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氓》的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31W

《氓》的教案(精品多篇)

氓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關注詩歌的細節描寫。

2、掌握“比興”手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入挖掘文字。

課堂安排:學生自主探討,教師適當點撥。

第一課時:

一、匯入,然後教師朗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一遍,不清楚的字音查字典,然後齊讀兩遍。

三、對課文註釋中的關鍵字詞加以解說和補充。

四、請學生複述這個故事。

五、這是一首敘事詩,詩歌總共六個章節。設問:

1、能否刪去詩歌第三第四節?

這兩節記敘很少更多的是抒情和議論。刪去這兩節對於故事情節的完整性並沒有影響,但會使女子的形象沒有那麼豐滿,削弱氓和女子性格特點。(第三節寫了女子從切身體驗中認識到了當時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告誡年輕姑娘吸取教訓。第四節是女子痛斥氓的負心行為。)

2、能否將詩歌的第三第四節調換到其它位置?

不可。此處用了“比興”手法

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

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

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第三第四節起到過渡作用。

第二課時:

一、《詩經》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常用來比喻年輕女子的美貌,然而這篇文章用桑葉來比喻女子,為什麼不用桃花呢?

後文有斑鳩吃桑椹,以此來暗喻女子為愛情而痴迷。

女子回孃家的途中吟唱這首哀傷的歌,在途中她剛好看到了桑樹,觸景生情。

(以實景起興的例子,在《詩經》中是屢見不鮮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實景為發端起興的。)

二、詩歌第四節是女子對婚後生活的回憶,痛斥男子的負心,抒發了怨憤的心情。可是有一句話似乎多餘,至少用在此處顯得突兀。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詩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找出來並分別說說用意。

第一次寫淇水,“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裡的淇水應該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對氓的情誼,依依惜別之情見於行間。

第二次寫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回憶嫁時的情景,也以打溼車上的帷幔來喻自己的擇婿不慎。

(這裡也可以說是女子回孃家又路過淇水。淇水湯湯來襯托渲染女子孤獨無助,內心悲憤極不平靜。)

第三次寫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就是一個比喻的用法,就是說,做什麼都要有個限度的意思。

三寫淇水正為我們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緒的軌跡。

三、概述詩歌中男女主角的性格特點。

氓:乖僻、虛偽、薄情、暴虐、始亂終棄、言行反覆

女子:純真、熱烈、勤勞、溫順、忠貞、堅強、剛烈

四、有人稱《氓》是“中國第一棄婦詩”,也有人認為這不是棄婦詩。請說說你的看法。

1、這是棄婦詩。氓之前渴求和女子結婚,後來卻“士貳其行”,“至於暴矣”。氓從內心裡背叛女子,拋棄女子,從肉體上摧殘女子,所以這是一首棄婦詩。

2、這不是棄婦詩。《氓》中的女子並沒有被趕出夫家,而是主動與男子決絕。面對氓感情上的冷淡,女子沒有哀求乞憐,主動修好,她的內心經歷了一個矛盾鬥爭的過程:傷痛悔恨——深刻反思——總結教訓——毅然決絕。

《氓》中的女子是不滿丈夫對她感情的冷淡、變心和家庭暴力而主動離開夫家的,既然是主動離開,那麼何來“棄婦”之說呢?如果把她定性為棄婦,那是對女性反抗男權社會、追求女性獨立的可貴精神的一種否定,也在無形當中削弱了對氓的批判力量,因此,不能將《氓》定性為棄婦詩。

《氓》的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體會詩歌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2、背誦課文,熟練掌握詩歌中的重點字詞。

【教學重點】

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

紀春秋中期的5XX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後人經常把它們並稱為“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後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後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風 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播放錄音,同學梳理字詞

四、

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什麼詩?從表達方式上看,是一首什麼詞?採用第幾人稱敘事抒情的?

明確:愛情詩,敘事詞,第一人稱

五、研讀全文

1、在第一節中,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明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

2.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蚩蚩”,忠厚老實

3.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了他?

女主人公:深情遠送“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婉言拒絕“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覆女主人公的話?婚事是否談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氣

女主人公:“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5、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麼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麼樣的表現?

明確:男青年表裡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則溫柔、體貼、情深意重、傳統 、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6.結婚前氓做了什麼?結果如何?“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7.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對婚姻很鄭重其事,認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為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看到桑樹想到其榮枯前後,如同自身命運比興

9.女主人公對女子發出什麼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觀點? 無與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她認為婚姻悲劇的過錯在哪裡?

