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認識周長》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21K

《認識周長》教案(精品多篇)

《圖形的周長》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周長和麪積的意義及其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熟練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數學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理知識:

1、同學們,前面我們複習了垂線、平行線以及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特徵等內容。今天,我們繼續進行總複習。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看到這個長方形,你想到了哪些有關長方形的知識?

二、複習知識:

1、由長方形的周長你還能想到什麼圖形的周長?你是怎麼想的?分別是怎麼計算的呢?(板書公式)

2、計算周長時,你認為要注意些什麼?

3、除了想到周長的計算,你還能想到什麼?

4、長方形的面積怎麼計算?由長方形的面積你還能想到什麼圖形的面積?你是怎麼想的?這些圖形的面積分別是怎麼計算的呢?

5、計算面積時,你認為要注意些什麼?這麼多的公式怎樣記憶比較快?(板書公式)

6、小結:從這些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我們每學習一個新的圖形計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轉化成一個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公式進行計算的。(板書:轉化)

7、對於這部分內容,還有什麼問題?什麼地方最難?

三、鞏固練習:(課件)

1、判斷:

(1)一個長方形長20釐米,寬10釐米,它的周長是30釐米。( )

(2)半徑是2釐米的圓,它的周長和麪積相等。( )

(3)一個梯形,上底4釐米,下底6釐米,高3釐米,它的面積是15釐米。 ( )

(4)在同一個圓中,半圓的周長比圓周長的一半長。 ( )

(5)一個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分米。( )

(6)一個邊長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20平方米。( )

(7)一個圓,直徑是2釐米,它的面積是12.56平方釐米。( )

2、搶答題:

(1)一個梯形的面積是15平方分米,上底與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2)小圓半徑2釐米,大圓半徑3釐米,小圓周長與大圓周長的比是( ),小圓面積與大圓面積的比是( )。

(3)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三角形的面積大8平方釐米,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釐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釐米。

(4)一個梯形的面積是15平方分米,上底和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3計算下面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五、總結,注重體驗

六、作業,留有回味。

思考題:下邊的兩條線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條長2釐米,下面一條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據這兩條線段,想象出哪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能分別計算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嗎?

什麼是周長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平面圖形周長的教學。舊教材是把對周長的認識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編排在了一起,而現在我們是用一整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知什麼是周長,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充分感受,從而理解周長的含義。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縣直國小,學生大都來自縣直各單位,具有較好的家庭背景;學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學條件優越,多媒體教學設備齊全,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又由於一些圖形都是學生所熟知的,所以學生學起來比較順利。

四、教學設計

(一)描一描,説一説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從網上搜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圖片,想欣賞一下嗎?請看(播放課件)這些樹葉漂亮嗎?想不想描下它們的形狀來?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着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實物投影展示)

請用筆指着,説清楚是從哪裏開始的,又到哪裏結束。

描的對嗎?表達得非常清楚,請回。

3你們是從哪裏開始描,又到哪裏結束的?(説得真好!誰再來説?)

4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裏開始,大家都是沿着樹葉的邊線描了一週,請看(動態演示),這一週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5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請拿出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後在小組裏相互交流一下。

剛才同學們沿着圖形的邊線描了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從我們身邊找一個例子説説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也可以下位找。(指導:地面周長、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鞋底周長)

2誰來説一説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説邊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嗎?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週有多長,也就是平時所説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釐米?

估計的準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重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誰來説説自己的腰圍?看來同學們的腰圍大約在60 cm左右。

4小結。

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所以想邀請你們參加下面的闖關比賽。有興趣嗎?

請看(出示):這裏共有3關,每闖過一關都會得到相應的分值。最後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勝利者!有信心嗎?讓我們充滿自信迎接挑戰!

