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河北旅遊導遊詞1000字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91K

河北旅遊導遊詞1000字

河北旅遊導遊詞1

129師司令部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包括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總佔地面積340畝。1982年7月,省政府將其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國務院將其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中宣部將其頌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ノ頤敲媲暗墓愠【褪129師司令部舊址廣場,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分為上廣場和下廣場兩部分。下廣場中央的這面石制紅旗,象徵着129師將士浴血太行、抵禦敵寇的軍魂永存,象徵着涉縣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跟時代脈搏,建設美麗家園的拼搏精神。她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永遠激勵着涉縣人民自強不息,永往直前。

ス愠≈醒氪A⒆琶為“劉鄧和他的戰友們”6位將帥銅像,從左起分別是蔡樹藩、徐向前、鄧小平、劉伯承、李達、黃鎮。你看,劉伯承雄韜大略、深謀遠慮;鄧小平運籌帷幄、高瞻遠矚;徐向前深着堅毅、剛強果斷;蔡樹藩英勇無畏;李達足智多謀;黃鎮儒雅穩重。這組雕塑成功地塑造了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的光輝形象,充分表現了他們神態各異、雍容大度、穩操勝券的精神面貌和各具特色的個性。廣場南邊牆上是一組長54米、名為“太行烽火”的石質浮雕,從不同角度和各個側面生動形象地再現了129師將士立足太行,駐涉6個的戰鬥、生產、生活場景。上、下廣場以12個台階相連,這12個台階分為三組,第一組1個,第二組2個,第三組9個,象徵129師。

129師司令部舊址有下、上、後三個四合院,佔地面積1834平方米。抗戰爆發後,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的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展開了創建晉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艱苦卓越的偉大斗爭,從1940年6月進駐涉縣,到1945年12月離開,在涉縣駐紮6年之久,可以説,129師在8年抗戰中,最艱苦的時期是在涉縣度過的。我們現在所在的是司令部舊址下院,門前有5條相連的石砌小坡,當年129師司令部代號“五加坡”就由此而得名。迎面看到的是“革命舊址分佈圖”,涉縣地形複雜,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秦晉之要衝,燕趙之名邑”。抗戰時期,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長期駐紮在涉縣,留下了很多革命舊址,如129師司令部舊址、政治部舊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冀南銀行總行舊址、陝北廣播電台舊址、西達兵工廠舊址、温村會議舊址等,現在有不少革命舊址成為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ハ略合執嬗興玖畈炕嵋槭遙司令部辦公室,劉伯承、李達、張廷發、何正文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原狀陳列。院中這兩棵丁香樹和紫荊樹,是當年劉伯承、鄧小平、李達三位首長親手栽種的。時期,鄧小平蒙冤受屈,這兩棵樹也將被砍掉,赤岸村武委會主任張義庫同志為保護這兩棵珍貴的樹,就先把它們移栽到自己家院,1979年司令部舊址正式對外開放時,張義庫同志又把這兩棵樹移到這兒。曾有人為這兩棵樹題詩一首:

ゼ婦風霜迎春來,百般紅紫爭豔開。

ノ室聊牡孟閎縲恚道是將帥親手栽。

タ拐絞逼冢涉縣是晉冀魯豫邊區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是華北抗戰的戰略要地,而這三座農家四合院就是根據地的心臟。在這裏,劉、鄧等首長組織召開過許多決策性會議,制定發佈過許多有關邊區鞏固和發展的大政方針,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了大小戰役、戰鬥3100多次,抗擊殲滅了40多萬日偽軍,收復了198個縣城,解放了大半個中國,創建了全國面積最大、最鞏固的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拉開了解放戰鬥戰略大決戰的序幕,部隊從挺進太行時的9000多人發展壯大到30萬正規軍、40萬地方部隊,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劉鄧大軍”。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一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295名少將。建國後,先後有近百名129師老領導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成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紀元,這塊紅色熱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ピ諏醪承師長辦公室內,陳列着一把老式坐椅,當地人稱為“栲栳圈椅”,這是當年劉師長制定平漢戰役作戰計劃時坐過的一把椅子。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加緊反gong內戰活動,為保護抗戰勝利果實,揭穿國民黨內戰陰謀,支持毛澤東主席等人在重慶的談判,晉冀魯豫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決定進行上黨戰役。戰役從9月10日開始,到10月12日勝利結束,共殲國民黨13個師35000餘人,沉重打擊了蔣介石的反動氣焰,迫使他不得不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建國的主張,於1945年10月10日簽訂了“國民黨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然而,“雙十協定”墨跡未乾,蔣介石便撕毀協定,加緊擴大內戰規模,直接用於進攻解放區的兵力已增達80萬人。因此,黨中央、毛澤東指示劉、鄧組織以邯鄲為主戰場的平漢戰役。為運籌粉碎蔣軍沿平漢路進犯的作戰部署,劉伯承剛從上黨前線回到司令部駐地赤岸村,便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大戰前夕,劉師長為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以便於思考制定作戰計劃和戰略部署,遂遷出司令部大院,單獨住在赤岸村武委會主任張義庫同志家裏。為了首長工作方便,張義庫便把家中僅有的這把栲栳圈椅子搬到劉師長屋裏。這種椅子不僅有傾斜的靠背,而且還有半橢圓形的扶手,坐上去既方便又舒適。劉伯承師長坐在這把椅子上,幾乎每天都通宵達旦的伏案工作。劉師長除早飯後披上大衣到外邊轉轉外,其它時間則全呆在屋裏,飯菜也由警衞員送來。他困了,就把雙臂放在椅子扶手上,身子向後靠一會兒,稍加休息,然後又繼續工作,一連幾天都是和衣就寢,從不接見外人,只有鄧小平每天來和他共商軍機大事,共同簽發有關命令的指示。《關於平漢作戰部署給一、二縱隊首長的指示》和《平漢戰役的戰術指示》等重要文件,就是坐在這把椅子上完成的。後來司令部撤走後,張義庫同志便把椅子珍藏起來,時埋在乾草堆裏小心加以保護,1979年司令部舊址對外開放後,他就把這把椅子無償捐獻給我館。它是人民緬懷劉帥功績,瞭解平漢戰役史實的一件珍貴的革命文物。

