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學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文學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多媒體與語文學科整合調研報告

多媒體與語文學科整合調研報告

知勇、知恥而後進

一、調查的目的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已成為中國小教師上課使用的一種普遍工具,更是一種技能時尚。進入新課程改革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又得到了強化。自20xx年,我校語文組開始探究多媒體教學的各種技巧以及與文本相結合的最佳途徑。20xx正式報批為區研究重點課題,20xx年被批准為市級的一般課題了。雖然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這方面的探索,但畢竟是新生事物,沒有前人可指引,也沒有太多的相關經驗可借鑑。再加上關於多媒體教學對於學生的發展利和弊之説法,説法不一,有專家認為:多媒體讓學生思維退化、探索能力降低;有專家認為: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的更加形象、豐富的課程資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新教師高舉多媒體教學的大旗,認為語文教學離開多媒體簡直就是落後;而也有老教師認為“一根粉筆打天下”的時代永遠不會過時。到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的利弊在哪裏?應該如何才能最為科學的將多媒體這種新型教具為我所用,帶着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這次的調查活動。而直接受益於我們這些年來製作的近百個課件,作為接受多媒體教學成果的最直接對象——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針對以上這種情況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和方式

本次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回答的方式,對象是全校三個年段各抽選一百人進行調查。以“語文學科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為主題,內容涉及九個方面30項內容。調查的問題集中對於實施課改後,學校教學設備改造後,採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學生對老師採用多媒體上課的意見與建議,學生接受多媒體授課的感覺等等。

調查問卷的設計如下:

語文學科與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調查問卷

一:對使用多媒體課堂授課的態度:

1、很喜歡

2、一般

3、無所謂

二:多媒體課堂與一般課堂的教學效果相比

1、很好

2、較好

3、不明顯

4、沒感覺

三:對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所起的作用

1、很好

2、較好

3、不明顯

4、沒感覺

四:在全文結構解讀方面利用大屏幕的作用

1、很好

2、較好

3、不明顯

4、沒感覺

五:課件圖片安插與文本內容的補充作用

1、很好

2、較好

3、不明顯

4、沒感覺

六:課件音樂設計與文本內容的和諧性

1、很好

2、較好

3、不明顯

4、沒感覺

七:課件製作整體效果(文本內容、圖片、音樂)

1、很好

2、較好

3、不明顯

4、沒感覺

八:使用多媒體課堂,運用課件授課後,你遇到的問題:

九:使用多媒體課堂,運用課件授課後,你有什麼收穫?

十:針對多媒體課堂,你有什麼意見或建議?

三、調查的結果

此次調查,七年級共發出問卷90份,收回88份。八年級共發出91份問卷,收回80份。九年級共發出78張問卷,收回77張。發出問卷中共有14張未能收回。

總計發出問卷259份,收回245份有效答卷。問卷整體設計並不複雜,是為了學生方便作答。但針對幾個關鍵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取得了翔實的第一手數據,對此,我們作出了以下的判斷:

調查內容

很喜歡(很好)

一般(較好)

不明顯

沒感覺

對使用多媒體課堂授課的態度

175

6,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兒童文學閲讀調研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的選擇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人類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都是通過閲讀獲得的,閲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早期開始的,如果説閲讀是學習的基石,那麼,兒童閲讀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閲讀更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兒童時期的閲讀是發達國家早期教育的焦點,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閲讀社會”的召喚,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就已把兒童智能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閲讀能力的培養上來了。

兒童早期閲讀的材料是圖書,其中兒童文學以獨特的形式呈現給孩子,不僅具有認知和教育功能,而且還有審美和娛樂功能。兒童文學的特點與兒童的年齡特徵相對應相合拍的,它適合兒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將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藝術珍品”,呈現給兒童,為兒童看世界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兒童文學為國小生高年級的閲讀材料,也為教師走入兒童內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鑰匙。

2、課題的選擇是教育和學生髮展的需要

有人説,童年階段的閲讀是審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點,閲讀兒童文學它能讓人善良,增強人審美的意趣,能讓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鋭,培養和提升高年級學生閲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態度、興趣、習慣、和鑑賞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閲讀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情境、語言、審美情趣有所感悟;促進和推動課內外文學閲讀的同步和互動;培養學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閲讀習慣;在閲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兒童文學的閲讀,遵循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也有助於兒童語言教育和自身發展。

3、課題的選擇是本校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從葵涌街道第二國小的教學實踐和研究來看,在語言教育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特色,特別是課題“ ”實施以來,也積累了大量可供借鑑的教學經驗和紮實的研究基礎,並且具備了一支擅長文學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和兩年的繪本閲讀教學實踐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課題的實施,也將對我校校本文化建設,以及結合新課程構建校本特色課程,將起到一個引導、落實、推進、深化的作用。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及目標假設

(一)概念的界定

兒童文學:是指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主題明確突出,形象具體鮮明,結構單純,語言淺顯精練,情節有趣,想象豐富,其內容、形式及表現手法都適合於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按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和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説、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這兒的兒童文學主要是針對國小高年級階段而言,題材以兒童故事、小説、散文、戲劇等為主。

兒童文學閲讀策略:是指以兒童文學為切入口,來研究符合國小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閲讀教育行為、計劃和方法。

(二)目標假設

1、通過研究,探索國小高年級兒童文學閲讀的目標、內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學方法。

2、通過形式多樣的閲讀活動,激發學生對兒童文學閲讀的興趣,提高傾聽、理解、觀察、表達、表現、思維、想象、自信等綜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3、通過研究,提高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鑑賞力,分析力,促進教師深入細緻地研究教法和學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和課題研究的價值

(一)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國外對閲讀策略的研究是隨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而興起的,它被當作學習策略的一個內容來研究。如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達菲(y)等人對國小生進行的排除閲讀理解障礙策略的訓練(1982—-1987),由科克()主持的對大學二年級學生進行的有關閲讀材料組織策略的訓練等。“閲讀策略輔導”在語言教學領域裏已相當普及。雖然我們能看到的這些研究報告主要是從心理學實驗的角度做的,研究也僅限於閲讀策略的某一方面,但這些研究報告對於我們如何嚴格地組織閲讀策略輔導實驗,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閲讀教育和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越來越多的西方兒童文學研究者將研究目光投向了與兒童文學相關的兒童文化領域,致力於尋求和探討兒童文學與童年文化之間的複雜關聯;而這種探求構成了對於傳統兒童文學研究話題的重要豐富與拓展。例如,《兒童文學的樂趣》一書除了探究兒童文學及其閲讀活動的方方面面之外,還探討了諸如玩具、電視和電影是如何影響體驗和理解文學的方式等話題,其主要作者佩裏·諾德曼本人也是對於兒童文化始終保持學術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輕兩回——兒童文學與電影》一書則將兒童文學、兒童電影等的研究置於錯綜複雜的兒童與成人的“文化-權力”關係中加以探討,同時也顯示了鮮明的美國文化色彩和意識。

在美國,不管是克林頓的“美國閲讀挑戰”運動,還是現任總統布什的“閲讀優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閲讀。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閲讀作業室工作。由於移民漸增,英國正快速變為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語文能力下降已經成了一大隱憂。因此,英國教育部下決心要在幾年內讓80%的11歲學童達到應有水準。他們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為全國閲讀年,全國各學校每天也增加1小時的讀寫課程。早在xx年前日本政府就積極推廣兒童閲讀運動。1995年一羣國會議員開始推動設立國際兒童圖書館,1997年日本修正“學校圖書館法”,規定學校規模只要超過12個班,都必須指派學校圖書館員。xx年底,日本兒童閲讀推進法頒佈,指定 4月23日 為日本兒童閲讀日。

西方國家的主流課程體系和我國不同,他們趨向於設置專門的文學教學課程。英國和美國都探討並制訂了語言藝術課程標準。西方教育界認為,文學是人類想象的文字表達,是一種文化自我傳播的基本方法;閲讀和研究文學作品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增加他們對日常生活的關注、體驗和理解;文學教學對學生有重要的意義;英美諸國都有為文學作品的閲讀教學制定的教學目標。

國內的兒童文學閲讀教學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後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怎樣學習”比“學習什麼”更重要,因而國內教育研究領域20世紀90年代以來, 對學習策略的研究成為熱門,如研究記憶策略、解題策略等已經出了不少成果;但對閲讀策略的研究還比較少。上海市寶山區教科室周龍興所作“國小生閲讀策略發展及教學研究”(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3期),是研究閲讀策略起步較早也是比較典型的一例,另外還有一些中國小教師,研究不同文體的閲讀方法也涉及到了閲讀策略。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出版的《學會閲讀》(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2版)一書,從閲讀能力培養的角度,總結出的一套閲讀方法,也可以看作廣義的閲讀策略。

考察各國和地區,除了政府發動,民間推動外,家庭、學校互動外,各國和地區都非常重視在國小母語課程體系中納入兒童閲讀指導的內容,而且從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國和地區的兒童閲讀是以兒童文學為主要內容的,並且在國小——母語教育的初始階段,兒童文學更是和國小階段的母語課程密不可分。不僅各國和地區的國小母語課程教材中大量收進兒童文學作品,而且不少兒童文學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參與教材編寫,中國台灣的林海音就有10多年參加國小語文教材編寫的經歷。還有很多兒童文學作家直接深入國小校和學生開展讀書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書展開討論。英國的錢伯斯、美國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時,國外的國小語文教師都受過比較充分的兒童文學教育,有比較好的兒童文學閲讀經驗和素養。

從大陸的情況來看,建國以來,很多學校 和 老師也在改革國小閲讀教學,加大學生的閲讀量,豐富學生的閲讀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總的來説,兒童文學界和國小語文教育界長期缺少溝通和對話,國小語文教育中兒童文學視野的缺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缺失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兒童文學對於國小語文教育究竟有着什麼樣的意義?怎樣引進兒童文學的視角,促進國小語文教育改革?這些已經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xx年5月31日 ,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正式成立了全國首家“學校兒童文學閲讀示範閲覽室”。 以切實推進“中國小兒童文學閲讀活動”為首要目標,倡導兒童文學的教育推廣,以公益性、專業性、實驗性為特色,在傳播兒童文學閲讀理念的同時,力圖解決中國小校課外文學閲讀“為什麼讀”、“讀什麼”、“怎麼讀”、“什麼時間讀”、“什麼地點讀”等基本問題,嘗試建立一種常態而規範的,可運作、易推廣的基礎學校文學閲讀活動模式,促進中國兒童文學閲讀在校園的普遍開展。

近幾年來,國內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閲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閲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 許多 老師並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閲讀,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孩子們也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閲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閲讀質量與閲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文學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課題研究目標、內容與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目標

1、教師層面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科研教師要掌握課題的研究方法,自覺地進行科研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能寫出可供發佈的專題課改論文。

2、學生層面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培養和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閲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態度、興趣、習慣、和鑑賞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閲讀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情境、語言、審美情趣有所感悟;促進和推動課內外文學閲讀的同步和互動;培養學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閲讀習慣;在閲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科研層面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討、總結出兒童文學作品閲讀指導的理念和基本策略,並加以推廣應用。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閲讀指導策略的研究、探討和實踐。重點是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閲讀指導策略的探討,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能讓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的閲讀中從小吸收規範的、高質量的語言,為其後的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課題解決的主要問題

1、如何有效地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閲讀兒童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如何確定國小高年級兒童文學閲讀的目標、內容、措施,並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鑑賞力,分析力,促進教師深入細緻地研究教法和學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五、課題的預期創新點

1、建立《兒童閲讀成長檔案》。

2、對開展的閲讀交流活動(如: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徵文活動、故事會、知識競賽等)的組織形式、推進策略進行研究。

3、教師對學生進行兒童文學閲讀教學指導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兒童文學閲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閲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閲讀童書,以閲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個案研究法。通過建立《兒童閲讀成長檔案》,教師應觀察並記錄個體閲讀情狀及個體心理變化,施以個別輔導。

4、對比法:對實驗前、中、後期學生對兒童文學的閲讀狀況進行對比。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閲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二)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及具體安排:

1、申請立項階段(xx年3月-xx年5月)

(1)選題。申報課題。

(2)成立課題組,組織教師學習培訓。

(3)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現狀、現行兒童文學現狀等進行調查、分析,收集資料。

(4)制定方案、開題論證。

2、研究階段(xx年6月-xx年5月)

(1)根據研究目標、內容、制定階段研究計劃,開展實質性研究。

(2)定期交流課題研究進展,做好階段小結。

(3)進行中期成果鑑定。

(4)在第一輪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有關問題展開驗證性的研究,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5)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吸納前期研究經驗,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模式。

3、結題深化階段(xx年6月-xx年12月)

(1)收集論文。活動設計、個案記錄等材料,歸納總結。

(2)完成課題研究報告,舉行結題評審鑑定會。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組 長:李 夢

副組長:任海燕

組 員:高年級語文老師

(二)制度保障。課題組有較健全的科研製度,將參與活動情況和科研成果納入課題組成員的年度考核。

(三)師資保障。課題研究隊伍年富力強,既有較豐富的科研經驗,又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活力。

