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銀行反洗錢工作情況報告(精彩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45W

銀行反洗錢工作情況報告(精彩多篇)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開户管理及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措施的通知(2017-5- 篇一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開户管理及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

措施的通知(2017-5-12)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開户管理及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措施的通知

銀髮〔2017〕117號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國家開發銀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近年來,不法分子非法開立、買賣銀行賬户(含銀行卡,下同)和支付賬户,繼而實施電信詐騙、非法集資、逃税騙税、貪污受賄、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案件頻發。部分案件和監管實踐顯示,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在開户環節,客户身份識別制度落實不嚴,存在着一定的業務管理和風險防控漏洞,為不法分子非法開立賬户提供了可乘之機;不少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在報送可疑交易報告後,未能對報告涉及的客户、賬户及資金採取必要控制措施,仍提供無差別的金融服務,致使犯罪資金及其收益被順利轉移,洗錢等犯罪活動持續或最終發生。為進一步提高對上述違法犯罪活動的防範成效,切實維護社會經濟金融秩序,保護人民羣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現就加強開户管理及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措施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開户管理,有效防範非法開立、買賣銀行賬户及支付賬户行為

(一)切實履行客户身份識別義務,杜絕假名、冒名開户。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應遵循“瞭解你的客户”的原則,認真落實賬户管理及客户身份識別相關制度規定,區別客户風險程度,有選擇地採取聯網核查身份證件、人員問詢、客户回訪、實地查訪、公用事業賬單(如電費、水費等繳費憑證)驗證、網絡信息查驗等查驗方式,識別、核對客户及其代理人真實身份,杜絕不法分子使用假名或冒用他人身份開立賬户。

(二)嚴格審查異常開户情形,必要時應當拒絕開户。對於不配合客户身份識別、有組織同時或分批開户、開户理由不合理、開立業務與客户身份不相符、有明顯理由懷疑客户開立賬户存在開卡倒賣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等情形,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有權拒絕開户。根據客户及其申請業務的風險狀況,可採取延長開户審查期限、加大客户盡職調查力度等措施,必要時應當拒絕開户。

二、加強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措施,切實提高洗錢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

(一)注重人工分析、識別,合理確認可疑交易。對於通過可疑監測標準篩選出的異常交易,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應當注重挖掘客户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價值,發揮客户盡職調查的重要作用,採取有效措施進行人工分析、識別。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1、重新識別、調查客户身份,包括客户的職業、年齡、收入等信息。

2、採取合理措施核實客户實際控制人或交易實際受益人,瞭解法人客户的股權或控制權結構。

3、調查分析客户交易背景、交易目的及其合理性,包括客户經營狀況和收入來源、關聯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情況、開户或交易動機等。

4、整體分析與客户的業務關係,對客户全部開户及交易情況進行詳細審查,判斷客户交易與客户及其業務、風險狀況、資金來源等是否相符。

5、涉嫌利用他人賬户實施犯罪活動的,與賬户所有人核實交易情況。

(二)區分情形,採取適當後續控制措施。

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應當遵循“風險為本”和“審慎均衡”原則,合理評估可疑交易的可疑程度和風險狀況,審慎處理賬户(或資金)管控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之間的關係,在報送可疑交易報告後,對可疑交易報告所涉客户、賬户(或資金)和金融業務及時採取適當的後續控制措施,充分減輕本機構被洗錢、恐怖融資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利用的風險。這些後續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1、對可疑交易報告所涉客户及交易開展持續監控,若可疑交易活動持續發生,則定期(如每3個月)或額外提交報告。2.提升客户風險等級,並根據《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户分類管理指引》(銀髮〔2013〕2號文印發)及相關內控制度規定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3、經機構高層審批後採取措施限制客户或賬户的交易方式、規模、頻率等,特別是客户通過非櫃面方式辦理業務的金額、次數和業務類型。

4、經機構高層審批後拒絕提供金融服務乃至終止業務關係。5.向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報告。6.向相關偵查機關報案。

(三)建立健全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的內控制度及操作流程。

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可疑交易報告後續控制的內控制度及操作流程,明確不同情形可疑交易報告應當採取的後續控制措施,並將其有機納入可疑交易報告制度體系,構建一套“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可疑交易報告內控制度及操作流程,切實提高可疑交易報告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人民銀行各級行要加大對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落實賬户管理、客户身份識別及可疑交易報告管理制度的監管力度;在相關執法檢查中,將其作為重要檢查項目,並不斷創新檢查方式、方法,注重以案倒查、抽查回訪等檢查方法的運用,切實提升檢查能力和水平;檢查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將本通知轉發至總部註冊地在轄區內的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外資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專業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中國人民銀行 2017年5月12日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明確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有關執行問題的通知 篇二

