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提綱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引言]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共含9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提綱

第1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給你一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以期在畢業會考中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九年級50、51、52班的化學教學任務,三個班共有學生人。學生來自於城市與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基礎較牢,成績。當然也有學生養成的學習習慣、習慣。教師要每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在各自原基礎上發展進步。

教材分析:

1、用學生現代社會從事現代生產、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內容教育學生。從生產和生活的,拓寬知識面,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能力,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了金屬和有機物的內容,編寫了空氣和水的污染與防止污染,硬水、氫能源,金屬與人體的關係,常見的化肥和農藥等內容。

2、教材的結構和體系是從學生生活中須臾離不開的空氣,水碳等引入,學習元素和化合物知識,有計劃地穿插安排概念,理論和定律。使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地,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理論和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概念和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和便於學生學習和,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較。

3、從我國的,注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學得。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選教材,從深度,廣度習題難度上安排。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需要“”、“理解”的內容教學的,而對要求“”,“常識性介紹”“選學”的內容,力求分清主次,區別對待。

4、調動學生學習的性,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教材中編入了數頁彩圖和約200幅圖表。是反映某純淨物用途的,我國古代和現代工業成就的,化學科學發展的歷史,刊印了科學家的肖像,用最新的科學成就圖示啟發學生鑽研科學的性。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除了與國小自然、國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學科密切,便於教和學外,在教材內容的敍述上力求使學生願讀、易懂、有興趣。

5、教材除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外,還注意了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有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實驗。學生的差異還編了9個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化學概念,理解和化學知識,培養技能,能力科學和方法。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論知識生產、自然和社會的,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簡單的化學問題。

(2)基礎知識和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習化學概念和原理,學習幾種常見的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基礎知識,學習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技能,化學在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措施:

(1)概念的教學

化學概念的教學學生學好化學是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的階段性。概念是發展的,要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某些概念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的概念化。在教學中要盡通俗易懂,對實驗和事實的分析、抽象、概括,使學生概念,並注意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2)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的化學用語,化學用語聯想的實物和化學反應。,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分散教學,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學習化學的工具。

(3)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感性知識。要,幫助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了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要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並注意化學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作用。

(4)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概念,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的科學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質量的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5)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學生化學課外活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的聰明才智等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可包括社會,生活、科技發展和化學史,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可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學生的特長,培養的創新精神。

第2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範文。

學習要求

1.瞭解內能的概念,通過類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

2.能簡單描述温度與內能之間的關係。

3.結合實例分析,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

4.瞭解熱量的概念,知道熱量的單位,能正確使用“熱量”這一術語。

5.會進行關於物體吸、放熱的簡單計算。

6.瞭解用熱傳遞來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會應用相關知識解釋一些現象。

學習指導

一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從而具有動能;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從而具有勢能。 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二、

1.怎樣理解物體的內能?

(1)物理學中把“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這裏有兩點要注意:一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的含義,是指所研究物體內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該物體內部的一部分分子;二是“總和”的含義,這裏的總和指的是該物體內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動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勢能之和。

(2)一切物體都有內能.物體不論大小、温度高低,物體內分子都在做無規則運動,具有分子動能,因此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不會為零。

(3)內能與温度的關係

同一個物體,它的温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大,因此分子的動能變大,導致物體內部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增加.例如,一個鐵塊在燒紅時的內能比它冷卻時的內能大.對於內能與温度的關係不能錯誤地理解為温度越高的物體內能越大,內能的大小除了與温度有關,還與其他因素有關,而其他因素將在我們以後的物理學習中介紹.但對同一個物體而言,温度升高,內能增加;温度降低,內能減少。

2.熱量計算公式的應用。

物體在熱傳遞過程,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可以合併成一個表達式Q = cm⊿t,式中⊿t為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温度的改變量,解題時要特別注意.另外,公式只適用於物體温度升高(或降低)時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計算,對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放熱就不適用了。

