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第十二期青年大學新版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3W

2023年第十二期青年大學新版答案(精品多篇)

青年大學習“第29期”答案 篇一

知識卡片

課後習題

1.D

4.D

5.A

6.A

青年大學第30期答案 篇二

知識卡片

1,ABCD

課後習題

1,BCD

2,ABC

3,D

4,B

5,D

6,D

青年大學習學習作文 篇三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人,應當時刻關注着黨。在這次青年大學習中感受到了黨對青年思想建設的肯定。共青團是一個培養新一代優秀青年的組織,我們就是祖國未來發展建設的棟樑。讓我們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做一個愛國,愛黨,有夢想,有抱負,有擔當的人。為我們祖國日後的建設奉獻自我的力量。

經過觀看青年大學習,我瞭解到了供給側改革對大學生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綜合型人才。

大學生平時需要多積累,積極進行自我投資,這樣才能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創造額外的價值,才真正做到了供給側的改革。供給側改革之後職業規劃對於大學生來説更加重要是要先創業還是先就業,還是先考研,因人而異。但不管是哪一項,必要的提前規劃不可少。供給側改革委大學生創業供給了有利條件,如學校的創業課程、創業指導、國家的創業優惠政策等。

經過學習青年大學習團課。我意識到,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應當時刻跟緊黨的步伐,要有心中存黨,行動為黨,宣傳愛黨,永不叛黨的思想覺悟。我們應當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我們不僅僅要有志存高遠的夢想,也要有腳踏實地的肯幹。僅有真正的去現場實操,才能切實體會到自我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奮鬥、不斷奉獻,樹立正確的夢想信念,堅持自我的人生道路,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青年人要敢於有夢。“夢想還是要有的”,人對於夢想追求的過程,才是實現人生意義的過程。

青年人要勇於追夢。夢想要付出實踐才會變得可能,空談夢想而不去行動最終什麼也必會得到。更何況國家和黨目前為青年人追夢供給了十分良好的環境幫忙我們實現夢想。

青年人要勤於圓夢。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付出很多,付出才有可能有收穫。

時代召喚青年,青年創造未來,經過學習主題團課,我更加明確自我肩負的職責,提高了政治覺悟和理論修養,我們應當加強自身建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認真落實各項任務,我們要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應對挑戰,務實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2022“青年大學習”第28期最新答案 篇四

知識卡片

1、C

課後習題

1、C

2、D

3、ABCD

4、D

5、ABCD

6、D

青年大學第30期中的羅陽事蹟 篇五

才見霓虹君已逝,英雄謝幕海天間!“中國航母昂首走向世界舞台,殲-15飛機鷹擊長空,在慶賀勝利的時刻,羅陽卻倒下了,為他畢生熱愛的航空事業灑盡最後一滴心血。”10年間,“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的英雄事蹟和“羅陽青年突擊隊”的故事不斷出現在《中國青年報》的報道中,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記憶。

2012年11月27日,《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以《“航空報國英模”謝幕海天間》為題,第一時間報道了以身殉職的航母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被中航工業集團授予“航空報國英模”的稱號。在這篇通訊中,首次向全社會報道了“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的感人事蹟。

報道中記述,“中航沈飛自主研製的殲-15飛機是我國第一代多用途艦載戰鬥機,11月25日,我國首艘航母完成艦載機起降訓練靠岸,殲-15飛機以完美姿態順利完成任務,令世界矚目。正當人們為此歡呼喝彩之時,卻傳來一個巨大的噩耗:作為該項目總負責人的羅陽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未能參加當晚的慶功宴。”

運送羅陽遺體的靈車回到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向他熱愛的航空事業作最後告別時的一幕令人淚目:中航沈飛員工自發前來迎候的場面令人淚目:“員工們打開車燈、鳴響車笛,打着橫幅,送別他們尊敬的羅總,橫幅上寫着:“羅總一路走好!”“深切懷念我們的好經理羅總!”許多人熱淚奪眶而出,泣不成聲。