三歲食貧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

12.婚後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不體諒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勞肯吃苦 任勞任怨 專情柔弱

13.最後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出一種什麼態度?“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裡有什麼作用?暗含什麼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決絕分離的態度

比興,一方面說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度,對男子的忍耐也有極限

男:易變

女:決絕,剛強

六、誦讀詩歌,然後根據課後的註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七、情節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八、佈置作業

將《氓》改寫成一個故事

氓教案5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覆朗讀並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5、瞭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比興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

分析《氓》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比興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講解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我國古代詩歌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優秀的詩人如群星燦爛,眾多體裁、風格、流派則如眾芳鬥豔,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瞭解和繼承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將進一步激發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詩歌知識

1、詩歌起源:

詩歌起源於人類的勞動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頭創作。

據說,周王朝有一種“采詩”制度,朝廷派人採集民間歌謠和樂章,藉以瞭解民間習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獻詩”制度,表達貴族階層對政事的歌頌和批評。這些詩歌彙集至朝廷樂官“太師”手中,經太師整理編纂成書。

一般把編定於公元前六世紀,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詩經,看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起點。

2、簡介《詩經》

(1)地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六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又名詩三百。

(2)分類:

按音樂內容分:

A、風:國風,共160多篇,多是民間歌謠,富思想意義、藝術價值。真實反映了當時時代風貌和人民生活。“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真切地表達廣大人民,自己的感受,愛憎和願望。開創了現實主義傳統。

因是人民的口頭創作,口頭相傳,作者已無所考。惟有《鄘風載馳》為許穆夫子所作,她可說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女詩人。

(雅頌中標有作者姓名有五篇)

B、雅:宮廷樂曲,

大雅:用於諸侯相會。

小雅:用於貴族宴享。

(另有觀點:按產生先後:舊為大雅,新為小雅)

C、頌:用於周天子及諸侯祭祀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

(4)詩經的表現手法:

朱熹: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鋪陳)直陳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聯想),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風雅頌賦比興:六義)

(5)形式特點:

A、多采用重章疊句,反覆詠唱。多數為隔句用韻。

B、多采用賦比興手法。

C、以四言詩為主,而又靈活多變。

三、朗讀詩歌

四、疏通字詞

1、正音

氓愆垣載筮咎隕隰

2、多音字

漸jian(1)浸溼(漸染)流入(東漸於海)

靡mi(3)倒下(望旗旗靡)mi(2)奢侈(奢靡)

載zai(4)一邊一邊(載歌載舞)裝載充滿(怨聲載道)

zai(3)一年半載記載刊載登載

3、通假字

匪:非於:籲說:脫泮:畔

五、理順思路

1、按表達方式分這是首什麼詩?按第幾人稱敘事?採用了什麼手法?

敘事詩第一人稱對比

用第一人稱“我”回憶追述婚戀生活。

2、討論本詩思路情節是怎樣的?

戀愛(第一二章)婚變(三至五章)決絕(六章)

六、學習“戀愛”部分

1、重點字詞

2、男女主人公在戀愛中有怎樣的表現?

氓:求--怒--卜--娶

我:送--勸--盼--嫁

3、從中可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

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潑真誠熱烈

氓:急躁任性(沒有男子漢的胸懷,不大度)熱情嚮往

明確:第二章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現,可見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誠。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爾卜”句,神靈顯示是一段天賜良緣。“以我賄遷”孃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

4、用一兩個詞概括這段戀愛的特點。(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

熱情、幸福。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七、學習“婚變”部分(三四五章)

⑴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3)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由前兩章的敘事轉入這一節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開始。

(4)結合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悔恨、沉痛、但是不哀傷。

集體朗讀這部分。

八、學習“決絕”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悔恨但不哀傷。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後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麼性格特徵?

