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多篇

【第1篇】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附表格]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附表格]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所面臨的內外壓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壓力已超過了他們所能負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紛擾的、不利的、危機重重的後果。國內有些調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和適應不良的學生所佔比例較高。

那麼,當前_____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呢?帶着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以期瞭解當前_____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_____縣各中學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對策性建議,也供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人士參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採取隨機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選擇_____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國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七年級學生108人,八年級學生121人,九年級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

實際發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於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為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採用華東師範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於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每個題項後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

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範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

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為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説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範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

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數據資料均通過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_____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_____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為38.40,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於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於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於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於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於異常焦慮)。

從表1也可得知,單項高分(8分以上)所佔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為:學習焦慮(57.8,384人)、身體症狀(22.3,148人)、過敏傾向(19.4,130)、自責傾向(17.5,116人)、對人焦慮(9.5,61人)、恐怖傾向(6.5,43人)、衝動傾向(4.4,29人)、孤獨傾向(2.3,15人)。 表1664名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得分 學習對人孤獨自責過敏身體恐怖衝動總焦慮 焦慮焦慮傾向傾向傾向症狀傾向傾向傾向平均分8.40 標準差2.36 檢出率 在被調查的664名學生中,41.41的學生(275人)分數在35分以下,説明這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好的;分數在35分-65分之間的學生有378人,佔所有被測學生的56.93,這部分學生處於中等焦慮水平,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導和教育;分數在65分以上的學生11人,佔被測學生數的1.66,處於高焦慮水平,屬於心理不健康的人羣,對於這些總焦慮傾向較強、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需要制訂特別的個別輔導計劃,要重點輔導。

2、不同性別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_____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極其顯著的性別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外,其餘六個分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於男生,而且都達到了極其顯著的差異,這個説明女生的總體焦慮程度要高於男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附表格]第2頁

生。 表2不同性別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5.1670.000 對人焦慮-4.1890.000 孤獨傾向0.779 自責傾向-4.4320.000 過敏傾向-3.1750.002 身體症狀-3.3800.001 恐怖傾向-5.2260.000 衝動傾向-1.6680.096 總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説明:在這裏n表示被調查的個體數目;m表示平均數;sd表示標準差;t值是兩個數字相比的一個比值;p值表示顯著性,如果p值小於0.05,那麼説明相比的兩個數字存在差異,下同。

3、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後發現,國中生和高中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經過比較得知,國中生在這四個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於高中生。由此可見,高中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要好於國中生。

具體比較可見表3 表3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國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0.000 對人焦慮0.000 孤獨傾向0.286 自責傾向0.000 過敏傾向0.310 身體症狀0.065 恐怖傾向0.049 衝動傾向0.127 總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時,對初

一、初

二、初

三、高

一、高

二、高三的學生進行方差分析後發現,各個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症狀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異。經事後檢驗發現,在學習焦慮方面,九年級學生要顯著高於高

一、高

二、高三以及七年級的學生;在對人焦慮方面高

一、高二的學生要顯著高於九年級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七年級學生要顯著高於高

一、高三的學生;在身體症狀方面,九年級學生要高於各個年級的學生,但是不存在顯著差異;在總量表上,九年級的學生要高於高

一、高二的學生,七年級學生要高於高一學生。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九年級時期是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多發期。

4、不同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表4不同學校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梅中(n=119)二中(n=138)雲職(n=136)三中(n=121)雲中(n=150) msdmsdmsdmsdmsd 學習焦慮 對人焦慮 孤獨傾向 自責傾向 過敏傾向 身體症狀 恐怖傾向 衝動傾向 總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對數據的統計後發現,不同學校的學生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可見表4。 對五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進行方差分析可知,五個學校在學習焦慮(f=4.98,p<0.01=、對人焦慮(f=6.98,p<0.001=、自責傾向(f=7.94,p<0.001=、恐怖傾向(f=3.65,p<0.01=以及總量表(f=4.72,p<0.01=上存在差異。

經過事後比較發現:在學習焦慮上,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二中、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對人焦慮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二中、三中的學生,而職高的學生也要好於三中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二中、三中和職高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恐怖傾向方面,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的學生;而在總量表上,也是雲中的學生要好於梅中和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學生的問卷(佔了所有被調查學生的8),並對畲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具體可見表5。 表3不同民族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漢族(n=611)畲族(n=53)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0.5900.556 對人焦慮-0.0780.938 孤獨傾向0.436 自責傾向0.000 過敏傾向-1.0670.286 身體症狀0.911 恐怖傾向0.032 衝動傾向-0.6240.533 總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從上表可以得知,漢族學生和畲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方面存在差距,漢族學生在該方面的得分要高於畲族的學生。

這説明漢族學生對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懼感要強於畲族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畲族學生的樣本不足所引起的無差異的假象,這個有待今後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三、調查結果分析

1、_____縣中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_____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一般,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41.41處於低焦慮水平,而有56.93處於中等焦慮水平,而有1.66處於異常焦慮狀態,由此可見_____縣中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對於存在中等焦慮傾向的學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十分需要通過學校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幫助,若焦慮異常得不到及時解決,就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此外,對於處於異常焦慮傾向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是處於心理不健康的羣體,總體焦慮傾向較強、焦慮範圍較廣,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進行心理治療,這部分學生不容忽視。