3天后,2012年11月30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羅陽成長故事透視傑出創新人才共同基因》一文。記者採訪了羅陽大學時代的系團總支書記、退休教授鄭彥良,留下了他對羅陽的深情回憶:“我從事學生工作12年半,接觸了1000多學生,羅陽是我最看好的三個人之一。”“羅陽是最讓我們驕傲的學生,是最讓我們心疼的學生”。

羅陽是北航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高空設備專業1978級學生,1982年大學一畢業,正趕上國家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1990年代軍民並舉,發展民品,軍工的日子不好過,很多人忙着跳槽。但羅陽堅守在601所,一干就是20年!後來他當了一把手,為幾個重大項目的研發嘔心瀝血。面對西方技術封鎖,他堅守着,把巨大的壓力轉化成攻關的動力。

在鄭彥良眼裏,羅陽“做事韌性足,與他年輕時候喜歡打排球有關,有種不服輸的精神”,“殲-15上艦兩個月就起飛了,西方艦載機從上艦到起飛需要5~8年。羅陽和他的團隊創造了奇蹟!”

“航空報國夢,你忠貞不渝做了30年,這30年,在航空人眼裏在國人眼裏,你用矢志不渝的夢想鍛造出:愛黨愛國航空報國的人生,幹事創業功勛卓著的人生,激情拼博藍天鑄劍的人生……”2013年6月17日,《中國青年報》以《在羅陽精神感召下赴會》為題,刊發了本報記者在共青團的會場上對吳基偉的採訪,當時作為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團委書記的吳基偉用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對羅陽的敬仰和懷念。

2013年,中航工業集團在全行業發出“學羅陽,做先鋒,見行動”的動議,希望這樣的青年榜樣能真正走進青年的心裏,把榜樣精神內化成工作動力。羅陽離世後,一個個突擊隊和攻關小組成員像羅陽一樣堅守崗位,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2013年5月,中航工業集團成立了以羅陽烈士命名的“羅陽青年突擊隊”,授旗、動員、出征,號令一下,廣大團員青年熱烈響應。“本來想招30人左右,組成兩個突擊隊,結果報名的青年有100多人。”羅陽精神如火炬般燃燒,激勵年輕人奮勇爭先。如今,全國各地數千支“羅陽青年突擊隊”承擔起集團各種急難險重任務,踐行着航空報國的志向。

“作為中航工業集團瀋陽飛機制造廠的一名80後鉗工,方文墨創造了一個用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方文墨用自己的雙手打磨出航空零件的精度,更用一名航空藍領青年的志向與毅力,打磨着自己的人生精度。”2012年6月28日《中國青年報》一版《方文墨:做中國最好的鉗工》報道的這位東北小夥兒,已成為羅陽青年突擊隊的優秀代表。正是方文墨提議和11名航空青年聯名寫信匯報“羅陽青年突擊隊”自成立以來在組織帶領下攻克諸多重點項目的點點滴滴。

方文墨説,回信給了航空工業40餘萬航空人“助力劑”。青年人是航空工業的未來,羅陽精神猶如我們的精神航標。羅陽青年突擊隊就應該是完成各項任務的“尖刀”,哪裏有急難任務“羅陽青年突擊隊”就應該出現在哪裏。一面面“羅陽青年突擊隊”隊旗正是航空報國精神、羅陽精神的真實寫照。

方文墨表示,我們要結合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和回信精神,牢記囑託:把我們的青春奉獻給祖國的藍天。紮根航空工業一線,以工匠精神和科技創新引領航空裝備上水平,在實現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2022青年大學習學習總結 篇六

經過學習我認識到中國共青團的性質是:“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羣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進入大學以來,我們應當時刻銘記自我是一個光榮的共青團員,處處嚴格地要求自我。我們應當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做到認真預習、複習兩個方面一齊抓,我們應當積極閲讀各種書籍資料和學術刊物來擴大自我的知識面。此外,我們應當還多次參加學校、院系組織的學術論文,促使着我走向成熟,融入社會,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我神聖使命。

在政治課本中,我不止一次的看到了強調人們羣眾重要性的資料。而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羣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黨的羣眾工作格局中肩負着重點對青年羣眾開展工作的重要職責。