三、例1. 用分子動理論解釋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

分析: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升高,液體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增大,克服液體面上其它分子的引力的分子數目增多,蒸發就越快;液體表面積越大,處於液體表面附近的液體分子數目增多,在相同的時間裏跑出液體表面的分子數目就越多,蒸發就越快;從液麪蒸發出的分子,在液麪附近做無規則運動,有些分子還會返回到液體中減慢蒸發的速度,當液體上空氣流動快時,蒸發出來的液體分子很快被空氣帶走,蒸發就快了。

3.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任何情況下都具有)。

4.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相同時,温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②質量:在物體的温度、材料、狀態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

內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質量和狀態相同時,物體的材料不同,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狀態:在物體的温度、材料質量相同時,物體存在的狀態不同時,物體的內能也可能不同。

4.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讓學生討論,並歸納回答,教師作啟發誘導)

——內能是物體內部分子運動所具有的能量,而機械能是與物體的機械運動有關,是整個物體的情況影響因素不同

◎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由物體的質量、速度、高度及彈性形變等決定。

◎內能則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由物體的質量、温度、分子間距離(體積)等決定

四、1. 內能和温度的關係

1. 温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從分子運動理論的觀點來看,温度是分子熱運動激烈程度的標誌,對同一物體而言,温度只能説“是多少”或“達到多少”,不能説“有”“沒有”或“含有”等。

2. 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內能只能説“有”,不能説“無”。只有當物體內能改變,並與做功或熱傳遞相聯繫時,才有數量上的意義。

物體內能的變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變化。這是由於物體內能變化的同時,有可能發生物態變化。物體在發生物態變化時內能變化了,温度有時變化有時卻不變化。

如晶體的熔化和凝固過程,還有液體沸騰過程,內能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温度卻保持不變。温度的高低,標誌着物體內部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體的温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動能增大,因此內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體內能減小。因此,物體温度的變化一定會引起內能的變化。

五、知識強化

1. 温度高的物體,它的內能一定大

錯。物體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做無規則運動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物體內能大小不但與物體的温度有關,還與物體內分子個數有關。温度高的物體由於其他情況不清楚,所以它的內能也就不一定大。例如一小杯100℃的沸水,温度雖高,但不一定比一大桶80℃的水的內能多。因為水的內能的大小還與水的質量有關。

2. 温度高的物體,它含有的熱量多

錯。温度與熱量是兩個不同的物理概念。温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是分子運動劇烈程度的標誌,是一個狀態量。熱量是表明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轉移的多少,是一個過程量。不講熱傳遞的過程,只講“某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温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是毫無意義的。只不過對於同一物體,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時,△t越大,放出的熱量越多。

3. 物體温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加

對。對於同一個物體來説,質量不變,內能跟物體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有關,一個物體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熱運動會變得越來越劇烈,使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所具有的動能增加。所以物體的內能跟温度有關,物體温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加。

4. 物體內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錯。物體吸收了熱量,或外界對物體做了功。物體的內能增加了,但物體的温度不一定升高。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温度之間不是總存在着你大我小的關係。如晶體的熔化與凝固過程和液體的沸騰過程,都是內能發生了變化,而温度並沒有發生變化。

5. 物體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

錯。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做功,二是熱傳遞。因此,物體温度升高可能是因為吸收熱量,但也可能是對物體做了功。鑽木取火、用鋸鋸木頭就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使物體的温度升高的。因此物體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6. 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錯。物體吸收熱量,在不對外做功的情況下,內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內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變。它吸收的熱量是用來增加分子勢能,而分子的平均動能沒有增加,所以温度不變。同樣,水在沸騰過程中,吸收了熱量,但温度保持在沸點不變。因此物體吸收熱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同理,不能説“物體放出熱量,温度一定降低”。

7. 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

錯。物體吸收熱量時,內能不一定增加,因為物體吸收了熱量,同時又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小或不變。要確定物體的內能是否變化,還要看物體與外界有無熱量交換,有無做功而定。

8. 物體內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熱量

錯。改變物體的內能可以通過“做功”和“熱傳遞”兩種途徑,而且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效果上是一樣的。因此,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是物體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也可能是吸熱的同時外界對物體做了功。

第3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猜你正在找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實驗教學前的準備。

1)演示實驗:a、掌握實驗原理。b、熟悉實驗儀器。c、選擇實驗方法。d、設計實驗程序e、實驗效果的試做。

(2)學生實驗:a、制定學生實驗計劃。b、實驗環境的準備。c、實驗器材的準備 d、指導學生準備。

1.充分利用實驗室儀器、器材,改進、製作教具,可彌補教具不足,解決教學中的困難.

