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繪本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16W

大班繪本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繪本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大膽猜測狐狸分到的蔬菜不能吃的原因。

2、初步瞭解蔬菜部位與食用關係。

3、懂得只有付出勞動才會有收穫。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對蔬菜有一定的認知經驗。

2、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

(PPT1、2),這是誰?他們在幹什麼?

二、出示分菜的三張圖,瞭解狐狸和兔子都分到了蔬菜的什麼部分。

1、分別出示三張圖,提問:

他們種了什麼菜?狐狸分到了什麼?兔子分到了什麼?

2、(PPT6)狐狸和兔子都分到了什麼?誰分到的蔬菜是能吃的部分?誰分到的是不能吃的?

3、小結:兔子分到的都是能吃的部分,狐狸分到的都是不能吃的,狐狸的心情怎樣?他會說什麼?(“哼,為什麼我分到的都是不能吃的!”)

過渡:為什麼狐狸每次都分到不能吃的部分?大家猜猜看。

三、出示三張“種菜”圖片,提問:

(PPT7)你看到了什麼?(兔子都在勤勞地幹活,狐狸都在偷懶。)

兔子在幹什麼?狐狸呢?他們會說些什麼?

四、這個故事裡你喜歡誰?為什麼?不喜歡誰?為什麼?

總結:只有付出勞動才會有收穫。

五、完整欣賞故事。

六、經驗遷移:蔬菜的不同食用部位。

狐狸除了懶惰,還有個原因,就是聰明的兔子瞭解蔬菜的哪個部分可以吃,哪個部分不可以吃。所以狐狸總是分到不能吃的部分。胡蘿蔔吃的是什麼?(根)還有哪些蔬菜吃根呢?菠菜吃的是什麼?(葉)還有哪些蔬菜是吃葉的?玉米是吃什麼呢?(果實)還有哪些蔬菜吃果實?

七、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找一找生活中的蔬菜吃的是哪一部分。

2、語言區看繪本。

3、在表演區表演故事。

大班繪本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恐龍。

2、培養幼兒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見過恐龍嗎?在哪裡看過的?你們喜歡恐龍嗎?為什麼喜歡恐龍呀?。

教師出示事先畫好的恐龍的各種圖片。“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很多不同的恐龍的圖片,看看你最喜歡那種恐龍?”

二、討論恐龍的不同種類和樣貌。

師:先請你們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喜歡這些圖片裡的哪隻恐龍,他長什麼樣子的?你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來說一說。

三、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首先我們先要想好自己準備畫哪種恐龍的樣子,他做的身體有些什麼特徵?旁邊應該加一些什麼東西來襯托它?然後再進行動筆畫畫。

四、幼兒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那想不想自己也來畫一隻自己的大恐龍呀?

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特別注重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幫助他們把動物在表演時的形態表現出來。

五、展示作品。

請幼兒說說你喜歡誰畫的恐龍?為什麼你喜歡這張畫呢?他畫的恐龍有什麼特徵?

大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圖書的內容,能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卷頁、動線等)畫面,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

2、能隨同伴介紹關注相應畫面,有傾聽的規則意識,並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體會獾的心情,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

活動準備:

繪本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觀察封面,大膽猜測圖書內容。

教師出示圖書,引導幼兒看書的封面,猜測圖書可能講了什麼故事?

2、提出看書要求,幼兒自主閱讀。

(1)仔細看圖,圖看不懂的地方就看看字,字看不懂了就看看圖。

(2)把你的大腿當做小書桌,一頁一頁仔細翻,找找書裡奇怪的地方、有趣的地方?

(3)發言時,兩手抬著書。

3、閱讀交流。

(1)誰想說說在書中找到的奇怪的地方或很有意思的地方?你請我們翻到第幾頁?(及時要求每個幼兒翻到相關書頁)

(2)獾和鼴鼠身邊的長弧線表示什麼意思?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長弧線。原來長弧線可以表示心情、動作,叫動線。下次你畫畫的時候也可以用一下動線。

(3)你們發現這本書的圖畫和我們看過的其他書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這一頁的左上角捲起邊來了,這是什麼意思?(原來畫面包含兩個故事一個大故事,一個小故事,兩個故事在同時發生的。)

(4)獾的家裡有很多食物,可他還想吃美餐,結果費了很大的力氣卻什麼都吃不到。如果你是獾,你會怎麼做?(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

4、結束:看書時要仔細、認真,才能學到更多本領。下次我們再來仔細閱讀這本圖畫書吧!

