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 论文

“语文意识”背景下国小阅读的方式探讨

栏目: 教育教学论文 / 发布于: / 人气:1.37W

【摘要】语文学科的知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用得到的,因此,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出现完全不懂或者看完答案后不懂的情况。语文教学的阶段性、条理性并不十分清晰,总体来看,从国小到中学,语文教学其实只为了做好一件事,即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语文意识”背景下国小阅读的方式探讨

【关键词】语文意识国小阅读

意识是什么?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语文意识可以概括为人们在汉语这一客观物质基础上的主观反映。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谴责造句,如何布局谋篇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项判断能力,因此培养“语文意识”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国小阅读着手,讨论如何在阅读中贯彻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

一、增加阅读量的积累,增强语文的敏感度

意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反映,意识水平的发展高低和物质基础的厚度有相当大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提高国小生的语文意识,必须鼓励学生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阅读内容上,教师应为学生推荐和挑选内容详实、层次清晰、有一定寓意的作品,像《寓言故事》、《国小生必背古诗词》、中外经典名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学习到文学知识,增强文学底蕴,还能锻炼自己对文字的敏感能力。例如,在针对国小教材中《秋思》一诗中:洛阳城中见秋风。“秋风”二字在诗中常见,国小生通过阅读能了解古诗词中“秋”是愁思的意象,这样在阅读其他诗词和文章时,就会对 “秋”字有敏锐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主旨。

二、以情入景,激发和阅读内容的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能体现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这是对文章立意的拔高和深度的挖掘,而通常文学作品的主旨并不会直抒胸臆,主要通过人物、情感、语言等来进行烘托和阐释。这是语言的艺术和魅力,也是语文意识下语文功底的重要体现。

在课堂阅读中,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学习和解读他们,可以进行情景设置,以景入情。例如,在针对国小课本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学习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渲染和角色代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清晰直观地了解作品中父亲的坚持、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其他父母过早放弃时的自怨自艾等感情,通过这一过程,感受文章中在大灾害背景下对父爱的烘托和赞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情景假设,让学生考虑自己身处在角色环境中时,会如何做、如何说,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这客观上也是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

三、巧设问题,进行有效阅读

在日常的阅读中,能否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主旨,掌握文中语言逻辑性和情感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是决定此次阅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因此,在阅读之前,教师应当巧设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在阅读课文《难忘的一课》之前,就可以设问:“这一课为什么难忘?”“文中通过什么样的描写来凸显这一课确实令人难忘的?”等,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就不容易错过文章中的闪光点,学习文中的描写方式,对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四、结语

语文意识的培养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影响下,对国小阅读的教学要求也必然提高。语文意识的养成任重而道远,需要学生和老师的通力合作,在阅读及阅读教学中不断拓展、创新、学习,展开有效阅读,达到新时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