(四)闖關練習

1先看第一關,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這裏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看課本45頁第2題,做在書上即可。都完成了嗎?好,請你看仔細,答案馬上就要揭曉了(出示答案:第一個圖形的周長是13 cm,第二個圖形的周長是10 cm,第三個圖形的周長是8 cm)。

選擇長方形的能説説是怎麼測量和計算的嗎?有不同方法嗎?大家真聰明,關於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後面我們還要研究。

第一關誰成功了?請為自己加上100分!

下面兩關需要小組合作完成,要求小組內每人都會才能加分。明白嗎?

2繼續闖第二關。(課本45頁第3題(2))

請看(課件出示圖):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繼續看,把第二個正方形沿虛線剪掉一塊,變成了這樣。它的周長是哪一部分呢?(指名説説)

這一關的問題就是: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麼?

請小組利用學具討論。

好!它們的周長一樣嗎?哪組來説明理由?(可展台演示)有不同的方法嗎?

我們再來看看(根據學生回答演示移動的方法):讓兩個圖形的邊重合,可以看出,這幾條邊(閃動)分別相等,只來比較其餘兩邊是否分別相等就行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閃動豎邊並移動)這兩條豎邊相等,(閃動橫邊並移動)這兩條橫邊相等,所以它們的周長相等。

誰闖過了這一關?祝賀你們!每人加200分!

回想一下,剛才大家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圖形周長的?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闖最後一關!

3第三關。(課本45頁第3題(1))

請看(課件出示):這是兩個同樣的長方形。我們分別剪一下。

問題是:它們兩個的周長還一樣嗎?為什麼?小組利用學具趕快討論。

找到答案了嗎?誰來説説理由?我們來看一下正確答案(課件演示)。

這一關哪組闖過去了?請加上300分!

現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賀你們!其他同學不要灰心,有信心趕上他們嗎?希望你們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頭趕上!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周長,並且用周長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五、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微機向學生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後,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慾望;緊接着教師創設了第二個教學環節,描樹葉的輪廓,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温;然後教師又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繫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後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藉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在一系列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中深化概念。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闖關比賽形式的練習,一下子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且將本節課的練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練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第一關中,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和計算方法,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且為後面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第二、三關比較圖形的周長,學生通過比較圖形的周長,掌握了比較的方法(移動、測量),再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下面的問題就容易了。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測量自己的腰圍時,教師指導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學生對腰圍的認識還不夠,隔着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

六、案例點評

本案例較好地體現了《標準》的精神,首先通過描樹葉的邊線,得到樹葉的輪廓,然後把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放在一塊,讓學生去描,給了學生一個直觀感知的過程。估計腰圍、測量腰圍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為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提供了感性材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並沒有把周長的概念教給學生,而是通過學生描一描、摸一摸、估一估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體驗。在知識的應用上,教師的設計也別出心裁,用闖關遊戲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並運用知識。

周長的認識 篇三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3頁的內容、第84頁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周長,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一週。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動中理解周長的概念,瞭解測量周長的方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練習。

教學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計算出周長。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教具準備:樹葉、尺子、軟尺、細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聯繫。

1.出示學生籃球場的情境

經常運動可以鍛鍊身體,小美計劃每天繞着籃球場跑一圈,我們看看她是怎麼跑的。(出示動態演示跑步)

師:小美跑得對嗎?為什麼?你覺得她應該怎麼跑?

生1:她跑得不對,沒有繞着籃球場的邊線跑。

師:這一次,小美又跑夠一圈了嗎?應該怎麼跑?

生1:不夠,沒有跑回到起點。

小結:從一點出發,沿着邊線,最後回到起點,這樣跑才是圍着籃球場跑了一圈,這一圈在數學上稱它為“一週”。(板書:一週)

師:你知道籃球場的一週有多長嗎?小美爸爸測量出籃球場一週的長度是66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一週的長度”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周長的認識)

二、探索體驗,理解周長的本質。

1、認識平面圖形的一週

出示平面圖形長方形、三角形、圓

師:你知道這三個圖形的一週指的是哪嗎?説一説、指一指。

師:你能找到身邊物體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週嗎?(學生找一找、摸一摸)

師:你真厲害!老師為你驕傲!現在有些物體表面的圖形跑到練習紙上了,請你描一描它們的一週吧!