(四)經費保障。學校劃出一定的資金作為課題組專項研究經費。

八、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1、論文、研究報告、目標體系。

2、校本特色課程集、案例集。

3、課題階段性研究報告。

4、課題結題報告。

5、課題研究活動影視專集(視頻與圖片)。

九、主要參考文獻

1、《通向兒童文學之路》 陳暉 著 新世紀出版社

2、《閲讀兒童文學》 梅子涵 著 少年兒童出版社

3、《中國兒童文學5人談》 梅子涵、方衞平、朱自強、彭懿、曹文軒著

4、《兒童文學閲讀引論》 陳子典 著 新世紀出版社

5、《中國兒童文學閲讀推廣計劃:兒童的文學世界——我的文學課》 陳暉 著 北京師大出版社

【第3篇】縣文學藝術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總體安排和部署,近期,我利用2周時間,對我縣的文學藝術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在xx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xx縣文學藝術發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藝創作喜獲豐收。據不完全統計,xx年以來,全縣文藝工作者和文聯會員,在各類報刊、雜誌和文學期刊發表各類文藝作品5000餘件。其中縣文聯會員出版個人作品集20部,如:廉世廣的小説集《風景》,王德智的《心池齋吟稿》、《古典詩詞集》,張左彬的《足跡》,喬寶華的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綜合集《三星集》等,在文學屆產生較大反響。出版地產文學刊物《大xx文苑》8期,《詩林》為xx縣文聯出版了2期專刊。出版校園期刊80餘期,《機關報》20餘期。組織了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迎七一鏵子山頌”詩歌徵集活動,共徵集縣內外歌頌xx的各類體裁詩歌300餘首,篩選出50餘首編印了《多嬌xx》詩歌集。印製了《山水明珠 魅力xx―xx縣旅遊概述》1000冊。

(二)文藝精品推陳出新。漫畫家劉長海在《諷刺與幽默》等20餘種報刊雜誌上發表漫畫作品200餘幅;孫秀林等一批攝影家協會會員在《黑龍江畫報》等刊物發表攝影作品200餘幅,並創辦《xx攝影報》,目前已出版3期;結合全省城市棚户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會議和全國文明縣城檢查驗收印製《全省城市棚户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xx現場會畫冊》1000冊,製作攝影展板16塊,拍攝專題片2部;在縣內外開展縣歌創作徵集活動。共徵集歌曲50餘首,篩選出20餘首,編印了《唱響xx》歌曲集。由劉文成作詞、楊人翊作曲《我的xx》被確定為xx縣歌。開展學唱縣歌、縣歌展演活動。精選出14首歌曲在江畔廣場進行了集中演出,激發了xx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提升了人氣、凝聚了人心。結合 “兩會”、團拜會、登山節及重要節日紀念日,組織創作了一系列文藝節目,經過反覆排練演出,成為文藝精品。

(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利用召開“兩會”、團拜會、登山節等契機,組織編排一系列宣傳貫徹中央、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及縣委重要決策的文藝節目,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好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努力把全縣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縣黨代會精神上來,統一到縣委確定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上來,形成了強大輿論聲勢,推動了我縣文藝工作的有序開展。

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縣文工團編排了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在鄉鎮巡迴演出60餘場,播放電影達100餘場次。民間藝術團深入老年公寓,建橋指揮部,武警中隊,鄉鎮,村屯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文藝演出30餘場。多次組織圖書捐贈活動,先後為農家書屋和文化站捐贈圖書3萬餘冊。

先後舉辦了攝影展。元宵節期間舉辦了煙花晚會。以慶祝建黨87週年和建國59週年活動為契機,組織了xx縣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迎七一鏵子山頌”詩歌朗誦會和“慶十一頌xx”歌曲演唱會。在北京奧運會即將召開之際,舉辦了“迎奧運廣場文藝演出”。在紀念“八一”建軍節期間,聯合縣人武部組織全縣預備役官兵開展了“野外生存”實戰演習及大型紀念文藝演出,進一步展示了我縣的精神風貌和文藝繁榮。

【第4篇】在“課內語文學習法”專家調研報告會上的講話

各位專家:

下午好!很高興我們因為“課內語文學習法”而在一起研討。昨天的各位專家點評甚是精彩,有許多寶貴的意見值得我們學習,謝謝你們給我和我的同事們的褒獎和鼓勵。

今天專家們坐在一起為語文教學而爭論、各抒己見,我以為是一件好事,你們的研究都是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理論指導,而我們的教學也為你們的研究提供素材,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使大家共同進步,也為中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活水。最近我正好在教諸子散文,説到百家爭鳴,我和學生們説真的要感謝那個看似混亂實則開明的時代,有人説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十個時代之一,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在那時總結又由那時傳承下來,就是因為爭論而激發了先人們的智慧,如果不是那樣自由寬鬆的文化環境,今天我們到哪裏去學習孔子的進取、老莊的灑脱?反面的例子是曾並稱顯學的儒家墨家,隨着大一統的國家建立,尤其為中央集權的需要,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兼愛、非攻”的民主思想自然被擠出主流,哪裏還顯呢?

昨天討論到“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個語文界爭論不休的問題,以我們一線教師的實踐來説,其實是同樣重要的。

教什麼內容,除了教材編者的意圖每個老師需要深入領會之外,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機動,學情永遠不能忽視。我們所上的'每一節課都只是語文系統學習的一個環節,環環相連才能構成完整的語文課,學生也才能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培養出語文運用的技能。

至於怎麼教,即使是沒有做過教法專業研究的普通教師也會在口口相授的聽課中按照某種套路來教學,這些套路經過研究者們的歸納和改革就成了教法或者是學法的模式,無非是為幫助一線教師上好課。

今天我們重點要談的是“課內語文學習法”的特點,也許有人一提起模式就反感,感到因為形式限制了內容,就不是好東西。我想來打個比方,我是個母親,得負責孩子的吃喝,所以雖然覺得做飯很麻煩,為了孩子的身體,還是每天精心挑選,給她做營養豐富、搭配合理、科學健康的飯菜,但是孩子還是不領情,她自己渴望在外買着吃,就盼着我有人請客出去吃飯,她好換換重口味,蘭州拉麪、肯德基,我就讓她自己處理,但以他們的想法吃太多快餐會導致膳食不平衡。説明什麼呢?僅僅一種做法,很容易生厭,即使你的營養再豐富,也會看着就飽了。得換又不能由着她胡來,得適時而動。

“課內語文學習法”的優勢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它的創設意圖就是培養創造力,這個與知識學習也並不矛盾,只是側重培養其自學能力罷了,以我的經驗,學生在一節課上總是能提出一兩個似乎於教參上找不到的問題,比如昨天我的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春上村樹和李白的生命觀的比較,也總有學生能夠回答,因為那可能是他們的喜好,討論未嘗不可,這就是生成之美,比起我們的一些固定的視界或許更寬,我們為什麼怕這些發現呢?應該支持啊,這是給我們找到新的視角來賞析啊。

當然傳統的經典的視角教師是可以直接講解的,這些選文的研究可能很精彩,教師好準備,也好講授,但是這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題,這就如同命題作文,讓你寫《誠信》,你卻寫《彎道超越》,怎麼找到爭論的結合點呢?當我們論辯的時候,偷換概念是容易將主題引入岔道的。我們今天的命題還是上法,不是內容。今天吃的是西餐,雖不是中餐,也有營養的,如果在座的哪位設計出泰國菜,我也樂意烹調,請大家分享。

應盛主任的邀請第一個作為高中教師來體驗實踐他創設的教法,對於我這樣一個老教師來説,除了麻煩以外就再無什麼功利可求了。其時我想起魯迅的《吶喊自序》那段和金心異(錢玄同)的對話“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説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説:“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説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於是我終於答應他也做文章了。”把自己比作魯迅是有點不謙虛,但是那份理想主義也就是答應做實驗教師的動力吧。畢竟在今天這樣扭曲的功利主義之上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學生學得是不是太累?是不是學得太無趣了?換換口味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第5篇】文學院王悦 遼寧省動漫產業發展前景調研報告

遼寧省動漫產業發展前景調研報告

xx年8月中旬,“首屆中國瀋陽東北亞acg動漫遊戲展”在瀋陽市遼寧省工業展覽館成功舉行。我有幸前往瀋陽,作為本次動漫遊戲展大會工作人員,參與並工作將近一週的時間,進行了豐富實際的社會實踐,並最終完成了我關於遼寧省動漫產業的調研報告。在建國六十週年到來之際,我國的動漫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中發展較為迅速,成績較為領先的佼佼者,已經是國家重點扶持並大力發展的重點創意產業。在本次報告中,內容多方面、多角度的涉及到了遼寧省動漫產業由平穩起步到快速發展的歷程、“首屆中國瀋陽東北亞acg動漫遊戲展”為遼寧省動漫產業帶來的巨大推動和影響,並切合實際地結合調研所得,大膽提出我省動漫產業今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趨向。

一、遼寧動漫產業:逆勢中孕育生機,發展中播種希望

(一)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

隨着世界範圍內網絡和數字技術高速發展,動漫產業越來越表現出超強產業競爭力。去年下半年至今,金融海嘯波及全世界各個國家,促使人才與資本等要素向文化產業轉移,這為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如此的發展契機擺在面前,已經有很好基礎的我省動漫產業,勢必將會加快建設步伐,搶先成為全國動漫領域的佼佼者。動漫行業的巨大發展潛能與廣闊的市場使之成為即將崛起的產業巨人。

(1)國際現狀:美日韓“動漫三國”

美國:動漫的帝國。動漫成為美國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出口超過了汽車和航空業。產業鏈從小説、動畫片、遊戲、漫畫形成一個循環。

日本:動漫的王國。目前全球播放的動畫片、動畫節目60%以上是日本做的。產業鏈從故事到動漫,到影視等等,比較完整。

韓國:新興的動漫第三大國。動漫產業超過汽車工業,成為韓國第三大支柱產業。產業鏈是從網絡入手,先開發網絡遊戲,再推出相關衍生品,甚至根據遊戲的角色來創作漫畫和動畫。

(2)國內動態:羣雄逐鹿之勢已成

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無錫等眾多城市紛紛將動漫產業列入經濟發展規劃,投入巨資建設動漫產業基地。

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78個動漫(動畫)產業基地(園區),動漫製作機構從xx年的120多家猛增到目前的6400多家,xx年國產動畫生產總量達到249部、131042分鐘。

(3)我省形勢:實力雄厚,優勢顯著

我省現已有瀋陽和大連兩個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並着力將瀋陽打造成為中國“動漫之都”。我省動漫產業具有兩大明顯發展優勢:

首先,我省區位優勢明顯,從地理位置上看,遼寧位於環渤海經濟圈,與韓國、日本兩大動漫產業發展大國交流便捷。

其次,在動漫產業基地硬件建設方面,我省也走在全國其他省份前列。遼寧省政府每年投入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基地建設,並給予入駐動漫基地的企業免收3年用房租金的優惠政策。

這樣一來,一系列優惠政策切實可行的融入於遼寧省動漫行業的快速發展中,起到了良好的推波助瀾作用。經過幾年的磨礪後,放眼全省的動漫產業,可見瀋陽、大連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不同的產業格局。目前,瀋陽、大連兩個基地可用的辦公住房的面積總計已超過10萬平方米。

美國迪士尼經典動畫片《花木蘭》,故事取材於中國民間歷史。

(二)亟待突破的發展“瓶頸”

動漫產業在我省蓬勃發展,但是產業發展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瀋陽動漫產業辦公室負責人董巖介紹,與美國、日本、韓國發展途徑不同的是,我國發展動漫產業環節基本上集中在 “動畫製作”及“市場運作”兩個主要環節上。而我省動漫產業發展同樣在這兩個重要環節上存在困難。

企業沒有好的劇本和形象設計師,會造成前期發展乏力,難於拓展市場。董巖説,解決這種困境需要仰仗對專業人才的積極培養,並對為動漫產業做出特殊貢獻的人才和企業給予各種形式的獎勵。

動漫產業是一個需要大量前期資金投入的產業,資金週轉率比較長,一般來説,製作一個產品需要一年多的時間。目前,我省動漫企業資產都比較少,如果資金鍊斷裂,則會使企業陷入尷尬的局面。因此,有關人士建議,一方面國家應該對於動漫企業貸款給予適當的放開政策,此外還應幫助動漫行業籌建代理機構,如大型產品代營公司等,從而實現對市場的宏觀把握,統籌營銷,促進行業平均成本下降,為中小企業發展掃清障礙。

二、瀋陽動漫節:打造東北亞動漫第一展

(一)需求決定,勢在必行

xx年,動漫產業被明確列入“xx”期間規劃發展的重點產業,瀋陽也迅速成立了動漫產業基地。幾年來,聚集和培育了大批業內企業,但與業界精英相比實力尚有差距。

隨着瀋陽動漫產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瀋陽市委、市政府敏感地意識到動漫產業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蛋糕”,明確提出將瀋陽建成中國的“動漫之都”,將動漫產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瀋陽市市長李英傑表示,要為本地動漫、遊戲企業創造良好環境和氛圍,大力發展具有國際水準、中國風格、瀋陽特色的創意產業,瀋陽力爭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動漫產業基地。

