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多篇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1

在大家喜迎__年,張燈結綵的時候,迎來的不是過年的歡聲笑語,而是冠狀肺炎病毒的蔓延。觸目驚心的數字與日俱增,四千、五千、一萬,每增一點都牽動着國人的心。子庚鼠年,這個不同以往的除夕,整片華夏大地,被疫情點亮。可就是在這樣的災情面前,有一羣偉大的人們為祖國衝鋒陷陣,站在災情的第一線,守護着養育自己的祖**親。他們就是中國共產黨。

無論是拼搏在前線的醫生,警察,還是在社區治安的志願者,他們都有着中國共產黨的頭銜,他們也是為人子女,也是孩子的爸媽,也有着自己放不下的牽掛,可他們還是毅然決然的背起行囊,做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億萬同胞築起防護的堡壘。

除夕,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而他們為了老百姓在這個特殊時刻過個好年,仍然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與病魔做着抗爭。一個多月的時間,武漢幾乎半個城市淪陷在新型病毒當中,這個牽動着億萬人民心的城市卻依然堅強着,不同地區的醫院內,不斷有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他們主動請纓,支援武漢,只是想為武漢,為祖國爭取多一點的時間,而當人們為其他們的姓名時,總是有這麼一個回答,我是中國共產黨。

記得有人採訪到一個醫生時,他説,我自從加入共產黨,我就一直有這個使命在,祖國培育我多年,我不能辜負我的祖國!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是莊嚴而又神聖的。作為共產黨員,在進行入黨宣誓的那一刻,在説出“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那一刻,我們心裏就牢記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在人民有困難的時候做共產黨人該做的事。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抗擊非典就衝在第一線,這次冠狀肺炎,又毅然決然的奔赴武漢;83歲李蘭娟院士,多次抗擊病毒,此次有帶隊去往武漢,每天的睡眠不超過三個小時。湖北武漢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在接到自己的同行知己感染時泣不成聲,但隨後又擦乾眼淚轉身走進病房繼續治療病人,他説,就算他倒下了,病人也必須得救。無論是老一輩的共產黨還是新一批共產黨員,他們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奉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我是黨員,我先上”即是使命,也是責任。

為研究新冠疫情對企業財會從業人員及其所在企業的影響,探討可能的應對策略,在對3465名有各領域代表性的企業財會人員調查的基礎上,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信息調查中心日前發佈《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影響的調查報告》。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疫情對於企業經營帶來了明顯的衝擊:63.41%的投票人認為半年內企業將出現資金困難,表示能健康持續運行的企業僅佔27.01%;50.5%的投票人認為企業在上半年會減少用工;79.75%的投票人認為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要比預期減少,表示將增加的不到5%;81.13%的投票人認為所在企業上半年利潤會減少。

住宿和餐飲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約74%的投票人預期半年之內收入和利潤髮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資金流發生困難。其他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有: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

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尤其艱難,在六個月內資金流發生困難的比率遠高於大型和特大型企業。民企的資金流、收入和利潤方面受到負面影響的比重遠高於國企。特別是在資金流方面,民企預期在六個月內發生資金困難的比例為57%,遠高於國企30%。

除湖北之外,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綜合影響較大的不僅有上海、廣東這樣的經濟大省,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也有黑龍江、山西這樣的經濟發展不靠前的地區。

新冠疫情對部分企業的影響事關企業生存,並且直接牽連到就業(調查顯示:12.24%企業財會人員認為自己可能失業)。接近四成的投票人認為所在企業上半年會減少用工。

從調查結果看,對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企業的應對措施並不多,平均會採取1.81種措施。其中,大型和特大型企業比小微企業更側重於增加it投入方式,小微企業更可能採取降低成本的各種措施;而相比大型和特大型企業,小微企業開拓新業務板塊的意願更高。民企壓縮規模和開拓新業務的意願高於國企,而在it方面加大投入的意願則低於國企。

從調查結果看,企業對於疫情影響最關心有三點:收入損失的彌補、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的履行,以及資金流的保障。投票人對政府支持的期望選項中,投票人平均選擇了4.81項,這説明投票人對政府支持的期望來自多個方面,而且對不同政策的需求因行業、地域、規模和所有制有較大差別。

總體而言,企業對減免税費、政府補貼和提供更多網上辦事通道的呼聲最高,而對延期繳納房租的需求最少,對提供貸款支持的呼聲也不高。這可能與相關政策所惠及企業的可能性有關。除此之外,企業還比較關注支持政策的長效機制。不少企業期望除了税收申報期大幅延後等,後續税收優惠也能及時跟進。

而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共產黨員,雖然不能奔赴前線,但我也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的防疫工作做好基礎,帶頭做好學校、家庭疫情防控準備,協調好學校、學院的疫情工作。在此,我莊嚴承諾:

一、嚴守紀律,服從組織

廣大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更應主動提高政治站位,將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檢驗石,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瞭解疫情,做好準備

及時瞭解疫情發展,認真學習好防護疫情的準備工作,並監督好自己身邊的人,積極做好黨支部、班集體中學生思想工作,避免恐慌心理,教育引導身邊親友同學正確理解、積極配合、科學參與疫情防控,仔細辨別核實網絡信息,堅決抵制謠言散佈。

三、以身作則,勇敢擔當

從自身做起,做好防護準備工作,儘量不出門,出門一定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風等。並與學校即使取得聯繫,保持溝通,配合學院做好健康狀況報告,如實反映問題的情況,特別是要及時報告確診、疑似或隔離觀察情況。主動擔當,協助學校、老師做好疫情防控的輔助工作。

作為一名大三共產黨員,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要對得起自己曾經的莊嚴宣誓,要有“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準備。我會把疫情防控作為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具體實踐,在防控疫情鬥爭中砥礪政治品格、彰顯使命擔當。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一定會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圓滿的勝利。在春天百花盛開之際,便是我們擁抱世界之時!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2

今年的社會實踐別有一番風味,為什麼這麼説呢?很多人都在躊躇着該如何施展自己的報復,從而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自己的能力能夠與之匹配,能夠形成一系列的知識技能運用和總結。但是今年,我宅在家裏給,遇到了很多不一樣的困惑,儘管在家裏面不能出門,但是我的思想依然是活躍在外界,靠“線上”這兩個字擔起了太多的職責功能。作為文科大學生,我感覺到在社會實踐期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經過努力,總體而言收穫比困難多。

一、社會實踐現狀

由於疫情的嚴重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是在家裏面自覺學習網課,從而根據老師佈置的任務而自己去進行社會實踐。這時候就覺得這項工作比起之前正常時候來説有一定的挑戰性和難度。之前,可以雙腳一踏邁出大門,自己去市場發現,自己去自然發現去挖掘探索屬於自己的能力,可是現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裏面,所有的實踐都只能通過傳言和網絡進行傳播。為此硬生生的給現實拉了一條鴻溝。作為文史科類的學生,我非常的感到鬱悶,深有體會。可能就是專業不對口或者是理解能力的問題,總體而言存在很多的實踐偏差,很難找到適合的實踐方向。

二、存在的問題

從各種缺口找突破,從各種信息中找發展。這困惑的一段時間,每天盯着手機和電腦發現不一樣的出發點,而非是在遊戲裏競技。遙想着多形態的選擇,可以使在公司見習做辦公室工作,可以是學校的代課老師,可以使市場調查的行政人員等,都硬生生的被疫情扼殺了。

第一是實踐盲目化。在這段特殊時期,總感覺只要有一個人發出邀請,覺得能夠有去實踐的機會都迫不及待,為此可能會產生一些盲目從眾的心理,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具備的技能而無法匹配。雖然我有幸考取了教師資格證,但是就目前而言,上課時間大家孩子都在家,而且相應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網課,糾結而言這個實踐是非常的困難。自己的網課都學不完,怎麼可能還有其他的線下輔導這些事情發生呢。於是可能會有人嫉妒而產生讓我去做相應的推銷口才之類的訓練。説實話,通過這些實踐不難發現,而現在在網上兼職,他們都可能會存在一種分享朋友圈代刷產品,然後讓你賺取佣金這類的東西,總體而言這不符合我們的專業知識,所以可能做起來也比較吃力,再説是邁不開臉賣也不太合適,為此也對這些盲目負責。

第二是實踐內容少量化。由於很難得到一個時間的機會,為此可能就在家裏面做調查報告的比較多,只有通過自己的親戚朋友不斷的去發展調研這類市場上的需求,從而獲取更大的實踐價值。其中做的最有意義的就是如何去調取中國小生對待上網課的這種態度,可以從相應的各大平台抖音或者是知乎豆瓣,相應的平台裏面去發現國小生中學生他們對待網課的這種態度評價,從而進行類比分析,撰寫新的報告。由於內容過於太少,所以在實踐這塊是存在困難的,而且可能是專業不對口,也可能是競爭太大,讓外部的關係決定了自己的實踐。

第三是實踐方式單一化。除了能夠在線上進行調查統計之外,別無他法,不可能走出家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去研究更多的深入的東西,所以這次的調查總體而言是比較膚淺的。由於很多人已經回來老家去過年,可能連最基本的4g信號都無法保證,為此通過去調查,這個更多的是吃力不討好,別人不信任,其次是難度大,不容易開展。儘管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了極少單一的實踐來源,再具體落實方面還是紙上談兵。

三、具體的建議措施

沒有困難的事情,只有勇敢堅持打不敗的自己。儘管明知有難度,但是也就是在有難度的時間挑戰自己,才會成為一種無法複製和超越的可能,針對以上情況我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3

“記得戴上口罩和手套!”