學生在練習紙上描一描活動一中古畫表面、綠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樹葉表面、鐘面的一週。

學生展示描圖形的一週。

2、圖形一週的長度

師:我想把這幅古畫的四周裝裱上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呢?實際上就是要算什麼?怎麼做?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邊的長度,再加起來。

師:你真棒!經過測量,古畫每一條邊的長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邊的長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師:你們真聰明!把古畫四條邊加起來得到的20分米,就是這幅古畫表面一週的長度。那綠色小旗表面一週的長度又怎樣才能知道呢?

生: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師:那五角星表面一週的長度呢?

3、找到測量不規則圖形一週的長度的方法,化曲為直。

師:樹葉和鐘面的邊線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測出它一週的長度嗎?

生:用細線繞一週,再把細線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為直)

師:樹葉表面的一週指的是哪裏?用什麼方法測出它一週的長度呢?

生:用剛才繞細線的方法。

師:剛才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樹葉表面等圖形,我們都能通過測量,算出它們的一週的長度。(板書:圖形一週的長度)

4、質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現角、不封閉圖形,組織辨析。

師:彎彎曲曲的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這些圖形,都能算出一週的長度嗎?

生:能。

師:那這兩個圖形誰來找一找它們的一週,並算出它一週的長度?(出示角、不規則圖形)

生:算不出一週的長度。因為角和另外那一個圖形從起點開始沿邊線回不到起點。(學生指一指)

師:這兩個圖形和上面的圖形區別在哪裏?

生:這兩個圖形從起點沿邊線回不到起點,沒有封閉起來。

師:像角沒連起來,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不封閉圖形。

師:那像長方形、三角形、圓等這些圖形能夠從起點沿邊線回到起點,沒有缺口的,我們叫什麼圖形?

生:封閉圖形。

小結: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板書)

三、練習鞏固

1、下面各圖形中,哪些是封閉圖形?描出封閉圖形的邊線。

(課本84頁第1題)

2.下面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是怎樣想的?

3.一塊長方形草地被分成A、B兩部分,小鹿和小馬分別繞A、B跑一圈,它們跑的路一樣長嗎?

四、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嗎?!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本第83頁“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裏飯桌表面、電視機顯示屏表面等物體的周長。

板書: 周長的認識

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圖形的周長》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4頁.練習二十的第l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麪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並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教具準備:

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周長和麪積的含義

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説出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説一説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後,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麼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

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説出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然後,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公頃、平方千米。)

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麼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

二、周長和麪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請説一説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複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然後,複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

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係?

表示什麼?它是哪兩個數量的比值?

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教師:從前面的複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

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教師説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題目中沒有給出數據,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據,然後自己想辦法量出數據,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麼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有沒有不同的做法。

3.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説一説思考的方法,並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説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

4.做練習三十的第9題。

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説的事情,然後指名説一説題目中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學生明白後,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4、5、6、7、8、10題。

認識周長 篇五

我校張秋霞教導在本次太倉市級教研活動中執教了“認識周長”,我參與了其磨課的過程。張老師儘管任教國小數學時間不長,但是她的數學功底很紮實,對於數學教學頗有見地,而且文章寫得也不錯。在磨課的過程中,我愈加有這樣的體會。