動漫產業蓬勃發展的其中一個表現在於動漫展會經濟的繁榮不息。但是,瀋陽目前還沒有大型的動漫展落地生根。每年眾多動漫展、動漫節活動規模大小不一、檔次參差不齊,不少更遊離在政府部門的監管之下,這無疑令瀋陽長期以來缺乏大規模、高檔次並能代表瀋陽動漫最高水平的領頭羊角色。

因此,為了進一步繁榮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繁榮市場,提高原創能力,加快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產業鏈整合、知識產權保護,實現動漫產業的真正騰飛,“首屆中國瀋陽東北亞acg動漫遊戲展”應運而生。這必將在今後更好的推動我省動漫事業的發展,在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xx年8月,首屆中國瀋陽動漫電玩博覽會開幕式

(二)政府搭台,動漫唱戲

瀋陽地處東北核心地帶,毗鄰日韓,有着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首屆中國瀋陽東北亞acg動漫遊戲展”的選址和籌辦經過了長期充分的考察和論證,從最初的設想到今天的塵埃落定,瀋陽市政府以及主辦方和承辦方,都付出了不少努力。既是應運而生,又是精誠所至。

“首屆中國瀋陽東北亞acg動漫遊戲展”的籌辦,勢必凸顯瀋陽市作為東北地區動漫遊戲的中心地位,令瀋陽地區的動漫遊戲產業更趨國際化和專業化,對東北乃至全國動漫產業作出強力的輻射作用。在這樣一次由遼寧省動漫產業唱主角的展覽中,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日韓的重要動漫遊戲企業將濟濟一堂,推動整個行業良性競爭與發展,成為瀋陽動漫遊戲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

瀋陽的動漫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此次瀋陽市政府與省內乃至全國各大動漫企業傾力合作,開辦高規格、高層次的動漫展,更是有效地促成了遼寧動漫產業整體大練兵。通過開展大型“動漫節”這樣形式超前的運作模式,加強南北動漫產業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與合作,從而更好地為我省動漫產業今後全方位、多領域的廣泛合作鋪平道路,搭建起更為廣闊的發展平台。

三、面對未來:遼寧動漫產業,依靠優勢,走向強勢

經過幾年的磨礪後,放眼全省的動漫產業,可見瀋陽、大連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不同的產業格局。

xx年瀋陽提出打造中國“動漫之都”的發展目標後,動漫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該市渾南新區動漫產業基地、沈北新區瀋陽動漫遊戲產業園和東陵區奧園動漫產業城均呈現較強實力。

xx年,渾南新區動漫產業基地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為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xx年12月該基地進一步被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為國家動畫產業基地,這標誌着瀋陽動漫產業基地已經發展成了國家重要的動漫產業基地。兩個月前,隨着瀋陽市沈北新區與香港凌速姊妹集團成功簽約。正因如此,首屆“中國瀋陽東北亞動漫遊戲展”才最終落户於瀋陽。雙方還共同聲明,今後一年一度的“動漫節”將永久性與瀋陽沈北新區牽手合作。

相關數據表示,xx年,瀋陽動漫產業基地原創動畫片製作預計完成1萬分鍾以上,實現動漫產品產值18億元,進入國家動漫基地前列。

中國瀋陽渾南新區動漫產業基地數字模擬圖

遼寧省內的另一動漫重鎮——大連,其動畫、漫畫、網絡遊戲產業起步於xx年10月。 xx年6月,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在該市揭牌,xx年又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稱號。如此同時獲得國家兩個授牌基地的,在全國只有大連一家。

大連動漫產業振興基地位於大連市高新園區的“動漫走廊”。去年動漫產業銷售收入達40億元,全年出品動畫片6500分鐘。截至今年4月份,這裏已集中了110多家動漫企業,產業用房達12萬平方米。

此外,鞍山、本溪、阜新等城市也積極行動。其中,阜新市已將動漫產業目標定位為初級人才培養基地和初級產品生產基地。為普及動漫知識,該市開展了“動漫從娃娃抓起,動漫知識進課堂”活動,xx年,阜新各級各類動漫專業在校生達410人,專業教師達75人。

隨着動漫產業在我國日益發展壯大,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被稱為21世紀朝陽產業的動漫產業,必將在遼寧省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因此,面對未來,遼寧動漫的康莊大道,便是踏踏實實的做好基礎工作,時時刻刻狠抓動漫人才培養,加強南北方動漫產業長期合作,大力發揮我省的優勢和強項,一步步由逆勢走向強勢!

遼寧大學文學院

xx級新聞學二班

王悦 280103204

【第6篇】國中語文學科課改情況調研報告

國中語文學科課改情況調研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語文學科課改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基本情況:

今年上半年我市被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七年級語文選用了蘇教版國標本語文實驗教材。參加實驗的教師約有130人。幾個月來,我們深入學校聽課、與老師一起座談,檢查、瞭解到我市七年級的語文實驗教學,經過通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課例觀摩、研討;成立課改實驗中心組,課堂教學中能體現課改精神、課改要求和教材意圖,我認為實驗工作起步良好。

主要表現為:

——教學宗旨育人化。具體地説發生了以下“五變”:即學科本位、教材本位的弊端得到較好的克服,由關注學科、關注教材向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的轉變;初步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習慣,大多數教師開始了由教書匠向育人師的轉變;由“教”到“學”的轉變;老師們的教學設計由“教案”到“學案”、由課堂到“學堂”的轉變;

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教學目標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總之,新課改中,教師盡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學任務明確化。學科教學目標較明確,教學內容較豐富,知識本位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得到關照和體現。

——教學方式合理化。教師本位和單向灌輸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課堂教學模式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有了明顯的變革,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意識和課堂結構初步形成。如省中國中部湯莉的《繁星》一文的課堂教學(見教研網頁)就體現了這一點。

——教學作風民主化。師道尊嚴的傳統意識和習慣基本被拋棄,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初步確立,如市二中沈衞《端午日》一課的教學結構及學習活動的設計(見教研網頁)充分體現了這些。尊重和激勵成為大多數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和自覺行為,寬鬆、生動的課堂教學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教學實施創新化。不少教師的思想和手腳獲得解放,不再做教材和教參的奴隸和搬運工,而是以課改精神和課標為指導,結合學校教育資源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膽彌補教材難以避免的不足,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和組織教學。如蔣店中學陳志春老師上的《春》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課堂實錄(見教研網頁),增強了教材的適應性和教學效果,強化了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存在問題:

1.實驗培訓仍嫌不足,需再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課程改革的系統性和艱鉅性決定了課程實驗的學習和培訓任務必然是任重而道遠,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市的實驗培訓雖然取得了顯然的成效,但實驗教師對課改的認識和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尚未完全到位,我們在聽課時發現老師們“新教材,舊教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即使認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要真正都變成教師自覺的行為習慣和能力還要假以時日。

2.部分老師對課改的理驗理解不透,角色的轉變不到位。課程標準建議:老師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但我們有些老師仍未實現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雖然這些老師也注意要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然而學生還未討論,他竟匆匆把結果講了出來,唯恐“浪費時間”,完不成預定的教學業任務;或者是層層設問,把學生引進自己預先設好的圈套中,説教味太濃。個別老師培訓前後上的課基本一樣,變化甚微。部分老師存在這樣一個困惑:課改要搞,創新精神和能力要培養,課改還要不要抓基礎、抓“雙基”?其實讓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紮實的基本功,這與課改並不矛盾。而且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和整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教學中要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總目標認真落實到識字與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作文五個方面的教學實踐中,保證三個緯度的目標得到真正的落實。但有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

3.學科實驗教學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由於教師對課改、對課標、對語文教學缺乏宏觀的系統的完整的認識,實驗教學實踐常常顧此而失彼,課改精神與語文學習、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生情感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閲讀教學與其他方面的教學等等。往往難以協調兼顧,適度把握,和諧推進。如:

①我市的學科實驗教學在作風的轉變和開發學生情感方面取得了較明顯的突破,在轉變教學方式和體現學習過程方面也有了進步,在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則有較明顯的欠缺。

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本次課改的標誌性任務,但在實驗教學中我市有些學校語文教學還未真正實現由灌輸和變相灌輸向探究的轉變,課堂教學合作有餘而自主尚不足,形式有餘而實效尚不足。

③受傳統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的影響,對新教材的創新點、突破點、亮點重視不夠。實驗教學和研討多重課文閲讀教學,而對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研究還不夠。

4.有些教師的基本功不過關,調控課堂的能力不強。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不能正確給予肯定或否定;對於課文中的重點、難點該講清的而未能講清;範讀課文時未能起到示範的作用,甚至還不如大多數學生的朗讀。有位老師安排練習時,只肯定了學生寫在黑板上的答案,卻漠示了台下幾十個學生七嘴八舌的發言,這也反映出教師上課的調控能力不強,也沒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未能用課改理念去指導教學。

5.《學習與評價》《語文讀本》均編得較好,但我市仍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訂購,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學校經費緊張,不敢給學生訂輔助讀本,導致不少學校七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只有一本課本。還有的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難有保證,老師佈置要課外蒐集資料,學生往往手足無措,課外拓展課程資源的難度很大。

幾點建議:

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它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新的語文教材誰也沒教過,沒有一種現成的模式。全靠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去研究、去探索。如果光靠教師自發的行動,缺乏很好的組織,顯然是不能保證大面積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為了有效地實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用好蘇教版國標本七年級語文教材,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本人提出如下建議:

1、各校語文學科組要對實驗工作給以高度重視。每學期要經常組織校內的新課標新教材研討觀摩活動,集體備課活動要突出安排對蘇教版教材的備課內容,要採取多種形式,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校際間的學習交流活動。其間,我們要不斷地“衝電”,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

2、各校要建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要由校長或主任擔任組長,具體的負責本學校課程改革教學工作、指導工作等。

3、建立備課網絡和集體備課制度,確保集體備課落實到位。以校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每週集中一次,保證用集體研究的最好的教案進行教學。

4、建立聯絡員定期彙報制度。我們將會同市課改中心組成員在各自的學區內巡迴聽課,,並加以具體指導。各校備課組長要向各學區的課改中心組成員彙報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研究如何解決的辦法。

5、建立定期研究課制度。各學區根據具體情況定好時間表,排出各類課型、各類學校的研究課時間,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台,共同探討閲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誦讀欣賞課的教學路子。同時各學區要選一所學校作為語文課改示範學校,使其他兄弟學校有學習借鑑的樣板。

6.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讓學生把自己的優秀試卷、日記、作文收集並裝入成長記錄袋。開展優秀作品展示、手抄報、作文集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探索的情趣。

幾點打算:

我們語文學科在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方面,下學期打算做以下幾項工作:

①.組織國中語文課改論文、蘇教版語文教案、課堂實錄比賽,彙集學生單元和考試優秀作文。並將此置於我室學科網頁上。

②.繼續組織培訓,並作有關寫作、誦讀欣賞、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的講座。

③.舉行觀摩活動,內容為:學生的寫字、讀書筆記、課外練筆、課內作文、手抄報、文學社刊展覽。其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為教師提供範例。從而,真正邁出研究新教材的步伐,使我們的語文課改取得豐碩成果。

【第7篇】文學院李皓楠 鳳城市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報告

鳳城市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我作了關於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城市建設方面的有關報告,報告涉及鳳城市十幾年來的城市發展情況,現代化改造,以及城市污染綜合治理工程等幾個方面。體現了六十年來,鳳城人民為家鄉改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這次調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響應學校號召,增強自身實踐能力。利用假期時間,徹底走一遍“實踐出真知”的路子。調研方法主要是採取到相關部門(主要是鳳城市人民政府以及鳳城市城建局)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採訪,並接合親身感受擬寫報告。其中也結合了一部分網上搜索的資料圖片,和自身拍攝的實景圖。以體現新時期,小城市的驚人變化和發展。體現我黨的英明領導。下面是我調研報告的具體方面:

一. 鳳城自然狀況與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一)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鳳城是距丹東六十公里的縣級城市。市區人口30萬人。是邊境著名的旅遊勝地。境內有風光秀麗的鳳凰山,環城而流的二道河。依靠鳳凰山庇佑,小城氣候温和。生態環境良好,污染程度低。由於人口稀少,而地方又盛產煤炭資源,境內亦有金礦礦脈分佈,故人均自然資源佔有率是中國平均值的3倍以上,因此,採礦業每年的收入佔到市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水資源方面,由於背靠長白山餘脈,地表水、地下水充沛,境內有愛河、草河、大洋河等大小河流270多條。水資源總量33.64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量達到5831立方米,位於遼寧省前列。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境內的鳳凰山,被評為國家級旅遊區,因其險峻,尤其受到登山愛好者的喜愛,遊客絡繹不絕。為鳳城市的旅遊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鳳城轄區內,還有利用優異的農業生產環境而科學致富的著名新農業生產基地——大梨樹 每年,大梨樹除了種植大量高價值五味子外,還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憑藉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舊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和和諧新農村建設已全面進行。業已成為全國構建和諧新農村的示範基地。