中國人民銀行文件

銀髮〔2010〕48號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明確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有關執行問題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為進一步提高可疑交易報告工作的有效性,指導反洗錢工作人員準確理解執行反洗錢監管規定,現就明確部分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金融機構在執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中遇到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關於金融機構全面開展可疑交易報告工作的問題

一是金融機構應逐步建立以客户為監測單位的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流程,有效整合可疑交易監測分析與客户盡職調查兩項工作。既要在客户盡職調查工作中採取合理手段識別可疑交易線索,又要在交易數據的篩選、審查、分析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客户盡職調查的工作成果,提高監測分析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金融機構應將可疑交易監測工作貫穿於金融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通過合理有效的操作流程,引導本單位金融從業人員隨時隨地注意客户、資金和交易是否與洗錢、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有關。

三是反洗錢監測工作應覆蓋各項金融業務。可疑交易監測分析的對象不能僅侷限於會計數據,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全面關注各種情況。對於進行中的交易或者客户準備開展的交易,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發現或有合理理由懷疑其涉及洗錢、恐怖融資的,應當按照規定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二、關於納入可疑交易報告範圍的異常交易的合理處理問題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6〕第2號發佈)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所列舉的異常交易(以下簡稱異常交易),是引導我國金融機構在反洗錢工作經驗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有效識別可疑交易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金融機構在利用技術手段篩選出這些異常交易後,應當按照規定審查交易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質。金融機構如果有合理理由排除疑點,或者沒有合理理由懷疑該交易或客户涉及違法犯罪活動,則不能將所發現的異常交易作為可疑交易報告的內容,反之則可將其作為可疑交易報告的內容。

交易報告量不是唯一合規標準或最主要合規標準,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應不斷改進反洗錢監管手段,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當的合規管理策略,逐步健全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流程,提高異常交易數據分析深度,全面提高可疑交易報告質量。

三、關於風險較高業務的監測分析問題

對於客户利用網絡、電話、自助交易終端等工具開展的非面對面金融業務,金融機構應當強化內部管理措施,更新技術手段,確保相關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能夠完整傳送,保障可疑交易監測分析的數據需求。集中存放或儲存交易數據的金融機構,應遵循足以重現交易的要求,採取安全保密的措施,向各層級或各業務條線人員提供履行反洗錢職責所需的數據資料。

金融機構應有效識別不法分子利用他人代辦業務、控制他人交易等手段進行的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金融機構如發現或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户隱瞞有關實際控制客户的自然人、交易實際受益人情況的,以及發現或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户阻礙金融機構對實際控制客户的自然人、交易實際受益人做盡職調查的,應及時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應加強洗錢類型研究,及時分析洗錢風險變動情況,認真總結本地區洗錢活動規律,有針對性地提示金融機構對特定類型的洗錢、恐怖融資活動進行重點監測,指導金融機構積極妥善地處置洗錢、恐怖融資風險。金融機構除了按照反洗錢主管部門的要求完善風險控制措施外,還應根據本金融機構客户特點、業務運作情況、觀察到的市場風險變化情況、通過媒體等公開渠道獲悉的金融違法犯罪活動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本金融機構可疑交易監測的工作重點,完善可疑資金監測指標體系。

四、關於完善名單監控工作的問題

金融機構應指定專人負責反洗錢或反恐融資監控名單的維護工作。監控名單應至少涵蓋以下內容:一是我國有權部門發佈的要求實施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監控的名單;二是其他國家(地區)發佈的且得到我國承認的反洗錢或反恐融資監控名單;三是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發佈的且得到我國承認的反洗錢或反恐融資監控名單;四是人民銀行官方網站反洗錢專欄“風險提示與金融制裁”項下所涉名單。

金融機構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反洗錢或反恐融資監控名單實施全天候實時監測。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如發現交易與監控名單所列國家(地區)、組織、個人有關,應立即送交金融機構高級管理層審核,並按有關規定提交可疑交易報告。金融機構獲得新的監控名單後,應立即針對監控名單做回溯性調查,如發現本金融機構已與監控名單所涉主體建立了業務關係或者有涉及監控名單的交易發生,應立即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如果客户、客户的實際控制人、交易的實際受益人以及辦理業務的對方金融機構來自於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監管薄弱國家(地區),金融機構應儘可能採取強化的客户盡職調查措施,審查交易目的、交易性質和交易背景情況,按照規定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五、關於確保監測分析工作可追溯的問題