教學進度安排

1 1-1水的沸騰

1-2膽礬的研碎

1-3硫酸銅溶液中加氫氧化鈉溶液

1-4石灰石與鹽酸的反應

1-5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性質

1 2 活動:對其燃燒的探究

對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探究

1 3 1-6取塊狀固體

1-7取粉末固體

1-8量筒與滴管的使用

1 4 1-9酒精燈的使用

活動:給物質加熱

1-10加熱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物

1-11洗滌玻璃儀器

1 5 2-1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

1 6 2-2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3硫的燃燒

2-4鋁箔再氧氣中燃燒

1 7 2-5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

2-6 過氧化氫溶液製氧氣(二

氧化錳催化)

2-7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

1 8 活動:氧氣的製取及性質試驗

1 9 3-1水的電解

1 10 3-2品紅的擴散

活動:分子運動 1 11

活動:水的淨化

3-3用肥皂區分軟硬水

3-4製取蒸餾水

1 12 活動:1、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

2、運用鎂的燃燒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1 13 6-1木炭的吸附作用

6-2木炭還原氧化銅

1 14 活動:製取二氧化碳

1 15 6-3製取二氧化碳收集並驗滿

6-4二氧化碳使燃着的火熄滅

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6-6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1 16 6-7一氧化碳的燃燒

6-8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1 17 活動:燃燒的條件

7-1滅火原理 活動:滅火器原理

1 18 7-2粉塵爆炸

1 19 活動:燃料

7-3甲烷的燃燒

7-4鎂與鹽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 20 活動: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

1 8-1比較合金和純金屬的硬度

1 2 探究活動:金屬活動性順序

1 3 8-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1 4 探究活動:鐵釘鏽蝕條件

1 5 9-1蔗糖溶解 探究活動: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1 6 9-2碘或高錳酸鉀分別放入水或汽油中

9-3水和乙醇能夠互溶嗎?

9-4水和油的小實驗

1 7 探究活動:飽和溶液

1 8 9-5三種不同組成的硫酸銅溶液

9-6兩種溶質質量分數不同的氯化鈉溶液

1 9 9-7配製溶質質量分

數一定的溶液

1 10 10-1向溶液中加入酸鹼指示劑

探究活動:自制指示劑

1 11 10-2觀察鹽酸、硫酸

10-3濃硫酸的腐蝕性

10-4濃硫酸的溶解

10-5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

1 12 探究活動:酸的化學性質

1 13 10-6觀察氫氧化鈉

10-7生石灰與水反應

1 14 探究活動:鹼的化學性質

10-8試驗物質的導電性

1 15 探究活動:中和反應

1 16 探究活動:用ph試紙測定一些液體的

探究活動:溶液酸鹼度對頭髮的影響

1 17 探究活動:粗鹽提純

1 18 11-1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11-2碳酸鈉與石灰水反應

1 19 探究活動:探究初步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

第4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以新教育為依據,強化轉變,找出差距,更新思想,做到與新教育的一致性,通過新教育的研討積極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為適應新教育的要求,制定教研計劃如下:

一、 教研目標

1、積極投身於新教育,大膽試行“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形成我要學的學習氛圍。

2、加強學科培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學期進一步在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

3、加強教學研究,嘗試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期末完成一至兩篇高質量的教研論文。

二、具體措施和要求

1、抓好集體備課,通過備、聽、説、評、思活動,取長補短,促進教師共同發展。備課安排:第一、五、九單元 5班第二、六、十單元 3班 第三、七、十一單元 7班 第四、八、十二單元 1班

