠、三荒當中用、整治整合挖、爭取調規添、集約建設省的辦法,來保障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所需土地。二是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對路邊建房問題進行重點整治,激勵引導農民群眾向社群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標用在刀刃上,不斷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

在引導群眾安居方面:一是給遷建社群的農戶發放購房建房補貼。鼓勵有經濟基礎的農戶遷往社群;對原來房屋比較好的農戶,通過說服教育、引導他們向社群集聚;對經濟條件差,短期不能搬遷的,通過分期付款、設計小戶型等方式減輕農戶經濟壓力。二是靠功能完善和社群服務,吸引農戶主動遷入社群。村集體或參建企業利用政策獎補資金,建設一部分權屬歸村組集體所有特殊戶型,讓孤寡老人流轉使用。

5.民主管理民主建,群眾滿意無埋怨。在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又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參與地位。方城縣柳河鄉西峰社群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購料、統一建設、公開費用、(上接a1版)群眾代表監督的和諧共建模式,社旗縣堅持群眾自願、循序漸進、統籌兼顧、積極穩妥的民事民決模式,淅川縣摸索出六步三十環節工作法,都最大限度堅持了以人為本和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實現了黨委政府滿意、基層群眾滿意。

建設新型農村社群的經驗體會

1.必須堅持政府主導。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新型農村社群合村並居很難自然形成,必須由政府主導推動;實現部門專案資金有效整合、集中打捆使用,必須由政府統一協調;建設新型農村社群,農民轉居民,公共財政必須向農村社群傾斜,每個社群的水電氣暖、綠化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便民等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單靠農村集體經濟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由政府統一配套。因此,作為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由政府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全面引領社群建設。

2.必須堅持農民自願。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6977元,這一階段,農民對過上城市生活的願望比較強烈,建設新型農村社群,是大勢所趨。但是,建設過程中要避免一刀切、被上樓等現象,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始終考慮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要運用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嚴格落實一事一議,在舊村拆遷、社群規劃、建設方式等方面都要徵詢群眾的意見,取得群眾支援。要通過政策引導、典型引路、身邊人引領、媒體大力宣傳等,廣泛調動群眾積極性,讓群眾明白、讓群眾參與、讓群眾做主,贏得最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響應和主動參與,真正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工作做成群眾想幹、願幹、真乾的民心工程。

3.必須堅持科學規劃。規劃是龍頭、是先導,規劃做得好不好,做得科學不科學,直接關係到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順利推進。在規劃時,要堅持四規聯動,充分考慮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生態環境,打造特色各異、型別多樣的新型農村社群。要按照一代人建房管三代人居住的標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要堅持一步規劃到位,分步組織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要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切實做到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沒有經過設計的房屋。

4.必須強化產業支撐。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核心是兩轉,即農民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這兩個轉變都依賴於產業的發展,沒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群眾沒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新型農村社群的發展就會失去根基,就沒有生命力。因此,要把產業發展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把發展農村工業、現代農業、商業、打工經濟結合起來,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做好產業文章。

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由於我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工作整體上起步晚,規劃協調、推進建設等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各種矛盾和問題在建設過程中日漸凸顯。結合整個調研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資金問題。一是財政以獎代補資金問題。在農業大市鄧州,20xx年財政計劃拿出專項資金20xx萬元,對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進行獎補。單以該市習營社群為例,僅規劃費用就需要300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需要資金千萬以上。另外,在拆舊建新社群建設中,如果按每戶拆遷補償至少1萬元,一個3000戶社群就需補償3000萬元,加上近1億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該市建設7個重點社群就需投入資金9億元。相形之下,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進度。二是政策性涉農資金的整合問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資金的效益,自上而下都提出要整合各涉農部門的專案資金。但每個部門、各個專案的涉農專案資金的審批、使用、驗收、審計都有明確規定,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加之財政政策捆綁、專案整合的扶持資金非常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及維持正常運轉的資金缺口。三是土地置換補助資金的使用問題。四是集體積累和群眾自籌資金問題。五是個別企業、個人助建資金問題。即使有不少企業或經濟界人士進行捐資捐建參與社群建設,豐富了新型農村社群多元投入格局,值得肯定,但不具有普遍性,可以作為典型引路,推廣起來難度較大。

2.土地問題。在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上,我們主要是利用土地增減掛鉤、佔補平衡政策,取得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用地。但目前,我省土地佔補平衡指標只優先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在報批社群建設時,這些指標既存在不能零星報批的問題,又存在報批數量極為有限的問題,而農村老宅基地的拆遷是零星的、漸進的,因此造成即使拆除了老宅基地,新的用地指標也不能及時批覆,即使批覆了指標,也要求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難問題仍然嚴重製約新型農村社群建設。

3.認識問題。從目前來看,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各項公共配套設施還沒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型農村社群的建設工作。一是不少基層幹部和群眾對新型農村社群的概念認識不清,不能正確區分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係,認識不到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二是個別鄉鎮過分強調客觀困難,沒有切實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擺上重要位置來抓,工作無創新,畏難發愁,個別黨員幹部存在等、靠、要思想等。三是不少群眾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習慣於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加上生產裝置存放、老年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思想上對融入新的生活方式還一時轉變不過來等。