[明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剛烈的性格特徵。

九、從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概括人物

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十、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觀點一:他們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因素決定。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得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家庭、對感情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難以避免。

觀點二:男女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雖有它的社會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是不可忽略的。從他們的戀愛過程看,兩人雖是自由戀愛,但女主人對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瞭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矇蔽,輕率地答應了他,種下了日後悲劇的種子。

板書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氓》的教案 篇四

課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教學目標:

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關注詩歌的細節描寫。

2、掌握“比興”手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入挖掘文字。

課堂安排:學生自主探討,教師適當點撥。

第一課時:

一、匯入,然後教師朗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一遍,不清楚的字音查字典,然後齊讀兩遍。

三、對課文註釋中的關鍵字詞加以解說和補充。

四、請學生複述這個故事。

五、這是一首敘事詩,詩歌總共六個章節。設問:

1、能否刪去詩歌第三第四節?

這兩節記敘很少更多的是抒情和議論。刪去這兩節對於故事情節的完整性並沒有影響,但會使女子的形象沒有那麼豐滿,削弱氓和女子性格特點。(第三節寫了女子從切身體驗中認識到了當時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告誡年輕姑娘吸取教訓。第四節是女子痛斥氓的負心行為。)

2、能否將詩歌的第三第四節調換到其它位置?

不可。此處用了“比興”手法

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

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

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第三第四節起到過渡作用。

第二課時:

一、《詩經》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常用來比喻年輕女子的美貌,然而這篇文章用桑葉來比喻女子,為什麼不用桃花呢?

後文有斑鳩吃桑椹,以此來暗喻女子為愛情而痴迷。

女子回孃家的途中吟唱這首哀傷的歌,在途中她剛好看到了桑樹,觸景生情。

(以實景起興的例子,在《詩經》中是屢見不鮮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實景為發端起興的。)

二、詩歌第四節是女子對婚後生活的回憶,痛斥男子的負心,抒發了怨憤的心情。可是有一句話似乎多餘,至少用在此處顯得突兀。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詩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找出來並分別說說用意。

第一次寫淇水,“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裡的淇水應該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對氓的情誼,依依惜別之情見於行間。

第二次寫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回憶嫁時的情景,也以打溼車上的帷幔來喻自己的擇婿不慎。

(這裡也可以說是女子回孃家又路過淇水。淇水湯湯來襯托渲染女子孤獨無助,內心悲憤極不平靜。)

第三次寫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就是一個比喻的用法,就是說,做什麼都要有個限度的意思。

三寫淇水正為我們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緒的軌跡。

三、概述詩歌中男女主角的性格特點。

氓:乖僻、虛偽、薄情、暴虐、始亂終棄、言行反覆

女子:純真、熱烈、勤勞、溫順、忠貞、堅強、剛烈

四、有人稱《氓》是“中國第一棄婦詩”,也有人認為這不是棄婦詩。請說說你的看法。

1、這是棄婦詩。氓之前渴求和女子結婚,後來卻“士貳其行”,“至於暴矣”。氓從內心裡背叛女子,拋棄女子,從肉體上摧殘女子,所以這是一首棄婦詩。

2、這不是棄婦詩。《氓》中的女子並沒有被趕出夫家,而是主動與男子決絕。面對氓感情上的冷淡,女子沒有哀求乞憐,主動修好,她的內心經歷了一個矛盾鬥爭的過程:傷痛悔恨——深刻反思——總結教訓——毅然決絕。

《氓》中的女子是不滿丈夫對她感情的冷淡、變心和家庭暴力而主動離開夫家的,既然是主動離開,那麼何來“棄婦”之說呢?如果把她定性為棄婦,那是對女性反抗男權社會、追求女性獨立的可貴精神的一種否定,也在無形當中削弱了對氓的批判力量,因此,不能將《氓》定性為棄婦詩。

氓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詩經》的常識:包含了那段時間的詩歌、內容、寫法和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瞭解每首詩的內容、中心、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

3、通過三首詩瞭解國風的寫作內容,體會民間的歌謠的特色。

4、瞭解衛、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體味獨特的文化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每節課40分鐘。

教學過程:

第一節課

教學目標:

1、請學生自己讀課文,不要老師來示範,讓他們自己親自體驗,老師不要代勞他們的工作。

2、明確字音和個別詞語的意思並牢記。

3、請學生示範讀課文,進一步明確字音和意思,請大家識記,當堂課掌握。

教學過程:

一、匯入:(2分鐘)

愛情永遠是不會變老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們要結識的來個人,還有在那時的另外一些人。讓我們走近他們!

