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W

國中論文多篇

國中論文 篇一

摘要:伴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的教育教學已經取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國中物理,作為國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與立體化的特徵。而基於當前國中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很多學生通過傳統的國中物理課堂的學習並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點,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這就要求國中物理教師儘快轉變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引入新型的物理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其對於物理知識的需求。在物理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物理課堂就是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因此,本文對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進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國中物理教師如何提高教學的效率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物理;國中物理;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問題情境,究其本質,是國中物理教師將抽象且複雜的物理問題化歸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並帶領學生一同走進這一生活現象模擬物理問)(題的場景、思考如何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它需要國中物理教師能夠根據物理課堂教學的需要,並且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情趣,創設能夠激起國中生共鳴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走進教師所創設的環境中,最終實現啟發學生思維、激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愛好與興趣的效果。在國中物理教學課堂中創設一個有效的問題情境,則可將國中物理課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識點化為生活中能夠實際接觸到的現象,強化國中生對物理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幫助學生紮實地掌握物理知識。因此,如何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將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思考學生的興趣點所在

在傳統的國中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公”,教師向學生傳授什麼樣的知識,學生才能學習到什麼樣的內容,這樣的做法極大地磨滅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這不僅不利於國中生全面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物理必備技能,而且對於國中物理學科的長久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想要轉變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創建一種合理有效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於國中物理這門神祕且充滿趣味性的學科的思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思考學生的興趣點所在是關鍵。國中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可以將一個物理知識點與現實相結合,採用有效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去思考物理問題。比如在對“光的折射”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拋棄以往教學中直接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讓學生去理解光在折射過程所發生的變化的生硬教學模式,而是從實際生活中入手,讓學生先去思考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與之相關的案例,並設置問題,比如讓大家思考為什麼水中的倒影是虛像?為什麼在水中看到的東西所處的位置都比實際中的位置要高?幫助學生在一種實際存在的現象中發現物理規律,理解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

二、在實驗中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於問題的思考

物理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實驗是物理學習的關鍵,實驗教學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佔據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就變得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國中物理教師首先要明確實驗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避免發生問題情境與實驗教學內容不相符的狀況,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要時刻關注實驗氛圍,為學生營建一個輕鬆而又嚴謹的環境去激發學生對於物理問題的思考,幫助國中生找到解決物理問題的最佳途徑,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物理學習水平和物理學習能力的特點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滿足不同學生的物理學習的需要。比如,在對“電路”這一知識點進行實驗教學時,國中物理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實驗小組,針對每個實驗小組成員的特點,先設計出不同的問題,比如在哪安放電源?怎麼對電路進行連接?並安排實驗小組成員在實驗中尋求問題的答案。物理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親自動手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最優路徑,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動手能力。

三、優化問題情境導入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對於一個新的知識點進行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問題情境以何種模式導入最佳。國中生正處於成長和發育的關鍵階段,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導致學生對於一個知識點和一個物理現象的認知並不全面,往往只能從表面去探究問題,缺乏對物理問題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充分藉助學生在生活中所接觸的物理現象,並以此作為引子導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其中所藴含的物理原理和規律。比如,在對“物質的形態和變化”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將學生引入到對日常生活的思考之中,讓學生去思考在生活中所見到的物體有哪些形態,這些物體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這些形態之間能否相互進行轉化。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的創建,能讓學生更形象、立體地理解物理問題,掌握物理知識。總而言之,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創建問題情境的方式是極為有利的,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物理現象、瞭解物理問題的本質,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因此,廣大物理教師應當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妥善地將這種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中,充分發揮創設問題情境這一方法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許義林.探究國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4):20-21.

[2]蔡鵬飛.問題情境創設與案例分析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

中學生教育論文 篇二

國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已逐步擺脱了具體的經驗意識,利用概念、定理、定律等進行邏輯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明顯增強。從心理的角度講,他們已具有明顯的社會性、探索性、創造性和獨立性,他們注重在同齡人中尋求支持與幫助,有一定的處理問題能力,對別人的思想觀點一般不願輕信和盲從;在學習上,也不願墨守成規,喜歡進行創新和發現,但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另外,他們的內心世界與逐漸複雜,開始不輕易流露出其內心活動,容易偏激,常有片面性和認識模糊的情況。因此在學習中他們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異常心理,如憂愁、恐懼、焦慮、悲觀等,尤其是化學學科,知識繁雜多變,更容易引起學生的異常心理。

一、學生異常心理的表現

1、化學實驗中的恐懼心理。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集聲、光、色於一體,千變萬化,豐富多彩,趣味性強,能吸引學生。但實驗中某些物質有刺激性氣味,有毒,如氯氣、氯化氫、硫化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有些物質有致癌作用,如亞硝酸鹽等;有些物質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濃硫酸等;有些化學反應非常劇烈,這一系列物質及變化過程在化學課學習中是躲不開的,如果教師不合理引導,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發學生的恐懼心理。