在大學裏,還有許多共青團員,需要共青團這個組織把青年人們緊緊聯繫在一齊,這是落實青年在哪裏,組織在哪裏。接下來,共青團必須要發揮作用,對青年團員展開針對性工作,這是落實青年在哪裏,在哪裏發揮作用。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我們要把團幹部看成為朋友,配合他們的工作,堅持密切的聯繫,跟着真誠、實事求是的思想引導,理解黨的宗旨和使命,堅定不移跟黨走。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那一部分,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中最動人的詞彙之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期望,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羣體。

我們要堅定自我的夢想和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學好自我的專業知識,在畢業後步入工作崗位,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我的一分力量。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對自我的學業和人生負責。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種誘惑,手機、遊戲、懶惰,不應當成為我們不努力的藉口,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堅持的人必須會有所作為,但不堅持的人很難成功。

青年大學習學習心得 篇七

在政治課本中,我不止一次的看到了強調人們羣眾重要性的內容。而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羣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黨的羣眾工作格局中肩負着重點對青年羣眾開展工作的重要職責。綜上所述,我深刻的意識到了要把大多數青年靜靜凝聚在共產黨的周圍,擴大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性。

在大學裏,還有許多共青團員,需要共青團這個組織把青年人們緊緊聯繫在一起,這是落實青年在哪裏,組織在哪裏。接下來,共青團一定要發揮作用,對青年團員展開針對性工作,這是落實青年在哪裏,在哪裏發揮作用。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我們要把團幹部看成為朋友,配合他們的工作,保持密切的聯繫,跟着真誠、實事求是的思想引導,理解黨的宗旨和使命,堅定不移跟黨走。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該為自己確立好人生的目標、應該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導航。通過學習老師關於大學生人生導航的報告,讓我能更好、更合理地為自己的未來確立目標,使我更好地成長。列夫·托爾斯泰説:“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奮鬥目標”。因此,我應該建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科學信念。但理想也不能脱離實際,基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現實生活的瞭解。通過這階段的黨校培訓,我找到了我的奮鬥目標,就是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我明確了什麼才是正確的入黨動機,懂得區別什麼才是正確的入黨動機。

當代的大學生有很多要求入黨,往往有着很多不同的目的和想法,有些只是隨大流,根本從未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是極為荒謬的。對於大學生來説,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出謀劃策,努力奮鬥。通過黨課的學習。我深刻地領悟到,當前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趨勢日趨明顯,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知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學習和自覺學習歷史,黨章和思想,對於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通過這次的青年大學習,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一名新時期入黨積極分子所應具備的歷史責任,堅定了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更加端正了我的入黨動機,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我也明確了自己在今後必須努力的方向。

青年大學習2022第29期答案解析 篇八

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是以穿透學習準確把握精神實質。堅決把學習作為作為首要任務,把報告作為“口袋書”“枕邊書”“案頭書”。堅持把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落實到位,對綱領性文獻做到原汁原味深讀精讀、逐字逐句研肌析理。通過穿透學習深刻把握報告明確的最大的大局、最大的原則,在思想上認識到新時代十年最重要的發展成果,是取得偉大變革的根本原因。

着力解決人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迴應廣大人民羣眾對自身發展和美好生活的嚮往,為青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和根本保障。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舉世矚目、來之不易,以事實雄辯極大增強了我國青年一代的自信心自豪感。

“廣大青年要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這是對青年成長的新期望新要求,青年必須爭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

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意氣風發、信心百倍地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前進道路上,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無論是解決當前問題,還是實現長遠發展,無論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還是應對世界不確定因素,我們都要高度重視和發揮青年“生力軍”作用。只有鍛造一支堪當大任的青春之師,我們才能更加主動地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

激勵大家在新徵程上激昂青春之志,奉獻青春之力,譜寫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要知重負重,不做“温室裏的花朵”,紮根基層一線,主動參與急難險重工作,在基層接地氣、長才幹,大舞台上展現風采和實現抱負。

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怕吃苦、主動吃苦,領悟“吃苦者吃香”的深刻內涵,把吃苦當作人生的積累與財富。

