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開門揖盜成語註解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5W

開門揖盜成語註解

【成語名字】

開門揖盜

【漢語拼音

kāi mén yī dào

【成語解釋】

揖,請。“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語出《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

【成語典故】

《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

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

【成語註解】

1、策薨:策,指孫策(公元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主孫權之兄。父堅戰死,策整軍渡江,所向皆破,遂定江東之地,後中箭傷重而卒。權稱帝后,追諡長沙桓王。古代諸侯或大官死亡稱為“薨”。

2、權:孫權(公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3、長史:職官名。漢代丞相和將軍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4、孝廉:指孫權。漢時有薦舉“善事父母,為人清潔有廉隅者”為官的制度,稱為“舉孝廉”,“孝廉”的地位相當於明清時代的“舉人”,孫權十五歲時,曾獲薦舉,因此張昭稱他為孝廉。

5、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周公(?~公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監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伯禽,西周魯國國君,生卒年不詳,周公長子。成王以商奄之地及殷民六族封伯禽,國號魯,都曲阜,在位時曾輔成王,率軍徵淮夷、徐戎。傳説周公制禮作樂,禮制中規定凡有親人亡故,必須立即放下工作服喪,周公死時,適逢戎人作亂,伯禽家中雖有喪事,卻仍立即出征與戎人作戰,並未遵守喪制。

6、奸宄:犯法作亂的人。

7、巡軍:巡視軍隊。

【成語出處】

1、《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2、《梁書·卷三九·羊侃列傳》:“吾荷國重恩,當稟承廟算,以掃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説,開門揖盜。”

3、《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4、《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牆,開門揖盜麼?”

5、《三俠五義·第一一五回》:“蔣平也笑道:賢弟説的也是。但只一件,世界上有這末明燈蠟燭等賊偷的麼?你這不是“開門揖盜”,竟是“對面審賊”了。”

6、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卷一·姑妄聽之》:“此僧中於一激,遂開門揖盜。天下自恃可為,遂為人所不敢為,卒至潰敗決裂者,皆此僧也哉。”

【成語用法】

語義説明: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使用類別:用在“自取其禍”的表述上。

【開門揖盜造句】

1、她的風評很差,你如果真的要聘請她,無異於開門揖盜。

2、如果銀行為了省錢,停掉保全人員的巡邏,就等於是在開門揖盜。

3、我們今天如果把股份讓予他們,等於是開門揖盜,要把公司經營權拱手讓人。

【近義詞】

引水入牆,引狼入室

【形音辨誤】

同:“開門揖盜”及“引狼入室”都有引進壞人,自招禍害的'意思。

異:“開門揖盜”側重於明知為壞人仍加以引進;“引狼入室”側重於在不清楚對方底細即加以引入。

【參考詞語】

開門納狼

【漢語拼音】

kāi mén nà láng

【成語解釋】

猶“開門揖盜”。見“開門揖盜”條。宋·孔平仲〈紫髯將軍〉詩:“揆彼之量豈我容,開門納狼計何拙。”

【參考詞語】

開門納寇

【漢語拼音】

kāi mén nà kòu

【成語解釋】

猶“開門揖盜”。見“開門揖盜”條。《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孫晟謂仁贍曰︰公受國厚恩,不可開門納寇!”

【參考詞語】

開門納賊

【漢語拼音】

kāi mén nà zéi

【成語解釋】

猶“開門揖盜”。見“開門揖盜”條。《金史·卷九一·温迪罕移室懣列傳》:“人生會有一死耳,汝輩慎勿降賊!一旦開門納賊,城中百姓皆被殺掠,毋以我故敗國家事,賊無能為也。”

【參考詞語】

開門延盜

【漢語拼音】

kāi mén yán dào

【成語解釋】

即“開門揖盜”。見“開門揖盜”條。

1、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檳榔善墜,惟瘴氣者可服,否則能病真氣,有開門延盜之患。”

2、清·魏源《魏源集·補錄·籌海篇一·議守上》:“所謂誘賊入內河者,謂兵、炮、地雷,水陸埋伏,如設阱以待虎,設罾以待魚,必能制其死命而後縱其入險,非開門延盜之謂也。”

【開門揖盜的成語故事】

據《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載。

三國之時,孫策率軍渡江,平定了江東之地,後來在一次戰役中,不慎中箭,傷重不治,臨死之前,他將軍國大事全部交付其弟孫權。孫權因為兄長死去之事,非常地難過,忙於治喪之事,而忽略了軍國大事。長史張昭看到了這種情形,就勸他説︰“當今世間戰亂頻仍,像豺狼般的亂賊滿道,雖然你為了去世的兄長治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你仍只顧遵守禮制,不管國家大事,就好像把門打開,請盜賊進到家中,必然會招來禍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孫權聽從了張昭的建議,便脱掉喪服,換上軍裝,前往巡視軍隊。

後來“開門揖盜”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