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46W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科學教案。

2、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3、電荷在電路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

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

認識正負電荷

【教學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幾個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靜電現象的相關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體驗靜電現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看老師的表演,問:靠近紙屑,可能會出現什麼?

教師演示:用梳子梳乾燥的頭髮,頭髮可能會怎樣?--頭髮飄起來了。頭髮為什麼能飄起來呢?--出示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2、體驗靜電現象

小組實驗:拿出一根經過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發現了什麼?--摩擦過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紙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塑料棒經過摩擦,產生了靜電,就把紙屑吸起來了。

3、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隨處可見,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認識電荷

1、不一樣的電荷

1)靜電既然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為什麼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認識正電荷和負電荷

2)進一步研究靜電現象--小組研討解釋前面的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理乾燥的頭髮,梳子帶負電荷,頭髮帶正電荷,互相靠近時產生互相吸引的現象,所以頭髮就飄起來了。

3)用一塊羊毛皮反覆摩擦充氣乞求的一個側面,將氣球的。一個側面靠近頭髮,發現了什麼?(2人一個小組,一人操作,一人觀察,後互換)小結:兩個摩擦後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互相排斥,跟我們前面所學的磁鐵的現象類似,同一種電荷(都是正電荷或都是負電荷)互相排斥,不同種電荷(一正電荷和一負電荷)互相吸引。

2、讓電荷流動起來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正靜電。帶靜電的物體中的電荷卻不能持續流動。要形成電流就必須使電荷流動起來,需要具備動力,需要形成電路。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靜電現象: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能流動起來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二

教材簡析

《彈簧測力計》是四年級上冊《運動和力》單元的第4課。教科書從拔河比賽入手,引領學生體會拔河比賽時雙方之間力的大小的較量,由此聚焦本課的研究主題——測量力的大小。

本課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環節,力是有大小的,要想知道力有多大,需要用到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本課的問題聚焦在認識彈簧測力計上。第二部分“探索”環節,包含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初步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包括感受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作的;第二個活動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這是本課的重點。第三部分“研討”環節,主要包括兩個關鍵的討論問題:第一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明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和簡單原理;第二個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進一步建立彈力的概念,把對橡皮筋和彈簧被拉伸產生的彈力遷移到不同的情境中。第四部分“拓展”環節,用橡皮筋製作彈簧測力計,學生通過製作活動加深對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測力計的刻度和力的單位“牛頓”的認識。

在前面三課學習並瞭解拉力、反衝力、彈力對物體的作用之後,本課繼續幫助學生認識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明白測量力大小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並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彈簧測力計常常被叫做彈簧秤。學生對彈簧並不陌生,也見過用彈簧秤稱量物體的重量,但對彈簧測力計用於測量力的大小卻比較陌生,容易與托盤天平混淆,有部分同學會選擇托盤天平來測量力的大小。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時,要加深學生對測量力的工具的認識。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但對力的單位“牛”的單位量感還比較弱,在估測和實測物體力的大小活動中要逐漸引導學生建立起對力的大小“牛”的感知。

學習目標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作的,彈簧的伸長特徵與橡皮筋相似。

3.認識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構。

4.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5.發展進一步研究力的興趣。

6.樹立細緻、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7.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可以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

8.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

重點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難點

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建立起“牛”大小的概念。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你認識彈簧測力計嗎?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就是測量力的大小的一種工具。觀看視訊資料《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學生任務:各小組進行討論和分析,回答問題。

通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了解學生是否瞭解測量力。

講授新課

認識彈簧測力計。

1.彈簧測力計的基本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彈簧測力計(彈簧秤)就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提環——當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彈簧——受力時彈簧伸長,產生彈力。

指標——指示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標明力的刻度值。

掛鉤——掛被測量的物體。

2.彈簧測力計的原理。用力慢慢拉彈簧,可以看到彈簧隨著拉力的變大逐漸伸長;拉力慢慢減小彈簧逐漸縮短。由此可見,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受力越小,伸長越短。結論: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受力越小,伸長越短”的原理來測量力的大小的。

3.認識刻度板。(1)認識力的單位。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它是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

(2)認識最大測量值。不同的彈簧測力計有不同的最大測量值,我們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時候,不能超過這個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就是它的量程。

(3)認識分度值。彈簧測力計刻度板上一小格表示的力的數值,就是該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①應該弄清刻度板上每一大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②讀數時,注意彈簧測力計刻度板上的刻度每一小格代表0.1N的力。觀看視訊資料《認識彈簧測力計》、《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1.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標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標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2.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輕重的物體對它拉力的大小。

