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隨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61W

隨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隨培訓心得體會篇1

能有機會參加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班主任的培訓,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網上培訓時間,但卻使我受益良多。我認真聆聽了專家教師們的精彩講座,每一場都是那麼實實在在,很有指導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幫助我們一線的班主任老師解決了很多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老師們的精彩講座從班主任工作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入手,從一些具體的例項展開闡述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其變化,以及相應的處理方式。這些報告從理論到實踐,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聽了這些報告,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正如柏拉圖所說:“教育非他,乃是心靈轉向。”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第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有很多人認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我們從事這一學科教育的同志也往往輕視自己的作用,從而使心理健康課程沒有充分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但通過專家老師的講授使我清楚的認識到: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第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這也許才是教育的真諦!

第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第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良好的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

引導學生,把握人生!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不能只溢於言表;

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隨培訓心得體會篇2

3月9-11日在何主任帶領下參加了《**省舉辦的護理管理幹部培訓班》的學習。此次培訓緊緊圍繞國家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護理髮展相關政策,在健康中國和衛生強省背景下,抓住護理髮展機遇,謀劃護理髮展新格局,增強護理融入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提升護理專業價值和責任,推動護理與醫療、衛生和健康領域諸多專業的合作,建立基於價值的優質醫療護理服務體系,加快慢病照護和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建設,就20xx年我省護理工作的方向、重點和內涵,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通過3天的學習,學有所獲。

**省衛生計生委醫政處彭處為我們講述了提升護理專業的價值和責任。患者的核心利益是療效、安全、感受和費用。護理的價值體現健康結局、過程感受、節省醫療費用、療效。彭處的授課中感受較深值得借鑑的是:一、護理的價值和責任:建立護理優良事件報告制度。護理優良事件是指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以病人為中心,尊重關愛病人,應用專業素質,精細工作,主動觀察、評估、及時判斷患者病情,並積極處理,為醫療、診斷提供重大資訊、杜絕重大醫療糾紛、避免重大併發症,協助疑難重症診斷的重大事件。長期以來,臨床上一直是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在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管理中佔據著“重頭戲”。當下,護理不良事件已經實施“非懲罰性”管理制度,護士在非懲罰性的制度下,主動報告護理不良事件。而現在更有護理先行者正在探索“護理優良事件”報告管理。在護理工作中,完成護理優良事件的主體是護理人員,是正能量。作為護理管理層應大力提倡,做好宣傳、表彰和弘揚,鼓舞護士士氣,提升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鼓勵護士積極、主動地報告優良事件、弘揚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護理氛圍。在提升護理的價值和責任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護理優良事件報告系統,堅持激勵機制,以正面影響改善護理大環境,從微觀、巨集觀兩方面,來實現護理質量的可持續發展。二、提升護理服務能力:醫護一體化;鼓勵以各種形式開展出院後患者延續性護理;不斷完善排班制度。三、提升護士能力:構建學習型團隊;抓住關鍵環節:把生活自理能力“還給”病人,做醫療的哨兵,病情觀察,專業評估病人,挑大樑,hold住醫生的盲點。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嶽教授講述醫學人文精神:仁愛。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醫務人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這將有助於改善醫患關係,提高患者滿意度。醫學的人文精神不僅包括醫德醫風,還涉及待人處事。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除了有責任感,對病人的關愛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學會與病人溝通。正如北京協和醫院王仲教授所說:沒有聽不懂的患者,只有說不清的醫生。在工作中我們要牢記一句話:病人好,我才好!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張莉主任講:醫療安全中的護理責任,從臨床護理工作中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護理責任的反思:一線護理人員是否有章可循?每一種疾病都有護理常規嗎?所做的每一項技術都有流程指引嗎?每一項流程都具有可操作性嗎?每一臺儀器裝置有無操作流程?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夠嗎?醫務人員的慎獨精神?護理質量是做出來的。要建立質量、安全標準,將工作制度/技術規範/專科護理指南,轉化為“護理工作標準”或“護理指引及質量標準”或規範化作業流程,為前線護士準確提供各類專業工作指引,規範護理行為。結合張主任所講護理安全責任事件,查詢科室隱患,將醫護工作站電腦時間調為一致;核對正確監護儀時間;校對準確鐘錶時間。加強制度建設,確保落實到位;加強風險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通過這次外出學習明確20xx年護理工作重點:優化臨床護理服務全過程,深化醫護多學科聯合協作;繼續深化持續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將關懷、照顧、保護融入全部護理實踐活動。體現優質護理服務的價值,科學動態觀察和評估病情及其變化、及早及時發現和控制併發症風險,關注患者健康結局和治療成效、獲得良好感受體驗和滿意度、控制醫療費用;將護理教育融入全部護理實踐活動,使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病人安全、護理質量、護理資訊化和智慧化融為一體;完善護士排班制度,探索d-n護士排班制度;進一步完善護士分層級培訓,加強臨床學習,提升服務和質量。

隨培訓心得體會篇3

實施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師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務必首先改變觀念和方法。個人體會到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潛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主角,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應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為教師,必須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務必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用心參與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資料,透過教師的“引”和“導”使學生構成潛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係: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於教學中的“綱”;而教材是教學的具體資料,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課堂生活是本次課程改革重要標誌之一,而幫忙學生確立科學、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資料。那麼,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應當做以下幾點:

正確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為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徵的理解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正確認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並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於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改變教師的主角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資料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主角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理解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覆訓練者。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以後,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思考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就應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齊探討與交流;調控潛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狀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於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隨培訓心得體會篇4

