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目前堅持做核酸有無必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目前堅持做核酸有無必要【多篇】

二十條優化措施解惑 篇一

“二十條”優化措施出台,是不是意味着放鬆防控了?

“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基於什麼考慮出台的?

“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出台是為了緩解各地疫情處置當中遇到的一些瓶頸和障礙問題,比如説隔離資源相對比較緊張,隔離房間不足。另外,流調方面壓力非常大,流調的人員也相對不足。

為什麼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措施由原來的“7+3”改成了“5+3”?

因為奧密克戎的最長潛伏期是8天,根據專家的評估,密切接觸者3天內檢出陽性比例是81.4%,4天達到90.1%,5天達到94.5%,7天達到99.7%。根據這些結果,將隔離期限進一步優化到“5+3”。

為什麼不再判定次密接?

經過評估,次密接的陽性檢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萬,也就是10萬個人裏面有3個人。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節約很多服務保障的資源。

為什麼取消中風險區?

經過實踐應用及評估,發現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為3/10萬。雖然有風險,但是不大。但劃分中風險後需要增加很多管控人員和防疫人員。故而決定取消中風險區。

為什麼高風險區外溢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調成“7天居家隔離”?

外溢人員的風險經評估以後大概是4.9/10萬,這些人均在風險區域劃定後7天內檢出,故而把高風險區外溢的人員7天集中隔離改為7天居家隔離,節省集中隔離資源。

為什麼閉環管理的高風險人員可以調整成“5天居家健康監測”?

在閉環管理的高風險人員,如果嚴格執行閉環管理措施,這些人的陽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萬,比中風險和次密還要低。

“二十條”優化措施中對於全員核酸的調整,是否和常態化核酸檢測要求衝突?

“二十條”優化措施中的第6條強調,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於風險崗位和重點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不得隨意擴大核酸檢測範圍。所以,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進一步的重申和強調,兩者間並無衝突。

疫情出行注意事項 篇二

1、出行前需要準備什麼?

(1)提前規劃出行目的地與交通方式,儘量錯峯出行,避免人羣聚集、擁擠。

(2)關注目的地疫情風險動態和最新防疫政策,不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區縣。

(3)提前申請目的地健康碼、行程碼,必要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4)準備充足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劑、消毒濕巾等個人防護用品。

(5)出現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等疑似症狀,或其他不宜外出疾病,及時規範就醫,取消出行計劃。

(6)接種第二針劑滅活疫苗滿6個月,及時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

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及國務院客户端小程序推出“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專欄,統一公開各地權威、準確的防疫政策措施,趕緊掃描二維碼進行查詢吧!

2、出行途中應該注意什麼?

(1)出行途中自覺配合體温檢測及健康碼、行程碼查驗等防控措施。

(2)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全程規範佩戴口罩,減少觸碰公共設施表面。

(3)保持手衞生,飯前飯後、便前便後以及觸摸眼、口、鼻、公共設施後要洗手或手消毒,打噴嚏時用肘部或紙巾遮掩口鼻並及時洗手或手消毒。

(4)儘量不在旅途中摘下口罩進食,若途中就餐,應錯時錯峯就餐,避免人員聚集。

(5)途中出現發熱、乾咳等不適症狀,要規範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及時到就近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3、到達目的地後應注意什麼?

(1)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高風險崗位等風險返鄉人員及時向所在社區(村)或單位報告,並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相關的健康管理措施。

(2)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不聚集、不扎堆,聚餐、聚會等人數不宜超過10人。

(3)自覺遵守公共場所亮碼、測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4)在公共交通工具、室內公共場所以及人羣聚集的室外場所,應全程規範佩戴口罩。

(5)保持勤洗手、常通風、咳嗽禮儀、“1米線”社交距離等良好生活習慣。

4、返湖前後應該注意什麼?

(1)觀察自我健康狀況,若返湖前出現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等症狀,取消返程計劃。

(2)提前瞭解返程途中經過地區疫情風險情況。

(3)返湖途中自覺配合落實查驗健康碼、行程碼等防疫措施。

(4)返湖後及時向單位、社區報備,根據湖州最新防控政策,配合做好核酸檢測、健康管理等措施。

(5)返湖後開展14天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等相關症狀,及時做好個人防護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前往醫院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務人員處出史或旅行史、接觸史,及時診斷和治療。

為什麼要多次核酸檢測 篇三

這個病毒不一般

近期,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多個亞型變異株在全球加速流行,其中包括BA.2.76、BA.5.2等新興變異株,這些變異株可能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潛伏期更短、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發生隱匿性傳播的風險更高。面對“不一般”的奧密克戎,快速、擴面、高頻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是跑贏病毒傳播的重要策略。

