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複習提綱 篇一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動物所進行的有利於它們存活和繁殖後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 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2、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3、骨在運動中起着槓桿的作用;關節在運動中起着支點的作用;骨骼肌在運動中起着動力的作用。

4、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構成,關節面又由關節頭和關節窩構成,關節面的表面有一層關節軟骨(緩衝振盪)。 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5、關節既牢固又靈活,使關節靈活運動的結構是關節軟骨和滑液,關節軟骨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牢固的結構是關節囊及韌帶。

▲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關節;

下肢: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趾關節

6、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構成,中間較粗的部分是肌腹,能收縮;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能附着在不同的、兩根及以上的骨上。

7、一塊骨骼肌必須跨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關節。

8、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9、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10、一個動作的完成,至少需要兩組以上的肌羣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1、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雙手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都舒張;手臂下垂提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都收縮。

12、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運動需要有能量供應,還需要消化、呼吸、循環系統的配合以及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

13、運動對於動物的意義: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14、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如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攻擊行為、貯食行為、社會行為等。(結合實例,要會判斷屬於以上哪種行為。注意:攻擊行為是同種動物之間的爭鬥)。

15、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大類。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是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種環境。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複雜環境。環境越複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16、剛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兒袋吃奶、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屬於先天性行為;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物,屬於學習行為。

17、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是螞蟻、蜜蜂、白蟻、猴、狒狒等。

18、社會行為的特徵:羣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

19、白蟻羣體中有雌蟻、雄蟻、工蟻和兵蟻。產卵繁殖後代的是雌蟻(後蟻);保衞蟻穴的是兵蟻;築巢、餵養雌蟻、雄蟻、兵蟻的是工蟻;專職與雌蟻交配的是雄蟻。

20、阿爾卑斯狒狒組成的“等級社會”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次序,最兇猛強壯的雄狒狒擔任首領。

21、首領雄狒狒的權利: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對它表示順從,對它的攻擊不敢反擊;負責指揮整個社羣的行動,並且與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衞這個羣體。

22、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傳遞信息(給出實例,要會判斷屬於以上哪種情況)。

23、一隻螞蟻找到食物後回到蟻巢,其他螞蟻可以通過分泌物的氣味找到食物。

24、蝶蛾類昆蟲的雄蟲靠觸角上的嗅覺感受器感受到同種雌蟲分泌的性外激素的氣味後,就會飛過來同雌蟲交配。因此,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

25、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説明文。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採取的措施。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閲讀説明文的方法。同時也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二)德育目標:

增強防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1、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2、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説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能收集篩選信息,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三)教學方法: 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

認真閲讀課文(至少三遍)。

2、學生預習瞭解作者。

3、通過查資料理解生字詞。

4、能通過自學把握課文段落層次。

5、課前準備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導入

多媒體播放一則生物入侵者的新聞 ,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新聞內容。

生答:外來生物入侵者給我國生態帶來嚴重危害。

師導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僅危害我國還危及其他國家甚至全球,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梅濤的《生物入侵者》板書課題

三:通過解題來學習課文

師:什麼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來或有害的物質進入。

師:什麼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成稱為生物入侵。

師:你們是從那裏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在文中勾出來,看看第一段還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生:還告訴我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師: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書)

生:不僅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造成這兩種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貝 天牛 紅螞蟻 棕樹蛇 蜥蜴 山貓(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可見概括能力很強,這些入侵者哪些是詳寫?

生:斑貝 棕樹蛇

師:很棒,現在老師要為難你們了,看誰最棒。請你們採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貝的事例講給我們大家聽聽。

此環節選數名學生比賽,選出最佳講故事明星兩名給與獎勵。

師:講完故事老師又要讓你們當一回播音員,請同學們把棕樹蛇的事例用新聞播報的方式報道出來。

此環節要求學生回憶鞏固新聞的相關知識,可以抽三名學生參加比賽,選出最佳播音員一名給與獎勵。

師:在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瞭解了生物入侵者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危害。那同學們又蒐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蘆 白蟻等等

師:同學們的知識面很廣呀,老師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資料,請看電子白板。(多媒體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師:是呀!他們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們就得加以防範,但首先要知道他們是如何傳播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生:非自然途徑(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跨過寵物貿易等)板書(途徑原因)

師:回答很有建樹,因此老師告誡同學們在養寵物時千萬別造成養寵物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們怎樣來控制它們呢?課文中是怎麼説的。

生:文中説有兩種態度干預於與不干預。

師;你們認同那種説法呢?

