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多篇)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材料 篇一

宣恩縣萬寨鄉大河村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倆,在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外出打工的情況下,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孝老敬親,常年堅持代父母行孝,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在由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台、全國婦聯等部門共同發起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中,林章羽、何秀巡姐弟被評選為全國“最美孝心少年”。9月6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播出了林章羽、何秀巡姐弟倆的感人事蹟。

孝道原心,誰説家貧無孝子?

今年秋季開學,15歲的林章羽進入宣恩一中學習。林章羽上高中後,她的弟弟——11歲的何秀巡悄悄地給遠在天堂的媽媽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媽媽,您知道嗎?姐姐對我非常好,她上了高中,我真為她高興。媽媽,你放心,我會做個男子漢,讓家人過上好生活……

林章羽、何秀巡是宣恩縣萬寨鄉大河村一對命運多舛的姐弟。2011年,他們的母親被癌症奪去了生命。母親病重期間,曾將林章羽叫到病牀前,叮囑她好好照顧弟弟、幫爸爸分擔家庭重擔。

母親去世後,姐弟倆的父親不得不外出打零工,以掙錢養家並償還為妻子治病欠下的債務。林章羽便擔當起照顧弟弟和家庭的重任。她領着年幼的弟弟上山割豬草,下地採茶、收玉米,還替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年事已高的外婆。

其實,林章羽、何秀巡姐姐弟倆一直是挺懂事的孩子。在媽媽去世的前幾個月,姐弟倆還用攢下的零用錢給她買了個生日蛋糕。

在媽媽生日前一個月,姐弟倆商量:以前從沒給媽媽送過禮物,這次媽媽過生日,一定要送一個生日蛋糕給她。當時,姐弟倆每人每週有5元零用錢,買蛋糕的30元錢就是他們一元、兩元地攢下來的。媽媽生日當天,姐弟倆走了十幾里路,到集鎮取頭天就訂好的生日蛋糕。當姐弟倆拿出厚厚的一沓零錢交給蛋糕店老闆時,老闆被姐弟倆的孝心所感動,還退給他們兩元錢。看到姐弟倆提着生日蛋糕,媽媽嘴上責備他們亂花錢,臉上卻露出了笑容。“這是媽媽第一次吃到生日蛋糕,也是她吃的最後一個蛋糕。”林章羽説。

自強不息,嫩肩撐起一個家

林章羽、何秀巡姐弟的父親是上門女婿,外婆自然由父親照顧。如今由於外婆年事已高,加上父親經常不在家,姐姐又在縣城上學,何秀巡每天放學回家後不但要自己做飯,還要承擔餵豬、掃地等家務和照顧外婆。

去年9月,外婆打豬草回家途中意外跌倒後,掙扎着給放假在家的何秀巡打來電話。何秀巡聞訊趕到,艱難地攙着外婆回家。安頓好外婆後,他又給在附近打工的父親打電話告知情況,然後來回好幾趟把豬草揹回家。

由於父親忙着打零工掙錢,姐弟倆不得不相互照顧。

何秀巡除了照顧外婆外,有時還要到山上採山貨、茶葉,上學時帶到集鎮上換成錢用來補貼家用。

何秀巡每星期有5元零用錢,可他儘量把錢存下來。他説,外婆身體不好,有時候病了可以貼補着給老人家買藥。

林章羽告訴記者,弟弟有時會用零用錢給外婆買點糖。外婆喜歡喝豆奶,弟弟有時候也會給外婆買一些。

何秀巡的孝順,與父親的教育分不開。儘管家境貧困,但父親總是告訴孩子要尊老愛幼、樂於助人。每次父親回家,何秀巡都會忙着端茶、倒水、搬凳子,還給父親捶背,與父親聊天。有一次父親告訴兒子:爸爸不能給你什麼,只能盡力供你和姐姐讀書,將來把家裏的房子留給你們。何秀巡卻對父親説,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讓您和外婆過上好日子。看到兒子如此懂事,父親眼中噙滿了淚水。

樂觀積極,陽光少年正長大

在學校,樂觀積極、奮發向上的何秀巡不但是老師的好幫手,在同學中也非常受歡迎,不少同學都得到過他的幫助。

有一次,班上兩個同學因為瑣事打架,其他同學怎麼拉都拉不開。作為安全班長的何秀巡為了分開兩個同學,硬是站到這兩個同學中間,用身體當“肉盾”。拳頭像雨點一樣砸在何秀巡身上,但他卻絲毫沒有退縮。其他同學把兩人拉開時,何秀巡的臉上已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

有段時間,班上有個叫楊婧的女生不開心,總是獨自坐在牆角默默地哭泣。何秀巡發現後,走過去安慰她,並不時講笑話、扮鬼臉逗她開心。楊婧終於破涕為笑。

其實,在母親剛去世的那段時間,何秀巡的情緒十分低落,成績很快下降,受到了父親的嚴厲批評。事後,林章羽開導何孝巡:“現在媽媽去世了,家裏只有爸爸打零工掙錢,我們如果不認真學習,以後怎麼把這個家支撐起來?”經過幾小時的談話,何秀巡對姐姐説自己錯了,以後一定好好讀書。看着弟弟暗自努力學習,將落下的功課逐漸補起來時,林章羽知道弟弟長大了。現在讀六年級的何秀巡每次考試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美孝心少年個人事蹟 篇二

家境貧寒,但卻一直品學兼優,小小的他既堅強又敏感,他用自己的孝心和堅強幫爺爺撐起了整個家……家門口的四大名校——永州日升學校今天帶您認識寧遠的孝心少年—唐__。

人羣中,唐__跟普通孩子一樣,愛説愛笑。而實際上,在他出生兩個月後,母親便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父親也因此患上精神分裂症,喪失勞動能力。奶奶因為傷心過度,精神恍惚,全家的擔子都落在爺爺一個人身上。

