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大發的精品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9.65K

黃大發的精品事蹟【精品多篇】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一

通過學習,參會黨員們紛紛發言:表示從黃大發老支書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迎難而上、克難攻堅”一心為民謀福利大公無私的堅定決心。作為社群黨員,要以他為鏡,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不能侷限於“等、靠、要”的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為社群居民辦好事、做實事。

看完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群眾作好表率。

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需要。今天艱苦奮鬥,明天的事業就會更美好;世世代代艱苦奮鬥不斷前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且堅持不懈的用艱苦奮鬥精神教育、激勵、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二

《歷時36年,老黨員黃大發——絕壁鑿出貴州“紅旗渠”》,報道了80歲的共產黨員,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草王壩原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歷時36年之久,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動人故事。

黃大發同志始終透著一股奉獻自我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一心為民的正氣,一心帶領群眾絕壁引水的事蹟讓各地幹部群眾深受感動,引發廣泛熱議。

織金縣龍場鎮副鎮長李江感慨道:“腳下的力量源於心中的信仰。老黨員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地貢獻著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忱,用一字一圖一錘一釺築夢小康,那沾著泥土印記的工程圖就是最美的測繪畫卷,為黃大發老支書點贊!”

“堅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誠而執著!”中廣核電集團黨政幹部田犁說,我是從貴州出來到深圳工作的人,看到家鄉基層黨員幹部矢志追夢的感人事蹟,心中肅然起敬,也深感其中不易。黃大發老支書苦幹、實幹、巧幹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一定能為貴州脫貧攻堅事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鑄在行動中,他把理想實踐在作為裡,大氣凜然、大公無私,心中始終惦記著老百姓。”百里杜鵑管委會元巖村駐村幹部孫健說,身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將牢記黃老支書忠誠於信仰、服務於人民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書是什麼樣的心情!”遵義市赤水市桂圓林村65歲的退休老支書肖義武動情地說,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渾身充滿力量。退休後這些年,我一直在紅軍四渡赤水一渡渡口義務為各界人士講解當年的紅軍故事,“大發渠”精神與紅軍敢於犧牲、奉獻自我的長征精神一脈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三

他叫黃大發,今年82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蹟。現代快報製作的關於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訊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81歲的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群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專案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援,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絡群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支書,我們跟著你幹!”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裡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著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著火把,拿著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裡。看著大夥兒湊來的救命錢,盯著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著、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感動中國人物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四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幹部任上,還是離任後,他心裡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群眾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村裡通水後,他又先後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_”獲得者。

感動中國人物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五

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

“當代愚公”敢於擔當,勇於探索。童謠裡都唱出因無水而發展艱難的無奈,草王壩村成為了貧窮落後的典型。當大家都沿襲著貧窮的命運卻無力反抗,黃大發立志拔窮根,提出修渠引水。這樣艱鉅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親舅舅說如果他能幹成,手心裡面煮飯給他吃。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黃大發愣是敢說敢做,並不斷地想辦法努力團結村民們爭取支援,努力跑外援,解難題,帶領鄉親們在懸崖上打通了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

“當代愚公”善於學習,不斷精進。只有國小文化的黃大發被公社選取擔任水利輔導員。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的修水庫、測量溝渠知識,並監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進度。黃大發在水利站學習時很勤勉。他買了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過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侷限,系統地參加瞭如工程如何測量、用料如何夯實等水利知識培訓,對分流渠、導洪溝的常識也有了系統瞭解。

“當代愚公”心懷大家,計利千古。兒子黃彬全說“我國中畢業就回來在村裡當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90塊,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塊錢。但是我爸沒過幾天就把我從外面叫回來了,說村裡缺老師,不讓我去打工了。”,但他懂得“爸爸是為了村裡孩子們的教育考慮”。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藥不夠,申請撥款還要耽誤幾天時間的情況,黃大發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個人名義貸款8000元,把買炸藥的錢補上。

“當代愚公”堅韌不拔,勇敢無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奮鬥在修渠一線上,從不怕苦畏難。修渠的懸崖險峻高聳,一旦落下性命難保。而他為了引水,為了不辜負鄉親們的信任,甘願拿命換。他說:“劉胡蘭啊、黃繼光啊、董存瑞啊這些先烈在戰場上,去堵槍眼的事都要做,就別說下懸崖要怎麼做了吧。”

黃大發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於草王壩村,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可能有智叟這樣的人會認為他傻,然而正如阿甘正傳裡所言:“做傻事的才是傻瓜”。黃大發擁有的是一種大智慧。他的事蹟和精神感動了我們,廣大群眾對黃大發讚譽有加。愚公精神永不過時,正是這種精神引領著他們戰勝貧困,消滅貧困,在懸崖峭壁間用信仰的力量創造了奇蹟,打贏了一場艱苦的脫貧攻堅站,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相信在他的事蹟鼓舞下,會湧現出更多黃大發這樣的“當代愚公”,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感動中國人物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六

什麼是勞動精神?提起勞動精神,你首先會想起誰?

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今年82歲。他用了36年的時間只幹了一件事:修水渠,最終讓全村人喝上了水。

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勞動者。千百年來,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喝不上水,全村人喝水只能靠一口枯井。黃大發不信命運的安排,剛一上任村支書,他就立誓修水渠,想把幾公里之外野彪村的水引到村裡。由於不懂技術,修修補補了十幾年,水就是引不進來,草王壩人喝水的夢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被反覆拉扯,最終還是破滅了。

第一次修渠失敗後,不甘心的黃大發決定學習水利技術。1989年,楓香區水利站迎來了54歲的黃大發。三年的時間,他從零起步、從頭開始,掌握了許多修渠的知識,知曉了什麼是分流渠、什麼是導洪溝,還學會了開鑿技術。1995年端午,草王壩人世世代代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終於竣工了。村民們給水渠起了一個親切的名字,“大發渠”。那一天是草王壩人特別高興的一天,興奮的黃大發哭得像個孩子。

黃大發是一名普通勞動者,也是一名農村黨員,他用自己的雙手帶動千百雙手,以一顆心換取千百顆心,最終讓全村人喝上了水、吃上了白米飯,有了一條光明的路。

苦戰36年,這是一位“年份”英雄,而“年份”精神恰恰是勞動者應當具備的精神。在當今有些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有時候連談論理想都會遭人嘲笑,更別說初心不改地堅持做一件事情。初心不改,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談何容易?何況是36年的時間。而正是對這四個字的堅持,才讓黃大發戰勝了困難。

黃大發的背後,是全中國數以億計的勞動者。他們分佈在全國的各個崗位,為生活拼搏,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勤於勞動、善於創造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品格,也是當代中國續寫發展奇蹟的動力源泉。以勤奮為核心的勞動精神,也是每個勞動者的精神原色。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弘揚勞動精神,才能為中國的發展匯聚強大的正能量。

“民生在勤,勤而不匱”。多少年滄桑鉅變,但勞動精神一直熠熠生輝,以黃大發為代表的一批批“年份英雄”,是勞動者的身邊榜樣,是勞動精神的最好詮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