ス賾諏醪承辦公室,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1941年,129師要舉辦一次全師運動會,師運會開始前師部決定請抗大文工團來湊湊熱鬧,三八六旅旅長陳賡和抗大文工團著名演員傅涯早就相愛了,只因傅涯的哥哥有特務嫌疑,所以組織上對他們的結婚申請遲遲沒有批准。在清漳河畔臨時搭起的露天劇場裏,傅涯扮演《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小姑,完全進入角色,演到傷心時,更是熱淚盈眶,泣不成語,台下的陳賡深深地被她精湛的表演藝術所感染,禁不住熱淚滾滾,這活生生的一幕全被鄧小平看在眼裏,演出結束後,鄧立即向上級請示,由於鄧親自保媒,陳賡和傅涯當晚就在這個屋子裏完婚。這段感人的故事後來在太行區一直傳為佳話。

ド顯漢禿笤菏喬昂罅通的兩座院落,大門匾額上“劉鄧舊居”四個字是1994年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寫。前院有李雪峯宿辦室、張磐石宿辦室、劉伯承遺物陳列室、黃鎮遺物陳列室,分別陳列着老一輩革命家生前用過的辦公、生活用品,留下的手卷墨跡和照片等,從不同側面真實地反映了這些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藝術家輝煌燦爛的一生。後院現存有劉伯承、鄧小平、太行區黨委書記賴若愚的宿辦室,還有人把後院叫做129家屬院,鄧小平的大女兒鄧琳(1941年)和二女兒鄧楠(1945年)就出生在這裏。南房5間原為司令部作戰處辦公室,後改設為太行木刻版畫展室,室內陳列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太行部隊文藝工作者所創作的木刻版畫,生動地再現了當年太行軍民在艱苦歲月裏抗擊敵頑、生產自救、發動羣眾、壯大隊伍、建立政權等各個方面的鬥爭生活場景。賴若愚宿辦室窗下有一個被歲月磨得光溜溜的小石桌,據到此參觀的原129師的老首長介紹説,當年鄧小平同志晚上喜歡在這裏品茶靜坐,思考抗敵大事。

(將軍嶺簡介)

ソ軍嶺位於129師司令部舊址西北約百米處,原名廟坡山,從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何正文、趙子嶽、趙忠、邢崇智等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在靈骨安放處鐫刻了將帥雕像和紀念碑,並建造了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從此,廟坡山改名“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遺囑,10月27日,由劉帥子女劉太行、劉太遲、劉雁翎和中央軍委辦公廳、總參管理局負責同志護送,將劉帥靈骨安放在將軍嶺第一個129台階處,並建造了紀念廳,廳中央是花崗巖雕刻的劉帥坐像,雕像左邊有一石碑,正面刻着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元帥之部分骨灰葬於此”,背面刻着徐向前元帥所作七律詩《悼劉伯承元帥》:“日暮噩耗遍京城,淚雨瀟瀟天地傾,垂首山川思棟樑,舉目九天覓帥星,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塗就七言染素娟,十萬軍帳哭劉公。”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帥在京逝世。遵照他的生前遺囑,11月9日,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飛機撒放在將軍嶺第二個129台階處。徐帥全身站像立於平台中央,手持望遠鏡,遙望太行羣峯,似尚在指揮千軍萬馬,奔馳疆場,與敵對壘。

1989年12月10日,與涉縣人民結上深情厚誼的外交家、藝術家,原129師政治部副主任黃鎮將軍在京逝世。黃老生前留下遺願:“生前追隨劉伯承元帥揮師太行,浴血奮戰;死後心繫老區人民,伴隨劉帥遺骨迴歸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區人民在一起。”根據他的遺願,1990年元月14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劉帥紀念亭後側,石砌的平台中央立有黃鎮將軍半身花崗巖雕像。左側石碑上刻着鄧小平所題:“將軍不辱使命”,背面刻着江澤民所題:“為黨為民忠心耿耿,無私無畏正氣長存”。像座的四面刻着黃鎮將軍的生平簡介。右側石碑下面刻着:“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外交家、我黨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領導者、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黨委黃鎮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着著名文藝理論家林默涵所題:“革命先驅,征途未擱丹青筆;藝壇巨匠,遺蹟仍留翰墨香”。

1993年2月12日,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原129師參謀長李達將軍在京逝世,根據他生前遺願,9月8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黃鎮將軍墓地右側,墓地平台上立有李達將軍半身雕塑像,像座的四周刻着他的生平介紹。雕像前左側石碑上刻着江澤民題詞:“多智善謀,功勛卓著。”

1996年4月6日,原太嶽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將軍的骨灰由其家人護送,安放於涉縣將軍嶺。

1997年3月29日,原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袁子欽將軍的骨灰安放在將軍嶺上。

1997年6月13日,原太行劇團團長、著名錶演藝術家、社會活動家趙子嶽同志的骨灰也安放在將軍嶺上。

2001年5月14日,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原129師769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二、五軍區參謀長、第六分區副司令兼參謀長何正文將軍的骨灰由家人護送,安放在涉縣將軍嶺上。

2001年10月1日,原河北省省委書記邢崇智的骨灰,由家人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

2002年4月3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海軍原第二水面艦艇學校校長趙忠將軍的骨灰,由家人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

ゴ映喟洞宓巧轄軍嶺,共有129個台階,象徵129師之意。扶欄踏跺,拾級而上,山腰間橫纏一條水渠,這就是1944年129師、邊區政府、太行區黨委等機關領導、涉縣幹部羣眾修建的“漳南大渠”,1985年在渠旁豎起了“漳南大渠”紀念碑,碑高12.9米,碑上“漳南大渠”四個大字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原邊區政府副主席薄一波同志親筆題寫。渠上有座小橋,名曰“迎賓橋”,橋東側有一影壁,影壁正面是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將軍嶺”三個大字,北面有原邊區政府副主席戎子和題詞:“犧牲換來勝利,貢獻迎來幸福,偉哉雄哉一二九師,勤哉儉哉涉縣人民”。橋西側建有六角思源亭一座,思源亭下漳南渠水垂崖而下,形成人造瀑布。將軍嶺遠山含黛、近水躍金,將軍嶺上瀑布垂崖,台階儼然,將帥雕像肅穆莊重,松柏荊棘蔽翳幽深,北有陳列館,南有司令部舊址,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已成為聞名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發揮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河北旅遊導遊詞2