總之,鳳城市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特別豐富。生態環境良好。

(二)城市早期基礎設施落後,城市建設相對滯後

鳳城早在清代時期,就是經貿重鎮,是僅次於丹東的沿邊貿易城市,並且,由於鳳陽書院(如今的鳳城市第一中學——省重點中學)因學生連續幾屆考中晚清狀元而遠近聞名.在19世紀一二十年代,其基建相較於丹東市區劃內的其它地區,是相當健全並且高質量的。簡而言之,就是那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城市。風光更是迷人。但是在經過了時間的打磨之後,原先的城市基建就慢慢的敗下陣來,不斷地老化。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建國之後,舊城改造幾十年,但是效果不明顯。70年代,市區內僅有3棟四層高樓房。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鳳城市區的面貌僅比普通農村的面貌相對要好些。但城市仍然以平房為主,城市供暖系統落後,基本依靠有煙煤提供冬季取暖,集中供暖系統的發展,是近幾年的事情。並且很大一部分地區使用公共廁所,公共衞生達不到小城市標準,相對較差。

下圖為老鳳城南大街,此為二十世紀20年代照片。當時,基礎設施的建設雖説質量不高,但是和全國大部分小城鎮的水平相當。

鳳城城市基建的落後,當然與鳳城典型農業經濟城市的城市面貌分不開。城市80%以上人口為農業勞動人員,工業發展相對緩慢,因此城市的現代化就始終在和地級市龜兔賽跑。到了80年代中期,市內共有主幹道3條,城市面積5513全市主幹道為一條瀝青馬路。城區面積狹小。交通不便,市民出行基本依靠自行車。冬季取暖方面,參加城市統一供暖的居民比例,仍然不到40%(當然這個比例在98年之後就開始大幅提升,但之前推廣的相當緩慢。主要原因是居民不願意承擔相對昂貴的供暖費用,而選擇相對便宜的蜂窩煤取暖。關於取暖方面的調查,筆者共向成邊地區發放30份調查問卷,發現其中74%的居民因經濟問題,拒絕集中供暖)。

城市主建築則是以80年代國中期的老建築,城市沒有的到應有的更新。進入九十年代初期,城市開始得到發展以及改造。但是速度緩慢。下圖是90年代鳳城市交通主要道路的照片(其實xx年時仍是如此)。由此可見,發展程度還 是相當緩慢的。

我們也知道,進行城市建設不是旦夕之事,只有依靠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同時,發展城市規模,加強舊城改造,也必須與當地實際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人民經濟收入成正比。即如果盲目的建造那許多與實際經濟水平不相符合的高樓大廈,過高的房價和高級的配套基礎設施,依靠居民微薄的收入,是消費不起的。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隨着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鳳城的gdp增長率與國家的9%的基本水平相當,有時略高),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較之以前也提升了好幾倍。政府用於城市基礎設施改造的預算,也成倍的增加了。無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循序漸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正確的。在這次調研中,我也瞭解到,政府工作於資金支配的相當一部分,用於保障市民的生活,並且對於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政府也是給予了實在的補貼。未將政府資金用於大興土木,而是用於改善人民(尤其是工人)的切實生活水平。足見我市“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二.新世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步前進

(一) 交通道路建設飛速,城市交通以及對外聯繫環境良好

隨着近年來的市場化改革,鳳城市的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首先是城市主幹道質量得到了飛躍,判斷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首先的指標就是交通發展狀況,這一點,與早些年,國家推出的“想致富,先修路”的號召,頗為相似。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鳳城市內,道路寬度增加,主幹道鄧鐵梅路以及石橋路都已開闢為雙向二車道。相較於之前的泥路以及石子路,路面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並且,為了更好的招商引資,方便市民生活。市政府又加大了城市道路基建投資力度。xx年時全市公路長度在50-55公里,xx年,全市公路長度增加到70公里。

如今,鳳城市與外部的交通良好,境內有沈丹鐵路、鳳上鐵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貫穿。鐵路總長195公里,大小停車站23個。公路幹線11條。總長1344公里。與各鎮區形成了聯絡網。鳳城距丹東機場78公路,距丹東港63公里,距大東港90公里。陸海空三方面運輸都很便利。主幹道貫穿整個城市。

關於公交系統的建設,xx年時,全城有公交車輛60台,xx年達到106台。近乎翻了一倍。加上數量不少的出租車,基本解決了市民的出行問題,實現了機動車和人力三輪車的換代。公交系統的進步,當然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最耀眼的成就。

(二) 積極發揮社會主義能動性,合理治理河道,建設水利工程。

之前,鳳城市對於貫穿城市東西的二道河的利用一直不夠重視,這條主要河流的唯一功用即是城市排污。導致在短短數年之間(xx年後更加嚴重),河流即被污染,氣味難聞。河水漂浮物到處都是。一到夏季,蚊蟲以及傳染病滋生的現象就不可避免。並且,由於堤防措施稍顯單薄,因此,一到雨季,河水上泛,政府就不得不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河道的搶險救災。在九八年全國大洪水之際,二道河上游也出現了決 此為鳳城的老河畔和老橋,如今此橋依然不在,被載重更大的橋樑替代。此張照片十分難得。

堤現象,對城市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近五年(xx-xx),隨着政府財政的極大充裕,通過招商引資,在河的一側建起了規格相對較高的河畔新城(高標準住宅區)。同時,對河流進行污染治理,加固堤防,修整延河兩岸的綠化帶。致使河畔成為鳳城的城市地標之一,二道河污染也得到了初步的治理。建成了兩個小型的水閘蓄水庫。並通過建立防洪壩,對河流進行了旱蓄澇瀉的治理,由大堤和水庫雙方面成功解決了水患。對於二道河河畔的一期改造工程以及對二龍河的綜合治理工程,不能不説是近十幾年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以及鳳城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

下圖為如今的新河畔建築羣。此為河畔夜景,可見變化之大。

(三) 積極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方面,城市的基建變化

上文已經提到,鳳城市的早期居民住房條件很差,大量破舊平房的存在,不僅影響着城市現代化的步伐,同時也極大的阻礙着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舊城區存在大量的瓦房以及三四層高樓房。這些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極大的束縛着城市現代化進程。於是從xx年起,政府便通過對外引資,引進兩個新項目,即河畔新城以及蘇華苑兩大高級居民住宅區的建設,徹底改變二道河北岸的主城區形象。經過近3年的努力建設,兩大住宅區基本完成並交付使用。城市居民平均住宅面積由xx年的8平方人,米/人,增加到xx年的16.17平方米/人。足足增長了一倍。 下圖為新建的河畔小區,遠處樓房正在施工。

隨着城市整體市容面貌的改善,鳳城作為現代化小城市的形象,也隨之初步確立起來。最近,在火車站附近,又有資產投入2億元的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建成後,相信會成為鳳城的新風景。與此同時,政府通過財政撥款,主城區基建設施改造全面開始,大量的平房瓦房被拆遷,取而代之的是集中樓房。城市綠化覆蓋面積由xx年的70公頃,占城區的5%,擴展為xx年280公頃,佔總城區的25%。(北京在經過奧運的城市基建大換血後,主城區綠化率為34.51%。而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而鳳城只是個縣級市,所以,25%在全國小城市綠化率內比較,已基本達到中等水平)。

與此同時,城市集中採暖工程得到發展。相當一部分居民,告別了依靠煤炭過冬的狀況,換為暖氣。xx年以來,能源利用的升級也在繼續,居民由之前的煤氣消耗,過渡到了天然氣消耗,平均每人45立方米。新能源的推廣,不但適應了時代的形勢,響應了國家的號召,更是節能環保的新舉措,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到了60%(煤炭能量的利用率只為20%,相較於天然氣的高利用率,是極大的能源浪費。並且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城市的大氣污染現象(尤其是粉塵污染)得到進一步緩解。每逢冬季,煙霧瀰漫的狀況終於得到改善。

政府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成功的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同時城市面積也由xx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xx年的17平方公里。

三、調研的結果以及啟示

通過此次的調研,全面的觀察並直觀的體會到了鳳城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努力。並且,切身體會到了這是通過鳳城人民多年來勞動換來的成果。從中,我們必須看到,各樣的建設,都是在黨的正確政策方針的引領下,地方人民團結一致的結果。在這期間,鳳城堅持構建和諧社會的文明推廣活動一直在進行,並且努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貫徹冒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在其旗幟下,凝聚出巨大的力量。

四、建議和結語

我們可以發現。如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那麼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就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因此,鳳城市才會在長期的城市規劃中,集中力量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使鳳城不斷的朝四化的最終目標前進。

下面我對此次調查報告作一個簡單的小結,並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城市綠化問題,鳳城市的地表綠地面積達到73%。這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但是,市區內,應建設更多的綠化帶,朝花園城市的方向發展,這一點,可以學習大連市的先進經驗。如果城市的綠化率很高,同時又受到鳳凰山旅遊業的帶動,鳳城市的旅遊經濟,定會大步向前。依靠鳳凰山,我市完全可以建成綠色旅遊為主的現代化城市。

其次,治理污染,鳳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就是改善地區水質以及水污染狀況的成功範例。治理水的同時,進一步減輕鳳城市的工業污染,使之成為良性循環,今年我們高興的看到,政府執行國家政策,對城市市區內的重工業以及污染企業,進行了外遷。這無疑是明智的。如果堅持治污,鳳城再擴大城市範圍,發展城市規模,那麼,鳳城就擁有了申請宜居城市的資格。環境優美,基建強大,硬件設施先進,這些定會為城市帶來新活力。

再次,我們要從鳳城市的發展中,總結出經驗,堅持黨的政策,構建文明社會,政府鼓勵工業投資的基礎上,加大力度轉變產業結構,擴大第三產業的比重。同時,不急躁,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生態經濟相協調的城市發展路線。

基礎設施建設的好壞,歸根結底還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將發展經濟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先位置,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在新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着三駕馬車的動力,即進口,投資,出口。而國家目前需要做的,便是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儘量擺脱投資在經濟增長之中的大比重。積極擴大內需。對於地方性政府,應以發展經濟為一切工作的核心,同時兼顧社會協調和可持續性,盡力完善基礎設施。在本身由於地域有限,內需不足的情況下,最適宜的方法,是在不對境內資源進行破壞性開發的同時,盡力擴大招商引資。通過這幾年市政府的財政報告發現,政府每年都在擴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業已在城市北邊擴建新興工業開發區,每年的引資額度都成正增長。經濟發展,政府財政結餘就會增加。只有充足的基建經費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才會獲得確實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會隨之提高。也就達到了城市基建服務人民羣眾的最終目的。同時,城市發展更加註重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居民素質,這裏我們分別可以依靠鄧小平理論作為經濟發展的指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諧發展觀理念來提高人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爭取城市發展走良性循環道路。在搞建設的途中,堅持實事求是,要發展,要可持續發展,要統籌兼備。依靠踏實實幹,來做出成績。

此次調研,仍是不全面的。我通過了解市政有關部門的城市建設數據以及利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城市的部分地域發放傳單。進而彙總作出調研報告結論。因此,難免存在考慮不周的以偏概全的問題。另外,此次問卷調查,還不分採用了分層抽樣的方法,來了解市民各階層對於城市建議的滿意程度。但由於數量過少(共20份,結果是基本滿意和滿意的佔到了70%以上),此次不列於報告數據陳述。

最後,我相信,鳳城人,會以新的思想以及實際的行動,構建新的現代化城市。

【第8篇】關於文學院教室文化的調研報告

關於文學院教室文化的調研報告

文學院生衞部

調研背景:教室作為大學生主要的上課和自習所在地,是極重要的學習場所。在日積月累的學習、建設中,會形成獨有的教室文化。這是人文的積累。教室文化所代表的,不只是教室整潔、好看與否,更深層次的是一個學校對於學風的建設。良好的教室文化,代表了積極、活力、充滿了文化氣息的學習風氣。

調研形式:走訪新生宿舍;與新生談心;問卷調查等。

調研目的:瞭解新生對大學教室環境的要求,對於學習環境的要求,切實為同學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教師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調研單位:文學院生衞部

調研內容:

教室衞生的打掃與維護

整潔、美觀的環境,能振奮精神。教室的淨化是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教室衞生是教室文化中首當其衝的一環,沒有良好的衞生,教室文化就無從談起。一個髒兮兮的教室,何談塑造教室文化?只怕都不會有人來學習。因此就需要有人來對教室進行打掃,限於人力物力,這項工作只能由同學們自己來做。在對09級同學進行的走訪調研中,大部分同學是希望有個良好的教室環境的,因此對於安排的衞生工作也是理解的。

結合文學院數屆生衞部以來形成的傳統,文學院生衞部每週組織三次對教室的打掃,基本上09級每個班有一個衞生責任教室,自習室則每兩個分配一個班,基本使各班任務量持平。應對於學校生衞部每週四的衞生檢查,每週四會對各教室進行檢查,挑選打掃最好的兩個教室作為模範教教室,供學校生衞部檢查。事實上學院衞生是由生衞部與值班室共同負責的,值班室則是組織值周的同學進行衞生的打掃。他們負責的是學院走廊、樓梯的衞生。兩方面結合,才能使文學院的衞生工作全面進行。在正常的打掃機制之外,生衞部還會組織不定期的大掃除。

