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品教師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1W

《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品教師説課稿【精品多篇】

説板書設計 篇一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也必然離不開教師的板書,本節課的板書我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略】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説教材 篇二

(一)教材地位內容及作用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記敍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經過三十八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這是一篇表現特殊環境下的父子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情感真摯,令人震撼。

這是一篇很能催人淚下的文章。但是五年級的學生並不能感同身受的體味當時地震的情景,更無法通過內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對文本的內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對此,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品讀文本,再現情景並聯系汶川地震,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過程 篇三

(一)、導入課題,質疑問難

1、出示課題“掌聲”,要求把課題讀好。

2、檢查預習。

(1)指名説學會了哪些詞語。

(2)出示詞語,指名讀。

(3)通過預習,你還知道了哪些內容?

(4)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這幾步的設計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學生的朗讀障礙,摸清學生對課文的認知情況,以便以學定教。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古人説過“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二)提問題,自讀自悟www.本站baihuawen本站

摸清認知情況後,我將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課文。

1、我設計的問題如下;

課文中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你是從那些地方看出來的?邊讀邊想劃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把相關的句子劃一劃,可以默讀也可以出聲讀,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組討論,目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注重語文學習中的自讀、自學、合作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橋樑”,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興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交流引讀,抓重點,突難點。

學生自學完畢後,我將引導學生交流,抓重點,突難點,具體操作如下:

1、交流父親的了不起時具體步驟如下:

(1)指名説,隨機説出相關段落。

(2)問你是從句子中的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3)能帶着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

(4)學生練讀。

(5)指名讀。(必要時,老師可進行範讀。)

(6)同桌互讀。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能夠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梳理出父親的愛與執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個段落時,我採用了讓學生回答為什麼不直接用挖了36小時這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2、在交流兒子的了不起時,除了進行上述步驟,還設計了一些讓學生身臨其境,談感受的題。如:

在交流“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這一段落時,我採取了我敍述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的環節,然後説出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的阿曼達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

這樣既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初步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捨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初步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薰陶。實現了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目標要求,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四)、再次質疑,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理解課文之後,再次質疑:“同學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嗎?”處理學生交流中的遺留問題。然後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學生理出讀書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再次質疑完畢後,我主動引出有父愛老師想到了母愛,並配樂朗讀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後聯想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的日常瑣事,並佈置把其寫成文章,最後向學生推薦書目。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見識各種方式的愛;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述的父愛是必較外顯的,而且是用地震這一特殊情況來展現的,可以説比較驚天動地,學生可能誤以為只有那樣才能稱的上愛,我講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平實中也能見真情,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平凡,並且他們認為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這簡單、平凡中藴含着父對他們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從而使他們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