2、男女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總體不如男生,這個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結果相似。女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以及總量表上的得分都顯著高於男生。

造成兩性差異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對自己的期望,失敗的歸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國外有學者研究發現,男女生對成敗歸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將自己的成敗歸因於運氣,而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運氣;而男性則更多的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因於任務艱難。

這種歸因導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顯然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專業有決定的影響。而且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個弱者的形象,學習成績不好認為是性別差異造成的,認為男生天生比女生聰明,而沒有從其他方面找原因。

特別是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對婦女的歧視都嚴重地挫傷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制約着女生各方面的發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於女生性意識的萌生比男生約早一年的時間,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現得更早,更明顯,他們變得易害羞、難為情,而且青春期的發育早於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對勝利的變化和月經的來臨有一種神祕感和恐懼感,所以常處於焦慮不安中,有時莫名其妙的緊張,特別是在與人交往時尤為突出,於是產生了對人焦慮。

男生在孤獨傾向和衝動傾向上的得分要高於女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的水平。這個可能與男生的性格有關,人們在教育過程中賦予男生的形象是生來就剛強,為此在感情上不輕易外露自己,長此以往心中苦悶無處訴説,產生孤獨感,而女生較男生更喜歡找人傾訴,心中的不快易化解。

在衝動傾向方面,可能與男生更多地表現出攻擊、多動和違紀等外向行為有關。 綜上所述,加強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和心理輔導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3、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九年級年級在各個年級中問題最多,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這主要因為,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的高峯期,在生理上,他們已基本上發育成熟,在心理上,國中三年級學生的智力發展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的某些觀點或看法很深刻。

基於以上兩方面的發展原因,九年級學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漸形成並有着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設計,但由於對自我形象過度敏感,他們過於着重別人對自己的外在評價和成敗得失的評價,以至於產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責等。 同時,九年級學生面臨會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遭遇的學習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機,使得個體的心理狀態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成就動機模式的確立,並由此影響其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影響個體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發展。

4、不同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由調查結果可知,總體上,雲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於其他幾個學校較好。這個可能是因為_____中學和其他幾個學校相比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調查的漢族和畲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上存在差異,漢族學生要高於畲族學生。這個可能是由於當前的家長給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護型的,使他們缺乏性格上的各種鍛鍊,依賴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差,所以成長過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幫助就感到不安和沒有着落。

恐怖傾向的產生大多與家庭的過分保護有直接關係。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學校和家庭,也包括社會環境。

就學校因素來説,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升學率仍然是衡量學校和教師好壞的標準,只顧考試課程而隨意增加超越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試科目的現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數教師自身人格偏異及不健康的教學行為,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就家庭因素來説,一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過高。他們或者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主觀地給孩子確立一個理想的目標;或者把孩子奉為“上帝”,使孩子擁有無限的權利。

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就社會來説,功利主義的主導性傾向和大眾傳媒的消極因素,使青少年處於一種無所適從和複雜多變的社會中,他們要面臨升學、就業、交友、休閒等各種生活壓力,特別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發展的性心理之間的矛盾,導致產生心理不適應,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不協調。需要指出的是,中學生在衝動、自責、過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其原因主要還是來自對學習、對考試的一種焦慮反應,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困擾,仍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係到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更加應該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根據我們調查分析發現,改善和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實效,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長要注意兒童早期人格的培養 許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大多是兒童早期教育和社會交往帶來的精神發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剝奪、童年的經歷有時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體驗。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歲)得到適應最佳教育將會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因此,家長要加強兒童早期的獨立性和自制力的訓練,要抓住這一時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開發或優良品德的早期薰陶。家長還應經常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好,家長只有設法使自己的主觀願望與孩子的客觀實際相一致,同時在實現期望過程中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原有期望進行調整,才能減輕孩子的壓力。

應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這樣才能較好地運用符合子女身心發展實際的科學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2、讓子女在實踐中得到鍛鍊 我國自古以來,提倡在家長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子女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育人方法。孔子説:“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説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培育良好的品德習慣。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應該持之以恆,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從中得到鍛鍊,並幫助子女從實踐中總結經驗

3、家長要重視家庭環境的優化 家庭環境的優化不僅應體現在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文化氣氛;還應體現在家長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長樂觀向上的情緒和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實踐中受到有利於身心健康成長的積極影響。對於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為表現,家長及時給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勵、強化的效果。

清代著名教育家顏元説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指出表揚的效果優於批評,因此在教育中,要減少斥責和限制,多給以“表揚”和“承認”的機會,以提高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為了幫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糾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為和品德,可以適當採取不損害孩子身心為比標準的懲罰。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教育子女,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用簡單的手腕來應付,是無濟於事的。”為此,家長應瞭解有關教育以及兒童心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切實擔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學校教育工作

1、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機械地按照預設的一套模式向學生強行灌輸,使學生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這個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抹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

應將中學生由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轉向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軌道上來,它有助於中國小教育走出狂熱追逐高分、升學競爭愈演愈烈的誤區,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痼疾,把開發人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根本目的和最終任務,才能在教育內部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生。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要糾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傾向,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學校正常的教學中去。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從他助到自助,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可以採取宣傳普及心理學常識(通過上心理輔導活動課和講座的形式等)、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諮詢以及推廣集體輔導、朋輩輔導的形式,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心理上的自我調節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健康向上的心境。