4.規劃問題和產業支撐問題。規劃方面,一個新型農村社群從布點的勘察、設計到形成詳規,按專業規劃要求,需3~6個月時間。但各級對建設進度的要求太緊,既要規劃科學,又要快出形象,使得規劃難以盡詳盡實,無法保證規劃的剛性。產業支撐方面,作為一個農業大市和產糧大市,雖然工業強市的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經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堅,但種植業仍是當前全市大部分農村群眾的主導產業,由於鄰近村莊群眾種養習慣不盡相同,入住一個社群後,耕作半徑擴大,增加群眾種植投資,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明晰的支柱產業。即使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作業,農戶從原居住地搬遷後,立馬面臨離開土地及就業、生活等問題,農村社會保險、就業安置等的配套跟進還不是十分完善。

5.其他問題。一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深化,相當一部分農民參與公共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加上多數農民外出務工,不少先富起來的農戶大多已在城鎮購買了房產,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缺乏直接受益群眾的有力支援。二是從已建設的社群現狀看,存在規劃層次和設計標準低,特色不突出、整體規模小的問題,與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三是社群建設的重點多在樓房建設上,水、電、路、氣、醫、學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後,服務管理缺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群眾的積極性。四是新型農村社群公共基礎設施主要由縣鄉村來投入,推進難度較大,部分積極性高的地方,傾盡能力而為,甚至有的地方出現舉債建設的現象。另外,新型農村社群的建設方缺乏主動籌資的精神,對縣裡社群建設投融資平臺過度依賴,一些開發商介入建設新型社群,但往往因為資金跟不上而影響整個社群建設進度。

針對以上問題,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研究和宣傳;第二,研究出臺支援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配套政策;第三,進一步加強協調對接,加大對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用地的扶持力度;第四,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持續投入力度,嘗試多元投融資渠道;第五,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將南陽列為傳統農區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試驗區,給予重點扶持。

社群調研報告範文2023篇5

一、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歷程及其評價

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農村信用社組建和發展階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質,農村調研報告範文。二是反覆和停滯階段(1959-1980)。農村信用社下放給社隊,成為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籌資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農行代管階段(1980-1996)。信用社歸農行管理,兩套編制,兩本賬薄。農村基層信用社入股組建縣聯社,信用社與縣聯社為兩級法人體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脫離農行,開始恢復合作金融性質。1996年8月,國務院釋出《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農村信用社正式脫離與農業銀行的行政隸屬關係,逐步改變為“農民自願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服務”的合作金融組織,並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理順外部關係、明晰產權、強化內部管理的改革。

從1996年以來迄今為止的改革實踐看,我國信用社有三種形式: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合作社。儘管農村信用社經過一系列改革,但無論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合作制銀行,還是信用合作社,離完善的產權制度仍有一定距離。縣聯社統一法人形式,沿襲了原有的信用社產權結構特徵,仍存在所有權缺位的問題,民主管理有名無實,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使信用社離農民越來越遠,對信用社的參與程度越來越低。在信用社擴大規模和信貸業務高度專業化以後,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難以實現。在省聯社與縣聯社之間,在組織形式上,省聯社是行業自律組織,承擔著規範與管理縣聯社的職責,而實際上,縣聯社是省聯社的股東,作為一級法人,它有合法經營的自主權,省聯社對縣聯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會出現縣聯社不服管的局面,調查報告《農村調研報告範文》。就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東所佔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東尤其是政府股份佔較大比例,可能造成內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對信用社的行政干預,為信用社偏離其經營目標埋下了隱患。合作制銀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合作制中,自然人股東多,股本小,農民的無知和對合作社的不關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無法落實。而且,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使大股東也沒有對合作銀行的實際支配權,而成了行長說了算。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農信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與信用社的關係從行政干預到對其負責。

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於落實管理責任,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幫助農村信用社改善經營和發展業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後,直接承擔了信用社的盈虧責任,這樣,地方政府會加大打擊逃廢信用社債務行為的力度。這樣,就能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事實上,由於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和支援信用社的發展,各地紛紛出臺了支援本地信用社發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經營狀況開始得到改善。

2、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建立有利於支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經濟發達地區,二三產業迅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就業的比重都日趨下降,農村信用社作為一種合作金融組織,逐漸失去了服務物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及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滿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後,能更好地支援縣域經濟發展。

農村信用社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農村信用社加強了管理,節約了成本和費用,資金調節能力增強,業務範圍得到擴充套件。同時,由於稅收減少及一些優惠政策的實行(無息再貸款,呆壞賬分期進入成本核銷,成立信用社風險補償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強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支援農村經濟發展;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授信額度增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所需的較大額度的資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由於統一法人後,縣聯社統一提取準備金,統一核銷呆壞賬,過去的風險社支付壓力減小,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