各位尊敬的遊客:

您好,歡迎您到長壽山觀光旅遊,在這翠色迷人的季節裏,您離開了喧囂的市區,來到美麗的大自然中暢遊一番,相信這裏秀美的景色一定會在您的記憶中留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長城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伴隨着長城文化的繼承挖掘和發展,長壽山景區悄然崛起。

長壽山景區是1987念在原懸陽洞景點的基礎上開發和建設起來的,十易春秋,光陰荏苒,而今長壽山以它古樸又壯觀,悠久而又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您的面前。

它位於山海關城東8。5公里處,東起黃牛山,沿長壽河向西展開,東西長6。5公里,區域頂峯175公頃,整個風景區以長壽河谷的自然風光為基礎,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藥植物為一身,以長壽延年為宗旨,弘揚祖國的傳統醫學。以雕塑、書法、建築、園林等手法為表現形式,獨步世界旅遊之林,是一個立意新穎,獨具民族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旅遊勝地。

長壽山景區現已發現歷史人文景觀18處,當代人文景觀20處,自然景觀30處,著名景觀有懸陽洞,神醫石窟、三道關、長城倒掛、壽字碑林、石門勝蹟等,景區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奪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現景區由懸陽洞穴、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神醫石窟、石門勝景五大景點組成。

“長壽山”摩崖石刻三個字,全高17。17米,其中“壽”字高6。2米,筆力蒼勁,氣勢奪人,神態如生,仙意似動,又飽墨濃意,力透石碑。系當代最老書法家108歲的孫黑佛老先生之絕筆。

長壽山景區背倚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於羣峯眾壑之間,三道關長城被稱作“天險要隘”三關直插雲天,長城倒掛於絕壁,懸崖峭壁,峯高谷深,驚險非常。人無羊腸道,鳥飛無覓處,如何砌壘長城?已成千古之迷。

長壽山石洞之最要數懸陽洞了,跨過一座石橋,我們即來到了古樹掩映下奇妙而幽深的古洞懸陽洞,它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崗巖洞,我國許多風光溶洞多為石灰巖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崗巖洞在我國北方實屬罕見。洞呈紡錘形,前後寬闊,中間狹細,全洞長117米,其中前洞為懸陽洞的主體洞穴,進深37米,寬14米,高13米。懸陽洞最早的墾闢和建設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間,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廟塑像,並以漢隸形式留下第一筆“蜀人創修”。之後隨着明代魏國公徐達1381年在山海關建關設衞,這裏邊臣遊子聚會,僧人、道士雲集,百姓香客絡繹,文人墨客詠誦,酸了清末甚至有來華洋人涉足,民國年間,三道關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靈,在前洞建有萬仙樓,後洞建有孔廟和地藏王菩薩,更使這裏達到了儒、釋、道三教一家,他們和平共處,修真養道,我國許多名山常為一個宗教流派所獨居,或以某一宗教為主,而懸陽洞則是三教並立,融融相生,成為懸陽洞歷史上宗教文化現象的一大特點。

本世紀三十年代後,懸陽洞走向了頹敗。到了六十年代,這裏的佛像、廟宇已是毀壞一盡,只留下洞壁上的“懸陽洞”“清虛凌空”“萬善同歸”“通天幻境”“別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萬古流芳”等十幅刻石,及萬曆三十年的《懸陽洞詩碑》、明崇禎八年的《觀音洞碑》以及康熙四十四年的《造鐘碑記》。

沿着石砌台階165磴扶欄而上,洞由明變暗,又由暗變明,石階由寬而窄,又由窄而寬,涼風習習,別有情趣,約行數十步,仰面而視,洞頂有雙孔,為自然形成,有日光懸於其中,懸陽洞由此而得名,併成懸陽洞窺天一景,而懸陽洞之奇恰恰就在洞中有洞,洞上有孔,孔能通天。

紫陽宮外西側,雙鬆拔地而起,對峙而立,直刺青天,獨峻於林,三十餘米高的百年古鬆給人蒼勁傲然之感,伴風送濤,凜然正氣其形酷同,其狀亦如兩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雙鬆挺峙。

神醫石窟位於藥王嶺山腰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為主體的摩崖石窟羣。石窟羣像為中國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創作設計,“神醫石窟”為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此外還有國際友人的摩崖碑題,此景集中醫學、書法、雕刻藝術為一體,依山就勢而造的認為景觀,立意新穎,別具一格,讓人領略到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和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的同時,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氣勢雄偉的獨特風格。

壽字碑林是長壽山景區鍾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它是利用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結合長壽山的奇峯異石而建造的人文景觀。在大小不一,方圓各異的怪石上鐫刻着不同朝代,不同字體,陰陽文不同形式的名人“壽”跡,這些因石而制的摩崖雕字,或隱或現,或藏或露,字形各異,神彩飛動,那異曲同工的百家書風,構成了中國曆代書法名家之“壽”字大成,表現了中華民族書法文庫的獨特神韻,成為東方雕刻、書法相融合的藝術風景。

摩崖石刻“層巒疊嶂”系明代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海關督師範志完所題,在此放眼四望,險山峻嶺,層層疊疊,起伏相間,百態千姿,山形樹影,近壯遠秀,一併入目,該題是對周圍環境的真實寫照。

在藥王嶺上有一巨石如海豹,昂首怒吼,神態逼真,似有驚雷滾滾而來,令人膽顫,相傳,遠古造陸運動中,海豹正於酣睡中,海水撤走,海豹一覺忽醒,見身邊突變,一聲怒吼,直震青天,遂化成石。

“範墨流香”摩崖石刻為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北山左營副總兵王進科命人雕刻留下的。有與山河同在,留名千載的個人功利意味,然而時光流逝,歲月剝蝕掉原有意義,在今天,這“範墨流香”意隨筆到,筆隨勢生的動感,與巨石和水痕渾然一體。跟長壽山上眾多的旅遊景點一樣,成為了遊人觀賞對象。