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檔案,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矯治。

3、加強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一定要講究實效、慎重、科學,並注意把握時機。根據上海等地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的經驗,八年級年級是性教育的關鍵期,從這是開始系統地對他們進行有關方面的教育,並將這種教育有計劃的延伸到高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 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通過講座、討論、宣傳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還可聘請有關專家和教育先進工作者介紹符號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經驗,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以便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5、重視家校溝通的途徑 建立家庭和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積極相互配合,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因此,學校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善家庭環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和教育子女,這樣有利於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6、重視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課餘時間參加業餘活動,有利於中學生多種才能的發揮,豐富精神世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使生活更有樂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鍛鍊,多種需要得到豐富,心理緊張得到緩解。

其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腦力、體力的效率,改善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三)積極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於學生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鍛鍊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青少年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持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其次是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悦納自我的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與本人實際情況越接近,表現自我防禦行為就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特別是女同學要擺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

第三就是要學會自覺地調控情緒,保持積極的、健康的情緒,學會自我疏導不良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對身心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個對處於緊張學習階段的高

三、九年級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應密切配合,綜合治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2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教育調查報告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解我省高校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文)的精神、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江蘇省關工委、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在省教育廳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組織開展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的調研。全省確定南京大學等25所高校參與調研,這些學校既有部屬高校也有省屬高校,既有綜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專業性的高職專科院校,高校駐地覆蓋全省各地,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參與調研的高校關工委在學校黨委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和組織本校離退休老同志,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我們召開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工作座談會,聽取調研情況彙報,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現將這項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絕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不怕困難,善於合作,體現了較好的心理素質。但同時也看到,當代大學生,隨着生源的獨生子女化,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複雜多元變化,以及學生家庭成長背景、地域貧富的巨大差異和現代媒體的負面效應等因素影響,從中學門邁向大學門的青年學生面臨着比過去時代大學生更多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因心理疾病導致休學、退學。在對大學生的各個年級段的分析中,幾乎都發現有部分羣體存在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的心理異常問題。據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諮詢記錄提供的資料,心理異常學生檢出的比例,雖然差異很大,但平均達到5-7%,有些學校高達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我省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異常和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同學中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發展性心理問題為主,障礙性心理問題次之。發展性問題以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問題及戀愛與性心理、挫折應對、畢業擇業心理等問題為主;障礙性問題則以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成癮(含網絡成癮)、物質依賴、性偏好障礙等神經症、心境障礙、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心理障礙為主。由於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和發展任務不同,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顯現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發壓力難以適應症

現在校園裏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一代學生從小家庭嬌慣,生活條件優越,被稱之為“在蜜罐裏”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長花重金租房陪兒女讀書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就從客觀上養成了這一代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鬱悶”一詞成了他們的常用語。與過去艱苦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競選班幹部落選、獎學金沒評上、學習壓力大等問題時,都會使一些學生煩躁易怒、自卑苦悶。此外,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大學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使許多學生不能認同。大學彙集了各地中學尖子,許多學子會因學業成績不再顯赫而產生自卑、焦慮和不適感覺,若遲遲不能調整,長期壓抑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學校對學生戰勝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也使這種狀況的扭轉遲緩。某大學一學生,來自蘇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內向,來上學的費用都是父母向鄉親們借來的,來校後學習適應能力差,成績不理想,看到別的同學在外打工,執意想掙錢還債,種種壓力逐漸使剛進校意氣風發的他變得很鬱悶、焦慮、煩躁,這些不良情緒積壓爆發,情緒失常,導致狂躁症,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休學兩年。

(二)、失戀等情緒困擾,誘發衝動控制障礙症

現在大學裏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中年級學生就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然而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比較低,失戀問題突出。失戀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緒釀成的事件比較多。失戀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輕者荒廢學業,重者引發校園極端事件。某高校曾發生一起因“三角戀愛”引發的兇殺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戀愛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該女生在宿舍熟睡時,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連砍十幾刀致其重傷。強烈的嫉妒心使這女生喪失理智,成為一名殺人犯。有些院校中,由於相

關心理知識的缺乏,婚前性行為引發的身心傷害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此外,網絡成癮也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少學生陷入網癮,失去自控能力,輕者通宵熬夜,生活無規律,影響健康;重者導致學業荒廢,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還開始出現離不開煙酒等物質依賴,成為各種各樣的“癮君子”。

(三)、個性偏執、情緒敏感,易誘發孤獨、失落症

當代大學生由於受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自信偏執,易於衝動,隨心所欲。這種特殊環境形成的個性造成人際交往能力差,少數學生因個性、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遲遲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羣體而產生孤獨感;交朋友特別是交異性朋友中喜怒哀樂的不成熟處理、自我認知和認知他人的偏差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自卑失落,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某校二級學院一名女生,個性偏執,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後遭拒絕,情緒受挫,寢食難安,心理封鎖,聽不進任何規勸,終於懸樑自盡。

