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語文教學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06W

八年級語文教學課件(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瞭解戰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傷。

3、辨別本文中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4、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5、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第的家中去搶劫。由於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戶人家中的僕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後,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於是,他發憤圖強,終於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於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僕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二、整體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請舉手?

那個受難的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呀!那可惡的僕人就是那些漢 *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2、請學生講一下英法聯軍的情況。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

語句上的鮮明對比。

⑴讚美圓明園的語句。

⑵諷刺劫掠者的語句。

4、雨果具體是怎樣讚美圓明園的?

⑴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⑵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⑶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

5、那麼就寫法上有何特點?

概括──具體──概括。

6、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什麼態度?(譴責態度。)用了怎樣的語言?(反語)有什麼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讚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7、那麼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

人類的立場。(這裡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

8、如果說,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是的,你肯定不會主動站出來去指證他。但是雨果卻能,因為他有著我們所沒有的什麼品質?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三、佈置作業

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八年級語文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品味語言的凝練和富有內涵的特點。

2、把握文章主旨,培養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

一、課題匯入

你見過100萬畝的大蘆蕩嗎,那是一個怎樣壯觀的景象。遼寧盤錦的100萬畝的大蘆蕩,如今的命運如何呢,讓我們共同去關注《大蘆蕩,你還在守望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3分鐘讀完課文,準備概述文章大意。

2、指名概述:

大蘆蕩的風景、蘆葦的生長和給人類帶來的福利。從蘆蕩的命運聯想到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佔有和消費,提出能源與資源問題。從崇明島的蘆葦寫起,提醒人類應理性的生存,保護我們的家園。

三、理解重點語句,品味語言內涵

1、以“我面對著遼寧盤錦的100萬畝的大蘆蕩”開頭,有什麼作用?

以“我”之小,面對“100萬畝”之大,從而引出我對大蘆蕩的關注和思考。

2、“當最後的翅膀折落,人類,你還有希望嗎?”如何理解這句話?

以珍稀禽類被害,寫人對大自然的破壞,指出人必將自食其果。

3、“大蘆蕩的困惑,其實就是中國的困惑、人類的困惑。”如何理解這裡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類為什麼如此窮凶極惡的破壞環境。

4、人類越來越“不去思想、不會思想、不像思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人類愚蠢貪婪行為的極度憤慨。

四、理解“守望”的含義,領會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現“守望”意思有什麼不同?

“守望”是看守瞭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現是指蘆葦對新生的,對希望的守望。結尾寄託作者的希望。大蘆蕩守望的是人類的覺醒。是與人類的和睦相處的那一天。

2、齊讀作者表達的觀點的句子,結合課內外資料進一步理解。

3、作者通過“大蘆蕩”的命運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文章以理性色彩見長,主要是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佔有和消費的批判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而大蘆蕩起一個引發聯想與思考的作用。

五、佈置作業

舉出你所關注的類似“蘆蕩”的另一種存在,寫出你的思考。

八年級語文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說明文及與記敘文的區別;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徵及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瞭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徵;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設想:

教讀課。

緊扣教學大綱,密切聯絡學生實際,應是教師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而運用注意規律,激發學生興趣,更是教師備課的重要方面。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個教學目標,為了實施目標,需相應地採用演示、投影、講解、談話、討論等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動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課前準備:

1、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抄在小黑板上。

2、準備趙州橋及該橋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圖和盧溝橋的教學幻燈片。

3、教師自制一個簡易的橋樑演示模型。

4、為每個學生印一份茅以升的《橋樑遠景圖》節錄閱讀材料。

教學步驟:

(一)教師說出課題,簡要介紹作者。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洨河張勻稱

2、解詞:惟妙惟肖絕倫古樸奇觀

(三)展示教學目標

1、抓住事物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

2、比較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異同,說明選材的代表性。

3、舉例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運用已有的橋樑知識,通過想象設計未來的橋樑。

(四)閱讀全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

1、(教師板書題目,先寫石拱橋然後在這三個字前再加上“中國”二字),提問:本文題目是:《中國石拱橋》,文章是從第幾段寫中國石拱橋的?它和前邊的段落之間是怎樣的說明順序?

明確:文章從第③自然段開始寫中國石拱橋的。前兩段寫的是石拱橋,它們之間的說明順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作者寫石拱橋用了①、②兩個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明確:第①自然段側重寫外形美觀,第②自然段側重寫結構堅固。

3、將橋的模型展示給學生,並分別放置100克砝碼讓學生體會上述兩點。

明確:橋樑呈弧形的叫拱橋;橋樑和河面幾乎平行的叫樑橋。

4、作者寫中國石拱橋舉了兩個例子,它們和第③自然段的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明確:概括──具體

5、請將第③自然段分層次,並概括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明確:分四層意思。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分佈廣、形式多樣、有許多驚人的傑作。

6、看書,對照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說明,看介紹的大致順序是否一樣呢?作者為什麼要選這兩座橋?