“世外桃源”是中國著名書法家李可染先生題詞命名的。這裏羣山環繞,樹木蒼勁,山谷間生有桃、杏、李、核桃、櫻桃、山楂等,藥用喬木。以及數十種藤草類植物,是一個自然形成,稍加人工培植的中草藥植物園。

出世外桃源,就來到了獨具北國山川特色的“石門勝蹟”風景點。巍峨對峙的石門山上明代“百二山河”鐫刻古樸雄深,山形如刀削斧劈,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人工開鑿的一線天,系石門要塞,身臨其中,兩崖之中,彷彿天繫一線,令人毛骨悚然,上有飛來石,下踞長壽河,左依古堡,後依高麗營盤遺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傳,薛禮徵東時,曾與高麗兵激戰於此。黃天霸與竇爾墩在此一決雌雄,石門為軍事要塞,歷史上多在此屯兵駐守,唐代高麗人常向中原進犯,並在此屯兵駐守,薛禮徵東時,在此與之大戰,高麗軍兵敗,棄營而退,現僅留下此遺址作為歷史的佐證。

經石門一線天向右環行,即可見花鳥翠樹中,有一奇石碧潭,游魚戲水,微蕩漣漪。相傳何仙姑出遊至此,見水清澈映影,便寬衣而浴,撩水洗面,忽覺臉上麻子皆無,復掬輕撫,則現一對迷人酒窩,故稱“璇靨潭”,其放衣石被稱“衣架石”。因形似河馬,也野遊露餐之佳地。

漫步又長壽山中,可渭移步形,處處美景,您儘可登高山以遠眺,臨清流而盡觀,留連於山山水水之間觀察考記,抒情寄意,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難怪九五年八月十二日江澤民總書記蒞臨時留下了“我到過許多名山大川”,長壽山獨具特色”的高度評價。

長壽山,人長壽,山水相映,古今交融,峯奇石異,水趣洞幽,神遊幻思,美不勝收。到此一遊,可飽覽大自然的美感,尋覓古老傳説的神奇,接受民族文化的陶冶,得到歷史的啟悟。近年來,在中央首長及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景區正在不斷開發建設,目前已具備便捷的交通條件和良好的遊覽環境,相逢自是有緣,長壽山以客為尊,景區正在以優質的服務迎接四海遊客,五洲賓朋。

河北旅遊導遊詞3

朋友,來到阜平您不僅能欣賞到太行山壯美的自然景色,品嚐到中國大棗第一鄉甘甜的大棗,同時我相信您也一定能被髮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可歌可泣的壯烈故事所深深感動。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阜平縣的基本情況。

阜平位於河北省中西部,西臨五台山,東接華北大平原,總面積2476平方公里。境內山河秀麗,物產豐富,彙集着太行山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文物古蹟。康熙、乾隆西巡五台山曾駐足此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説。由於地處要衝,阜平自古就為兵家必爭之地,湧現出了許多慷慨悲歌之士。革命戰爭年代,阜平更是成為一塊孕育革命的紅色土地:早在1925年建立的中共阜平縣小組是華北第一個黨組織,1931年建立的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是我國北方第一個紅色政權,抗日戰爭時期阜平曾是晉察冀邊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解放戰爭時期,阜平又成為中共中央的機關駐地。今天我們將去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工作和戰鬥過的地方--陳南莊參觀。城南莊革命紀念館位於阜平縣城南20公里處,原為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解放戰爭時期曾為中共中央機關駐地。這裏北靠蒼山主峯,南臨胭脂河,蒼松翠柏,風景秀美。

各位朋友,掀開中國半個世紀前那部血與火交織的歷史,您便會發現一個輝煌的亮點,這就是晉察冀邊區的發祥地。在這塊被鮮血浸染的土地上,留下了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輝的足跡。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弼時、鄧小平等率八路軍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為挽救華北戰局的危急,1937年8月22日,115師由陝西三原地區出發,東渡黃河,日夜兼程,開赴晉察冀,當年10月,成立了晉察冀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兼。1938年1月10日,聶榮臻在阜平領導成立了晉察冀邊區政府。從1937年到1948年,聶榮臻和他領導的晉察冀軍區在阜平工作戰鬥了11年。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城南莊革命紀念館。它始建於1972年,佔地面積5250平方米,分前後兩院,我們先來參觀前院。

大家請看院中這座閃閃生輝的銅像,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之一的聶榮臻元帥。聶榮臻是農民的兒子,在青年時期曾赴法國、比利時、蘇聯等國勤工儉學。回國後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先後參加和領導了廣州起義、南昌起義,在白色恐怖下曾做過地下黨的領導工作。在江西革命根據地與林彪搭檔,擔任紅軍政治幹部的高級職務。豐富的閲歷使他集軍事和政治才能於一身。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以五台山及阜平為基地,以3000兵力為火種,遍燃抗日烽火,開創了華北第一塊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並在極其殘酷的環境中使根據地得到不斷的鞏固和發展,最終形成地跨冀、晉、綏、察、熱、遼,轄160多個縣區4千多萬人口的縱橫千里的廣闊區域,成為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戰略基地之一。這片屹立在華北敵後的紅彤彤的新天地,被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譽為“模範抗日根據地”。

大家看,院子兩旁的這18間東西廂房,它們主要展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毛澤東主席從陝北到阜平;二是晉察冀軍區在阜平。

我們先了解毛主席從陝北來阜平的基本情況。

先看第一組內容:1947年,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的罪惡計劃破產後,又向我山東解放區和陝甘寧邊區發動了所謂的“重點進攻”。黨中央和毛主席英明決策,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誘敵深入,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是毛主席正在制定戰略反攻計劃的照片,這是毛主席在轉戰陝北途中的照片。

在徹底扭轉西北戰局的戰勢後,黨中央毛主席東渡黃河,路經山西,翻越長城嶺,於1948年4月10日抵達阜平。隨同毛主席一起到阜平的有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