2、不斷的學習培訓,溝通學習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3、加強教學工作的責任心,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認真回答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細心批改好每一次作業,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的教學,在教學上要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新方法。

4、嚴格執行學校教學常規要求的規定,盡職盡責創造性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學進度安排

9月1日——9月11日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9月12日——9月24日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9月25日——10月14日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祕

10月15日——11月5日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11月6日——11月16日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11月17日——12月7日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月8日——12月17日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12月18日——12月27日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12月28日——元月6日 第九單元 溶液

元月7日——元月20日 第十單元 酸和鹼

元月21日 複習迎接期末考試

四、訓練題、月考及聽課安排。

訓練題順序: 1、2班 3、4班 5、6班 7、8班

月考及聽課: 7、8班 5、6班 3、4班 1、2班

第5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學生分析:

這一屆的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總體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優等生比例偏小,學習發展生所佔比例太大,其中發展生大多數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產生嚴重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九年級才接觸化學,許多學生對此感到無從下手,不會進行知識的梳理,導致學生掉隊,同時學生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等,致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為了徹底解決了以上問題,應據實際情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行教學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驗到。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分類指導,應用化學實驗或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來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平日課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認真備課、批改作業,做好優生優培和學習困難生轉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九年級的化學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其中上冊為本期的教學內容,它由七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將學生帶入化學的殿堂,從而很自然地接受這門新的課程,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首先從學生最熟悉的物質空氣着手,研究了空氣的組成,學習了空氣中與人生命息息相關的一種氣體—氧氣,並探究了氧氣的實驗與工業製法。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從水的組成,導入到微觀世界,瞭解了分子和原子,為使書本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又對水的淨化與水資源的保護進行了分析。

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祕這一單元抽象地向學生介紹了物質的微觀構成,使學生學會去理解物質是怎樣構成的,為今後的探究打下基礎。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這一單元讓學生懂得物質不生不滅的道理,學會寫化學方程式,並初步引入了化學計算。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碳元素組成的一些物質着手,對形成物質最多的一種元素進行學習,並探究了二氧化碳的製取。

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從燃燒的現象開始,去探究燃燒的條件,同時得出滅火的方法。讓學生從身邊去發現化學知識,瞭解燃料的種類以及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 理論知識聯繫生產實際、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常見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並瞭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初步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簡單的化學問題逐步養成自己動手操作和能力。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針對會考改革的新動向,把握會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會考及答題的各種技巧。

5、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幾種常見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瞭解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6、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實施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複習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要在區別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掌握時應進行對比,抓住事物的本質、概念特徵,加以記憶。如分子和原子、他們在構成物質時區別很小,不易記憶,要列表分析,就較為容易了。

4、講究

在對比學習的同時,練習必不缺少的,關鍵在於,要注意分析,習題的數量不要太大,關鍵在於,從而達到的目的和完善的結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複習中在加強實驗教學的指導和練習。

6、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講全面,提倡以學定教,以學定講,努力增強講授的針對性、實效性,努力減少多餘的講授,不着邊際的指導和毫無意義的提問,從嚴把握課堂學、講、練的時間結構,根據學科特點和不同課型確定適宜講授時間,嚴格控制講授時間和價值不大的師生對話時間。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做幾個學生感興趣的實驗,讓其記1==36號元素符號

2、介紹序言,進入第一單元。

3、完成第一單元內容,並進行單元測驗並講解,進入第二單元第一節內容。

4、完成第二單元內容,進行單元測驗並進行講解。

5、進入第三單元1 2兩節內容

6、國慶節長假

7、完成第三單元內容,進行單元測驗並進行講解。

8、進入第四單元1 2 3節內容

9、完成第四單元內容,進行單元測驗並進行講解。

10、複習前面內容,進行期會考試

11、期中試題的講解,並作出總結,開始進入第五單元

12、完成第五單元內容,進行單元測驗並進行講解。

13、進入第六單元1 2節

14、完成第六單元內容,進行單元測驗並進行講解。

15、進入第七單元1 2節

16、完成第七單元內容,進行單元測驗並進行講解。

17、進入總複習階段

18、專題訓練

19、專題訓練

20、專題訓練

21、專題訓練

22、期末考試

第6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的寫法。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和年級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訓練能力、歸納能力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物理的學習方法,加強實驗操作能力培養,進一步打好基礎。做好學生的競賽輔導工作,爭取在物理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完成國中物理的複習工作,爭取會考全面獲勝。