既然是任務,必然存在着積極性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做好衞生工作,就必須有一套相應的鼓勵與懲罰機制。每週學院生衞部檢查衞生情況時,會對各個教室進行評分,並進行公示,以激勵同學們。並會有階段性的表彰與批評。衞生委員是同學們與生衞部之間最直接的接觸者,因此經常性的對各班衞生委員進行工作上的指導與培訓,也是必要的。

“我們打掃衞生,希望上課的同學們能夠保持,將自己的垃圾帶走。”在對同學們的問卷調查中,有很多同學這樣寫道。這説明有很多同學對於衞生工作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工作重在維護,打掃的再快也不如破壞的快。因此就需要每個人切實的去維護教室衞生,做到自己的垃圾隨手帶走扔進垃圾箱,儘量為衞生打掃減輕負擔。這樣才是良好的循環。如此就需要同學們提高自身素質,不亂扔垃圾,自覺維護衞生。

教室環境的塑造

與高中學習時不同,大學裏已經沒有固定的教室,各班也不會有自己的教室。分配的衞生任務教室只是需要打掃的教室,未必會在該教室上課。這對教室環境的塑造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只能由在教室上課的同學們來維護教室環境。教室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而文化環境反過來又給學生以改造,決定和影響他們的成長髮展。一個幽雅的、健康的環境,無不影響着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鍊,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增長,法律意識的強化。

文學院的很多教室裏的桌椅和牆上,被人用筆寫上了字,詩詞、交友、胡侃,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上課時的信手塗鴉。這些字跡並非打掃衞生時用抹布可以擦去的,給衞生打掃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使教室的嚴肅的氣氛大打折扣。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環境,這種現象一定要減少。可以通過提倡同學們提高自身素質的方法,呼籲愛護教室環境。

筆者曾在文學院的一些教室中,發現教室後面的牆上張貼着一些文章,是由06/07級的學長學姐寫的。由於沒有打聽到那些文章的由來,猜想之下,可能是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可能是某次徵文的獲獎作品。而08級進入大學一年多來,卻沒有過這種舉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室功能的退化。一個房間裏面貼上文章,給人的感覺立刻就不只是一個房間那麼簡單,而是具有人的文化氣息的教室。在電子寫作和閲讀氾濫的今天,連用筆的的機會都已經不多,看到牆上貼的紙質的/用筆一筆一劃寫就的文章心理必然會有一種原始的對於寫作的温馨感覺升起。由此學院老師應當提倡同學們將所寫的文章/或是由學習部組織將徵文獲獎作品張貼在教室裏,供同學們上課、自習之餘觀看。這對於文學院的專業方向來講,也是大有裨益。

在一個充滿學習氣氛的教室裏,如果有人伴着朗朗的讀書聲吃飯,那麼這種氣氛一定大打折扣,因此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環境,就要儘量減少在教室裏吃飯的情況的發生。杜絕在教室吃飯,意義不僅僅是利於教室衞生的打掃,更有利於良好個人習慣的養成。原因很簡單,一般在教室吃飯的,都在早晨,而早晨在教室吃飯,則説明早晨起的晚,沒有足夠的時間吃早飯。因此禁止在教室吃早飯可以引導同學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深層次的,是讓教室成為單純的學習場所。讓人一坐在教室裏,感覺到的是它作為學習場所的功能,而不是用來吃飯、睡覺的。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努力使學校的牆壁也説話。教室的牆壁也應儘可能體現出積極的精神和理想。對於教室的外在,筆者在其他學院上課時,發現很多學院教室的牆上都貼着一些名言警句之類的,這些舉措至少能給人些許的教室感覺,借鑑一下也未嘗不可。

教室氛圍的培養

一定程度上講,教室氣氛代表的是一個羣體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氣氛,可以激發這個羣體的學習熱情。而不好的學習氣氛,則讓人越來越沒有學習的熱情,而教室的氣氛也就會越來越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09級的一位同學説,他們班每次上課都得佔座,不然就沒有好的位置。據他講,佔座的不僅有同一級一塊上課的,還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有一次我們七點就去了,可到了還是發現前面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可無奈了。”這位同學笑着説。佔座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積極的表現,於此相對的,有的班級上課存在着爭先恐後的向後坐的畸形現象。一個教室裏上一堂課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積極地向前面坐,這對於老師、對於這堂課來講,都是成功的。

佔座,並不是教室氣氛的全部。良好的教室氣氛還應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和老師積極溝通;對課業不懂之處及時諮詢老師;上課安靜、無睡覺者等等。

調研結論:教室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創造的羣體文化,學生是教室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室文化建設寄託着全體學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體現着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這種共同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會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羣體意識。

上文學概論課的時候,殷學明老師曾提到過這樣一個現象:以前,講桌在教室中間,老師就站在教室中間講課。而現在,隨着多媒體的應用,老師們都要到角落裏去講課,以適應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老師的地位無形中就降低了。在以前私塾的教學方式中,私塾先生的講桌上,是一直襬着一根戒尺的,用來教訓不聽話的學生。而現在那根戒尺早已消失在教學的進步中。這種現象,隱然體現了教室文化的變遷,也説明教室文化是隨着時代而變化的。

狹義的教室文化,大體有這樣幾個方面。對於廣義的教室文化來講,所包含的意義則要多得多。大體來講,所有關於學習的,都可歸於教室文化。如課堂筆記、上課前的起立問好等。這些代表的,是學術上的認真和尊師重教的態度。現在進行的課堂筆記的評選,大可認為是教室文化的評選。

教室文化與學風,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文學院在教室文化的建設中,取得的一些成果,是有着文學院自己的特色的。在以後的建設過程中,必將呈現出更好的成果。

【第9篇】關於文學藝術調研報告

你們知道關於文學藝術調研報告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文學藝術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為深入貫徹全市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大會精神,進一步發展繁榮我市文學藝術事業,不斷提升合肥文化影響力、增強科學發展軟實力,市委宣傳部開展了繁榮合肥文學藝術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全市文藝戰線各部門實地走訪,與廣大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進行集中座談、個別訪談,並調閲了有關文獻。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文藝事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繁榮合肥文藝事業的對策建議。

一、十一五以來全市文學藝術工作基本狀況

十一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文藝戰線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文化強市戰略,大力推動文學藝術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同步共進,文學藝術工作基礎更加堅實,氛圍日益濃厚,精品不斷湧現,開創了發展繁榮的嶄新局面,為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條件、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

(一)文藝工作基礎更加堅實。

十一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文學藝術發展繁榮提供了豐富資源和堅實基礎,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硬件條件持續改善,文藝社團蓬勃發展,展示平台更加寬廣。一是建陣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賴少其藝術館、合肥大劇院、合肥廣電中心等項目相繼建成開放,合肥美術館、中心圖書館等正在加快建設或者即將動工。縣、鄉、村三級兩館一站一屋(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陣地日益加固。全市37個街道全部建有綜合文化站,每萬人擁有550平方米室內活動場所的目標基本實現。二是建社團,不斷壯大骨幹力量。市級文藝家協會會員總量規模不斷壯大,由十五末的2100人,擴大到十一五末的4800人,增長超過百分之百。其中,國家級會員120人,省級會員近千人。各縣區組建作家、書法家、美術家、音樂舞蹈家、攝影家、戲劇家、民間文藝家等各類協會(研究會)20多個。各行業、各系統文藝社團快速發展。三是辦期刊,不斷拓展交流展示平台。《未來》雜誌5年編髮稿件近千萬字,成為省內乃至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文學刊物。創辦《合肥文藝界》、《新安畫派研究論壇》、《江淮民間文藝》、《廬州詩詞》、《分水嶺文學》等刊物,築牢文藝工作的前沿陣地。

(二)文藝工作氛圍日益濃厚。

廣泛開展各類文藝活動,大力推動文學藝術普及,積極培育有利於文學藝術發展繁榮的豐厚土壤。一是把準方向。圍繞改革開放30週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建黨90週年等重大節慶紀念活動,舉辦永遠跟你走大型紅歌會、紅色詩篇詩歌徵集暨優秀作品展演、光輝歲月攝影作品展、璀璨之路音樂舞蹈獲獎作品展演等系列文藝活動,在全社會唱響中國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改革開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引領文藝工作發展繁榮的正確方向。二是提升素質。舉辦經典回顧與現代思考中國畫學術系列活動、版畫進社區、綠都之春音樂會、詩畫合肥金秋詩會、民間詩歌節及沈從文與三河研討會等精品文藝活動,舉辦各類展覽350多個,觀眾達50多萬人次,大大提升了市民羣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素養。三是交流展示。成功舉辦四體會開閉幕式、中國合唱節、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比賽、安徽17城市作家看合肥、寫合肥大型文學創作活動等大型主題活動近20個,鍛鍊了隊伍,彰顯了實力。四是優化環境。積極推動文藝批評,在合肥日報、合肥晚報等市屬媒體開設文藝副刊,開闢淝畔雜談等批評欄目,營造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營造健康有序的學術空氣。

(三)文藝創作精品不斷湧現。

在大力推進羣眾文藝工作的同時,成立xx市精品文藝創作研究中心,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各方力量,集體攻關,推動文藝精品創作,推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市各門類藝術作品獲得國家(部、委)、省、市獎項227個,其中金獎32個、銀獎42個、銅獎31個,部分獎項實現歷史性突破。新編廬劇《村長娘子》、歌曲《咱老百姓的主心骨》、劇本《老巴克和小巴克》、《山裏的泥鰍》、動漫連續劇《黑臉大包公》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生死印》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黑臉大包公》等一批原創動漫作品成功登陸央視,並打入國際市場,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編纂《人文合肥》系列叢書,在《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推出駱崗街道民間藝人張愛源《噴龍》、《喜鵲鬧春》、《蝴蝶》等50餘幅剪紙作品,彰顯了合肥文化的特色與魅力。

二、我市文學藝術工作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市文藝工作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特別是羣眾性文藝活動蓬勃發展,較好地發揮了提升素質、引領風尚、凝心聚力、促進和諧的作用,但是,毋庸諱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羣眾的期待相比,與跨越趕超的目標相比,文藝事業的發展還存在着諸多的矛盾和問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 五不:

(一)精品力作不多。

文藝精品代表着一個地區文藝事業的發展水平,是文藝事業的地標。總的來看,我市真正有影響力的文藝精品力作數量不多,一是國內、國際重大獎項尚未實現根本性突破,二是沒有出現具有市場號召力的文藝產品,即使是黑臉大包公,與藍貓、喜羊羊等國內其他動漫產品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此外更無其他。

(二)人才隊伍不強。

目前,全市所有文藝門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總量偏小、結構不盡合理、領軍人物缺乏的問題。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各門類文藝人才6158人,不及長沙、鄭州、武漢等城市的1/2;其中,4135人是土生土長的民間藝人或以個人身份從事文藝工作的專兼職人員。究其根源,一是育才基礎薄弱。民間藝人大多采取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培養新人;市廬劇團4年招生一次,一屆只有30多人,都沒有規模效應,難以滿足發展需要。市屬各類大、中專院校普遍沒有開設合肥地方藝術專業,培養不出本土藝人。二是聚才制度不活。收入分配、考核激勵制度不完善,文藝工作者待遇偏低,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調動。三是引才辦法不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進辦法沒有形成。四是用才平台不廣。受人事制度影響,體制內人才與體制外人才待遇差別化,草根藝人的管理與服務不到位。

(三)經費投入不足。

市文廣新局每年創作經費只有12萬元,整個十一五期間沒有增加。市文聯下屬10個協會,掛靠4個協會,各協會專項工作經費最多的一年只有1萬元,有的協會甚至沒有經費,嚴重製約了工作開展。縣級文聯所屬的各個協會基本無活動經費,開展文藝活動只能靠臨時劃撥或拉贊助。究其根源,一方面,投入渠道單一,把文藝事業辦成了公益事業,大部分依賴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文藝產品風險大、回報低,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社會投資難以撬動。

(四)運行機制不活。

沒有出台文學藝術獎勵辦法,不利於調動社會資源向文藝工作彙集。沒有建立重大文藝項目選題、策劃、扶持、運作機制,推動重大文藝項目的科學性、可行性及運作的有效性難以保證。沒有建立科學的市場營銷辦法和完整的市場營銷網絡,很多精品藏在深閨無人識。究其根源,就在於留念計劃經濟的温牀,習慣於躺在政府的襁褓中討生活,沒有建立起既適應市場經濟條件,又符合文藝事業發展規律的運行機制。

(五)文藝批評不力。

文藝批評嚴重缺位,各級文聯普遍沒有設立文藝理論家協會或者文藝批評家協會,零星見諸報端的評論,講好話的多、講真話的少,有目的的多、有見地的少,真正有批評效應的話語往往湮沒在溢美之詞中。究其根源,主要是文藝工作的領導方式單一化,倚重行政手段,忽視批評引導。文藝批評人才缺乏,特別是缺乏既能寫作又善批評的人才,加劇了文藝批評不力的狀況。三、進一步發展繁榮文學藝術事業的對策建議

