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7W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多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篇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新形勢下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科學指南。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來講就是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到新水平。 首先我們要把學習理論與指導實踐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產生的,凝結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我們既要認真學習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又要自覺實踐這一科學理論體系。這就要求我們邊學邊用,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把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只有帶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實踐目的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才能自覺地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意志。

把統一思想與解放思想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新形勢下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一思想。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髮展的開放的體系。深入貫徹並不斷髮展這一理論體系,需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總結新的實踐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解放思想不是動搖理想信念,而是在堅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下努力改變那些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思想觀念,不斷探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進而在更高的水平上堅定理想信念。只有把統一思想與解放思想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推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更好地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其次是要把感情共鳴與思想共識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説服力。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對人們的深刻影響,既源於科學真理內在的邏輯説服力,也源於其在指導實踐中顯示的巨大創造力,還源於其自身藴含的真摯情感。我們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應着眼於

實現感情共鳴與思想共識的統一。這就要求講清楚理論本身的情與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情與理的高度統一。我們還要應善於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理論內涵和強烈情感因素,善於結合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增強受教育者對這一科學理論體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覺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最後是把提高認識與提升道德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的理論體系,為人們的思想行動提供了根本的價值遵循。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它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作為根本的價值遵循,它是我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根本依據。做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我們的工作,應着眼於兩個提高:一是提高認識水平。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把黨的理論轉化為我們的共識,把黨的智慧轉化為我們的實踐能力。二是提升道德境界。通過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黨的理想轉化為我們的自覺追求,轉化為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摯感情,轉化為注重作風建設、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的自覺行動。提高認識水平和提升道德境界,密切聯繫、相互促進。

所以我認為我們要在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範,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http://在9月3號和9月5號的黨校課堂上,梅萍老師和韓君華老師分別給我們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紀律,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高了自己對黨的思想認識,更增強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個體適應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是目前唯一能正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是共產黨

人的必然選擇。

十七世紀的思想家帕斯卡兒説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價值觀對他的行為以及人生追求的重大作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人正是樹立了馬克思主義正確思想,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建立富強民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建國以來,中華民族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磨難,每一次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最終勝利,汶川大地震,雲南大旱,玉樹地震,每一次的災難,共產黨人都衝在前面,領導災區人民從痛苦中走出來,重建家園。這些歸根到底是源於共產黨人崇高的思想意識,源於共產黨人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於每一個共產黨人是至關重要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紀律是對組織和組織內的個人的要求,規範個人的行為,是組織可以有效運作。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嚴格遵守黨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證,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共產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的約束,嚴肅黨的紀律,必須堅持標本兼治、懲防並舉,加強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從紀律上保證黨成為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嚴格紀律的黨,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標誌之一。然而,今年來,黨內一些腐敗分子濫用職權,中飽私囊,河北省重大貪污案,武漢大學學校領導貪污案,這些案件説明,黨內的紀律仍然需要加強,黨內一些同志的思想扔需要機一部提高,同時,進一步加強黨內紀律建設,淨化黨員隊伍,對黨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思想意識的提高對一個人特別是共產黨人的重要性,使我更加端正了入黨動機和學習態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層次,同時也使我明白了黨內紀律的嚴明性,以後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是自己更加靠近黨組織,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http://et發揮。共產黨員要保持先進性,只有加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加強修養,自覺利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只有創新思維,確立把發展作為開展實際工作的第一要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只有嚴格自律,堅持清正廉潔,樹立良好作風,在本職崗位上爭創一流業績都能永遠保持黨的本色,永遠保持先進性。要做到這些,我認為關鍵是一名黨員、員要有一個靜心平和的心態,有一雙淨心幹事的心境,有一股子盡心敬業的精神。