實驗目的: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輕重的物體對它拉力的大小。實驗材料:一個量程為10N的彈簧測力計,一個鉤碼,一個筆袋,個空水杯,一串鑰匙,一張記錄單。實驗步驟:(1)用手拉一拉彈簧測力計,分別使指標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輕重的物體對它拉力的大小。先估測一個物體對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記錄下來,然後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測量。實驗記錄:

物體名稱

估測力的大小

實測力的大小

科學課本

4.5N

3.5N

筆袋

2N

1.7N

一瓶500毫升的礦泉水

5N

4.9N

實驗材料:彈簧測力計可以較為準確地測量出一些物體對它拉力的大小,這個拉力也就是物體本身的重力。觀看視訊資料《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彈簧測力計的彈力是怎樣產生的?怎樣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物體掛在掛鉤上,使得彈簧自然伸長,從而產生彈力;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先調零,測量之前要進行估測,選擇適當量程的彈簧測力計……

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麼產生的?

撐杆跳高是田徑運動專案之一,運動員雙手握住一根杆子,經過快速地助跑後,藉助杆子反彈的力量,使身體騰起,躍過橫杆。橫杆的另一面經常放一層厚厚的海綿墊,運動員落在上面,以免摔傷。撐杆是藉助杆子彎曲後產生的彈力,而海綿墊在受到壓力變形後也會產生向上的彈力。健身球是用橡膠製成的充氣球,富有彈性,能承重400千克,可以用來做健身球操,訓練胸、腹、背、臀、腿等處的肌肉。健身球的彈力是由橡膠及球內空氣受壓後產生的`。跳板是跳水池邊伸出水面之上供跳水用的長板,它利用長板受壓彎曲後產生的彈力,將人彈起。蹦床是兒童經常接觸的娛樂及運動設施,它是由網面及四周的彈簧受力變形後產生彈力使上面的人高高彈起的。

生活中的彈力

(班級記錄表)

撐杆和海綿墊

杆子彎曲及海綿墊受壓變形後產生的彈力

健身球

橡膠及球內空氣受壓後產生的彈力

跳板

長板受壓彎曲後產生的彈力

蹦床

網面及四周的彈簧受力變形後產生的彈力

滑鼠

內部彈簧受壓後產生的彈力

頭繩

橡皮筋受力變形後產生的彈力

弓箭

弓柄受力變形後產生的彈力

......

......

用橡皮筋、硬紙板、曲別針製作一個測力計。怎樣標畫出這個測力計的刻度呢?1.製作橡皮筋測力計。製作材料:曲別針、硬紙板、橡皮筋、標準物(如鉤碼)、筆、直尺等。

製作方法:用曲別針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紙板上,另一端用曲別針當掛鉤,用筆標出橡皮筋靜止時最下端的刻度(0)。2.正確標畫出橡皮筋測力計的刻度的方法。先用鉤碼等已知質量的物體作重物,在硬紙板上標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後在每一大格間平均劃分10份或5份,標出數值。注意:刻度的劃分應該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範圍內。3.兩種不同方法制作的測力計的特點。(1)用一根較細、較長的橡皮筋可以製作比較靈敏的橡皮筋測力計,用來測量較小的力。(2)用一根橡皮筋製作的測力計的特點:橡皮筋彈力小;最大測量值小些;同樣大的力,刻度大些,測量精確度高些。(3)用兩根橡皮筋製作的測力計的特點:橡皮筋彈力大;最大測量值大些;同樣大的力,刻度小些,測量精確度低些。

針對彈簧測力計準備交流與討論。

學生實驗,填寫實驗記錄表。

準備測量的物品。

強調先估測,再實測。

估測一個,實測一個。

多測量一些物體後,要儘量估計得準確一些。

測量完材料盒裡的物品後,測量自己身邊的物品。

通過比較體驗不同物體的重力大小。

學生先交流。

學生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認識彈簧測力計的主要構造是彈簧,利用“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作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因此給學生的測力計建議使用能看見彈簧伸長變化的。

學生通過橡皮筋測力計的製作活動,加深對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刻度和力的單位“牛頓”的認識。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構,如何使用它測量力的大小。還知道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作的,彈簧的伸長特徵與橡皮筋相似及力的單位是牛頓。

板書

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調零、平視、量程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受力大,伸長長

力的單位:牛頓,符號“N”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通過前面6節課的學習,學生充分認識了食物、食物的營養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吃進去的食物在人體內還會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化成養料和能量供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消化,承擔消化工作的器官叫消化器官。本節課要研究食物在消化第一站——口腔中的變化。

聚焦板塊通過回憶一天的食物,並思考“吃下去的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引出學生對消化器官的探究。

探索板塊分兩大活動,活動一主要通過觀察食物從進入口腔到被嚥下去之前的變化,瞭解口腔的初步消化功能,並體驗牙齒、唾液的作用。活動二主要通過角色扮演遊戲,瞭解口腔內牙齒、舌頭和唾液的協調作用。

