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寒假週記800字高中【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75W

寒假週記800字高中【多篇】

週記作文800字 篇一

你抬頭看天,粗糙的邊緣為你勾勒出一方天空,乾淨又清澈,你以為這就是一個世界,卻被人笑稱井底之蛙。自己眼中的世界卻只是世界全景圖中那樣微小的一塊拼圖。可惜你不知自己眼界的侷限,自然也就迷失在世界拼圖中,遠離真相。井底之蛙的悲,在於它既缺乏完整的認知又不自知,身處困境,亦無法跳離其中。

而生活中,人們亦有井底之蛙的愚,更多了一份過分自信的傲。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出於自信,然而過度的自信卻只會導致盲目,使人不知並不願承認自己的侷限。

黑塞筆下的《德米安》中就塑造了一個彷徨的少年的形象。主角辛克萊少年時固執地嚮往至善的世界,相信自己對於善的執念是正確的判斷。這份自信就像每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堅持自我一般,過分誇大了主觀認識在客觀世界中的比重。而辛克萊,幸運地擁有靈魂導師德米安,引領其正確地認識善惡,正確看到自我認識《本站·》與世界的關係。對於我們亦是如此,即使沒有靈魂導師,謙卑與敬畏之心正是我們漫遊世界拼圖的導引,使自己的判斷契合世界,又豐富世界。

然而,當敬畏確立了我們的方向,認清了自己的侷限,接近真相的判斷又源於個人的全域性認識。社會學家勒龐提出了“烏合之眾”一說,便道出當個人認識的碎片雜亂堆積之後,會造成的社會凌亂之狀。即使承認了侷限,若世界的拼圖只是一味碎片堆積,如此的整體仍發揮不了部分的作用,只陷入烏合之眾怪圈之中。唯有全域性把握,方可在區域性尋找整體的統一,揭開真相隱祕的面紗。可惜的是,少有人能正確處理好自我認識與世界全域性的關係。莫不是汲汲於滾滾紅塵隨波逐流,抑或盲目自信,缺少清醒。

實際上,我們本就是社會的成員,做世界全景圖中的一塊碎片又有何妨?在相信自己判斷的基礎,揉以敬畏之心,籠以全域性之觀,做好世界的一塊拼圖。就像柴靜在《穹頂之下》中說的,人會去做是因為心底有愛惜。當我們以愛惜之心,成為拼圖一員,完善自身,方可拼出世界的壯闊、豐富、高遠之境。你抬頭望天,聽見了鳥兒們的嘲笑。井底之蛙亦可不自怨自艾,囿於侷限。終有一天,將有人帶你上天,去看看世界拼圖的每一部分,去重新成為全景圖中非凡之一。

週記作文800字 篇二

俗話說:“團結力量大。”意思就是說只要分工合作,很多人把力量集中在一起,不管是多麼繁重或多麼困難的事情,都能順利完成或達到共同的目標。

以學校生活為例,進行打掃工作,就是一件需要分工的事情,當只有一個人時,就算花一小時的時間也掃不完十幾份打掃工作,可是如果有十幾個人一起分工的話,也許在二十分鐘內就完成了!這樣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還有,做科學實驗的時候,同學間也需要攜手合作,這是因為自己一個人做實驗,會因為時間上受限制而導致實驗者緊張慌亂,如果一不小心弄倒了危險的藥劑,就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讓大家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相反地,如果換成是五、六個人一起做實驗,大家一起實驗可以分配做不同的工作,彼此交換意見、互助合作,整節實驗課就會覺得增添許多樂趣。

做美術的時候,也需要許多人的幫忙,拿做海報來當例子好了,一個人做一張大海報的時候,需要多少時間呢?以我們國小生的身分來說,早上要上課,只有課餘時間和放學後可以製作,不過如果多一些人手就可以縮短海報完成的時間,這樣也可以幫自己減輕一些負擔及壓力,如此群策群力讓海報上出現更多不同的風格,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世界各地或許多書本中,也藏有許多分工合作的故事,例如:英國小說家―亞瑟柯南道爾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對每件案子都努力的查出真相,但他不是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案件,他身旁還有華生醫生這位助手,他們倆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朋友,每件案子都會分工收集資料,不浪費任何時間,最後一起以收集到的線索找出犯人,由此可見,他們也是因為合作無間才能完成每件別人託付給他們的案件。

人是在和時間賽跑的,分工合作可以減少許多時間上的浪費,除了前面說的這些事之外,還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分工合作的,希望大家要好好的發揮同學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而我也始終相信,分工合作努力所完成的每一件事都會變成生命中美好的回憶,所以,大家要和我一樣無時無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和身邊的人互相扶持、互相協助!

週記作文700字 篇三

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人們四處逃難的驚恐場面,這就是電影《2013》描述的“世界末日”?隨著全球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氣候急劇變化,這“世界末日”已離我們不遠了!如果我們人類繼續破壞環境,那就等於是把自己逼到了死角,自己害自己!等到地球媽媽遍體鱗傷的時候,人類也將滅亡!要想這“世界末日”永不出現,那就從現在開始,過”低碳生活”吧!