一、力戒浮躁,保持一顆平常心。浮躁,是一種輕浮急躁的心態,一名黨員幹部,一旦沾染上浮躁之氣,就會沉不下心,穩不住神,心猿意馬,魂不守舍。這種心態帶來的後果必然是學習理論淺嘗輒止,一目十行。黨員在現階段,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強學習,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到理論,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而自覺提高自身理論修養。當前,確實存在相當數量的黨員學理論動力不足,幹事業創勁不高的現象。也存在着一部分黨員幹部由於長期放鬆自己的學習,思想麻痺,放任自己的嚴重行為。無數事實證明,心不靜,無以言學,心不靜,貪慾就膨脹,就抵禦不了外部花花世界的誘惑。一旦碰上誘惑就會自亂方寸。做為黨的領導幹部,組織學習不靜心,長期放鬆學習,也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前程。不學習,思想無法進步,理想信念就容易動搖,黨性意識就會淡化,思想觀念就會僵化;不學習組織紀律鬆懈,奉獻精神退化;不學習也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學習更不可能改進領導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因此,只有潛心研讀,才能有所思,有所學,有所獲,有所成。黨員幹部潛心學習,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使自己時刻處於清醒狀態,發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見五光十色而不眼花繚亂,遇名利競逐而不心神不寧。

二、去除私心雜念,保持清正廉潔。在現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下,黨員要保持人格力量,自重、自省、自勵,一塵不染,一身正氣,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要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乾事。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堅決抵制歪風邪氣,帶頭弘揚社會主義優良道德風尚。貪一己而誤終身,圖蠅頭小利而身敗名裂的深刻教訓在一部分黨員幹部身上為我們敲響警鐘。為子女就業、讀書開後門,為朋友説情辦事開綠燈,為自己升官高就鋪路子,這樣的行為必為人民所不齒。受不住清貧,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誘惑,必然管不住自己。私事辦多了,私心雜念也就充斥其間,黨員幹部必然滋生腐敗。“流水不腐,户樞不蠹。”黨員幹部要從自身思想源頭上找問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始終做人民的公僕。要在思想上解決好入黨為什麼?現在工作幹什麼?將來給黨留什麼?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人格力量曾經令多少中華兒女為之敬仰。孔繁森、焦裕祿、雷鋒,一面面公而忘私的旗幟為我們樹起了學習的榜樣。

三、紮實工作,增強責任意識。一名黨員,對待自己的事業就是要恪盡職守、紮實肯幹、勇於進取、拼搏向上、知難而進、忘我工作。“一個黨員一面旗”,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工作要不斷增強責任心。按照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的要求,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以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為根本出發點,科學管理,抓好各項工作,特別是自己分內的工作,完成各項目標任務,讓人民羣眾滿意,讓黨滿意,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最好體現。

總之,共產黨員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黨員先進性,既離不開黨組織的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和嚴格監督,更需要每一個黨員幹部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提高。認真學習以明真理,大膽實踐以磨勵志,嚴格自省以聚黨性。通過堅持不懈的修養鍛鍊,不斷提高黨

員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科學理論素養,從而永葆黨員先進性,永遠做名副其實的先進分子。

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http://

高中政治高頻考點 篇二

一、商品和商品經濟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

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紙幣的產生和發展;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3)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律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注: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只有商品才有價值,價值是商品所獨有的,有價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價值。

2、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偽劣就不能視為商品。

3、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與價值無直接關係,但存在間接關係,將會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產生重要的影響。商品的價值量有單位商品價值量和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量之分,但多數情況下是指單位商品價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這是不考慮供求關係變化情況下,得出價值相等。

等式的右邊是等價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換,買與賣同時進行即W-W.

5、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價物,也可以是貨幣,這時買與賣分離。貨幣產生後,交換媒介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即W-G-W.

6、紙幣不能執行價值尺度,有貯藏手段職能。除執行價值尺度外,必須是現實的貨幣。紙幣不是觀念中的貨幣,是貨幣符號。假幣不是紙幣。

7、價值的表現:交換價值、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價格都是商品價值的表現。

等價物-----般等價物-----貨幣

交換價值←---價格

8、流通中所須的貨幣量是指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由於貨幣是指金銀貴金屬貨幣,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也是指金屬貨幣量。

9、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引起的。通貨膨脹一定會引起物價上漲。

10、價格變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價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關係是影響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在堅持價值決定價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關係的影響。供求關係直接影響價格的變化但不是決定因素。在貨幣價值一定的條件下考慮,除價值的決定與供求關係的影響,還有政策因素、紙幣的發行、人們的購買心理等。