作為一名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再次走進校園,走進那個無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動難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轉化,從坐在教室接受知識變成了站在講臺之上傳授知識,我的內心是無比激動和驕傲的。為了使我們這些新教師們能儘快適應教學工作,學校特地將我們送到四川師範大學參加為期1個月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這次教師崗前培訓內容豐富,包括對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概論和職業道德修養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學習。

作為一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但在如何組織教學,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上,還感到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通過崗前培訓幾門課程的學習,收穫很大,以前一些認識模糊的問題,現在搞清楚了,從前的一些情感體驗,如今也找到了理論支援,更為重要的是,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確是一門藝術,一門大學問,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鑽研。通過培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穫,下面是我的教師崗前培訓心得體會:

首先,本次的崗前培訓最重要的是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面的認識。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點。就我從事的飛行教員最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教授學員飛行實踐技術,讓他們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民航飛行員。這也就是傳道、授業。

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正是這個意思,這裡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是父母。作為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並且,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這也就是解惑。

作為一名飛行教員,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加上軍事化得管理,使得我們和學生可以說是朝夕相處,在飛行上又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所以隨時與學生保持者聯絡,只要學生有事,都應該及時在他們的身邊。瞭解學生、關心學生、引導學生,站在學生一生髮展的角度對學生負責。這個一名成功的飛行教員應該具備的。

其次,本次教師崗前培訓讓我明白今後的教學除了技能以外,還應該講究方法和策略。

在教師崗前培訓中,幾位老師根據他們自己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當好高校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教師的發展問題上,都強調了適時調整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終身學習的做法;在談到面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各位老師們還提出瞭如何加強教師之間團結合作的方法;在教學教法經驗方面,培訓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繪聲繪色的課,通過這次課,我們認識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並且高校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自身就應該走在學術的前沿,將最前沿的知識帶到課堂,傳授給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畢業後能很快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最後,本次的教師崗前培訓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對於剛剛從大學校門踏出的我們,對新的生活、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訓中,培訓指導老師也十分注意我們的這種心理的變化,他們的講話,從頭到尾始終貫穿一箇中心,那就是充滿對新教師的鼓勵。鼓勵我們要趕快適應學校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學生時期那種趨向感性或者說是浪漫的生活態度。鼓勵我們要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

隨培訓心得體會篇5

老師是學生思想領域的拓荒者,而班主任是學生心靈世界的播種者、耕耘者。班主任教育學生,其實質是師生兩顆心愉快地碰撞,在碰撞中實現感情的交流、融洽、昇華。在這過程中,班主任的語言便是溝通學生心靈,激發心靈火花的重要工具。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要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注重情感的交融。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首先對學生,寬容相待。學生的自尊心尤如一株含羞草,一觸即收,因此需要細心照料、精心呵護。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學生有意無意地犯些小錯誤,或在老師面前揭發同學的短處。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常常是寬容相處、淡然處之。

一次廣播操結束回到教室,一名學生站起來告訴我:“老師,×××今天廣播操做得很不認真。”那位被指名的學生頓時羞得滿面通紅,我深深地望了他一眼,語氣平和地說:“可能他今天身體不太舒服,所以做是不好,不過老師相信,他明天一定能做好。”那位學生慢慢抬起了頭,向我投來感激的目光。果然,第二天做廣播操時,他做得格外地認真。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學會寬容、學會理解,並巧妙地給學生臺階下,維護他們的自尊,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處罰更強烈。”

其次做班主任工作要做好鋪墊。 我們批評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在批評教育時,我較注意選擇最佳的教育時機,使用最恰當的語言。曾經有些任課老師向我告狀:“××真是不聽話,批評他還犟頭倔腦,又哭又鬧。”對這樣的學生,我通常採取置之不理,冷眼旁觀的態度,因為此時任何的批評教育,都只會引起他更對立的情緒。等到他哭累了,鬧夠了, 安靜下來了,這時時機成熟,再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要因材施教。深入淺出,因勢引導,常常是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時可採取的語言策略。一次學校組織拔河比賽,我決定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在我認為,拔河比賽雖是一項體育運動,卻蘊涵了心與力的較量。我給學生做了個實驗:一要絲線一拉就斷,而幾根絲線擰在一起拉起來就不易了。我告訴學生:“集體就好比擰在一起的絲線,任憑怎麼拉也不會斷,這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拔河比賽時,參賽同學要齊心協力,堅持到底,啦啦隊同學要吶喊助威,為參賽同學增添力量。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就一定會取得勝利。”一番深入淺出的教育、引導,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集體的內涵。比賽那天,場上的運動員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場下的啦啦隊員奮力吶喊,揚臂助威。經過幾個激烈的回合,我班取得了年級組第一,同學們歡呼雀躍,共同慶祝這集體的榮譽。

最後,通過了解學生做到掌握第一手,也是全部的資訊,讓我們應對千變萬化的孩子是時,針對每個孩子各自各字的特點來開導。因此班主任也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徵,設計出符合孩子個性的語言。如:對性格內向,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我通常採取平等對話,逐漸深入的語言方式,使他們感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對自尊心強,有逆反心理的學生,我往往採用平等商討的語言,以不卑不亢的態度使他們心服口服;對思維敏捷,口頭表達力強的學生,我力求做到掌握事實根據,以理服人;對自我防衛心理強烈,不肯輕易認錯的學生,我常常以突擊式的語言攻破他們的心理防線等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師生的心才能貼近、融洽,才能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班主任教育是人和人心靈的的接觸,語言是溝通師生心靈途徑橋樑。班主任工作方法和語言藝術需要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創造,不斷的完善。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更要言教配合身教,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行動結合起來,切實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和教育藝術,真正做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