大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某一特徵進行排序,知道按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的基礎上,嘗試逆向排序。

2、理解故事內容,在數石頭遊戲中,比較動物的輕重。體驗數學繪本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按動物個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長短、尾巴長短、體重的輕重進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活動難點:

在一系列提示性的問題引領下幫助幼兒理解圖意,知道稱重的實際意思通過比較進行排序。活動準備: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出,激發興趣

(一)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1、師(點選課件):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看,它們都是誰?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

2、師: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個最大的特徵,你能把它的特徵和它們的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評析:把動物的最大特徵和動物名完整講述,既發展了幼兒細緻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兒對這六種動物的主要特徵有了清晰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按動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作了有效鋪墊。

(二)講述故事《讓誰先吃好呢》

師:這6個動物都想吃這隻桃子,你們瞧!那讓誰先吃好呢?下面老師就來給你們講講關於《讓誰先吃好呢》這個故事。

(故事欣賞:動物們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桃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怎麼辦呢?最後,動物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它們要舉行比賽。誰在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就先吃桃子;第二名,就第二個吃桃子,……誰比了最後一名,就只能最後一個吃桃子,只能吃到一點點了。長頸鹿想先吃到桃子,他就動起了腦筋。它覺得夥伴們高矮不同,自己是動物中個子最高的,和大家比高矮,從高到矮排隊一定能得第一,於是就對大家說:我們來比高矮吧,誰最高誰排在第一哦!大家都同意了。)

師:說完長頸鹿就把脖子挺得直直的。但毛毛蟲說:“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時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兔子說:“踮起腳來量也不行。”那你們說,應該怎樣比高矮才算公平呢?

二、欣賞故事繪本,根據故事內容按動物身體上的不同特徵排排隊

(一)動物比身高

1、動物比高矮,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提示:誰可以第一個吃桃子,誰第二個吃桃子……誰只能最後一個吃桃子?

交流:說說按這樣順序吃桃子的理由。

討論小結:故事中長頸鹿和動物們比了什麼,它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二)按嘴巴大小排序

不行,這麼大的桃子,當然得嘴巴最大的行吃了,鱷魚張著一張大嘴,站了出來。到底誰的嘴巴大呢?

討論小結:故事中鱷魚和動物們比了什麼,它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動物比輕重

1、提問引導:犀牛也想先吃桃子,你們知道它想和大家比什麼嗎?

2、幼兒觀察比較

(1)想要比輕重,先要知道動物們有多重。看看犀牛有多重?這幅圖你看得懂嗎?(結合幼兒平時玩蹺蹺板的經驗,兩個人玩,一個翹得高、一個翹得低,想一想,翹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翹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麼呢?翹得高表示輕,翹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

(2)看看長頸鹿、猴子、兔子分別有多重?

(3)毛毛蟲有多重呢?毛毛蟲坐的蹺蹺板是斜的,是什麼意思?

3、按照動物的重量從重到輕來排一排。看看誰能第一個吃桃子,誰第二個吃……誰最後吃。

4、討論小結:故事中犀牛和動物們比了什麼,他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四)動物尾巴、耳朵比長短

1、提問匯入:兔子和猴子想先吃到桃子可以和大家比什麼呢?

2、幼兒操作:提示幼兒選一個喜歡的動物(兔子或猴子),排序比長短。

3、討論小結:兔子和動物們比了什麼,他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猴子和動物們比了什麼,他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幼兒以毛毛蟲為第一進行排序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問題:毫不起眼的毛毛蟲最後第一個吃到了桃子。毛毛蟲說我就和大家比身高、耳朵和尾巴的長短,還有體重每一樣我都能比出第一來。毛毛蟲把它排第一的方法告訴了其他的動物,動物們都同意了毛毛蟲的辦法。小朋友,你知道毛毛蟲是怎樣得到第一的呢?

2、結合課件操作,幼兒講述:身高、耳朵和尾巴的長短,還有體重為毛毛蟲排出第一。

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到大、從矮倒高、從短到長的情況發生呢?(排隊、排座位、做操排隊伍)

四、結束活動:看來毛毛蟲說得也有道理,它一邊說著一邊鑽進了大桃子的肚子裡,美美地品嚐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6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有大又香的桃子!