三、具體措施

1、堅持集體備課,加強各教師間的聯繫,互相取長補短,發揮羣體力量。

加強教法研究和發揮最高效益。

2、教學中應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展。

3、強化月考,關注教學成果。

4、加強試題收集與研究,瞭解並掌握會考試題和會考命題的趨勢。

四、複習計劃

第一輪複習,以課本以及能力訓練為依據,複習國中物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實驗。

第二輪複習,以自編講稿為依據,分類複習。

第三輪複習,收集整理以往會考試題,編制使用模擬試卷,進行綜合練習。

五、實施計劃表(略)

第7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關於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改革工作為中心,不斷深化課堂教學研究,轉變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繫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繫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二、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任教九267、268班的物理教學。總體來講,大多數學生愛學習,對學習物理更有一種執着的追求;學生們的思想能力已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由表象向內部延伸;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他們能懂得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不單從一個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側面去尋求答案;學科成績也在不斷的提高,優秀率也在逐步提高。但由於學生思維維能力、認識水平、學習基礎等發展不平衡,導致部分學生的物理成績不夠理想,給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我會看到學生的積極的一面,對於消極的一面要揚長避短,採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個班級的物理教學成績。

三、工作目標:

1、每一個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所有實驗進行熟練地操作,使他們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識的操作能力;

2、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多各種類型的計算題目,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學生的人平成績達60分以上,優秀率達20%,及格率達50%.

四、採取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本科目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2、注重教材體系,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3、講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課堂教學中注意“三基”的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教學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訓練,要狠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礎知識的訓練基礎上,進行基本方法的滲透。

對基本技能的訓練要貫穿於整個物理教學的全過程,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同時要幫助學生總結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等效法”、“類比法”、“模型法”等。

4、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國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5、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物理知識的核心內容。要培養學生關注物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實驗中形成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繼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

6、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狠抓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活動,以此達到培養學生的能力,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許多科學家、愛國人士、唯物論者,他們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愛科學、愛祖國等優秀品質。

8、加強教師自身的業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餘,要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全期力爭聽課達20節以上,還要上一堂教學觀摩課。

第8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希望本站()能夠成為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勞動課是以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實踐勞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勞動技術課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擔負着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能力的任務。但它有獨持的要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有關的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知識、技術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諸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勞動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勞動習慣的養成都是在勞動實踐中實現的。

一、指導思想:

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要素,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勞動技術教育與科技教育、創新教育的有機整合,探索出勞技創新教育的嶄新模式,實現勞動技術教育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新發展。通過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勞動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方法,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勞動技術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主要內容包括“金屬材料與加工”“服裝裁剪與縫製”“家用電冰箱”共三章,各章都力圖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將基礎知識和怎樣操作呈現給同學們。

三、教材簡析:

勞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目前,本學期勞技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從學生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發展和勞動素質提高的需要出發,對學生進行的是基礎的、綜合的勞動技術教青。通過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學會和掌握現代社會生產、生活所必需的一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技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使學生

成為未來合格的勞動者和社會公民:這對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素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八年級下學期是國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將來。有少數同學基礎特差,問題較嚴重。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補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能力。總體上看,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主動性差,觀察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弱,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

1、勞動技術課實踐性強,要以實踐為主,通過這門課的教學,使中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工農業生產和服務性的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從事簡單的生產能力。為將來參加社會主義社會的工作和適應現代的生活的需要打下基礎。

2、聯繫實際,對學生加強勞動觀念教育,愛護勞動工具和勞動材料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3、加強動手操作能力教育。讓學生了解各種事物的輪廓、大小、位置等,培養學生手、腦、眼的協調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對學生以後的成長會有好處。