此環節讓學生兩分鐘辯論

師;同學們的辯論真激烈,在你們的脣槍舌戰中我們瞭解到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危害很嚴重,因而有許多專家們認識到了這一危害也採取了措施,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專家們採取了什麼措施並讀出來。

生:在最後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嚴把國際貿易關 買來的寵物不能隨意放生 。.。.。.。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做個環保小衞士,老師也有幾條措施希望我們共勉。(多媒體出示)

1、要謹慎引種。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態安全意識。

3、家庭飼養的寵物絕對不能隨意“放生”。

4、嚴把出入境檢驗檢疫關。

師:本文采用哪些説明方法?

生:舉例子 打比方 列數字 下定義(板書)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麼順序來説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邏輯順序(板書)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很清楚的認識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給我們的環保敲響了警鐘,因而保護自然,關注生態平衡,刻不容緩。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嚴加防範(板書)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擬一條關於生物入侵的環保標語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自作適當補充。

六.結束語

一件件鮮活的新聞事實並非無中生有,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生物入侵帶來的毀滅性災害正侵蝕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擔負起歷史的責任,關注環保。科學抵制生物入侵,積極保護生態環境!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説明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過程,説明胚胎髮育的營養供應方式,説出出生後發育的分期。

教學重難點

1、人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過程。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觀察桃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有性生殖。

(2)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3)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境條件:光照、水分、温度、濕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像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5、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麼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6、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實踐中有什麼作用?

二、互動探究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麼?

2、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後再埋入土壤裏,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強化訓練當堂達標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四、小結

五、作業設計

《練習冊》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四

內容預覽: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學目標

閲讀課文,瞭解本文説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

●課前準備

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蒐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教師講完後,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閲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閲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並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並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採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態度:--(段)

採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説明順序

a.常見的説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麼説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説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説明方法

a.本文主要採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學生討論後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説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説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説説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的作用,並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説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説明文。它向我們説明了什麼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

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説明文提供了借鑑。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隻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説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説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説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麼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後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後)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班上交流。

佈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並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查閲資料,瞭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學目標: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3、説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

4、舉例説出常見的營養生殖種類。

5、理解營養生殖的優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製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1、舉例説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

2、説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

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

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這是表達的什麼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物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生物習性及他們的結構特點,但是對各種生物是如何繁衍後代的卻是不甚瞭解,你們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嗎?

3、啟發問題:你們説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麼,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裏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瞭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二、理清説明順序,概括説明要點,體會文中説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環境而努力。

教學重點

一,説明順序和方法

二,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生物入侵者”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為人類造成的損失兩段順序安排

教學準備學生蒐集有關資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1、學生齊讀詩歌《不第後賦菊》,猜花名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師:“我花開後百花殺”一句,把菊花獨立寒秋、傲然綻放的高潔展示得淋漓盡致。“沖天的香陣”早已彌散在歷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花開後百花殺”的情形卻再現於現代的都市。請聽今日新聞。)

2、新聞報道:《黃花開後百花殺》加拿大一枝黃花驚現長沙

二、整體感知:

認真閲讀課文,獲取相關信息:

1、通過剛才的閲讀,你獲得了哪些關於生物入侵者的知識?

2、作者按什麼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開篇:假設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

第24段:具體寫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態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採取相應措施。

提出問、分析問、解決問題:邏輯順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請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其表達效果。

1、列數字:

① “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字的變化説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危害之大。

②耗資數十億美元説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補充強調:數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説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2、舉例子:

①舉蒲公英等為例説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破壞。

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説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寵物等説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説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

b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説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並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

(強調:生物入侵對大多數人來説比較陌生。作者採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此外還有詞語的運用也有類似效果。如“嘯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組為單位,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並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教師啟發思考:預防、治理、利用。

五、總結提升:

一枝黃花有可能讓我們的省城“盡帶黃金甲”,薇甘菊將吞掉伶仃島,水葫蘆欲死雲南滇池,飛機草要霸佔西雙版納,大米草在毀掉海邊灘塗……據統計,我國已有外來雜草107種,外來害蟲32種,病原菌23種,每年造成農林業經濟損失達574億之多。

以前提到環保,人們頭腦中閃現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境的警鐘再次有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對這一現象予以關注,為抵禦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業:

從課後附錄中選四個你認為用得好的詞,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七

生物的特徵

教師寄語:有生命,就精彩!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生物

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3、説出生物特徵

能力目標:

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區別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關愛生物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

生物的共同特徵。

學習難點:

生物的各特徵對生物生活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藉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時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導入新課:同學們:你一定認識其中不少的生物。那麼,我們的教室裏有哪些生物?請各小組討論後出示課前觀察的結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各小組的回答説明,要想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閲讀課本P2頁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關於科學觀察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科學觀察必須藉助有關用具才能進行

C.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事實就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

(二)閲讀課本P2-P5頁,探究下列問題:

1、填充下圖,識記生物的基本特徵。

2、觀察動物題材的投影片和教室裏盆栽植物,結合課本第插圖,討論:

(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類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4)課本第五頁插圖的內容説明了什麼?

四、拓展創新

1、除了課本介紹的,你還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徵?看哪個小組説得好

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説明它們各屬於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徵

(1)小貓長成大貓屬於。

(2)貓生小貓屬於。

(3)貓生貓,鼠生鼠屬於。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和花貓,這種現象屬於。

(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裏的現象屬於。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於生物的是………………………………………………( )

A.機器人彈鋼琴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D.饅頭上長出“白毛”

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説明生物具有( )的特徵…………………( )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説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徵…………( )

A.呼吸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發育

4、下列屬於生物共同特徵的是………………………………………………………( )

A.都能運動B.都能呼吸C.都有細胞結構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學家對蜜蜂羣體的自然活動狀況進行跟蹤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於( )

A、實驗法B、觀察法C、調查法D、分類法

6、請説出元代散曲名家馬致遠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請將左右兩列中相關聯的內容用線段連接起來。

動物取食應激性

鯨噴出水柱營養

向日葵朝向太陽繁殖

植物開花結果生長

人體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長大遺傳

子女與母親相似呼吸

七、學習感悟

參考答案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一、課前預習: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照相機測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營養②進行呼吸③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④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⑤生長⑥繁殖

2、(1)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以植物或別的食物為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但是,無論是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還是動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來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簡單的物質,它們都是一樣的。

(2)氧氣二氧化碳

(3)動物和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廢物,如出汗、呼出氣體、排尿等方式將廢物排出體外。

(4)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合攏。説明了生物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蘑菇能從小到大;種子萌發成幼苗,幼苗不斷長大;小雞破殼而出。説明了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體長到一定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創新

1、(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3)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4)生物體都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6、(1)生物能生長(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遺傳(4)生物能變異(5)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五、達標測試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樹、昏鴉、瘦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天涯

7、動物取食————營養

鯨噴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陽————應激性

植物開花結果————繁殖

人體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長大————生長

子女與母親相似————遺傳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篇八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説明什麼是伴性遺傳;

2.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①男性多於女性;

②交叉遺傳;

③一般為隔代遺傳;

3.舉例説出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4.舉例説出性別有關的幾種遺傳病及特點:

伴X隱性、顯性遺傳病及其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閲讀課本,劃出知識點。掌握基礎知識,紅筆標出重、難點以及疑點。

2.小組或者組間進行討論、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探究合作的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

型性別決定方式;

2.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遺傳的規律。

學習難點:

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遺傳的規律。

【使用説明】:

本節的重點是伴性遺傳的特點。學習時應結合實際問題,從事例入手,找出基因在性染色體上,隨性染色體遺傳的特點,將這些特點遷移到不同的事例中去解決問題。

【知識鏈接】:

與基因在常染色體的遺傳進行對比。聯繫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並應用到實際中去。

【自主學習】

一、基本概念:

性別決定:

常染色體:

性染色體:

二、人體細胞內的染色體:

常染色體:有對,與性別決定無關。

性染色體:有對,男性為,女性為,是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三、性別決定的方式:

1、XY型:

①雄性:常染色體+;雌性:常染色體+。如:人的紅綠色盲。

2、ZW型:

①雄性:常染色體+;雌性:常染色體+。如:雞的性別。

3、色盲由隱形致病基因控制,該基因只位於上,在上沒有。

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具遺傳現象。即致病基因由男性患者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女性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如病。

4、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伴X性遺傳,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DXD和XDXd,男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DY。

特點: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具有。男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

5、Y染色體上遺傳病的特點是:患者全部是;致病基因父傳,子傳孫。如:外耳道多毛症。

【合作探究】

1、什麼是伴性遺傳?