4月10日,毛主席在西下關路居一夜,次日來到城南莊,在這裏居住工作了35天。後來,由於國民黨敵機轟炸,5月16日轉到花山,26日毛主席離開阜平前往平山縣西柏坡。這是毛主席在西下關路居舊居、在城南莊居住舊址、在花山居住舊址的照片。

下面再看第二組內容:毛主席在阜平領導全國土改和整黨工作。

為了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消滅封建制度,黨中央發動和領導了偉大的土地改革和整黨運動。1947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西柏坡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總結了土改工作的經驗教訓,頒佈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劉少奇同志在全國土地會議上作報告的照片。

為了落實全國土地會議精神,解決土改、整黨工作中的問題,毛主席在路居西下關的第二天便委託任弼時同志主持召開了有當地區幹部參加的土改座談會,瞭解土改政策的落實和羣眾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毛主席到達城南莊後,於4月下旬讓任弼時同志召集阜平、曲陽、定縣三縣縣委書記和部分區委書記參加的土改、整黨工作彙報會。會上,毛主席把他起草的《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的黨內指示草稿發給大家,徵求意見,並鼓勵大家一定要注意黨的政策,做好工作,支援前線。會議進行了10天,結束時毛主席還接見了會議代表,同大家一起吃飯和看電影。毛主席在阜平通過深入羣眾反覆調查,發表了《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和《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黨中央還在阜平重點印發了1933年毛主席主持制定的兩個文件--《怎樣分析階級》和《中央政府關於土地鬥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1948年5月20日,毛主席給中共中央中原局負責人鄧小平同志發了通電,明確地指示新解放區的土改政策。黨的政策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熱烈歡迎,全國的土改和整黨運動得到了健康發展。

大家高興地唱着“土地證,四方方,鮮紅的金印蓋中央,感謝領袖毛主席,咱們的生活有保障”。

接下來是第三組內容:毛主席和阜平人民心連心。

ァ∶主席指示:“一切羣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人民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羣眾的組織者,羣眾就會真正團結在我們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主席問:“你家有幾口人?”李國祥説:“不頂事,只有倆閨女。”毛主席微笑着對他説:“閨女也頂事。”這是老貧農李國祥在毛主席舊居前給青少年講述他當年見到毛主席時的幸福情景。

ァ∶主席在花山時,羣眾為了不打擾毛主席的工作和休息,很少到毛主席住房前的石碾上推碾。毛主席知道後,馬上告訴警衞員通知羣眾要和往常一樣來推碾。毛主席還經常在石碾旁和羣眾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這是毛主席和推碾老大娘劉鳳榮親切交談的照片。毛主席還和放牛娃王吉貴談話,向澆地老農苗金端了解生產情況,向國小教師張吉新瞭解教育情況。毛主席的親切關懷永遠激勵着阜平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ァ〗酉呂詞塹謁淖檳諶藎好主席在阜平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

ァ∶主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後,現已大舉反攻。我全軍將士必須提高軍事藝術,在必勝的戰爭中,勇猛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地殲滅一切敵人。”

ァ1948年4月,在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前夕,毛主席親自主持召開了軍事彙報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陳毅、聶榮臻、粟裕等領導同志。會上,毛主席精闢地分析了全國的軍事形勢和政治形勢,對全國解放戰爭進行了部署。4月22日,我軍收復了革命聖地延安。隨後,又相繼解放了濟南,宣告了美蔣反動派所謂“重點進攻”的徹底破產。

ァ〉諼遄檳諶藎好主席在阜平起草了“五一”口號。

ァ∥了團結全國人民,迅速奪取革命勝利,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建立新中國,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阜平為黨中央起草了一九四八年《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並通過電話將“五一”口號通知已到西柏坡的周恩來副主席。在“五一”口號中,毛主席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ァ〔喂弁昝主席在阜平的一系列重大活動後,接下來再瞭解一下晉察冀邊區在阜平的一系列重大活動。

十年間,以聶榮臻同志為首的晉察冀軍區,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以阜平為起點,創建了華北敵後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堅持華北抗戰,領導邊區軍民進行了反“掃蕩”,反“蠶食”鬥爭。在阜平,軍區指揮了聞名全國的黃土嶺戰鬥、曲(陽)阜(平)戰鬥、陳莊戰鬥,並和晉冀魯豫軍區聯合進行了“百團大戰”,粉碎了敵人的多次“掃蕩”,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在阜平,軍區指揮員幫助羣眾開展大生產和文化工作。軍民團結戰鬥,同甘苦、共患難,建立了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毛主席曾授予晉察冀邊區“模範抗日根據地”的光榮稱號。陳毅同志曾作詩一首,贈與聶榮臻元帥,詩文如下:

ァ∈年駐馬胭脂河,

ァ】谷輾賜緋萬惡,

ァ∥依垂不凹枘咽罰

ァ∪嗣袷亂底潮痺饋

ァ≌飫鍩貢A餱判磯嗬史照片,依次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晉察冀軍區幹部與羣眾合影,1939年1月賀龍司令員和聶榮臻司令員在阜平的合影,中共中央北方局四位領導程子華、彭真、關嚮應、聶榮臻的合影,羅榮桓元帥1937年照片以及爆炸英雄李勇的照片,還有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的照片。深刻再現了領導平易近人的風範。

ァ〔喂弁曇湍罟蕕牟季趾螅拾階而上,便到了後院。

ァ〈蠹銥吹降22間北房是當年晉察冀司令部機關的住房,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劉少奇、聶榮臻的住房和辦公室,生活用具依照當年的模樣保存完好,共陳列文物247件。

ァ【馱謖庾小院裏,發生了一件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件,説起來還心有餘悸。

ァ〉蹦輳毛澤東住在城南莊是嚴格保密的,然而敵人卻通過暗藏的特務獲得了這一信息,派飛機轟炸了城南莊和軍區司令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ァ≡來軍區司令部為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利用阜平盛產大葉煙的優勢,在王快鎮開設了一個大豐煙廠。煙廠經理孟建德被國民黨特務組織收買,又由他發展了他的同鄉--軍區小夥房司務長劉從文,蒐集情報,負責暗殺任務。由於我軍區防範較嚴,劉從文無從下手,便把毛主席在城南莊居住的消息透露給了敵人,因而發生了這次轟炸事件。