一、新授:

1、請一位學生讀文題。(2分鐘)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①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通過註釋②,瞭解詞語的含義,明確這是古今異義,把古今異義四個字寫在註釋處。

第二種情況是讀成了máng,請其他同學糾錯,通過註釋②,瞭解詞語的正確讀音和含義,讀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對照課下注釋的內容讀課文。明確字音,讀到順暢為止。(15分鐘)

(一定要讓學生獨自的自己來讀,有的學生讀的快,有的學生會讀的慢。照顧多數學生,甚至於照顧到最慢的那個學生的速度。)

3、請基礎差一些的學生示範讀課文(10分鐘)

(請大家仔細的聽讀,用筆畫出有讀音出入的詞語,等同學讀完之後,一起訂正,不要打斷學生的朗讀的過程。培養學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請學生訂正個別字音。(5分鐘)

容易出現問題的字音是:(板書)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於:xū說: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6、集體讀訂正的字音,明確課下注釋的位置。(3分鐘)

7、體會四字句兩兩停頓的朗讀方法。

二、佈置作業:(3分鐘)

1、回家自己讀課文,複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下節課在聽寫本上聽寫。

2、通過註釋一,介紹詩經的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填空。

《詩經》是我國___的詩歌總集,又稱《》和《》,蒐集了從公元前__世紀到__世紀的詩歌,《詩經》的六義是指: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寫300字。

第二節課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瞭解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故事。

2、瞭解衛地的獨特的文化,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仔細品味。

3、瞭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並仿寫。

教學過程:

一、匯入:(2分鐘)

當我們逆著時間的隧道走進他們的世界,你用你獨特的眼光看到了什麼,你用你獨特的視角體會到了什麼?我們等待著你的講述!

二、新授:

1、瞭解學生回家讀課文的情況,肯定有的學生沒有讀,課堂上請大家齊讀。(8分鐘)要求:讀準字音,彼此監督,而且要整齊,加進自己的感情,儘量把自己想像成課文中的人物。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內容。

2、請同學介紹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可以談一點,也可以談整篇課文。(15分鐘)

(總結學生的發言內容,對於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考慮給以更長的時間進行深刻的討論。請同學們就課文中的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

4、介紹賦、比和興的含義,找出課文的例子,請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明確三種寫作手法,課堂上仿寫。(7分鐘)

5、從文化視角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5分鐘)

(明確: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範圍的狹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精神領域的道德方面,尤其愛情觀方面,少了更寬泛的選擇範圍,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作他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三、佈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氓》語文教案 篇六

《氓》的教案

一、檢查預習情況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於:xū說: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錄音,同學梳理字詞

三、齊讀,請四位同學分別講述本首詩的內容

全詩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感情基調?

戀愛(第一、二章)――熱情、幸福

婚變(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決絕(第六章)――清醒、剛烈

四、提問教讀

1、在第一節中,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明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

2、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蚩蚩”,忠厚老實

3、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貿絲”,假借物物交換的買賣來和我談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遠送“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婉言拒絕“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覆女主人公的話?婚事是否談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氣

女主人公:“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5、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麼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麼樣的表現?

明確:男青年表裡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則溫柔、體貼、情深意重、傳統、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6、結婚前氓做了什麼?結果如何?“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7、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對婚姻很鄭重其事,認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為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看到桑樹想到其榮枯前後,如同自身命運比興

9、女主人公對女子發出什麼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觀點?無與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她認為婚姻悲劇的過錯在哪裡?

三歲食貧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A其笑矣

12、婚後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男:不體諒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勞肯吃苦任勞任怨專情柔弱

13、最後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出一種什麼態度?“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裡有什麼作用?暗含什麼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決絕分離的態度

比興,一方面說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度,對男子的忍耐也有極限

男:易變

女:決絕,剛強

五、深化探討

1、從文化視角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

明確:“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範圍的狹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精神領域的道德方面,尤其愛情觀方面,少了更寬泛的選擇範圍,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作他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託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3、賦比興手法在本文中的應用

全文用賦,“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以斑鳩貪吃桑葚為例告誡女子不要為愛著迷。(孔子“過猶不及”)

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討論題:

1、他們的婚姻失敗除了氓的變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變後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高中語文《氓》教學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文學常識。

2、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3、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二、教學重點

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三、教學難點

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四、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相關幻燈片

學生: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解大意。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一起回憶《詩經》中熟悉的詩句,比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或書寫追求愛情的幸福,或表達愛情不可得惆悵,或表達相思之苦,或書寫對愛情的忠貞。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學習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詩篇——《氓》