(四)、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引發煩惱、自卑症

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社會分配存在較大差異,“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熱議的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影響。來自貧困地區或家庭經濟狀況不如意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學生彼此的認同度有較大差距,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價值觀的動搖改變,並加劇同學間的矛盾。對於貧困生來説,“富二代”的一擲千金很可能是一個刺激,並由此引發情緒反應或者人際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學生由於對貧困學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會在朝夕相處中傷害到貧困生的自尊,引發人際糾紛,導致貧困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和加劇。

(五)、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引發焦慮、恐懼症

當前在多元化價值觀並存的市場經濟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大背景下,青年羣體面臨着較重的生存壓力、就業壓力。不少畢業班學生有“就業綜合症”,主要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急躁、心神不寧,以及達不到期望後的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大學生一般就職期望值偏高,嚮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縣城,同學間也必然會作收入、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加之,存在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使學生看到錄用人才的不公正,會使他們產生憤怒、不安、無奈、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臨近畢業而學校對學生這方面的心理關愛忽視,將使這方面問題難以化解。

上述在現階段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改善,將會影響一些學生一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否得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輔導,得以排解心理困擾,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我省高校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機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體,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體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從重視個案心理疾患的治療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轉變,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綜合的實踐教育的轉變。,省教育廳建立了5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基地,輻射與帶動周邊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啟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範中心的遴選資助建設工作,遴選出16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省級示範中心予以重點建設。 11月,省教育廳成立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指導、評估、諮詢和服務。

一是建立健全三級組織網絡。建立高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組織。各高校都落實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每個班級或系科中有一名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或稱心理保健委員、心理氣象員等),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全校,覆蓋全體本專科學生,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組織領導機制。絕大多數高校成立了以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牽頭,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校醫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對重大問題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並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指導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是經費保障機制。參與調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均能做到納入預算、單獨列支。全校每年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數額從2萬到40萬元不等,生均從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達到省教育廳提出的生均標準。參與調研的高校都配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許多高校還設有預約室、接待室、測量室、宣泄室、放鬆治療室、生物反饋室、沙盤治療室、觀察室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場所和硬件設施,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高校均開設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南通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已經率先以必修課的形式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羣,頗受學生歡迎。

(二)重視發揮專兼職隊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的高校除專職教師外,各院系具備資質的輔導員老師全面參與,還吸收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資源,積極發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資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服務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備有1名本科學歷以上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博士、碩士學位或具備較長的執業年限。4月,南通大學關工委建起了“談心屋”,成為離退休老同志與大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服務的窗口。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關工委以及全國和省各大媒體先後推廣,報道了南通大學的經驗,我省各高校關工委紛紛陸續建起了“談心屋”。以“談心屋”為橋樑,將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積極作用發揮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隊伍和力量。老同志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和政治優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靈撫慰,解讀他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心理諮詢、訪談、對話或座談等形式,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吸取先進人物的人生經驗,並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5個省級基地均建立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吸引了廣大高校專兼職教師申報。我省高校在貧困生心理關注、大學生生涯規劃和職業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長。

(四)拓展工作時空,積極開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

大多數高校在個別諮詢為學生服務方面,積極拓展時空,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諮詢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充分保障學生能及時方便快捷地尋求個別諮詢。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網站,並不斷更新,發揮網絡及時溝通的優勢,通過論壇、專業教師博客等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接受心理諮詢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訊和周到的諮詢服務。蘇州大學的4個校區都設有心理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達18個半天,並由原先在教學區域的設置轉向進駐學生宿舍,讓學生充分享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便捷。南京師範大學心理中心諮詢室每週的開放時間計40餘小時,包括晚上和週末時段。江蘇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分佈在各個方便學生的區域。揚州大學開通“揚州大學心情驛站”博客、“揚老師qq在線心理諮詢”。中國礦業大學組織建立了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指導、大學生心理資助中心網絡小組為主體的網絡建設隊伍,及時回覆學生留言,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互動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勢頭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穩步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大,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據本次調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嚴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經費僅1.5元,而較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經費已達到15元,相差10倍。參與調研的學校有三分之二沒有達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5元,高職高專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覆蓋本專科生,還要覆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並不樂觀。本次調研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受到重視,體現在專業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零開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專業人員配備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共性問題。本次調研發現,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較多,如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僅有1-2人,師生比僅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 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定崗、定編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工作人員與全日制在校學生比例不低於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還沒有達到此最低標準。一些高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但缺乏專業資格。各校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和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待遇、職稱和培訓方面各有各的情況,如職稱,有的歸口管理,有的歸屬思政,有的掛靠教師,很多並無明確,以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不夠穩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還不夠規範、科學、有效,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形成各界共識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很大,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如何規範、科學、有效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共性課題。另一方面,個別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發生以後,媒體在予以關注並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儘可能的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有關方面重視研究的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

由於受多種因素包括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雖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活動體系建設、校內小報、宣傳小冊、廣播網絡等各種載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和諮詢知識,個別心理諮詢室設置由原來在校園僻靜一角進駐學生生活社區,通過拓展時空,開闢網絡新陣地等手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專職、專業、專心”服務學生的做法,基礎工作比較到位,但由於受“怕被別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大問題”等想法的影響或由於相關心理學科普知識的缺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問題後的求助意識普遍薄弱。有的學生飽受心理問題困擾卻無察覺,或者意識不到是心理問題;有的對心理健康的相對性、連續性、可逆性、動態性認識有誤區;有的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見。