“知道!你也別忘了,還要記得及時更換口罩!”

“兒子,在家好好複習功課,別讓爸媽操心哈!”

……

從大年九年級開始,這幾句對白就天天被教師夫婦某某和某某重複着。

某某和某某都是某某街的教師,十幾年的黨員。大年三十晚上,得知某某教育系統要徵集三十名防疫志願者,夫妻倆都想報名,但這樣一來正讀九年級的兒子一人在家,無人照顧吃喝和督促學習。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決定由妻子某某去參加志願者工作,丈夫某某在家照顧孩子。

正月九年級,由於疫情嚴重,某某教育系統再發志願者徵集通知,某某再也坐不住了。兒子很懂事地説:“爸媽,你們放心去吧,我在家一定好好學習!我把飯蒸好,等你們回來炒菜……”

有了兒子的承諾,某某放心地加入了志願者行列。

每天早上,夫妻倆互相提醒,戴好口罩和手套,然後各自奔赴自己的崗位。某某去某某最西邊的雙墩村,某某去某某最東邊的田鋪村。儘管“各奔東西”,但夫妻倆的心卻想在一起:儘自己的一份力,希望這場戰鬥早點結束!

抗疫志願者工作心得感言範文九

從1月25日到達武漢至今,我已經在某某醫院奮戰了近36個日夜。戰疫前線的工作節奏緊張而忙碌,但對從事重症醫學臨牀工作近30年的我而言早已習慣。這是一場與疫情賽跑的戰鬥,我奮戰在一線,初心所指、使命必達。

作為國家衞健委專家組成員,我在1月25日趕赴武漢市某某醫院參與救治工作。我覺得這件事情好像沒有什麼道理推辭,作為一名icu醫生,這是我的本職,是應該做的。

某某醫院是此次武漢市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自去年12月29日收治7名不明肺炎患者以來,已收治了超過15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且大部分為重症和危重症。剛到某某醫院的時候,需要進行救治的患者很多,並且很多病情都較重,當時某某醫院的醫護人員已經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真的吃不消了。那段時間醫院的醫療救治力量和重症病人增長的速度之間不成比例,加大了治療難度。我負責的南六病區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某某醫院作為一家傳染病院,平時並沒有太多的重患者,因此只有一個16張牀位的icu病房。在這個特殊時期病牀不夠用了,因此臨時把兩層普通病房進行改造用於收治重症患者。

為儘早讓患者得到良好有效的救治,我和所在的醫療團隊,深入病房逐一瞭解患者情況,認真梳理治療流程以及管理辦法。由於患者資料、化驗和影像學的片子都在工作區,而患者和血氣單、護理單都在污染的病區裏,這和平時的工作習慣有很大不同。我與醫療組因勢制宜,每天早上,根據患者的化驗結果、夜間病情變化和影像學檢查,調整治療和用藥,確定當日治療方案和操作內容,然後穿好防護進病房,查房並完成操作。即便沒有太多操作,這樣下來平均也要2個小時。後面因為防護用品緊張,只能減少進去的醫生數量和頻次,我只要在,就一定要進去看病人。一次進去,儘可能完成最多的工作。同時冒着風險,完成最高危的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手術。

目前救治工作的開展已經越來越有序,病人的治療與恢復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剛到某某醫院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支臨時拼接起來的隊伍需要磨合,團隊中的醫務人員來自不同醫療機構,大家的專業背景、工作方式、習慣都不同,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適應磨合。但大家都儘可能快地進入新的角色,適應新的崗位,工作開展也越來越順暢。

最暗的夜,才能看見最美的星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過程雖然痛苦,但始終相信最後一定會成功!

這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4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抗擊疫情,我們都是主體。

當大公村發出號召,招募志願者協助開展“敲門入户”網格化排查的防疫工作時,我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不能再宅了。有些事總得有人願意去做,總要有人衝鋒在前。而我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雖然捐助能力有限,又沒有作為醫護人員的專業救治能力,但我有一份熱,就該發一份光。正如_談青年一代要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我們當代青年更應挺身而出,主動擔當。

