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鎮定這個詞語的近義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W

鎮定這個詞語的近義詞(多篇)

鎮定的近義詞 篇一

一、【近義詞】

沉着、鎮靜、冷靜、從容、平靜、安定、沉穩

二、【詞語注音】

zhèn dìng

三、【基本詞意】

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亂、不慌張

四、【英文翻譯】

; cool; composed; unperturbed; unruffled

五、【詳細解釋】

保持着冷靜的狀態。

《國語·晉語七》:“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 韋昭注:“鎮,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

唐 元稹《贈裴行立左散騎常侍制》:“而況於鎮定遠荒,經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憫悼?”

茅盾《子夜》五:“近來這樣的事太多了,報紙載不勝載,並且為了鎮定人心計,也只好少載。”

遇事沉着,不慌亂。

《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趙武有文德…… 祁午臨事鎮定,臣父匄能識大體,皆一時之選。”

清 劉大櫆《鄉飲賓金君傳》:“遇事之盤錯,其精神常鎮定,而卒能有剖決而解其紛。”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他卻陽為鎮定,仔細摩挲了一回,突然向工人道:‘這妖言不足信,快與我擊斷此碑!’”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

民國 樑秉錕《萊陽縣誌》:“時白蓮妖人徐鴻儒猖獗於西,毛文龍跋扈於北,高麗亦不靖,徵調繁興所在驚惶。(袁)可立籌劃鎮定之,民得安堵。”

六、【拓展延伸】

1、儘管白狼來勢洶洶,但他鎮定自若。

2、儘管他強作鎮定,但也無法掩飾內心的畏懼。

3、面對突然發生的災難,紅紅表現得鎮定從容。

4、大水一來,人羣大亂,但王傑卻鎮定自若。

5、他強壓着內心的慌亂,故作鎮定地走出了校門。

6、演出前,他深吸一口氣,鎮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

7、通過演習訓練,消防員在出現火災時能鎮定自若,及時排除各種險情。

8、在被敵圍困,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這位將軍仍然沉着、鎮定地坐陣指揮。

9、敵人已包圍上來,他卻鎮定如常,行若無事,從而穩定了軍心。

10、他神情鎮定地撲向大火。

11、如遇意外情況,請大家鎮定對待,切勿驚惶失措。

12、如果火災發生時,他們能像小林浩那樣臨危不懼,鎮定自若,也許就不會出現這一幕了。

13、經鄰居一再安慰,六神無主的阿婆才逐漸鎮定下來。

14、她看到領導那種泰然自若行若無事的樣子,自己也就鎮定下來了。

15、面對金剛怒目的日本鬼子,他鎮定自若。

鎮定的近義詞 篇二

鎮定的近義詞

詞語解釋:指意志堅強,不動搖。

近義詞:堅毅、剛毅、剛強、堅決、堅強、頑強

形容鎮定的成語

1、雍容不迫: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2、羽扇綸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3、神色自若:自若:如常,象原來的樣子。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

4、行若無事:行:行動,辦事;若:好象。指人在緊急關頭,態度鎮定,毫不慌亂。有時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

5、雍容雅步:指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6、應付裕如: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7、夷然自若: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8、神色自如:神色:神情,態度。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9、舉棋若定: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着果斷。

10、輕裘緩轡:猶言輕裘緩帶。形容態度從容鎮定。

11、優遊自如:①悠閒適意,無拘無束。②猶言從容不迫。

12、面不改色:臉色不變。形容從容鎮靜的樣子。

13、泰然自若:自若:象平常一樣。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着鎮定,不慌不亂。

14、處之泰然: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着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15、泰然自若: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着鎮定,不慌不亂。

16、言笑自若: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17、泰然處之: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鎮定。

18、沉不住氣:易激動,遇事保持不了冷靜鎮定。

19、言笑自如: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20、頭腦冷靜:指氣質上的冷靜或異常的鎮定,指在緊張情況下表現的冷靜或鎮定。

21、若無其事: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22、處之泰然: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23、神意自若: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

24、優遊自若:從容不迫,不變常態。

25、從容不迫: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鎮定。

26、神色不驚: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27、不動聲色: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説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28、輕裘緩帶:輕暖的皮袍,寬鬆的`衣帶。形容態度從容鎮定。

