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多篇彙總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7W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多篇彙總為本站會員“風之精靈”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多篇彙總

教師要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接下來我們共同閲讀吧!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麼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麼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提出問題、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並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並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麼,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徵。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瞭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徵;

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徵。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徵,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

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並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

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並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瞭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

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並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

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

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

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

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創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現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

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進度安排(每週2課時)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麼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裏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麼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提出問題、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並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並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麼,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徵。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瞭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徵;

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徵。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徵,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

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並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

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並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瞭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

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並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

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

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

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

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創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現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

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三年級學生通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後面的許多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動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影響,而至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

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物體”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材料”、“聲”、“電”“光”、“磁鐵”、“信息與通訊”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常見材料單元是全冊書的基礎單元,讓學生了解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培養學生了解新材料、關心新材料的興趣。

2、聲單元通過指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單元讓學生認識有些物體是能發光的,有些物體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線路是可以改變的,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的興趣和能力。

4、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與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

5、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到討論、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

6、信息與通信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通過分析人類傳遞信息及通信技術的發展,讓學生了解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科學欣賞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由三種類型的八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8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共四課含1、探索自然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3、問題銀行4、發現問題寶藏;第二單元五官兄弟共2課含1、遊樂場2、瓜果交易會;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共2課含1、尋找秋天2、果實累累的季節;第四單元有趣的動物共3課含1.尋訪螞蟻2.動物怎樣過冬3.上夜班的動物;第五單元蚯蚓小導遊共四課含1、探訪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後3、蚯蚓的鄰居4、落葉到哪裏去了;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共2課含1.自轉旋翼2.降落傘;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科學,生活的朋友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共3課含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3、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1

9.4~9.5

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1、探索自然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2

9.8~9.12

3、問題銀行4、發現問題寶藏

3

9.15~9.19

第二單元五官兄弟1、遊樂場

4

9.22~9.26

2、瓜果交易會

5

9.27~9.30

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1、尋找秋天

6

10.8~10.1

2、果實累累的季節

7

10.13~10.17

第四單元 有趣的動物1.尋訪螞蟻

8

10.20~10.24

2.動物怎樣過冬3.上夜班的動物

9

10.27~1.31

第五單元 蚯蚓小導遊1、探訪蚯蚓的家

10

11.3~11.7

2.蚯蚓的房前屋後

3、蚯蚓的鄰居

11

11.1~11.14

4、落葉到哪裏去了

12

11.17~11.21

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1.自轉旋翼

13

11.24~11.28

2.降落傘

14

12.1~12.5

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1.科學,生活的朋友

15

12.8~12.12

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

16

12.15~12.19

第八單元1、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17

12.22~12.26

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3、我也能當科學家

18

12.29~1.3

期末複習

19

1.6~1.10

期末複習

20

1.13~1.17

檢測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遊戲的科學”、“太陽與實踐”、“點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有關裏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第二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大量的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瞭解。第三單元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手段揭開雨點有關的相關探究。第四主要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祕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第五單元以學生對常見的幾種動物的人是為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夠成功的樂趣。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

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

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2、通過親歷種植、培養辣椒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3、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

4、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

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

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

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篇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