想當志願者的目標是堅定的,但我也害怕父母會反對,家中事務繁忙,很多農活都需要幫忙。但不能就這樣輕易放棄,在與父母進行深入交流後,我最終獲得了家人的支持。

我們積極配合村委會開展疫情防控和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的宣傳動員工作,協助開展“敲門行動”,排查登記有無高風險地區回來的來容返容人員。因為形勢嚴峻,我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阻礙:信息的錯漏,重點排查人員表的不完整,健康碼、通信行程碼和核酸檢測的檢查失誤等,使我們的排查工作更難進行。但志願者們一起協商,分工合作,針對問題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法,做好排查表的分類,修改排查表的記錄方式使其更簡單明瞭,着重檢查三碼密切跟蹤重點人員的行程,及時有效地解決了難題。登記信息是很枯燥無味的工作,但大家還是始終堅持着。有時忙着忙着就忘記了吃午飯,最後還是村幹部們來提醒我們吃飯休息。

村幹部們在各自負責的網格點進行地毯式“敲門行動”,我們志願者爭分奪秒追蹤重點人員並核查身份,廣播也不遺餘力地循環播放“出門戴口罩”“保護身體”“儘量少出門”等防疫宣傳語。我們與病毒打擂,與時間賽跑,反覆核查,每天跟蹤,不斷督促,防疫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從宣傳政策、排查走訪、採集信息、動態監管、調解諮詢等方面細分職責,腳踏實地做好每一步,村民們才會感到安全、感到温暖,才能真正“守土防疫”,守得民心。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志願者還要協助開展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的宣傳動員工作,幫助村民安裝反詐app。天氣惡劣,任務艱鉅,但我們也迎難而上,不減服務熱情。由村幹部帶隊,分隊分區域入户開展宣傳,一户一户地敲門詢問,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和動員。有時給老人安裝app,人臉識別特別難成功,我們還是一個接一個教老人進行操作。

天氣惡劣是常態,翻山越嶺也是常態,儘管如此艱辛,我們也不寒心。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對我們的肯定,有些村民還會熱情地招呼我們留下來吃飯,讓我們在寒冷的天氣也能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温柔。

通過參加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我收穫了許多。作為家鄉青年,我們要在感情上貼近羣眾,在作風上深入羣眾,才更能贏得民心,更好地辦大事。我們還要團結一心,齊心協力,為家鄉的疫情防控安全保障出一份力,以實際行動守護家鄉。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5

社會實踐只是一種磨練的過程。對於結果,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來作為自己的目標和要求。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是需要成本的,失敗就是一種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預示着的人生的收穫即將開始。

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鳥兒用歌聲證明自己,我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打一份工,為以後的成功奠基吧!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

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板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的走向社會,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記得老師曾説過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身份。

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你得去面對你從沒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的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學習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你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的那麼吃力呢?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儘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時下,打工的大學生一族正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為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顯然,大學生打工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潮流,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股潮流中正悄悄發生着改變。

對於大學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人的看法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們有理由走自己選擇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學習與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學這個人生階段過得豐富多彩。

打工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雖然在實踐中我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佔主體,而我對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到了企業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裏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平時在學校數字錯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在工廠裏,數字絕對不可以錯,因為質量是企業第一生命,質量不行,企業生產就會跟不上,而效率也會隨之下降,企業就會在競爭的浪潮中失敗。

因此,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是我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在學校裏可能只需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可以了,但這裏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沒有實際,只是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社會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學校裏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工廠裏出錯是要負責任的,這關乎工廠的利益存亡。總之,這個暑假的社會實踐是豐富而又有意義,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收穫,是對有經驗者優先的感悟。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許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級欺壓、責備下級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事實如此,但這也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它讓我明白到別人批評你或是你聽取他人的意見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只有這樣才能表示你在誠心聽他説話。雖然被批評是很難受的,而且要明確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這樣才能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為以後的成功鋪路。我們要學會從那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這才是我所應該做的。

我也從工作中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着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持別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憂,有歡樂,也有苦累,也許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過這種感覺,但總的來説,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憶的。現在想來,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穫還是蠻大的。我所學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學校裏無法體會的,這也算是我的一分財富吧。

現今,在人才市場上大學生已不是什麼搶手貨,而在每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中,幾乎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所以,大學生不僅僅要有理論知識,工作經驗的積累對將來找工作也同樣重要。事情很簡單,同等學歷去應聘一份工作,公司當然更看重個人的相關工作經驗。

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於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暑假打工。暑假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但是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後可以儘快走上軌道。

除了工作中我學到很多很多在學習中無法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外,在我看來,我收穫的是,我變得很開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羣裏,我膽小得幾乎寧願縮在角落裏,希望沒人能注意到我。而這一次,在我們的小組會議裏,我變得很自信,我勇於在大家面前表達我的看法,勇於向組長提出建議。更有甚者,在每一次活動中,我都踴躍參加,表現相當積極。組員居然不相信我之前會是一個相當內向的人。我覺得,這次社會服務活動給我最多的是,讓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是我之前都一直想要的。

在這次暑假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獲益良多,這對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啟發。這次的打工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我相信這個起點將會促使我逐步走向社會,慢慢走向成熟。