奮鬥應是人生的主旋律,奮鬥讓生命更有意義。年輕人應從百年奮鬥歷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奮鬥與擔當。要腳踏實地,立足工作崗位,默默耕耘,當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塊磚、一顆螺絲釘,在有為的時代有所作為。

只有鍛造一支堪當大任的青春之師,才能更加主動地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國家的事業才能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乾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青年大學第30期學習心得作文 篇九

11月17日,為表彰先進、樹立榜樣,進一步激發瀋陽市廣大職工羣眾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市總工會決定,授予航空工業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瀋陽工人先鋒號。

2013年以來,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以羅陽同志為榜樣,堅定“航空報國、航空強國”信念,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羅陽精神、勞模精神,聚焦航空裝備科研攻關、試飛交付、經營生產等方面“急、難、險、重、新”任務,組建1969支“羅陽青年突擊隊”,執行了46783人次突擊工作任務,充分發揮了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有力加快了我國各型航空武器裝備的科研生產進程,為中國航空工業工程項目突破發展、跨越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是全市職工羣眾的優秀代表。

市總工會希望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大力傳承羅陽精神,充分發揮表率示範作用,繼續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作出更大貢獻。瀋陽市總工會號召全市廣大職工羣眾要以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重要回信精神,把關心關懷轉化為開拓進取、團結奮鬥的強大動力,轉化為踐行初心使命、忠誠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以受到表彰的先進模範為榜樣,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積極投身“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為推動新時代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青年大學2022年第31期本禹志願服務隊事蹟是什麼? 篇十

從武漢出發返回家鄉,連綿的高山、蜿蜒的公路……一切是那麼的熟悉。從“陳同學”變成了大水鄉箐山國小的“陳老師”,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隊員陳曉娟“心裏像夏季的熱風一樣歡騰”。

2021年7月,華中農業大學2017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生陳曉娟加入學校“本禹志願服務隊”,和其他15名同學一起組成支教的第17棒隊伍,去往家鄉貴州省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大水鄉支教。

到箐山國小報到的第一天,望着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這個在大水鄉出生的彝族姑娘告訴大家:“同學們,我也是從大水鄉出去的,和你們有着相似的成長經歷……”

陳曉娟選擇回鄉支教,源自與“本禹志願服務隊”從小結下的“緣分”。上幼兒園時,她就常常聽大人們聊起“武漢來的支教老師”的故事。

這位支教老師就是徐本禹。2002年7月,20歲的華中農業大學大三學生徐本禹來到畢節市大方縣巖洞國小開展暑期支教。貧困山村落後的教育條件撞擊着他的心靈,2003年,他放棄讀研的機會,又回到貴州山村支教兩年。

2005年,華中農業大學成立“本禹志願服務隊”,決定每年在應屆畢業生中招募優秀志願者,到貴州山區定點支教。10多年來,這支志願者隊伍一棒又一棒接力向貴州山區輸送教育力量。

上了國中,陳曉娟也真正接觸到“本禹志願服務隊”。當時,陳曉娟在大水中學上學,經常聽到班上大石國小、箐山國小畢業的幾位同學聊起各自與志願服務隊支教老師的故事。“他們每年都會看到不同的支教老師,這些老師會講外面的世界怎樣精彩,鼓勵他們好好學習。”

2017年,陳曉娟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考入華中農業大學。在開學第一課上,陳曉娟觀看了一部根據徐本禹等人事蹟改編的公益話劇《牽掛》。這部話劇生動再現了華農研究生支教團的感人故事,陳曉娟深受師兄師姐支教精神的感染,跟隨劇情,她不禁也將自己“代入”其中。

“上大學後,我看到了鄉村教育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也慢慢堅定了要返鄉支教的想法,希望能作為本禹精神傳承的一分子,做家鄉孩子們成長的‘助推器’,讓更多孩子能跟我一樣,考上大學、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陳曉娟説。

2021年7月,陳曉娟和隊友們來到大水鄉。她被分到了箐山國小支教。這所國小坐落於烏蒙山腹地,全校共有教職工15人,學生282人,以彝族、苗族為主。陳曉娟主要負責三年級37名學生的語文教學。

