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物理學習方法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5K

物理學習方法多篇【精品多篇】

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篇一

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發散思維法和逆推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1)順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大多數的題目的分析過程都用到。

(2)發散思維法,即從某條物理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並聯電路的電阻是“越串越大,越並越小”,串連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路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3)逆推法,即根據所求問題逆推需要哪些條件,再看題目給出哪些條件,找出隱含條件或過度條件,最後解決問題。

重視課堂上的學習上課 篇二

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國中開始,就要養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儘量少走思。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説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

物理學習方法總結 篇三

1、預習

學習的第一個環節是預習。有的同學不注重聽課前的這一環節,會説我在國中從來就沒有這個習慣。這裏我們需要注意,高中物理與國中有所不同,無論是從課程要求的程度,還是課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們在上課之前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

在每次上課前,抽出一段時間(沒有時間的限制,長則20分鐘,短則課前的5、6分鐘,重要的是過程)將知識預先瀏覽一下,一則可以幫助我們熟悉課上所要學習的知識,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二則可以使我們明確課堂的重點,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聽課,有的同學感到聽課十分吃力,原因就在於此。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預習可以培養鍛鍊我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後進入大學深造或走上工作崗位,這些可是極其重要的)。

2、上課

上課是我們學習的中心環節。對此我準備強調三個問題:

(1)主動聽課。

有人將我們的聽課分成了三種類型:即主動型、自覺型和強制型。主動型就是能夠根據老師講課的程序主動自覺地思考,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難點和重點進行推理性的思維和接受;自覺型則是能對老師講課的程序進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講解的內容和基礎知識,對難點和重點一般不能進行自覺推理思維,要在老師的知道下才能完成這一過程;而強制型則是指在課堂學習中,思維遲緩,推理滯留,必須在老師的不斷知道啟發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那麼,你屬於哪一種類型呢?我説,如果你屬於強制型,那你要試着改變自己,由強制型變為自覺型;如果你是自覺型,那麼你就要加強主動意識,努力變成主動型,畢竟“我們是學習的主人”!總之,我們應該以主動的態度去聽講,積極地進行思考,努力參與到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去。

(2)注意課堂要點。

要聽好課,我們應善於抓課堂的要點,這主要是指重點和難點兩個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聽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要想一節課幾十分鐘內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應將這有限的集中注意時間用到“刀刃”上。

上課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去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內容。有經驗的老師,總是將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點上,進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點強調;或板書綱目,理清頭緒;或條分縷析,仔細講解等,我們應培養自己善於去抓住這些。對於難點,則可能因人而異,這就需要我們在預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到時候注意專心專意,仔細聽講。總之,我們要做到“會聽”,能“聽出門道”。

(3)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係

有的同學總是感到困惑,説“上課時注意了聽課,就忘了記筆記;而記了筆記,就又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了”。對此,我們應認識清楚聽課和記筆記的關係:聽課是主要的方面,記筆記是輔助的學習手段。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記筆記呢?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將“記筆記”變成老師的“課堂語錄”,也不應該將“記筆記”變成“板書複印”。筆記中我們要記的內容應該有:記課堂重點、記課堂難點、記課堂疑點、記補充結論或例題等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記課堂“靈感”等等。總之,我們應該有摘要、有重點地記。

有的同學從來就沒有記筆記的習慣,這是不好的,特別是對於高中物理學習中是不行的。俗話説“好腦子不如爛筆頭”,聽課時間有限,老師講的內容轉瞬即逝,我們對知識的記憶隨時間延伸會逐漸遺忘,沒有筆記我們以後就沒有辦法進行復習。

3、複習

有的同學課後總是急着去完成作業,結果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翻課本、筆記。而在這裏我要強調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而應該靜下心來將當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作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複習的方法我們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步驟進行:首先不看課本、筆記,對知識進行嘗試回憶,這樣可以強化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之後我們再鑽研課本、整理筆記,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使對知識的掌握形成系統。

另外,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識在學習最初的兩三天內遺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們對知識進行及時的複習也是戰勝遺忘的需要。

4、作業

在複習的基礎上,我們再做作業。在這裏,我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概念:完成作業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們在課後安排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二是運用課上所學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