11、等價不是價值與價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因此三個作用都基於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違背價值規律的表現,結果就是受懲罰或遭淘汰。

12、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

1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主導。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一個方面表現。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不是對所有行業所有部門而言的,不同行業和部門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再簡單地劃作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要具體分析,其中國有集體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國有集體控股企業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它體現了公有制的優越性。股份制是資本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股份制經濟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但股份制企業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場地位是平等的。

高中政治經濟複習資料 篇三

1、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品是交*的關係。國民收入與物質生產部門所創造的那部分國民生產總值不是等同的。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國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不是由國家統一分配;財政收入是由國家經過預算進行分配的。國民收入經過分配分為積累和消費兩部分,財政收入經分配後也分作積累和消費。但兩者不等同。財政收入的一部分來自國民收入,另一部分來自非物質部門。

2、財政收支的三種情況:收大於支;收等於支,或收大於支略有節餘;收小於支。第一種情況意味着財政沒充分利用,第二種狀況叫做收支平衡,第二種狀況就是財政赤字,財政赤字主要*借債來彌補,但發行貨幣也是一種消除赤字的辦法。不能籠統地看財政赤字是有利還是有害。一般説來,財政赤字過大會引發通貨膨脹,但近年來我國運用適度的財政赤字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平衡總供給和總需求等產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國仍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運用財政收支來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產決定分配,生產決定交換,生產決定消費。所以影響財政,税收增長,儲蓄增長,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礎性)都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5、税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這是税收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誌。但其他財政收入形式並不是完全否定這些特徵。它們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個甚至兩個特徵。税費改革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徵來讓農民減負的。

6、中國人民銀行作為領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國家機關,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貨幣政策、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銀監會既不是國家機關,也不是企業法人,但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的法人。銀監會產生後,行使着監管金融機構的職責,形成了出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組成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使我國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7、要弄清債券與股票,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與公司債券,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幾組概念的區別。

8、從廣義來看,對公民來説,儲蓄存款,購買債券,購買商業保險和購買股票都屬於投資行為,都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但從貨幣流通的角度看,居民儲蓄的直接結果是貨幣退出流通,只有當銀行再貸出時貨幣才又進入流通。

9、雖然200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但我國仍然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使我國的金融政策具有連貫性,對防範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10、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國家的重要政策。但兩者又有不同。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財政政策是運用財政收入和支出來調節,貨幣政策是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來調節。制定政策的機關不同,財政政策中的財政收支計劃必須經過人大的批准,貨幣政策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財政調節更具有直接性,貨幣調節則相對具有間接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篇四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辨證統一,藴含着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問:如何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完整內涵?

一、毫不動搖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二、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在當代中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意味着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一種社會制度,四者相互聯繫、相輔相成、辯證統一。

2十三五規劃綱要強調繼續推進民生福祉時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補齊民生保障的短板,請結合實際談談當前的民生保障短板主要有什麼?應該採取什麼措施糾正?

促就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 推行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要關注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羣體,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2015年10月2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2015年第三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時指出,2015年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3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9萬人。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 目前部分勞動者就業質量還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主要是脆弱就業羣體和不穩定就業羣體佔比大;總體勞動報酬水平仍然偏低,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高;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問題仍然突出。“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着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台。

保脱貧: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 提高扶貧實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説明中指出,我國現行脱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脱貧標準為2800元。按照這個標準,2014年末全國還有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此外,要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強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此外,要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

漲收入:縮小收入差距 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26日發佈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為0.469,超過國際公認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要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範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同時,實行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規範隱性收入,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重健康: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加快建設健康中國。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衞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要推動醫療衞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衞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同時,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衞生機構佈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助養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完善養老保險個人賬户制度。“要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根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為17%。中國社科院發佈報告稱,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2012年擴大為19個。“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衞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此外,要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户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投資回報率。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3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會議指出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文化改革發展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制意識,社會責任培養,倡導科學,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請談談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看法?