為便於案件調查、資金監測、反洗錢監管和內部審計,金融機構應按照有關交易資料保存的規定,將涉及審查異常交易、識別分析可疑交易、內部處理可疑交易報告信息等方面工作情況的記錄,至少保存5年。金融機構應逐步完善相關信息系統,採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確保交易對手方信息、網上交易IP地址等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要素信息的完整準確。

在判斷金融機構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是否合規時,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應結合相關工作記錄,考察金融機構是否勤勉盡責。金融機構沒有報告某些應當進行人工分析的異常交易,但其工作記錄足以證明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已經勤勉盡責,則不能認定其違規。反之,金融機構雖然報告了某些應當進行人工分析的異常交易,但相關可疑交易報告中卻沒有提出報告該交易的合理理由或者所提出的報告理由明顯具有不合理性,沒有工作記錄顯示該金融機構已經勤勉盡責,則不能認定該金融機構可疑交易報告工作合規。

六、關於合理把握處罰尺度的問題

對於未按規定報告可疑交易的金融機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應當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按照風險為本的反洗錢監管要求,合理確定其應負的法律責任。金融機構未按規定報告的可疑交易數量很少或極少,並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情況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可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對違規金融機構從輕處罰:未導致嚴重後果發生;該金融機構沒有洗錢涉案記錄或反洗錢嚴重違規記錄;該金融機構反洗錢內控較為健全;該金融機構高級管理層和相關人員在反洗錢工作中能夠勤勉盡責。

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市中心支行將本通知轉發至總部註冊地在轄區內的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外資銀行、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從事支付清算業務的非金融機構。

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

主題詞:金融監管反洗錢資金監測通知 抄送: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內部發送:辦公廳,反洗錢局,條法司,反洗錢中心。聯繫人:魯政

聯繫電話:66195950(共印58份)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

2010年2月10日印發

071011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關於執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 篇三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關於執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和《金融機構客户身份識別和客户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

(上海銀髮[2007]203號)

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上海市郵政儲匯局,上海市各外資商業銀行,上海市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上海市各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上海市各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

近期,部分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請示了在執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2006年2號令)、《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2007年1號令)和《金融機構客户身份識別和客户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2007年2號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人民銀行總行對各金融機構所提問題進行了相應答覆。現將有關問題進一步明確如下:

一、關於2006年2號令有關問題的答覆

(一)“現金結售匯”、“現鈔兑換”指資金不在銀行賬户之間流動的結售匯交易或外幣兑換交易。

(二)第十一條第(十)項所規定的交易既適用於對公客户發生的交易,又適用於對私客户發生的交易。

(三)國際速匯金公司、西聯國際匯款公司尚未在境內設立營業性機構,不屬於2006年2號令規定的義務主體,相關交易由辦理國際匯兑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報告。

(四)銀行應按照第九條和十六條的規定,報告客户收到境外匯入款並直接結匯或者客户購匯後直接匯出境外過程中發生的大額交易。

(五)銀行應按照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的規定,報告再融資款匯入第三方賬户過程中發生的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

(六)第九條第一款第(三)項既適用於境內交易,又適用於跨境交易。

(七)按照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除由銀行發起的利息支付不屬於大額交易報告的範圍外,銀行向客户支付利息過程中發生的其他交易和客户向銀行繳納手續費或支付利息過程中發生的交易如單筆或者與同向交易當日累計達到2006年2號令規定的大額交易標準的,銀行應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銀行向客户支付利息或者客户向銀行繳納手續費過程中發生的交易如符合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可疑交易標準,銀行應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八)銀行應按照第九條的規定,報告企業實盤外匯買賣過程中發生的大額交易。

(九)銀行應按照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的規定,報告為客户辦理國際貿易項下的出口收匯業務過程中發生的大額交易或可疑交易。

(十)客户要求將貸款劃轉至客户在其他銀行的賬户時,銀行應按照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分別按照放貸至客户貸款户、貸款由貸款户轉往其他銀行賬户兩類交易報告大額交易。同理,客户從其他銀行的賬户向發放貸款的銀行歸還貸款時,銀行按照從其他銀行轉賬到本行貸款户、從本行貸款户提取還貸資金兩類交易報告大額交易。

如客户要求將貸款劃轉至客户在其他銀行的賬户過程中發生的交易,或者客户從其他銀行的賬户向發放貸款的銀行歸還貸款過程中發生的交易,符合第十一條、第十四條和第十五條規定的可疑交易標準,銀行應提交可疑交易報告,具體報告內容視可疑特徵而定。

二、關於2007年1號令有關問題的答覆

(一)2007年1號令第九條所列的名單涉及兩類,一類名單是由我國司法機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機構發佈的(不含轉發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確定的名單),另一類名單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確定的。