29、意氣自若:自若:不改常態,還像原來的樣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

30、從容自若: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着鎮定。

31、泰然居之: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鎮定或對待事情毫不在意。

32、綸巾羽扇: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33、意氣自如: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

34、應付自如:應付:對付,處置。自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很有辦法。

35、了無遽容:遽:恐慌。完全沒有恐慌的表情。形容從容鎮定。

36、舉止自若: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態。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態。

37、拱揖指揮:拱揖:拱手行禮。只須拱手行禮就可以指揮天下。形容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指揮。

38、不慌不忙: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39、如無其事: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40、從容應對: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41、方寸不亂: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42、面不改容:謂臉色不改變。形容遇到危難時,鎮定自若。

【英文翻譯 篇三

; cool; composed; unperturbed; unruffled

鎮定的反義詞 篇四

驚慌、慌亂

鎮定的近義詞 篇五

近義詞

冷靜,鎮定,平靜

反義詞

着急,慌張

出處

1、持重,沉靜。《國語·晉語七》:“ 黶 也果敢, 無忌 鎮靜。” 韋昭 注:“鎮,重也;靜,安也。”一本作“ 鎮靖 ”。 唐 劉禹錫 《薦處士王龜狀》:“古者選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鎮靜者循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祿養驕為鎮靜,以深慮遠計為狂愚。”

2、安靜,平靜。 宋 柳永 《一寸金》詞:“台鼎須賢久,方鎮靜,又思命駕。”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 趙思文 ﹞出為 汝州 防禦使,遷 集慶軍 節度,所在鎮靜,吏民賴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又當定陵鎮靜,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間,留賢在野,怨諮不生,士去二正遠。” 清 採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諸檀越……扣門而施,見眾僧有端坐若無事者,有蹙額不勝,有佯為鎮靜者。”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一章:“在這裏的民工和幹部……都是這樣鎮靜的時候,不免顯着他驚惶失措了。”

3、安定。《宋書·何承天傳》:“今若務存遵養,許其自新,雖未可羈致北闕,猶足鎮靜邊境。” 唐 白居易 《與宗儒詔》:“及司管籥,鎮靜有方。”《資治通鑑·晉惠帝太安二年》:“公為嶽牧……而使姦凶滋蔓,禍釁不測,豈藩翰王室,鎮靜方夏之義乎!”

4、止息;抑制。 晉 桓温 《薦譙元彥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靜頹風,軌訓囂俗。”

鎮定的造句 篇六

1.敵人已包圍上來,他卻鎮定如常,行若無事,從而穩定了軍心。

2.還是熱,心裏可鎮定多了。涼風,即使是一點點,給了人們許多希望。

3.我再次告訴你們,所有人要保持鎮定、安心。

4.他們認為,沉思可以讓我們更容易保持鎮定。

5.他神情鎮定地撲向大火。

6.她必須服鎮靜劑來使她的神經鎮定。

7.他為自己在緊急關頭十分鎮定而感到驕傲。

8.不管晚餐期間出現任何狀況,你都必須保持鎮定。

9.利用這幾分鐘的時間熟悉環境,讓自己鎮定下來。

10.面試過程中一直保持微笑、鎮定和熱情。

【詳細解釋 篇七

保持着冷靜的狀態。

《國語·晉語七》:“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 韋昭注:“鎮,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

唐 元稹《贈裴行立左散騎常侍制》:“而況於鎮定遠荒,經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憫悼?”

茅盾《子夜》五:“近來這樣的事太多了,報紙載不勝載,並且為了鎮定人心計,也只好少載。”

遇事沉着,不慌亂。

《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趙武有文德…… 祁午臨事鎮定,臣父匄能識大體,皆一時之選。”

清 劉大櫆《鄉飲賓金君傳》:“遇事之盤錯,其精神常鎮定,而卒能有剖決而解其紛。”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他卻陽為鎮定,仔細摩挲了一回,突然向工人道:‘這妖言不足信,快與我擊斷此碑!’”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二節:“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鎮壓;平定。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

鄧慕韓《書丁未防城革命軍事》:“又電廣西提督丁槐,撥衡軍二營,綏遠軍一營,前往鎮定。”

民國 樑秉錕《萊陽縣誌》:“時白蓮妖人徐鴻儒猖獗於西,毛文龍跋扈於北,高麗亦不靖,徵調繁興所在驚惶。(袁)可立籌劃鎮定之,民得安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