2、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用遺傳圖解表示以下幾種情況)

⑴色覺正常女性純合子與紅綠色盲男子結婚,他們的後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⑵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子結婚,他們的後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⑶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和男性色盲患者結婚,他們的後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⑷色盲女性和正常男子結婚,他們的後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九

知識目標

1、複述的概念

2、通過錄像、VCD的演示、老師的講述,使學生掌握體循環、肺循環的途徑、血液成分的變化及意義

3、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了解血壓和脈搏的基本知識。

4、通過觀察出血狀況的錄像,使學生了解出血護理的基礎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2、通過分析的血液成分變化,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血壓、脈搏,學會用血壓計給同學測量血壓及自己會測量脈搏,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4、通過對出血的初步護理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緊急救護的一些方法。

5、查閲有關冠心病的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科學史的學習,瞭解科學方法。

2、介紹最新醫學動態,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3、通過出血的初步處理這部分教學,對學生進行自我救護和互愛的教育。

4、通過對“切脈”診病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小組測量血壓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來實現,所以本節成為本章重點內容的核心。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在循環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血壓是本節的難點。解決辦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哺乳動物的入手;從感性入手——讓學生觀察的錄像及VCD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於:

1、課上結合的錄像、VCD和掛圖,從感性認識入手,識記途徑。先安排學生觀察錄像,在觀察錄像時,採用分步觀察,先觀察體循環,再觀察肺循環,為了使觀察針對性強,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時,列出觀察提綱:(1)、體循環的起點、止點、大致路徑?(2)、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發生變化的地點?(3)、肺循環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4)、在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使觀察明確具體,並且每觀察一步都及時進行反饋,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再結合掛圖歸納並板書途徑(見板書設計 )。

2、分析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在分析體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時,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毛細血管壁的特點、血紅蛋白、動脈血的特點來分析,而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可讓學生自己分析,以鍛鍊學生舉一反三及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完後,教師在板書結構裏,把流動脈血的結構用紅粉筆來表示(如體循環中的動脈和肺循環中的肺靜脈),流靜脈血的結構用蘭色粉筆來表示 (如體循環中的靜脈和肺循環中的肺動脈)。這樣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並不是動脈血管裏一定流動脈血,靜脈血管並不一定流靜脈血。

3、最後教師用投影寫出下列圖解並配合錄像來使學生獲得: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它們的起止點都是心臟,二者在心臟處匯合,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的原動力來自心臟。

關於《血壓》:

聯繫有關醫學知識,有條件的學校安排幾人一台血壓計讓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用血壓計來相互測量血壓,學會血壓計的使用方法,同時加深學生對血壓的理解。

在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的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先介紹血壓計的結構,並找幾個學生上講台來示範,演示測量血壓的完整步驟及介紹如何讀數,如果是老式血壓計,教師要介紹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換算關係: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學生在測量時,首先是血壓計的擺放:如果兩人一台,將血壓計擺放在實驗桌的兩個同學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則讓前面的兩個同學和後面的兩人為一組;血壓計帶有水銀柱刻度的朝向學生,不要倒放。

測量前讓學生不要太興奮,不要參加劇烈運動,因為在興奮和劇烈運動後會使血壓升高,從而使測量的數值不真實。 測量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保持安靜,不要有任何聲音,否則聽不清動脈的聲音。每次測量血壓在半分鐘內完成,第二次測時相隔1--2分鐘,以免被測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被測量者心理緊張,應暫時停止測量,等他恢復正常後再測,否則測量的血壓不準確。冬季測量血壓時脱下棉衣,如果把長袖捲起來會壓緊上臂,影響聽音。

為了減少測量誤差,每人重複測量三次,記錄數值,求平均值。

血壓計用畢後,讓學生立刻將其右傾45℃,把水銀放回壺中,然後關閉貯汞閥,以防水銀泄漏。

測量後對全班的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本班是否有高血壓和低血壓?計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較男女血壓是否有差異?

關於《脈搏》

課上安排學生測量自己安靜時的脈搏和下蹲運動後的脈搏,使學生學會脈搏的測量方法,通過不同人脈搏數據的比較,加深學生對脈搏的理解。對於“切脈”還可以結合我國古代醫生最早應用於診斷疾病,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脈搏與運動的關係建議採用探究式方法進行: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如 :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相同嗎?

