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佰》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1.97W

《八佰》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 篇一

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八佰》,這是一部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7:10分開演,我們早早的去集合,看完後,我們大家都熱血沸騰。

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看這部電影的心情十分複雜,全程神經緊繃,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河隔開的是“兩個世界”,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但中國人抗日的熱情是一樣的,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開,只會更加緊緊相連。這場電影讓人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很多,當敵人發起進攻時,為保衛倉庫,戰士們腰纏炸藥跳到樓下的日軍中,一個接一個,讓人看的熱淚盈眶;還有升旗時,為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幾個軍人也獻出了寶貴生命,還有民族英雄謝晉元,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撤軍時內心的掙扎感,讓我們大家看著很揪心,能感受到軍人的血性,但又能在他對下屬的關懷中看到身上熱血浪漫的一面。

歷史上10月27日至30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硝煙瀰漫,六層樓鋼筋水泥築,牆厚樓高,易守難攻,有糧食、牛皮和絲繭,準備持久作戰。敵人放的毒氣,要過橋,水戰,空襲,遞送電話線,步步逼近,以小化大刻畫了一張張生動的臉。在年輕戰士身捆炸藥跳下樓的片段我們大家都熱淚盈眶。

看完後,我感覺抗日英雄不畏強敵,視死如歸,我們大家要向他們學習,這一場電影讓我們看的振奮人心,一會興奮,一會緊張,一會悲痛。抗日戰爭進行了很多年,最後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最終打敗了日本人。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會活得有尊嚴。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佰觀後感 篇二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上映的第三天,我去看了《八佰》。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看過了書,四行倉庫的故事早在那時就沁入了我的心裡。從我的角度來看,《八佰》這部電影,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總體來講,算是成功的。

先說優點。

首先是表演。演員的演技自是沒話說的,歐豪、張譯一如既往地好,李晨看起來也不算尷尬,其他演員的演技也相對自然。其次是拍攝與製作,誇張點,《八佰》的拍攝和製作可以算是近幾年戰爭片的頂峰了,從運鏡手法到色調搭配,逼真地展現出悲壯與絕望,讓觀眾身臨其境,彷彿置身戰場。如何評價一個戰爭片的鏡頭質量?是真實。在我看來,《八佰》做得相當不錯。

還有情節,鏡頭下的故事也應當有真實的維度。雖說戲劇化現象必不可少,但本質是不可以改變的。無論是與“天堂”相隔一河的人間地獄,還是說頂樓飄揚的青天白日旗,是有誇張,但也恰如其分地還原了當時的景象。至於人物犧牲方面,在我看來這是整部影片做得最好的地方。回顧以往,似乎百分之八十的戰爭片,在主人公死之前為了達到某種催淚的“效果”,都會讓主人公交代一段感人肺腑的遺言,然後井然有地的死去。但真正的戰場,又怎麼會是這樣的呢?在《八佰》裡,人物死去時沒有過多的煽情部分,戰場不再是井然有序。前一秒還在插科打諢的戰友後一秒就死在了你的面前,血汩汩地流在地上,硝煙四起的是混亂的戰場。

最後是特殊鏡頭。一個是影片的開頭戰爭過後的慘烈場面,不是百分百還原,但也足以令人動容,充分地把當時中華民族的悲壯與絕望淋漓盡致地從螢幕裡滲透出來。另一個是歐豪飾演的角色“端午”身穿趙子龍戲服眺望遠方的鏡頭,與無奈的現實形成對比。“微小”的端午與戰無不勝的趙子龍合成一體,映射出了對中國的無限希望。最令我動容的是存在於炮火中那隻跑出去的白馬,當夜幕降臨,世界有了片刻安寧的時候,它奔跑在了燈紅酒綠的“天堂”,當戰爭結束的號角吹響時分,它從瀰漫的硝煙中躍來。白馬似乎象徵了拼命奔向太陽的民族,它肩上承載著戰士們的無數企盼。

如果說情節的還原是帶給觀眾戰場的殘酷,那這些鏡頭便是從絕望中尋求希望。

優點說完了,再說缺點。煽情太過。這是我認為此片最大的缺點。

先說說我認為還可以接受的兩個地方,一個是那個開賭場的小夥子按血指印拼死送電線的地方。從情感方面來講,這是本片我最喜歡的地方,甚至勝過一直令我熱淚盈眶的升旗。但是理智來講,程度有點過了。另一個就是升旗,如果說送電線是我電影中最喜愛的地方,那升旗就是我書中最感動的地方。黎明時分,國旗徐徐上升,飄揚於風中,租界中的中國人行著注目禮,在那一刻中華兒女心中燃起了鬥志。這是原本的內容,很感人。電影中加入了戰士們冒死守護國旗用肉體接戰鬥機子彈的畫面,更感人了,可也不真實了。我不認為謝團長會使用那麼多兵力守護國旗。精神是重要,可他們原本就只有四百多人,都去守護國旗壯烈犧牲了,這仗,怎麼打?