ァ〉諞皇炸彈落在軍區司令部大院的東南角,這一束三枚炸死了老百姓的一頭豬。第二束炸彈落在司令部東院牆外側的打糧場上。第三束炸彈落在軍區司令部院內,門窗全都震壞,柱子上的彈痕至今猶存,但司令部大院的房間卻完好無損。第四束落在司令部大門口西側,離毛主席居住的房間只有十幾米,沒有爆炸。老百姓都説,毛主席是天上的星宿下凡,福大命大,有神靈保佑。後來這兩個壞蛋被繩之以法。

ァ〈┕小東門,有一條防空洞,當年敵機轟炸時毛主席就藏身於這裏。現在成了人們參觀學習的地方。這是1986年胡耀邦總書記來阜平視察時栽種的四棵棗樹,現已掛果。

ァ〕悄獻革命紀念館的參觀結束了,回顧我們剛才所看到、聽到的內容,您是否感受到城南莊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中國革命歷史教科書,建立新中國的動員令就從這裏發出。如果説新中國從西柏坡走來,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説:黨中央從這裏走向西柏坡。

河北旅遊導遊詞4

各位小姐、各位先生,你們好!

歡迎各位來白雲古洞觀光旅遊。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導遊,我叫__,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懸索橋──刻字石壁)

現在我們要過的橋,是白雲古洞懸索橋。或許我們當中的一些人還沒有走過這種橋,今天就請各位體驗一下。我們腳下的這條河叫潮河,它的源頭在我們縣的黃旗鎮,河水直接注入北京的密雲水庫,首都市民飲用的水,多半是從這條河流去的。

過河不遠,我們就可看到迎面的石壁上嵌有四塊白色大理石,上面刻有“白雲古洞”4個綠色隸書大字,這是著名書法家歐伯達先生筆跡,用筆遒勁,耐人回味。

(到售票處)

現在我們已進入白雲古洞景區一華里。白雲古洞,是一組天然洞羣的總稱。景區內有九洞、三十六景。最大的巖洞是白雲古洞,最小的是神蜂洞。三十六景有迎客峯、曲線天、蓮陰寨、十瀑潭、大、小月牙天等等。整座山的特點是“山青水秀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集“奇、險、幽、秀”於一身,僧、道、尼同居一山。這裏距第一景觀迎客峯還有200米。白雲古洞北有卧獅山、東有仙源山、西有蓮花山,南有邊牆山和筆架山。四面山峯環繞,面積八平方公里,全部景觀游完大約4小時(可徵求客人遊覽時間)。

白雲古洞是佛家居住的地方,這裏有“天井”;八寶洞是道教聖地,有“地井”;哈哈洞是尼姑住的地方,這裏有“人井”。這些巖洞都是座北朝南,冬暖夏涼,大自然為人類創造了良好的居住條件。

每年五月,別處已是風和日麗百花盛開,而這裏仍然是一片冰川,直到六月中旬才開始融化。當我們在冰川上留影,照片上顯示出一冬一春的情景,鮮明的對照可給人一種奇特的想象。

景區內瀑布連綿,山中有水,水聚成湖,湖中有船,船底有魚。遊覽白雲古洞,是鍛鍊人膽量和毅力的機會,這裏路途比較險,請大家做好登山準備,為了您的安全,有穿塑料底鞋、涼鞋、高根鞋的客人請換上旅遊鞋或運動鞋。

(售票處──迎客峯)

白雲古洞很早以前就是山青水秀、古樹參天、飛禽走獸出沒的地方,無人敢到這裏來。後來有海光、海明哥倆來此狩獵,發現了一隻梅花鹿,於是搭弓射箭,鹿中箭後向白雲古洞方向跑去,哥倆沿血跡追蹤來到洞內,鹿突然不見了,眼前出現了七十二鋪小炕,每鋪炕上有堆白骨,有堆金銀,他們倆驚呆了,同時也受到感化,從此,放棄了狩獵生活,決定用這些金銀修廟宇出家修行。

據考證,在明初燕王掃北時,當地的大財主為了避難,逃進深山。怕暴露目標,他們不敢動煙火,時間長了,人患疾病,又加斷炊,全部遇難。這樣就留下了金銀財寶。

從海光、海明延續到三十一代和尚吾和,白雲洞煙火一直很盛。“”期間吾和被趕下山,從此這裏樹木被砍,廟宇被拆,變成了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後,1989年這裏開始重建,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逐步恢復原貌。可惜的是原來的古樹不見了,這是白雲古洞的最大遺憾。

現在我們就要步入“仙境”了,眼前的山峯名為迎客峯,它象一隻巨手,非常有禮貌地歡迎各位的到來。哪位需要拍照,請抓緊時間,好好照吧。

(大月牙天)

各位朋友,請站到我為你們選擇的位置上。你們看,這裏峭壁如刃,兩山擠在一起,只留一條縫,人行其中,難見天日。在最險的地方,兩山一凹一凸,形成月牙狀,露出藍天一片。每到中午,日月生輝,相當壯觀。類似月牙天這樣的峽谷,地質成因是什麼呢?大約在一億一千萬前,火山噴發以後,產生多次的抬升,擠壓撞擊產生裂縫,又經長期的雨水沖刷,便形成或長、或窄的峽谷。

(在十瀑潭邊)

這是十瀑潭。大家一定會明白,在它身後,還有九個水潭。十瀑潭建於1992年,水深3米。人須水上過、石上行,石陡苔滑,請大家注意安全。

(進連蔭寨)

各位請注意,我們開始走進連陰寨了。這是前往山中的唯一通道。這段路十分狹窄,寬只有2尺,從此經過,胖人必須收腹,瘦人也要側肩。你們看,兩山壁立,好象要擁抱,但又被山隙隔開,露出一線藍天,形狀如彎月,又稱“小月牙天”。兩山夾隙中一股山泉汩汩而來,泉水飛珠,從石上瀉入山洞,形成小型瀑布,潭水清幽,清澈如鏡,令人讚歎。連陰寨內鋪有木板棧道百餘米。因為大山遮擋,不見天日,陰影幢幢,涼氣漫漫,所以人稱“連陰寨”。