然後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做假設及根據假設設計實驗。如:在一定範圍內運動量越大,使脈搏增加得越多

設計實驗要考慮:①運動量遞進的關係,②實驗可操作性,且一節課內能完成。

具體教學過程 :

1、指導學生測脈搏,先找準橈動脈的位置(位於橈骨的內側),測量安靜狀態下的脈搏在教室內進行,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每個人測3次,記錄數值,求平均值。為了節約時間,每次可以測30秒鐘,把測得的脈搏數值乘以2得每分脈搏次數。

2、測運動後的心率:運動結束後,立即測運動狀態的脈搏。每一個運動完成後,要恢復到平靜狀態下才能進行下一個運動。

3、運動地點:若到操場去測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並提醒學生帶好筆和紙做記錄,注意:因體質差不能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要考慮運動項目。如果學校條件有困難,可在教室測量,運動項目可以採用深度下蹲。

4、教學生如何設計表格(可參考書上的):

5、教給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的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正確處理的方法:教學生如何畫脈搏變化曲線圖,如何統計全班的數據,畫出全班平均脈搏變化曲線圖。

6、實驗結束後,教師應及時組織評比,作為本次實驗的一次昇華。評比的內容包括:①實驗設計方案的優缺點 ②各自記錄的實驗數據是否準確 ③分析實驗結果的方法是否正確 ④結論的推導是否恰當。 評比可以採用小組討論與全班講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討論達到互相交流和學習的作用。

7、除按書上探索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探索劇烈運動對身體素質不同的人的脈搏的影響:選學校田徑隊的、球隊的學生或經常參加運動的學生5-6名,平時運動不多的。學生5-6名,平時常不運動的學生5-6名做對比實驗,先測安靜狀態下的脈搏3次,求個人平均值,小組平均值;再讓他們分別跑300米後,立即測運動後的脈搏,與安靜狀態下的脈搏做對比,統計個人脈搏的變化和不同身體素質的人的平均脈搏的變化情況,分析數值得出結論。

關於《出血的初步處理》:

用總結三種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顏色來學習出血的初步處理。課上可安排學生一些演習活動:由老師給出出血現象,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血管出血?並當場練習護理方法。

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較多,又有兩個實驗,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複習提問:心臟的結構:四個腔名稱及與它們相連的血管

導入 :我們已學習了血液、血管、心臟,心臟和全身的血管組成一個密閉的管道系統,血液就在這個管道中循環地流動。

板書 第三節

一、

(一)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身的血管所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內循環地流動叫做。

提問:血液在心臟內如何流動?(回答:從心房à心室à動脈)

過渡:那麼血液在血管內按什麼方向流動?

板書:(二)途徑

1、提問:哺乳動物家兔途徑有幾條?哪幾條?

學生回答:有兩條;體循環和肺循環。

講述:人的也分體循環和肺循環。下面我們通過錄像來了解人的途徑。

2、演示錄像瞭解人的途徑:

先觀察體循環:指導觀察:

(1) 體循環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或體循環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後流回心臟的哪一腔?)

(2) 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

反饋觀察情況。

繼續觀察錄像——肺循環

指導觀察:

(3) 肺循環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或肺循環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後流回心臟的哪一腔?)

(4) 在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

反饋觀察情況

3、演示光盤進一步瞭解人的途徑

4、利用掛圖總結並板書人的途徑(見板書設計 )

5、分析體循環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師生一同分析)

(1)提問:a動脈血的特點?b毛細血管壁有何特點?c血紅蛋白有何特點?思考血液成分在哪發生變化?

(2)教師講述:大家知道:從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鮮紅色的動脈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氣,當流經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時,在毛細血管周圍有許多的組織細胞,細胞生命活動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產生許多的二氧化碳,因此這個部位的氧氣的濃度低,根據血紅蛋白的特性和毛細血管壁的特點,這時,血液裏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便會和結合的氧分離,氧氣透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組織細胞,供其利用,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擴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紅細胞運輸,大部分由血漿運輸而帶走。

在進行氣體交換的同時,由於毛細血管含有大量的營養,這些營養來自消化系統(在下一章消化和吸收中將詳細介紹)細胞生命活動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因此,在這裏還會進行物質交換:毛細血管的營養物質透過血管壁進入細胞供其利用,細胞產生的廢物進入血液被血漿帶走。