諸多的不幸一起降臨到這個家庭,但幸運的是,唐__是個堅強、孝順的孩子,生活的困苦,讓唐__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掃地、收拾屋子、燒水、洗衣服,這些家務,年幼的唐__都會主動幫爺爺分擔。

知道爺爺養家不容易,唐__從來不對爺爺提任何物質上的要求,看到年幼的孫子這麼懂事,爺爺既欣慰,又對孫子有所愧疚。“在家裏面他掃地呀,幫我們洗碗、選菜,煮飯燒火,這些很多。”

因為生病,父親不能勞動也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有時受到刺激,會突然地大哭或大罵,甚至打人。但唐__沒有嫌棄父親,竭盡所能的細心照料。平日裏,唐__會給爸爸端飯、夾菜、端水送藥,爸爸病情穩定的時候,唐__還會陪爸爸散步、説説話。

除了幫爺爺分擔家務,唐__在學習上更是刻苦努力,家裏的牆壁上,貼滿了獎狀,每次成績都在年級前十名,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同學心中的好班長。在學校,唐__與同學們打成一片,但他卻從不在同學面前提起自己的媽媽。“如果告訴他們的話,他們有些同學就會不和我玩,就説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會諷刺我。”唐__説道。

家中的房屋是爸爸沒生病之前修建的,在歲月的打磨下已十分破舊,幾乎是村裏最破的→←房子,因此,修繕房屋一直是爺爺的心病,唐__看在眼裏,記在了心裏。“我要努力讀書,將來掙錢,治好爸爸的病,把房子修好讓爺爺他們過上好日子。”

雖然房子很簡陋,但唐__內心的夢想很大很美好,而他也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會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材料 篇三

2011年徐沁燁的母親被診斷出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要先做化療,然後進行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母親得知自己的病況後想要放棄。小沁燁每天都開導母親。

徐沁燁是林城鎮太傅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去年12月她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病重期間,母親強忍病痛堅持繡完一幅長約2米,寬約1米,名為“旭日東昇”的十字繡,作為女兒的嫁粧。為治好母親的病,年僅13歲的徐沁燁決定拍賣母親在病痛中給自己一針一線繡出的嫁粧。“賣嫁粧救母”,長興女孩的舉動曾讓無數人感動。

?再次去採訪徐沁燁,是我們第二次接觸了,她還是很開朗活潑,見到我時馬上認出了我,一邊給我開門一邊説:“我認得你,你是上次來我家的姐姐。”

對於“長興榜樣” 的評選,她很驚訝,説自己一點都不知情,在她看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國小生,怎麼能和“長興榜樣”掛上鈎。

徐沁燁和別的同齡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她身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她的懂事和堅強。徐沁燁説,她最喜歡的課文就是《梅花魂》,她覺得自己也要像梅花那樣,不管經歷多少磨難,都不向生活低頭,昂首挺立。徐沁燁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在她的媽媽去年確診得了白血病之後就更差了,但是在徐沁燁眼裏,自己的家是最幸福温暖的。“媽媽很喜歡開玩笑,有時候會在我看電視的時候故意蒙我的眼睛,偷偷拿走遙控器換台,有時候還會撓我腳底心。有時候看到電視裏那些浪漫的情節,媽媽還會埋怨爸爸從來沒有對她這麼浪漫過,爸爸就很無奈。”看着小沁燁的笑臉,我想,那真的是個幸福温暖的家庭,與金錢和女主人是否身體不適都沒有關係。

從小,父母對徐沁燁的教育就很嚴格,這也使得她比同齡人更加懂事一些,在剛知道媽媽生病的時候,沁燁哭得很厲害,之後,沁燁變得更加乖巧。“那天,爸爸也哭了,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爸爸哭。後來,爸爸説,我們要是哭的話,媽媽就更傷心了,所以我們要樂觀一點,要鼓勵媽媽。”每次爸爸媽媽去杭州看病的時候,整個家就都落在沁燁肩上了。早上,沁燁自己做早飯,然後去上學。下午放學後,先把早上的碗洗了,然後掃地,給家裏的雞、鴨和豬餵食,整理房間,有時候還要洗被子,做完這些,去大伯家吃飯,然後做作業。這些家事,徐沁燁做得很開心。“説不定什麼時候爸爸媽媽就回來了,我把家裏收拾得乾淨一點,他們回來看到就會很開心。”

在老師同學眼裏,徐沁燁學習好,愛勞動,活潑開朗,是個好學生、好夥伴。也許是家庭的關係,徐沁燁很會關心人,處理事情有股小大人的味道,老師都很喜歡徐沁燁幫忙管理班級,同學們有了煩心事也喜歡找徐沁燁訴説,大家儼然都把她當成了知心姐姐,徐沁燁自己也很喜歡這個角色。“如果可以幫到老師和同學,我也會很開心。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可以想,我以後也許會遇到相同的事情,這樣既幫別人解決了事情,還可以鍛鍊我自己。”

下半年,徐沁燁就要讀六年級,很快就要上國中了,對於未來,徐沁燁有自己的打算。徐沁燁給我看她平時的作業,幾乎全部都是“優”,老師的評語也都是誇獎的。“爸爸説到城裏讀書好,我覺得在哪裏讀書都一樣的,不一定要去城裏,只要自己努力學習,在鄉鎮中學讀書也是一樣的。我現在就希望媽媽的病能好起來,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在一起,然後我以後能找一份好工作,讓爸爸媽媽都過上好日子,不再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