(學生讀書,教師打出幻燈:趙州橋、盧溝橋)

明確:大致順序一樣。介紹兩橋時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時間、橋的長、寬、結構、藝術價值及對橋的評價。從外觀看,趙州橋是獨拱,盧溝橋是聯拱,只寫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國石拱橋的全部,選兩橋,說明選材具有代表性。

7、作者對這兩座橋說明的側重點不完全相同,各詳寫什麼?

明確:趙州橋詳寫了結構,盧溝橋詳寫了價值,即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8、作者寫趙州橋結構時怎樣安排順序的?具體說說看。

明確:“總──分”寫法,作者先總寫趙州橋的特點,然後分(一)、(二)、(三)、(四)作了具體介紹。學生解說:略。

9、盧溝橋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明確:藝術價值,石刻獅子。歷史價值,抗日戰爭在這裡爆發。

10、教師總結:以上通過介紹趙州橋、盧溝橋,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11、下面進一步分析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確:原因有三,著重說明三者順序不能顛倒及原因。

12、研讀課文,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明確:有些詞語十分確切肯定,如列舉的時間、資料,有些詞語則表示一種估計。無論哪種,目的只有一個:說明準確;依據只有一個:符合實際。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然後由學生再從課文中找出其他例證來說明之,以強化理解。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明確:注意詞句順序,合理周密。

13、完成教學目標四。讓學生想象未來的橋會是什麼樣的?(發閱讀材料)

學生髮言略

14、總結、佈置作業

八年級語文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3、《氓》的情節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並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註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後人經常把它們並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後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後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後根據課後的註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鑑賞要點

1、回憶和對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2、《詩經》開創比、興手法《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五、背誦本詩

八年級語文教學課件 篇五

有一位詩人,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稱他“是東方颳起的第一次風暴,席捲了西方,給我們西海岸帶來了鮮花”。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稱為“東方贈給西方的禮物”。他就是紀伯倫。在他筆下,萬物皆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紀伯倫的《組歌》中的第一首-----《浪之歌》,去感受他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匯入】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劃線字注音

熾熱()、禱詞()、執拗()

俊俏()、衷情()、饋贈()

憔悴()、真諦()、天穹()

璀璨()、鑲嵌()

翱翔()、長吁短嘆()

千山萬壑()

【講授】走進作者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和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裡選的是其中兩首。另三首是《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他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全人類的藝術家。曾在詩《朦朧中的祖國》中,謳歌畢生苦戀的祖國:“您在我們的靈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裡——是我悸動的心臟。”他曾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親。

【活動】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是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美美地聽讀課文一遍,邊聽邊想象其展現的畫面,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並做填空:

————的浪如:一往情深的浪(如:熱情洋溢一往情深無比忠誠多情浪漫溫柔善良痴情纏綿任性)

【練習】朗讀訓練

1、美讀課文

讀詩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活動,當我們在想象中進入詩中的意境,體悟到詩中美好的情韻而又能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薰陶。

2、按下列步驟,練習朗讀。

一讀:重在整體感知詩中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

二讀:重在體味情感。注意語流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三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韻腳,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注意體現散文詩的抒情性。

海浪唱出了怎樣的歌?

1—4節:海岸的情人,唱出難捨難分的熾熱戀歌;

5—7節:人世間的守護神,唱出寬廣博大的情歌。

【活動】討論研析

(1)、詩中的海浪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海浪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具體體現在:

A、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願;

B、傍晚,她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

C、漲潮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

D、退潮了,她難捨難分,依戀地撲到情人的腳下。

(2)、面對海浪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怎樣表現的?

明確:海岸是異常感激的。把海浪緊緊地抱在懷中,親吻她,還容忍她的任性。

(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海岸亦非草木,他亦有情。海岸若有言,他會對浪說些什麼?

(4)、俗話說:“愛屋及烏”,浪愛海岸,也愛與海岸連在一起的礁石。那麼,浪是如何對待礁石的呢?

明確:我與礁石同席對飲,我同它嘻嘻哈哈。

(5)、礁石也愛屋及烏嗎?它又是如何回報浪的?

明確:它竟紋絲不動,它竟面無笑容。

(6)、對於礁石的這種態度,浪是怎樣表現的呢?它退縮了嗎?

