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1.1W

新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資料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一一對應思想。

3、初步建立座標系的概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數對錶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提問:怎樣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即(列數,行數)。

【設計意圖】

通過複習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明確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是整個動物園的範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師談話引出問題。

不僅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看圖時我們也要確定位置。這張動物園圖很清楚地表示了每個場館的位置,你能說出這個場館分成了幾行幾列嗎?(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數對錶示位置。

(4)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出示飛禽館(1,1),學生說明位置後,再在圖上標出位置。

學生獨立標出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然後再投影訂正。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數對,有什麼地方相同,什麼不同?

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3、適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4、小結:想一想: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先找出數對錶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然後在列數與行數相交處描點,標上名稱。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會根據題目中所給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具體物體的位置。

三、課堂總結

談談今天你的收穫?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夥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於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現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 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揮的補救發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揮和發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揮還是發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資料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裡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裡一個4都沒有,怎麼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 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資料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資料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資料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麼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麼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麼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資料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於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麼?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裡老師心裡十分後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麼?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後,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資料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麼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xx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簡單瞭解數的產生過程,對人類發展程序中所出現的計算工具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簡單瞭解一些計算工具計數的方法,接受數學事實的教育。

2、認識計算器面板上的按鍵名稱和功能,學會用計算器進行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探索簡單的規律。

3、通過對計算器的運用,體驗它的有用性,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

教學內容

同學們,大家都去過廣潤髮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顧客,特別是到了節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當顧客推著滿滿一車物品去付款時,營業員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告訴他應該付多少錢,為什麼營業員會算得那麼快呢,你知道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1、認識計算器

你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計算器嗎?

你瞭解計算器嗎?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的推銷員,你打算怎樣向大家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後再全班交流)

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鍵,熟悉加減乘除等運算和運算順序。

2、用計算器計算

大家已經認識了計算器,你會操作他嗎?現在咱們就用計算器來算一些題目,請把計算器準備好。

3、教學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應怎樣做,先把算式列出來。

你會在計算器上按出買鉛筆的錢數嗎?同桌交流按鍵的方法。

你會用計算器算出結果嗎?核對結果。

同桌之間說說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的。

4、完成“試一試”題目

你怎樣求應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剛才的計算結果用起來?

試著求出結果。

用計算器計算方便了我們的計算,當然也方便我們檢驗了,你會檢驗嗎?怎樣判斷你的計算是正確的呢?

5、鞏固練習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用計算器計算時只要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算的最快,請準備好。

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提醒學生看清數目和運算子號,認真按鍵進行計算,對正確率較高的同學給予鼓勵。

6、完成練習九的第8題

先示範計算出“小明開學繳費”後的餘額,使學生明確計算每次收支後餘額的方法。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其餘各欄的餘額。

合計支出數怎樣算,合計結餘數呢?最終餘額是多少?與剛才的計算結果一樣嗎?

1、我們已經能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了,那麼計算器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在計算器位數不夠的情況下學生小組討論發現計算的規律,再集體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2004 1002

最後我們來一次比賽,分兩組:一組用計算器,一組用筆算,願意用計算器的請舉手。

完成練習九的第7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你有什麼體會?你覺得今天的學習對你有用嗎,能不能說說?

後記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約分的含義。

2、探索並掌握約分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約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教學準備:

卡紙、彩筆。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美味蛋糕店”的師傅招收學員時考了這樣一道題目:請你在最快的時間裡切出一塊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較均勻。今天老師也想拿這道題目考考你們,看看哪些同學們能被選上。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引導發現,明確概念。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卡紙。表示出這張卡紙的8/24,想一想怎樣做?

(學生動手操作,展示成果並解說)

師:從上面這些學生的發言中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讓生通過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找出一組相等的分數:

8/24=4/12=2/6=1/3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有選擇地板書。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三個式子,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回答出:

(1)它們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時除以了一個相同的數,所以這些分數的大小都不變。

(2)是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

師:說得非常準確,這裡的除數都是什麼數?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

引導學生歸納出:像這樣,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作約分。

師:還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約分後這些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越來越小,但分數值都相等。最後一個式子的得數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師肯定:準確地說1/3不能再約分了。誰知道,為什麼不能“再約分了”?

引生答出:因為1和3沒有公因數。所以不能“再約分了”。

總結並揭示:像1/3這樣的分數,當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數的分數,我們把它叫做最簡分數。約分的最後結果應該是:最簡分數。

師:誰能舉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最簡分數?

生:(舉例說明)。

2.探索約分的方法。

請兩個同學來介紹一下約分的過程。

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約分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3.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時間裡切出一個蛋糕的8/24,其實也就是切出這塊蛋糕的1/3,這樣也就順利地完成了題目要求!

三、課堂練習,鞏固應用。

教材第48頁“練一練”。

(1)學生試做。(2)集體交流。

四、暢談收穫,全課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1.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2.在學習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探索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了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識遷移,較好地幫助了學生理解“約分”的含義,使知識深入淺出,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3.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發現的時間與空間,從約分含義的理解到約分方法的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學生的發現、探究、交流中解決,使課堂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