(二)、關於《詩經》 :

1、內容與名稱: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間的詩歌,共305篇。

2、組成:

《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指“十五國風”,屬於各地方的樂歌,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表現手法:

《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鋪陳);“比”者,“以彼物喻此物”(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聯想)。

(三)、誦讀

1、請學生個別讀,邊讀邊糾正讀音。(誦讀的節奏:“二、二”節拍)

2、學生自由朗讀。

3、齊讀課文。

4、以檢查預習的方式解決重點字詞。

(四)、梳理情節。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力求表達完整,敘述完美。

貿絲——送子——復關——賄遷——桑寓——室勞——暴矣——靜思——老使我怨——亦已焉哉

2、全詩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 悔恨、沉痛 清醒、冷靜

(五)、具體研習

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後明確。

1、在這個悲劇故事中作者刻畫了怎樣一個女子的形象?

點撥:大家自由發言,儘量用原文中的詩句來佐證我們的觀點 ,學生討論發言,可以說到勤勞,善良,溫柔,忍讓,剛強等

《氓》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疏通文意,把握主客感情變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深入研讀文章議論部分理解體會蘊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學習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和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如何運用理性思辨走出悲情,從而體會學習蘇軾客觀曠達的人生態度教學方法:朗讀法、談話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教學過程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文意疏通,還記得最後老師問大家為什麼欣賞喜歡蘇東坡,你們說蘇軾特別有人格魅力。那這節課我們來深入學習這篇文章,看看通過《赤壁賦》我們又能感受到東坡什麼樣的人格魅力

二、整體感知

1.齊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回顧文意,讀完之後請3位同學翻譯複述,鞏固對文意的理解。 2.快速默讀文章,提問文章中主客感情的變化,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3.同學們很容易找到“喜——悲——喜”這一感情變化脈絡,但是從“悲——喜”這一變化的緣由即文章第四段內容學生可能會忽視掉,這時教師通過設問點撥“客先悲後喜是因為什麼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說的話對客有何作用”明確這裡是主對客的開解。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結合文字找出主客第一次喜是因為什麼,通過學生自由發言找到“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等文字內容,並進一步概括出“月夜泛舟、飄仙之樂”。

2.提問“客為何而悲主是如何開解他的”並讓學生按照語文學習小組進行10分鐘的討論探究,教師這時巡視指導,結束之後小組派代表回答,教師補充講授。

小組1: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但今天在哪裡呢,悲“人生無常”。

小組2:像浮游寄生於天地,像滄海一粟般渺小,羨慕長江無窮,哀嘆自身“生命短暫”。

小組3:作者用月亮和水“變”與“不變”指出萬物如果我們用變的角度看,那麼天地間的東西不到眨眼的功夫都在變;但是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比如我們的生命就像水和月亮不曾消失一樣,可以永存,那這樣我們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再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沒有什麼是絕對屬於誰的,但是這清風和明月,耳朵聽到就是聲音,眼睛看到就是景色,沒有人可以禁止你,你擁有也是無窮的,這些都是大自然無盡的寶藏,你和我都可以共同享用。這樣看生命又有什麼短暫的呢

教師講授:客悲人生無常、生命短暫,主一一開解,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都是可以永存的;從我們都可以共同享用大自然無窮無盡寶藏,耳聽為聲,目遇成色這點來看,生命短暫又何妨呢好一個“因緣自適”、“隨遇而安”的“達觀”東坡。

四、拓展延伸

提問“同學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荊棘和挫折,就像蘇軾寫這篇文章時也正遭遇人生不順,怎麼辦呢從蘇軾身上,你找到什麼樣的'啟示”通過這個環節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人生的逆境,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不能改變失敗結果的時候,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重新出發。而不是抱怨不公,放棄追求,一蹶不振。

五、小結作業

通過板書進行梳理總結,回顧文章內容的同時強調學生一定要仔細領會文章蘊含的人生哲理,爭取做一個樂觀曠達的人。並佈置這樣的作業:蘇東坡樂觀曠達這一人格魅力不僅在這篇《赤壁賦》有體現,在他其他的作品也有體現,請同學們去找出來進行閱讀領會。另外,特別給學生推薦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書籍記述了蘇軾一生的經歷,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更好的領會作者的精神境界,也是擴大學生閱讀量的很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