這次的實踐的確給予了我很多。今後,我將繼續保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高尚的思想覺悟,進一步完善和充實自己,爭取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後的實踐中更好的運用去自己的只是,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將來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6

3月8日,原本平靜的夜晚,因疫情突然來襲,一瞬間,原本為其他疫情地區加油鼓勵的我們,變成了經歷者。政府迅速展開防疫工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封鎖疫情發源地,阻止疫情繼續擴散;相關工作人員扛起重任,盡力完成各項任務;醫護人員馬上就位,相繼進行核酸檢測工作……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平靜。

?人民日報》中提到:“疫情面前,沒有人是旁觀者,每個人都是責任人”。公司也積極號召大家,要勇於擔當、敢於奉獻,我們才能化危為安,在困境中踏步前行。不論是在崗值守還是居家辦公,亦或是投入到抗疫工作一線,人人守職盡責,形成同心抗疫的強大合力。

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的11天以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工作人員的辛苦。面對時好時壞的天氣,沒日沒夜的繁忙,大家仍然沒有退縮,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們始終堅守崗位,有條不紊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處處可見“大白”的身影,在這次防疫志願活動中,我有幸穿上了這套神聖的戰衣。“親身經歷才能感同身受。”每天重複的錄入鄰居們的信息,雖然平凡但是很有意義。總有一些身影,值得我們熱淚盈眶。一天正是網課時間通知大家核酸檢測,排隊時聽到一個老師邊排隊邊給他的學生們講課,大家心照不宣,默默退到老師的後面,不知道多少人的“退讓”,已讓老師成為隊伍最前面的人,疫情無情,但人間有愛,看到大家團結一致的信念,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鐵凝在《長街短夢》中寫道:“假如人生不過是長街的一個短夢,我也願意把這短夢做得生意盎然”。“他們”已經將這短夢做得有聲有色,我們也要不甘落後,用我們的肩膀承擔起草長鶯飛和清風明月……

大學生社會疫情實踐報告篇7

通過新冠肺炎疫情社會實踐調查我發現了一下幾個問題:

多數民眾較早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視時間較晚,重視程度;

不足人們對疫情風險的認知比較客觀、理性,疫情之下人們整體的安全感並未出現大幅下降;

民眾普遍存在擔憂情緒,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懼、憤怒、悲傷和恐慌情緒;

社交媒體成為疫情信息主要傳播渠道,官方媒體信任度高於民間渠道;

民眾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來自於醫護人員、醫學科研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

多數民眾能夠認識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數人不存在過度防範行為。

社會心態是在不同個人心理交匯、融合、相互影響、交互感染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以個體心理為基礎,但又與個體心理有着本質上的差異。社會心態就像一個無形的能量場,影響着個人和全社會的心理和行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民眾的個人心理普遍處於應激的憂慮和恐懼狀態,相應地,社會心態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對於疫情防控來説,積極社會心態至關重要。為了解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會心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在春節前開始進行社會心態的持續調查。此次社會心態調查的內容包括:疫情認知、疫情下的情緒、疫情中個體需要的滿足、人們在疫情中表現出的價值理念、疫情防控行為等方面。

本次調查使用在線調查平台“問卷寶”進行,調查進行的時間為除夕和春節(2020年1月24日-25日)兩天,共回收11055份有效成人問卷,其中男性3811人,佔34.5%,女性7244人,佔65.5%。受訪者年齡範圍在18-70歲之間,平均年齡27.36±8.91歲。調查對象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疫情關注與風險認知

1. 疫情關注與重視程度

民眾對疫情關注度高,長時間關注相關新聞。在此次調查中,99.2%的民眾都表示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關注,僅有0.8%的民眾表示不太關注和完全不關注疫情。40.8%的民眾每天會有1-2個小時左右關注疫情相關信息,45.6%的民眾每天會用3-4個小時甚至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關注疫情。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調查對象,關注程度會越強。國中畢業及以下學歷的調查對象有55.7%對疫情非常關注,高中畢業的調查對象有69.6%非常關注,76.5%受教育程度為大專的調查對象非常關注疫情,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對象,則分別有79.2%和81.8%的人非常關注。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調查對象有七成多的人表示非常關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調查對象分別有84.2%和87.4%的人表示非常關注。此外,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民眾關注度高於其他地區的受訪者,87.3%的人表示非常關注(其他省市78.6%)。

民眾對疫情的重視程度不足。67.6%的民眾認為周圍人比較重視和非常重視疫情,有超過三成的民眾感覺周圍人對疫情並不重視(見圖1)。另有共計40.2%的人表示其所在地公共場所很少或沒有人戴口罩。

