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守時的故事經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6W

守時的故事經典多篇

守時的故事 篇一

樑鳳儀為遲到道歉

一次香港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樑鳳儀應邀到北京大學作報告,時間是下午3點。當天的上午她應邀參觀了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拍攝基地後,她覺得時間還很充足,就和基地的領導一起共進了午餐。誰知乘車去北京大學的路上塞車了,結果遲到了一小時。

會議開始後,主持人一再強調:“樑老師遲到是因為塞車。”但是,走上講台的樑鳳儀覺得自己是不可原諒的,她説:“各位同學,我在此向大家誠懇道歉!北京塞車是常事,但我不應該為自己找藉口,我應該把塞車的時間計算在內,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在座的有一千位同學,我遲到的這一小時,對大家來説,就是浪費了一千個小時的生產力量,影響一千個人的心情啊!我只能盼望你們的原諒!”她的話,不僅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更贏得了大家發自內心的愛戴。

守時的故事 篇二

柳傳志的自律

時間觀念反映着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歎。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裏等待,開會前10分鐘從車裏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温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温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温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準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温州。當柳傳志紅着眼睛出現在會場,温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守時的故事 篇三

守時是一種美德

1779年,德國哲學家康德計劃到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銷,去拜訪老朋友威廉·被特斯。康德動身前曾寫信給彼特斯,説自己將於3月2日上午十一時之前到達。

康德3月1日就趕到了珀芬小鎮,第二天早上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彼特斯的家。老朋友的家住在離小鎮十二英里遠的一個農場裏,小鎮和農場中間隔了一條河。當馬車來到河邊時,細心的車伕説:“先生,實在對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因為橋壞丁,很危險。”

康德下了馬車,看了看橋,中間的確已經斷裂了。河面雖然不寬,但水很深,而且結了冰。

“附近還有別的橋嗎?”摩德焦急地問。

車伕回答説:“有,先生。在上游六英里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橋。”

康德看了一下懷錶,已經十時了。

“如果趕到座橋,我們以平常速度什麼時候可以到達農場?”

“我想大概得十二時三十分。”

康德又問:“如果我們經過面前這座橋,以最快速度什麼時間能到達?”

車伕回答説:“最快也得用四十分鐘。”

廉德跑到河邊的一座很破舊的農舍裏,客氣地向主人打聽道:“請問你的這間房子要多少錢才肯出售?”

農婦大吃一驚:“您想買如此簡陋的破房子,這究竟是為什麼?”

“不要問為什麼,您願意還是不願意?”“那就給二百法郎吧!”

康德付了錢,説:“如果您能馬上從破房上拆下幾根長木頭,二十分鐘內把橋修好,我將把房子還給您。”

農婦把兩個兒子叫來,讓他們按時修好了橋。馬車平安地過了橋,飛奔在鄉間的路上,十時五十分康德趕到了老朋友的家。

在門口迎候的彼特斯高興地説:“親愛的朋友,您可真守時啊!”

康德在與老朋友相會的日子裏,根本沒有對其提起為了守時而買房子、拆木頭過河的經過。

後來.彼特斯在無意中聽到那個農婦講了此事,便很有感慨地給康德寫了一封信。信中説到:“您太客氣了,還是一如既往地守時。其實,老朋友之間的約會,晚一些時間是可以原諒的,何況您還碰到了意外。”

一向一絲不苟的康德,在給老朋友的回信中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

小事上不守信的人,大事上也未必守信。守時是守信的基礎,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是人們彼此建立信任的基礎。

守時的故事 篇四

不遵守時間的小貓

小貓和小兔是一對好朋友,兩個人約好第二天一起去河邊釣魚。

到了第二天,小兔早早的來到河邊,可是卻不見小貓的身影,原來,小貓還在家裏悶頭睡着大覺。

貓媽媽叫小貓快點起來,可小貓擺擺手説:“來得及,來得及。”説完便又悶頭睡起了大覺。

這時天空下起了大雨,小兔不敢離開,因為它怕小貓來了找不到自己,於是站在原地等着小貓,可小貓還在家裏睡着大覺,貓媽媽説:“你還不快去找小兔,外面下了這麼大的雨,小兔會淋雨的。”

小貓爬起來,眯着眼睛説:“着什麼急啊!下了這麼大的雨,怎麼釣魚啊,小兔一定是回家了。”