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意識形態吸引力,它通過吸引力而非強制力獲 得理想的結果,它能夠讓其他人信服地跟隨你或讓他們遵循你所指定的行為標準或制度,按照你的設想行事。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信息的説服力。如果一個國家可以使他的立場在其他人眼裏具有吸引力,並且鼓勵其他國家依照尋求共存的方式加強界定他們利益的國際制度,那麼它無須擴展那些傳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

(一)必須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它貫穿於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並對其進行批判繼承,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樣式,推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結合國際國內兩種文化資源,開放姿態,借鑑學習並創新。

(二)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把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是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二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保障人民羣眾的文化權益;三是整合新聞傳媒資源,做大新聞產業;四是打造一支複合型的新聞媒體從業隊伍。3 在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當的輿論力量。要深刻熟悉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治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

(三)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正視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在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之上,沒有經歷高度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在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與舊的經濟形態、社會關係相聯繫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為方式,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大量湧入並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構成。同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仍較落後且發展不平衡,經濟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觀、道德觀等還會在社會上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各種西方的後現代文化思潮、文化觀念和行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基本的經濟制度,社會上還大量存在着不同的階層和利益羣體,由此帶來不同的利益觀和價值觀

(四)軟硬同行,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文化軟實力與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有密切的相關性,任何軟實力都是以硬實力為基礎的;相反,軟實力對國家硬實力的提升也產生影響。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的國際環境中,必須重視增強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以贏得世界人民對我們維護世界和平的信任和尊重。着力增強硬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發展。一方面,增加商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文化產業展現了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通過世博會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規範外資引進和文化產品進口,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所以,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和硬實力的建設同時推進,“軟”、“硬”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的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所以我們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國家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在當今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文化的傳播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4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搞搞中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魅力中國,結合實際談談為什麼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十八大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不僅意味着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戰略,也意味着我國現代化發展理念的根本轉變。之所以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上世紀80年代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21世紀初又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現在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表明了將生態環境不僅作為資源、進而作為資產,代表了認識的逐漸深化。

基本內涵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是重要的理論、理念創新,也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

融入經濟建設,就是要改變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發展觀,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

融入政治建設,就是要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政治責任,建立完善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融入文化建設,將培育生態文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道德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融入社會建設,就是要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形成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公眾共同推動的工作格局。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由生態文明的本質和內涵所決定的。

5 18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指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展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連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建設對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意義?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從當前和長遠來看,都具有重大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首先,是緩

解當前需求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徑。經過 30 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機理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由供給約束為主轉變為需求約束為主,總需求不足已成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產能過剩是需求不足的集中表現。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通貨緊縮趨勢凸顯,是需求不足帶來的結果。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可創造龐大的出口需求,向國外轉移過剩生產能力,從而增強對國內經濟發展的拉動力。

其次,是破解國內經濟長遠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供給瓶頸的需要。周邊國家多數發展水平不

高,與我國產業處於垂直分工狀態,而且能源資源豐富。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建立鐵路、水運等大運量的便捷通道,有利於把周邊國家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使他們能搭上中國這列快速前進的列車,實現互利雙贏的目標。 第三,有利於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益。我國有 3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目前一半以上是美元 資產,其中大部分是購買美國的國債,收益率不高。通過建設“一帶一路”,將在沿線國家創造許多投資機遇,無論是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投資工業、商貿流通業,都將帶來比購買美國國債更高的回報。

第四,有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周邊關係。“一帶一路”將把我國同周邊國家的經濟更加緊密

地聯繫起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關係。密切的經濟合作必然帶來和諧穩定的政治關係,從而創造穩定的周邊環境。