與其他地方的居民相比,湖北省居民感知到周圍人的重視程度明顯更強,30.7%的人都表示周圍人對新型冠狀病毒非常重視,而其他城市只有16.1%感覺如此。31.6%的湖北居民表示公共場所人們幾乎都戴口罩,而其他省市調查對象只有10.0%的選擇比例。

民眾對疫情關注的時間較早,但開始重視的時間較晚(見圖2)。從事件發生的節點看, 33.8%民眾在2019年12月底,武漢衞健委首次通報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時就開始給予關注,但那時只有9.8%的人給予了重視。2020年1月11日武漢衞健委通報出現首例死亡病例的時候,有21.5%的人開始關注,這時有19.7%的人開始重視起來。隨着疫情的發展,在2020年1月19日和1月20日,深圳市和北京市相繼出現感染病例之後,23.9%的民眾由此開始關注,30.1%的人開始真正重視這次疫情。2020年1月20日晚,鍾南山肯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有醫務人員感染,16.7%的人這時開始關注疫情,33.1%的人由此開始重視疫情。雖然有超過半數的人(55.3%)在2020年1月11日和這之前就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後,有了異地傳染性病例和專家論斷之後,才給予重視。

年齡較大的調查對象開始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50後、60後羣體中40.5%的人都是在2020年1月11日和這之前開始重視,同一時間段,其他年齡段調查對象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予重視的比例為:70後有35.3%,80後有29.2%,90後有27.5%,00後有33.0%。

疫情嚴重的湖北省居民開始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40.1%的人在2020年1月11日和之前開始重視(全國為29.5%),但大部分人(59.9%)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後才開始重視(全國70.5%)。

2. 民眾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認知

對疫情風險的認知包含幾個方面,一是風險與自己的距離,包括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自己社區出現感染者的可能性,以及這個病毒感染後的危害性,也就是治癒的可能性;二是疫情環境下的安全感;三是與以往經歷參照下的危險性,也就是與2003年sars相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險性。

民眾認為疫情擴散到自己社區的可能性較高,自己感染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調查中,超過六成的調查對象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區擴散,少部分人認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區擴散。不過,人們認為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概率比較低,超過七成的人認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對於感染風險的認知在不同人羣中的地區差異比較明顯。湖北省調查對象中24.1%的人認為疫情非常可能擴散至自己所在社區,而其他地區只有8.4%。湖北省有共計41.7%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可能感染,而其他地區只有23.9%。

民眾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治癒性比較樂觀。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七成多的調查對象都認為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認為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小,僅有少數人(3.3%)認為治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可能性的感知上,不同人羣中也存在一定地區和年齡上的差異。疫情較嚴重的湖北省受訪者對治癒可能性的評估相對較低,共65.6%的人認為能治癒,其中9.7%認為非常可能。而其他地區調查對象則有75.4%的人認為能治癒,其中14.8%認為非常可能。

疫情當前,民眾安全感較高。調查中,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近六成的調查對象認為比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認為不太安全,3.9%的人認為非常不安全。

不同人羣對比發現,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的民眾安全感均有一定差異。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調查對象安全感較低,收入較高、年齡較大的調查對象安全感較強,湖北省調查對象安全感低於其他省市居民。具體而言,大專及以下學歷調查對象認為自己安全的人數百分比為64.1%-65.1%,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對象則分別有58.3%和58.0%認為自己安全。中等收入調查對象認為安全的比例最高,合計61.8%。中高收入和高收入調查對象認為安全的比例也都在六成以上。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調查對象分別有55.8%和57.3%的人認為安全。湖北省的調查對象只有41.1%的人覺得安全,其他省市則有59.9%的人覺得安全。

受訪者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評估比較高。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會和2003年的“非典”(sars)相比,那麼人們眼中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如何?結果表明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性評估比較高。40.37%的民眾認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樣危險,有18.63%和17.39%的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危險程度超過或遠遠超過sars疫情,只有23.61%的民眾認為其危險程度低於sars。

不同人羣對比發現,收入越高、年紀較大的調查對象,越是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低收入的調查對象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很多的人數比例最少,佔13.2%,隨着收入增加,高收入調查對象持此觀點的人數比例最高,達到25.7%。50後、60後有41.3%的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而00後的調查對象危險感知則較低,有28.9%的人認為比sars危險。湖北省調查對象對於危險性的估計也強於其他省市居民,23.6%的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危險很多(其他省市17.0%)。

疫情下的社會情緒

從民眾的情緒反應來看,整體上最普遍的情緒體驗是擔憂,79.3%的人都有較為強烈的體驗,其次是恐懼(40.1%)、憤怒(39.6%)、悲傷(38.6%)和恐慌(33.4%)。積極的情緒體驗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樂觀,14.2%的人感到平靜(見圖3)。