四、對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衞生廳、團省委等多個職能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切實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省所有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達到相應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領導要定期聽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題彙報,部署工作任務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高校都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建設,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教務工作部門、宣傳部門、人事部門、安全保衞部門、後勤保障部門、校醫院等單位,以及學校關工委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健全相關制度,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門機構,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並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於15元、專科生不少於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專項單列、專款專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場地,具有完備的健康、能力、人格、職業等方面測評軟件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圖書、期刊、音像等參考資料,並能夠不斷補充更新,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規定的最低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在專業資格和培訓方面,建議省教育廳出台專業人員的專業准入制度和要求,對專職人員專業化發展以及個人成長方面要有規劃和督導。對兼職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等骨幹學生的專業培訓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心理諮詢專業培訓很亂且費用昂貴,建議省物價管理等部門聯動予以整頓並在培訓資質上予以規範。

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加強校園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形成諮詢師全懂,黨委副書記懂、輔導員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後勤宿舍管理人員知曉,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老師瞭解的全員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調研發現,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個省級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覆蓋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地整體推動了我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發揮示範與輻射效應,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5個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在提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方面的培訓、示範和輻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步伐

危機干預工作直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與成熟度,各校應確立危機干預的指導思想,以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建立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預防方面,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管理,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等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機制;建立以輔導員、學生幹部為骨幹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及時、準確掌握並作出有效干預。加強信息管理:在普查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危機預警的範圍和對象;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月報制度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數據庫,把臨牀諮詢篩查出來的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遭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性格長期孤僻的,學業、情感或人際關係等問題受挫的,環境適應不良的,以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作為危機干預的高危人羣和主要對象。

出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並建立完備的危機干預體系,提高危機干預能力。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協同的危機干預網絡,明確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分級分類處理辦法。強化危機干預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學生工作隊伍、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學生骨幹危機干預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危機快速反應能力,挽救個體身心,維護學校聲譽,加強校園和社會穩定。開展危機後干預,處理危機事件發生後涉及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反應,維護身心健康。

(四)要積極研究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求助意識

省內幾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顯現了學生求助意識的薄弱,對此學校領導、老師尤其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備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難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諮詢工作的普及宣傳,並長抓不懈,推廣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和典型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諮詢觀、心理健康和自我調節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及異常心理,幫助大學生自主調整心理狀態,維護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解決,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過藥物以及住院治療。

【第3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教育調研報告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解我省高校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文)的精神、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江蘇省關工委、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在省教育廳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組織開展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的調研。全省確定南京大學等25所高校參與調研,這些學校既有部屬高校也有省屬高校,既有綜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專業性的高職專科院校,高校駐地覆蓋全省各地,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參與調研的高校關工委在學校黨委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和組織本校離退休老同志,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我們召開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工作座談會,聽取調研情況彙報,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現將這項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絕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不怕困難,善於合作,體現了較好的心理素質。但同時也看到,當代大學生,隨着生源的獨生子女化,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複雜多元變化,以及學生家庭成長背景、地域貧富的巨大差異和現代媒體的負面效應等因素影響,從中學門邁向大學門的青年學生面臨着比過去時代大學生更多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因心理疾病導致休學、退學。在對大學生的各個年級段的分析中,幾乎都發現有部分羣體存在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的心理異常問題。據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諮詢記錄提供的資料,心理異常學生檢出的比例,雖然差異很大,但平均達到5-7%,有些學校高達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我省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異常和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同學中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發展性心理問題為主,障礙性心理問題次之。發展性問題以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問題及戀愛與性心理、挫折應對、畢業擇業心理等問題為主;障礙性問題則以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成癮(含網絡成癮)、物質依賴、性偏好障礙等神經症、心境障礙、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心理障礙為主。由於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和發展任務不同,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顯現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發壓力難以適應症

現在校園裏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一代學生從小家庭嬌慣,生活條件優越,被稱之為“在蜜罐裏”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長花重金租房陪兒女讀書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就從客觀上養成了這一代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鬱悶”一詞成了他們的常用語。與過去艱苦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競選班幹部落選、獎學金沒評上、學習壓力大等問題時,都會使一些學生煩躁易怒、自卑苦悶。此外,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大學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使許多學生不能認同。大學彙集了各地中學尖子,許多學子會因學業成績不再顯赫而產生自卑、焦慮和不適感覺,若遲遲不能調整,長期壓抑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學校對學生戰勝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也使這種狀況的扭轉遲緩。某大學一學生,來自蘇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內向,來上學的費用都是父母向鄉親們借來的,來校後學習適應能力差,成績不理想,看到別的同學在外打工,執意想掙錢還債,種種壓力逐漸使剛進校意氣風發的他變得很鬱悶、焦慮、煩躁,這些不良情緒積壓爆發,情緒失常,導致狂躁症,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休學兩年。

