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節的詩句《望月懷遠》(經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2W

中秋節的詩句《望月懷遠》(經典多篇)

《望月懷遠》賞析 篇一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①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②覺露滋。

不堪盈手③贈,

還寢夢佳期。

【註釋】

①竟夕:整夜。

②披衣:謂披上衣服走出户外。

③盈手:滿手,滿握。

【簡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户,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採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餘甘無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望月懷遠》賞析 篇二

《望月懷遠》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望月懷遠》註釋

⑴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着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⑶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裏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曆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裏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

⑷末兩句:月光雖可愛,卻不能用手抓: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

《望月懷遠》的詩意/《望月懷遠》的意思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時,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我同樣在望着月亮。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長了,在經過整整一夜後,思念之情變得更加強烈。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裏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好好地相會。

《望月懷遠》賞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虛實結合,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説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藴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着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藴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説多情人怨恨着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裏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遙夜”,包孕着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説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藴。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着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着,把月寫得美麗。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增定評註唐詩正聲》引郭雲:“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餘味。”《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雲:“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這首詩表現的情意是沉着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着深遠的影響。

《望月懷遠》的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 又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他出生於官宦世家。少聰慧能文,弱冠參加科舉考試獲中進士,為祕書省校書郎、右拾遺。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後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期間,主持修築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張説重其文才,稱為“後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及張説罷相,因受權力鬥爭**的牽連而被調往外地任官。開元十九年,玄宗召為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由於他才學超羣,風度亦甚佳,因而頗受玄宗的讚賞。開元二十一年,被任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議於河南屯田,引水種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時,唐朝處在全盛時期,但卻又隱伏着種種社會危機。張九齡針對社會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黷武;主張省刑罰,薄徵徭,扶持農桑;堅持革新吏治,選賢擇能,以德才兼備之士任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針,緩解了社會矛盾,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開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後世譽為“開元之世清貞任宰相”的三傑之一。

在主理朝政時敢於直言向皇帝進諫,多次規勸玄宗居安思危,整頓朝綱。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欲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時,命宮中官奴遊説九齡,九齡叱退使者,及時據理力爭,從而平息了宮廷內亂穩定了政局。而對安祿山、李林甫等奸佞所為,張九齡更痛斥其非,並竭力挫敗其陰謀。

玄宗欲以范陽(今北京)節度使張守珪為相,以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度使牛仙客為尚書,九齡都反對,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讒言所惑,玄宗遂於開元二十四年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罷相後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坐“舉非其人”,貶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八年(740),張九齡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祿山討奚、契丹,戰敗,被執送京師。九齡主張按軍法處以極刑,玄宗不從。

在他死後,曾被其預斷為“必反”的安祿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張九齡的卓見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齡。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後世的名詩,並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羣,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説所激賞。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望月懷遠》賞析 篇三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註解】:

1、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

寫盡無眠。

【韻譯】: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捱;

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反側起相思。

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

起身披衣去閒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採擷,送它給遠方親人;

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

【評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户,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採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

橄欖,餘甘無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望月懷遠》賞析 篇四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註釋】

①二句意謂此時遠在天邊的情人正當和我一樣在望海上升起的明月。

②情人:有情之人。遙夜:長夜。

③竟夕:整夜,徹夜,通宵。

④二句寫相思時精神恍忽。在室內賞月,覺得月光可愛而將燭吹滅;又披衣走出室外賞月直到深夜,感到露水滋生。

⑤二句意謂可愛的月光卻不能滿手捧贈給你,還不如回室睡眠在夢中與你歡會吧。“盈手”用陸機《古詩》“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意。不堪:不能。寢:卧室。佳期:美好的約會。

【大意】

一輪明月在大海之上升起,你我雖然相距很遠很遠,此時也可一同欣 賞這輪明月。自己不斷在抱怨,抱怨這夜晚實在太漫長;我這樣徹夜不 眠,只為將你思量。滅掉燭火,我靜靜地享受這滿屋清亮的月光;披上衣 服,我已經感覺到露水漸漸滋生。很想用雙手滿捧一捧月光送給你,但 是我無能為力;不如回牀睡覺,或許在夢裏還能與你歡聚。

【鑑賞】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月而思鄉、念遠,正 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共同情思。張九 齡這首《望月懷遠》也是個中名篇。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 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寫明月升起,回 應“望月”詩題。起句看似平淡,毫無點 染,如脱口而出,卻展現了一幅深邃、宏 闊景象。用“生”而非“升”,彷彿明月自 海中緩緩吐露,寫出大海包孕之態。下 句的“共”字把天各一方的思緒聯繫在一 起,於是自然引出各在天涯的情人,由景 入情,轉入“懷遠”。月光挽起兩地,牽動 兩顆心,共享明月時,思念似乎也有了傳達的媒介。整個畫面散發着高華 靜穆的光芒,又有纏綿不盡的畫外情思。

對月懷遠,通宵相思,又不能相見,難以入睡,故有“怨”。怨天涯路 遠,怨情人分離,怨長夜漫漫,怨月色撩人。以怨字為中心,夜色、月光、情人都籠罩在惆悵之中。三、四句用流水對,以“情人”聯結“相思”,“遙 夜”呼應“竟夕”,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久久不能入睡,是燭光太耀眼嗎?於是滅燭,然而“明月不諳離恨苦” ,依舊清輝籠罩,甚至顯得益發明亮,索性披衣出户望 月。只是“出户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唯覺 風清露濃,夜色寒涼。“披衣覺露滋”的“滋”字不僅指露水潤濕衣衫,而且 含滋生不已的意思,表明時間流逝,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五、六 兩句純為敍事,一個滿懷心事、坐卧不寧、躑躅彷徨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 上,平直敍述中傳達出曲折的思念之情。

因憐愛這皎潔的月光,於是想要滿滿地捧起,贈給遠方的情人,然而 “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不堪盈手贈”即化 用陸機詩意。相思難寄,只好返身入户,寄情於夢中相會。

全詩以月生為起,以還寢作結,完整地敍述瞭望月、懷遠的全過程,可 謂起結圓滿。作者以平淡樸素的語言,流暢悦耳的音調,景中含情,曲寫 相思,寓懷深摯雋永,詩境清渾雅潔。至於詩中所寫遠人,是男是女,是情 人,抑或某種理想,則不必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