如果說前兩個場景我還可以接受,那麼接下來就是在我心中足以拉低對這部影片評價的缺陷了。

影片的最後,存活的人在槍林彈雨下衝橋了,一顆顆子彈在烈士們的胸膛綻放出一個個血骨朵,他們轟然倒下。非常感人,但是沒有必要。現實中談判後日軍沒有再次大力開火,僅僅是擺擺樣子,也沒有赴死過橋,也只是受傷了幾個士兵。儘管最終被困於租界,但他們安全過去了。此段煽情嚴重不符合史實,有種強行告訴你“這段非常感人,快哭吧”的感覺。這並不是我所欣賞的電影結尾,略顯牽強。

其實與其安排赴死過橋的場面,還不如像馮小剛的《集結號》那樣處理:謝團長在橋上,驀然回首,留下無限深意。

總體來說,《八佰》作為一部2020年上映的中國戰爭電影,已經做得很好了。我曾在張瑋的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總幻想著英雄們有一個圓滿的終場,或者以為至少是一個悲壯的結局,但真實的歷史,就是會讓你無言以對。”作為又一部商業愛國片,起碼《八佰》做到了打破“抗日神劇”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還原史實,把那些在我們被譏笑為“東亞病夫”的年代中抱著必死決心,唱著“同胞們,起來”的英雄們,帶到了大眾的面前。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被忘記。銘記歷史,才能坦面未來。願勿忘國恥,願永世太平。

《八佰》觀後感 篇三

我看完八佰後才知道,裡邊有很多人為國旗而死,這時我才知道國旗是多麼重要!國旗是我們一代心血而染成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國旗。

軍人的命也很重要,他們有媽媽,爸爸,孩子,老婆,八佰裡面,有的軍人還沒見過他的老婆呢!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擊退小鬼子,有的軍人還不到15歲就開始打仗,不到15歲的那些軍人,都死了,最後一個是,為了打小日本的那個飛機。然後被飛機射中了,好殘忍啊!腸子都出來了,然後因為氣。氣管斷了而死。

我們的軍人還是打退了小鬼子,為我們中國爭了口氣!我們知道了,新中國來之不易。

為那些死去的戰友致敬!

佰觀後感 篇四

前兩天媽媽帶領著我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新電影《八佰》。

電影一開始,我們先看見一隊國軍從玉米地裡走向上海,而上海一半是廢墟,一半兒是燈紅酒綠。

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有一次敵人用鋼板護體,來到四行倉庫,準備砸牆而入。國軍戰士急忙反擊,用手榴彈用機槍都打不透別人的鋼板。正在這緊急時刻因為暫時說我們用我們的身體把他們炸掉。大家不約而同在自己身上綁上了炸藥。把敵軍鋼板護體想砸牆而入的敵人通通炸飛。這是我的心裡隱隱作痛,為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而心疼。為那些橋對面翹首觀望看熱鬧的國人而感到羞恥。這次戰鬥事蹟是英勇的,愛國氣節是豪壯的,振醒國人,震驚世界。

現在我們的中國正站在沒有徵戰的硝煙中。我們青少年要拿起學習的武器,好好學習,才能報效我們的國家。

佰觀後感 篇五

電影《八佰》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4晝夜,誓死保衛國土不被倭寇侵佔的壯烈英雄事蹟,為壯聲勢,實則四百餘人的隊伍對外號稱八百人。

僅一河之隔,完全是兩個命運,一邊是天堂,歌舞昇平,另一邊如同地獄,炮火連天,一片廢墟,兩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僅剩四百餘人的524團戰士們,頑強地對抗數萬日軍,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英雄畫面,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為中華戰死殺場,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愛國熱情,喚醒了河對岸麻木的國人抗戰意識,他們的英勇、他們的視死如歸、他們不畏血淚的民族精神將永遠活在子孫後代的心裡。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國泰民安,祖國繁榮富強。我們不應該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現在的太平盛世。如今的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換來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樹立幹一行 愛一行 鑽一行的敬業精神,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企業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佰觀後感 篇六

昨晚觀看了抗日英雄劇《八佰》,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看的第一場電影。

因防控病毒傳播的需要,影院間隔座位售票,觀眾不能挨著坐,這讓情侶們電影院溫馨時刻的體驗感大大降低,還好我們同行的是四個大老爺們。

影片的藝術性及視聽效果算得上可圈可點。

以中日淞滬會戰的尾聲,——“四行倉庫保衛戰”為歷史原型的故事,本身就很悲壯感人、鼓舞人心。導演用“英雄之旅”的套路模式,將幾個以逃兵為主角的群象,刻畫的有血有肉、跌宕起伏。

以一條蘇州河為界的戰場地獄和租界天堂形成了橫向多維度的強烈對比。

一片廢墟對霓虹閃爍,血肉橫飛對紙醉金迷,以死報國對麻木冷漠,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反差效果。

蘇州河兩岸人們的表現,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縱向的對比。

戰士們由最初的怯懦、畏戰,想盡辦法逃跑,變成後來的勇敢、堅定,敢於犧牲。租界裡的人們從失望、麻木,漠不關心,到振奮、覺醒,積極投入支援,甚至是直接參戰。

這些矛盾的衝突,讓故事情節扣人心絃,增加了影片的藝術性。

本片是亞洲首部全部採用Arri Alexa.65 IMAX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全片均為2.11:1畫幅,接近充滿IMAX巨幕。我們也刻意選擇了該影院1號IMAX巨幕廳,整個過程感受到了全景畫面的氣勢恢巨集,細節畫面的毫髮必現,這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

但影片的結尾卻令人大失所望!

經過4天4夜的殊死抵抗後,黃曉明飾演的國民黨特派員,要求謝晉元團長及所部放棄四行倉庫,跑過垃圾橋,經英租界撤離。於是謝團長對部下煽了半天情,意思是跑過橋去就是勝利,就是給抗日留下了種子之類的。然後幾百人排著隊,在“不要還擊”的命令下狂奔,被日本人的機槍當成了活靶子,打的是鮮血橫流、屍橫一地。這樣既不符合史實又不符合影片英雄主義總體氛圍的結尾,不知道導演的意圖是什麼?

是要營造悲壯的氣氛嗎?

可這樣顧命不顧腚的愚蠢自殺逃跑行為有什麼悲壯可言呢?

好好的一部片子就這樣被荒唐的結尾給毀掉了。就像一位英俊威武的壯漢,一抄褲襠,空的,卵子沒了,底下生生給閹了,讓人的噁心不適感更加強烈。

據說這是導演管虎的一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