2、化學學習中的“標尺”心理。

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有教師的評價,也有自我的評價,在學生心理上就相當於有一個“標尺”,該“標尺”是學生對自己在羣體位置中的反映,如“化學難學難記”、“化學實驗做不做沒關係”、“化學知識亂似麻”、“化學實驗很有趣”等,這是部分學生對化學課確定的標尺。對於老師,如果備課認真,講課方法得當,實驗技能嫻熟,多關心多鼓勵學生,則會在學生內心確定一個良好的標尺,相反,則會在學生內心確定一個相對不好的標尺。

二、如何培養中學生健康的心理

學習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部分學生學習時心理受挫也是必然的,如何使學生能夠持之以恆,如何有效地遏制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呢?

1、充分利用課堂,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

教學活動需要師生雙方的默契配合,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防止和消除感情上的隔閡,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在課堂上應設計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提問,當學生回答不出時應適當給予提示,當回答正確時就應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對於特別差的學生在課後應個別輔導,跟他們談心,使他們消除思想顧慮,樹立自信心。長此以往,學生就產生濃厚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2、合理運用實驗,克服學生的恐懼心理。

化學學習中最有趣的就是實驗,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合理用好實驗,還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明確指出所做的實驗是安全實驗,接觸少量的有毒物質,不會引起中毒現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認真履行好實驗室的規定,充分發揮榜樣的“近體效應”,樹立以人育人的思想,漸漸地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實驗態度,消除對化學實驗的恐懼心理。

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與溝通

我們現在提倡的是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學會書本上的知識,而且要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學會社會課堂上的豐富知識。平時,我就教導學生“學一行,愛一行”。藉助化學的學科特點,平時我教育學生,多觀察、多動手,並不斷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課堂上,我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並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們進行學習;課下,我讓學生參與到生活實踐中,簡單易行的事情,我讓他們自己觀察、記錄,得出結論;課後,我又與他們進行交流,及時地得到反饋信息,使學生們更愛學習化學。

綜上所述,育人是為了讓人更好的成長,更好的發展,更好的為國家服務,如果良好的心理素質得不到培養,一切都只能是夢想,化學教學也就沒有達到其目的。

中學生教育論文 篇三

一、分析高校體育學生文化素養的現狀

對我國高校體育生的文化素養進行調查、分析,探討影響體育生文化素養的原則,同時簡述目前體育生文化素養的現狀。

1.1、體育生的行為缺乏約束

由於缺乏文化素養,體育生在體育課程中,自我意識較強,缺乏大局意識,導致其個人行為太過自由,缺乏約束性。例如:體育生在課堂上,雖然積極表現,但是缺乏力度控制,有時甚至影響到整體課堂秩序,對其他同學造成影響,引發同學們的不滿情緒,同時為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1.2、體育生之間缺乏團結意識

高校體育生更加註重個人實際的技能表現,嚴重忽視其他學生,高校體育本身是以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為主,實際沒有達到素養培育的效果。例如:籃球賽中,體育生缺乏團結意識,則會導致正常比賽漏洞百出,學生之間沒有默契的配合,籃球最需要團結和協作,如此才可領域到比賽的實際含義。

1.3、體育生嚴重缺乏素養知識

高校體育生只注重體育實踐知識的學習,忽視理論知識的建設,導致體育生缺乏與素養相關的知識。高校體育考核時,除考核技能訓練外,還需考核理論知識,如果體育生不注重素養知識,則會導致體育系統知識的缺乏,對個人的發展非常不利。

二、加強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途徑

加強體育生文化素養的培養,需通過有效的途徑,結合高校體育課堂的實際,提出有效的途徑,重點提高體育生的文化素養,促使其不論是在體育發展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保持高質量的文化素養。

2.1、增加體育課堂文化素養培育的課時

據有關調查顯示,高校體育課堂普遍為户外形成,教師基本在户外結束文化素養的培訓,實際體育生在意識上根本沒有重視,所以,高校體育需要增加文化素養培育的課時。例如:教師可將體育教學氛圍上、下兩部分,第一課時重點講述體育知識中的文化素養,教育學生如何在體育會考慮更多的素養因素,既要做到體育技能的完美,又要發揮個人的文化素養,教師利用素養案例,激發學生內心的素養意識,第二課時以實踐為主,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平衡文化素養的表現,在體育事件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教師講述的文化素養。