進一步比較普遍擔憂情緒的人羣特點,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和湖北省的調查對象擔憂情緒較強烈,不同年齡的調查對象擔憂程度也不同。具體而言,擔憂程度隨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強,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調查對象表示擔憂的比例低於百分之七十,大專受教育程度的人72.9%表示擔憂,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人79.7%表示擔憂,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82.0%表示擔憂。湖北省調查對象86.8%體驗到較強的擔憂,其他省市78.9%有此體驗。

疫情信息獲取和評價

1. 民眾疫情信息的關注與評價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人們最希望及時瞭解的信息排名前三位的是自己、家人、親友所在區域的疫情或潛在風險;關於疫情感染、擴散情況的信息與統計數據;政府部門、有關機構採取的應對、防控、治理等措施(見圖4)。

在面對不確定和危險的時候,人們渴望獲取有效信息,對於當前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種信息公佈狀況,從民眾的評分看,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公開比較滯後(37.6%)或非常滯後(13.8%),41.4%的民眾認為公開比較及時,7.2%的民眾認為比較及時。總計49.9%的調查對象認為信息公開透明程度比較低,50.1%的調查對象認為信息公開透明程度比較高。

對比不同人羣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調查對象越是認為信息公開不及時、不透明,湖北省調查對象與其他省市居民相比,也更多認為信息公開不夠及時和透明。具體來説,國中及以下學歷調查對象有70.3%認為信息公開及時;隨着受教育程度增加,認為及時的人數比例逐漸減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對象有43.0%認為信息公開及時。信息透明度評價呈現相同變化模式,國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調查對象認為信息公開透明程度高的人數比例為66.4%;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調查對象對此的選擇比例為45.6%。

湖北省受訪者有33.0%的人認為信息公開及時,其他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則有共計49.5%的人認為信息公開及時。湖北省有34.2%的受訪者認為信息公開透明程度非常高(2.3%)或比較高(31.9%),其他地區則有51.0%的人認為透明度非常高(5.0%)或比較高(46.0%)。

2. 民眾疫情信息獲取渠道與信任程度

民眾獲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以社交媒體為主。在疫情期間,社交媒體微信(82.4%)和微博(75.8%)成為民眾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傳統的電視渠道(42.9%),然後是網站(41.1%)和新聞客户端(40.8%),周圍人口口相傳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報紙(7.9%)和本地論壇(7.7%)使用的人很少。

對比不同人羣發現,信息渠道的使用具有比較鮮明的人口學特點。微信的使用幾乎沒有年齡、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的明顯差異。使用微博獲取信息的則較多是90後和00後,以及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偏低羣體。使用電視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是50後、60後和70後。使用網站較多的是70後。使用新聞客户端獲取信息的以70後和80後為主,以及受教育程度中等,收入較高羣體。周圍人口口相傳獲取信息的以00後和90後居多。

在各個渠道的各種消息源中,人們最信任的消息來源還是官方渠道,中央媒體如央視、人民網等,有共89.5%的人認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組織發佈的消息,有77.5%的人覺得可靠。緊隨及後分別是地方新聞媒體(75.6%)、類似新浪網和鳳凰網這樣的商業網站(71.8%)。人們對微博大v發佈的信息和熟人內部消息信任度最低,有超過六成的人質疑熟人發來的內部消息(61.3%)和微博大v信息的可靠性(60.7%)。

疫情發展的估計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眾對於疫情未來一個月的發展勢態並不樂觀。43.7%的人認為會變得嚴重一些,30.9%的人認為會變得嚴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認為未來一個月疫情會緩解一些,3.7%的人認為會得到較大緩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調查對象,越傾向於預期未來一個月疫情發展會更嚴重,80後和90後的發展預期更偏向為嚴重。具體來説,國中學歷的調查對象合計58%認為未來一個月疫情會更嚴重,隨受教育程度增加,認為疫情會更嚴重的人數比例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對象81.2%都認為疫情會更嚴重。72.4%的低收入調查對象認為疫情未來一個月內會更嚴重,82.0%的高收入調查對象認為疫情會更嚴重。80後和90後調查對象認為疫情會更嚴重的人數比例要高於其他年齡段的人,分別有74.3%和76.9%。

對於抗擊疫情,民眾對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信心最強,分別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有信心。對政府部門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於科研及醫護人員,比較有信心的比例為53.6%。對於廣大民眾的信心程度相對低些,42.7%表示比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疫情防控行為

1. 民眾關於防範措施的態度和行為

對於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範措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有必要,並且採取了相關的行動。具體如下:

只有0.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出門戴口罩應對疫情。99.2%的民眾都認為有必要,而這些人中,佔所調查者整體的6.7%沒有出門戴口罩,92.5%採取了出門戴口罩應對行為。