4、強化勞動光榮教育,培養學生善於動手、動腦,勇於開拓、創新,通過自編、自導、的鍛鍊過程,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並發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增長才幹,形成熱愛勞動的思想。

5、培養其關心、農業、生產、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重視到學生的想象力、發散思維、合作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本活動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教學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説。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勞動技術家,勞動技術史,介紹相應的勞動技術趣題,給出相應的勞動技術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尤其做到自己先動手,要求學生會做的,自己要先會做,在課堂上做好示範演示。

4、認真學習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的興趣。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勞動技術建模,野外測量,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6、課堂上多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挖掘勞動技術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7、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第9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在本站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的精選範文。

一、指導思想

以閲讀教學為基礎,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體驗生活的能力;詳略得當表達主旨的能力;運用聯想、想像豐富內容的能力;列作文提綱、修改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習慣;多樣選材、增色添彩的技巧。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許多學生視野狹窄,閲讀面窄,名著積累相對較少。寫作時審題、選材思路不開闊;表達以敍述性語言居多,缺少文學性語言。大部分同學寫作隨意,缺乏構思。個別同學對寫作存在畏懼心理。

三、培養目標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2、鞏固寫人方法,學會靈活運用敍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3、拓寬學生寫作思維,學會多角度審題、立意、選材。

4、鼓勵學生積累語言和素材,學會運用聯想與想像豐富內容

5、學會用多種形式表達內容,如日記、書信等,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

6、掌握常用擬題、開頭、結尾技巧,通過會考專項訓練,教給學生整體構思、巧妙作文的方法。歸納適合學生的技巧。

四、具體措施

1、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寫作與實踐的溝通,喚起學生寫作真實體驗,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要求學生每週至少一篇生活日記。

2、樹立閲讀教學為寫作服務的意識,結合閲讀教學與每單元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寫作。

3、教給學生構思方法,學會片斷組合法、一波三折法。教給學生巧妙用詞、合理運用修辭手法的技巧,讓學生學會潤色文章。

4、通過作文多種形式的命題方式的訓練加強學生應變能力。

5、重視學生作文的評價,加強師生間交流,讓學生作文在互評互改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並通過班上宣讀、展覽等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6、展示優秀範文與本班學生優秀作文,增強作文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

7、以材料為主線,歸類專題訓練。

8、通過修改培養學生語言規範、書寫規範的能力。

結合歷年作文題目,整理自己以往作文,按照材料的範圍給這些作文分類。比如:先分出學校生活:寫老師、同學關係、學校活動;家庭:母親、父親、家庭關係的;社會內容:鄰里之間、所見所感;生活感悟、成長、經歷、興趣愛好、心得體會等。

五、專題安排

第一至三週:寫作積累

結合綜合訓練、模擬考等積累素材

第四周:審題

①全命題作文 抓出關鍵詞比較。

②半命題作文 多角度讀挖深意。

第五週:立意

結合隨筆,感悟生活;運用議論,提高認識。

第六週: 選材

圍繞中心選典型;詳略得當有新意。

第七週:謀篇佈局

首尾呼應;過渡自然;一條線索;插敍倒敍。

第八、九周:形式創新

如:日記體、書信體、排比段等。

第十、十一週:語言表達

在通順、得體基礎上注重運用一定的寫作方法:

描寫中注重細節描寫、景物描寫;運用修辭方法;推敲用詞。

第十二週至十五週:分類訓練

①美麗校園②温馨家庭③生活話題④心靈足跡 ⑤個性風采

針對以上四大範圍,將原有的作文進行分類整理。現有缺少的分類補充。

第十六至十九周:綜合訓練

此階段偏重於作文修改,並複習寫作相關知識、技巧。

(師導)自改——學生互改——教師點評

六、其他

1、在每兩週的大作文寫作中,學習歷年的優秀範文。

2、每週針對訓練專題進行提綱式寫作。

3、注重每週的隨筆並給予指導,重在提高學生認識水平。

5、素材提供:

①社會熱點,如:20xx世博會、虎年文化、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

②教師整理收集的其他資料,名人名言、精彩片段、開頭結尾。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9篇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九年級教學教學計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