説完躺在牀上又呼呼大睡了起來,可憐的小兔被雨淋濕感冒了,後來貓媽媽聽説小兔被雨淋濕感冒了,回家告訴小貓,並批評小貓的不守時,小貓跟着媽媽來到小兔家看望小兔,小貓不好意思的對小兔説:“對不起小兔,我不該不守時間,害你淋雨生病。”

小兔躺在牀上笑着説:“沒關係,等我病好了,我們還去河邊釣魚。”

小貓歡快的説:“嗯,這次我一定守時不遲到。”

2 不遵守時間的小貓的故事點評

不遵守時間的小貓的故事告訴我們,由於小貓的不守時,害得小兔淋着雨在河邊等小貓,最後感冒了。小朋友們如果跟自己的朋友約好了時間做什麼事的話,一定記得要遵守時間,信守承諾,不要讓朋友空等一場。不過小貓認識到自己跌錯誤,也還依然是乖孩子,小朋友們説是不是?

守時的故事 篇五

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説:“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走後,曾子磨刀燒水,把家裏的豬綁起來準備殺。妻子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我只是哄哄孩子而已。”曾子説:“一旦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了。”説着,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守時的故事 篇六

康德守時的故事

康德有一次要去拜訪一個朋友,約好了時間。他為了不遲到還提前很長時間出發了,但是不幸路上遇到洪水,河上的橋被沖垮了。

康德稱作的馬車不能過河,於是他四處找船。但是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眼看約會時間就要到了,他就給了附近一個農民很多錢,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條船渡河。這樣他沒有遲到,而且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這次經歷。康德是守時的典範。

守時的故事 篇七

拿破崙守時的故事

法國顯赫一時的政治家、軍事家拿破崙,一次宴請部下幾位將軍,並在飯後議事。那幾位將軍遲到了。他便一個人先吃起來,等他們到後,他已經吃完了。他對他們説:“諸位,聚餐的時間過了,現在咱們開始研究事情吧。”他絲毫不理會那些不遵守時間的將軍們的飢餓和窘境。

守時的故事 篇八

哲學家康德守時的故事

1779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想要去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拜訪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於是,他寫了信給威廉,説自己將會在3月5日上午11點鐘之前到達那裏。威廉回信表示熱烈的歡迎。

康德3月4日就到達了珀芬小鎮,為了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到達威廉先生那裏,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輛馬車趕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個離小鎮十幾英里遠的農場裏。而小鎮和農場之間,隔着一條河。康德需要從橋上穿過去。但馬車來到河邊時,車伕停了下來,對車上的康德説:“先生,對不起,我們過不了河了,橋壞了,再往前走很危險。”

康德只好從馬車上下來,看看從中間斷裂的橋,他知道確實不能走了。此時正是初春時節,河雖然不寬,但河水很深。康德看看時間,已經10點多了,他焦急地問:“附近還有沒有別的橋?”

車伕回答:“有,先生。在上游的地方還有一座橋,離這裏大概有6英里。”康德問:“如果我們從那座橋上過去,以平常的`速度多長時間能夠到達農場?”“最快也得40分鐘。”車伕回答。這樣康德先生就趕不上約好的時間了。

於是,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舊的農舍旁邊,對主人説:“請問您這間房子肯不肯出售?”農婦聽了他的話,很吃驚的説:“我的房子又破又舊,而且地段也不好,你買這座房子幹什麼?”“你不用管我有什麼用,你只要告訴我你願不願意賣?”“當然願意,200法郎就可以。”

康德先生毫不猶豫地付了錢,對農婦説:“如果您能夠從房子上拆一些木頭,在20分鐘內修好這座橋,我就把房子還給你。”農婦再次感到吃驚,但還是把自己的兒子叫來,及時修好了那座橋。

馬車終於平安地過了橋。10點50分的時候,康德準時來到了老朋友威廉的房門前。一直等候在門口的老朋友看到康德,大笑着説:“親愛的朋友,你還像原來一樣準時啊。”

守時的故事 篇九

晏殊實話實説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宋真宗。真宗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試題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請求改換其他題目。真宗被晏殊的誠實所折服,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在京城做官時,大小官員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真宗感歎不已,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很驚訝,真宗説:“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説:“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守時的故事 篇十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説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很信任和敬佩他,願意同他交朋友。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