明確這兩點是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做作業時,一方面應該認真對待,獨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思考,看知識是如何運用的,注意對知識進行總結。我們應時刻記着“我們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對知識掌握水平”,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

5、質疑

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中,我們必然會產生疑難問題和解題錯誤。及時消滅這些“學習中的攔路虎”對我們的學習有着重要的影響。有的同學不注意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對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其結果是越積越多,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對於疑難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想辦法(如請教同學、老師或翻閲資料等)解決,對錯題則應該注意分析錯誤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錯還是計算粗心致錯,是套用公式致錯還是題意理解不清致錯等等。另外,我們還應該通過思考,逐步培養自己善於針對所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這裏,我建議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個“疑難、錯題本”,專門記錄收集自己的疑難問題和典型錯誤,這也可以為我們今後對知識進行復習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結

學習的最後一個是對所學知識的小結。小結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綱,將當天所學的知識要點以提綱的形式列出,這樣可以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清晰的脈絡,使我們對它的理解更為深入,掌握起來更為系統。

重視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鞏固 篇四

要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裏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説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説,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裏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着,這些都是正常的,這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1、學會分析物理過程

學習物理要重視物理過程的學習,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2、整理自己的學習資料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

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説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閲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3、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4、歸納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節。

5、要正確使用數學工具:數學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學習物理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運用好這一工具。應用數學工具學習物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概念、規律的數學公式,與用文字、語言敍述結合起來,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單從純數學關係上理解公式,避免產生物理意義上的錯誤。例如,求平均速度,並不是求速度的平均值。要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而不是把不同的速度加起來除以幾。

(2)在進行物理計算、推理時,要把物理計算和簡潔的文字説理結合起來,才能使解決問題的過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簡明嚴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也要明確它的物理意義。

(3)要養成用作圖來表示物理過程和規律的習慣,如畫物體受力圖,簡單機械的力圖,晶體的熔解曲線,物體的運動情況圖,光路圖等。自覺學會按題畫圖,看圖識義,提高正確用圖的能力,克服做練習不畫圖,不用圖的壞習慣。

學習物理就是:學知識,學方法,提高動手能力。在國中物理課中,我們不但要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科學觀察),培養從事生產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八年級上的學習階段,可以學得快而好,二上的計算題較少,為二下及九年級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國中物理學習方法彙總 篇五

一、死記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於什麼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麼現象,得到的是什麼結束,並能進行相關擴展領會。

二、獨立完成一定量作業。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説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穫頗豐。

三、重視物理過程,重視輔助作圖。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論過程,還是實踐過程,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全力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後再找老師討論,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説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堅持做筆記。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説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整理好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説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比如*、?、※、◎等等,以備今後閲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説,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上學路上、等車時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突然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裏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端正態度,對外開放,取長補短”。

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最忌諱自暴自棄,“反正我成績不好,也考不上重點高中……”這類言談,是自殺式的無藥可救性的自毀。它會讓人喪失進行的動力。

九、重視知識系統性。

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這種彈性擴展思考方式,會把整個物理知識串通在一起,讓人思考起來更容易。

十、重視語數與“副課”——認識學科間互補的重要性。

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説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到大學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必須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同樣也要用好語文這門工具,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物理含義更準確。如果能把生物、地理等學生認為的“副課”學好,對學習物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所有學課間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的。而且現在學課綜合性題目非常流行。

十一、注意學習中思維的發展與訓練。

有的學生也十分想學,也確實在努力學習,這些老師也能看到眼裏,可是成績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反觀之,聽課認真,作業工整,筆記細緻,但一換個角度,換個方法,這種學生就不知所從。這樣的學生多數也不是完全因為笨,主要還是思維上出了問題。常見的思維性障礙如下:

1、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礙。

3、類比不當形成的思維障礙。

4、物理公式數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

5、概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維障礙。

6、舊有知識的侷限性和思維定勢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

總結,別人的學習方法再好,也要通過自己去實踐內化,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

培養興趣 篇六

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繫,息息相關。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説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喝開水時、喝飲料時、鋼筆吸墨水時,大氣壓幫了忙;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淘米時除去米中的雜物,利用了浮力知識;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有意識地在實際中聯繫到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能讓我們更快地接受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