6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科學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許多重大問答,請結合這些思想,新論斷,新要求談談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與任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統領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里程碑。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實處,對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從解決温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這一系列奮鬥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什麼是小康社會、如何建成小康社會認識的深化,為實現民富國強的中國夢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明確的歷史方位,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實踐中的不斷拓展,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的美好圖景。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小康”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可見,小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追求的社會理想。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藍圖時,首先使用了“小康”概念,勾畫了中國1980年到21世紀中葉的發展道路。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把“小康”作為主要奮鬥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標誌。黨的十三大根據“三步走”的戰略構想,把“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上升為國家戰略。世紀之交,我國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並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科學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圖景更具體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第二,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佈局相一致,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既與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又更切合我國新的發展實際,更順應人民意願,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實現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到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建成富強明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的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大力推進,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產品豐富,文化服務健全,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影響增強,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豐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加堅實。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全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實現人民羣眾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動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換素食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期盼,實現孩子們對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中國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改善人居環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從目前我國取得的一些成果來看,在新世紀的新階段,GDP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都成倍上升,外匯儲備也顯著增加。就近十年的發展來看,中國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均位居世界第二,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基本惠及到了全國各地人民,尤其是現在國家對農村醫療衞生的投入和基本保障的支持力度,都已經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條件更加充分、基礎更紮實、目標也更接近。

但是從國際國內大勢來看,我國仍將處於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國際競爭甚至是貿易壁壘仍然存在,我國

周邊事態也變得複雜而敏感。國內也還面臨着發展方式轉變緩慢、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是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敢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因此,我們就要重視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因為深化該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源泉,也是破解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比如: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樹立生態文明新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只有從各方面都加快轉型和改革,號召全國人民加入改革的行列,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彙集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把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實處,最終才能全面建成我們所構想的、真正的惠及每個人的小康社會。

高中政治複習講義 篇五

(1)三大產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注: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企業不是唯一的市場的主體。法人是一種組織,不等於經濟組織,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企業不一定是法人。公司是企業。

2、利潤高或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高。經濟效益既考慮勞動產品,又考慮這些勞動產品價值的實現,還考慮生產這些產品所消耗的勞動俄本〉。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綜合指標,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説是企業規模、競爭力之源。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須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兩條途徑都圍繞着利潤的增加、成本的減少兩方面。

3、產品的質量對實現經濟效益至關重要,但不能説質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須優質,優質未必高效。優質產品如果消耗的勞動多、成本高,就可能不會高效;優質產品如果不適銷對路,不符合市場的需求,造成積壓也不會高效。

4、企業的規模大,可以產生規模效益,但是不意味着規模越大效益就越好。我國組建大企業集團,從根本上來説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從而能參與國際競爭。

5、要區分法人、法人代表、廠長經理、企業法人=法人企業、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競爭才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應對競爭加以引導和規範。

7、名牌代表了高質量、高市場佔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譽和形象。其根本目的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名牌往往有好質量,使用價值高,往往耗費了更多的人類勞動,因此價格更昂貴。

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機制,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它是農村集體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種經營形式,也是一種分配方式。但家庭承包經營不是集體經營。

9、農業結構,不等於農村經濟結構。它是指農業缺義〉內部糧食和經濟作物結構或者廣義農業內部農林畜副的結構。農村經濟結構是指農村中農業和非農業的比例關係。

10、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當前農村問題的關鍵。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是發展農村經濟,當前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的關鍵是減輕農民負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篇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構成的,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要認真學習黨的報告和同志一系列重要講話,認真學習黨史、國史,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更好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奮鬥。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的偉大理論創造