如果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户或者其交易對手與第一類名單相關,金融機構在按規定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提交可疑交易報告的同時,可繼續辦理業務。我國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司法機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機構依法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繼續辦理業務的除外。

如果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户或者其交易對手與第二類名單相關,應在按規定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提交可疑交易報告的同時,按照我國法律和有權部門為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作安排的要求採取適當措施。

(二)如需對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制裁決議中所列的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的賬户資金實施凍結的,應由我國司法機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機構依法作出決定,金融機構按照相關凍結通知的要求採取措施。

(三)金融機構應採取2007年2號令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措施識別居民或非居民客户身份。對於非居民客户提供的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可按照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的要求,請非居民客户提供由客户所在國家或地區認可的機構出具的公證證明或經我國駐該國使館、領館出具的認證證明。另外,金融機構還可請求境外代理金融機構協助識別非居民客户身份。

有關客户或其交易對手是否為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制裁決議中所列的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金融機構可查詢聯合國相關文件。

(四)對被有關國家、國際組織列入制裁名單,但超出我國制裁名單的客户及其交易對手、境外代理金融機構的,各金融機構應自行評估風險,採取恰當的應對措施。

三、關於2007年2號令有關問題的答覆

(一)2007年2號令適用於各類客户、賬户和業務。

(二)金融機構應按照勤勉盡責的要求,採取合理的手段和措施瞭解實際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實際受益人。

(三)第四條所稱的“定期”沒有強制性的時間期限要求,建議各金融機構所確定的期限不超過一年。

(四)第五條第三款所稱“相關要求”不包括第二十六條規定的可疑交易報告要求。

(五)第六條適用於2007年8月1日以後新建立的代理行關係和已到期代理行協議的續約。

(六)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境外母公司收集並保存境外金融機構的相關信息。但境內的外資金融機構必須對境外母公司提供的信息進行審核分析,確保及時獲取並使用相關信息,並按照第六條的規定,評估境外金融機構接受反洗錢監管的情況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金融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不存在代理行關係,單純因為SWIFT系統資金匯劃渠道的原因而與境外金融機構發生業務聯繫的,不適用第六條有關境內銀行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或類似業務關係的規定。

金融機構可向境外金融機構提供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等文件資料,但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有關客户身份信息、交易記錄。

第六條不適用於境內金融機構間建立的代理行關係或類似業務關係。

(七)“外國政要”指外國現任的或者離任的履行重要公共職能的人員,如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高層政要,重要的政府、司法或者軍事高級官員,國有企業高管、政黨要員。因為外國政要的家庭成員或者與外國政要存在密切關係的人員,存在與外國政要類似的風險,所以金融機構對這些人員也應採取相應的客户身份識別措施。

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尚未對金融機構獲得外國政要名單的渠道作出強制性規定。

(八)對於無卡、無折存款業務,可比照一次性業務的客户身識別要求辦理。

(九)外幣交易金額按外匯局公佈的當月內部折算匯率計算,外幣現金業務包括使用旅行支票提取或兑換外幣現金的交易。

(十)對於“買方貼現”業務,金融機構除按相關業務規範認真審核各類單據、憑證和客户資信狀況外,還應按照勤勉盡責的要求,瞭解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性質。如果賣方不在本金融機構開户的,應區別不同情形,履行對賣方的身份識別義務:一是如果賣方要求將資金劃轉到賣方在其他銀行開立的同名賬户的,應登記賣方的姓名或名稱、有效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的文件的名稱和號碼、開户銀行名稱和開户銀行賬户。二是如果賣方要求以其他方式取得資金的,金融機構應按照第七條有關一次性業務中客户身份識別的規定執行。

(十一)對於銀團貸款業務,在牽頭行已經按規定採取了相關客户身份識別措施的情況下,參加行可不再重複相關工作,但參加行應確保可獲得客户的身份資料信息,並承擔相應的識別客户責任。參加行和牽頭行均負有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職責。

(十二)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相關信息”指用以確定某筆匯款的唯一標識號,如交易流水號、業務編碼等。

如果匯款信息明確標明匯款人沒有在匯款行開立賬户的,金融機構可不再要求境外匯款行補充信息。如果匯款人住所不明確的,金融機構可登記資金匯出地。在境外匯入機構補充信息到達之前,境內銀行可入賬。

如果對方金融機構為FATF 成員國,或者其他已經承諾嚴格遵守FATF 反洗錢及反恐怖融資標準國家的且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可直接填寫替代性信息。