何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能量的浪費,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低開支的一種生活方式,簡單地說,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生活。所以,“低碳生活”又被稱為“綠色生活方式”。如果全世界人民每天都實行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一年可減少將近65億噸的二氧化碳,可見低碳生活有多麼重要!

那怎樣才算過低碳生活呢?很簡單,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看看我家的“一日低碳”吧。

早晨,一起床,我便拉著爸媽步行去早餐店吃早點,這樣既能鍛鍊身體,又能減少汽車尾氣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謂“一舉兩得”。回到家,開啟冰箱想拿凍肉準備讓媽媽燒熟,這時我猛然想起,吃肉會增加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連忙去買蔬菜。過了一會兒,媽媽開始洗衣服了,洗完後,把溼漉漉的衣服放進了烘乾機。爸爸見狀忙阻止媽媽:“不行,用烘乾機會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快把衣服晾到晾衣繩上!”因為天氣有些冷,爸爸開了熱空調,我倆躲在溫暖的電視間裡享受。

因為天氣有些冷,爸爸開了熱空調,我倆躲在溫暖的電視間裡享受。媽媽卻急匆匆地跑過來,說:“快關了,難道你們忘了,空調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多哩!”“唉,怎把這事兒給忘了!”我恍然大悟,連忙關了空調。晚飯後,我們全家出去散步,既節省電,又能放鬆心情,多好啊!這就是我家的“一日低碳”,既環保又健康,快去試試吧!

為了讓地球不再發燒,為了不讓人類在50年後滅絕,為了減少碳排放,抹去碳足跡,阻止碳交易。請從自己做起,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過“低碳生活”,還人類一個生存的空間!

生活高中生週記800字 篇四

我一直嚮往著一種異於世俗的生活,我以前非常向往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我希望可以在純淨的大自然中安家,希望可以在悠閒的飯後讀上一本喜歡的書,不用在乎時間,也希望可以隨時隨刻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後來,經人指點後,才發覺我的想法是消極的,錯誤的。

以前的我對大自然極其迷戀,甚至希望自己可以紮根山林,就像古代賢士隱居一般,不為世事操勞,偶爾寫詩,過平淡的田園生活。可是後來反覆琢磨,我發現我的那套想法根本就“一塌糊塗”,我已經適應了現代生活,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便捷的事物,倘使我真的可以隱居山林,那麼我的生活真的會崩潰的。我所應該追求的,其實是另一種詩意,一種淡然於心的輕鬆的感覺,而不是一味的要做些與現代生活脫軌的東西。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寫出了詩歌,留下了詩意,可真正浪漫的生活不是脫離了現實的需要,而是能夠用詩意的眼睛去看現實。”我應該去學著放鬆自己的心,學著在無事時放慢自己的腳步,發現身邊的美,聆聽都市裡的詩。

除了梭羅,我國古代的兩位頂級大詩人也用實際經歷,為我們展現出現實中的詩意。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時,可以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白再被趕出長安時,可以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其實,除了有名的詩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享有“詩意的生活”,不論你在都市與鄉村,也不論你貧窮或富裕。我們對詩意的嚮往,其實無關物質,一個貧病交加的人,有權去追求靈魂的自由,一個富裕的人,也可以擁有精神的域地。這一切其實都取決於自己的內心,一個安心的人,在哪裡都可以過平靜的生活,所謂詩意的生活,應該是度過艱難的現實之後,用自己的內心去尋找的樂趣。所以現在的我,更加欣賞的是那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我要在繁雜的都市中,尋找嚮往中的詩意。

我們應該勇敢的面對生活,不失去詩意的心靈,同時也不畏懼孤獨的生活,即使漂泊在現實的江湖之中,也要找到可以讓內心暫且棲息的那片詩意的湖畔。

週記作文700字 篇五

有些東西,隨著時光的流逝,只能出現在夢裡了吧……——題記

“咚咚咚……”整點便響聲的鐘撐開了我勞累的熊貓眼,享受著爬上窗臺正好奇注視著我的暖陽,我的思緒不免被撩起。它帶著我回到了以前,我東張西望,想透識這個似曾相識的屋子(爺爺逝後留下的房屋,我在裡睡了一晚。這時起來。),可就覺著少了點什麼。

少了點什麼呢?我下床看看。

洗漱臺上少了擠好牙膏的牙刷、倒好溫水的杯子和榨過水的毛巾!這在以前,會有一雙司空見慣的平凡手幫我完成。可現今沒有了!沒辦法,只能自己拿,可是我太不熟悉這裡了,杯邊貼零零散散的蘚;牙刷上白亮如雪的絲;毛巾嵌灰不溜丟的塵。這顯然是長年累月沒有接觸、使用的結果。這般情景,我料想不到,幾年未動,竟成如此模樣。於是洗漱只好作罷!