2.2、通過實踐加強體育生的文化素養建設

教師在實踐課堂中,應注重文化素養建設技巧,以此作為文化素養培養的途徑。例如:實踐課堂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小組,組織小組活動,促使學生分工、配合,使學生充分感受團隊意識,同時提升學生的協作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文化素養,利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具體行為。由此,通過學生的主動性,營造文化素養的範圍,進而帶動其他的學生,教師在其中只是發揮推動作用,此類建設途徑在體育生文化素養的建設中,具備較高的實踐價值。

2.3、利用體育資源提高體育生文化素養意識

高校中的體育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可將其作為加強體育生文化素養的後備資源。例如:教師播放我國各項體育盛會的視頻資料,通過體育人士的風采展示,激發學生內心的人文素養,重點觀看國外體育選手在我國體育賽場上的表現,教師告知學生,學生在體育場上的一舉一動,不僅代表個人,更是代表班級、學生,甚至走上更大的體育場時,會意味着更深遠的意義,學生通過教師視頻資料和教師的講述,會逐漸意識到文化素養的重要性。

三、文化素養對學生的意義

文化素養對高校體育生非常重要,其不僅關係到體育生的素質,更是關係到體育生的未來發展。首先文化素養可以提高體育生的社會價值,社會需要德才綜合具備的人才,體育生在校期間,注重個人技能和素質的培養,有利於其在社會中發揮個人價值;其次高質量的文化素養,提高體育生的綜合素質,體育生的文化素養高,可以增加其對新鮮事物的認知能力,提高判斷力,促使其更容易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知識;最後文化素養提高體育生的體育技能,通過文化素質的培養,體育生會虛心接受體育技能知識,充分認識到個人的不足之處,保持積極、努力的學習態度,促進個人體育能力的穩定發展,保障個人在高校中的體育表現力。

四、結束語

綜合提高體育生的文化素養,有利於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近幾年,高校在對待體育文化素養方面,積極建設,重點提供體育生的文化素養,促使其在學習、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避免由於文化素養的建設不到位,引發不必要的事端,因此,高校在體育教學中,利用科學的手段,積極構建和諧體育,重點提升體育生的文化素養。

中學生教育論文 篇四

就如何定量化的講授地理學基礎類課程,Macdonald認為關鍵在於:(1)如何幫助學生加強對地理概念和現象的理解;(2)如何向學生提供機會練習和提高他們的定量化技能。而現實的方法包括:在講授的材料中包含定量化的數據;適當添加具有定量化特徵的計算機模擬和運算;定量化求解地理學中的數學和邏輯問題。Macdonald還認為,以提高學生的定量化技能為目的的概念性框架有助於對課程進行設計,在這方面可行的方案包括:在傳統的地理學研究方法基礎上(假設求證和數據收集過程),對定量技能所需要的過程進行分解並整合到一門課程中;設計一系列包含定量化的地理學問題,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並幫助他們練習,這樣有助於教師確定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在學院層面設計貫穿學生各階段的教學方案,將重要的定量化技能融入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以幫助學生掌握這些技能[3]。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方案並不是互相矛盾的,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可相互借鑑。

這些方案的核心和前提問題是如何激發初學者(低年級本科生)學習和應用定量技能。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學生有興趣的地理學問題是關鍵[4]。這類的問題包括諸如附近河流的洪水暴發等實際生活中能夠親身體驗的問題,以及諸如全球變化等公共媒體得到廣泛曝光的問題。另外,以某一定量化結果為主題,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儘量涉及更多方面的地理學問題,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圍繞土壤的粒度為主題,展開與土壤相關的多種地理過程的講解。此外,儘可能多的讓學生接觸測量儀器(羅盤或者全球定位系統),也能夠讓學生對定量化問題產生興趣。那麼在地理工作中,什麼樣的定量技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該問題的答案需要考慮到地理學的不同方向和學生的年級等因素。一般地,幾何學以及繪圖學方面的知識是所有地理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定量技能[5]。

有學者指出,空間分析能力也應該被包含在這個框架中。微積分也是高年級地理學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有些學者還認為,應該考慮將定量表述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也包含在需要講授的內容當中。因此,通盤考慮學生的需要、課程的內容,儘可能詳細、系統的制定教學計劃,有助於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不同定量方法解決實際地理學問題。需要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從事地理學教學和研究的青年教師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定量思維和能力,這對地理學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6]。

眾所周知,不僅某些傳統的地理學分支(如地質工程)十分依賴與數理科學,而且現代地理學也傾向於用更加清晰和邏輯的辦法描述和解決地理學問題。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已經使複雜數學方法在地理學中的應用稱為可能[7]。在地理學海量數據時代,引導地理學專業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本科生了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激發他們對定量技能的興趣,培養其應用這些技能解決地理問題,是地理學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將對地理學整個學科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