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10首【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10首【多篇】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古詩詞 篇一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4、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5、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並在此時心。

6、清明

(唐)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7、清明

(唐)杜甫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鞠將懷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裏,漢主山河錦鏽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8、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9、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10、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唐)胡皓

聞道山陰會,仍為火忌辰。

途中甘棄日,江上苦傷春。

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

丹心終不改,白髮為誰新。

寫清明節的古詩 篇二

1、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註釋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説,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借問:請問。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賞析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作者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樑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作者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作者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怎見得呢?“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與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於“遊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嗎?不是的。在詩歌裏,“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作者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清明這個節日,在古人感覺起來,與我們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風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公子王孫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作者,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複雜的。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麼作者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

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所以説,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説,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裏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問題也發生了。怎麼辦呢?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裏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作者在第三句裏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齣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説:“您順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作者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説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但我們讀詩的人,切不可處處拘守字面意義,認為杏花村一定離這裏還有十分遙遠的路程。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繫,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裏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裏體會脱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註腳。《小放牛》裏的牧童也説,“我這裏,用手兒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幾户人家,那楊柳樹上掛一個大招牌”,然後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從這裏脱化出來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隻需要説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裏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實際生活中,問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詩裏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地聞訊而喜,怎樣地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地興奮地找了酒店,怎樣地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與快意……,這些作者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與讀者的想象,由讀者自去尋求領會。他只將讀者引入一個詩的境界,他可並不負責導遊全景;另一面,他卻為讀者開展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才是作者與我們讀者的共同享受,這才是藝術,這也是我國古典詩歌所特別擅場的地方。古人曾説過,好的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拿這首《清明》絕句來説,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當之無愧的。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與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瞭如何擺脱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2、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譯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裏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

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

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裏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聊。

註釋

此詩除《全唐詩》外,諸本皆不載,似非孟浩然所作。

帝裏:京都。

據此句,知作詩時作者不在帝裏。

茗:茶。按,飲茶之風,似始盛於中唐以後,盛唐時尚不多見。

賞析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個“重”字,一個“愁”字,開篇明義。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許清明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遊子此刻的心中卻貯一片愁楚。一開篇,全詩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緒中,奠定了抒情狀物的`基調。清明節,唐人有遊春訪勝、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風俗,往往傾城而出。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就惟妙惟肖地點染出了這種境界。説點染,是因為是作者並未進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採用動靜結合,聲色倶出的特寫手法,猶如一個配聲音的特寫鏡頭,生動自然。遠處,甬路上傳來了一陣吱吱嘎嘎的行車聲,這聲音有些駁雜,,看來不是一輛車,它們到哪裏去呢?“柳色東城翠”,哦,原來是到東城去折柳踏青。一個“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煙,濛濛新綠的初春圖景。接,“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喜”,作者又把想象的目光轉向了綠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馬車上,順青色的甬路來到綠意萌生的柳林,來到萬勿復甦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輕盈地飄落,而毛絨絨、綠酥穌的小草卻齊刷刷地探出了頭,給這世界點綴一片新綠。羣鶯自由自在地翱翔,美麗的蝴蝶成雙成對地嬉戲,一切生命都在盡享大自然的温柔與麗,這該是何等暢快、舒心。

然而作者並未“漸入佳境”,筆鋒一轉,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憶,酌茗代醉”,一動一靜,兩個鏡頭浦,我們彷彿看到了作者獨坐曠室,痴痴地追憶什麼,繼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飲而盡,歎口氣又呆呆坐出神。這裏的孤寂、愁思,這裏的淒冷、沉默,同欣欣向榮的大自然、歡愉的郊遊人羣形成了一種多麼鮮明的對比。作者追憶什麼,是童年無拘無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隱居的苦讀生活,還是欲登仕途的漂泊歲月?作者在愁什麼,愁仕途的艱辛難捱,還是愁人世的滄桑易變?

融融春光下作者抒寫了無盡的感慨,箇中滋味令人咀嚼不盡。 作者想入仕途卻又忐忑不安;欲走進無拘無束的大自然,卻又於心不甘。種種矛盾的情緒扭結在一起,寓情於景,寓情於境,自然而傳神地表達出作者微妙、複雜的內心世界。

3、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譯文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與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

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註釋

①清明夜:清明節的夜晚。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②砌(qì):台階。

③獨:獨自。

④迴廊:迴旋的走廊。

⑤遙:遙遠,遠遠。

⑥√本站★√看花:賞花。

賞析

第一句,描寫出作者所處的環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朧的,美好的月色使作者迷醉於清明之夜,對環境的交待襯托出了作者對美景的愛惜,也表現了作者的閒適之情。

第二句,在微風拂過的月色朦朧的清明之夜,作者處在碧玉欄杆與紅磚牆下的府邸裏。作者用“碧與紅”字顯示了自己愉悦的內心,在夜晚所望之處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細琢的建築,喜笑開顏,好不爽朗。

第三句則寫了作者獨自踱步在迴旋的走廊中歌唱。作者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在迴廊裏唱歌抒發內心愉悦的情懷。

第四句,交待出作者思緒飄向了遠方,恰又聽到了遠方的管絃之聲,於是作者安靜下來認真傾聽絃聲,自是不休閒。從另一方面,“遙聽”與“暗看”卻也寫出了作者對現實的關注。

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作者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作者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篇三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2、清明後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3、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4、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5、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6、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7、詠廿四氣詩 清明三月節

【唐】元稹

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

楊柳先飛絮,梧桐續放花。

鴽聲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識風雲意,寧愁雨谷賒。

8、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9、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10、採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11、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12、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

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

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篇四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篇五

1.《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6.《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7.《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8.《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9.《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即事 篇六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附加閲讀:清明夜賞析

第一句,描寫出詩人所處的環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朧的,美好的月色使詩人迷醉於清明之夜,對環境的。交待襯托出了詩人對美景的愛惜,也表現了詩人的閒適之情。

第二句,在微風拂過的月色朦朧的清明之夜,而詩人處在碧玉欄杆和紅磚牆下的府邸裏。詩人用“碧和紅”字顯示了自己愉悦的內心,在夜晚所望之處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細琢的建築,喜笑開顏,好不爽朗。

第三句則寫了詩人獨自踱步在迴旋的走廊中歌唱。詩人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而在迴廊裏唱着歌抒發着內心愉悦的情懷。

第四句,交待出詩人思緒飄向了遠方,恰又聽到了遠方的管絃之聲,於是詩人安靜下來認真傾聽着絃聲,自是不休閒。從另一方面,“遙聽”和“暗看”卻也寫出了詩人對現實的關注。

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