在這節課上,張老師非常準確地把握了這節課的重難點,她的思路非常清晰,從認識邊線——認識一週的邊線——認識周長——計算周長——自己測量數據計算周長 ——瞭解周長在生活中的運用,脈絡非常完整且有條理。在認識邊線中,基於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她又分了兩個層次,一是藉助有邊框的平面圖形認識邊線,二是找出沒有邊框的物體某個面的邊線。通過這兩個層次,學生對於邊線從具體實現了向抽象的有效過渡,對於邊線,他們的認識就突破了“有線”向“無線”的飛躍。這對於學生準確建立周長的概念是非常有幫助的。在認識一週的邊線中,張老師也煞費苦心,從學生指一指揭示“一週”,再利用另一個素材,通過教師指,為學生提供辨析的一次機會,以此讓學生牢固樹立“一週邊線”的概念。教學進行到這裏,“周長”的概念可謂“呼之欲出”,張老師通過屏幕演示,用線繞樹葉邊線一週,拉直,用尺量出長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周長就是一週邊線的長,另一方面則向學生預示了測量周長的方法。在計算周長一環節中,張老師同樣分成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她出示了教材提供的兩個圖形,讓學生説説求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就是求“三角形”、“四邊形”的什麼?以此強化學生對周長的認識。然後出示數據,讓學生分別計算。第二環節她出示了課後的一道練習題,有等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通過這項練習,一則可以鞏固周長計算,另則可以生髮多樣化的計算,引出簡便的計算,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可以説,張老師的這節課層層深入,是一節有着濃濃“數學味”的課。當然作為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不影響這節課的整體效果。

聽後,教研員楊老師對此課作了詳盡的點評,在肯定的同時,楊老師提出了許多意見,對於這些意見,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在這裏提出,以求引起大家的討論。

1.楊老師認為數學中的“方法”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應該是老師告知。我想,在這個觀點上,楊老師太過偏激,她忽略了教師作為“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個成員,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適時點撥學生的疑難困惑。試問:如果“方法”都能由學生探索,那麼教師的作用如何體現?何況,有很多的方法學生根本就探索不出,尤其對於像我們這樣生源的學校。在課上,學生自己測量圓形物體時,的確沒有出現滾動的方法,那麼教師將其介紹給學生,也不失是一種教學策略。在這裏,我想説,關於方法,一方面可以通過自行的探索習得,另一方面通過有意義的接受也能讓學生從中習得。

2.楊老師提出教學中素材不要多換,要用足、用好。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要辯證地看。用足、用好教學素材這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因為更換了素材而被認為沒有用足用好。記得2001年我執教省級教材培訓會的一節課,當時用遊樂園的一個大情景貫串整個教學過程,著名特級教師沈重予老師來聽我試上,當下就提出,對於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反覆利用一個情景,會讓學生的視覺產生疲勞,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而頻繁的更換情景,則令學生目不暇接,不利於他們靜下心來思考。因此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只要把握好度即可。在課上,張老師利用一個宣傳牌,讓學生指一指幫助理解一週的含義;再利用另一個宣傳牌,老師指,從而讓學生進行辨別。如果在這裏,教師不更換宣傳牌,那麼在學生已經正確指的基礎上再故意指錯,老師是不是顯得太做作?

3.楊老師提出,將圖形剪下再認識“邊線”比不剪下認識“邊線”要更有利於學生的認識。同時楊老師還介紹了自己上課時的處理方法。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楊老師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設計意圖,關於“邊線”的處理我在“評課的藝術”一課中有具體的闡述,這裏不再贅述。何況,每個人認識的角度不同,決定了他們在處理教材上方法的不同。可能楊老師的處理方法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別的不同的處理。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正因為不同的思路都能達到同樣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才能成為一門藝術引起無數有志者為之不斷探索而樂此不疲,如果只有一條路,那麼,有了那些特級教師們的努力,我們就只需步其後塵,無需努力了。

以上只是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如能引起某些討論,那可就是我寫這些文字的目的所在。

周長的認識 篇六

教學目標:

1.結合事物或圖形,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一些物體表面及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

突破方法:在“圍一圍”“議一議”“量一量”“試一試”等實踐活動中感悟和理解周長的實際含義。

教學難點:

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突破方法:

在具體活動中,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法:

遷移類推、動手實踐和觀察法。

學法: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帕、樹葉、線、直尺。

學習準備:

樹葉、線、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教師講述《新龜兔賽跑》的故事:龜兔第一次賽跑,小兔子由於過於驕傲和輕視對手意外的失敗了,這一次它決定要認真的和小烏龜重賽一場,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課件播放《新龜兔賽跑》的動畫。(小兔子沿着跑道的外圈跑,而小烏龜卻沿着跑道的內圈跑,小烏龜再次勝出。)

教師:小烏龜為什麼能再次取得勝利?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有的同學説小烏龜跑得路比小兔子短一些,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

感受周長:

請學生小組合作在老師發給的跑道圖上用紅筆描出小烏龜的路線,再用藍筆描出小兔子的路線。

教師介紹:小烏龜跑步的路線是圖中跑道內圈的周長。

小兔子跑步的路線是圖中跑道外圈的'周長。

(教師順勢板書課題《認識周長》)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圍一圍

(1)(出示手帕)師:看看老師手裏是什麼?

生:手帕。(本站★)

師:對,老師覺得這個手帕不夠漂亮,想讓手帕變漂亮些,於是要給它鑲上花邊,你知道該鑲在什麼地方嗎?哪位同學能上來告訴老師,幫幫老師的忙。指名上台指出:花邊應鑲在手帕邊沿。

學生上台演示。

師:同學在鑲花邊的時候,剛好圍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一週。老師現在把同學鑲的花邊用線畫出來。從這一點開始圍手帕剛好一週回到原來這個點上,這條線的長度就是手帕的周長。(教師課件出示:圍手帕一週的長度就是手帕的周長。生齊讀一遍。)

師:同學們,看到書上例1,動筆畫出桌布的周長。畫好之後,同桌互相檢查。

(2)(出示樹葉)師: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樹葉)誰來指出它的周長?

學生上台演示。

師:説説你是怎樣圍的?

生:我是從樹葉這點開始沿着它的邊圍一週。(教師出示課件圍樹葉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生齊讀一遍。)

2、啟發聯想。

我們剛才指了指手絹、樹葉的周長,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面的周長,能用電子白板上的話來説一説嗎?

生1:圍課本封面一週的長度就是課本的周長。

生2:圍水桶面一週的長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長。

生3:圍課桌面一週的長度就是課桌面的周長。

……

3、摸一摸。

師:我們用手指了周長,那同學們我們能摸一摸周長嗎?

生:能。

師:同學們剛才説到課本封面和課桌面的周長,那你們能試着摸一摸它們的周長嗎?(教師板書:摸)

師:課本封面是什麼形狀?

生:長方形。

師:手帕是什麼形狀?

生:正方形。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各不相同。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它們,可以概括為?(圖形)

那也就是説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些圖形哪些是它的周長?

師:為什麼第一個和第三個不是它的周長?

生1:第一個圖形圍多了。

生2:第三個圖形沒有圍滿一週,也就是圍少了。

師:圍圖形周長時,一定要注意是圍一週,不能多也不能少。

4、量一量

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的周長呢?那現在請拿出你們準備的樹葉、直尺、線,同桌齊動手量一量樹葉的周長,並説一説你們是怎樣量的?

同桌交流合作。

指名彙報:

生:我量出的樹葉周長是26釐米,我們先用線圍樹葉一週,再用直尺量線的長度。

請同學們看到書上例2。

追問:剛剛我們量了樹葉的周長,那你能想辦法量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2)演示交流。

(3)代表彙報

生1:我們用直尺先量了每條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知道它的周長。

生2:我們是用線直接沿着長方形的邊圍了一週,再用直尺量出線的長度,就知道它的周長。

5、試一試。

動手比較圖形一和圖形二的周長。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78頁“課堂活動”。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新內容?

生:周長。

師:什麼是周長?

生: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師:在圍圖形的周長時,要注意什麼?

生:注意只圍一週,不能多也不能少。

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認識周長 篇七

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2課時:認識周長)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3、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顯示生活裏的數學,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認識周長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物體的邊線。

1、出示一面無邊框圓形鏡片

師:這是一面鏡子,老師每天早上用它的時候都是這樣拿的(演示手勢)很小心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鏡子是玻璃的,沒有邊框,易劃手。)

那誰能幫老師想個辦法,解除這個麻煩呢?

