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7.26K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1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部小說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著》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著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

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2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災難、無聊和平庸。

——餘華《活著》自序

這是一個不同往日的假期,新型冠狀病毒肆意橫行的假期,我看到了生死穿行的病人和無畏逆行的白衣天使,這使我深深的觸動。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帶著疑問我拜讀了餘華老師的作品《活著》。

活著是為了什麼,或許我們許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這個問題,但真正理解的也不過是寥寥幾個,餘華借福貴的經歷告訴我們活著就是一份信念,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熱愛生活。

《活著》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訴說富貴的悲慘經歷,年輕時他曾敗落家產,不思進取,他也曾在炮火下體驗生活的艱辛,才終於明白家的溫暖。當身邊一位位親人的逝去,他才悔恨。只剩下最後的夕陽下那老人與老牛依偎的背影,最後老牛也走了。“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無奈或許是他對生命最好的詮釋。如果你用心感受,你會發現他的悲慘經歷中仍然有失而復得的喜悅與歡樂,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曾讓他欣喜萬分。在明白一切終究回不去了之後,他依然說”回去了,就得好好活著。“他的人生態度,令我敬佩,他永遠相信生活是屬於每一個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看法。人是為自己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福貴的信念,也是《活著》最打動人心的一句話。

導演常凱一家四口染病去世,可他的妻子仍在堅強地與病毒抗爭,努力活著。29歲的彭銀華醫生殉職了,他懷孕六個月的妻子還活著,在不久的將來會產下他們的孩子。死者已以,生者如斯。在這一場浩劫面前,也許只有強迫自己接受事實,才能堅定性念好好活著。無論生活有多麼打擊,請不要忘記明天的太陽。

只有經歷了生死離別,才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活著真好。此為讀《活著》的現實意義。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3

《活著》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應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裡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老人叫福貴,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著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之後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並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裡,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僅有受著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著,就像小船僅有隨著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我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為他感嘆。是他強忍著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著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4

餘華作家的《活著》這本書讀完,福貴就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現:

他坐在田埂上,佝僂著背,右手裡拿著菸袋。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邊殘葉還要單薄,滿是泥土的褲腳被捲了起來,兩隻腳踩在地上。老牛在他的旁邊“哞哞”的叫著,他的眼中閃著旁人看不透的亮光。

身在動盪的年代,福貴無法改變時代帶了的災難。走過解放戰爭,熬到包產到戶,這其中大大小小的各種革命,福貴總是歸在了“受害者”一類。

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著。“悲慘”二字足以概括福貴這苦難的一生。出生在一有錢有權的家中,可因頑固,他成不了大器。而正因為他的頑固,他的父親被他氣死;因意外被選為徵兵,未能見得母親最後一面;兒子有慶,為救縣長夫人而死在醫院;女兒因難產而死;女婿在這之後也因事故而去;就連外孫,也因吃豆子而撐死。到頭來,終是一人孤獨而存,寂寞獨行…

也許因為這些數不清的苦難,他才能用心去感受在時光的夾縫中那微小的幸福。

最終的他沒有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他活著的一生,全是故事。由盛轉衰的家業,熬過大躍進,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楚。他無能為力,但走的一生,全是他的歷史。

他走過了曲曲折折的一生,埋怨著命運的不公,為活著而活著。可是卻從來沒有想過因為他以前貪於安逸,貪於享樂才會當災難來臨時感到命運世道的不公。

如果年輕時的他,戒了賭癮不當賭徒,不再敗光家產,重操家業或者在當解放軍和領盤纏回家的兩個條件中,他選擇前者,這樣他可能就不會再有後面一系列悲慘事件發生。可惜,他從不直麵人生,他選擇了逃避。

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有著或遠或大的目標,有著奮不顧身甚至傾盡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可若只是單純地只想餵飽自己,安安靜靜的在這個世界活著,日新月異的社會不會允許,而你自己也會被時代的不斷變化給拋棄。因此,我們要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活的更加充實。

餘華《活著》讀後感心得感悟5

想起高中時寫過《活著》讀後感。那時很疑惑,寫到為什麼福貴在遭受到如此多的悲慘後,沒有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甚至在作者筆下也未曾出現有關福貴對自己生命的表述。是福貴明白了什麼但我還沒悟到吧?

那時候想不通,匆匆寫的大意是正是因為他活著,才體現了他的堅忍。剛剛想到的卻不是因果,而是先果再因。死是一件極其容易的事,只要不多想,直接蠻頭一做,便能輕而易舉地不知道是明白還是不明白地死去。因為沒有去想,直接就做了,所以會覺得不值當,一般人不會這麼去做。一般是在想得痛徹心扉中,有的人悲痛一時湧上心頭來不及想得更多便衝動地去了,有的人給了自己思慮的時間,真正想清楚了,就滿足的去了。福貴見證了周圍的生離死別,作者不提其想,可能就是因為他活下來才能被其他人聽到他悲苦的一生罷?對一個陌生人的述說,也許可以得到一些寬慰。而作為一個陌生的傾聽者,也不宜多問。所以福貴怎麼想怎麼做決定全憑他一人,其他人不得干涉不得逾越?

我在看龍應臺的《目送》,感覺她親切自然,對於人生的看法彷彿是邊寫作邊思索便真實。免不得也願多思考,不論對不對,總有一個過程。

後來又聽有人講到一個人如果經歷過太多周遭人的死亡,應是會對死亡有一種麻木,便只是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