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韓愈描寫晚春的古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5W

韓愈描寫晚春的古詩精品多篇

資料助讀 篇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閲讀詩歌之前,瞭解作者、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利於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課件出示關於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

1、關於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關於背景:此詩是《遊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遊城南時所見後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

總結 篇二

本篇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作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鬥豔,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賞析 篇三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祕,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在景物描寫中藴含着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豔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吟》),這勇氣非常可愛。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此詩題一作“遊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遊郊外所見。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説人之惜春,而説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豔,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説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後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讚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如果説此詩真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裏。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閲歷和心緒可能有不同的領悟。

【知識擴展】

韓愈的其他作品

教學重點 篇四

1、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詩歌的閲讀能力與水平。

2、背誦全詩。

晚春 篇五

作者: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柳絮

【榆莢】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背景】此乃《遊城南十六首》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詩人已年近半百。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教學過程 篇六

一.導入: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讚美春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作業 篇七

繼續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做一張《春天詩詞薈萃》的手抄報。

背誦這首古詩。

附板書。

晚春韓愈珍惜時間珍惜春天。

抓住時機創造美好未來。

個人作品 篇八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賦、詩、論、説、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門人李漢曾編其遺文為《韓愈集》四十卷,今有《韓昌黎集》傳世。

《韓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整理註釋的韓集有馬通伯《韓昌黎文集校注》、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童第德《韓集校銓》等。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註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

《全唐詩》編其詩十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12首。

教學難點 篇九

揣摩詩的寫作手法,體會其中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