一招制勝難做到

想要通過一次核酸檢測,就把所有的感染者或者是傳染源都發現,一招制勝,是存在困難的,這是因為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結果。

①病毒被抑制

個人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迅速啟動應戰,體內的病毒數量呈現一個波動的狀態。如果採樣時正好免疫系統佔了上風,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較低,就有可能無法檢測出陽性結果。

②與奧密克戎潛伏期有關

奧密克戎株潛伏期多在1-2天,從感染到檢出需要一定時間,要在短期內動態反覆測核酸,才可能最快有效檢出。

做核酸檢測多久出結果? 篇四

現行的新冠肺炎篩查主要手段是核酸檢測,我們用的比較多的熒光定量PCR方法,採集咽拭子或鼻拭子標本只需要幾秒鐘,最快3~4個小時出結果,最慢需要24個小時可以出結果。核酸檢測出結果的時間,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醫療機構、不同檢測方法試劑以及開展檢測的能力有關係,檢測水平比較高的醫院,一般3~4個小時就可以拿到結果。如果檢測水平比較低,需要送往其他醫院或檢驗單位,等待結果的時間大約需要24個小時。

堅持做核酸有無必要? 篇五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將風險區調整為“高、低”兩類,糾正核酸檢測“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二十條優化措施公佈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各地相繼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風險區如何劃定?密接、時空伴隨等怎樣判定?堅持做核酸有無必要?聚焦落實過程中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作出權威迴應。

問題一: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否意味着放鬆防控?是否會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

答: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這些調整,是基於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作出的。近三年來,我國根據全球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結合我國疫情防控實踐經驗,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調整優化,都經過反覆研判、科學論證,確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

二十條優化措施是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國國情、更加科學精準的舉措。這些調整要求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

問題二:有羣眾反映,其所在地方提出“社區暴發地區”“社區傳播明顯地區”等,二十條優化措施提出後,風險區如何劃定?

答:二十條優化措施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在科學精準管控風險區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管控範圍和人員。

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實踐應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評估,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約為3/10萬,風險極低。為儘可能減少管控區域和人員,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劃定。

根據二十條優化措施,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問題三:有羣眾反映,目前有密接、時空伴隨等多種判定。不同判定應採取什麼樣的防疫措施?

答:密接是密切接觸者的簡稱,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採取有效防護的人員。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舉了9種密接人員類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員等。

二十條優化措施中明確,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同時要求,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時空伴隨人員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對於這類人員要求在流調以後進行“三天兩檢”,及時排查。

不論是哪種管控方式,管控時間都是以人員末次暴露的時間開始計算。對於管控的時間,起始時間應該以判定為末次暴露的時間為準,而不應該以追蹤到這個密接的時間開始算起。

問題四:當前,有的城市減少核酸檢測點位的同時,要求出入公共場所出具核酸陰性證明。不少羣眾關心:是否需要堅持做核酸檢測?

答: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發生疫情以後,基於流調研判,明確傳播鏈清晰,沒有發生社區傳播,無須開展區域全員核酸檢測,只需對風險區域和重點有感染風險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開展快速疫情處置。

二十條優化措施進一步強調,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

二十條優化措施還要求,制定規範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做核酸注意事項 篇六

做核酸前,如果是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注意事項有:①採樣前2小時儘量不進食,避免出現飽腹感,在採集時受刺激引發嘔吐;②咽拭子採集前數分鐘不可吸煙、飲水、喝酒、嚼口香糖、吃零食等,防止上述行為影響咽部腺體分泌,影響分泌物的採集;③做核酸期間需做好防護措施,未採集時需佩戴好口罩,檢查完成後更換新的乾淨口罩。查核酸的時候注意保持安全距離,與周圍採集者距離1米以上;④採集時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檢查時候切記不要碰到檢查台,檢查後要儘快離開查核酸的地點。如果是做其他核酸檢測,比如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乙肝病毒核酸檢測、寨卡病毒核酸檢測等,需注意近一週的時間內需要清淡飲食,禁忌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飲食,避免酗酒、熬夜等,女性需避開生理期行相關檢查,防止其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

核酸的檢查通常指的是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其主要是通過檢測痰液、鼻拭子、咽拭子、肛門拭子等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來判斷人體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主要原理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僅含有RNA的病毒,病毒中特異性RNA序列是區分該病毒與其它病原體的標誌物,在患者樣本中通過熒光定量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核酸序列,則提示該患者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另外還包括其他核酸檢測如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乙肝病毒核酸檢測、寨卡病毒核酸檢測等,其主要方式是抽取血液,再通過PCR技術手段檢測病毒的核酸來驗證是否有上述病原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