黨的以後,同志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透過500年大跨度和6個時間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講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怎麼來、怎麼往前走的,講話本身就是一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縱觀500年曆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實踐發展歷程一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經過艱辛探索創立的,既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又有深厚的理論淵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30多年成功實踐的理論結晶。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覺醒,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這30多年,是接力探索、不斷開拓前進的30多年。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是這個理論體系的開山之作。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這個理論體系承上啟下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帶領黨和人民,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是這個理論體系的重要創新成果。回想這30多年,我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實現了新的歷史性飛躍,推動着實踐創新發展,創造了世人驚歎的中國奇蹟。面對一系列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我們都成功應對、化危為機、開創新局,根本就在於有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可以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凝結着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黨實踐探索的心血和成果。新中國60多年,大致包括前後兩個30年,本質上都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前30年曆經坎坷,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失誤,甚至發生了““””這樣的嚴重錯誤,但頑強、艱辛探索的成果極其寶貴。我們取得了各方面建設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十分重要的認識,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正是有前30年打下的厚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座大廈才有了穩固的根基;正是因為前30年提供了重要理論準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破繭而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凝結着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不懈努力和奮鬥歷程。一部中國近代史,是尋找民族復興出路的歷史,也是探求救亡圖存真理的歷史。在經歷各種嘗試、失敗之後,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武器,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啟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征程。這個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我們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也為我們實現第二次飛躍,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基本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近代以來的持續探索和積累,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巨大成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凝結着500年來人類對社會主義的孜孜追尋和執着探求。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可以説是一部氣勢恢宏、跌宕起伏的交響樂。儘管歷經高潮與低潮、成功與挫折,但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沒有改變,人類對社會主義的追求從未止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這部交響樂的重要樂章,傳承了社會主義的科學思想真諦,汲取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並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進行了新的創造,成就了中國道路,寫出了新的理論篇章。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獨特的理論品格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在縱深探索和回答的基本問題就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緊緊圍繞這三大基本問題展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一是開創性,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而形成的。回想這些年我們黨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無一不體現了中國創造,講出了中國話語。比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科學闡明瞭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依據。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的思想束縛。還有,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等,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都具有重大創新意義。可以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二是繼承性,始終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講出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話,但並沒有丟掉老祖宗。它延續了500年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的思想脈絡,傳承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精髓要義。比如,堅持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以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等等,這些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都始終貫穿於這個理論體系之中。還要看到,改革開放前30年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比如,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重大關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等,都在這一理論體系中得到了堅持和發展。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割斷歷史,更不能搞歷史虛無主義。可以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以貫之地遵循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三是實踐性,植根於實踐又對實踐發揮着強大指導作用。創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是總結實踐經驗的過程,也是用這一理論體系指導和推動改革發展的過程。同時,新鮮生動的偉大實踐又在檢驗着最新理論,有力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真理性。新時期以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在對改革開放進行階段性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新的概括,同時又強調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任務。比如,黨的十四大提出認真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黨的十五大提出興起學習鄧小平理論新高潮,黨的十六大提出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黨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黨的提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兩輪齊驅,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實踐的成就又彰顯理論的巨大威力。

四是開放性,隨着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長期的歷史任務,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進。與之相伴隨,必然會不斷形成相應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就是在改革開放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實踐中產生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大成果。這三大成果在理論主題、思想基礎、政治理想、根本立場上一脈相承,同時又根據新的實踐,借鑑各國治國理政有益經驗,科學回答了面臨的新課題,作出了各自獨特的理論貢獻,是相互貫通又層層遞進的關係。林無靜樹,川無停流。實踐沒有盡頭,理論創新也不會停頓。可以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可能一成不變,必定適應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博採眾長,不斷向前。

三、中國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新內涵

黨的後,同志提出和深刻闡述了民族復興中國夢,這是着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這一重要戰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這一重要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中國夢一經提出,就釋放出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必將把國內社會各階層、海內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

民族復興中國夢,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同志圍繞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比如,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必須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做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美好夢想是相通的,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基本思想觀點,打開了理論創新發展的寬廣視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和鮮活力量。

推動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離不開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要加強中國夢的理論學習和研究,並落實到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來,引導人們加深對中國夢的理解和認同,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組織開展中國夢主題宣講活動、教育活動、文化活動,開展中國夢的新聞宣傳和網絡宣傳,引導廣大幹部羣眾深刻認識中國夢在國家、民族、個人三個層面的深刻內涵和有機聯繫,深刻認識實現中國夢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目標要求,深刻認識實現中國夢的現實路徑、價值支撐和動力源泉,推動中國夢入腦、入心、入行動。積極開展中國夢的對外解讀和傳播,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夢的瞭解和理解,增添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探索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篇七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着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至今已經整整170年了。170年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沒有偏離馬克思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預計軌道。人類社會發展由低級到高級的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因為有偉大的信仰---共產主義,因為成功探索和實踐了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創造性的繼承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果敢地將社會主義應用實踐於中國,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進行了創造性的回答和實踐,習近平成功的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了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成功,源於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科學發展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行了成功探索和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有了鄧小平理論的創新,就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歸根結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勝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勝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勝利。

Tags:多篇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