作為本地人,方言的相通讓他們的關係迅速升温,陳曉娟很快跟孩子們熟絡起來。

“老師,你家遠嗎?”“老師,你以前在哪裏上學呢?”“老師,你的大學是怎麼樣的?”孩子們對她的經歷充滿好奇。

“老師家就是大水鄉的,當時條件比現在還要艱苦。”陳曉娟向孩子們分享自己求學的故事。她回憶起讀國小時,每家每户都沒有通網絡,老師教學使用傳統的板書,一擦黑板粉筆灰“到處飛”;十幾年後的今天,道路村村通、網絡家家通,學生坐在乾淨整潔的教室內,運用現代化的課件學習新知識,這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她也總能從孩子們身上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個別孩子會因為家庭狀況自卑。相似的成長環境,讓她跟孩子們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作為大水鄉少數考上“211”高校的大學生之一,她常結合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基礎薄弱、學習懈怠等問題,陳曉娟設置了“一對一”幫扶、“重點”幫扶、“集優”兑獎等多類學習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陳曉娟還會和大家促膝長談,幫助他們改變錯誤想法,樹立人生目標。

陳曉娟注意到學生楊奇江上課老愛打瞌睡,後來發現,楊奇江那時沉迷於手機遊戲,晚上熬夜打遊戲,不寫作業。陳曉娟找他談心,從當下談到以後、從學習談到理想。

終於在一次課間,楊奇江從窗户給陳曉娟遞了一張小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道:老師,我會好好學習語文的!從那以後,陳曉娟發現他變了,白天再也不打瞌睡,學習主動性也提升了。

以前是陳曉娟追着他要作業,漸漸地,他追着提醒老師收作業。楊奇江的語文成績從原來的20分左右,逐漸提升到40分多分、60多分,拿下全班語文“進步獎”。能夠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陳曉娟覺得無比欣慰。

在支教過程中,陳曉娟還協同隊友開展“玩轉科學”項目,向學生傳授垃圾分類、太陽能發電、食品添加劑等眾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幫助大家開闊視野、領略科學魅力。

一年支教時光結束,陳曉娟與孩子們的“緣分”仍在繼續。不久前,箐山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們接連給她打了好幾個電話,“彙報”近來的學習生活情況。“老師,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班上同學現在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很多”“老師,我們都很想你,有空回來看我們”……

如今已是華中農業大學2022級生物與醫藥專業研究生的陳曉娟,對支教有了新的理解。在她看來,以徐本禹學長為開端,“本禹志願服務隊”20年的支教接力為家鄉帶來的改變是深刻的。

這些年來,在支教團隊的呼籲支持下,家鄉的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現在,學校裏有現代化的教室、全新的操場、整潔的食堂、獨立的宿舍……一切煥然一新。

同時,在志願者的影響下,許多學生樹立了努力學習、走出大山、反哺家鄉的目標,家長們則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陳曉娟的童年夥伴高霞就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大石希望國小。高霞常跟她提起,支教老師對她影響很大:除了學習指導與生活關心,老師們還聯繫愛心人士對她進行經濟資助,幫助她順利完成學業。至今,高霞仍常常和支教老師聯繫。

目前,高霞在貴州大學讀研究生。她説,希望畢業後也能像這些支教老師一樣,立足專業,紮根基層,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這些改變是‘本禹志願服務隊’無數志願者一年又一年傳承志願服務精神,用實際行動努力換來的結果。”在陳曉娟看來,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將知識與希望播撒到貴州山區,讓愛心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辛勤,卻也浪漫”。

支教期間,陳曉娟還參加了畢節市舉辦的帶崗直播活動,為父老鄉親推薦、聯繫工作崗位。她認為,鄉村振興最終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

“我看過許多地方的風景,卻依然熱愛家鄉的土地。”回想起在家鄉一年的支教經歷,陳曉娟在隨筆裏寫道。未來,她希望帶着愛與囑託,在助力家鄉的孩子們開創美好明天的路途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