通過探索活動後的研討,學生可以認識到食物在口腔的初步消化,以及口腔各器官的功能,並進一步理解口腔的消化對整個消化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學生對食物在口腔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食物被咬碎、嚼爛等,也有一部分學生知道口腔裡牙齒的型別和作用,但是對食物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真正細緻的觀察很少,對食物中看不見的變化更是瞭解不多,口腔內唾液的作用也容易被忽略。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食物在口腔裡會經歷初步的消化過程。

2.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裡的消化,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齒有三種,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保護好牙齒,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以及牙齒形狀的特點、分佈,能對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進行簡單的記錄。

2.分角色扮演“饅頭”“牙齒”“舌”,模擬饅頭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過程,感受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3.能夠在角色扮演中不斷完善對牙齒結構及運動特點的認識,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原有觀念進行補充或修正。

科學態度目標

1.能夠認真細緻地觀察和實事求是地描述牙齒的結構和運動特點。

2.願意與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裡消化過程的研究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口腔對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識。

重點

觀察食物在口腔的變化,感受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難點

分角色扮演“饅頭”“牙齒”“舌”,模擬饅頭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過程,感受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新課聚焦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首先進入了口腔,食物在口腔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消化器官可以將食物轉變成我們可以吸收的養料和能量,這一過程叫做消化。吃食物時,食物首先進入口腔,口腔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

今天一起學習《食物在口腔裡的變化》板書課題劉老師工作室製作。

被咀嚼、融化了。

通過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意識,並認識到口腔是人體消化的開始。

2.科學探索

探索一:咀嚼一塊饅頭,觀察、描述饅頭髮生了什麼變化

實驗準備:饅頭、鏡子

觀察方法:咬一口饅頭,對著鏡子咀嚼5下,先觀察饅頭的變化,接著一邊咀嚼,一邊感覺饅頭髮生的變化,並把看到的和感覺到的變化記錄下來。

觀察記錄:

觀察分析:

牙齒用來撕咬、切碎、嚼爛食物。

(2)舌用來攪拌食物。

(3)唾液中有溶菌酶、澱粉酶等,除了用來清潔口腔、消化食物,還有潤滑作用。

觀察總結:口腔中的牙齒、舌、唾液在咀嚼食物時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裡的消化。

【思考】饅頭為什麼吃起來甜甜的呢?

【點撥】饅頭是麵粉做的,麵粉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口腔裡的唾液中含有澱粉酶,這種物質可以把澱粉轉化成麥芽糖等,因此在咀嚼過程中,我們感覺有甜味。

探索二:觀察牙齒

播放視訊《瞭解牙齒》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開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探索三:模擬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

實驗材料:大塑料口袋、硬紙板

實驗猜想:牙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食物,舌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食物。

實驗步驟:

(1)用硬紙板模仿門齒和犬齒的外形,用大塑料口袋裝滿空氣模仿臼齒。

(2)學生分角色扮演“饅頭”“牙齒”和“舌”。

(3)觀察“饅頭”在口腔裡發生的變化。

實驗分析:

吃“饅頭”時,門齒和犬齒會將“饅頭”切斷、撕碎,讓“饅頭”進入口腔,舌將它送到臼齒處磨碎,並攪拌食物。

實驗結論:牙齒的功能是切割、撕碎、咀嚼食物,舌的功能是傳送和攪拌食物。

準備實驗材料,並按照觀察方法完成觀察實驗

記錄資料

思考問題

觀看視訊

瞭解牙齒

準備實驗材料,並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內容

觀察饅頭從進入口腔到被嚥下去之前的變化過程。

注重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

逐步低進,研究口腔中食物的變化情況。

清楚牙齒特點和作用為後續模擬實驗做準備。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

3.科學研討

研討一:食物在口腔中發生了什麼變化?經歷了哪些過程?

【點撥】食物在口腔裡的牙齒、舌和唾液共同作用下變成溼軟細小的食物糜。在口腔裡經過牙齒撕咬、切碎、嚼爛;舌配合傳送和攪拌食物;唾液使食物溼潤,並通過溶菌酶、澱粉酶等初步消化食物。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需要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食物在口腔中經歷了變小、變軟、水分變多等變化。

研討二:根據“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模擬活動,說一說牙齒和舌都擔負了什麼工作?

【點撥】牙齒中的門齒切割食物、犬齒撕碎食物、臼齒咀嚼食物,舌起到傳送和攪拌食物的作用。

研討三: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除了牙齒和舌以外,還有其他參與者嗎?

【點撥】食物在口腔裡的消化過程中,除了牙齒和舌以外,口腔會在咀嚼的過程中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多種消化酶將分子結構複雜的食物水解為分子結構簡單的營養素。

研討四: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為進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條件?