進一步發展繁榮文學藝術事業面臨着極為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中央和國家層面看,文化建設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這為文藝事業發展繁榮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看,隨着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民羣眾求知、求樂、求美的願望更加強烈,特別是合肥人均gdp已經突破7000美元,文化消費進入井噴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主動順應人民羣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準確把握文藝工作的規律要求,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推動文藝事業發展繁榮。

(一)深入轉變思想觀念。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情況下,文學藝術事業處於相對弱勢,往往難以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容易被忽視,造成跛腿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四位一體的戰略高度出發,大力破除重經濟、輕文化的錯誤認識,真正把文藝事業擺上重要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像抓經濟工作一樣抓文藝工作,像抓經濟項目建設一樣抓重大文藝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文藝事業發展繁榮,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努力成為區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

(二)強化規劃引領作用。

要注重發揮規劃的龍頭帶動作用,用寬廣的視野、開闊的胸襟,立足在全國找準位置,研究制定文藝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增強文藝事業發展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圍繞合肥的文化資源優勢,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時代性與地域性相結合、審美性和娛樂性相結合的原則,規劃部署一批重大文藝題材,力爭推出一批具有合肥特色、體現合肥水平、展示合肥氣派的精品力作。要釐清文藝工作的實施路徑,定下硬指標,採取硬手段,特別要敢於下血本、善於抓關鍵,引導各種資源要素向重點選題傾斜、各類專門人才向重點選題彙集,力爭做成一個、帶動一批。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要牢固樹立大人才觀,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戰略工程來抓,建設一支德藝雙馨、富有活力的文藝人才隊伍。一是擴大人才總量。要推動市屬大中專院校開設地方文化課程,改變師傅帶徒弟的傳統育才模式,擴大規模效應,迅速做大人才總量,培育一支合肥文藝事業的地方軍。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制定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環境,大力引進高端文藝人才。探索建立文藝家會所、專家庫、簽約藝術家等形式,加強與國內頂尖藝術人才的合作,培育一支合肥文藝事業的僱傭軍。二是提高人才質量。要制定人才培訓計劃,推動各種採風、觀摩、研討活動經常化、規範化。要探索各種辦法引導文藝家加強學習,提升素養,不僅要立足於做一個專門家,還要立志於做一個思想家,真正保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發揮人才作用。要淡化體制、創新機制,加強對各類人才的管理和服務,讓體制內、體制外人才都能享受同等待遇,使一切人才都得到尊重、一切勞動都得到重視,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有所得。要堅持事業留人的重要思想,搭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使他們的作用得以發揮、價值得到體現。尊重藝術家的個性展示,營造寬鬆寬容、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

(四)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要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積極探索新的投入渠道、新的投入方式,不斷加大文藝事業的投入。一是建立合理可行的財政投入機制。設立xx市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並隨着財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二是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要緊緊抓住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政策環境,精心研究規劃重大文藝項目,加大跑部串 聯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三是廣泛利用社會資金。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走社會渠道,廣開財路,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探索創新各種載體,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文藝事業中來,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文藝事業大發展的工作局面。四是用好用活各類資金。特別是財政資金的投入,要着重向高端和基礎兩頭傾斜,發揮最大效益。所謂高端,就是重大項目和高端人才;所謂基礎,就是制約發展的基礎工作和基礎設施。

(五)健全文藝工作機制。

要積極創新激勵扶持、批評研討、市場運作等工作機制,大力推動文藝事業發展繁榮,不斷出精品、出人才。一是完善激勵扶持機制。出台《xx市文學藝術獎勵辦法》,對各類獲獎作品及作者給予表彰獎勵,對在國外內產生重大影響的精品力作要捨得重獎。建立文藝創作專項基金,實施重點作品簽約制度,扶持重點選題創作。二是完善批評研討機制。建立文藝批評家協會,進一步辦好市屬媒體的批評專欄,大力發展文藝批評、學術研究、創作研究,以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引領文藝創作及文藝鑑賞。定期舉行各類交流研討、學術報告、精品展演、展覽展示等活動,在媒體開設合肥文藝精品展示專欄,推介本土文藝精品,激發各地各單位投入文藝事業的激情。三是創新市場運營機制。建立重大文藝活動、公益性文藝活動、文藝項目的招商、招標制度,建立有償使用、投資參股和融資擔保制度,完善文藝作品的經營辦法。

【第10篇】某縣文學藝術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某縣文學藝術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總體安排和部署,近期,我利用2周時間,對我縣的文學藝術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在_____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_____縣文學藝術發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藝創作喜獲豐收。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以來,全縣文藝工作者和文聯會員,在各類報刊、雜誌和文學期刊發表各類文藝作品5000餘件。其中縣文聯會員出版個人作品集20部,如:廉世廣的小説集《風景》,王德智的《心池齋吟稿》、《古典詩詞集》,張左彬的《足跡》,喬寶華的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綜合集《三星集》等,在文學屆產生較大反響。出版地產文學刊物《大_____文苑》8期,《詩林》為_____縣文聯出版了2期專刊。出版校園期刊80餘期,《機關報》20餘期。組織了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迎七一鏵子山頌”詩歌徵集活動,共徵集縣內外歌頌_____的各類體裁詩歌300餘首,篩選出50餘首編印了《多嬌_____》詩歌集。印製了《山水明珠 魅力_____―_____縣旅遊概述》1000冊。

(二)文藝精品推陳出新。漫畫家劉長海在《諷刺與幽默》等20餘種報刊雜誌上發表漫畫作品200餘幅;孫秀林等一批攝影家協會會員在《黑龍江畫報》等刊物發表攝影作品200餘幅,並創辦《_____攝影報》,目前已出版3期;結合全省城市棚户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會議和全國文明縣城檢查驗收印製《全省城市棚户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_____現場會畫冊》1000冊,製作攝影展板16塊,拍攝專題片2部;在縣內外開展縣歌創作徵集活動。共徵集歌曲50餘首,篩選出20餘首,編印了《唱響_____》歌曲集。由劉文成作詞、楊人翊作曲《我的_____》被確定為_____縣歌。開展學唱縣歌、縣歌展演活動。精選出14首歌曲在江畔廣場進行了集中演出,激發了_____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提升了人氣、凝聚了人心。結合 “兩會”、團拜會、登山節及重要節日紀念日,組織創作了一系列文藝節目,經過反覆排練演出,成為文藝精品。

(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利用召開“兩會”、團拜會、登山節等契機,組織編排一系列宣傳貫徹中央、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及縣委重要決策的文藝節目,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好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努力把全縣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縣黨代會精神上來,統一到縣委確定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上來,形成了強大輿論聲勢,推動了我縣文藝工作的有序開展。

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縣文工團編排了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在鄉鎮巡迴演出60餘場,播放電影達100餘場次。民間藝術團深入老年公寓,建橋指揮部,武警中隊,鄉鎮,村屯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文藝演出30餘場。多次組織圖書捐贈活動,先後為農家書屋和文化站捐贈圖書3萬餘冊。

先後舉辦了攝影展。元宵節期間舉辦了煙花晚會。以慶祝建黨87週年和建國59週年活動為契機,組織了_____縣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迎七一鏵子山頌”詩歌朗誦會和“慶十一頌_____”歌曲演唱會。在北京奧運會即將召開之際,舉辦了“迎奧運廣場文藝演出”。在紀念“八一”建軍節期間,聯合縣人武部組織全縣預備役官兵開展了“野外生存”實戰演習及大型紀念文藝演出,進一步展示了我縣的精神風貌和文藝繁榮。

在全縣機關幹部中開展了“月讀一書”活動,舉辦了全縣機關幹部“月讀一書”活動演講會,舉辦了公務員文明禮儀講座,組織了機關幹部籃球賽、拔河賽、知識競賽、歌唱比賽等文體活動,豐富了機關的文化生活,提高幹部素質。

扶持了祥順鎮東六方村和三站鄉三合村兩個“農家文化大院”。 成功舉辦了農民文藝匯演,豐富了農村羣眾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新農村新農民的藝術風采和精神風貌。

以“贊_____、愛家鄉”為主題,開展系列“消夏”文藝活動。每年5月份開始,每週從週一到週日,充分利用江邊廣場和江畔大屏幕安排文藝活動。每週一、二安排健身秧歌,週三播放愛國主義影片,週四太極拳、太極劍,柔力球,週五開展標準舞、街舞大賽,週六是激情廣場大家唱,週日為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專場文藝演出。陸續演出了縣文工團專場、少兒專場、夕陽紅專場、各鄉鎮專場等文藝專場演出200餘場次,以羣眾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歌頌和讚美了我縣近年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大大豐富了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充分展現了我縣文藝事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通過開展多種形式藝術交流活動,活躍了城鄉文化生活,提高了全縣民眾文化素質,宣傳了_____發展成就。

(四)文藝隊伍逐步壯大

文聯工作成效顯著。經過多方努力,_____縣文聯已發展創作協會、攝影協會、書法協會、美術協會、舞蹈協會、音樂協會、秧歌協會、戲曲協會、時裝模特協會、體育協會、游泳協會、國際標準舞協會、文藝協會等13個 協會和1個民間藝術團,會員發展到3000餘人。建立_____縣書畫、攝影、文學等文學藝術協會網站6個。通過網絡進一步宣傳了各協會的發展成果,擴大文聯對外影響,促進文聯工作進一步發展。挖掘了一批根雕、蝶翅畫、蘇繡等民間藝人,開發一系列民間藝術品。8月份,組織縣內民間藝人蔘加了第9屆_____市民間民俗藝術博覽會,展品受到各界人士好評我縣文聯獲得優秀組織獎,有11名同志獲得優秀個人獎; 9月份召開文學創作座談會,開展“鏵山論劍”系列活動,邀請省市知名作家、詩人、攝影家、舞蹈家到_____採風活動3批次,併為我縣的文學愛好者做了精彩的專題輔導。

基層文化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強。創新工作載體。依託基層黨組織和文藝團體,開展打造社區文化,企業文化,鄉村文化,校園文化等活動,努力構建羣眾文化的大平台。在社區新發展老年秧歌隊2個,百姓藝術團1個。樹立縣客運管理站、信用聯社、移動通訊公司等一批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典型,帶動企業文化建設全面發展。建設鄉鎮文化站2個,建農家文化大院2處,建設農家書屋和閲報欄38處,發展農村秧歌隊10個,並將鄉村文化活動納入文明村考核標準。校園文化陣地建設成效顯著。各類書畫比賽、徵文評比、健身比賽、校園藝術節已成為展示素質教育成果的舞台。

二、存在的問題

成績令人鼓舞,不足也不容忽視。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感到,還有一些問題比較突出,應當引起我們的注視。

一是文藝發展不均衡,縣城好與農村,機關好於企業;機關內部也存在不均衡,教育、衞生、交通、建設等大的黨委的文藝活動開展較好,小單位氛圍不濃,成果較差。

二是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缺少帶動地方文藝發展的領軍人才,缺少懂業務、善管理的管理人才,缺少體現_____風貌的創作人才。

三是地方特色不明顯。作品多,活動多,但是能體現_____地域文化的東西少,沒有形成特色和品牌。

四是管理機制有待加強。文體局設在教育局內部,開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農村文化站沒有單獨設立,也沒有專職管理人員。

五是投入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羣眾文藝活動自發、自辦、自掏腰包,資金不足,一些活動受到限制。

三、對策建議

(一)提高認識,把文藝發展納入發展規劃。切實把發展農村文化擺上日程,將促進文藝發展作為考核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指標,確定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量化考核,獎優罰劣。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多出精品。儘快制定出優秀作品的獎勵政策,鼓勵文藝團體、民間藝人創作更多體現時代特徵和農民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二)立足農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從根本上説,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與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適應的現狀,還得立足農村文化的現實土壤,保證農村文化工作有陣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陣地,現有的小廣場、禮堂、活動室等文化場所要添置設施,更新內容;開闢新的文化陣地,建設一批文化廣場、球場以及其他羣眾文化場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種: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間文化,引進外來積極健康文化,培育新生優秀文化。舉辦各種培訓班,科技講座,引導農民興辦文化、參與文化、積極要求文化消費的熱情,引導民間文藝人自編自演健康向上的、貼近農民、貼近生活的文藝節目。