明確:對礁石的這種態度,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她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但是她的戀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了海浪對愛情的無限忠誠。

(8)、再次聽老師簡介作者經歷,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紀伯倫簡介:紀伯倫雖然出生於黎巴嫩,具有阿拉伯血統,但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美國。他1883年出生,當時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所統治,12歲隨母親去美國謀生,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15歲被送回故國學習阿拉伯古典文學,同時進修繪畫,18歲因思想激進、創辦呼籲民間疾苦、被認為帶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驅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國家中。返美后僅一年多的時間,病魔先後奪去了他母親、哥哥、小妹三位親人。他以寫文賣畫為生,與為人剪裁縫衣的妹妹一起掙扎在金元帝國的底層。25歲得到貴人相助,為他申請到赴巴黎深造的獎學金,學習繪畫,並得到羅丹等藝術大師的親授與指點,3年後再次返美,並長期客居紐約,從事文學與繪畫,直到48歲英年早逝。他一生在黎巴嫩待過15年,在法國2年,在美國生活了共31年,他的祖國------處於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黎巴嫩------給予他的並不是很多。然而,這種因貧窮和統治階級的罪惡而造成的與故土的別離,不僅沒有淡化他對祖國的思戀,冷卻他熾熱的赤子深情。相反,他愛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將海外流離的阿拉伯作家組織起來,共同為祖國獨立和自由民主而抗爭呼號,還常常在自己的詩作裡,對祖國寄寓深厚的戀情。

明確:對山崖的這種態度,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她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但是她的戀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了海浪對愛情的無限忠誠。

這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在這首散文詩中,作者藉助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曲折表達了她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八年級語文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愛橋的原因。

2、品味文章優美而富有韻味的語言。

3、學會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橋樑專家茅以升筆下的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畫家眼裡,橋的魅力在哪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簡介

吳冠中教授,是當代的畫家,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體感知

1、吳冠中先生在文中說“美術工作者大都喜歡橋,”他自己對橋當然也是情有獨鍾,他對橋的喜愛是否有其獨特的視角呢?請同學們找出作者的眼中橋之美在何處?

明確:“橋的美並不著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2、本文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橋之美?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

明確:作者列舉了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的橋、人造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

小結:作者就是藉助對這些橋的具體說明詳盡的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橋之美,即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四、研讀與賞析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讓學生學習觀賞四幅橋之畫面,理解橋要與周圍環境既對照又和諧才能構成美景。

蘆葦石橋:密密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感覺舒暢。

細柳拂橋:柳枝的動、細弱、年年發芽和石塊的靜、厚重堅硬、歷久不變形成對比。令人銷 魂。

長橋臥龍:在寬闊的水面上的長橋,打破了單調的背景,整個環境充滿了靈氣和生命。宛如史詩。

風雨廊橋:廊和廳的安閒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險峻又形成對照。形式獨特。

五、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從兩文的說明物件、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語言特徵等角度進行比較、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設計如下: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七、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蘆葦石橋—感覺舒暢

細柳拂橋—令人銷 魂、橋在不同的環境中

橋之美長橋臥龍—宛如史詩、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風雨廊橋—形式獨特

八年級語文教學課件 篇七

認知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匯入。

記得上學期的目標上有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隊德國兵到一個被佔領地的一個農家去,那農家的妻子正是個地下黨。……誰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

同樣的蠟燭,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課中的蠟燭將起著怎樣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2、學習了這麼多篇課文,我們已有了這樣的常識,一打眼兒就能知道這篇文章是讚美什麼或講述什麼的,那麼這篇課文呢?

主旨:一首讚美詩。一曲頌歌。讚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鬥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裡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託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鬥情誼的象徵。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後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後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後練習了。

3)課後練習二。

4)課後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覺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八年級語文課件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朗誦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感受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圈點勾畫的比較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設計理念:

春是學生筆下的常客,但寫的好的很少。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範文。本課著眼於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美的語言,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體味朱自清的語言美麗。在充分領悟語言美的基礎上,通過畫面再先後的分別用自己的話和用朱自清的原文描述畫面環節,讓學生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認識到自身與名家在遣詞造句上的差距,培養學生的鑑賞與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鞏固並化課堂內容而設定了練筆、積累和美文推薦的課後作業。

此教學設計通過讀帶動學生悟,從而培養鑑賞與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最終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通過朗讀培養語感,通過畫畫提倡創新,通過比較學著鑑賞通過作業引向課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你能用古人的詩句吟誦春天嗎?你,作為新時期的詩人,又想對春天說點什麼呢?

你寫過春麼?你筆下的春是怎樣的呢?

朱自清先生也寫過春,一起聽聽吧。

二、整體感知

1、聽師範背,配樂《漁舟唱晚》。

閉上眼睛,跟著音樂,我們一起來走進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話,一首詩,一段歌,來形容你聽後的感受。

三、美讀

1、如此美文,該如何讀?你有什麼好的建議麼?能示範一下麼?

2、綜合剛才同學們的建議,並保留自己對文章的獨特理解,大聲地、有感情的讀一讀課文吧!