我也想過給鏡子鑲一道金屬邊框,可我怎麼知道這個邊框倒底要多長? (可以用軟尺量一下。)

師:你能指給大家看看,量哪裏嗎?

點名指一指邊線,如果學生指着邊線上的某一點,教師適當加以引導。

師:同學們剛才所指的,其實就是這個鏡面的邊線。

2、(出示數學書)師:你能指出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在哪裏嗎?引導學生指的方法(從某一個點出發,沿邊線繞一圈,回到起點)

誰再來指一下三角尺的邊線?生指,師生指。 同桌互指三角尺的邊線。

3、出示想想做做2

師:你能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嗎?請大家任意挑兩幅圖描出它的邊線。

學生獨立描出第二題圖形的邊線,並相互交流。

師選取兩位同學的作業做對比,指出畫時應貼近邊線畫。

二、認識周長

1、(出示例題圖)

師:兒童游泳池池口的邊線在哪裏?誰來指給大家看。

指名上台説一説、指一指,動態畫面演示出遊泳池池口的邊線。

師:游泳池池口的邊線的長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

誰再來説説什麼是游泳池口的周長?指名説,互相説。

2、剛才我們所指的數學書封面的邊線的長其實就是什麼?(課件出示。)誰再來説説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3、你還能指出這是什麼的周長嗎?誰來邊指邊説。

三、測量計算周長

1、(出示一片樹葉)師:你能指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嗎?(課件演示)樹葉的周長到底有多長呢?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想到用工具去測量,再追問:你們想用什麼工具,怎樣測量?

指名講解測量方法。(用線圍周長,作記號。再用尺量線的長度,就是周長。)(教師説明:選整釐米數)

分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測量。師輔助。(注意:起始點,並要貼近邊線量)

指名講解測量方法。(用線圍周長,作記號。再用尺量線的長度,就是周長。)(教師説明:選整釐米數)

分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測量。師輔助。(注意:起始點,並要貼近邊線量)

2、(出示試一試左邊一圖)師:這個圖形的周長你覺得可以用什麼測量工具?為什麼?能一下子直接測量出周長嗎?那怎麼辦?(引導學生説出測量每條邊的長度,課件出示每條邊的長度。)

追問:知道了每條邊的長度後,該怎麼得出周長? 指名回答計算方法。

然後獨立測量計算右邊圖形的周長。

小結明確:一個多邊形的周長就是圍成這個圖形的所有線段的長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做一做,並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後,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方法。

指名回答,闡述思考過程。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算法。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

教師説明題目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圖形的周長。

指名回答正方形周長、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指名回答第三幅圖的周長長度。(可能有同學會認為是30釐米)

指名上台指出該圖形的周長。

同時出示各邊的長度。並指名計算周長長度為26釐米。

提問:為什麼有同學算出來是30釐米,有同學卻算出答案是26釐米?

同桌兩人討論一下,課件演示。 引導學生髮現:在計算的過程中有同學誤把2釐米的兩條邊也算在了周長內。

五、全課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能指出物體的周長,能測量這些物體的周長,能計算物體周長的長度)

周長的認識 篇八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西師版三年級上冊第86~87頁的例1、例2、例3。

【教學目標】

1.結合事物或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一些物體表面及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對周長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測量周長記錄單

學生:直尺、軟尺、線、紙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件播放螞蟻沿樹葉邊線爬行一週的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教師引導學生髮現螞蟻爬行的起點和終點在同一個點上,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一週”。

提出問題:在數學上,螞蟻爬過的這一週的長度叫做什麼呢?

教師順勢揭示課題並板書。

二、利用視覺,感知周長

教學例1。

1.視覺感知桌布周長

出示情景圖(例1左圖)。

提問:想給桌邊鑲花邊,你知道應該鑲在什麼地方嗎?