附繪本故事:

動物們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桃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怎麼辦呢?最後,動物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它們要舉行比賽。誰在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就先吃桃子;第二名,就第二個吃桃子,……誰比了最後一名,就只能最後一個吃桃子,只能吃到一點點了。

長頸鹿想先吃到桃子,他就動起了腦筋。它覺得夥伴們高矮不同,自己是動物中個子最高的,和大家比高矮,從高到矮排隊一定能得第一,於是就對大家說:我們來比高矮吧,誰最高誰排在第一哦!大家都同意了。

長頸鹿可得意了,說:“看見了吧、看見了吧,我個子最高,所以就該我長頸鹿先吃桃子“。兔子和猴子不樂意了,它們一起跳了出來,說:“不行不行,我們也想先吃到桃子。”它們邊說邊看看自己身上,它們想:“我身上有什麼可以和同伴們比一比,可以得到第一名的”

……

毛毛蟲再也坐不住了,它說:比高矮,從高到矮排隊,長頸鹿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耳朵長短,耳朵從長到短排隊,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尾巴長短,尾巴從長到短排隊,猴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輕重,從重到輕排隊,犀牛可以先吃到桃子:我每次都排在最後,最後一個吃桃子,只能吃到一點點。毛毛蟲說:“你們知道嗎?你們排的方法我都能夠排出第一名的。應該我先吃到桃子。”

小班繪本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在瞭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能大膽講述腳趾頭變成的各種東西,豐富“太平洋”、“地平線”等相應詞彙。

2、在閱讀、遊戲中發揮想象,體驗想象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1)上個星期,我們一起閱讀了一本書《小腳丫》,故事中的小腳丫都變成了什麼?

(2)小朋友們真能幹,通過自己閱讀圖書也能讀懂故事了。我們來聽一聽,這本書裡的《小腳丫》的故事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邊播放PPT,邊講述故事。

(2)書裡的故事和你們講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3、玩“小腳丫”遊戲。

(1)小腳丫真厲害,可以變成這麼多好玩的,我們也跟著小腳丫一起來變一變吧!

(2)請幼兒脫下鞋子、襪子,大家一起坐在墊子上。教師與幼兒邊閱讀邊遊戲:將自己的小手放在小腳上,每讀到一頁,就用手比劃書中的情節玩一玩。如讀到“變成十級臺階”時,幼兒就用手比作上臺階的小人,在腳趾頭上走來走去。

4、拓展延伸。

(1)調皮的小腳丫還想繼續去旅行,一路上它們還會變成什麼呢?

(2)繪畫遊戲:小腳丫變變變

①出示畫有小腳丫的畫紙,鼓勵幼兒進行添畫。

②說一說你的“腳趾頭的故事”。

大班繪本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樹立主人翁精神,培養互助友愛精神。

2、知道“不是我的錯”是推卸責任的行為。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不肯承認錯的人。

1、如果你看到班中有個小朋友在旁邊哭,你會怎麼做?(幼兒回答)

2、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有愛心,可是呢,也有個別的孩子對別人很不關心,看到別人需要幫忙他也只是在旁邊看看,做錯了事情還不肯承認,你們說這樣的孩子我們喜歡嗎?

3、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書裡面講了一個班級小朋友的故事,你們看看,覺得他們是怎麼樣的孩子?

二、感受故事。

1、認識封面(文、圖、譯)

2、聽故事,思考回答問題:“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小朋友都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

3、你覺得故事裡的孩子的態度好不好?

4、你覺得他們和那個哭的孩子真的沒關係嗎?

5、聽故事第二遍,請你們聽的時候想一想,如果你在這個班裡的話,你會怎麼做?

6、看後面的圖片:你看到了什麼?心裡有什麼感覺?

小結:世界、大自然和我們的班級都是一樣的,是我們大家的,我們要一起關心,一起努力,一起幫助,不能做一個推卸責任的、沒有責任心的人。

三、情景表演:我會怎麼做?

請班中一幼兒站在場地中間,假裝哭的樣子,請孩子一個一個過去,自由發揮表演。

反思:故事中的事情其實會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看了這個故事,讓我也有了很多的感觸,老師們每天在幼兒園引導幼兒要相互友愛,愛勞動等等,可是一到家,很多家長、長輩又立刻做反教育,我前幾天就親身經歷過班中2個奶奶當著孩子的面做反教育,其實,中國的很多教育的失敗很大一部分都要取決於環境的因素,所以呢,要想孩子身心健康,首先家長長輩要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