蔬果盤裡少了精心挑選的蘋果、細心擦拭的葡萄和仔細削皮的梨!這在以前,也有一雙司空見慣的平凡手幫我完成。可現今沒有了!想自己完成的想法很快便拋之腦後,既不知道水果刀架哪,也不瞭解怎麼挑選,更不通曉幾斤幾兩多少錢的瑣碎。這在之前都是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可要真碰上,就糊塗了。我不曾料想,這看似平常的事事之中卻夾含了如此之多的道道,只談自配不如。

少了點什麼呢?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可總覺朦朧。此時,靜靠凳旁的一棍赫然進入我的視線,進入我的腦海。此棍做到了我未做到的一點:陪伴、永隨。它不像我一樣因厭倦老舊、喜隨潮流而棄爺爺於一邊,而是憑自己挺直的腰桿扶著步履蹣跚的爺爺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

再看看身旁的頭座(幾代中輩分最大者坐),空空的。我恍然大悟:自己在幾年的學習中,獲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和有養育之恩的長輩漸漸疏遠,他們離開了,才感覺到失去了什麼。

人啊,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因在這之前,他不知什麼是失去。

趁著他們大好時光還在之時,少發點脾氣,對親你的人,也要親。別怪時光太快!

高中的週記 篇六

語文,拆開來講,是語言和文字,或者說,語言與文學。有了語言,再有了文字,然後就有了文學。語言是載體,文學是表達。而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學,都應當純粹而富有人情味。

所謂純粹——真正的文學與政治無關。創作是聽從內心指引的,表達的是感情,是人性的迸發。或精緻,或粗獷,或清新自然,或恬靜純美,或險象迭生。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是生機勃勃的。就像飽滿而多汁的果實,果皮如何無關緊要,果肉甘甜充實即可。而有些政治語言,內容空洞、乏味,說得偏激點,簡直是有辱純粹的文學。它們像早已躺在棺材裡的腐朽的屍體,無論有多少金縷衣,也無法改變了無生機的事實。我們所關注的、能名副其實的文學,只有一條鐵則——是活的。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世界,文學存在的意義,應當能與世界共鳴。可以讚美、修飾世界,亦可以衝擊它,如七月裡奔騰的大海,不顧一切地摧毀。這之後,是重建的機會。死氣沉沉的東西,浮於表面的事物,讓人避之不及。

所謂富有人情味——語言和文學都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產物,是本心的表達,是情的凝集。兄弟友愛、父母慈愛、兒女痴情……有情才有文。而目前的學習中,其實有很多是偏離了情而存在。比如語文閱讀題中總有分析詞句作用等一類題,雖不能否認有些作者在作文時考慮“承上啟下”“營造氣氛”,但更多的,應該是不自覺流出。人工雕琢再精細,皆為下品。特意為之,顯得矯揉造作,過於穿鑿。但如果心中已有形象,再一一繪出,只略在表達上下功夫,使之更簡潔明瞭,更易被領會,這才是上品。筆應隨情出,倘若拋了作者的情致,只抓住一些詞句大做文章,真是因小失大了。

語文之美,美在鮮活。不論相隔多少年,距離多麼遠,純正的文學永遠保有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讀起來內心能有強烈的共鳴感。人類做真摯的情感永遠不會過時,不會垂垂老矣。語文之美,美在和諧統一。既有作者與讀者心靈的和諧,又有人物與環境的統一。統一的美是規則的美,使得萬事萬物皆有其韻味。我們究竟應從語文中學到什麼?我想,學到語文之美,就足夠了。

高中的週記 篇七

記得有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我肚子餓了,我就會吃飯,我腦子空了,我就會讀書。許多人將它當作笑話,在那短暫的笑容後,便是遺忘,而我卻一直記著,記著,記著——題記

書緣

聽媽媽說,小時候的我就是個愛看書的孩子,無論是看得懂的或是看不懂的,我都得去翻一翻,看一看——因為有插圖啊!於是,媽媽便買了許多書給我看,說要從小培養我對文學的興趣,說不定將來還能當個作家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我看的書也越來越多,從開始的插圖到簡單的童話故事到源遠流長的民間故事,歷史故事,情節動人的小說,振奮人心的科幻書……在這個由天真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愛上了書……

書趣

我愛書,特別是那種悲情小說,這不,前不久我就讀了一本特別感人的小說——《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是我青睞已久的書,一拿到書我便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這小說講的是一對非親生兄妹的事。哥哥青銅是一個啞巴,他把對妹妹所有的愛與關心都放在了保護妹妹身上,他從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她。對於哥哥的愛,妹妹葵花更是倍加珍惜,她總是用她最無私的笑容與吻回報哥哥。他們互相支援,互相關心,可天意弄人將這對苦命的兄妹分開了。面對殘酷的事實——妹妹的離開,青銅傷心至極,終日不吃不喝,在妹妹離開的那個碼頭苦苦等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盡全身力氣呼喚出了妹妹的名字——“葵花!”……

合上書,我早已成了一個淚人兒了,抽抽噠噠的,感嘆道:親情啊!我的臉上盡是黏乎乎的一片,此刻的我只覺得眼睛好疼啊!

後記

讀《三國演義》使我領略到了諸葛亮舌戰群儒;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使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讀《西遊記》使我學習到了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紅樓夢》使我體會到了封建社會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讀《格列佛遊記》使我瞭解當時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讀《童年》使我體會到了當時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的苦難……

我愛語文!我愛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