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咀嚼過程所起到的作用是預先消化一部分食物,減輕消化道的負擔。唾液分泌還有利於食物的溼軟,不至於傷害到食道,有利於下嚥。

交流、討論、回答

交流、討論、回答

交流、討論、回答

交流、討論、回答

通過交流、討論,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們能夠用簡要的語言描繪食物在口腔中發生了什麼變化,牙齒、舌和唾液的功能。

4.拓展提高

播放視訊《愛護牙齒》

1.牙齒會生病

齲齒,俗稱蟲牙、蛀牙,是在口腔內細菌的作用下,牙齒硬組織脫鈣和有機質分解使牙齒組織破壞、崩解,在牙齒上形成齲洞的一種疾病。齲齒的患病率在兒童中可達90%以上。

形成條件:

細菌、食物、宿主(牙齒)和時間

齲齒的成因:

人口腔中牙菌斑或唾液中的細菌利用糖類發酵,經過新陳代謝後產生酸,長時間與牙齒接觸進而破壞牙齒表面,使牙齒產生脫鈣及齲蝕。

齲齒的危害

當齲病破壞了牙釉質侵入到牙本質時,患者遇冷、熱、酸、甜的刺激時會感到牙齒疼痛,此階段若不治療,齲洞會強漸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這時出現自發痛,還可能引起同側頭痛,患者坐臥不安。若再不治療,炎症繼續向牙根方向發展引起牙根部腫痛、牙齒鬆動、咬痛、牙周流膿,嚴重者面部腫脹、、發燒、張口受限,細菌入血甚至可引起菌血症而危及生命。此外,齲齒多,必然會影響嚼碎食物,增加胃腸負擔,容易引起胃腸疾病。

2.保護牙齒的方法:

①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潔。

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堅持早晚必須刷牙、漱口。有條件者,每餐之後應立即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不少於3分鐘,臨睡前刷牙最為重要。

②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錯誤的刷牙方法會造成牙面損耗和牙齦萎縮,所以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還要講究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注意不能有遺漏的區域,不能只刷牙齒的外面,要徹底地刷乾淨牙,用力要輕柔。

③不要過多地吃甜食。

過多地吃甜食容易出現蛀牙,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因為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強口腔黏膜的抗病能力,同時對牙齒起到機械洗刷和摩擦的作用。

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能及時發現牙齒是否存在疾病,牙齒有病者要及時就醫,這樣對牙齒的長久健康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猜測

交流

討論

通過觀看視訊瞭解齲齒以及保護牙齒的方法。

培養學生愛護牙齒,保護口腔健康對身體是有益的。

作業佈置

完成同步練習題

課後作業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牙齒有三種:門齒、犬齒和臼齒,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我們還了解了食物在口腔裡經歷的初步的消化過程,知道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裡的

消化,它們的功能也各不相同;我們知道了牙齒會生病,保護好我們的牙齒,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

板書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四

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麼衣服?)

1-6 雲的觀測

2-3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初步感知和認識溶解現象可以發生在多種狀態的物質之間(液體和固體,液體和液體,液體和氣體);

過程與方法:能借助實驗進一步觀察多種物質之間的溶解現象,根據溶解的主要特徵區分一些常見的溶解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觀察、交流中,將看到的新的“溶解”現象與已知的作比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探究更多溶解現象的慾望。

【教學重點】

根據溶解的主要特徵區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的現象

【教學難點】

觀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氣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實驗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體;雪碧(汽水)、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1、引入

教師準備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學生觀察咖啡放入水中攪拌之後的現象。

咖啡在水裡怎麼啦?你觀察到的什麼現象說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們已經知道食鹽、砂糖、肥皂、咖啡等固體物質在水中能被溶解。那麼其他的液體、氣體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觀察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在水裡滴幾滴酒精,觀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裡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裡滴幾滴食用油,觀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問: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嗎?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嗎?

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更多的液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解現象。

問:哪些液體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觀察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

(1)觀察溶解在雪碧(汽水)裡的二氧化碳

開啟雪碧(汽水)瓶蓋,觀察液體裡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後慢慢地往外拉(往裡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裡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怎樣解釋注射器裡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2)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這杯水裡有空氣嗎?你是怎樣想的?(生活經驗的提取)

用試管裝1/3的清水,在酒精燈上稍微加熱。觀察試管壁上是否有小氣泡出現。

怎樣解釋這種現象?

4、課後繼續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

三、課後總結:

四、課後作業;

1.膠水在水中會(下沉)。

2.牛奶帶入水中會(溶解)。

3.你能區分液體之間的溶解或不溶解嗎?請舉例來說明。

五、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