(二)、失戀等情緒困擾,誘發衝動控制障礙症

現在大學裏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中年級學生就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然而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比較低,失戀問題突出。失戀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緒釀成的事件比較多。失戀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輕者荒廢學業,重者引發校園極端事件。某高校曾發生一起因“三角戀愛”引發的兇殺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戀愛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該女生在宿舍熟睡時,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連砍十幾刀致其重傷。強烈的嫉妒心使這女生喪失理智,成為一名殺人犯。有些院校中,由於相關心理知識的缺乏,婚前性行為引發的身心傷害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此外,網絡成癮也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少學生陷入網癮,失去自控能力,輕者通宵熬夜,生活無規律,影響健康;重者導致學業荒廢,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還開始出現離不開煙酒等物質依賴,成為各種各樣的“癮君子”。(三)、個性偏執、情緒敏感,易誘發孤獨、失落症

當代大學生由於受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自信偏執,易於衝動,隨心所欲。這種特殊環境形成的個性造成人際交往能力差,少數學生因個性、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遲遲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羣體而產生孤獨感;交朋友特別是交異性朋友中喜怒哀樂的不成熟處理、自我認知和認知他人的偏差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自卑失落,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某校二級學院一名女生,個性偏執,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後遭拒絕,情緒受挫,寢食難安,心理封鎖,聽不進任何規勸,終於懸樑自盡。

(四)、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引發煩惱、自卑症

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社會分配存在較大差異,“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熱議的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影響。來自貧困地區或家庭經濟狀況不如意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學生彼此的認同度有較大差距,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價值觀的動搖改變,並加劇同學間的矛盾。對於貧困生來説,“富二代”的一擲千金很可能是一個刺激,並由此引發情緒反應或者人際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學生由於對貧困學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會在朝夕相處中傷害到貧困生的自尊,引發人際糾紛,導致貧困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和加劇。

(五)、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引發焦慮、恐懼症

當前在多元化價值觀並存的市場經濟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大背景下,青年羣體面臨着較重的生存壓力、就業壓力。不少畢業班學生有“就業綜合症”,主要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急躁、心神不寧,以及達不到期望後的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大學生一般就職期望值偏高,嚮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縣城,同學間也必然會作收入、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加之,存在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使學生看到錄用人才的不公正,會使他們產生憤怒、不安、無奈、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臨近畢業而學校對學生這方面的心理關愛忽視,將使這方面問題難以化解。

上述在現階段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改善,將會影響一些學生一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否得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輔導,得以排解心理困擾,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我省高校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機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體,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體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從重視個案心理疾患的治療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轉變,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綜合的實踐教育的轉變。,省教育廳建立了5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基地,輻射與帶動周邊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啟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範中心的遴選資助建設工作,遴選出16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省級示範中心予以重點建設。 11月,省教育廳成立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指導、評估、諮詢和服務。一是建立健全三級組織網絡。建立高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組織。各高校都落實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每個班級或系科中有一名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或稱心理保健委員、心理氣象員等),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全校,覆蓋全體本專科學生,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組織領導機制。絕大多數高校成立了以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牽頭,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校醫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對重大問題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並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指導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是經費保障機制。參與調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均能做到納入預算、單獨列支。全校每年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數額從2萬到40萬元不等,生均從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達到省教育廳提出的生均標準。參與調研的高校都配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許多高校還設有預約室、接待室、測量室、宣泄室、放鬆治療室、生物反饋室、沙盤治療室、觀察室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場所和硬件設施,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高校均開設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南通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已經率先以必修課的形式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羣,頗受學生歡迎。

(二)重視發揮專兼職隊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的高校除專職教師外,各院系具備資質的輔導員老師全面參與,還吸收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資源,積極發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資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服務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備有1名本科學歷以上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博士、碩士學位或具備較長的執業年限。4月,南通大學關工委建起了“談心屋”,成為離退休老同志與大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服務的窗口。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關工委以及全國和省各大媒體先後推廣,報道了南通大學的經驗,我省各高校關工委紛紛陸續建起了“談心屋”。以“談心屋”為橋樑,將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積極作用發揮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隊伍和力量。老同志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和政治優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靈撫慰,解讀他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心理諮詢、訪談、對話或座談等形式,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吸取先進人物的人生經驗,並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研究我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5個省級基地均建立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吸引了廣大高校專兼職教師申報。我省高校在貧困生心理關注、大學生生涯規劃和職業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長。

(四)拓展工作時空,積極開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

大多數高校在個別諮詢為學生服務方面,積極拓展時空,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諮詢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充分保障學生能及時方便快捷地尋求個別諮詢。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網站,並不斷更新,發揮網絡及時溝通的優勢,通過論壇、專業教師博客等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接受心理諮詢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訊和周到的諮詢服務。蘇州大學的4個校區都設有心理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達18個半天,並由原先在教學區域的設置轉向進駐學生宿舍,讓學生充分享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便捷。南京師範大學心理中心諮詢室每週的開放時間計40餘小時,包括晚上和週末時段。江蘇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分佈在各個方便學生的區域。揚州大學開通“揚州大學心情驛站”博客、“揚老師qq在線心理諮詢”。中國礦業大學組織建立了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指導、大學生心理資助中心網絡小組為主體的網絡建設隊伍,及時回覆學生留言,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互動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勢頭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穩步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大,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據本次調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嚴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經費僅1.5元,而較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經費已達到15元,相差10倍。參與調研的學校有三分之二沒有達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5元,高職高專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覆蓋本專科生,還要覆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並不樂觀。本次調研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受到重視,體現在專業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零開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專業人員配備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共性問題。本次調研發現,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較多,如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僅有1-2人,師生比僅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 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定崗、定編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工作人員與全日制在校學生比例不低於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還沒有達到此最低標準。一些高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但缺乏專業資格。各校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和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待遇、職稱和培訓方面各有各的情況,如職稱,有的歸口管理,有的歸屬思政,有的掛靠教師,很多並無明確,以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不夠穩定。(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還不夠規範、科學、有效,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形成各界共識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很大,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如何規範、科學、有效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共性課題。另一方面,個別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發生以後,媒體在予以關注並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儘可能的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有關方面重視研究的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