(到壽桃潭)

這就是壽桃潭。你們看,它的形狀像不像大桃?傳説,從前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出仙桃,天兵天將追到這裏。孫悟空不小心將仙桃失落,桃子拿走後,這裏便成了“桃潭”。人們為了長壽就用投幣打鐘來寄託自己的願望。哪位想投,可以試一試。要過長壽橋了,請注意安全。長壽橋是根據壽桃潭命名,人們過橋可延年益壽。這長壽橋和前面的不老鬆,都是留影紀念的好地方。

(進賜福洞)

現在我們到了賜福洞。這洞深15米,洞內黑暗,高度不等。昏暗的角落供奉一尊神像“天宮賜福”。這是路途中見到的第一個神像。福星是比干的化身,人們稱他財神爺。(手指“石肉”)各位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們像不像一塊塊的肉?對,這就是“石肉”。它長在石縫中,是石頭的一種,如同瘦肉但無味,可以充飢,也是一種中藥,學名“雨良石。”

(上八寶洞)

八寶洞到了,大家看,這還有個院子,多麼幽雅。清雲觀就建在這裏,它是龍門派道士修身養性的地方。清雲觀始建於元代,明崇禎4年(1631年)、清光緒24年兩次重建,“”期間被損壞,改革開放後又重建,並請道士徐宗界守護觀院,接待遊客。現在徐道長年已90,還經常習武,體健身輕。

八寶洞有八寶:地井、石肉、鹿、鶴、魚、山茶、相思樹和靈芝草。

(在訪仙閣休息)

訪仙路是通往二仙洞的路線。我們必須通過30米高的“狀元梯”,才能到達二仙洞上的高峯。那山上,高峯如劍,峻峭挺拔。半山腰懸崖上,天然生成兩洞,一上一下,好象兩個懸空門户。又加上這裏有仙鶴遨遊,風清鶴鳴,使人飄飄欲仙,所以稱“二仙洞”。二仙洞附近有個“仙鶴洞”。洞內有仙鶴巢穴,據觀察,這羣仙鶴,身為灰黑色,頭頂一片和尾巴呈白色,高一米左右,展開翅膀有1.5米左右,我們稱它們為“七仙女”。它們在空中飛翔時,姿態美極了!

(修真道上)

請大家小心,我們要過“修真道”了。這是白雲古洞和八寶洞的唯一通道。因為八寶洞道士在山上修真養性,所以稱“修真道”。修真道由人工鑿成,石階好像掛在石壁上,十分險要。石階分為兩段,級寬一尺有餘,一共72級,據説有72變,遊人登石階,一次一個數,誰也數不清到底是多少級,咱們不妨也試試看。

(雲池邊上)

大家請看,這是一座多麼漂亮的水庫,它截住深山流泉,匯成高山平湖的奇觀,人們給它起名為“雲池”。雲池面積約600平方米,水深5.5米,池內有3000多尾鯉魚,大的重達5公斤。雲池內的綵船,是供遊人攝影留念的理想道具。特別是映山紅開放的時候,你可以感受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情趣。

(三山斗扣)

現在咱們站的地方,正好是白雲古洞的洞羣中心。請抬頭看,這裏的高山絕壁,像天外飛來;三座山峯聚在一起,山山緊扣,嶺嶺相連,你遮我擋,競分高下,所以稱“三山斗扣”。這裏是進入八寶洞、朝陽洞和哈哈洞的三叉路口,而朝陽洞,就是白雲古洞,離這裏最近,只有460米。

(白雲洞山門)

白雲洞原山門早已不存,這座山門是1994年重建的。白雲洞三面山峯是天然的屏障,這山門是唯一通道。山門頭頂是窄窄一線藍天,山門腳下是幽幽深谷流泉。你們看,這山門是不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走在“十八盤”上)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行走在“十八盤”上。從白雲洞山門到白雲古洞,山路崎嶇,共有18彎,所以稱“18盤”。道路曲折難行,請大家放慢速度。(手指“仙人掌”)各位朋友,請按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仙人掌”。你們看,那山峯像不像人的手掌?遠看“仙人掌”,好像貼在前山絕壁上,沒有縫隙。但站在白雲古洞側面看,就會發現“仙人掌”與絕壁完全隔離,它孑然而立,十分奇特。(白雲古洞)

各位朋友,白雲古洞到了。白雲古洞也稱朝陽洞,因座北朝南,加上洞頂部的石頭像白色雲朵而得名。白雲洞高4米,寬20多米,進深26米,面積600多平方米,可容納3000人,是景區內最大的巖洞。進山時介紹的72鋪小炕就是在這裏發現的。

久已聞名的寶華寺,建在白雲古洞之中。洞內中央,原建有6間大殿,殿前建有過亭,過亭裏供奉彌勒佛。大殿中央供奉如來佛祖,左有觀音、文殊、普賢三菩薩,右有天、地、人三皇。正殿後有一間石寨,是祖師打坐的地方。

大家請看,北側洞頂那條石縫正往下滴水呢。那就是“天井”。下面是接水的大鍋。無論是雨季還是旱季,都是滴水如注,大鍋裏的水食之不少,不飲不多。有人取水做藥引子,十分管用。

白雲洞內右側深處,有一個洞,叫無底洞。傳説曾有兩名女子,揹着兩筐蠟燭進洞探險,始終未見出來。為了避免後人再出危險,和尚將洞口封閉,究竟裏面什麼樣,至今還是個謎。咱們當中,哪位將來能解開這個謎呢?

各位小姐,各位先生,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遊覽,就到此告一段落。雖然沒有游完景區的所有景點,但請問大家,你們是否感覺到了白雲古洞景區有“華山之險、黃山之美和泰山之雄”呢?

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祝各位身體健康,再見!