所以,血液流經身體各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與組織細胞即進行氣體交換,又進行物質交換,經過氣體交換後,這時,由於血紅蛋白與氧氣分離,血液變成了暗紅色的靜脈血。

這種靜脈血經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完成體循環。

因此,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動脈血→ 靜脈血

變化部位:全身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處。

我們常用紅色來代表動脈血,用藍色來代表靜脈血。

(3) 紅藍箭頭標出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6、分析肺循環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

(1)學生舉一反三地分析:從右心室射入肺動脈的是來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靜脈血,它收集了全身各器官產生的二氧化碳,當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肺部毛細血管緊貼肺泡,肺泡裏有大量的氧氣,肺毛細血管的血液裏二氧化碳濃度很高,這二者的壁都很薄,氣體很容易透過,遵循物質(氣體)總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原理,血液裏的二氧化碳便會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擴散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肺泡裏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氧氣進入血液後又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結合,這樣血液又變成鮮紅色的動脈血。

因此,在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靜脈血→ 動脈血

變化部位:肺部毛細血管與肺泡處

(2)用紅藍箭頭標出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判斷:動脈血管裏流的一定是動脈血,靜脈血管裏流的一定是靜脈血。

學生:不對,因為肺靜脈裏流的是動脈血,而肺動脈裏流的卻是靜脈血。

教師強調:我們説的動脈血和靜脈血是以血紅蛋白含氧多少來區分的,而不是以所在的血管來區分。

教師提問:體循環和肺循環哪個路線長?

投影資料:有人曾做過測定:安靜時,一滴血通過這條完整的路線約需20秒鐘,而其中16秒在體循環,4秒在肺循環,因此,有些書又把體循環叫大循環,肺循環叫小循環。

聯繫我們上一節課觀察心臟的結構,它的左右心室壁哪一個厚,有什麼意義?

回答:左心室壁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縮有力,適於把血壓到身體較遠及位置較高的頭部血管,與完成大循環功能相適應。這體現結構與功能的高度適應。

教師再次演示錄像讓學生觀察後,提問:血循環的兩條途徑是一先一後進行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兩條途徑是同時進行的。因為當心髒收縮時,血液會同時從左、右心室射出,因此兩條途徑是同時進行的,而且又在心臟匯合為一條完整的途徑。

教師提問:有什麼意義?

學生回答:為人體不斷地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運走CO2等廢物

板書:

(三)的意義

探究活動

調查:心臟病發病原因心

髒病發病原因很複雜。同學們可查閲有關心臟病的資料:心臟病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選一個發病原因,進行社會調查,去收集數據,然後對數據整理、統計、分析比較,得出調查結論,並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題目: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的調查報告

摘要:簡介報告內容

正文:調查的目的

調查的方法

調查過程

調查的結論

作者的建議

參考資料:列舉主要的。

附 抽煙與心臟病的調查報告

摘要:心臟病發病原因很複雜。與遺傳、飲食等有關。通過我們從計算機網上查閲的資料,得知與心臟病有關的內容有多種,如:體重與心臟病,年齡與心臟病,性別與心臟病,攝入糖的量與心臟病,攝入脂肪的量與心臟病,飲酒與心臟病,抽煙與心臟病,心臟病的遺傳,攝入纖維素的量與心臟病等等,為此,我們班同學就抽煙與心臟病一題進行社會調查。

調查的目的:通過調查心臟病患者有無抽煙的嗜好,使人們瞭解抽煙有害於心臟,從而自覺養成不吸煙的好習慣,學會保健。

調查的方法:調查訪問。

調查過程:

1、收據數據:全班同學分成10個組,分別到不同的地段去進行社會調查:有的到幾個心臟病醫院或到某幾個大醫院的心血管科去調查訪問:記錄本醫院有多少心臟病患者,有多少人有吸煙的歷史。有的到社區、街道去調查訪問有心臟病的患者,是否有吸煙的嗜好。(調查的人數越多,誤差越小)

2、數據的整理:回學校各組彙報調查數據,用計算機對全班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用柱狀圖表表示結果。

3、數據的比較和分析:比較有吸煙嗜好的心臟病患者的人數與無吸煙史的心臟病患者的人數的多少。(可直接看兩個柱狀圖的高低。)

得出調查的結論:吸煙與心臟病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