由於受多種因素包括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雖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活動體系建設、校內小報、宣傳小冊、廣播網絡等各種載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和諮詢知識,個別心理諮詢室設置由原來在校園僻靜一角進駐學生生活社區,通過拓展時空,開闢網絡新陣地等手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專職、專業、專心”服務學生的做法,基礎工作比較到位,但由於受“怕被別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大問題”等想法的影響或由於相關心理學科普知識的缺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問題後的求助意識普遍薄弱。有的學生飽受心理問題困擾卻無察覺,或者意識不到是心理問題;有的對心理健康的相對性、連續性、可逆性、動態性認識有誤區;有的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見。

四、對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衞生廳、團省委等多個職能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切實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省所有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達到相應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領導要定期聽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題彙報,部署工作任務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高校都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建設,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教務工作部門、宣傳部門、人事部門、安全保衞部門、後勤保障部門、校醫院等單位,以及學校關工委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健全相關制度,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門機構,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並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於15元、專科生不少於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專項單列、專款專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場地,具有完備的健康、能力、人格、職業等方面測評軟件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圖書、期刊、音像等參考資料,並能夠不斷補充更新,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規定的最低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在專業資格和培訓方面,建議省教育廳出台專業人員的專業准入制度和要求,對專職人員專業化發展以及個人成長方面要有規劃和督導。對兼職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等骨幹學生的專業培訓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心理諮詢專業培訓很亂且費用昂貴,建議省物價管理等部門聯動予以整頓並在培訓資質上予以規範。

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加強校園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形成諮詢師全懂,黨委副書記懂、輔導員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後勤宿舍管理人員知曉,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老師瞭解的全員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調研發現,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個省級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覆蓋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地整體推動了我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發揮示範與輻射效應,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5個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在提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方面的培訓、示範和輻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步伐

危機干預工作直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與成熟度,各校應確立危機干預的指導思想,以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建立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預防方面,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管理,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等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機制;建立以輔導員、學生幹部為骨幹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及時、準確掌握並作出有效干預。加強信息管理:在普查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危機預警的範圍和對象;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月報制度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數據庫,把臨牀諮詢篩查出來的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遭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性格長期孤僻的,學業、情感或人際關係等問題受挫的,環境適應不良的,以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作為危機干預的高危人羣和主要對象。

出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並建立完備的危機干預體系,提高危機干預能力。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協同的危機干預網絡,明確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分級分類處理辦法。強化危機干預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學生工作隊伍、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學生骨幹危機干預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危機快速反應能力,挽救個體身心,維護學校聲譽,加強校園和社會穩定。開展危機後干預,處理危機事件發生後涉及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反應,維護身心健康。(四)要積極研究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求助意識

省內幾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顯現了學生求助意識的薄弱,對此學校領導、老師尤其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備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難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諮詢工作的普及宣傳,並長抓不懈,推廣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和典型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諮詢觀、心理健康和自我調節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及異常心理,幫助大學生自主調整心理狀態,維護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解決,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過藥物以及住院治療。

【第4篇】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

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國小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 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我們既要對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個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國教育中存在很大問題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對孩子過分溺愛,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在許多事情上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任性固執等個性,使之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發展,把聰明、有知識、學習成績好作為孩子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長期以來學校教育沿用的應試教育模式則不但忽視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還由於一味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論學生好壞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第5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前言: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説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説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我們不能辜負他人的期望,我們要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調查背景與目的:

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為活躍、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羣體之一。近幾年來,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在不斷地進行着變革來適應這個社會,使得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調查的基本方式:

我們主要通過會議和訪談等形式來了解我係各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共分為三部分:

1、資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關材料,查看文獻,收集相關信息。

2、調查走訪,開展會議。

3、問卷調查

4、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研究,並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成文。

各年級的調查情況及解決方案:

一、12級新生

1、關於學校 初進大學後,一些學生不適應教學方式的改變,面對寬鬆的學習方式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打斷的空餘時間。*解決方案:校方應開展一些講座,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自己怎樣規劃人生,使他們更加了解大學生活。

2、學習方面 存在調劑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課不是很感興趣,總覺得上課無趣,沒有用處,且難以理解課程內容,學習壓力大。*解決方案:班委應積極主動營造學習氣氛,引導同學主動學習,建議制定學習計劃,儘快投入到大學課程中。