指名上台指出:花邊應鑲在桌布邊沿。

出示模擬桌布並演示鑲花邊,引導學生髮現花邊圍了桌布一週,感受桌布的一週。

指出:桌布一週的長度是桌布的周長。

2.視覺感知樹樁面的周長

出示情景圖(例1右圖),指導學生觀察,從中獲取信息。

提問:圖中這兩位同學在幹什麼?你知道樹樁面周長指的是什麼地方的長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課件閃現樹樁面的邊線,並指出:樹樁面一週的長度就是樹樁的周長。

三、觸摸感知,聯想周長

教學例2。

1.觸摸感知,認識課本封面的周長

讓學生觀察課本封面,指一指課本封面的一週。

2.啟發聯想

讓學生找找身邊的周長並描一描它們的一週。(如課桌面一週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鉛筆盒面一週的長度是鉛筆盒面的周長……)

3.深化概念,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長方形及六邊形,讓學生説一説它們的`周長,並描一描它們的一週。

4.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認識: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5.鞏固練習

運用周長的概念判斷哪條繩子的長度是獎狀框的周長。

四、動手測量,認識周長

教學例3。

1.小組內測量周長

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紙杯杯口的周長各是哪一部分的長,再討論三角形、紙杯杯口的周長的測量方法,最後小組測量周長。

2.全班交流

指名彙報測量方法及結果。

3.小結

五、全課小結,課外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什麼?

2.在我們的生活中,智慧的人們利用周長來解決了不少問題,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圍,就可以買到合適的褲子……同學們,請用你們敏鋭的觀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用周長來解決的問題,想想解決方法,找找問題答案吧!

人教版《周長》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並能指出和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2.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體驗現實生活與數學的聯繫,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和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認識周長”是一節幫助學生建立周長概念的一節課,這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認識平面圖形是學習的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並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嘗試探究,認識周長

1、創設情景,感知周長。

師: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段動畫好嗎?

(演示動畫:兩隻小螞蟻比賽誰爬得快,找了兩片相同的樹葉,要求沿着樹葉的邊緣爬一週。紅螞蟻爬到一半的時候,就沒有沿着樹葉的邊緣爬了,而是從樹葉的中間先爬到終點;而黑螞蟻是沿着樹葉的邊緣爬的,比紅螞蟻后到終點。)

師:你認為誰應該是冠軍?説説你的理由。

(落實到規則上來。強調是沿着樹葉的邊緣爬一週。)

師:你們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螞蟻才是真正的冠軍。

師:(出現表示樹葉周長的邊框。)我們的冠軍黑螞蟻沿着樹葉的邊緣爬了一週,那黑螞蟻究竟爬了多長呢?同學們想想,這實際上是在求什麼?

生:求這片樹葉一週的長度。

師:樹葉一週的長度就叫做這片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數學王國裏的一個新朋友------周長。(板書:周長)(齊讀課題兩遍)以前聽説過周長,從字面上理解,周長是什麼意思?

生:周就是一週,長就是長度,周長就是一週的長度。(教師引導)

2、嘗試操作,理解周長。

(1)摸一摸

師:(拿一個三角板)孩子們,你能指出這個三角板的一週嗎?(學生邊指邊説)

師:(走到學生中間,任意拿起一本數學書)問:你會指出數學書封面的一週嗎?學生回答。

師: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平面圖形,放在課桌裏的,請孩子們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摸一摸它的一週。

(生自由的摸。師巡視。)

師:你是怎麼摸的?(請兩個孩子來描述一下自己摸的情況,主要是引導孩子説出“剛好摸了的一週。)

(注意觀察學生有沒有摸完,或是摸過了的情況,如果沒有,教師可以故意摸錯給學生看,讓學生充分理解一週是由起點出發,最後回到起點。)

(2)描一描

師:你能在這張紙上描出這個圖形的一週嗎?來,試一試。

(生開始描,師巡視)

師:誰上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找兩生上來展示。師引導:你描的是什麼?引導孩子説出“我描的是的一週”。再得出“那這一週的長度就是……。並鼓勵孩子,你能把這句話連着説嗎?)