3、這麼好的文章,真該多讀幾遍啊!大家打擂臺吧,看看誰讀得最有感情,有自告奮勇當擂主的嗎?各選自己讀得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勝負取決於在座同學的舉手表決,以支援人數多者為擂主。

四、想象畫

1、聽著大家優美的讀書,老師的眼前不時會浮動著一幅幅春天的畫面,大家也有這樣的體會嗎?我們來一起畫一畫朱自清的《春》吧!記著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2、畫之前,可以再讀讀課文,作簡單的圈點勾畫,熟悉朱自清筆下的《春》。

3、動手繪一繪吧,任選文中的一處春景畫一畫,別忘了添上你的想象。

五、反思

1、一幅幅別具匠心的的春景圖在我們同學的筆下誕生了,現在我們來看圖說說春景吧。

分別用朱自清的《春》的原文和自己的語言描繪所畫的春。

同學相說一說,評一評,代表全班說。

2、你發現了什麼嗎?朱自清的語言和你自己的語言各有什麼特點嗎?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六、研讀品味

名家的語言是我們須去開掘的寶藏,怎麼去開掘呢?不妨再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好好有感情地讀一讀,並做簡單的旁批,可與小成員交流你的賞析成果。

七、欣賞美文

讀完《春》,我們只想說一個字,那就是美!其實在朱自清的筆下,還有很多這樣的美文,甚至比《春》更美。

1、欣賞《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的寫景的經典片段。

2、讀中悟朱自清的語言特色。

八、佈置作業

1、練筆

A、模仿《春》,寫《秋》;B、通過朱自清語言的學習,寫自己的不足,寫《反思》;C、與《春》對話,寫《春,我想對你說》;三者任選其一。

2、積累

摘抄你認為美的句子在積累本上。

3、美文推薦

《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

教學後記:

本課重在感受、領悟朱自清《春》的語言美,從語言的角度切入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走近課文,並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寫作背景,只留下《春》,突顯《春》的語言。

在聽師誦課文這一環節,隨著古典的《漁舟唱晚》的響起,學生閉上了眼睛,陶醉於美的意境當中,也有學生髮現了師的背誦,露出欽佩眼神。

師感情誦讀這一環節的情境營造較為成功,較好地發揮了師的朗讀優勢,起到了正面的示範作用。生古詩吟誦《春》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致頗高,在課堂一開始就體會到了被欣賞的喜悅,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而朗讀擂臺賽這一環節讓學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斷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過程中,課堂掌聲不斷,激情飛揚,氣氛推向了高 潮,學生在競爭中學習了競爭並學著做人。

課堂在讀上下足了功夫,學生讀得充滿激情,但課堂發言方面,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就比較薄弱。課堂一開始的用自己的語言詠春,畫好春圖後的描繪春,學生大多不敢說,小聲說,沒有底氣說,說得無條理,不完整,更少流暢的,口頭表達是該用心加強的。

課堂設定了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但遺憾的是學生拘泥於書本,想象毫無生氣,更無新意,思維始終沒有被開啟,創新只是美好的願望。

在圈點勾畫中,學生進一步感知著課文內容和語言美,通過旁批,學生也學著鑑賞,學著反思,初步學會讀書的方法。但相對而言,學生的興致不高,反思顯得無所適從,缺乏反思的意識。

美文推薦這一環節還是相當有意義的,不僅拓寬了知識面,增大了資訊量,而且更深入地感受了朱自清的語言美。

學生練筆內容很豐富,並且都在有心地模仿朱自清的語言。安排積累好句,意在培養學生成積累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積累之後的研讀是關鍵,要落到實處。

課堂感悟語言美是到位的,反思尚無明顯效應。有一點感觸很深,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師應事先做過,比如朗讀中的範背,賞析前師的範例,作文前師的範文,事無鉅細,師都得身體力行,做好學語文的示範,滲透讀書方法,特別要注意細節,比如寫黑板上的字要注意規範,寫清楚,寫工整,而不只會要求學生字寫清楚,而自己卻為節省時間而字跡潦草,課堂語言也得規範,這些都是學生的學習資源,努力做到“學高”、“身正”。

的不足是對學生髮言後的點評不夠精到,鼓勵多但針對性不強,更沒有對學生提出較有發展性的建議,課堂前後環節的銜接略顯生硬,課堂語言不夠藝術,不夠美。

整節課充分還學生以課堂,感到困惑的是,調動了積極性,讓學生躍躍欲試,熱熱鬧鬧新課改之後,課堂又有些難以掌控,難以把握平衡點,也不清楚學生收穫如何。還存在兩極分化的問題,有的學生的手總舉著,有的學生一次也來不及舉,在面向全體學生,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的問題上有於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