(三)創新機制,培養文化人才隊伍。一是要配齊配強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對鄉鎮文化站人員建立“准入”機制,設置進入門檻,對新進文化站人員的學歷、年齡,特別是業務、特長技能要設置硬性規定,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同時保證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穩定隊伍,提高工作積極性;二是要以文化館和各鄉鎮文化站為基地,分期分批對文藝積極分子進行培訓。培養一大批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藝人和“土專家”,扶持一批文化專業户,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強與大專院校的溝通、協作,爭取有特長大學生到農村實習,搞社會實踐活動,為農村文化建設帶來新鮮理念,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四)強化服務,使“三下鄉”活動向縱深發展。從現在的情況看,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基礎薄弱,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的被動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現階段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應切實加強和改進“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要建立良好的機制,豐富“送”的內容,活躍“送”的形式,選擇“送”的時機。要將送文化下鄉列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要列入目標管理考核,“政府買單,羣眾看戲”的經費要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協作機制,形成單位和部門之間的共同合作。同時,注意探索促進“三下鄉”與農民文化活動的有機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多元投入,為促進文藝發展提供資金保證。 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安排應向基層文化建設項目傾斜,要保證有影響的重大羣眾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市縣鄉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鄉鎮文化中心建設,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閲報欄等文化設施的建設,農村文化人才培訓,鼓勵補貼自辦農民文化大院,還要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扶持農村文化活動的經常性開展。各職能部門要主動與上級部門聯繫,爭取農村文化發展基金。

【第11篇】國中語文學科課改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基本情況:

今年上半年我市被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七年級語文選用了蘇教版國標本語文實驗教材。參加實驗的教師約有130人。幾個月來,我們深入學校聽課、與老師一起座談,檢查、瞭解到我市七年級的語文實驗教學,經過通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課例觀摩、研討;成立課改實驗中心組,課堂教學中能體現課改精神、課改要求和教材意圖,我認為實驗工作起步良好。

主要表現為:

——教學宗旨育人化。具體地説發生了以下“五變”:即學科本位、教材本位的弊端得到較好的克服,由關注學科、關注教材向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的轉變;初步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習慣,大多數教師開始了由教書匠向育人師的轉變;由“教”到“學”的轉變;老師們的教學設計由“教案”到“學案”、由課堂到“學堂”的轉變;

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教學目標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總之,新課改中,教師盡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學任務明確化。學科教學目標較明確,教學內容較豐富,知識本位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得到關照和體現。

——教學方式合理化。教師本位和單向灌輸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課堂教學模式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有了明顯的變革,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意識和課堂結構初步形成。如省中國中部湯莉的《繁星》一文的課堂教學(見教研網頁)就體現了這一點。

——教學作風民主化。師道尊嚴的傳統意識和習慣基本被拋棄,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初步確立,如市二中沈衞《端午日》一課的教學結構及學習活動的設計(見教研網頁)充分體現了這些。尊重和激勵成為大多數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和自覺行為,寬鬆、生動的課堂教學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教學實施創新化。不少教師的思想和手腳獲得解放,不再做教材和教參的奴隸和搬運工,而是以課改精神和課標為指導,結合學校教育資源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膽彌補教材難以避免的不足,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和組織教學。如蔣店中學陳志春老師上的《春》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課堂實錄(見教研網頁),增強了教材的適應性和教學效果,強化了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存在問題:

1.實驗培訓仍嫌不足,需再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課程改革的系統性和艱鉅性決定了課程實驗的學習和培訓任務必然是任重而道遠,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市的實驗培訓雖然取得了顯然的成效,但實驗教師對課改的認識和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尚未完全到位,我們在聽課時發現老師們“新教材,舊教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即使認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要真正都變成教師自覺的行為習慣和能力還要假以時日。

2.部分老師對課改的理驗理解不透,角色的轉變不到位。課程標準建議:老師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但我們有些老師仍未實現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雖然這些老師也注意要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然而學生還未討論,他竟匆匆把結果講了出來,唯恐“浪費時間”,完不成預定的教學業任務;或者是層層設問,把學生引進自己預先設好的圈套中,説教味太濃。個別老師培訓前後上的課基本一樣,變化甚微。部分老師存在這樣一個困惑:課改要搞,創新精神和能力要培養,課改還要不要抓基礎、抓“雙基”?其實讓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紮實的基本功,這與課改並不矛盾。而且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和整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教學中要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總目標認真落實到識字與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作文五個方面的教學實踐中,保證三個緯度的目標得到真正的落實。但有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

3.學科實驗教學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由於教師對課改、對課標、對語文教學缺乏宏觀的系統的完整的認識,實驗教學實踐常常顧此而失彼,課改精神與語文學習、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生情感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閲讀教學與其他方面的教學等等。往往難以協調兼顧,適度把握,和諧推進。如:

①我市的學科實驗教學在作風的轉變和開發學生情感方面取得了較明顯的突破,在轉變教學方式和體現學習過程方面也有了進步,在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則有較明顯的欠缺。

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本次課改的標誌性任務,但在實驗教學中我市有些學校語文教學還未真正實現由灌輸和變相灌輸向探究的轉變,課堂教學合作有餘而自主尚不足,形式有餘而實效尚不足。

③受傳統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的影響,對新教材的創新點、突破點、亮點重視不夠。實驗教學和研討多重課文閲讀教學,而對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研究還不夠。

4.有些教師的基本功不過關,調控課堂的能力不強。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不能正確給予肯定或否定;對於課文中的重點、難點該講清的而未能講清;範讀課文時未能起到示範的作用,甚至還不如大多數學生的朗讀。有位老師安排練習時,只肯定了學生寫在黑板上的答案,卻漠示了台下幾十個學生七嘴八舌的發言,這也反映出教師上課的調控能力不強,也沒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未能用課改理念去指導教學。

5.《學習與評價》《語文讀本》均編得較好,但我市仍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訂購,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學校經費緊張,不敢給學生訂輔助讀本,導致不少學校七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只有一本課本。還有的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難有保證,老師佈置要課外蒐集資料,學生往往手足無措,課外拓展課程資源的難度很大。

幾點建議:

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它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新的語文教材誰也沒教過,沒有一種現成的模式。全靠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去研究、去探索。如果光靠教師自發的行動,缺乏很好的組織,顯然是不能保證大面積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為了有效地實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用好蘇教版國標本七年級語文教材,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本人提出如下建議:

1、各校語文學科組要對實驗工作給以高度重視。每學期要經常組織校內的新課標新教材研討觀摩活動,集體備課活動要突出安排對蘇教版教材的備課內容,要採取多種形式,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校際間的學習交流活動。其間,我們要不斷地“衝電”,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

2、各校要建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要由校長或主任擔任組長,具體的負責本學校課程改革教學工作、指導工作等。

3、建立備課網絡和集體備課制度,確保集體備課落實到位。以校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每週集中一次,保證用集體研究的最好的教案進行教學。

4、建立聯絡員定期彙報制度。我們將會同市課改中心組成員在各自的學區內巡迴聽課,,並加以具體指導。各校備課組長要向各學區的課改中心組成員彙報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研究如何解決的辦法。

5、建立定期研究課制度。各學區根據具體情況定好時間表,排出各類課型、各類學校的研究課時間,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台,共同探討閲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誦讀欣賞課的教學路子。同時各學區要選一所學校作為語文課改示範學校,使其他兄弟學校有學習借鑑的樣板。

6.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讓學生把自己的優秀試卷、日記、作文收集並裝入成長記錄袋。開展優秀作品展示、手抄報、作文集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探索的情趣。

幾點打算:

我們語文學科在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方面,下學期打算做以下幾項工作:

①.組織國中語文課改論文、蘇教版語文教案、課堂實錄比賽,彙集學生單元和考試優秀作文。並將此置於我室學科網頁上。

②.繼續組織培訓,並作有關寫作、誦讀欣賞、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的講座。

③.舉行觀摩活動,內容為:學生的寫字、讀書筆記、課外練筆、課內作文、手抄報、文學社刊展覽。其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為教師提供範例。從而,真正邁出研究新教材的步伐,使我們的語文課改取得豐碩成果。

【第12篇】國小四年級語文學科質量調研檢測分析報告

屯溪區參加市四年級語文質量調研檢測的學生是1788人,平均分為66.9,及格率為75.6,優秀率為18.3。平均分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學生整體的語文基本功有待提高;其二是全區統一閲卷,嚴格執行統一的評分標準,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程度。這樣,不僅達到了此次的檢測目的,還規範了語文閲卷工作的要求,對今後語文閲卷工作的規範化有一定借鑑作用。為此,有必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作一分析和小結。

一、卷面試題分析

從總體看,本次全市國小四年級學科質量調研語文試卷的命題方向比較明確,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注重命題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既檢測了學生對雙基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刪繁就簡,迴歸本位,讓考試較好地發揮了評價所具有的促進學生髮展的本質能。

1、關注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融合。

在本次檢測試卷的卷首,設計了一段情感韻味濃厚,能激勵學生個性發展的“温馨提示”,另外在第四、五、七、八、九等題的要求中,也注重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給學生飽含情感的人文關懷,這樣既能消除學生考試時的緊張情緒與焦慮心境,還能使他們充滿躍躍欲試的樂觀心理。另外,在第六大題中,儘管是對課文內容的檢測,但充滿人文性的命題方式既打破了此類命題常有的枯燥性,又能很好地現學生對文本的真正理解和多元解讀。

2、關注工具性,靈活處理傳統語文觀與新課程語文觀的矛盾。

從學生答題的狀態及反饋的成績來看,本次試卷關注全體學生學業基礎水平的檢測,難易程度適中,命題簡單明瞭、類型多樣,從拼讀檢測、字詞辨析到詞句訓練及仿寫表達等,體現了“雙基”的要求,較之課改初期一味追求趣味性與創新性的命題理念多了幾分沉穩與迴歸。本着揚棄的態度,這次命題淡化了考試甄別與拔高的功能,突顯了檢測的意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語文觀與新課程語文觀的矛盾衝突。但單項測試的基礎題比例偏多,綜合運用題型較少,學生課外閲讀積累的量與質未能通過個別有效的題目來體現,因而好、中、差之間的差距沒法拉開。另外,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特別典型的是要求學生用“心悦誠服”造句。這個詞的運用一定要有語境。閲讀片段因為節選的內容較較少,這個詞在節選內容缺乏語境。因此學生用這個造出的句子幾乎都是一個模式,意思表達不完整,且缺乏一定的意義。

3、關注開放性,注重閲讀檢測及與其他學科的積極配合 。

今年的試題有一個亮點:加大了閲讀檢測的容量,突出了閲讀訓練的綜合性。其中,第七題“生活中的語文”的命題內容富有時代感,以綠色及環境保護為材料,站在“大語文”的高度引導學生要開闊視野學語文,面向社會學語文,面向生活學語文。第九大題課外閲讀題命題富有時代感,以舉國上下皆很關注的“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為題材,注重學科知識的滲透,把對語文知識的檢測放置在豐富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命題煥發了時代的氣息。且既考查學生在短時間內讀懂資料的能力,又能從學生的表達中看出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的好壞與否。作文命題為“感動”,雖然所有的學生都有話可寫,但因為各類新聞媒體對汶川的密集報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類文章題材太過集中,而“感動”的話題又太大。作為四年級的學生難以從深層次提煉中心,致使大部分這類文章“文過白,情太淺”。另外,由於學生選擇的有關汶川地震的題材都是從電視、網絡、報紙上看到的,聽到的,因為缺乏實在的感受,習作的表達僅停留在簡單的敍述上,缺乏生動、細緻的描寫,雖有感卻難以動心。因而作文得高分的不多。當然,這與教師的指導、學生思路的狹窄也不無關係。

4、關注整體性,注重辨析能力的培養。

試卷的第一—六大題是標準化試題,綜合性較強,從辨析錯別字、詞義、按要求寫成語、組句等基礎知識點入手考查學生字、詞、句的綜合運用能力及辨析能力。落筆雖簡單卻要經過一番思考,對於基礎教差的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第七題的出題意圖明顯與傳統閲讀題型不同,加大了難度,要求學生既有較強的閲讀分析、辨析能力,還要求學生具備關注生活,關注環境的能力。從卷面反饋看,部分學生還是在此題上栽了個“跟斗”。

從卷面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紮實,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取得成績較好。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同音字的辨析有誤,不能正確理解與審題,閲讀理解的片面性等。這些問題有待於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進。

二、閲卷操作小結

語文試題的批閲歷來是尺度最難把握、水分最多、問題最多的。由於屯溪區期末考試閲卷工作是以城區各校和各鄉鎮為單位組織進行的,雖然有統一的評分參考,但由於各種原因,在具體的操作中,執行標準有差異。這不僅影響教育教學的評價,也直接影響到平時的教學。為此,根據目前教育改革力求科學、紮實穩步推進的趨勢,結合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的新要求,細化評分標準,使之便於操作;規範閲卷要求,使之教學評價更趨於合理。這對今後教育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在閲卷中,我們力求嘗試:

1、把基本功訓練的考查作為評價語文學習的根本。首先要求試卷中所有填空題、回答題裏的錯字、別字每個扣0.25分,一空或一題內的分扣完為止。表述題中語言不連貫、病句一句一分,一空內扣完為止。習作的評分也是如此。除要求按習作的內容和表達的形式細化等級外,要求教師在批改習作時做出圈點、批畫。從整體入手給學生的習作劃定等級後,再按圈點,影響意思表達病句一句1分,病句最多扣4分,錯字、別字一個扣0.25分,最多扣3分。習作批改主觀性、隨意性不僅在此項具體的量化要求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強化了語文基本功的考查,對今後的教學起導向作用。