師:孩子們,剛才你們都描出了圖形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課件展示剛才兩個孩子所畫的'圖形的一週。)

(3)想一想

師:下面我們來想象一下,另外這幾個圖形的一週如果描下來是什麼樣子呢?請閉上眼睛,你也可以用手比畫比畫。

師:好了,請看屏幕。(課件裏展示相應的圖形及其周長。)你想象的是這樣嗎?

(4)找一找。

師:那你還能不能在我們的周圍找一個物體,説説它某一個面的周長!

(學生邊摸邊説,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參與到其中,引導孩子説,這一週的長度是的周長。)

師:你還能看得更遠,更寬一些嗎?(用手勢表示出來。)

(5)説一説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周長嗎?

師:周長,就是指的圍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圍圖形一週的長度。)

(6)指一指:你能指出下面哪些圖形的周長?哪些不能?為什麼?

(強調能指出的圖形是圍了圖形一週,,而有些圖形不是圍一週。)

師:孩子們真是很有智慧,所以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就是指圍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強調“圍”字)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

(過渡):咱們已經認識了周長,其實周長的知識還有很多等着我們去發現、去研究,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周長的世界,共同去探索周長的祕密。

師: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究竟是多長呢?

生:用尺子量。

師:陳老師這裏有一個三角板,如果要你來測量它的周長,你會怎麼做?

(一生敍述。師點評。)

師:請孩子們合作,測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並把結果寫在圖形的下面。

師: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測量的?

(長方形:為什麼可以只量兩次?)

(三角形:測出三條邊的長度,然後加起來。三角形的周長就是釐米。)

(正方形:只量一條邊,然後乘4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長。師引導:你量了幾次?為什麼只需要量一次?)

(五角星:只量一條邊,乘10就可以了。)

師:在求圖形的周長的時候,都是把這個圖形每條邊的長度合起來,就得到了這個圖形的周長。

師:還敢挑戰難度更大的圖形嗎?

師:如果要你來量這個圓的周長,你想怎麼量?

(生思考5秒鐘。陸續有人舉手了。)

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看看你們需要什麼工具,老師可以提供一部分,如果沒有,你也可以説出你的思路,我們一起來討論。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如果你的方法能夠與別人不一樣,那就最好了。

(生操作。師巡視,引導出多種方法。測量圓的辦法有:1是用毛線繞,然後量毛線的長度;2是用圓在直尺上滾;3是把圓折起來,如果對摺一次,就用量的結果乘2,如果對摺兩次,就用量的結果乘4;4是用直尺在圓上一釐米一釐米地量;5是用軟尺量;6是先把這個圓畫出來,再用線繞。)

師:你通過測量和探索這麼多圖形的周長,又獲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個小組首先來彙報?帶上你所使用的工具!(孩子上來。)

師總結:孩子們剛才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都測出了這些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也就是它們的周長。

孩子們回家後還可以找一些不規則的圖形,量一量它們的周長。

三、聯繫生活、應用周長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什麼?(周長)周長很高興認識了我們這些聰明可愛的小朋友,他很樂意和你們一起學習。如果你是“周長”你怎麼向大家介紹一下呢?

師:那孩子們再想想,我們認識了周長,掌握了測量周長的方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沒有用呢?

(幾生舉例。)

師:周長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孩子們請看……(用課件展示生活中周長的應用。)

師:你知道自己的腰圍嗎?想不想馬上來量一下?

生:想。

師:好,請孩子們先起立。先摸一摸腰在哪裏?大概就是肚臍這個位置的一圈。腰圍就是我們腰的一週的長度。

我們由兩個孩子合作,互相量一下對方的腰圍,再比一比。

四、課堂總結

師小結:希望孩子們能把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