3、人際關係 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發覺與周圍的同學無法溝通交流,無法投其所好;與舍友相處不和睦,對於一些小問題無法合理解決。*解決方案:多開展一系列互動活動,增添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會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4、性格問題 相對自閉,自卑,不敢表現自己,否定自己,無法自信、快樂地面對生活、面對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如何做到取捨。*解決方案: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加入到集體中;而班委對於這些同學應多加關注,多與其溝通交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大學裏基本是學生自主管理,班委擔負的責任就更重大,工作與學習時常發生衝突。*解決方案:學會信任他人,將一些工作分與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隱私及重要性大的情況,明白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協作,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6、環境適應 進入大學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認識新的人、事、物等,會感到迷惘、失落 、甚至想回到曾經的衝動。 *解決方案:學會適應,慢慢調整心態,自我激勵。

總的來説,新生們已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適。

二、11級

經過大一的適應,生活和學習都比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學生會面臨一個相對艱難的緩和期,有些同學會對周圍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時常感到無趣,有壓迫感,愛瞎想等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對這些同學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鼓舞他們在不影響課業的情況下,積極參加一些團體互動活動。例如,可以與同學三五結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過對我係大二學生的調查瞭解到,大二學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齡恐慌,學業恐慌,愛情恐慌。

1、年齡恐慌 很多學生存在着這樣一種觀念,邁去入二字頭,已經開始奔三了,覺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當有新生稱呼學長學姐時,表示會有壓力,所以不禁對自己的年齡產生恐慌。其實,只要我們以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年齡這個問題,認清事物總在發展的原則,不必太過在意,這個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決。

2、學業恐慌 一進入大二,每個人都覺得學業壓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後,從而對學習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實,做好自己,給自己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並落到實處,你也能做一個很棒且不一樣的自己。

3、愛情恐慌 愛情是校園裏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於大二的學生來説,已度過了一個懵懵懂懂的大一時光,因而便會開始擔心自己這四年裏沒有機會去體驗愛情,對待校園愛情便產生了恐慌。針對這一類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份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導。

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重視,並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積極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要求深入學生中,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的給予溝通與輔導,為在校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出一種更友愛,更和諧的氛圍。

三、10級

1、學習壓力 大三學生面臨更大的學習,各種考試考證接踵而來,深入學習難懂複雜的專業知識,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解決方案:身為班委,應主動學習,平常與同學多溝通討論學習上的問題,為班級營造學習氛圍,有人請教時,應耐心解答。

2、戀愛問題 戀愛在校園裏司空見慣,告別了大一大二的輕鬆日子,隨着學生的年齡漸長,許多同學有了依戀。○解決方案:校方應對學生戀愛進行積極引導;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護好自己。

3、人際困難 有的同學較孤僻,喜歡單獨行動,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解決方案:班級有活動應多鼓動同學們參加,讓其感受到班級的氛圍,融入班集體中。

4、學業加重,班委的工作與學習容易發生衝突,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解決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隱私問題,班委應懂得信任他人,適當將工作分配給他人幫忙,同時也能讓其他人瞭解班級內務,提升班級凝聚力。

5、更換季節,天氣變化也帶來了心情改變。○解決方案:不要把時間排得太滿當,節假日應多與同學出去放鬆放鬆,懂得認真工作,輕鬆玩。

四、09級

1、本學期大四學生已在緊張準備着畢業論文,選擇導師,根據自己的課題準備着實驗,查找文獻,一切忙碌而有序進行中。部分學生已有明確的奮鬥方向,如:參加考研、公務員隊伍,但據説我校考研壓力大,因為多數人選擇報選外校,然而授課方式及資料差異,造成難度加大。

2、據調查仍有部分學生未通過英語四級,因其與我們的學位證書密切相關,大家十分擔心,正在緊張準備着即將到來的考試,但有小部分學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棄。

3、面臨畢業,意味着即將踏進社會,即使已是足夠優秀的學生也擔憂着進入社會後無法適應激烈地競爭。

4、積極應戰的大隊伍中仍隱藏着自我墮落的小羣體,經尋訪得知,當看到同學或舍友前去自習、做實驗,發覺自己缺少了目標,會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學年首場畢業生招聘會已開展,據調查得知,此時,我們的簡歷還未準備好,或是發現簡歷上唯有榮譽缺少經驗,或是簡歷上一片空白,種種問題令他們越發感到擔憂和恐懼。

總而言之,大多數學生已準備好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一份子,問題是有的,但總會解決的。我們已長大,要學會思考,學會承擔,學會忍耐,。

結論: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程的關鍵力量,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從整體上看,我係大學生羣體是好的,儘管他們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大學生這個隨着高教改革日益壯大的青年羣體仍保持着強烈的獨特性,他們以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着人們的視線,他們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衝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了社會的脈動。現代社會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競爭的日益激烈,事業的艱辛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給每一個人,尤其是希望獲得知識、贏得未來發展先機的大學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

一切都會從大學開始,大學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因其匯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是我們人生的黃金歲月,有人在這裏立下了一生的宏願,也有人在這裏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和沮喪,也充滿了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羣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羣體之一。

【第6篇】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國小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 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我們既要對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個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國教育中存在很大問題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對孩子過分溺愛,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在許多事情上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任性固執等個性,使之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發展,把聰明、有知識、學習成績好作為孩子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長期以來學校教育沿用的應試教育模式則不但忽視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還由於一味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論學生好壞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