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資訊科技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欄目: 教學論文 / 釋出於: / 人氣:2.18W

資訊科技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資訊科技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一、選題背景、意義及價值

學與教是人類教育中的永恆現象。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活動更是實現教育目的、任務的主渠道。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與各學科的教學程序密切結合時,它們可以體現出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作用,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使資訊科技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利用資訊科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率。

在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和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等理論指導下,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研究日益普及,理論研究研究日益深入細化, 何克抗教授《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等專著已經對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從實踐層面,各種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湧現,而且推出了大量的精彩的現代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例項。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程序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是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的核心,很多教育技術工作者就此進行了積極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新時代的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我國現代遠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工程的完成,為資訊環境下的教育教學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校校通”工程的實施和資訊科技課程的開設,為培養和提高人的資訊素養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我校的新教學樓每間教室都配置多媒體教學裝置,因此選擇開展“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對於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裝置展開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等方面,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課題研究理論依據及目標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導向,以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為技術支撐,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意圖建構起嶄新的學生學習的基本模式,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研究目標:“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目的,在於探求資訊科技的應用與學科有效教學的整合規律、策略和方法,最終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環境,使資訊科技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利用資訊科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率。

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目前我校在應用資訊科技實施有效教學方面存在問題的調查與研究。

(2)資訊科技環境下備課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3)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呈現的基本特點。

(4)資訊科技環境下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物件

1.依據多層次、多年齡階段、多心理特徵的原則,確定學校的全體學生及專任教師為本課題的實驗物件;

2.已建成的校園網以及通過寬頻網共享Internet資源,並能實現教與學過程的網路環境。

3.在網路環境下,運用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以資訊科技和網路環境為載體,研究國小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新手段和新模式,以及研製、開發網路環境下的課程和資源的策略研究。

四、課題研究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

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較之傳統教學手段支援下的課堂更具有優勢與活力,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更有利於教師的情感與智慧的激發;利用資訊科技優勢創設教學情境,使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突顯開放性與互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具體來說有如下四個特點:

1.以立人為宗旨的價值觀。“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實驗原則是將“立人”作為課堂教學的根本價值標準,強調通過現代資訊科技手段的應用,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行探索問題、自主解決問題。

2.以民主為基礎的師生觀。以“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為指導的課堂教學,氣氛活潑、思想活躍,充滿生機活力。它強調在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課堂,學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見,讓學生在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

3.以自主為手段的方法觀。自主是“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核心內容。在具體操作中,應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作用,突出自主,它不是“填鴨”、不是“牽牛”、也不是“放羊”。而是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有條不紊,靈活自如地展開教學。既要將學習主權交給學生,又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4.以實踐為本位的訓練觀。“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強調將思考權、發言權還給學生,強調“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代替;學生自己能夠思考的問題,教師決不暗示”(周玉仁語),確保學生能充分實踐;它重視通過問題情境來調動激發學生的內在期望,保證學生能主動實踐;學生髮現、提出問題後,對學生而言實際上就是學習目標,隨著問題的解決目標也就得以實現。

五、課題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1.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較之傳統教學手段支援下的課堂更具有優勢與活力;

2.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更有利於教師的情感與智慧的激發;

3.利用資訊科技優勢創設教學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4.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突顯開放性與互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1)調查目前我校教師在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方面的現狀;(2)調查研究過程中教師的運用資訊科技的水平與教學效果。

2.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型別的研究物件,進行資訊科技學科教學整合的課堂例項個案研究。

3.行動研究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

4.文獻法。對國內外有關資訊科技與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和提煉,以形成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課題研究的技術路線:

研究中以網路技術應用和軟體自主研發並重。第一方面是網路技術應用中,以合理開發與應用校園網路平臺為主,合理運用好校園資訊平臺、交流平臺以及資源庫平臺。輔以廣域因特網技術的應用。第二方面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資訊科技的體現則以教師自制軟體的技術路線加以體現和實施。

六、課題主要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1.前期準備:完善課題研究計劃,開展“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課堂教學大討論,進一步確定課程標準和課堂模式。

2.業務培訓:(1)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觀念,統一思想,統一認識;(2)進一步學習CAI課件製作,人人學會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

3.現實調查:目前我校在應用資訊科技實施有效教學方面存在問題的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階段(—)

1.初始階段:(1)建立網站,課題組在網上收集各種資料,進一步完善“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資料;(2)進行課堂教學CAI課件製作研討資訊科技環境下備課方式的探索和研究;(3)資訊科技環境下備課方式的探索和研究;(4)階段性小結。

2.深化階段:(1)開展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呈現的基本特點研討;(2)資訊科技環境下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效率的主要方法研討;(3)開展市“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教學研討會;(4)階段成果上網交流;(5)進行階段性小結。

(三)總結階段(—)

1.收集課題研究論文,編輯專題論文集。

2.收集教學錄影帶,製成DVD,建立精品課資源庫。

3.寫出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工作報告,整理有關材料。

4.申報課題研究成果,申請結題,做好結題工作。

七、對課題實施和完成的有利條件分析

1.國內外許多關於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論闡述和實踐經驗可供我們參考和借鑑。同時,圍繞本課題,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2012年秋季開始,深入瞭解學校教師在應用資訊科技實施有效教學方面達到的水平,對教師開展新一輪的現代資訊科技培訓,查閱了相關資料和書籍,為課題研究準備了大量的文獻資料。

2.本課題由校長直接領導,教務處、教科室策劃管理,資訊中心提供技術保障;學校設立專項基本資金,並提供研究所需的相關條件,在財力、物力、時間、空間上給予充分的保障,並且設立專項獎勵基金,不斷激發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完成課題階段性成果的主要策略:

1.加強本課題的目標管理,實行分工協作,責任到人,保證研究進度。

2.學校每年投入科研經費,加強硬、軟體的建設。

3.不斷學習,努力探索。課題組成員定期學習有關專題研究的理論、經驗以及具體的操作措施,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探索教改新路。

附:課題研究主要參考文獻

1.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遠方出版社)

2.祝智庭《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模式:理論框架與案例研究》

3.宋成棟《現代教育技術全書》(中國華僑出版社)

4.代蕊華《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米競《必然抉擇: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中國電化教育)

6.潘曦《多媒體應用技術》(北京大學資訊科技系列教材)

7.李子運《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中國遠端教育)

8.繆蓉《計算機資訊科技基礎》(北京大學資訊科技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