河北旅遊導遊詞5

在北戴河海濱的礁石上,可盡情觀賞的是著名散文家楊朔在《雪浪花》中描述的“潮漲潮落,雲起雲飛”之景,而要盡情領略魏武筆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詩境,就應也像蹬高必賦的曹操那樣,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了。

各位先生、女士,歡迎來到碣石山景區來領略古碣石的絕美風光。

[介紹碣石山]

碣石山是古今有名的觀海勝地,也是歷史上頗負盛名的“神嶽”。

碣石山由燕山山脈猛伸過來的上百座顛連起伏的山巒組成,羣峯逶迤,綿延答數十里。它的主峯仙台頂(又名漢武台,俗稱娘娘頂)位於昌黎城北這一字排開的羣峯障嶺正中。大家看,這仙台頂的頂尖突起於猶如刀削斧劈一般的寬闊山胸之上,呈現的是圓柱形,多像架設天橋的柱石直插雲霄,顯得是那樣奇險、峭麗。更加神奇的是,在海上航行,又茫茫滄海向這裏眺望,恰似一個天造地設的導航標石。大概正因碣石山有着如此獨特的形貌,從遠古時起,這座渤海沿岸的奇特山峯就成了北方沿海地區醒目的地理座標,被古人記入了《山海經》和《尚書?禹貢》等古代地理名著。《尚書?禹貢》記冀州入貢之道時雲“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説的就是碣石山為循海入河必望的目標。

[行至碣石門]

欲蹬碣石,先進碣石門。

迎面撲來的着兩座橢圓形小山,夾成的是碣石山自然天成的門户——碣石門。相傳,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來到碣石山求仙觀海,就是在這裏向碣石山頂禮膜拜,令丞相李斯在這裏的山崖峭壁上刻下著名的《碣石門辭》。《碣石門辭》上的“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記載的秦始皇北巡碣石這一年為鞏固統一而拆毀戰國時留下的以鄰為壑的水、陸長城等險阻的功業;“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謳歌的是剛剛統一天下的封建社會歌舞昇平的理想景象。

“往事越千年”。據史書記載,自秦始皇起,到唐太宗止,在公元記年開始前後的800年間,先後有七位帝王在這裏留下旅跡遊蹤;如果加上領兵去遼東和高麗鏖戰,途經這裏的晉宣帝司馬懿和隋煬帝楊廣,來國這裏的皇帝就有九位之多。只是,如今我們在碣石門這裏倒映碣石羣峯的碣陽畔,已很難想象當年秦皇、漢武等帝王是怎樣前呼後擁在這裏蹬臨着高大而險峻的山峯了。

現在我來提一個問題,秦始皇為何要到這裏,到碣石山一帶海邊求仙呢?

[去水巖寺途中]

這主要是因為碣石山在春秋戰國時代,同中國古代的神祕文化和古代航海家的探險活動發生的密切聯繫,成了所謂仙人的產地,成了不少篤信神仙説的人心目中與深海中傳説的三座神山緊密相連的神嶽。

《漢書》的編撰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賦》中吟有這樣一句詩“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嶽之”。呂延濟在注着句詩時明確指出“神嶽,即碣石也。”

不能不令人敬佩的是,秦始皇河漢武帝來拜神嶽,主要是通過求仙而求長生不死,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篤信“神龜雖壽,猶有終時”,“東臨碣石”時不再信拜神求仙那一套,而是為了“以觀滄海”,領略大自然的絕美風光。曹操應該説是古老碣石的真正知音。

[行至水巖寺]

我們要登上千古神嶽碣石山這海拔695.1米的主峯,領略曹孟德沉醉過的“碣石觀海”勝境,,須由寶峯台上的這座相傳始休修於唐朝以前的千年古剎——水巖寺舉步攀援。

在唐朝後期有個叫劉叉的詩人曾在這上依青山,下臨秀水的名山古寺,吟出一首質樸÷暢快的五言絕句《愛碣石山》:“碣石何青青,挽我雙眼睛。愛爾多古峭,不到人間行。”從這首段歌中,我們不難得知,在勝唐的夢坐到盡頭時的碣石山,曾給忿而離開的韓愈、獨行到這裏的孤傲詩人何等古老峭峻的感覺。

[行至曲徑通宵處]

水巖寺東邊這座山名香山,因極似一座香爐而得名。

我們可以在這香山挺秀之地“倚石聽濤”賞飛來石,探龍潭洞;當然,我們若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應把這一級級的石階踏在腳下,品味“曲徑通宵”的意境了。

[行至天門山]

這裏是蹬仙台頂的第一道險隘,夕日極其險要的天門第一所在地——老鷂子翻身;如今山崖已經修整,不用在貼壁而過了,完全可以輕鬆自在“振衣千仞”了。

[翻過地二道險隘老虎口,至望海長廊]

不知是誰給這千仞絕壁上的怪石林立的緩坡,起了這樣一個頗帶滑稽味道的名字:把式場。在着能耍把式,翻斤斗的半山腰,前些年依山靠崖,修建了這座可以初品曹操詩境的望海長廊。這裏已經隱隱能聽到天風,約約望到海濤。只是這座修得頗有氣勢的長廊,是給不打算或難以再登上碣石絕頂的遊人設置的。大家若不想半途而費的話,不妨在這裏好好休息一下,準備一鼓作氣,衝上頂峯,去淋漓盡致的領略“登碣石而小滄海”的壯闊景觀。

[登上仙台頂]

“山登絕頂我為高”大家已把天階踩在腳下,來盡情的看看“眾水朝宗來眼底”俯瞰滄浪氣萬千“的海景吧!

對了,那裏是灤河入海口,那裏是七裏海、翡翠島,是黃金海岸,是南戴河,北戴河,秦皇島,是秦皇島港口錨地,再遠是依稀可辨山海關老龍頭。

這“巍巍高聳勢凌天”的碣石山,與有如盆景的北戴河海濱蓮蓬山遙遙相對,不正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之景嗎?而這眾多低山矮嶺與夾雜着河流、瀉湖的海畔平原相交織,在碣石與滄海之間呈現的正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美麗畫卷。如果我們是在早晨或夜間立足於此,放眼金光燦燦的萬頃波濤,舉目銀波瑩瑩的濛濛碧海,水能不説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呢?1790多年前的一個秋高氣爽的秋日,躍馬揮鞭東臨碣石的曹孟德,不正是在這臨海的高山之上,驚羨如此神美的境遇,“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麼?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讓我們在新的世紀,在這裏縱情領略“碣石觀海”的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