2、對每篇習作的批閲堅持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標準,對整個習作的批閲過程堅持統一尺度。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標準在操作中是:內容從整體把握習作説了什麼,是否感人,是否有一定的意義;而形式則具體看敍述的條理性和詳略是否得當、是否有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述。統一尺度的操作是:為避免誤差,將習作批閲的教師分成兩組,每組8人,確定一個組長。批閲前兩組一起確定標準,把握要求,然後拿樣捲進行討論,統一認識後分頭批閲。每本批閲完,交組長審閲。遇到問題,及時協調溝通,調整分數。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大組協調。遇到共性問題,統一看法,及時解決。這樣的閲卷過程也成了閲卷教師對習作教學的再認識、再交流過程。

3、矯枉過正,該給分的不吝嗇,不該給的分不送含糊分。課改中,由於對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這一理念的認識有偏差,一度出現凡是學生的理解都是對的,含糊不清的對,答非所問也給滿分,甚至是價值取向有偏差的也給分。這樣的教學,教師丟失了自己的主導作用,學生的閲讀水平得不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訓練。鑑於此,對一些試題的答案做出明確規定並嚴格操作。例如,檢測試卷第九題的第三小題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閲卷前,規定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三個要素的交代和兩層意思的概括,少一個要素扣0.5分,少一層扣一分。再比如,這一題的第七小題要求回短信。學生肯定有話可寫,但語言不連貫、表數不清的句子一句扣一分。

4、對漢字書寫評價實行嚴格把關,要求筆畫書寫到位,結構勻稱。學生的漢字書寫評價歷來是較難把握的,即使試卷中留有書寫分,各單位自行組織閲卷時,也往往是全送分了。此次統一閲卷前,明確規定,筆畫書寫不到位的不給分,如“港”字的下部“巳”寫不到位不給分;“蜒”字的倒數第三筆寫成兩筆的不給分。字寫得不規範的也不給分,如偏旁搭配不當、結構不合理等,但教師批閲時要畫出不當之處,扣分要扣得合情合理。

規範閲卷操作,統一評分標準,儘管給閲卷帶來不小的工作量,大家都很辛苦。但通過閲卷,教師對教學評價有了新的認識,大家普遍認為對今後的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屯溪區國小語文學科評價組

2010年7月23日

【第13篇】漢語言文學網絡編輯職業現狀及發展前景調研報告

絡向世界範圍的網民進行發佈,並且通過網絡從網民那裏接收反饋信息,產生互動。網絡編輯是指利用相關專業知識及計算機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從事互聯網網站內容建設的人員。網絡編輯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職業,20xx年首次被列入國家職業大典。

(二)職業等級

本職業共設四個等級,分別為:網絡編輯員(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助理網絡編輯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網絡編輯師 (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網絡編輯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三)職業待遇

全國網絡編輯平均月薪可達到20xx元左右,不同城市略有差距。站點越小工資越少,大型的門户網站的編輯月薪可達到5000元以上;頻道主編可達到8000元以上。

(四)網絡編輯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

1.需要懂得seo的基礎知識

對於網編人員來説不一定要很精通seo,但是要知道seo是怎麼一回事,包括內容的標題的設計、關鍵詞加粗、文章內部錨文本的設置、關鍵詞的佈局等等,這些基礎知識還是要懂得,雖然我們説用户體驗最關鍵,但是如何然個搜索引擎更好的理解我們的內容也是關鍵的一環。

2.懂得線上營銷的知識

對於一名合格的網編來説在編輯文章的時候不能就只是生搬硬套的,像木頭似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假如網編都不知道目,消費者讀了這篇文章,能產生消費慾望嗎?能給我們的站點帶來實質的價值嗎?能給站點帶來用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否則,寫了沒人看,那為何還寫?所以,對於一名網編來説還是需要懂得一些線上營銷的只是,要懂得抓住用户的心理,一步步將訪客轉換為我們的客户。

3.要知道怎樣獲得自己需要的寫作材料

作為一名網編人員,我們每天要接觸很多相關行業的資訊和知識,如果僅僅只是依靠現有自己所瞭解的信息,你會發現有一天肚裏的墨水就會被寫幹,到最後就會發覺沒有東西可以寫了,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尋找寫作的靈感。

二、現狀分析

目前的從業人員主要是由傳統媒體(如報紙、雜誌、電視、電台)編輯、記者、網站管理員、圖文設計等職業中分流出來的。缺乏統一的職業標準與規範,給企業的培訓、考核及人員使用帶來很多技術困難。因此,通過網絡編輯國家職業培訓,把網絡編輯人員素質的管理納入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對網絡編輯人員專業隊伍的建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職業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着互聯網的越來越普遍,網絡編輯這個工作也成為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崗位。按照網站數量估算,目前,中國擁有網絡編輯從業人員多達600萬人,在未來的10年內,網絡編輯職位將呈需求上升趨勢,總增長量將超過26%,比其他各類職位的平均增長量還要高。網絡編輯職業的發展,已日益引起業界和相關領域的密切關注。網絡編輯從業人員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網絡媒體隊伍的整體水平及網站內容是否取得成功。隨着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站的不斷湧現,網絡編輯職業的前景也將是光明璀璨的。

據估算,中國擁有網絡編輯人員近600萬,而傳統媒體有編輯記者75萬人,網絡媒體從業人員從數量上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同時,現在網絡編輯的學科背景與六年前相比,也有了顯著的變化。20xx年以前,有着計算機學科背景的編輯成為各大網站的主力軍,但自20xx年以後,網絡媒體競爭逐漸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被視為網站發展的'聖經',有着社會科學背景的編輯逐漸佔據主流,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進入網絡大潮。從20xx年開始,網絡媒體從業人員與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進行大輪換,網站人力資源結構也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既有新聞、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財經、歷史、外語等專業的人員。

三、行業挑戰與優勢

(一)網站編輯工作的挑戰

從職業本身來説,除了懂得傳統的新聞報道,還要了解互聯網的網絡編輯等技術手段;

網絡24小時運營,新聞、體育等編輯人員需要倒班,突發事件要隨時報道和跟進,比較辛苦。網絡新聞是實時的,對人員的判斷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等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網絡新聞互動性較強,經常會有網友跟帖討論,實時關注和討論。如何與網友互動,把握媒體的輿論導向,對網站編輯是很大的挑戰。

網絡編輯職業的優勢

1.信息傳播的靈魂工程師

網絡編輯是一個新興職業,從事網絡信息的工作人員——網絡編輯師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站靈魂工程師。

2.列入國家職業資格大典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20xx年3月24日公示的10個新職業名單中網絡編輯名列其中,並已經被列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自05年網絡編輯員國家職業資格鑑定考試

開始啟動至今,網絡編輯這個新興的職業開始受到關注,網絡編輯職業資格鑑定也越來越受到矚目。網絡編輯職業資格鑑定考試的推出是很多目前在職的網絡編輯的福音。

3.網絡編輯需求呈上升趨勢

目前,網絡編輯從業人員一般是非專業中分流出來的,缺乏統一的職業標準與規範,給企業的培訓,考核及人員使用帶來了很多技術困難,目前絡編輯從業人員多達300多萬人,未來10年內,網絡編輯需求呈上升趨勢,總增長量將超過30%。

4.靈活快捷的培訓方式:遠程培訓短期面授

遠程培訓:依託於網絡編輯遠程培訓平台採用靈活自主的學習方式。遠程培訓包括:在線課程、模擬作業、在線作業、練習及模擬測試、專家在線答疑輔導、專家考前串講、教學案例及文獻資料庫等。

短期面授:學員在網絡編輯培訓鑑定機構接受職業技能實訓輔導。對於滿足寬帶上網的學員或無法到實訓輔導站學習的學員,也可選擇在“網絡編輯遠程培訓平台”上進行實訓課程的學習。

5.中國十大高薪職業

隨着互聯網的日益發展,我們生活中已進入了“網絡時代”。而作為互聯網的核心元素——網站信息成了各大網站的焦點,由於網站的迅猛發展,網絡編輯師已成為it界的新貴,成為新一代的it金領人士。

四、行業前景分析

自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出現大量的各種類型網站,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顯示,截止20xx年1月,中國萬維網站點數為668900個,比20xx年1月增加7.34萬個,增長率為12.3%。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

按照網站數量估算,目前,中國擁有網絡編輯從業人員多達600萬人,在未來的10年內,網絡編輯職務將呈需求上升趨勢,總增長量將超過26%,比其他各類職位的平均增長量還要高。網絡編輯職業的發展,已日益引起業界和相關領域的密切關注。

由於網絡編輯職業是個新興的職業。目前的從業人員一般是由傳統媒體(如報紙、雜誌、電視、電台)編輯、記者、網站管理員、圖文設計等職業中分流出來的。缺乏統一的職業標準與規範,給企業的培訓、考核及人員使用帶來很多技術困難。因此,通過網絡編輯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把網絡編輯人員素質的管理納入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對網絡編輯人員專業隊伍的建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職業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着it業的發展,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站層出不窮的湧現,網絡編輯職業的前景也必將更加光明璀璨。

五、總結

網絡編輯作為一種新型職業,競爭力較強,但是職業要求也較高,有優勢也有挑戰。總的來説,網絡編輯的發展空間很大,對於我們來説是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第14篇】在“課內語文學習法”專家調研報告會上的講話範文

各位專家:

下午好!很高興我們因為“課內語文學習法”而在一起研討。昨天的各位專家點評甚是精彩,有許多寶貴的意見值得我們學習,謝謝你們給我和我的同事們的褒獎和鼓勵。

今天專家們坐在一起為語文教學而爭論、各抒己見,我以為是一件好事,你們的研究都是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理論指導,而我們的教學也為你們的研究提供素材,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使大家共同進步,也為中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活水。最近我正好在教諸子散文,説到百家爭鳴,我和學生們説真的要感謝那個看似混亂實則開明的時代,有人説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十個時代之一,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在那時總結又由那時傳承下來,就是因為爭論而激發了先人們的智慧,如果不是那樣自由寬鬆的文化環境,今天我們到哪裏去學習孔子的進取、老莊的灑脱?反面的例子是曾並稱顯學的儒家墨家,隨着大一統的國家建立,尤其為中央集權的需要,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兼愛、非攻”的民主思想自然被擠出主流,哪裏還顯呢?

昨天討論到“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個語文界爭論不休的問題,以我們一線教師的實踐來説,其實是同樣重要的。

教什麼內容,除了教材編者的意圖每個老師需要深入領會之外,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機動,學情永遠不能忽視。我們所上的'每一節課都只是語文系統學習的一個環節,環環相連才能構成完整的語文課,學生也才能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培養出語文運用的技能。

至於怎麼教,即使是沒有做過教法專業研究的普通教師也會在口口相授的聽課中按照某種套路來教學,這些套路經過研究者們的歸納和改革就成了教法或者是學法的模式,無非是為幫助一線教師上好課。

今天我們重點要談的是“課內語文學習法”的特點,也許有人一提起模式就反感,感到因為形式限制了內容,就不是好東西。我想來打個比方,我是個母親,得負責孩子的吃喝,所以雖然覺得做飯很麻煩,為了孩子的身體,還是每天精心挑選,給她做營養豐富、搭配合理、科學健康的飯菜,但是孩子還是不領情,她自己渴望在外買着吃,就盼着我有人請客出去吃飯,她好換換重口味,蘭州拉麪、肯德基,我就讓她自己處理,但以他們的想法吃太多快餐會導致膳食不平衡。説明什麼呢?僅僅一種做法,很容易生厭,即使你的營養再豐富,也會看着就飽了。得換又不能由着她胡來,得適時而動。

“課內語文學習法”的優勢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它的創設意圖就是培養創造力,這個與知識學習也並不矛盾,只是側重培養其自學能力罷了,以我的經驗,學生在一節課上總是能提出一兩個似乎於教參上找不到的問題,比如昨天我的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春上村樹和李白的生命觀的比較,也總有學生能夠回答,因為那可能是他們的喜好,討論未嘗不可,這就是生成之美,比起我們的一些固定的視界或許更寬,我們為什麼怕這些發現呢?應該支持啊,這是給我們找到新的視角來賞析啊。

當然傳統的經典的視角教師是可以直接講解的,這些選文的研究可能很精彩,教師好準備,也好講授,但是這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題,這就如同命題作文,讓你寫《誠信》,你卻寫《彎道超越》,怎麼找到爭論的結合點呢?當我們論辯的時候,偷換概念是容易將主題引入岔道的。我們今天的命題還是上法,不是內容。今天吃的是西餐,雖不是中餐,也有營養的,如果在座的哪位設計出泰國菜,我也樂意烹調,請大家分享。

應盛主任的邀請第一個作為高中教師來體驗實踐他創設的教法,對於我這樣一個老教師來説,除了麻煩以外就再無什麼功利可求了。其時我想起魯迅的《吶喊自序》那段和金心異(錢玄同)的對話“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説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説:“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説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於是我終於答應他也做文章了。”把自己比作魯迅是有點不謙虛,但是那份理想主義也就是答應做實驗教師的動力吧。畢竟在今天這樣扭曲的功利主義之上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學生學得是不是太累?是不是學得太無趣了?換換口味為什麼就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