跨境匯款業務不限於電匯業務。

(十三)2007年2號令適用於金融機構辦理與企業年金賬户的相關業務。

(十四)第十二條中“保險費金額人民幣2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2000美元以上且以現金形式繳納的人身保險合同”,或是“保險費金額人民幣20 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2萬美元以上且以轉賬形式繳納的保險合同”等規定情形,保險公司識別人身保險(含團險)客户的起點金額依照單個保險人的保險金額或者分攤到每個保險人的保險金額計算。

(十五)理賠賠款、年金、滿期金和生存年金均屬於第十四條所規定的“保險金”。

(十六)按照持續識別客户的要求,已開户客户在利用非櫃枱方式辦理業務時,金融機構仍應強化內部管理規程,識別客户身份。

對於非櫃枱業務,應通過加強管理、完善技術手段等方式,及時中止為沒有在合理期限內更新且沒有提出合理理由的客户辦理業務。

(十七)第十八條規定的風險等級劃分標準應由金融機構自行制定。總部在境內的金融機構應由其總部統一制定並向人民銀行總行報送風險劃分標準,沒有總部或者總部在境外的境內金融機構應自行制定並向當地人民銀行報送風險劃分標準。對於總部在境內的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是否根據當地情況制定風險劃分標準的問題,由金融機構自行決定。如果總部在境內的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根據當地情況制定了風險劃分標準,應報送當地人民銀行。

考慮到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金融機構制定客户或賬户風險劃分標準的工作,原則上應在2007年底前完成。風險劃分標準原則上應在2007年年底前備案。

人民銀行暫無發佈金融機構客户或賬户風險劃分標準的計劃。

(十八)第十九條第三款所稱的“合理期限”並非一個固定的期限要求,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

對私客户的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指政府部門頒發的能夠確認其身份且附有本人照片的身份證件,或者政府有權機關出具的能夠證明其真實身份的證明文件。對公客户的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指可證明該客户依法設立或者可依法開展經營、社會活動的執照、證件或者文件。對公客户的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包含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税務登記證。

客户身份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過期後,客户之前的業務委託依然有效,但如果客户沒有在合理期限內更新且沒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機構應中止辦理新業務。如果對公客户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和授權辦理業務人員的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已過有效期的,且沒有在合理期限內更新且沒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機構應中止為客户辦理業務。

只有當客户有業務需要辦理時,才存在金融機構中止為客户辦理業務的問題。而當金融機構無法取得與客户的聯繫時,客户自然也無法請求金融機構為其辦理業務。

金融機構可依法自行決定是否終止與客户的業務關係。

(十九)第二十條所稱的“合理方式”應按照勤勉盡職的要求,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除審查客户身份證件與開户人信息是否相符、主動詢問、聯網查詢公民身份證信息等。除對公客户外,對私客户的代理協議可不限於書面合同,但高風險客户或高風險業務除外。

客户手持被代理證件可作為代理關係存在的證據之一,金融機構在確認代理關係存在時,還是應當按照勤勉盡職的要求,切實履行客户身份識別義務。

無論是對公客户,還是對私客户,金融機構都應按照《管理辦法》 第二十條的規定履行相關客户身份識別義務,登記所要求的信息。如代理方本身為單位,還應同時登記業務辦理人信息。

如果對公客户的業務經辦人員信息未登記的,金融機構應在登記業務經辦人員身份信息後,再辦理相關業務。

(二十)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應當瞭解”指金融機構依據有關法律規定負有了解相關情況的義務,或者按照勤勉盡責的要求能夠了解相關情況。

(二十一)金融機構分支機構可以紙質形式向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報告規定的可疑交易,並在傳輸渠道允許的情況下報送該可疑交易的電子文本,具體報表格式另行確定。

(二十二)金融機構可將交易記錄保存在境外,但應符合我國法律規定中有關保密的規定。

金融機構保存的交易數據應足以完全重現交易。

(二十三)金融機構已登記的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不滿足2007年2號令第三十三條要求的,原則上不要求金融機構進行補登記。但如果金融機構在2007年2號令生效後為客户辦理業務或建立新的業務關係屬於第七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的,金融機構應進行信息的補登記。

原則上,身份基本信息包含的項目屬於必須登記項目,但客户不適用該項目的除外。如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客户,不要求登記“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

(二十四)2007年2號令於2007年8月1日生效,同時人民銀行會在反洗錢監管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金融機構必要的準備時間,以完成系統開發等工作。暫無英文版的2007年2號令提供。

請各金融機構根據人民銀行要求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如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及時與我分行聯繫。聯繫人:周婧、曹羣;聯繫電話:58845083、58845671;傳真:58845037。

特此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

二00七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