只有0.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外出回家後洗手,99.2%的民眾認為有必要,而這些人中,佔整體5.2%沒有外出回家後洗手,94.0%外出回家後洗手。

只有0.9%的民眾認為沒必要減少外出次數應對疫情,99.1%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這些人的具體行為上,佔全體1.8%沒有減少外出次數,97.3%減少外出次數。

只有1.5%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這其中,佔全體2.5%的人沒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

只有0.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不去人流較多的場所,99.2%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這些人中,佔整體3.4%沒有不去人流較多的場所,95.8%不去人流較多的場所。

對於外出回家換衣服應對疫情,81.5%民眾認為有必要外出回家後換衣服,其中佔全體的21.2%沒有采取相應的行為,而60.3%的民眾外出回家後換衣服。18.5%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外出回家後換衣服應對疫情,其中佔全體的16.7%也沒有采取相應的行為,而1.7%的民眾外出回家後換衣服。

28. 8%的民眾認為沒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佔全體的27.7%沒有相應的行為,而1.1%的民眾有相應行為。71.2%民眾認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應對疫情,其中佔全體的37.6%沒有相應行為,而33.6%的民眾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2. 關於過度防範措施的態度和行為

對於用醋消毒空氣、用鹽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當的預防措施,民眾大多認為沒有必要,也較少有人如此做。

77. 9%民眾認為沒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其中76.1%沒有服用抗生素,1.8%服用抗生素。22.1%民眾認為有必要服用,其中佔整體的10.9%服用抗生素,而佔整體的11.2%沒有服用。

超過一半民眾(56.5%)認為鹽水漱口是沒必要措施,其中佔全體55.2%沒有鹽水漱口行為,只有佔全體1.3%有鹽水漱口行為。而低於一半佔43.5%認為鹽水漱口有必要,其中21.5%沒有相應的行為,而22.0%使用鹽水漱口。

59. 0%認為沒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氣,其中佔全體的57.5%沒有相應行為,而1.5%的民眾在家用醋消毒空氣。41.0%民眾認為有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氣,其中佔全體的22.8%沒有相應的行為,而18.2%的民眾用醋消毒空氣。

3. 為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而取消計劃行為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出現,不少人為了防範病毒,取消了原有計劃,減少接觸病毒的可能。具體如下:

1. 9%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取消原有的異地探親計劃;98.1%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其中佔整體6.5%並沒有取消、69.5%取消原有的異地探親計劃。

1. 6%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取消原有的旅遊計劃;98.4%的民眾認為有必要,而再進一步詢問相應個人行為時,佔整體2.5%並沒有取消、74.7%取消原有的旅遊計劃。

3. 3%的民眾認為沒必要取消原有聚餐計劃;96.7%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取消原有的聚餐計劃,佔整體8.1%並沒有取消、77.5%取消原有的聚餐計劃。

主要結論

多數民眾較早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視時間較晚,重視程度不足。由於調查時間為大年三十至大年七年級,這個時間多數民眾的關注點是春節的團聚和慶祝,對於疫情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並不高,存在過度樂觀認知偏差,對於疫情不夠重視。

人們對疫情風險的認知比較客觀、理性,疫情之下人們整體的安全感並未出現大幅下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險性和疫情發展嚴峻形勢的判斷較為客觀,66.5%的人認為疫情可能在自己所在社區擴散,24.8%的民眾認為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74.9%的民眾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的可能性比較大或非常大,只有少數(3.3%)的民眾認為治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於疫情較為客觀的判斷,人們的安全感並未大幅度下降,59.1%的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較安全。

民眾普遍存在擔憂情緒,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懼、憤怒和悲傷和恐慌情緒。擔憂情緒在當前最為普遍,其次是恐懼、憤怒和悲傷,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恐慌情緒。相對來説積極情緒比例較低,如樂觀和平靜。

社交媒體成為疫情信息主要傳播渠道,官方媒體信任度高於民間渠道。在疫情期間,社交媒體微信和微博成為民眾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人們更信任官方權威媒體,民眾認為最可靠是中央媒體(如央視、人民網)發佈的信息,其次是公益組織、地方新聞媒體和商業網站(如新浪網、鳳凰網)發佈的信息。

民眾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來自於醫護人員、醫學科研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對醫護人員、醫療機構和疾控人員抗擊疫情的表現非常滿意。民眾的信心非常關鍵,民眾的信心來自於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現和成效,調查發現,民眾對於醫學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的信心程度最高,對政府部門的信心較高。

多數民眾能夠認識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數人不存在過度防範行為。對於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範措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措施有必要,並且採取了相關的行動。對於用醋消毒空氣、用鹽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當的預防措施,民眾的態度大多認為沒有必要,也較少有人如此做。